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花一世界,刺猬也可优雅的无以复加
还是忍不住第二遍看这部《刺猬的优雅》。
如果你是一个年过半百,身材臃肿,地位卑微、贫寒清苦、被人轻视的独居老女人,你是不是还能够做到偏安一隅,养一只猫,从容自得地喝茶,品巧克力,看一本书?
我想那应该很不易吧。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连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的人,怎么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呢?
可是,总会有例外。
我承认,荷娜刚开始出场时,我并没看出她就是这部戏的主角。她开门,身材臃肿,头发凌乱,拉着硕大的垃圾箱,拖地,擦拭门窗,跟最普通的门房没什么不同。只是,当荷娜打开那紧闭的一扇门,映入眼帘的是满眼满架的书的那一刻,我惊呆了:好美的房间,好独特的人。其实,一个房间最美的装饰,从来都不是精美的工艺品,飘逸的窗帘,古典的家具,亦或奢华的摆设,只有书,唯有书,才能使一个黯然窄仄的房间,瞬间散发出万丈光辉。
诚如芭洛玛所言,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藏身处。看到这满屋的书,我也不得不说:确实,她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藏身处。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受到的限制很多很多,金钱限制你的吃穿住行,身份地位限制你的言谈举止,然而,追求精神自由的自由,却永远不受任何限制。因为,那是独属于自己的私密花园,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外在,都没有能力涉入,除非,你心甘情愿。
于是,一个让荷娜心甘情愿铺展内心的人出现了。
小津先生是多么的绅士而有内涵。只是寥寥的几句对话,他睿智的内心就捕捉到了在身材臃肿,表情冷漠表象下所掩盖的高贵优雅的灵魂。是的,他认出了她,认出了在坚固堡垒中所包裹的柔软细腻的内心。也许,只有精神层面同一的人,才能轻易的认出彼此,那种认出,无关乎金钱,容貌,地位以及出身。
荷娜有过困惑,有过不安,面对一个身份外表体面,学识渊博,品味优雅,谈吐不俗的人,她不相信这样的自己能够配得上。于是,在几次接触之后,到了小津生日吃饭邀请这一步,她选择了拒绝。只是,最后,她还是迈出去了。因为,她不是一只普通的刺猬,对于值得的人,她的内心是优雅而有力量的。
小津先生说,荷娜,我们可以做朋友,甚至是所有我们想做的。说的是那么的坦诚和真挚。像一道温暖而不刺眼的光辉,柔柔的射进了荷娜的波心。
多少人爱你风韵妩媚的时光,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而唯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爱你渐衰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看,这部电影就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一切都在温情脉脉中徐徐推进,我心中默念:很好很完美。只是,结局却是那样的让人始料未及。当荷娜被车撞倒的那一瞬,仿佛一切都戛然而止,故事的结局是那么那么的出人意料。荷娜死了,准备好要爱的荷娜死了。即便这样,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这部电影所带有的独特的美:温情,细腻,精致。
我想说的是,遇上小津,那是一个童话的结局。现实中,这部剧极有可能是另一个结局,那就是根本没有所谓的小津先生,那样的人一直都没有出现,只有一只叫列夫的猫伴着抱着书的荷娜孤独终老。这应该是最最可能出现的结局。
其实,这样也没什么可悲。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那无关乎爱情,无关乎童话。荷娜已经从这样的一种生活中收获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精神的愉悦和灵魂的优雅。如果还能遭遇爱情,那就当是慰藉追求精神生活的额外糖果吧。
2 ) Poursuivre les étoiles comme la Concierge(如门房般追逐星辰)
1. 小津(Ozu)先生是否真实『存在』
电影静静地结束了,我首先怀疑起了小津先生(Monsieur Kakuro Ozu)的真实性。
试想你生命里会存在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吗?
他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说与你第一次的对话是自己生命里『一场奇妙的邂逅』;
他不在乎你的『守门人(la Concierge)』的卑微身份,会衷心地给你的本职工作说一声『谢谢』;
他会赏识你、理解你并尊重你,不论你长什么样子,不论你什么出身或是什么学历职业背景;
他会带你参观他的家,和你一起看电影,帮你更深入地了解你所喜爱憧憬的日本及东方文化;
当你惊讶地说『她没有认出我』的时候,他会认真地说『因为你从没有被好好看过(C'est parceque vous fûtes jamais vue)』;
他给你关怀,送你会喜欢的礼物;他会在他生日当天,一脸严肃地告诉你『荷妮,我有重要的话要对你讲,荷妮,我们能成为朋友或直至你想要的(Renée,Je voudrais vous dire quelquechose de capitale. Renée nous pouvons être amis et et même jusqu'aux vous voulouns.)』让你感动不已;
最重要的是,于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他能与你及时相遇并一眼认出你,纵使你被埋没在茫茫人群中,纵使之前也从未与你相遇。
这样的一个新房客小津先生,这样的一个他,实在是有些太完美了,完美得像是一场,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邂逅的美梦。
这个小津(Ozu)先生应当是不存在的。电影中有暗示,实际日本那个著名的导演『小津安二郎』不仅与这个小津同名,而且是他们一起看的电影『宗方姐妹』的导演和编剧,这样一个名字像是『刺猬的优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原著作者对其喜爱的日本文化及电影导演的一个致敬。此外,导演小津安二郎实际上是死于癌症,这同电影中小津先生和荷妮的家属死因一致。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能印证作者对日本文化的推崇,当芭珞玛(Paloma)第一次发现荷妮(Renée或 Madame Michel)的『优雅』的时候,是发现她在读一本书,书名是『Éloge de l'ombre』,这个Éloge在法语是表扬颂扬的意思,而ombre则是阴影影子的意思,中文译名是『阴翳礼赞』,乃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随笔集,翻译稍显晦涩,其实意思同『影子的赞歌』差不多,感觉与『刺猬的优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的取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élégance在法语里算是一个很褒义的词,我会对自己欣赏的人用到;而刺猬(hérisson)这个词,不仅是指这个名称的动物,还可以指『难以接近的人』。BTW,在法国见到刺猬的机率应该还是蛮大的。
2. 荷妮(Renée)亦有几分『虚无』
进一步地,我开始怀疑荷妮(Renée)是否也真实地存在?
电影中她是那样的真实,她自我介绍说『我叫荷妮,54岁,在巴黎当门房已经27年了。我是个寡妇,个子矮小,相貌丑陋,身材肥胖,一双脚丫满是老茧,有时候早上起来,嘴巴还跟长毛象一样臭。我从没上过学,一直都很穷,毫不起眼,微不足道,我一个人住,只有我的懒猫陪我,这只猫只有一个特点,它心情不爽时,爪子会发出臭味。我虽不和蔼可亲,倒还称得上彬彬有礼;虽然我不讨人喜欢,不过大家还是能忍受我,因为我完全符合,大家心中的守门人的典型:又老又丑,脾气暴躁,老是黏在电视机前面,一旁套着针织枕套的抱枕上,还有一只肥猫在打呼噜,外加什锦砂锅味道四溢』。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她,一个典型的守门人(Concierge)的形象,无论是外貌与身份都与『优雅』相差甚远。
可是电影中的一个她,却过上了自己向往过的生活,有很大的书房,可以静心地读书,懂得品味黑巧克力,重要的是还有一只懒猫作陪。这却又是那样的理想化,让人不得不觉地有几分『虚无』。
可当她拒绝小津先生的邀请时,却又说得那样的真切,她说『可是我宁愿不要,这样比较好,相信我没错,再见。』也许每一个『优雅』的人,碰到这样突如其来的感情,碰到如此反差的身份地位,都会这样的反应吧。
于是她和刚走进她的芭珞玛(Paloma)相拥而泣,是理想与现实又一次的短兵相接。
接着她选择了理想,却让我再次感觉到了『虚无』。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不管小津先生是否存在,现实生活的她也几乎没有可能能与他相遇。
那场意外和她的独白,仿佛宣告了她完成了自己在电影中的使命。
临终前镜头特别的精彩,她说『要是可以的话,我想笑』。她反而担心肇事者Manuela会自责一辈子。『小津先生,我的心像卷缩成一团的小猫咪,我想跟您再喝最后一杯清酒』。『如何定义生命的价值呢,Paloma,但愿你的未来与你的期许相当』。
3. 芭珞玛(Paloma)或许才是真正的刺猬
我怀疑小津先生的『存在』,荷妮的『虚无』,但我从来不能否定小女孩芭珞玛同学的真实性。
也许里面的主人公至始至终就只有芭珞玛一个人,荷妮是理想,小津先生则是理想的理想。
但这些重要吗?小津与荷妮,『存在』与『虚无』,这些都重要吗?这些都完全不重要,因为我一直所关心就只在芭珞玛(Paloma)本身,重要的是她,是她的成长与蜕变。
也许是家庭成长环境的因素,她是一个早慧却又过于沉重的女孩,喜欢躲着人,物质生活给予不了她任何的满足,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孤独感,她不愿跳进鱼缸被既定式长大直至死亡,她最喜欢现在这个追逐星星的自己,害怕长大后失去这样的自己。
于是她后面的一段话吓了我一大跳:『死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她自己正在追逐星辰,自觉会是她这一生最好的状态,未来也不会再达到,因此死而无憾。于是她决定因此在13岁生日那天,在拍完一部影片之后,自杀。(C'est pour ça que j'ai pris ma décision : à la fin de cette année scolaire, le jour de mes treize ans, je me suiciderai.)
影片一开头就看到这样的独白,让人不寒而栗,真想快点看看导演是如何帮她解开这心结的。
芭珞玛还有几个镜头都让我感到特别的揪心。她把姐姐的鱼做实验杀死,冲入马桶,然后撒谎说她看到时那鱼已经死掉了,屏幕前的我是有多想告诉小女孩,应对生命以敬畏;她多次想象自己死的样子,比如心脏病突发或者从楼下摔死,屏幕前的我多想让你知道,人间烟火是如此的美丽,怎么能轻生;她对小津先生小女儿未来的猜测,说的是那样地冷酷无情,仿佛看透了这嘈杂尘世,我多想告诉她,即便被既定的人生其实也是可以自己努力微调的。
她在完成她的电影时与荷妮相遇,开始了她的蜕变。她开始只是远远的观望,不敢走近。她看到她生活里出现了小津先生,她看见荷妮独特的优雅,她开始情不自禁地要说『长大了,我要做守门人。』里面用的是plus tard,而没有提je me suiciderai之事了。
另外wiki里面提的,原著中有着力描述,但电影里没有提到的:即芭珞玛喜欢给周围的人预言未来,而且都很准。但是她所预言的Yoko小朋友,却完全地不对,因为她发现,有些人的人生之路充满了新鲜感和可能性,这开始对芭珞玛的心理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她亦逐渐开始怀疑和思索,成人也都不一定会跳入金鱼缸。
Concierge这个词电影翻译成门房,即看门人守门人的意思。小女孩说长大了要做守门人,或许是她突然开始思考门房这样优雅地生活,亦能让人生充满了乐趣。我比较喜欢守门人的翻译,有一种守望的感觉。
当然最大的影响仍莫过于荷妮突然的离去。她『绝不』跳入金鱼缸中,但荷妮的死让她明白了『绝不』的真正含义,她也理解了应在生命的『永远』之中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个『绝不』,去发现每个短暂人生中的美丽。(C'est parce que la mort de Renée lui a appris le sens du "jamais" et qu'elle a compris qu'il faut se consacrer à traquer le "toujours" dans le "jamais", la beauté dans chaque instant de vie. )
所以,像是一种暗示,也印证我对荷妮的『虚无』感,最后的最后,那只鱼竟奇迹般得被荷妮解救,再次回到了芭珞玛手中。这给了她一个赎回的机会,彻底与以前那个厌世的她说再见,然后好好地敬畏生命,享受每一个真真切切的『生命的滋味』。
小津先生送给荷妮的『安娜卡列尼娜』最后转送给了芭珞玛,像是一个仪式,我分明感觉到了一种『传承』。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同样意味深长,芭珞玛不舍地关闭了荷妮的房门,眼神里充满对她的深深眷恋,对生命本身深深眷恋,对这个现实世界深深的眷恋。我知道,她已懂得了敬畏生命,倍感欣慰。
于是看到最后,我悬着一颗已久的心突然释然。芭珞玛这只优雅的刺猬,终于明白了,你得好好活着,蜕变才有意义,才更能懂得如何优雅地生活。
4. 『存在』与『虚无』都不重要
是的『存在』与『虚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由的生活,勇敢地自我选择,蜕变成自己真心喜欢自己的样子,并需要独自承担自我选择的后果。这算是和电影一起在给Jean-Paul Sartre致敬了。
所以,那些像Paloma一样,一直在生命里追逐星辰的孩子们,我多想告诉你,无论生活怎样让你失望,但请永远也不要放下你这颗追逐星辰的心,因为拥有这个心的你,才一直会是我喜欢的你。哪怕我们从未相遇。
当然我知道,我是不会失望的。
3 ) 刺猬的哀伤与空间政治学
少带点花花肠子看影片,影片就自然与心契合,那时不挑剔,也不觉得煽情做作,一切都恰到好处。这样的观影经历带来真正的愉悦。这就是影片在情感上给予的最大抚慰。
本应到此打住,但还是如题扯点题外话,这些反倒没有情感上的愉悦好玩,相反只是一些恼人的、不知所云的东西。
在某种意义上,芭洛玛和荷妮是一对镜像(刺猬),双方切实都是以“躲”的姿势隔绝于他人,形成内在自足的小世界(以刺猬的姿态)。这种镜像得以成立的基础,乃基于一种“泛人性化”的普世价值,因而在两个人的思考中,“生与死”是一个重要的范畴(芭洛玛决定在生日的时候死去;想象自己心脏病突发、跳楼、吃抗抑郁药、切腹——而荷妮真实的死亡倒是一起结交的车祸,超出芭洛玛的想象;荷妮自我防卫的、低调的生活姿势;荷妮的死亡)。在此,影片抽离了架构于身份之上的政治经济因素——阶级、收入——的对立。
这种对立在影片中表现为一种空间政治学。
首先是公寓的构造:一楼的门房与住户。楼层之间恪守严谨的分离:在这个上层人居住的公寓中,这种严谨的分离表现为一种彬彬有礼的教养,例如芭洛玛的妈妈不让猫出门,不让门房进屋。影片中时好时坏的电梯似乎构成了阶级上下联通的通道,在影片中只看到荷妮、小津先生、芭洛玛乘坐电梯,而他们之间的交往成为阶级松动的(哪怕是虚假的)隐喻。公寓的空间构造最直接地与人物的阶级身份相对应。
其次是公寓与街头的对立。影片的主要场景都在公寓之中:荷妮的门房小屋、小津先生的日式风格的家、芭洛玛布尔乔亚的家、楼梯和电梯。相反,公寓之外的场景屈指可数:公寓之外的(不足十米)的街角(荷妮最终死在街角——构成一个极有意思的隐喻)、洗衣店(在此处荷妮因为弄脏衣服被责骂)——荷妮和芭洛玛一起去洗衣店的短暂场景简直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的开始。以影片名“刺猬”这一意象来说,公寓在与街头(公寓之外的世界)的对立中,表现为“刺猬”的形态,而这也是公寓住户心态的表现:独立于外面世界的、安稳的布尔乔亚世界。这一世界对方防御、对立自足的心态,乃结构在其政治经济的硬刺之下。
再者是东西方的对立。这一对立表现在“芭洛玛、荷妮/小津先生”这样的人物关系中。小津先生的到来给身处困境的芭洛玛和荷妮带来了某种“救赎”的可能性:芭洛玛与小津的对话、芭洛玛与小津下围棋、荷妮与小津先生的往来、暧昧的情愫(在此情节中,《安娜卡列尼娜》中“幸福之家往往相似,而不幸之间各有各的不同”简直就成为通关密语。)
小津的到来,以及那种东方式的优雅、真诚(带有西方的想象),为芭洛玛尤其是荷妮带来切实的改变,形象地说,让刺猬放下防卫的硬刺,而变得可以抚摸。影片设置小津先生这一角色是值得玩味的——他至少是一个符号,一个西方想象中东方的符号,智慧、亲切、从容、优雅、彬彬有礼。这种符号的表象可以举例如下:小津、小津的家、日式餐馆、日式食物。而这种符号的内涵则直接指向西方世界的匮乏——这种匮乏造成了芭洛玛和荷妮的困境,同样地,这种困乏带来了对他者,即东方的想象。影片中,只有一处表现出对“东方想象”的不信任,即芭洛玛在与小津先生的孙女玩积木的时候,对她未来命运的假设。通过这种假设,可以发现无论是东西方,对人性、人选择的可能性的抑制是同样存在的,并非因东西方而不同。事实上,这种对他者的想象,带有一种乡愁式的情绪——作为他者的东方事实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自在,而是一个已经远去的西方的一个镜中倒影。
同样,从空间与性别的关系来说,传统的影片一般都将这一关系表述成“西方、男性/东方、女性”。在本片中,这一重关系是颠倒的,即“西方、女性/东方、男性”。从女性主义的立场来说,影片中借由男性预示对女性的救赎,这一设置是仍然是传统父权的视角。在这种矛盾和张力中,隐去的白人男性的视角(影片中的白人男性被表现为一种阉割式的人物:布尔乔亚的男人、疯癫的流浪汉)在显得无力的同时,又一直处于凝视的状态——说到底,这是对他者的想象,只待填满自身的缺憾,或造成一种移情效果。
最后是“刺猬的内与外”,即芭洛玛的房间(藏身之地)、荷妮的门房(尤其是书屋)与其外的世界。那是建筑在警惕、不信任之上的秘密空间,其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关于个人选择,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在这种意义上,影片中真正构成对比的,不是缸中的金鱼与张开硬刺的刺猬这两种意象,而是刺猬的内与外,防卫的刺猬和可供抚摸的刺猬——在两者的张力之中,影片试图表述的“优雅”即来源于此。精心安排自己的死亡的芭洛玛没死成(相反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正如荷妮所说“愿你的未来和你的期待相当”),从暗淡生活中看见希望的荷妮被车撞死。
可以说,荷妮必须死去,一者是代替芭洛玛死去,完成她对死亡的想象与满足,从而形成一种生的暗示;一者是完成影片泛人性普世价值的升华——“关键不是死还是生,而是死亡到来的时候你在干嘛”,对荷妮来说,在死去的那一刻,她看见自己的恋人,在微笑,在死去的那一刻开始爱,也是来得及的。
好吧,好片子,有淡淡的好心情,蛮好的。
4 ) 收几个法语句子
Toutes les familles heureuses se ressemblent, mais les familles malheureuses sont malheureuses chacune à leur façon. (Toutes les familles heureuses se ressemblent, mais chaque famille malheureuse l'est à sa façon.)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它的不幸。 - Elle m'a pas reconnue. - C'est parce qu'on vous ai jamais vue. - 她没有认出我。 - 那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好好看过您。 René, je voudrais vous dire quelque chose de capital. René, nous pouvons être amis et même tout ce que nous voulons. 荷妮,我有些重要的话要对您说。 荷妮,我们可以做朋友,甚至是所有我们想成为的关系。 Ce qui importe, ce n'est pas de mourrir, mais ce qu'on fait au moment où on meurt. 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我们死的那一刻正在做什么。 René, qu'est-ce que vous faisiez au moment de mourir ? Vous étiez prête d'aimer. 荷妮,您那时在干什么呢? 您准备好去爱了。 看到30分钟就感动,提琴一响就要哭,简直没救。 准备去看原版小说了。
5 ) 读书的女人危险?
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讲的是发生在一个爱思考的小女孩,和一个爱看书的女门房和一个日本男人之间的故事。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想起最近在杂志上看到的两个话题,一是说读书的女人危险,一是说写作的女人危险。因此这部电影看得我非常心有戚戚焉。作为一个中国女人,如果你两样又偏偏都占全了的话,那么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训“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读太多书,男人都不敢要了。”等等之类的话。于是我们有时候会情不自禁的想,也许这只是我们这个地方是这样的观念,别的地方不会想我们这样。但是看了《刺猬的优雅》之后。你就会明白,天下之大,有些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即使自由,平等,博爱如法兰西,读书和聪明,也被看成是一件应该符合身份和年龄的事。就好像十二岁芭洛玛,大人们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因为她太聪明,总爱瞎说大实话,问大人们想逃避的问题。假如她的天份是弹奏乐器,哪怕是翻跟头都好一些。可是她的天才之处偏偏是有思想。以至于她那位神经质的妈妈甚至想把她送到心理医生那里去检查一下她脑壳里是不是不出了什么问题。对自己成天神经兮兮的对着树说话,大把大把的吃抗抑郁的药却丝毫不以为意。而芭洛玛也同样不喜欢这个大人的世界。她说她不想生活在玻璃鱼缸里,于是她决定十三岁生日那天自杀。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门房荷妮。
相比之十二岁锋芒毕露的芭洛玛,五十岁的荷妮显然已经被生活教会了如何安全的生活。在大厦里高贵的太太先生们的眼中,她是一个不存在的人,除了被贴上女门房的标签,甚至没有人会认出她的脸。但是在她自我的世界里,她为自己建造了一间书房,她会一边喝红茶,吃黑巧克力一边读谷崎润一郎 的书。偷偷的在伟大的书的世界里,让自己的灵魂自由放飞。当然这一切,都被她深深的藏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看到她小心翼翼的伪装成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俗的女人,有点儿让人感到心酸。为什么一个女门房读书,会成为这么见不得人的事?但是也许,这也已经是她能得到的最好的生活了。当然了,在太太先生们看来,一个女门房,为什么不像其他的女门房那样生活呢,就算是守了寡,就算是又老又丑,也可以随便找个什么人搭伙过日子嘛,生几个孩子,干干家务活,伺候一下丈夫,这才是女门房该干的事。为什么非要读《安娜•卡列宁娜》呢?荷妮对人们的想法,洞察很深,所以她说,“人们看到一个女门房看书就会感到害怕,觉得她们会惹是生非。”有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本来你觉得我们读书写字,都是很安静的个人的生活,并不会像大排档,拿最大声音放音乐那样扰乱他人的生活,却依然要被他人指指戳戳。其实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太多人,他们甚至不知道作为一个人,你是谁,但却觉得有权利要求你按照你的身份去生活在你的鱼缸里。而那些不肯生活在鱼缸里,不尽职尽责的扮演自己给指定的身份的人是注定要成为异类的。你苦闷的呆在你的鱼缸里的时候,没有人会在乎的你的苦闷,但是一旦你想跳出来,你就走得太远了,你越界了。这种思想的人其实在任何的阶级,国度都是大有人在。所以有些人看到这电影之后会觉得这电影,这个女门房太装什么了。因为看书,吃黑巧克力喝茶是不属于女门房的。你看这就是世俗的看法,我想荷妮一定是经过了太多的嘲讽和怀疑。所以才决定给自己挖了一个通往世界以外的洞。这个洞最终被两个人发现了,一个是芭洛玛,一个是新搬来的住户小津先生。
无所谓爱情,故事如果让小津先生渐渐的开始和荷妮做起朋友来,那不是因为想要构架一个白马王子救公主的童话故事,而是还想给看故事的人留一点点希望——也许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什么人,不是把你当成一个女门房,而是把你当个人来看待的。在电影的结尾,芭洛玛重新对生活作出了活下去的决定,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将来很可能会长成世俗眼中既读书,又写作的“危险”的女人,但她会勇敢的选择做她自己。至于荷妮夫人,维吉尼亚伍尔夫说过,女人想读书写作,所需要的无非是一点固定的收入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两点,身为女门房的荷妮都靠自己的劳动和勤俭的生活做到了。她给了她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依赖于任何人,这也是一种幸福。而我想说的是,她只是一个读了很多书的普通的女门房,她超越了自己的生活,并一生善良,从未伤害过任何人。
6 ) 她都准备去爱了,可是……
影片以孩子的角度去解读,很多细节变得有意思起来,过于早慧天才一般的少女帕罗玛用父亲给的摄影机记下生活的点滴。她身在有钱人的家庭,然而家人没有给她太多关爱,潜意识将她视为“怪人”,“疯子”。帕罗玛经常语出惊人冒出一些过于深刻成熟的观点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她觉得她像一条困在鱼缸里面的鱼,没有自由只有禁锢。于是她计划偷妈妈的安眠药自杀。
邻居日本老爷爷是个绅士又有涵养的人对于帕罗玛关爱有加,两人同时注意到与众不同的房门荷尼。这个看似平凡的独居房门老太太给她的猫取名“列夫”,喜欢边吃黑巧克力边看书,拥有满满一间的书,最喜欢《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一句话:“幸福的人似曾相识,不幸的人各不相同。”
荷妮像一个刺猬,凶巴巴的外表,柔软的内心,她的内在谈吐不知不觉影响帕罗玛的生命观。
日本老爷爷是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他对荷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他,荷妮尝试接触外面的世界,学着打理自己的外表,学着释放内心的感情,他使荷妮慢慢放下了那些尖锐的刺。她一个人与一屋子书籍相伴的世界开始有人懂了,她都准备去爱了,可是意外地死亡了。
没有人预料到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死亡也没有想象中容易,荷妮用生命的代价教会了帕罗玛生存的意义。或许结尾有过惋惜,但这种结尾让整部影片的主题更加深刻。
我们可以做朋友,甚至所有我们想做的事。外表全身都是刺、防守嚴密,內在卻跟刺蝟一樣細緻,喜歡偽裝成懶散的模樣,特別愛好孤獨,而且非常非常高雅。
极有味道的文青童话
当勒妮决定去爱的时候意外死了,当帕珞玛决定去死的时候意外想去爱了,这是两只刺猬好不容易相遇之后最后留给对方的东西,刺猬的优雅只呈现给另一只刺猬。
重要的是你死的时候在做什么,而她准备好要爱了
拍的好看。但是充满了知识分子的自以为是,事件和情感多半是意淫,缺乏力量。
“她幻想着远山迷雾 眺望着爱与起初”
今天在電影院看了,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跟著眼淚流個不停,直到電影結束、直到現在想到依舊會鼻酸,電影中的每個片段一直在腦中盤旋,我愛死這部電影了
荷妮那个隐秘的书房,正如我们体内那隐秘的组成部分,我们从来不曾想过这部分还会得到慰藉,还会有人共鸣。并且相信它会一直不为人所知下去。直到出现了一个人,他摁对了你的密码,内心那深邃的城堡分崩离析,于是在死之前,你终于知道,除却孤独,你还能准备去爱。
中学时,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图书管理员。大学时,我的梦想是退休后做一个图书馆看门的大妈。
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干什么,而她那时候只是刚准备好去爱。★★★★
作为导演处女作是及格的,作为文学改编是迎合大众口味(保守)的。把小萝莉写奇怪的日记改成拍电影是亮点。而恰恰是改编中丢掉了原著最有趣和最重要的双视点结构,并通过中产之家小萝莉的儿童视点来消解原著具有的批判性,把米歇尔太太的形象从犬儒主义民间知识分子改成了Loser的YY……
这个电影看完,一冲动想打5星。然后慢慢感觉其实门房很幸运,有生之年干着自己喜欢的事,还能遇见喜欢自己的有共同爱好的绅士,最后怀着恋爱的心情死去。真童话的
“你不是一个普通的门房。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藏身之处。” 橡树、猫咪、巧克力;茶、金鱼、清酒;日本映画、俄国小说和东方哲学。不起眼的刺猬们回到各自优雅的小窝里,在死的那天前,仍怀抱秘密的心愿希冀知音相遇。
为什么人们只愿接受自认为配得起的爱情呢?
(2021年8月1日,又看了一遍)
《刺猬的优雅》里的小女孩真是精灵一般。画小画拍短片想像自杀。童年总有独处时候也总想躲藏起来想要安静。电影很好,推荐。
“要做追逐星辰的人,不要做鱼缸中的金鱼。” 如果追逐的代价是成为一个门房,请务必优雅。
处心积虑的死亡终究比不上突如其来的噩耗震撼。太久没爱了,对爱情会感觉迟钝的。幸福大抵相似,不幸各不相同。这个调调看着很舒服。
真好。喜欢。头发缠进眼镜的细节非常好。Sometimes I like a hedgehog
貌似波澜不惊,却肆意着诡谲的人生。法式的优雅与日式的精致相得益彰。故事在平坦的镜头中将哲学的迷思和文学的泰然缱绻。小金鱼游离出荷妮和芭洛玛的忘年,列夫的猫铺陈出小津和荷妮的黄昏之恋。要相信,这个世界终会有人来和你看一本书,吃一碗面。刺猬又如何,优雅即可。死亡又如何,爱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