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可能我不是女的吧
电影分为“him”&“her”两个视角,几年前先看了her版(或者是them?what ever),实在是看不下去,弃了。
这几天重温一美电影想说要不再努力一下,点开了him版,磕磕绊绊的居然看完了,可能是因为从男性视角叙述的原因吧,故事脉络相对清晰或更有逻辑性?
而her版本更多的在描述女主的情绪,但是让我实在无法代入她为什么要这样“作”。虽然你们确实没了一个孩子,但是老公表现也没有烂到让你无法和他走下去,生活总要继续不是吗?
虽然我本身是女性,但我选择him,想想如果这两个主角不是中产阶级,能否有这么多时间去沉浸在过去也未可知。
比较喜欢的台词是开篇一美被压在劳模姐胯下时候说的:There’s only one heart in this body,have mercy on me.
2 ) 抛弃孤单
断续看完两部,先her后him。
某些时候感觉就像看自己,为了电影中的自己留了很多眼泪。
别扭 很别扭
喜欢him里面父亲的角色。人生似乎没有不迷茫不困扰的时候,从中年到老年。选择接受和面对总比选择忽视和被动要强得多。
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又有那么难吗?
希望我们在爱里哪怕再困难都抱紧彼此 抛弃孤单
3 ) 论打开他和她的孤独情事的正确方式
这个是《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那一版影评的搬运版。三部曲中,我只给《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的那一部打了四星。 《他和她的孤独情事:她》其实也是个温柔细腻的故事,但是太过温柔细腻,看起来有点累,偶尔还会觉得女主有点作。
两厢对比,尤其喜欢他们从自己的公寓搬出来的那一段剧情,在她的回忆里,他独自一人睡醒过来,她坐在他身边,在他的回忆里,他醒来的时候,她坐在离沙发一段距离外的地板上。有的时候,男人和女人的心,就差这一米的距离,却失之千里。
-------------------------------------------------------------------------------------
关于写作有一个基本的5W+1H原则(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常常作为小学生作文入门参考手册,在刷完第一遍《他和她的孤独情事》的今日,就让我们借用5W+1H原则来谈一谈这部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1、Who
首先要列出这部电影的适宜观影人群,No.1和No.2都是充分条件,两者合体更佳。
No.1 詹一美或是劳模姐的粉丝,尤其是脑残粉。
楼主作为一只婶婶的沦陷在詹一美的蓝眼睛里的痴女纸,就是在一种脑子里不断闪着“WTF?!!”的情绪中结束观影的。
No.2文艺青年或至少伪文艺青年
看过预告片的筒子应该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come on,N个多小时的片子,讲述一个简单到逆天的故事,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和少的可怜的对话和慢的要死的叙事结构中不睡着又能不骂娘这样的文艺青年必备技能是一定要get的。
2.What
关于电影,我来复述几句废话,这部电影应该是最早上映于2013年9月份的多伦多电影节,导演Ned Benson大人颇为豪迈的拍了三个版本,分别从他、她、他们的视角来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真心超级简单,大致来说,它是酱紫的:
从前有对恋人,各自出身中产富裕之家,然后他们相爱结婚了。后来他们有了个孩子,somehow,孩子死了,然后女方不能接受,出走跳河了。女方获救后两人分居,两人几度接洽没能圆满,女方去了巴黎读书,男方破产后接管父亲的饭店,一年后,两人又在初恋的公园一前一后走着,over。
好吧,这么说来,故事好像有点无聊的样子。
3、When+where
鉴于前面已经说过这个三个片子加起来有N个多小时长,所以建议选择一个睡眠充足环境安逸心情良好手头无功课无工作,身边无宿敌无基友无恋人的情况下观看。
因为观影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包括1)入不了戏类:困倦、走神、骂导演、点右上角的×、开始和基友胡侃、莫名愤怒;2)入戏过深类:抑郁、想把him和her的版本重新看一遍试图搞清状况、对爱情失去信心无法摆脱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想法……(相比入不了戏类,这一类副作用较为少见)。
4、why
1)参照who一栏。
2)就楼主个人而言,会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预告片里詹一美的一句话。他搂着他心爱的姑娘,不经意的说:我只有这么一颗心,请好好待我。(There's only one heart in this body, have mercy on me.)
当时这句话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萌点和泪点,忍不住翻来覆去听了无数遍,还自动脑补了詹一美同学念出这句台词的中文矫情版:鲨鲨,我把自己的一颗心好好放在你手上,你可要好好待我……噗……
(其实这句话台词才是驱使我写影评的关键动力啊!!)
5、How
好了,下面要说的才是重点。这部电影三部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Him——Her——Them。
Him采用的是男性视角,相对来说客观冷静,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整个故事,詹一美的演绎也比较细腻,能够满足视觉上的观影需求。
Her中是以女方视角讲述故事,补充了him中看不到的细节,女性观众可能更能在观影中产生共鸣,但是只看Him也完全可以get到整个故事,有基友反应先看了Her会对him产生莫名敌意。
Them是三部中最无聊最无聊的视角,说真的我觉得导演剪辑出这个版本完全就是多余的,男女对爱情的不同见解和对同一事件的不同领悟在前两个版本中都已经很清晰的表达了,看them版本的时候我脑海中不断飘过的就是……………………。
6、废话
1)在IMDB上这三部片子的评分都在7.5左右,平均四颗星。
2)男主女主的生活可以说是过的一团糟啊,但是在结尾俩人都基本上拥有了正常的生活,知道这是为什么不?因为他们都有个好爸爸。
今天《卫报》的头版头条就是世界上1%的人占据了全世界50%的财富,投胎真的好重要哦。
3)关于导演拍三个版本这个事,虽然楼主觉得玩的有点脱,但是拍个him和her的版本还是必要的,很多时候问题都在于女人想了太多而男人根本什么都没有想。
4)詹一美同学在这个片子里的角色叫康纳,看到这个名字我真是又要奸笑了,法鲨同学在《鱼缸》里演的那个勾引小妹妹的帅大叔也叫康纳是不是,你俩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还有就是,虽然劳模姐那么漂亮那么有演技,我还是觉得,詹一美,你真的是和法鲨站在一起最有CP感,那眼神之间电光四射的,行了我啥也不说了。
5)这片子好像国内不会上映了吧。
4 ) 文艺的孤独
her的色调偏暖,he的色调偏冷
her比较情绪化,he比较迷茫。
感觉导演剪了两板是为了让观众有代入感,来说明男女情绪的反差,还有夫妻双方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也是不同的。
哦对,我们要学会现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
一美最后接手父亲的餐厅让人唏嘘,不管理想有多饱满,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整部片子充斥着孤独的气息,嗯很孤独~
5 ) 爱情一结束,仇恨就开始了
电影刚开场就是秀恩爱,可这恩爱没有几分钟镜头一转,就是Eleanor孤独的走在桥上,走着走着她跳进了河里,汹涌的河水一下吞没了她,让我的心猛然一惊。可最终她还是被救了上来。这里的桥段让我一下想到了安娜卡列宁娜,不过安娜的死更决绝,飞驰的火车一下给了安娜一个痛快。即使她有后悔但来不及了,命运就是这么的奇妙,也许也不该称之为命运,女人在面对悲痛时有时强烈的情绪会左右你此刻的生活。
Eleanor回到乡下父母家里,开始过起了逃避的生活,她现在想要的不是丈夫的步步紧逼,而是一小段时间的休整。可是正如此片从男性角度和女性角度分成两部电影一样,男女的思维永远是南辕北辙。康纳在得知妻子失踪后开始步步紧逼的修复他们的婚姻,在男性的世界里,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平凡的生活,正如他对Eleanor母亲所说,选择继续自己的生活,因为继续前行是唯一的道路。其实他不在乎感情世界的风暴,却更多的害怕来自现实生活的巨变。而Eleanor则无法忍受,她敏感的察觉到孩子的夭折使他们之间已然变成陌生。她觉得他太看轻了孩子的死。同样的也看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就这样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无法再睡在同一张床上。
有时候我们都希望生活能慢一下,等一等,让我们喘口气。可是人要生活在社会总会无时无刻承受社会给予的巨变。这里是天真的人类学家Eleanor没有参透的道理。当她看见离婚的姐姐又开始有了自己的情感生活后,她觉得自己也该开始往前走了。于是她把放在瓶子里的萤火虫又放回了夜里,那一抹闪动的光亮让她又有了勇气去修复他们的感情,也许新生的时刻该到来了。她去了餐馆找他,和他一起开车走进了夜里的风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仿如当初他们热恋时一样。可是男人永远是男人,永远站在理性的那一面,他告诉她自己出轨了,一切怎么会再回到当初!
Eleanor绝望了,她也放弃了,但她真正的选择堕落时,却无法走出那一步,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差别之处,康纳出轨前也有挣扎,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战胜欲望。爱情中的男女让他们明明还有爱却也被生活消磨的没有了爱下去的力气。
他们的生活进入了糟透了的俗套当中。
影片的最后Eleanor选择去往巴黎开始真正新的生活,但如她的选修老师所说,当你开始逃离,就会一直不断的逃离,在人生历史中会不断的逃避下去。
曾经Eleanor也问过父亲,为什么他能和母亲白头偕老,明明母亲是一个不羁的法国小提琴手,但他父亲告诉她曾经他们也有危机,但是他选择了包容。其实婚姻问题的解决之道不是逃避而是面对。
在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Them有很多的对比,Eleanor的自杀和康纳的被车撞,康纳父亲的感情和Eleanor父母的感情,康纳的挽回和Eleanor的挽回。。。。。很多的节点让我们看到爱情里男女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的脆弱,而隔膜只会是爱情的坟墓。
6 ) 四维版大家一起来找茬
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哦不,两部。《他和他的孤独情事:他》和《他和她的孤独情事:她》,感觉好像绕口令……说有意思是因为这两部有着相同的导演和演员,讲述的是一对夫妇的感情矛盾——一部从丈夫Conor的角度拍摄,一部以妻子Eleanor的视角叙事。所以我把两部连在一起看。
Conor和Eleanor曾经是一对很有激情的情侣,两人约定好逃单被酒吧老板狂追;漫无目的的公路旅行和车震;在Conor的父亲对Conor、Eleanor的妹妹对Eleanor说出同样的“你看起来很落魄”这句话时,二人的反应也是一样的“thank you”。没错,俩人都是奇葩。可是结婚、生子、到儿子夭折,两人的感情也随之破裂。然后就分出了两条人物线——Him&Her。
两部电影有一小部分的剧情是重合的,例如大学课堂上递纸条,酒吧里的聊天,暴风雨车内的激情,家中回忆死去的儿子,家中地板上拥抱着说I love you,重逢。
但你仔细看,这部分重合的剧情,又不是照搬。Eleanor到Conor的酒吧喝酒,Conor说酒吧要倒闭了,在Him中E的为C难过的表现更强烈;而在Her中E表现更淡然。暴风雨中汽车雨刷坏掉停在路边,两人在车内谈话这段,聊到燃起激情时,C出轨这件事是从二人不同的口中说出,Him中是C自己坦白,没有任何借口;Her中是E猜测出来,并且男主的借口是“you told me to”。他们在家中回忆死去儿子的长相时,Him中C说孩子有着E的下巴、嘴唇和鼻子,唯独眼睛像自己,这是他最爱的地方;Her中C说孩子长得完全像E。最最明显的表明导演意图的是,家中地板上两人啪啪啪之后,Him中E说I love you,C回答I know;Her中C说I love you,E回答I know。
这10%交叉但细节却各不相同的剧情,把两部电影连在了一起,你大可以在大脑中把它们合成一部。也解答了单独看一部时产生的疑问,Conor在收拾房间时谁打的电话?Conor在最后从父亲的饭店走出去的时候,是谁走在后面?虽说夫妻俩人都是跟踪狂,但这段更像是走着走着遇见的,BGM也表示了——“忽然遇见你”。此时已过去一年,Eleanor盘起了长长(zhang chang)的头发。
自此,我明白虽然可以从时间线上将两部电影连在一起,去揣摩更完整的剧情。但本质上这仍是两部电影,从C和E的不同视角展开,面对同一件事情,当事人的侧重点不一样、感受不一样、表达也不一样。就好像现实中的情侣夫妻遇到矛盾一样,各自觉得自己有道理对方有错,鸡同鸭讲,不理解对方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与以往的单独一部电影比起来,更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分析,说白了就像是一个四维版大家一起来找茬,找到茬了又想为啥这里不一样呢,什么目的呢?对于演员来说,同一个场景拍出不一样的两条,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体验吧。
7 ) 生活如此操蛋,有你同行,也当此是良夜
“你不来点酒吗?”
“不了,我还不到喝酒的钟点。” ……
“你有没有觉得我焕然一新了?”
“有吗,我只觉得你还是老样子。”
看完her,才发现同样的对话分别在不同的时刻发生在了他和她身上。甚至,他们连对抗来自家人的关心时的姿态都一模一样。
这让人感动。
爱是一种悄然的渗透。有时能消弥生活的隔阂,有时也不能。
看这两部影片,总让我想起妮可主演的另一部电影《兔子洞》。他们表达了共同的主旨——人们相爱,却又彼此隔绝。
以及小本叔的《海边的曼彻斯特》。男人在无能为力时总渴望通过暴力来击碎些什么,或者被暴力击碎。
《兔子洞》的结尾,妮可和丈夫坐在一片狼藉的院子里,握住对方的手,等待黎明来临。
上一部him,一美孤寂的背影没入黑暗之中。但在本片her中,同一时刻妻子叫住了他,黑暗就此转为良夜。
说起来小本叔确实是最狠的,爱情也救不了他。可他也有自己的温柔——人们都让我往前走,我只觉得前路是断崖。可拐个弯,路崎岖,也还是能走下去。
这几部电影连在一起,简直构成了一条终极的救赎之路啊。
——————————未写完分割线————————
8 ) 男性的療癒和女性的療癒有甚麼不同?
(劇透) 《離開他以後》(Her)和《她消失以後》(Him)的製作者真是勇氣可嘉,連這些療癒系文藝小品都膽敢分拆上市。在香港同期上映的不是上、下集,而是同一個故事(原名是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分別從男、女主角兩個角度敍述(分為Him和Her兩版本)。一對夫妻分手以後有不同的遭遇和心路歷程,但最堪玩味的則是兩者的共同回憶和經歷處處隱伏著細微差異。說這戲是「一雞兩味」並不準確,因為除了Him和Her兩個版本以外,還有第三齣Them。
兩齣《…以後》的取材跟比利時電影《破碎之家》很相似,都是有關夫妻二人在孩子逝世以後,因哀悼的步伐和形式不同而走上生命的分歧路。在兩齣電影中,丈夫皆比妻子更急於讓日常生活回復原狀,而妻子卻久久不能走出那悲傷的幽谷。《破》的原名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已提示了這故事並非療癒類型,而是一傷再傷,悲劇到底。因為孩子的死把夫妻雙方對「世上有沒有神」、「有沒有另一個可能世界」等等在信念上的深層分歧殘酷地翻出來,對失去孩子的母親而言,盼望須在一些「不科學」的信念裡尋找,丈夫卻不斷阻撓。
《破》和《…以後》的妻子都曾嘗試離開丈夫,同樣抑鬱到自殺。前者最終被丈夫逼上了絕路,後者則自殺不遂而慢慢重新上路。若果「距離」是人面對哀傷的關鍵(最少對戲中的女性而言),那麼《…以後》的創作者Ned Benson便把兩齣電影之間的距離恩賜予其女主角Eleanor--那幾乎是兩個世界的距離。原戲名暗示了女主角的重要性更甚於男主角。若你先看Him,大概會感到納悶而就此打住;若你先看Her,或會想看另一版本,藉以充份地了解整個故事。
《她消失以後》(Him)比較悶是因為太現實:如何找回妻子和繼續工作都是現實問題,眼淚須先收起來才能走下去。男主角把孩子的遺物全塞進儲物室裡,其哀傷只是被壓抑、推延(影像卻把角色的內在情感形之於外,保持著低沉的藍色調子),工作成了他給自己的藉口,直至他生意失敗之後才不得不面對。最後他搬家之時,幾番躊躇才有勇氣打開密室之門,觸碰亡兒舊物。敍事上,Him也是把「孩子死了」這事壓抑到後段,使觀眾一直不知到夫妻情變的原因,只能透過蛛絲馬跡去猜測。
Her比較好看,故事開揚而不壓抑。雖然Eleanor一度難過得要自毁,她也一直很努力「回到正常生活」,只是丈夫成了其中最大阻礙,必須離開才不至於走上絕路。她離家實是回家--回到娘家,父母仍把她年少時的房間保存如昔。
Her比Him豐富,因為後者雖然不斷有行動卻只是在一個框框裡打轉,前者則透過與其他人不斷的對話,以及對往事的再三回溯,讓新的可能性浮現。這樣的療傷過程迂迴但綿密,也是繼續成長的契機。《破碎之家》涉及宗教信念與哀悼的關係,當中男主角只容許一個絕對的「現實世界」,扼殺了妻子在其他「可能世界」中尋找出路的盼望,終至徹底破碎。《…以後》分成兩齣戲,讓同一事件有兩種差異的情況並存,正表示了分成兩齣戲的策略,並不只是Ned Benson用剪接技巧來達成商業目的,因為Him和Her並非同一個故事世界的不同部份以兩種方式來組合,而是兩個「可能世界」並置對照。藉著兩個差異世界的距離,Eleanor才得以從喪子的悲傷草原拐回來。
原載於「730視角」2014年09月22-23日
原来还是有个明确结尾的。
比Him好一点,Her是可以独立成篇的,所以就不懂有Him做了一个架子在那里是为什么,其实影响Her的观感(因为在等那些重复的节点。Them是不想看了。劳模姐跟于佩尔挺像的……
對照Him,Her有些東西刪了,又添了新的,是想藉此呈現男女主角不同的視點,卻讓人覺得多視角放在這麼平淡的故事裡頗無趣。整體比Him好一點,大概是因為童年、家族跟一些人際關係的元素有補充。話說回來,家裡有點小錢真好,還可以逃回校園……好啦,重點是伊莎貝雨蓓老了也美(默)。
倒序看完了发现最不喜欢的还是her,原因是最不喜欢那段儿短暂的返校,女老师的心灵鸡汤太刻意。
连着刷两场,还是找艺术院线偶然发现有这片的排片,感觉双视角就像拼图一样拼凑了一个剧情完整,him和her最后有些台词些许不同,但没有看出太多的心意,但是把一美和杰斯坦都拍的美哭,ED空灵辽远,最后两个人各自走在街头,蓦然回首你就在那儿,就是适合小情侣和迷妹消遣的=v=
——我看起来有焕然一新吗?——你看起来还是老样子。Do i seem like a different person to you? You look the same to me. 有些电影是需要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看才可以的,在飞机上多次哭的泣不成声
个人也是更喜欢这一版也许是偏爱劳模姐但是故事的深层次 就是走心的动人的叙述 这一次可以看到她的所有细腻情感不辞而别后深造学习的想法 造访旧友的平和 拒绝治疗的厉色 想要做蠢事的冲动她也开始回忆 所以有了雨夜里公路之行回到住所 看到打包好的行李 又怀念过去她哭泣 自己竟然忘记儿子的样子your face , my eyes但是没关系 爱就是爱呀 不需质疑她要去巴黎深造了可是选择离开的人 只能一直离开路上他们遇见 一声Hi 可能是新的开始
浪费时间。
这电影到底说了什么全忘了
三年后看着电影突然更加喜欢好多,当时也蛮喜欢的。果断成为我最喜欢的劳模电影,颜值巅峰期。里面好多对话太真实!
勉强上三星
另一个角度的同一个故事,情感是统一的,但男和女的分别使故事呈现出不通的风貌,情感也因为是女性视角而更加细腻了。明知道在哪里该有什么样的情节,可还是被编剧的细微变化处理感动到。比如最后那一张一开始就被拿掉的全家福。
女人永远不懂男人为什么要回来。
故事性要比Him强。两部电影重复的片段不多,但重复的段落都很有趣。Him只是告诉了你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但Her会告诉你当时女主有什么感觉,多了很多抒情的细节。草地一幕,仿似连空气也是甜的。男人创造浪漫,女人铭记浪漫。很可惜最后要赶车,只看了一半就离场了。4.5星。
导演(编剧)是爱了劳模姐十年的人,大概是世上最了解她的人之一。所以说这部电影的这个版本最接近劳模姐本来的样子。片中提到的素食、见到两个父亲年龄的男人生气这些细节,跟她的真实生活都有联系。对大多数人友善的人,内心深处通常累到快虚脱
看完“他”之后再看“她”明显感觉思路清晰了不少,情感的表现也更细腻些,尤其是维奥拉·戴维斯饰演的女教师加了不少分,可惜中产阶级的小情小爱还是难逃矫情的命运,动不动重返校园略显无聊。
正如weibo所说,him舔颜,her看戏。不过一美躺沙发真是想暂停…女主是无可挑剔的幸运儿,可越是这样越容易迷茫。每个配角都好喜欢,每天很不爽的哲学老师、总是坐门廊上喝酒的妈妈、私藏生命中最好与最坏一刻的爸爸…还是女人的回忆更能让同性共鸣,那些画面太美如何割舍。最后一美回头的画面cry惹
这个剧值得高点分。
记忆是会骗人的,有时候明明记得是这样的,而实际上并不是。
这部比him好看,查姐真的好适合文艺片,演技自然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