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Third Star】美得像一场初恋,但也仅仅是初恋。
难得今天我在写文之前先写题目,偶尔这么做一次之后才想起来这题目要配的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电影,不过也没什么所谓啦,初恋亦或者死亡,反正说的都是关于终将逝去的东西。
其实在看电影之前了解过多关于电影背后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情,然后再加上我抱着看缺爷的不纯动机,所在我很难控制住自己在影片开始之前就赋予了它太多的意义。
只能说幸好看过的评价是有好有坏,总算是帮助我保住了平常心和正常的期待值,换句话来说,无论你在事前做了多少的准备,这也是一部足以让你记住它的美丽的电影。
影片以星空作为开始,随之而来生活化的片段再配以柔和暖色调的光线就已经告诉你这部关于死亡的电影其实充满欢乐。
一路上有透过零碎叶子的斑驳阳光,茂盛而充满生命力的树林,欢乐无虑的乡村狂欢,奔驰在柔软草地上的骏马,甚至连那个讨人厌的小孩儿也有一对天使的翅膀,你很容易的就会相信这是一个简单的四人周末旅行,和电影主角一起忘记了这次行程的意义。
好在还有JAMES的梦境来提醒观众不要忘记死神的相伴,阴冷潮湿的空气,昏暗无光的天空,以及波涛汹涌的海水一次又一次的在梦里向他袭来,被海水淹没的越来越多而海边的那个背影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我不能说JAMES是一个讨喜的角色,所以我不能评判他是否幸运,但是因为病重的关系,难免会对他产生同情和怜惜,当然我不否认这其中有缺爷太美的关系【混蛋你终于说出真心话了吗】
虽然这场旅行因为JAMES而进行,但是对于其他三个男孩来说,也是面对自己重新开始的旅程,在影片里,JAMES不止一次的询问他的朋友们,如果他不在了他们会怎么样,会怎么样呢?会面对自己的女友怀孕,会面对自己睡了朋友的姐姐,会面对自己父亲的离去和继续写作事业的艰辛,但是他们要面对的事情都与JAMES无关,因为他已经离去了,纵使他希望自己可以活的更长久一些纵使他希望自己留下的印记能更深刻一些。
听上去很残酷,但却是事实。
好在JAMES也有了自己的选择,29岁真的是太年轻了,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始,所以他才会对他的朋友们说,我只是希望我能够亲自完成些什么。
虽然电影里不断通过JAMES的梦境上演海水汹涌的画面,但是出现真正的死亡却只有一次,而那一次却是出现在JAMES最美的梦境的结尾,一只白色的巨大海鸟躺在沙滩上,被冰冷的海水冲刷着支离破碎的尸体,这或者有些回光返照的意思?而在影片的最后,同样也是有一只海鸟脱离鸟群飞离而去,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死亡是影片的骨架,但是整部电影却充满了生命力和想象力充满了各种唯美而容易消逝的东西,纵然最后只剩下深深白骨,可至少曾经被温暖的体温和坚强的脉络包裹过。
电影确实是美得像一场初恋,可惜也像初恋一样经不起考验,热情而不持久,灿烂却注定肤浅,它似乎是想表达点什么,可是又显得太羞涩,它不应该留给观众太多的想象空间,而是应该一击即中直戳泪点,它给了我们太多机会去思考,反而让我们忘记了电影本身的主题,就好像我记住了那些美丽朦胧的镜头,却无法在希望哭泣时流下哐哐哐撞击心灵的疯狂泪水。
如果你想要我笑那就别在我咧嘴时告诉我死亡的意义,如果你想要我哭那就请收起流泪时的吐槽和笑语。
毫无疑问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但是如果能够更加纯粹一些那我就可以更单纯的欣赏小清新的风景和缺爷的美丽了【喂】
2 ) 这是个悲伤的玩笑
29岁的年轻小伙子得了绝症,央求三个好朋友陪他去自己最爱的地方:Barafundle bay。一路上各种拌嘴各种互相拆台各种鸡毛蒜皮,又是推又是背又是公主抱的,千辛万苦把这尊神送到了地儿,这家伙又开始放大招,他丫的想要自杀。。。好朋友们自然不愿意,你有完没完?傲娇帝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晚上疼得龇牙咧嘴撕心裂肺。朋友们自认倒霉,唉,没办法,随你去吧。。。那么好看的帅哥啊,就这么,香,销,玉,陨,鸟。。。。。。。
这片实在是太小众,要是放在影院上映,估计三分之一打瞌睡,三分之一提前离场,剩下三分之一要指着主创的鼻子骂娘。但是对一个郁郁的大龄女青年来说,这片太适合就着科瓦这种阴雨连绵的鬼天气拿出来自虐。
四个男生,各有各的可爱:
我最喜欢Davy,温柔细心,体贴忠诚,无微不至地照顾James,这货反倒好心当成驴肝肺,倒打一耙给自己做那么尖刻的精神分析,最难得的是,Davy竟然忍下来了。晚上在帐篷里,James良心发现地问Davy为什么不生气,Davy说因为朋友的忠诚啊,你个傻瓜。当时我就差点飙泪,唉。。。。。。姑娘们要是碰见Davy这样的男人就收拾收拾嫁了吧。
Bill就是个大活宝。他的小日子也貌似是四个人中最滋润的:身体健康,稳定的电台工作,刚刚怀孕的女友。只可惜,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发现Bill根本就不爱这个女朋友,这个女孩对于他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且现在怀孕了,想甩也甩不掉了。。。话说Bill宣布女友怀孕那段拍的真好,几个人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促狭鬼James结巴着说congratulations,老好人Davy安慰道你一定会是个好爸爸的,不拆台会死星人Miles一针见血地问确定孩子是你的不?Bill代表了我们中的大多数,头脑简单但是心地善良,曾有梦想但是屈服现实,不是很爱自己的另一半但也会负责到底。James说Bill江河日下,Bill说不错我就是江河日下,但是我不后悔自己的choice。Well, sounds like you,or most of us, really had a choice。。。。。。
Miles,典型高帅富,老爸是名作家,豆瓣上说他长得像裘德洛和抖森的结合体,但我怎么看怎么像米老鼠。。。此君性格不讨喜,所有人都对西施捧心的James小心翼翼呵护有加,唯独他不买账。刚一见面就讽刺人家“look like shit”;每当James准备发表人生演说时,此君都要添乱,导致James准备好的腹稿一次又一次惨遭流产。最后人家James都没志气了,承认自己并没有资格来教育旁人,此君又来了个神补刀:“I'm fucking your sister”。。。James当时那个被雷劈了的表情啊。。。我承认我不厚道地笑了。。。其实细分析起来Miles的性格是最复杂的:出身优越但是一直生活在老爸的阴影里,表面傲慢但是内心怯弱,渴望成功又对自己没自信,表面牙尖嘴利实际柔软细腻。。。要分析此君可以单独开篇文章写出5千字,但这不是这篇弱文的重点所以略去不表。。。
最后是那个从头作到尾最后终于把自己作死了的James。鉴于豆瓣是公共场合,以防失态,关于此演员就不多说什么了,大家心领神会就好。唯一要提的一点就是此君在这部电影里的扮相绝对是最美的没有之一,那个病娇弱受风一吹就倒的小样绝对甩star trek里牛排一样的恐怖分子十条街都不止。
按照总分总格式,最后要讲一下这个电影的主旨:那就是。。。。没有主旨。我不知道是不是将死之人都会福至心灵摇身一变成为卡耐基梅隆或者李开复,但是得了绝症的人一脸苦大仇深状或者云淡风轻状向活着的人讲授人生大道理是电影里屡见不鲜的恶俗桥段。印象最深的就是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干脆让李香山开了个人生道别会来大讲特讲,只可惜王朔那点玩意儿早就过时了,苍孙们自以为闹过革命下过海有过钱玩过女人就有出来卖弄的资本,殊不知这世界变化快,最起码我是被李香山一本正经的“人生感悟”彻彻底底恶心到了。。。第三颗星的James没有李香山有钱没有李香山成功,所以憋了一肚子话也没人给他当捧哏,非但如此还要受奚落,真可怜。每次好不容易摆个straight face想说点正经事,就被几个熊孩子笑啊闹啊糊弄过去了。其实,整个电影都在强调一件事,人生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玩笑:几个好朋友想给James放烟花,多浪漫,最后的结果是烧了帐篷;James义愤填膺拖着伤腿孤零零地向barafundle bay进军,多悲壮,最后被告知走错了方向;从小养到大的小树苗要为好朋友种下,多贴心,最后一生气就扔海里了;千辛万苦地到了梦中的目的地,多美妙,最后感觉跟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样;已经下定决心要死了觉得无欲无求得道成仙了,多超脱,最后被告知自己的姐姐跟好朋友搞在一起了,shit!!!本来想下水陪朋友一程,多感动,最后自己小腿抽筋差点比朋友都死得早。。。连片名自己都是个bug,永无岛的方向在第二颗星,被James个弱智记成第三颗星,于是将错就错吧,毕竟,正确了又能怎么样呢?
所以啊,有事没事千万别翻这种片子出来看,一点都不积极向上,一点都没有人生启迪。有的只是一个悲伤的玩笑,一场无解的梦,这个梦有点讽刺,有点痛,有点美。
3 ) “我的人生里,从没有悲剧”
“顺着右边第二颗星星的方向,一直走到天亮,那里是象征童年、永生、逃避现实的《彼得潘》中“永无岛”(neverland)的所在之地…”
除了爱情,青春与死亡同样是人类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Third Star便是这样一部凭借着人类在亲情、爱情之外的第三种伟大感情----友情,从而为我们呈现出的关于青春与死亡主题的电影。
影片的开头,男主角James用慵懒无奈、异常冷静、甚至不乏玩笑的口吻诉说着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今天是我29的生日,我将再也看不到自己30岁的样子…”
Boy or Man?这很难说的清。于是我们看到James的三位同样身处尴尬年纪的至交好友,在尚未完全褪去青春的理想与激情之前,伴随着各自生活的纠结之心,陪伴身患绝症的James,一路宿营,去到他梦想中的美丽圣地-巴拉方德湾。而这,也将是James生命中的绝唱之旅。
和好友们相比,这次旅行对于外表乐观积极,却因病痛饱受身心折磨的James来说,无疑将意味着更多的不凡体验与经历。他羡慕好友们宽裕的时间与生命,鼓励、甚至警告他们不应虚度光阴,从而将青春的理想慢慢磨逝为幻想中的泡影,而非期待中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敏感、要强的他会在清晨悄悄爬出帐外,抚触着象征极强生命力的青草,哀叹自己那正在逝去的生命,以及不可避免萌生出的、不想死去的奢望之心…... 旅途是漫长的,好笑的,他们口无遮掩的相互打趣、象野兽般而又颇为孩子气的打架、互相帮助着面对大自然赐予的不同境遇。最令人感动的是,朋友们贴心的为爱看星空的James偷偷带上了烟花,准备在巴拉方德湾为他燃放,却因为途中不堪负重,不得不提前点燃。绚丽的烟花在夜空里竞相绽放,映亮了他们兴奋的眼睛和年轻的心,恰如那近在眼前,却转瞬即逝的美丽青春……
在路上,大家细心的照顾着病情不时发作、需靠吗啡和药品安慰的James。当然,他们也曾共同赏鉴那金色夕阳渲染下美丽的让人窒息的海滩、映射在海洋深处晨曦的云彩中跳跃变幻的光影、也会在清冷夜晚的露天篝火旁,卧看满天的繁星,进行着忽而幼稚、忽而深沉的讨论——关于人生与生命的话题。这时我们观察到外表坚强内心焦虑忧郁的James,以被需要来体现生活价值感的Davy,为了生活向理想妥协、并迷失在爱情里的Bill,以及身处在成功、早逝父亲阴影下的那个自以为看空一切、实则有点懦弱的Miles。
终于,在经历波折到达巴拉方德湾,尽情与朋友们欢畅于美景之后,James在星空下说出了心藏已久的秘密:他准备在次日清晨游向大海中央,不再回来!面对朋友们或震惊激烈、或默然无声的反对质疑,他说:“我的生命从未如此鲜活过,而现在我只想结束它…让大海带走我,那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想保持清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想感受到什么,哪怕是咸水灌进肺里的痛楚也好,我要感受自己的挣扎与搏斗,哪怕它有多么的艰巨与恐怖,直至我不再畏惧于它…”这番表白让听者心如刀割,但仍未获认同。然而是夜James因遗失药物而无法抑制疼痛导致的惨烈呼叫,震惊了所有人,就象他之前所说的,“身患绝症的病痛折磨的是我的身体,而悲痛却将降临在他们心头”。好友们理解了他的选择,于是在迎来日出的次日清晨,三位好友与他一同下海,游向海洋深处…
P.S.
-James有着令人羡慕的友情,幸运的是,这样的友情陪伴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你们令我度过了快乐的一生,我的人生里,从没有悲剧。”
- 我不否认是因为BC才去看的这部电影。虽然与这个如此沉重的主题相比,我更爱看他那个神叨叨、二兮兮、酷思独行、傲娇无比的卷福君形象。但无可置疑,BC是个很好的演员,任何角色于他,都是用心的体验与出色的演绎。影片的最后十分钟让人很没出息哭得傻了吧叽,不能自已。同时不由得想到周国平的那句话:“人的灵魂只能独行,哪怕相爱的人也并非能够融为一体,而是两个灵魂在黑暗中,并肩而行。”
4 ) 最近英国电影中一个比较有英国味儿的
在倒霉透顶的英国阴雨连绵里,写着关于别人的苦大仇深的研究文章,忽然心生厌烦。这都是为了什么呢?学者造了一堆一堆的纸,老天爷连个笑脸都不给么。于是愤然抛弃书桌,躺在床上,看了这部死去活来的电影。
故事讲的是主人公James得了癌症,三个朋友为了满足他的心愿带他去看他最喜欢的海湾。几个人一路上经历了微不足道的千辛万苦,最终帮着他还了愿。
这电影太英国了,基本上就是不断地筑台不断地拆台。本来是要死要活的事情,几个人一路上嘻嘻哈哈,James好不容易谈点正经事,刚端好架子,不知谁咯吱了谁,人生大义就成了鼻涕泡儿。正当几个人在升空的焰火里露出纯真的笑容,倒霉的事儿就发生了。其中一个人对其他人的不小心气愤不已,一脸严肃地批判,其他人却笑得前仰后合,让他有气没处撒。直到最后的结尾,James义无反顾地游去,朋友纷纷脱衣下海追随他,海水、天空、音乐、几个人的身影都多么地壮观啊,本以为电影就这样大义凛然地结束了。嘿,其中一个脚居然抽劲儿了。
我最喜欢的镜头,其中一个朋友说出自己的女朋友怀孕了,心中郁闷,又受不了朋友们的“良言相劝”,把几个人带了一路的James的树苗挥舞着扔进了大海。想到他们废了这么大的力气把这棵树搬到这里,这可是James的命根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进了大海。乐坏了我了。
整部电影笼罩在英国阴雨连绵的天气里,看完电影,望着窗台上开始长出的霉,真是从里到外都湿漉漉的。哎,James最后还是死了,这还是很让人悲伤的结尾,虽然死得其乐。
凡是涉及死或者安乐死的电影,总忍不住问一句:电影说明什么深刻的寓意?想了半天:死亡是永恒的,人的喜怒哀乐是无常的。别装了,爱谁谁吧。
英国现代题材电影的那个味道,看屎壳郎就要爬到沙堆尖儿上,啪地掉下来那个幸灾乐祸的快感,在别的国家电影中比较少见,而且很多观众并不喜欢。这样的英国电影还就得就着倒霉天儿看。以后再下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看看这样的电影。唉,查了一下天气预报,雨还要下到下星期三。
5 ) 幸亏直到最后才煽情
一朝成名天下知,BC红透之后,他以前零零散散的片子才被粉丝们挖出来,不管是打酱油、男N号,还是这种小成本片的男主角,一致得到粉丝们毫无保留的好评。向来如此,一个人倘若成名了,以前的努力才会得到认可,才会被喜欢他的人面面俱到的追溯历史,才会得到“原来他出演XX龙套的时候演技已经超好啦!”这种评价,不然,即便演遍霍金、梵高这种少有的天才,BC也还是那个名字奇怪长相怪异的某某演员。
言归正传,这片子如果不是藉着BC如今的势头,想必我也不会看。死亡这种由头,是挺陈词滥调的,也避免不了让主角在死之前一定要干点什么与众不同的事这种套路,虽说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其实就那么等死然后死掉而已,但是要怎么办呢,人要超越自己的欲望那么强烈,死亡这种终极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便叫人随随便便束手就擒。
一般人不会明天就死,所以很少有人考虑死之前要干点什么偏离平时生活轨迹的事情,就像这片子中BC义正严辞的把三个朋友都数落了一遍,言外之意是如果我还有机会活着我一定会怎样怎样,但是,活着的人大多还是会像他们以前一样活着,直到他们也要死掉的时候,可能才会发出以前为什么不换一种活法的感叹。这才是活着的真相,离死亡尚远的时候,人们为各种各样“无足轻重的小事”纠结烦恼,痛苦必然比快乐多,天性也必然被抑制到最大限度,自己的人生必然是被迫选择的人生,抱怨着抱怨着就过了一辈子。但是……别无他法。
死亡就像孤独一样,无法开解,也无法分享,即便我们是亲人,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是彼此最相爱的人,也没有谁可以代替我去死。所以笑点再多,这也是个基调沉重的片子。
不过,幸亏片子直到最后十几分钟才开始煽情,尽管煽情得有点过了,也并没有显得矫情,压抑后的总爆发总是格外的打动人心。
这片子像多数现实题材的英国片一样,对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进行了刻画。不同的朋友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像Davy一样在生活中事无巨细把你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人像Bill,你跟他或许不是深交,但总能玩到一起,有人则像Miles,你们三观相似,在一起的时候或许经常讨论人生。
这些朋友们啊,如果老了还能一起喝茶,多好。
6 ) 关于Benedict Cumberbatch——《第三颗星》授权翻译
On Benedict Cumberbatch – by Vaughan Sivell
关于Benedict Cumberbatch——《第三颗星》授权翻译
Mr Vaughan Sivell,演员,剧作家,电影《第三颗星》原作兼制作人,目前经营Western Edgy Pictures独立制作公司。
http://www.westernedgepictures.co.uk/本文是Mr Sivell记录下的,《第三颗星》电影的拍摄日记中关于Benedict的一篇。其他拍摄过程和图片请戳
http://mug7.com/。
Benedict Cumberbatch绝对有些异于常人之处。这种奇妙的感觉在我们第一次正式会面的时候更加明显了。他迟到了,他经常迟到的,但是总是伴随着一阵完全发自内心的歉意,虽然听上去有一点点无趣,大概是因为太经常需要这么道歉了。他带着头盔,穿着摩托手的防雨夹克衫。那种现代感十足的设计,带晴纶塑成的肩垫和突起把他的身体衬托得无比骨感。
他的聪明简直是立竿见影。他一只脚还没有跨进门就开始问问题。一瞬间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无论多深刻的问题眼前这个人都愿意跟你探索。
在漫长的选角色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跟他讨论四个主角中他可以演哪一个。跟我们见过的别的候选演员不同的是,他可以扮演太多不同的角色。这种‘变形人’的感觉也为他的天赋渡了层金边。
一开始我极度不喜欢他去演James(认为他在别的角色上可以更好发挥)。我感觉他本身因为成功扮演霍金而出名,别人会认为拿他来演另外一个不健全的角色有点‘方便’了。但是James身上有一种很少有人可以演绎的特性,而Benedict马上就领会了。这就是为什么他是这一代的演员中极其有天份的一个。
James是一个英雄。我们不得不爱上他。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他的好兄弟们爱戴他,愿意为他做很极端的事情。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家伙。我总觉得这是为什么这个角色如此真实可信。所有的角色都有不足之处,因为是人就有缺陷。
但是真的要信心和信念,对艺术的完全追求和惊人的不自负,才能使得一位年轻的演员在首次领衔主演的时候知道他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并且演得在叫人欣赏的边缘,却又不会令人讨厌。当然Benedict做到了。
有没有能力去表现出如此多元化的角色是另外一个方面。他当然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咱们所有的男孩子都是。对我来说他最令人折服的能力,我之前也提过的,就是演技上无可挑剔,但同时表现上自然到仿佛都只是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回应着。观察他为了角色而做的体能训练(他节食,在悬岩峭壁上奔跑,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在彩排时挖掘每一句话的涵义,策划在每一场戏中病情给他的身体和心灵上造成的印记(非正常次序拍摄),与此同时又在谈笑间妙语生花,这样的见证令人印象深刻。单看他在最后的一幕中连贯的演出,就有多么的非凡卓越。
他简直是个珍稀物种,哪怕在一群演员中。如果角色需要他英俊,他是;如果说有些恶毒,他是;年纪大点,他是;年轻点,他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等不及要看他将来能到什么程度上去。
跟他一起工作是一件赏心乐事。我得益良多。你轻而易举就看出他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爱笑,善于模仿,跟别的男孩子们一样,就算拍摄了一整天,他也不介意扛着摄影工具们爬Barafundle Bay的山。
当我们决定选他来演第三颗星的时候,他夏洛克的角色还没有让他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国际明星。这当然对我们来说再好不过,比如时间安排上,当我们终于上映的时候,他被媒体争相宣传。他一夜成名。但是当我们聊天的时候,我明显感觉他比起名气来,更加陶醉于演出的经历。
拍摄结束以后的一个傍晚,他给我电话,问我可不可以来我家看《Have I Got News For You》. “当然,但是为什么?”
“因为这期是我主持的?”
我坐在那里看着他看着他自己。他十分激动,看到自己‘侥幸成功’,感觉他的西装看上去还不错;还有他记忆中人们在该笑的时候笑了,无论剧本中有没有指导。这样的他非常真实。他从头到尾都神经紧张,在结束的时候简直松了一大口气。说实话一开始看到他受这么大的影响,感觉挺奇特。但是当然我意识到,这是因为他是作为自己来演出。跟其余的屏幕和舞台变色龙一样,要决定用哪个版本的‘自己’去上镜,真的是有一定风险的。
我也不清楚到底转折点在哪里,然而整个时期我真正感觉到他不得不自我调整,正式进入他做为‘Benedict Cumberbatch’的另一段人生——他找到了自己的步伐。无论他曾经有什么没有根据的自我怀疑,现在也逐渐消逝了。人们对他才华的激赏让他更快乐地做自己……然后用余生享受饰演别人的故事。
7 ) 所有的期盼统统变成遗憾 [猫]
电影从一开始就告诉你事态有多残酷:开篇近距离拍摄的除草机翻动杂草的镜头画外,詹姆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在阴沉、压抑、不祥的音乐下,冷冷地说:今天我满二十九岁,活不过三十岁咯。散乱飞落的杂草,正如生命之隐喻。接下来,他局外人一般介绍他的家人,以及将陪伴他去他最爱的巴拉方德湾的三位好友:戴维,失业后就一直帮忙照顾患癌症的詹姆斯;比尔,有个鸡肋女友和枯燥无趣的电视业工作;迈尔斯,十六岁那年作家父亲死于癌症的虚无主义者。
将死之人,容易看到生命的局限和无奈,容易疯狂。这些年我看过不少“绝症公路片”,最忧伤的是《去往蒙巴萨的单程票》,最难受是这部,因为它讲的是处于尴尬年纪的男人。詹姆斯因为癌症病痛,每天靠吗啡度日,文艺青年的大脑因此更加活跃——时常出现略带梦幻感和沉重感的詹姆斯视角镜头——让他直言不讳地揭穿朋友们的生存谎言。他认为,男人应该有冲动去做一次真正的历险,可是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白日梦都变成了幻想,不再有实现的可能。这个时间点,也许是莫言得诺奖,击碎所有小文青想当中国诺奖第一人的狂想,也许是绝症,也许是“三十岁”,正如《三十岁》这首歌里唱的,“所有的期盼统统变成遗憾”。
这四个伙伴就是处于这一尴尬年龄的四种代表。在篝火边仰卧谈心的那个夜晚,他们讨论死后之事,同时流露出各自的价值观,铺垫剧情将揭示的各人困境:詹姆斯幻想自己死后仍是一团恒定能量在宇宙间跳踢踏舞——怀抱诗意的梦想、渴望不朽却难逃劫数;戴维说自己需要信仰,比如信神——不敢说出内心想法,没有个性,在照顾友人的“被需要感”中获得存在价值;迈尔斯说,死后就是腐烂,我父亲死后我就这样想的——虚无厌倦,说话含讥带讽,为作家梦失落,连朋友的病痛都不敢面对;比尔相信佛教轮回,或者价值在子女身上实现——野外摄影师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早无爱情的七年女友怀孕,人生将错就错。无论哪种价值观,都是内心懦弱的投影,而詹姆斯只能含泪面对朋友们的遗憾人生。
没错,詹姆斯是个很有掌控欲的人,他看不得朋友们浪费人生,但这场旅行也让他明白,戴维要如何继续生活,迈尔斯要不要承担起他的激情之责,破坏詹姆斯姐姐的家庭,然后娶她,比尔要不要离开他女友,他都看不到也控制不了,他曾为此害怕,如今却感到安慰。自我,其实没那么重要。好好死一场,成了他唯一的执念,他选择游到巴拉方德湾中央溺水自尽,懦弱虚无的迈尔斯则见证了他的死亡,亦有成长。
“第三颗星”,意指去彼得潘那个永无岛的路途(用错典故也似象征“逃避成长”之荒谬)。实际上,他们不得不面对“成人”事实,去野外也不敢如约不带手机,这一现代通讯方式象征他们想要逃避却又割舍不掉的社会关系。
徐徐推进的情节冲突和对话,让我们慢慢窥见四个男人的内心和友情关系,随之触动。本尼迪克特将一个患癌症的濒死之人表演得非常真切.无论是摇动的镜头还是水下摄影,都很美妙。
本文发表于《环球银幕》2月号“小剧场”。
8 ) 让我举起吗啡,同所有人干杯 (严重剧透)
【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借用了阿婆的书名,因为Third Star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James做出了自己的生活抉择,并且利用自己选择的最后之路来质问三个好友: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说“质问”显得James上帝视角,正如朋友Miles骂他时所说“癌症并不是极端自我主义的借口”,当然,他不是极端自我主义,他只是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之时“思考并且阅读了很多”,可以说,对朋友们的“质问”是他最后的“矫情”。
影片用了主人公的独白来开头,“The one thing about life is——”,BC饰演的James连说了两遍,但都没说完,这已经暗示了他自己的结局,如果你刚巧知道后半句,就会理解James为什么接着发出那种不甘而又无奈的笑声,这句话完整的是“The one thing about life is that one day you'll be dead”。生命中确定无疑的一件事情是你终将死去,可是通常人不会知道“终将”二字代表的是哪天哪个时间范围,而刚满29岁的James,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未来——活不到30。
于是他对自己的最后人生做了一个抉择,他要带三个好友进行一次公路旅行,到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巴拉方德湾去。他想在临死之前和朋友们好好谈谈“应该怎样去生活”,同时,他还藏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则是关于他自己的生活。
通过James的独白,我们大致了解他的三个朋友:失业后一直在照顾他的前公关基金头儿Davy,在电视台工作、与女友关系困扰的Bill,想成为父亲一样的作家的Miles。这些名字前的定语,就是James想通过公路旅行来解决的问题。
对于Davy,James的质问是“你究竟想要什么?不是关于生活发了什么样的牌给你,而是你觉得哪手牌玩起来安全?”;对于Bill,James的质问是“你为电视台拍片,和不那么喜欢的女友合租,都是为了偿还抵押贷款,你变得越来越模糊平淡,为什么你不按照自己实际上的意愿做事情”;对于Miles,James的质问是“你为什么生活在总想赶上或者超越父亲的压力下,我又为什么不如你,我也能成为作家”。
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他们都做出了选择,Davy当然会在James离去后重新寻找工作,问题在于,他会找到自己玩起来觉得安全的那手牌吗?Bill带着责任感选择与怀孕的、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女友继续生活,能快乐或者顺利吗?Miles的书能得以出版吗,以及,Miles也有秘密,他和James那个已婚的姐姐会有美满的结局吗?
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答案,但你可以决定你怎么去生活,并“stick to my decision” (剧中Bill语),无论痛苦还是充满希望。
对于时日不多的James而言,The one thing about life不是one day you'll be dead,而是you're dying,在所剩无几的日子里,他选择要自己亲自去结束一件事,那就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结束生命,他不要缠绵病榻,不要被疼痛蚕食,这并非懦弱而致,他要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到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到巴拉方德湾去“感受那种巨大的、可怖的、充满勇气的与海水搏斗的感觉”。
其实,这个抉择本身,就是巨大的、可怖的、充满勇气的,这就是James告知我们的——他的生活。
【病痛袭击我,承受悲剧的是他们】
James在滴答声倒计时的余生里,除了希望在临死前引导朋友们去思考怎样生活,同时,他不希望孤独地死去,他希望有朋友的陪伴,于是,正如他在剧中的台词所言:病痛袭击我,承受悲剧的是他们(The sickness may be mine, but tragedy is theirs),——他的朋友们,眼睁睁地看着朋友在自己面前“自杀”,不仅无力去阻止,还要痛苦地伸出“援手”,助“自杀”一臂之力。
其实,客观地看,James对朋友的那些说教,台词上实在软弱无力,关于生命的那些阐述——能量恒定、人生轮回、生命延续,信仰什么,想要什么、以及不想要什么,都是些毫无新意的重复前人的话,没有让人为之一震的启发。
意外的收获是,在这个说教与反说教过程中引出来、在进退两难的抉择之间所展现出来的四人之间的情谊,深深地打动了我,看完影片,我完全理解并且原谅James那些无理的、显得自以为是的质问,而羡慕他所拥有的友谊。
它所展现出来的友谊,并非毫无保留的无私的付出,并非真空的不顾事实的奉承,并非炽烈的洋溢的无比热情,而是那些朋友之间的争论,那些稍带恶意的不满,那些毫无恶意的欺瞒,那些因为友情而产生的同情,那些酣畅淋漓的彼此倾诉,那些毫无顾忌的嬉笑玩闹,那些抱怨却又不悔的相互给与,那些打完又和好的幡然醒悟。
而最终的高潮,是那些进退两难的、痛苦的、而又不得不的抉择。
在目睹James经历的究竟是如何非人般的疼痛折磨后,他们对于阻止James变得颓然无力,他们心如刀绞地尊重了他的选择,陪着他游向海中,帮他“自沉”。这几个朋友,比起James,我不知道究竟哪一方更为勇敢。
他们也并非不怕,Miles在水中如孩子般对James祈求说:“我们回家好吗?”,他带着哭音说“James,我好害怕”,然而他最终还是做了,亲手把自己的朋友按在水里,因为James说“我不想一个人,求你”。而Davy,那个对James最为照顾的好心肠Davy,那个对James说“你伤了我的一片赤诚”的Davy,那个对朋友“他需要我,我就在那里”的Davy,那个差点溺水而不得不在Bill的帮助下返回岸上的Davy,他唯一能做的,是对着自己无法陪着最终走向死亡的James哽咽着喊“对不起,对不起”。而Bill,那个被James教训“生活越来越模糊”的朋友,他似乎也是James的三个朋友里面目最模糊的一个,他不能像Miles那样,由于经历了恶心、震惊、逃避到挣扎、接受与剖白而变得鲜明,他也不如Davy那样,因为带着些许的抱怨却无悔的婆婆妈妈的照顾举动而变得突出,他只是默默地推车,默默地背人,车坏了他来修,半夜里发现吗啡遗失了他最有决断返身就去找,他想出烟花的点子带给James无比的惊喜,不相干的人打架他也要去劝,Davy说他“就像一只阿尔萨斯犬,似乎人人都会爱上的那种人”,而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James走向海里之前,死后的James回到陆上之后,始终,都在Bill的怀里。(怎么能说这三个人不像是James的“好”朋友?!)
James最后的独白说“我的人生,没有悲剧”,他的悲剧,由朋友们帮他承受。
【我会成为一个特别的人】
(以下含HC成分,不适者请扶墙袅娜而出)
也许是因为碎草在隐约可见的墓碑之间纷飞的画面,也许是因为急切中带着重击的音乐节奏,但更也许,是因为BC演出的James那副病怏怏的面容,衬着他低沉浑厚的声音说“我是James,我今天29岁,活不到30”,是因为他穿着那身西服坐在桌子旁瘦骨伶仃的模样,是因为他斜弓着背脊、拄着拐杖从桌边站起的孱弱背影,影片一开头,就让人忍不住喉咙有些发哽。
BC是个浑身都能演戏的演员,肢体以及各种小动作不必细说,尤其是他的眼睛,导演和摄影似乎也很钟意他的眼神表演,给了很多镜头:和父亲拥别时眼里的忧愁;和母亲拥别时眼里的不舍;和姐姐拥别时的欲哭;坐在汽车里驶向自己抉择的生活时眼里的期待;露营中Bill教他扇火时眼里的晶亮;突然接到半空里飞来的一支“Angel”白羽后抬起头来看着Miles时眼里小小的震动;在夜空下的沙滩上询问Davy对生活的想法时眼里充满的“爱意”(请别误会啦);望着夜空谈论天国和佛教时的些许迷茫与若有所思;看着礼花绽放时眼里的愉悦却又感伤;被吗啡带来的幻觉折磨时眼里的不知所措;清晨醒后蹲在草丛里时眼里的不甘;在Miles打断自己质问Davy时眼里的不屑;质问Davy时眼里的恨铁不成钢;得知Miles和姐姐的关系时眼里的震惊;在说自己要去游泳时眼里的请求;当然,还有无数次病痛来袭时双眼漫溢的惨痛。
而他最了不起的一点是,James这个角色实在不讨好,像个“病态白人版奥普拉(sick-white-Oprah,剧中Miles语)”般叨叨叨叨,最悲剧的是语言还基本不出彩,可是BC就有这种本事,演出完自以为是质问完这个又教训那个后,最终你会觉得他如同一只眼神湿漉漉的小狗,让你怜爱得抓心挠肝,伤心得如鲠在喉。
BC以数字化时代的福尔摩斯这个角色走出腐国,为我们所熟知后,回头去看他早年的影视作品,无论是打酱油,或是副主角,还是挑大梁,居然都是些非常成熟非常优秀的表演(尤其是霍金),他在舞台剧里积攒下来的经验或许帮助了他,均为演员的双亲或许给予了一定的遗传,但更多的,我想是他对每个角色倾注的感情与思考,最著名的例子,是记者在福尔摩斯片场采访他,与几个月后采访时见到的他判若两人,记者后来才明白,上一次采访时的BC还陷在角色里没有走出来。《倒带人生》里BC饰演的作家,也即该片编剧本人,某天突然发现BC不仅穿着跟自己一样的衣服,连动作也跟自己惟妙惟肖,才突然醒悟过来这“混蛋”一直在偷偷观察自己,他对角色倾注感情与思考,用“心”去演戏,这从他对记者的一次说话也能看出来,他说,我不得不减少舞台剧表演,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原因,而是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考虑(not just fiscally, but mentally and physically)。很不幸,我只看过BC的两本舞台剧,但能找到的影视作品,除Small Island外,都已观看,看得出来,他在出演每个角色时的认真与天才(当然,他的天才可能来自厚积薄发),他从不重复自己,他的角色们,仿佛来自不同的表演者,我不想去挨着道来,只想用一句话来赞扬:每个角色是每个角色。
在商业化最高、票房至上的今天,腐国那片还有一大堆坚持着“真正”把表演当做文化、当做艺术来经营,来思考的工作者,BC成长于这样的氛围。优秀的公学教育,曼大的戏剧学习,伦敦音乐戏剧学院的进修,各种舞台剧的表演,造就出来的BC,是一个演技出神入化、头脑大智若愚、工作吃苦耐劳、外形美貌气质、着装有二有范、内心文艺傻气、声音低沉性感、语言丰富唠叨、行为绅士疯癫,无数优点集于一身的白马(脸)王子。
这位名字和脸一样长的——啊,我矫情地真不想再次用“王子”这个俗气的名词兼形容词——,我不知道今天的他算不算已经大红,但我坚信,不久的将来,他会大紫。那是他的绝大多数影迷剧迷乐见之事,然而,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遗憾是,再也不能像不久前还能做的那样,在他独自从剧场后台里走出来去取大型机车以回北伦敦的家时,能够靠近他,递上一条润喉糖,顺便拍下看他换衫的福利。
剧中的James,在发火时说:“我本来可以成为一个特别的人”,而Benedict Cumberbatch先生,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别的人。
有这么一群朋友真是太难得了。
BC在这里面柔弱的美啊,而且他是不是拍完这个之后就拍sherlock第一季所以第一季里那么瘦。又,才发现jj field这个撞脸帅哥啊,完全就是裘德洛,抖森,年轻唐尼的结合版,他的声音还很特别
这是一个豆列,缺妞的不解释。
结尾那个泰坦尼克号式自杀深深的桑害到我了……我绝对不能忍受好朋友这么死在面前的。你是走的嗨皮了但是对朋友来说是一辈子的阴影好嘛!顺带一提二缺你去演点正常角色(生理心理一起正常的那种)吧普利斯。每天看着你们这些文艺基佬放着正经基片不拍天天挑战自我日渐变态真的让我好疲惫= =+
最后一秒还是没有忍住,哭了。真的很难抉择。我怎么可以眼睁睁的看着你去死。我会大哭一场然后尊重你的决定。我的生命没有悲剧。你要记得我会永远爱你。
前面不愠不火,最后四人一起拥抱死亡的时刻太催泪了
非常和谐,美妙的电影,生与死,爱与忧伤,彷徨与坚定,刹那与永恒,在短短两个小时内一再触动我,令灵魂承受难以承受的重负。演员们非常出色,Benny,他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震撼人心的表演使他透出绚丽夺目的光彩。导演和编剧等工作是出色的,他们的共同努力打造出了这部有生命的,会呼吸的一般的
只有失去才知珍惜~那什么,基情无限啊。。。。
卖颜+卖萌+卖腐这真是太糟糕了=v=镜头很美特写很多
有种当时看Little miss sunshine的感觉 这会不会是我2012年看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格局小却充满诚意的片子,四个鲜活立体的小人物,仿佛有可触摸的质感。故事的完成很伤感也保持了克制,但还是无法不被感动。
看哭了又......
这场旅程就是二缺的生命告别仪式,曾经的青春回忆在几位好友眼中却是各有各的味道,心如死灰的二缺最终选择自杀的方式很残忍,很绝望。典型的英国小文艺片气质,格局很小,每个角色都很立体,这种关于友情、青春且泛着怀旧气息的故事太容易击中现代人的死穴了,何况要死的还是那个马脸的二缺。★★★☆
一直在梦,独自一人面对岑寂的大海以及汹涌的浪,就像他对待死亡。是篝火飞出焰星,是咧着嘴笑开在深邃的星空下。夹杂着哭和笑两种对立情绪看完,余震是风景是海水是神情是四个人各怀心事彼此相依。为BC多加一颗星。
感想: 1. 缺爷太病中娇弱受(划掉)瘦了啊啊啊啊啊泪目TTUTT 2. 缺爷戴小礼帽好美!! 3. 缺爷眼睛好美!!! 4. 缺爷脚好大!!! 5. 背就背 咋还公主抱了!! 6.最后milo抱着缺爷上岸的时候真心泪目了...
如果是要讲这个故事,二十分钟其实就够了;但如果是要欣赏BC和美景,再加一倍的时间都不嫌多:)PS 好多场景和台词都让我穿越到Hawking啊……再PS 2010年12月标记“想看”:“求片源求公映!!”——现在看来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了啊。
没看懂 也再没有心机去看懂了 我越来越看不进去这一类电影了 越来越浮躁 越来越大众 越来越无趣了
这种带着基情的文艺片英国人最会拍了~~~虽然是文艺片,并且到了结尾还会觉得非常压抑,但是却不闷。对于生命以及生活的探讨有深度且不装逼,有戳中笑点的场景更有戳中泪点的场景。景色简单但美丽,所谓旅行,就是要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旅行。BC太会演了我觉得我已然成为他的脑残粉了。
在所有的电影类型中,这一类最能代表我的泪点和笑点。很明显的有英国电视电影的风格,有人可能觉得温吞,可我确实非常喜欢这种含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开玩笑的感觉。BC一直演变态和天才不是没有理由的,他有一种特别的纯真,是那些不谙世事或特别专注的人才会有的,这类角色比锅匠里的小队长更适合他。
开始时单纯冲着BC去的。本来觉得会是个很平淡的人生最后旅程,回忆过去,抱头痛哭什么的,后来才觉得我这是中国式思维。男主很不幸,但是他有一群爱他的人。里面病弱的BC说的很多台词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