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双重生活

犯罪片美国1947

主演:罗纳德·考尔曼艾德蒙·奥布莱恩谢利·温特斯

导演:乔治·库克

播放地址

剧照

双重生活 剧照 NO.1 双重生活 剧照 NO.2 双重生活 剧照 NO.3 双重生活 剧照 NO.4 双重生活 剧照 NO.5 双重生活 剧照 NO.6 双重生活 剧照 NO.13 双重生活 剧照 NO.14 双重生活 剧照 NO.15 双重生活 剧照 NO.16 双重生活 剧照 NO.17 双重生活 剧照 NO.18 双重生活 剧照 NO.19 双重生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7 15:04

详细剧情

才华横溢的表演艺术家安托尼成功的扮演了许多角色,可是到了老年功成名就的时候却找不到自己,他迷失在黑色的舞台上。他怀疑,猜忌,神经过敏,他在演死亡之吻的时候迷失在奥赛罗的险影里,黑暗中总有一股力量把他推向困惑的边缘。

长篇影评

1 ) 《双重赔偿》-个人拙见

我一向喜欢看老电影,尤其那种细节都充斥着令人惊叹的完美的黑白电影。
刚看完1944年的《双重赔偿》,影片开头就告诉了凶手是谁,仿佛悬念少了很多?不,并不是这样。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依然会为"男女合伙谋杀组合"而揪心,仿佛你就是共犯。
如果影片只是叙述一件谋杀案,我想它应该不会成为黑色电影的经典。它更反应的是人性,贪婪和良知。男女主看似互相吸引走到一起,实则是各自的贪婪以及内心的不安分,共同踏上了一趟终点是坟墓的列车,其中充满着欲望,紧张,不安,猜忌,背叛。这也许是人们性格的黑暗面所寻求的刺激。
芭芭拉确实很美,影片中的丈夫在身旁被情郎所杀,镇定开车,眼框含泪,眼中暗含兴奋,嘴角微微上扬,那一刻,脑子里应该是十万赔偿金以及终于可以和那令人窒息的婚姻生活撒油啦啦了,又也许,是整件事情,终于要进行下一步了,找继女那个易冲动的小男友解决掉这个跟自己争夺财产的人,再踹掉情郎,独享赔偿金继而享受人生。她为了自己,可以用她那聪慧的大脑以及蛇蝎心肠把阻挡她达到目的的路上的一切障碍送上西天。但到了最后,机关算尽,还是算漏了感情。她最后对奈夫的告白,我更倾向于是她的真心,可是却死在他的枪下,倒在他的怀里。一个可恨又可怜的女人。
奈夫,一个表面成熟稳重的男人。作为保险销售员,几句话就知道女主的目的,愤然离去,用了一个下午想忘掉女主却不能。我倒不觉得他是为了忘记人,而是想拜托内心那可怕的欲望。一个因为工作的性质而看尽人生百态的30多岁的男人,我不相信他会对一个只见了一面的有夫之妇动真心,那就是欲望。而自己作为一个从业多年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工作者,想挑战一下,是否可以制造一个天衣无缝的骗保案件。女主的出现,就是一个平台,勾出自己骨子里的不安分。两人一拍即合,制造了谋杀案,而自己也开始挣扎。公司在彻查案件,被杀人的女儿找上门,哭诉杀了自己母亲又杀了父亲的恶毒女人-他的合伙人,内心过意不去,试图带着小姑娘走出悲伤,其实是在为自己赎罪。不见女主,说是为了女主,其实也是为了自己。最后发现女主还有动作,企图让自己一个人独揽后果,受到了背叛,上门把人两枪崩出了这个世界。最后出手让无辜的人不搅进这个悲剧。我们一路看着奈夫从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到顺从自己内心的渴望,到收不住脚,到最后酿成大祸,回头已晚。
最后一幕很有意思,奈夫倒在公司大门,一向吸烟需要自己点燃火柴的赏识自己的上司(这位聪明的简直没谁了…)终于为自己递上了点烟的火柴,代表人性正义和良知的火焰。
最后说一句,保险人员比条子更适合破案…(不是黑)

2 ) 良心的惩罚更严重

一、剧情概述
比利·怀德导演的影片《双重赔偿》也叫作《双重保险》,影片通过保险推销员和蛇蝎妖妇合谋设计杀夫骗取保险的故事,描述了为了谋财铤而走险的主人公,本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但是抵不过良心的拷问,最后甘愿说出真相的故事,深刻揭示了面对罪责,灵魂接受道德审判的悲剧。
二、主题分析
1、情欲和理智的冲突
Walter Neff(弗莱德·麦克莫瑞 Fred MacMurray 饰)作为成功的保险代理人,事业顺风顺水,面对普通的汽车保险推销案子,登门造访客户,却对性感撩人的客户妻子Phyllis Dietrichson(芭芭拉·斯坦威克 Barbara Stanwyck 饰)一见倾心。赞美她的踝镯,有意出言挑逗,活脱脱一个登徒浪子行径。生活中男人得志之时,难免踌躇满志,见到美艳的妇人心猿意马是情理之中,又何况单身汉的他面对出场既是半裸的性感少妇。人不风流枉少年,然而美杜莎的歌声再迷人,总是一个陷阱。原本心思细密经验丰富的neff一眼就识破了客户妻子的阴谋,然而性感撩人的妇人又怎会放过这到嘴边的鱼儿呢。当她入夜登门之际,主人公又是期盼又略带惶惑,还是半推半就接受了投怀送抱的美人计。试图用自己的精明帮助妇人实现杀夫骗保的勾当。
到此时,可以肯定,Neff的心中情欲已经完全占据上风。
如果故事一任骗局天衣无缝的实现,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但是电影作为大众文化最有影响力的传媒工具,不能再银幕上颂扬邪恶,坏人必须受惩罚。惩罚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悲剧命运,可以是牢狱之灾,也可以是因果报应,当然其中最厉害的是良心的折磨。
Neff是一个有理性的人,他对局势有着清楚准确的判断,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并且能根据局势演变不断做出有效反应。当他开始实施计划的时候,就已经盘算好了,如果阴谋泄露会有什么后果。为了能逃脱惩罚,他选择避重就轻,尤其是在得知Phyllis Dietrichson背着自己与别的男人约会,瞬间感觉自己被愚弄了,遂做出断尾求生的举动。当他最后一次步入狄先生的别墅之际,没想到自己还是棋差一招,无论从心理还是情感都输给了眼前的狄夫人。对方并没有像他那样方寸大乱,而是严阵以待,甚至提前准备好了手枪以防万一。选择向同事倾诉与其说是坦白,不如说是想良知的告诫。他终于从情欲的泥沼中挣扎出来恢复了理性。
从狄夫人角度看,本以为故技重施可以再次得手,不但赚回财富,顺道还俘获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男人的心。如意算盘要想实现需要借助外力,而始料未及的是骗不了自己的心。做坏事必须狠心,即使谋杀亲夫也在所不惜。然而毕竟女人是情感动物,动情之际也是惩罚到来之时。正在她开枪举棋不定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中意的男人会对自己挥起屠刀。本来心机缜密冷血的蛇蝎美人,被情感操控了心智,从刀俎沦为鱼肉,死在自己设计的圈套里。
2、阴谋与破解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理解起来会有很多不同版本。一般认为道代表正义,魔代表邪恶。如果道的增长没有魔的速度快,也就是坏人占尽上风。现实生活中或许果真如此,而电影中不能让宵小得志。观众是不能被愚弄的,也是不能被伤害的。
狄夫人和沃尔特俩人,一个主谋一个帮凶,图财害命的诡计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瞒天过海,骗取巨额保险费。保险公司的老板和代理人也并非浪得虚名,既要有丰富的经验,还要有侦探般的逻辑能力。一边是奸夫淫妇精心营造各种证据和假象,然外人看来一切都那么自然,没有什么漏洞;另一边是保险代理人Barton Keyes剥茧抽丝从事故表象中探寻究竟。双方斗智斗勇让影片悬念迭起,而且环环相扣一发不可收拾。
三、影片特色
1、悬念
好的故事需要悬念,不能悬得太久,这样会让观众觉得作者故弄玄虚,从而产生疲劳;也不能过早开释,以免降低吸引力。本片特异之处在于,倒叙手法,一开始就让主人公对着录音机坦明心声,然后在台词的牵引下慢慢拉开故事的帷幕。从艺术效果看,观众已经知道故事的结局反而收到了“桌子底下有炸弹”的效果,明知道有阴谋,有杀戮,越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究竟是何情由让人物身陷困境,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满足了观众对真相的求索兴趣。
2、声音
从一开场的蜡筒录音机道具,就注定了本片和声音的不解之缘。1944年有声电影已经不是稀有品了,不但可以实现百分百对白片,而且可以应用动效表达意义。影片中的演员说台词速度都很快,一方面可以看出当时录音技术还没有发展到随心所以的地步,只能在有限时间里完成,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台词的长度形成控制,没有人愿意在银幕上听着人物来来去去的唇枪舌剑。即使故事发展到高潮部分,沃尔特和狄夫人的阴谋行将败露,两人迫不得已再次到杂货店见面。在人流穿梭的店铺里,即使形式紧急,两个人也不能促膝长谈,只能间断节说。这种情形可以看做技术的制约反而促成了故事的表现力。
沃尔特帮助狄夫人完成杀父计划之后,心理独白说感觉不到自己的脚步声了,只有死人才会没有脚步,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人物的良心发现,也可以认为是当时的拟音手段还没有达到能精准刻画男性有情绪的声音表情。脚步声也可以有表情,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性别、情绪、不一样的身份地位,包括鞋子的规格、类别、款式都会有不同的脚步声。
为了刻画沃尔特如惊弓之鸟的心情,导演选择让保险公司代理人巴顿出面,特意请来了坠车事故的证人,而证人没有见过狄先生的正面形象,只对他的声音有一些印象。当证人和沃尔特四目相对的时候,他有意识的多和沃尔特说话,也许是无心的举动,但是在心怀鬼胎的人来看,就显得别有用心,对观众而言,全知视角下既希望真相大白,又不愿意主人公阴谋过早败露,毕竟他是观众心理认同的对象,虽然谈不上同情怜悯,毕竟他是被动卷入,而且主动坦白,观众对这样的悲剧人物寄托情感,多少会为他的处境捏一把汗。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看似平淡无奇的对白,让角色和观众听得心惊肉跳。
片中的音乐很多,几乎从开头响到结尾。在故事没有展开之际,音乐会让人觉得有些吵闹。不但本片,当时那个年代的电影都会有大量的配乐,包括《宾虚》、《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些史诗级别的豪华巨制也是如此。本片的音乐在观众被剧情牢牢吸引之后,悄然变成一抹底色,在人物行动之际,又恰如其分的起到了渲染烘托作用。最典型的部分是在沃尔特和狄夫人实施计划之际,两人从制造的假现场离开之际,上车后狄夫人不能发动引擎,沃尔特帮忙之后汽车终于启动了。音乐从原来的沉闷转变成短促、再变成后来的舒缓,当时的情景和隐约之间形成很好的对位关系。听不到的音乐才是好音乐,在本片中,真正沉迷故事的时候,是听不到音乐的。或者说没有感觉到音乐,并不证明音乐不存在,而是音乐很好的与剧情融为一体。
3、因果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当一个人起心动念之际,就是心境变化之时。保险员没有心猿意马,也不会被妇人轻易征服。正因为狄先生对新妇人财务苛刻,控制经济而且遗嘱写明留给女儿,才让本来就心机深重的狄夫人决心再下杀手。贪财的折了财,动情的殉了情。骗保险不成,反而人财两空。
沃尔特在影片开始之际,神情慌张,狼狈不堪的对着录音机,不仅是因为他刚刚开枪杀了自己喜欢的女人,而是长时间内心纠结,对犯下的罪案久久不能平复,时间成为积压在心头的大石头。可以想象,即使没有精明的怀特发现他们阴谋的破绽,沃尔特依旧很难让自己好转过来。面对一个谋杀亲夫的女人,又有几个男人能安眠于其侧?作案后汽车发动不了,就是俩人罪责难逃的一种暗示。
狄夫人肯定是不愿意杀沃尔特的,毕竟这是自己最后的选择,但是藏一把枪在沙发底下,说明她对自己的感情也没有信心,而且,为了掩饰前一个罪恶,就需要下一个罪恶来弥补,这样越积越多,最终玩火自焚。在阴谋实施之前,站在镜子前端详自己穿上丧服的样子,可以说她是提前预演,对计谋很有把握,也可以理解为世事难料天命无常。买意外保险就是担心意外,而发生意外的人都是有意外的原因。沃尔特和狄夫人收到的惩罚,最厉害的一种就是明知道头上悬着一把剑,而不知道这把剑究竟有多锋利,更不知道这把剑什么时候会掉下来,这种惩罚或许是对过错的最好惩戒。

3 ) 过瘾

标准的黑色电影,标准的好莱坞,标准的男性电影,我多么吃这一套!

如果按前一阵学的《救猫咪》的技巧,那可以把它概括为一句:一个平凡的保险推销员被蛇蝎美人所引诱而杀了他的丈夫。爱情、凶杀、普通人的转变、“生存危机”、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这故事几乎戳到了人性所有的点。我相信这种剧情放在当今依然有大量的受众,这就和爱情一样,套路归套路,但是好用,何况它是由钱德勒和詹姆斯-M-凯恩(《邮差总按两次铃》的编剧)搞的呢?

黑色电影可以说是美国暴力题材、德国表现主义摄影风格和法国存在主义思想的结合。黝黑的街道、昏暗的酒吧下烟雾缭绕,百叶窗形成的格子状的阴影打在Neffy 犹豫不决的脸上,美人的诱惑和良心的考验双重折磨着他。惯例是黑色电影中常用的第一人称倒叙的方法,最后一根烟和影片中Neffy一根又一根的烟呼应着,错误终将受到惩罚,这是好莱坞中极少数的非大团圆结尾。

从一开始的德国表现主义到黑色电影,再到希区柯克的悬疑片以及后面的暴力美学《罪恶之城》,这一路发展下来都那么和我胃口,我想了想,我大概是个直男吧。

4 ) 最棒的film noir之一

黑色电影,出现在二战之后再正常不过,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张狂扭曲、迷幻的风格,故事多数来自于早期硬汉派推理小说。人们意识到内心深处的幽暗世界,于是犯罪、暴力、带有禁忌意味的性出现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影片中与自己类似的角色(大多为普通的中产阶级,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替我们做出“反社会”行为,从而感到兴奋刺激。

黑色电影诠释了人们的焦虑与恐惧,畏惧女人反过来操纵男人,畏惧生活变得不可控,畏惧自己成为权势阴谋的迫害对象。孤独、绝望、与正常社会的疏离,反映了战后一代人与新社会的割裂。

观众再也不是杀人案的旁观者,他们体验着犯罪行为产生的一系列情绪,紧张刺激、危险重重,并不由得对主角产生同情(尤其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时候),所以我们在看到菲利斯躲在门后才会感到紧张害怕,不想让凯斯发现她。

光影是双重赔偿乃至所有黑色电影的核心之一在于光影,随着故事展开主角们逐渐堕落,犯下罪行,光线越来越暗,气氛越来越压抑,仿佛内心的黑暗已经挣脱束缚为所欲为。

影片的倒叙回溯手法不由得让人们产生宿命论的悲剧感,人们的powerlessness,世界的random chaotic nature,任何人都有可能被贪婪与欲望诱捕,屈服于眼前的诱惑。

菲利斯可能是塑造最成功的“蛇蝎美人”之一,这一类女性角色的出现,其实与战后出现的厌女倾向息息相关,因为战后女性地位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战时获得独立工作机会,她们不再依附从属于男性,这在当时的男性中产生一种不适的感觉。

5 ) 谁能解释这部电影的硬伤?

一开始很喜欢,但是仔细一想发现一个大硬伤:死者是被勒死的,脖子上应该有致命勒痕,但是伪装成摔死,可两个凶手并没有对尸体进行摔伤处理,身上就不应该有致死伤痕啊,难道警方连这么个简单的判断都做不出来么?难道连法医都不用就结案?本人看的是无任何字幕的原文版本,也许理解不透,谁能给个合理解释?

6 ) 谋杀备忘录

★★★★★ 注意:本文严重涉及内容,请慎入 ★★★★★


双重赔偿
Double Indemnity


评分: 8/10

出品:美国 1944
导演:比利·怀德 Billy Wilder
编剧:詹姆斯 M. 凯恩 James M. Cain (原著小说作者)
雷蒙德·钱德勒 Raymond Chandler
比利·怀德 Billy Wilder
演员:弗雷德·麦克默里 Fred MacMurray (沃特·奈弗)
芭芭拉·史坦威尔 Barbara Stanwyck (菲利斯)
爱德华·罗宾逊 Edward G. Robinson (凯斯)
约翰·海瑟 Jean Heather ..... (劳拉)
汤姆·鲍尔 Tom Powers ..... (迪崔克森)
波特·哈尔 Porter Hall (杰克逊)
片长:107分钟
类型:犯罪、黑色
首映:1944年9月6日


【故事】
40年代,堕落的黑白色调的洛杉矶。
沃特·奈弗是个很有风度的单身汉,同时也是个出色的36岁保险公司业务员。一天,在处理完手头业务后,他突然想起应该和一个重要客户续签两辆汽车的保险,于是顺路去了汽车商迪崔克森位于贝弗里山的豪华别墅。迪崔克森先生不在家,招待他的是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迪崔克森先生的第二人妻子菲利斯,两人目光相对,立刻擦出了欲望的花火。两人约好次日下午三点再见。
第二天下午,沃特迫不及待地来到别墅,他发现只有菲利斯独自一人在家。两人眉目传情,内心躁动,但表面上还在谈论着有关迪崔克森先生保险的问题。菲利斯问沃特,如果她打算私下为丈夫买一份保险,怎样才能获得最高额的意外伤害赔偿?沃特敏锐地察觉到,这个不安妇道的金发女人是准备借自己的手谋害丈夫,于是愤然离去。但整个一个下午他都过的很不愉快,一个可怕的念头和一个迷人的身影同时在折磨着他。晚上下起了小雨,菲利斯突然来到沃特的公寓,这一次她非常直接,两人一拍即合,匆匆亲密之后,他们立刻开始策划这次谋杀。很快,沃特就弄妥了迪崔克森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他把保单悄悄夹在一大堆汽车保险里,迪崔克森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了约。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实施谋杀了。那个时代的保险公司都有一条古怪的规定,凡在火车上发生的意外死亡,受害人将获得双倍赔偿,两个阴谋家可不会错过这么重要的细节。
这个天衣无缝的杀人计划是这样的:几天后,迪崔克森会出差旅行,正好他摔伤了腿,于是只好坐火车去。沃特会事先藏在迪崔克森的汽车后座,而菲利斯会在驾车送丈夫去火车站的路上将车拐入一个僻静之地,沃特在这里用领带把他勒死,然后换上迪崔克森的衣服,冒充他上火车。他会非常小心地给列车员留下印象而看不清他的脸,然后他要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冒险从车尾跳下火车,再帮等候在那里的菲利斯把迪崔克森的尸体放在铁轨上,从而造成迪崔克森不慎掉下火车摔死的假象。当然,他还会非常谨慎地利用门房制造自己不在场的证据。事情做的非常顺利,虽然在火车上碰到一个爱唠叨的人,不过他还是巧妙地摆脱了那个叫杰克逊的家伙。
接下来,沃特和菲利斯要装作完全不认识,然后静静等待那笔钱到手。警方的初步判断完全符合沃特的设计,但保险公司老板诺顿却一度怀疑迪崔克森是自杀,沃特的老搭档凯斯当着沃特的面和诺顿展开激烈的辩论,他坚持认为迪崔克森是意外死亡,站在一边心惊肉跳的沃特,此时总算能把他那颗悬了很久的心放下来了。晚上,沃特接到菲利斯的电话,她马上要来沃特的公寓——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品尝这次胜利的果实了。但就在她到之前凯斯却突然造访,他对这件案子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怀疑这既非意外也不是自杀,不过虽然疑虑重重,但他还是没有最后下结论。菲利斯兴冲冲赶来,幸好在敲门前她听到了里面的谈话,及时躲在门后,否则这将是一次可怕的穿帮!这之后,她和沃特见面越来越谨慎了,然而沃特低估了老朋友凯斯的逻辑推理能力,凭借多年的保险代理经验,他竟准确地推断出整个谋杀的详细过程,他甚至找来了那个在火车上和假迪崔克森先生有过对话的杰克逊,杰克逊证实火车上的人并非死去的迪崔克森。他们只是还不知道,那个和迪崔克森太太合谋的凶手,就站在他们的身边。
沃特惊出了一身冷汗,而这时候他又从迪崔克森的女儿劳拉那里听来这样一个故事:劳拉的母亲,也就是迪崔克森的第一任妻子,其实是被当时看护她的护士蓄意谋害的,虽然没有证据但她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情形,而那个护士,后来就成了她的继母——菲利斯并非一个单纯的寂寞女人,她是个惯于利用男人的蛇蝎美人,沃特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偏偏这时候,菲利斯又和劳拉的男友尼诺接触频繁,凯斯怀疑尼诺就是她的杀人同伙,而沃特则意识到,这个尼诺很可能是菲利斯找来对付自己的。他决定先下手!
当天晚上,在那个两人初次见面的西班牙风格的客厅里,沃特和菲利斯进行了最后一次交谈。沃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准备杀死菲利斯的时候,对方也已经准备好要除掉他。沃特一扇一扇地关上了客厅的窗户,他可不想菲利斯的尖叫被邻居听见,但当他转过身的时候,菲利斯突然开了一枪。子弹打中沃特的肩膀,沃特向菲利斯走去,菲利斯丢掉枪抱住沃特,她说:我不忍心打第二枪。随着两声枪响,菲利斯死在了沃特的怀里。
沃特在屋外碰到来和菲利斯约会的尼诺,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他没有陷害这个男人,而是让他去给劳拉打电话,帮他摆脱了眼前的是非。然后,沃特跌跌撞撞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给凯斯打了最后一个漫长的电话,给他详细讲述了自己这段时间做过的所有荒唐事……当凯斯赶到的时候,他已经精疲力尽,凯斯为他点燃了香烟,他抽了一口,然后闭上了眼睛。



【鉴赏】
看完我一直在考虑,这个电影如果换作希区柯克来拍,会和比利·怀德有什么最大的不同?我想这两个深谙世事的影像社会学家,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除了希区柯克内心有更多的厌倦和焦虑,而比利·怀德则不像希区柯克那样过分痴迷于犯罪心理学。最后我终于想通了两点,第一,如果是希区柯克来拍,他很可能会在片中客串某个不起眼的火车乘客,镜头将会扫过他的正在吸雪茄的大胖脸,但一秒钟也不会多停留;第二,他将不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来讲解这个故事。比利·怀德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最大的优势在于,这样便于细致勾勒主人公沃特走向犯罪的所有微妙心理变化,最终使影片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堕落男人的心灵煎熬史,而希区柯克则会选择把更多笔墨花在那个女人身上。他会让镜头像手术刀一样解剖那金发美女的谋杀动机,并让另一个金发美女,她的继女劳拉也卷进这桩肮脏的杀人案里来。劳拉也许会被人用剪刀刺死在沃特的浴室里,她应该表现的更性感一些,或至少应该和沃特发生一点哪怕是最初级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缠绵,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和沃特保持着亲人般的暧昧关系。

40年代,是美国黑色电影大行其道的年代,相对于《风云人物》倾向理想主义的乐观,这一时期更多的好莱坞电影人试图挖掘和表现的,却恰恰是《风云人物》渴望消除的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巨大幻灭感。黑色电影更冷静、更冷漠地注视着战争前后的美国现实,它们甚至不惜把洛杉矶描绘成一个残酷冰冷和黑暗的世界——“好莱坞的灯光暗淡下来,人物更加堕落,主题更加宿命,情调更加悲观。到1949年,美国电影进入了它最深刻最具触发性的阵痛之中。在此之前的影片,从来不敢对美国生活采取如此贬抑的目光,此后二十年间,他们再也不敢这样。”(保罗·施拉德)。而比利·怀德的这部《双重赔偿》,据说正是架设在前期和之后黑色电影之间的重要桥梁,因为当时本片几乎被派拉盟公司、海斯办公室和本片男一号大明星弗雷德·麦克默里通力合作禁止发行,而三年后,类似的影片却从制片厂的生产线上成批出厂。

在当时的好莱坞,拍摄《风云人物》和《双重赔偿》这样的电影都需要极大勇气,前者需要克服的是浪漫喜剧电影的浅薄,后者则需要一个更加完美无缺的故事,而不巧的是,此时比利·怀德正和本片编剧,著名推理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关系交恶,他们虽然对彼此的才华非常欣赏,但却常常无法共处一室。雷蒙德·钱德勒是个伟大的推理小说家,同时也是位出色的剧作者,他的一生曾为好莱坞写了无数优秀剧本,并因此两次被提名奥斯卡奖,而且巧的是,他和比利·怀德、希区柯克都有过密切合作,然而他那傲慢和桀骜不朽的性格却始终和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格格不入,这也最终导致他和两位世界电影大师的分道扬镳。黑色电影,尤其是以雷蒙德·钱德勒为代表的创作者,往往喜欢把黑色电影里的男主角塑造成非英雄人物,他们的命运是无可挽回的,总是向着黑暗的方向一点点滑落。在《双重赔偿》里,保险公司职员沃特本来是个头脑清醒、处事谨慎的男人,他有着良好的业绩和口碑以及很出色的合作伙伴,但他在生活上却缺少前途和希望,十几年来他没有获得过一次升职的机会,他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而现在他正一个人住在一间地形复杂的单身公寓里。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菲利斯便产生冲动的原因,也是他稍加鼓动便能从一个正人君子蜕变为一个杀人犯的原因,他投入地是如此的快,几乎没有太多转折,这只能说明,吸引他的绝不仅仅是那个长着金黄色头发的女人。他甚至根本不是一个值得人们同情的男人?他杀菲利斯的时候有条不紊,毫不犹豫,没有丝毫怜悯,那说明他们之间的那点儿所谓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极其脆弱,只不过是一种在诱惑下难以抑制的冲动而已。
沃特实在是一个非常黑色的人物,在他身上同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格,一个是总能及时给朋友和情人点燃香烟的光明正大的美国人,一个是为了钱和女人能够立刻扔掉一切铤而走险的杀人犯。然而这个家伙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他遇事果断、沉稳老练,即使是在中枪之后也能分明利害,打发走自投罗网的尼诺,亲自驾车回到公司,选择在这个他奋斗半生的地方,而不是家里或大街上打电话给老朋友作最后交待,体现出他对回归正途的向往,然而他最后还是拒绝承担后果,选择一死了之。这可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代表了一个男人一生可能出现的最可靠和最可悲的下场。

菲利斯是我们在美国电影里经常会见到的那种女人,甚至类似的故事,比如《邮差总按两次铃》里也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人。这些内心空虚而目的明确的女人,她们杀人的动机总是与生俱来,似乎单凭“厌倦”就可以构成最充分的理由,厌倦一个有钱但无情的丈夫,厌倦一个死气沉沉的小镇,厌倦一种千篇一律的生活……她们总是能找到最合适、最精明的杀人伙伴,并在摆脱一种令她们厌倦的生活(丈夫)的同时,获得一笔额外补偿。然而结局总是悲惨的,事与愿违的,她们杀了该杀的人,也杀死了她们自己的未来。这在上个世纪的谋杀电影里可能尤其常见——那个时候,妇女们的在走出家门之后,对于新生活的选择余地实在有限。然而像菲利斯这样的女人又总是令人感到内心矛盾,如果她坚持开第二枪打死了沃特,我们也许能更平静地对她,认定她是一个娼妇好了,然而她偏偏在那个时候表现出一丝宝贵的人情,这有别于真正的蛇蝎美人,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女人。在她的身上,或许同样拥有着某种双重人格,只是她的动机,那个该死的编剧雷蒙德·钱德勒没有给予足够的补充材料去证实,这使这个人物给人感觉总是稍嫌单薄。

这是一部线索清晰、情绪饱满的电影,音乐始终透出一种慌乱情绪,而节奏则越来越快,它避免了90年代后期好莱坞情杀电影里频繁出现的,过于琐碎的镜头停留,在一段男主人公简洁、诙谐的叙述中,可以连续发生很多变故,这在电影语言的技法上实属难得。比利·怀德不喜欢卖弄他的电影技巧,但他却相当注意培育镜头里的细节,比如沃特手中的火柴,这个家伙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抽烟,而且他用火柴,并总是为自己的朋友凯斯点燃雪茄,而最后一次,当他虚弱地瘫坐在地,准备享受他生命中最后一根香烟的时候,他却无法再像从前一样准确、潇洒地划燃火柴,反而是凯斯为他点燃了香烟。这个生动的细节一直被保留到影片的最后,其中孕育出的留恋和惋惜之情,恐怕也只有银幕外的观众可以切身感受到了。

40年代的美国,是充满厌倦而缺乏纵欲环境的美国,人们不喜欢追问存在的意义,但这一疑问始终在他们的内心盘踞。和平时期经济萧条,战争期间心理失衡,这漫长而有力的双重打击让一向天真的美国人不再一味憧憬未来,单纯的想象不能充盈他们的日常生活。电影也需要更微妙的调子,来表现这种失落和沮丧,《双重赔偿》是个很好的现实标本,在虚构中埋藏着真相。那是特定时期好莱坞留存下来的气息,相比当代美国,这种单纯而深刻的厌倦之情早已变得更加五花八门,想想最经典的《七宗罪》或者最不经典《大象》……一切蓄意谋杀的根本动机究竟是什么?厌倦,这毫无疑问。

http://oblog.odineast.com/more.asp?name=sixdoors&id=2067

短评

整体挺好,演技在线

7分钟前
  • 苏幼
  • 还行

超赞。胜于夺魂索,比肩惊魂记。没想44年的皂白片能这么好。且采用正叙,没有悬疑,没有玩弄倒叙蒙蔽,讲述一毒妇与姘夫谋杀亲夫得手,毒妇的焦躁让男人担心,妇以为被甩而威胁,男意识到毒蛇缠身,最后痛快地杀掉毒妇,也没按计划嫁祸一混小子,自己坦陈。同事犀利,结局有些可惜,良知男能逃脱就好了

8分钟前
  • 小重山
  • 力荐

使用闪回技巧,并很好地运用了戏剧张力这一基本的电影理论,时刻控制并引导着观众的注意力。模本级别。★★★★★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第一遍看的时候单纯当做了一个罪案类的悬疑片,如今重看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开首就把悬念直接道破,用极其沉稳甚至压抑的手法和火花四溅汁水横流的台词来讲述这个已经笃定的关于欲望和背叛的故事;我曾一度认为这个结局不够黑色,现在才明白这是最坏的结局却也是最好的结局,只有死亡才是一切的终章。

1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完整的设下悬疑,结局率先曝出,却留给观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双重赔偿”意味着你设下杀局时要有双重保险,甚至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脱身。

1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比利·怀尔德早期作品,黑色电影代表作。在当时是划时代的片子:大悬念在片头即揭晓但仍能引人入胜,阴暗压抑的灯光与摄影,对主角心理变化的细腻揭示,芭芭拉·斯坦威克的精致打扮...而最主要亮点当属在《海斯法典》禁锢下的时代能把影片拍得如此“无性胜有性”,结尾的同性恋暗示更是大胆。(8.5/10)

1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本片改编自James M. Cain于194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由导演比利·怀尔德和侦探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共同编剧,获第1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提名

2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黑色电影、钱德勒编剧、第一人称、蛇蝎美人。踝链。谋杀有忍冬的气味。擦燃火柴点雪茄之同性隐喻。——没有找到真相,是因为那人离你太近,只隔一张桌子的距离。——不,比那更近。好奇如果没有碰巧摔断腿,原本的火车计划是怎样。

22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黑色电影关键是人生来没有背景,去没有理由这件事儿太牛逼了

27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女主后来发现原来自己也沦陷进感情的怪圈里了,这也是堕入凡尘的悲剧的开始。其实真正的爱情应当是在男主和调查员之间的。台词经典。镜头非常典型的film noir.

31分钟前
  • 阿依达
  • 推荐

8/10。注意蛇蝎女外表发出的暗示:戴着金脚链移下楼梯,梳妆台摆放维纳斯头像,交谈时常仰在沙发里体现控制者的地位,密谋杀夫的婴儿用品超市的阳光场所她要戴墨镜掩饰深不可测的野心,藏在轿车后面的男主杀夫而她紧握方向盘、神态无所畏惧,败露后向男主开枪却犹豫着象征女性背叛家庭社会的矛盾心理。

36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2】比利怀尔德的牛逼在于,让观众一开头就知道了结局的前提下,依然会有新的悬念引导观众情不自禁地看下去,看到最后又会有新的高潮。

40分钟前
  • Comel
  • 力荐

经典黑色电影,比利·怀尔德对电影节奏的掌控是现在很多导演要学习的典范,钱德勒的编剧让这个好电影有了底气。蛇蝎美人的阴谋让人感叹人性之恶,没有人可以得到救赎,只要你犯了错就会受到惩罚。

42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继续补标比利怀尔德 与控方证人显著的阿婆风格类似 本片的钱德勒风也异常招眼 noir经典 倒序法令人不觉想起日落大道 以及多年以后诺兰的following 叙事波形十分协调 节奏把握精湛 phyllis躲在门后 barton站在人前的走廊戏令人难忘 尽管意境不在推理 若以csi细查死法和现场的手段 根本不可能成案 但浪漫

46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人生来没有背景,去时没有理由。

51分钟前
  • ╯^╰
  • 还行

台词精妙,尤爱凯斯那段贯口干净利落脆。开场供认犯罪事实的回溯叙事方式,因摆明事情会有变化,所以悬疑一直在,只是最后破局没达到之前铺垫累积的期待。结尾两场再次展现怀尔德对人性积极的态度,尤以两个男人间角色对立但立场统一、不动摇原则却坦诚互敬的对话最打动人,给全片的黑色加了一层柔光。

54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我感觉保险员沃尔特心中一直有颗欲望的火种,就像他随身携带的磷火柴随时可能燃烧,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不全是贪恋金钱和女色,他犯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到完美,他迷恋自己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菲利丝和他是同一类人。两人的欲望交织成双重的罪恶火焰,最终结局是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59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还挺精彩的 没有反转但是足够悬疑。整个故事从背景、谋划、实行、等发酵到最后真相大白都叙述得紧凑、节奏得当 行云流水。最后Phyllis说“直到我不能开第二枪时我才发现原来爱着你”这里甚至有点小感动 比利怀尔德这个神导在那么黑暗的电影里也能毫不违和插入一段爱情小插曲实属牛逼。看完之后一直都被芭芭拉和琼希瑟的美貌所困住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迈克莫瑞的划火柴 太帅了。

1小时前
  • 黄悦_
  • 还行

保险销售员和索赔员,杀人犯和侦探,喷了,早该想到雷蒙德钱德勒就是最知名的同人腐男作家,“No, closer than the desk”“I love you too”,怎么港,可能是最动人的告白。

1小时前
  • 又烧包小队长
  • 推荐

前半程实在太好看了,结局更是喜欢。"I love u too",然后昔日好友帮忙点上一支烟便结束,这已算是最好的结局

1小时前
  • SundanceKi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