1 ) 亡命英伦
1。故事不复杂,如果按因果顺序来讲,甚至可能会索然无味,但在这里,截取的点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恋童癖的老男人被杀),正在准备逃亡。
很细致地讲述着,还不忘记抒情,饮料纸杯被风刮跑,或者看大海,或者给钓来的玩具命名自己母亲的名字。
在这个过程里面再去倒叙,为什么会逃亡,发生了什么事情。
皮条客、妓女、复仇者,三方的张力,你逃我追,子弹已上膛。
2。大概是看到一半的时候,凯莉和简妮已经到了小镇,待在朋友那里,凯莉要去找生意挣火车票的钱,而皮条客此时也已经知道她们身在何处,正在赶往那个小镇,我这个时候想知道怎么收场,她们被抓住了,没有什么机智的逃亡,就像现实生活一样,没有意外发生。
3。但也有意外,那就是死去的是皮条客(并且是自己挖了坟墓,自己都以为这坟墓是挖给凯莉和简妮的)。
为什么死去的是皮条客?可以随便想下去,也许这样收场比较好,大的说法所谓罪恶不在于妓女之类的,而是身后的皮条客。或者仅仅是这样,这个故事才得到了情感上的提升。
4。我最喜欢的却是凯莉把简妮终于送至祖母家,她的眼神有异,果然下一个镜头她已经独自身在伦敦街头了,没有人可以收容这个女人,只能在堕落的路上一路狂奔了。
之前看劳伦斯的破案小说,里面很多人物关系就是皮条客与妓女彼此约束的,小镇姑娘来到纽约大城市,以为会飞黄腾达,但往往是站街,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回去,但已经回不去了。在这个电影里面皮条客第一次出场就是在劝自己的一个女孩去接客,他说的话就像一个恋人在劝自己的女孩如何如何,简直和小说里一模一样。
2 ) 英式黑帮
无意中在一坛子上看到这片子的,一眼望去就有好几个我很喜欢的卖点——英国黑帮、独立电影、三段倒叙、结局出人意外,还被坊间奉为06年最佳英国片,之前的几部英式黑帮我是一部不落,所以这片子也让我有点儿期待。看完后感觉短小精干,剧情相当紧凑,内容讲一个有恋童癖的黑帮老大找雏妓,结果被小女孩也就是女主角捅死,然后他儿子就发了疯似的要找到这女孩,大概就是一个晚上的故事,最后小女孩被逮到之后……嘿嘿,悬念。
这电影蛮对我胃口的,结局不错,叙事手法也好,而且满片子伦敦口音,听着上瘾,比较让人汗颜的是对白中粗话出现的密度十分之高,不夸张的说大概三句话中就有一句是四字国骂,英国底层的味道相当浓郁,听完后简直让人忘了英伦还有另一个极端——绅士风。
3 ) 另一个结尾
dvd的另一个结尾是:
凯莉在街上接续拉客,上车以后,一会儿,简妮送她的玩具熊被从车窗里抛出来,汽车远去,小熊在黑暗阴湿的街角……
4 ) ltb
导演是极简主义者吧,这个电影没有让我有想再看一遍的欲望,多奇怪的,跟我看之前的想象有很大差距,不是很多报纸都给了5星吗,我觉得一点刺激都没有,因为我事先看介绍知道这个片子大概讲的是两个女主人公从伦敦逃亡到布莱顿,而且因为有点空洞,我也不能全神贯注的看片子,如果导演就设定那么几个主要角色的话,要不同时出现,要不同时消失,这就让我想拿《杀死比尔》和他对比,其实我知道这两部电影完全不是一个类型,但共同点是杀片也是就几个主要角色,可是他们的出场有一定顺序,于是杀是讲了一个的故事,中间还会有音乐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ltb总是两个女主人公一起出现,这点我十分讨厌,就不能给其中一人单独出场的机会吗,越往后看就觉得导演越来越不能自主了,要不就是几个主人公一起出现,我觉得导演不能把对画面的控制和通过画面把要表达的主题突出这两个技巧结合在一起,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通过画面表达主题的能力,而太注重对画面的控制,而对画面的控制可以是单独的一方面,但如果就算你控制得好,但没有突出你的主题,你又何必这样安排呢,这个电影好像是没有音乐的,那导演你找到了可以代替音乐的东西了吗?我觉得没有,他为什么会获那么多奖,我不理解。
5 ) 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处逢生
深切希望这世界上的大师少一点,好歹给我这样的庸才留一点点活路。 看到二十分钟的时候,我突然对结局有了个惊人的想法,并且越来越有信心,就等着“the end”出来的时候,对自己这个破解悬念的高手竖大拇指了。 当然如你所知,我又被摔了个大耳光。 虽然凭良心说,我设想的结局更炫目,更石破天惊,但那充其量是剑宗的架势,和气宗不在一个段数上。 什么是差距?这就是差距。简直到了不可逾越的地步,我很绝望。 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黑暗暴力电影(最近真是陷入黑暗暴力影像的深渊),人物设置上和《中央车站》有点像,一个妓女和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 可是到底谁在最后得到救赎?认真想,这世界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处逢生。 作曲我极喜欢。在这样一部电影里,纯简的钢琴真是干净得让人心碎。 片尾曲更是一流,算得上R&B里的上品。粗口配上悲悯的编曲,竟然有赞美诗的效果。说唱是浮的,一定要有沉厚宽阔的配乐来做它的基石。不知道祖国大陆这些年一拥而上的R&B作曲中,有多少人知道这一点。 华人世界的R&B幸亏有周杰伦,还真不要不服气。《以父之名》可以和这首歌对决。 (浪费一个下午的时间,挖地三尺,总算让我找到这首歌。英国歌手Plan B 的《everyday》。他专辑的这张照片超牛,墙上的肮脏涂鸦Who Needs Actions When You Got Words就是专辑名。照片充分表现出这首歌的特质:粗鲁狂暴+忧伤柔弱。极其分裂的一首歌。)
6 ) that's city life
周末,依然如往常,一伙人吃饭聊天逛碟店然后一起看片,本来说要找部轻松点的片子娱乐解乏,可惜新淘来的一打片子不是历史战争就是恐惧科幻,让我这个文艺片爱好者左右为难,于是阴错阳差的选了这部London to Brighton来看,毕竟影片背景大伙都有些共鸣。
小制作的独立电影,无名导演无名演员,象大多数的英国电影一样,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多米诺骨牌式的环环相扣的情节发展,没有巧妙构思让人惊叹的巧合和机缘,就像自己日常生活一样的真实感,这些场景,这些人物,这些对话,就在身边,没有那么多的意料之外,也并非所有的都在掌控之中。演员就像是在演自己一样,那小女孩一边佯装成熟一边眼神里透着天真,那妓女世故人情却并非铁石心肠,那皮条客报复心切但在权钱下仍旧表现的屈服懦弱,还有那些绅豪们再怎么优雅内敛还是难逃一身的冷漠。突然想到Lily Allen的歌,LDN,这首被某研究组织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歌,我一直觉得有些莫名,曲调倒是轻快随意,歌词却异常写实:
Everything seems to look as it should
But I wonder what goes on behind doors
A fella looking dapper, but he's sitting with a slapper
Then I see it's a pimp and his crack whore
...
When you look with your eyes
Everything seems nice
But if you look twice
you can see it's all lies
...
在你的眼中,什么样子才是最真实的伦敦?是大英博物馆还是泰特美术馆?是白金汉宫还是大笨钟?彬彬有礼的绅士还是举止优雅的淑女?当你在将要降至希思罗机场的飞机上或乘坐在伦敦眼上俯视伦敦城时,你会有怎样的想像呢,那每一个街角或许都在上演着影片里的某个场景,只是我们总是期待着精彩和惊喜,少有人去关注那些普通的,市民的,真实的甚至有些丑陋的场面,而这些,却是组成你生活的大部分。
导演将简约主义和写实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简单却利落,平常但并不觉得庸俗,一切都很自然,犯罪为主题的片子,少有这样的调子,让我在虚构的故事中体验了一番经历过的真实,同样是冷冷的冬天,London的夜晚,waterloo的火车站,一路乘往Brighton的海边,咸湿的风,大块的圆石头,冷清的游乐场,两个落寞的女子,喝完的咖啡纸杯,从手中放开,随风飘去,一路无助的跌跌撞撞,或者飞到死巷里戛然而止,或者不明方向的飞往远方......
7 ) What Kind of Life
One middle-aged woman, one teenager girl.
The whole scene is surrounded by gloominess and darkness.
The woman Kelly is a prostitute and the girl is wandering on the street for some reasons.
Then are all unhappy and they encounter with each other.
Kelly wants to bring the girl to Brighton to satisfy a guy with pedophilia.
Kelly is poor and struggles for money.
On the train, they chat, staring at the scenery outside.
Not so many words, but they smile at each other.
In Brighton, the girl throws the stone barefooted, not afraid of the coldness.
She is still a child, she will be happy for an ice cream, will lie for her age.
Even when being asked whether a virgin or not, she shows calmness and coldness, but her expression tells innocence.
When being kissed by the old man, she was scaring to death and fought back.
Kelly couldn’t bear it, she helped the girl to escape, the man was hurt by the knife.
Kelly loves money and sells her body for money, but she cannot bear a kid being hurt by an old man.
Then the old man’s son appears, he intends to kill Kelly and the girl.
But to my surprise, he kills his subordinates because somebody needs to pay for the death.
Why? He watches his father dying but takes no action; does that mean he has already unsatisfied with his father?
The film has little words, but the word “fucking” always appears, maybe it is the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life.
8 ) 猜到了结局!
看到一小半的时候我就想停下来,没什么意思,黑帮寻仇之类的电影太多了,我喜欢的是实力相当的争斗,象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的仇杀,带给人只有恶心的感受.
但很少看到电影表现这样阶层的事,还有关心小女孩的命运,于是一边打牌一边继续看.猜测如果让小女孩死去,那这部电影就太阴暗了,但谁来救他呢?英雄、警察仰或是其他什么人?看到跟班犹豫的眼神,以为是他,直到他在挖坑的时候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坑里埋的应该是他们俩,当黑帮老大在谈小时抽烟受到惩罚的时候就完全确定了。
好多书里经常谈到男人总是等到强权的父亲死去才能真正放开自己。
总的感觉依然是黑暗,独特的结局只是显示了导演的智力,增加了一些趣味。
英国唠叨电影
英语不错 氛围不错
干净..Stuart 月光
一片空地的等待
一闪回就露怯了
屌爆了!
伦敦的阴暗面,社会底层的罪恶。小萝莉演的很好,我看到黑帮老大儿子审问她时感觉他一定不会杀她……领班很活该,只可惜那跟班,虽不情愿好像也没得选,跟错了老大也等于错送了性命。最后一幕看的很失落,凯莉经历了生死后又回到以前的生活,难道活着就是只为了活着?就不能重新选择另一种人生去生活?
1/4/2007 9:00pm Kwai Tsing
實在不明白這個重點在哪裡啊。只是單純的想拍黑幫片?也沒有黑幫的感覺。下層人物?好像也沒有很詮釋出來。
用插叙倒序成功的把观众的好奇心吊的足够长时间,以至于发现没有更多悬念的时候片子已经快完了,最后还搞了个意料之中的twist。那个小演员当年真的只有14岁啊,演的真好。brighton的海滩真冷。
我以为很一般呢 不过结局真不错
除了那个小女孩还真有点萝莉之外。。。
香烟贯穿始终:)
讨厌的晃镜头………………………
有那么好么?
像这种软暴力伪色情的猎奇题材,给德国人法国人或者东欧人拍都可以,就是不能给英国人拍,因为他们永远会选择拍成一个大众温情片
妓女是项伟大的职业
一个看似庸俗的故事讲得那么生动
牛B电影
英片在配乐上总是很安静,我喜欢这个结局/熟悉的Victoria,夜,london有什么好...这才是眼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