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管怎样,是大友克洋啊……
对虫师电影版这种东西,并不敢抱太大奢望,实话实说,无论动漫也好小说也好名著也好或者游戏也好,改编电影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做的,又有时间限制又要花钱又要选角又要布景少不了电脑特效又要忠于原著又要注重起承转合在两小时内令观众高潮迭起五分钟一小十分钟一大,与其说是吃力不讨好,不如说其本质就是一场秀,观众买票入场(或者如我等下等者急巴巴地下载),不过为了看看有没有什么surprise免费赠送。再套用个学院派词汇,不是影片中留下“空白”等观众去填补,而是观众在入场前已经有了现成的text,留了空白给电影去填补。
无论如何,还是看了,毕竟是虫师啊,毕竟是大友克洋啊,虽然我对后者的印象还浅薄地停留在发动机啊机器人啊蒸汽朋克啊之类,或许这也是卖点之一吧。
本着参观学习的精神心平气和地认真观摩下来,再本着参观学习的精神心平气和认真写评,貌似这次先知先觉了。
关于角色:
首先,银古sama,我只能说勉强及格。导演对于角色的理解令我受到了伤害。原作中的银古本是个肩膀宽厚方下巴死鱼眼然而神情温和无害的不良大叔啊,而不是消瘦美形胡渣虚假故作眼神忧郁沉默寡言状的尖下巴小帅哥,最重要的是此人叼着烟原本应该自然得仿佛烟是从他嘴里长出来的一样,而不是不停地把烟杆把玩在手里扮酷,最严重的是居然出现了披白布泡温泉的男色镜头和玩神志不清装受害者的低俗桥段,简直是胡来。原作中的银古不过是在世界中穿行的旅人,他的故事本应是风俗志类恬淡的碎片,而不必用前因后果硬是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催人泪下的悲剧,将观众注意力转向同情和yy主人公这类事情上来。虽然对电影本身的观影机制来说,这类改动必不可少,但总不能把主人公的下巴都改变了形吧。
女虫师大人的扮相很到位,以至于前三眼都没认出是我所热爱的江角川纪子大人,高挑的身形锐利的眼神,并不刻意突出的面部表情,最赞的还是低沉沧桑的声音,大人果然越来越实力派了,白衣白发,某些画面营造得十分华丽而美形,以至我开始暗想要打多少灯多少板多少人在旁边扇风,美中不足大概是银色假发有些时候看着不太服帖。
淡幽姑娘,我没话说,太美了,太美了,这份上等美丽对这部电影来说几乎太过奢侈,甚至与本应恬淡的风格显得不协调。表演上也略显浅薄,对于这样一个心里有太多事的姑娘而言,无论是笑还是难过,都应有那么一层收敛沉静的淡然,而不是那么孩子气的。不过苍井优的扮相真是太美了,足以弥补一切。
至于虹郎,基本上已经脱离了原作中的角色,变成一个串场角色。对此等不够美形的龙套我总是有选择性无视的倾向,不过仍要说,表演十分到位,甚至抢了主角的风头。
最后说那个小孩子,只能说,why?
尽管男孩扮女装的习俗一直存在,但除了猎奇,我看不出这样做的必要,或许现在对商业化的东西愈加敏感了吧。声线还是很萌的,为什么日本的小孩子说话声音就可以这样,泪……
关于剧情:
把这样一串淡墨画卷般的动画片中截取必要的片断,整合成一部电影,编剧绝对需要功力。片中用到了单眼鱼,柔软的角,雨后彩虹,笔之海这四个故事,其叙事机制还是很清楚的:交待身世,职业性质,串场,感情戏。奴伊和淡幽当然是必须出场的,不过若是我,大概会多选择一些其他感觉不同的故事碎片,来增加这个世界的丰富感吧,毕竟人和虫之间,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才是整个虫师系列最大的亮点,而不是之前我所提到的悲情故事。导演或许是有点怕观众因剧情平淡而中途离场,越到后面越有点乱来,该留白的地方硬是给填满了,连奴伊和银古的下落也生生用画面交待出来,是生怕以后还有拍续集的机会么。
其实动画原作在编剧上是非常讲究的,看似随意闲散,其实处处是分寸二字,少有多余的话多余的镜头,宁愿留给观众去品,苦心经营都是为了那种淡而悠远的意境,有时甚至近乎禅中“空”的境界。在我看来,电影导演还是不够用心,没有很好地体会那份空,才会在故事上失了分寸。就看到仿佛一幅山水卷轴,一丝一毫都那么恰到好处,却偏要加座禅寺进去,寺里有个和尚,山下还坐了个姑娘,大家一看说哦,这叫故事。要知道,往别人造好的背景上添故事,那是多么多么容易啊,同人再如何也是同人。
算是为我亲爱的奴伊大人伸冤吧,何苦要安排成那幅样子呢。
关于画面和音效:
没说的,选景显然下了很大功夫,山啊云雾啊雪夜啊池塘啊夜宿树下啊,都是充满超现实氛围的美。该用电脑特效的地方也没刻意省钱,起码开头那段山体滑坡的镜头绝对是花在了刀刃上,也很喜欢那道缥缈的彩虹。
一个小问题,不知是否在向黑泽明致敬,里面有些人物穿的衣服也太过破烂了一点吧,简陋不等于破烂,破烂的也不一定就是民俗的,虽然这种处理很有现实感,但虫师原本就不是追求现实风格的,或者姑且称为某种诗意现实主义吧
,我还是喜欢看到每个人都干干净净,眉眼朴实却有光泽。
那些自然界的音效给画面增色不少,音乐也下了功夫吧,用了很多民族特色的音乐,其实这样又多少有点刻意了吧,不知怎么令我想起大红灯笼高高挂。没有听到好听的片首英文歌我深表遗憾,在我看来那首歌很好地奠定了原作的基调,温暖中有几分寂寞,所谓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洗去所有肃杀悲愤之气。
最后总结,大友克洋大人大概还是大机器扛久了,放下来也不能舒展,一些设计处处看出刻意,刻意看不出来的时候是神作,看出来就变成匠气了。
与大人和热爱虫师的各位共勉。
2 ) 不和动画比就好
《虫师》的动画自然是珠玉在前,每集一个小单元的清新小品,以及随时烘托的BGM都让给它增色不少。赞美的话没必要多说,它确实太优秀了,这些都直接导致看过电影版的同学们纷纷口诛笔伐之。没错,音乐方面确实逊色不少,失去了看动画时的那种贴切和流畅,反倒显得有些不自然。就拿我来说吧,我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就老是在想这个地方在动画中的音乐云云,怎么到了电影中竟落得如此田地呢?万幸的是ED还可以听一下,也只是听听而已,不能再头脑中留下什么更为深刻的印象了。
再说说编剧方面。没办法,原作就是一个公路电影的集合,如果到了电影在来此一遭难免会惹人生厌。如果这两个小时零五分钟的片子就是个拼盘,那多倒胃口啊。所以编剧挑了其中比较典型的几个片断加以整合,且不谈他整合得多好,至少没有带给观众过于零散的感觉吧。
其他的可以少,银古的身世绝对少不了。至于其他的那几个片断也还好,如果仅仅和动画相比那确实还是有些不对胃口,看看人家导演就知道了,现实主义的,难免会在片子里头看到一些不那么美丽,甚至有些丑陋的东西。比如个人感觉奴伊的声优就怎么听怎么别扭,没了动画中的成熟与洒脱不说,光是那个冷冰冰的装腔作势就多少让人感到不快,还有在奴伊遭受苦难之后声音是应该处理得难听一些,但依然很造作,不够真实。
再看看寻找彩虹那个章节,除了奴伊这条大线索应该算作第二条很重要的线索了。在这个章节的结尾没有了动画中那种给人心灵强烈震撼的独白,也没有后话,诸如在某个洪水泛滥的地方来了一个工艺精湛的造桥匠,给当地老百姓的造了一个奇特而牢固的桥等等。换以在等来了一直找寻的彩虹之后的沉默,以及坚定地回到原有的生活中开始走向未来。这一点为此片平添了一分来自现实世界的温情,个人对此尤为推崇。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便是已经有同学提及的哑巴。他最后那个费尽全力的嘶叫更是动人心魄,仿佛预示了奴伊和银古的末路。他们都太过完美,怎么能在现实世界里受到更多的侵染呢?
3 ) 难以接受
动漫的虫师:淡淡的忧伤,但又给人以希望。动听的音乐有趣的情节加上优美而又有意境的画面。从动漫中感悟人生以及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虫师给我们的。一部伟大的作品。而电影版直接变成恐怖片的感觉了,画面粗糙,特效差劲,配乐更是让我无语。动漫里的配乐照搬来也行啊!尤其是电影版银谷完全没有动漫里那沉稳帅气的感觉,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也没有演出来。看过的动漫很多,虫师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动漫,最伟大的作品。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动漫的虫师、、
4 ) 存在
我给四颗星,但还是没有勇气说“推荐大家都去看”拉。
对虫师是有印象的,新番出来的时候就追了几集,还把片尾曲下载下来听了许久。但是,那种慢慢铺陈开来的感觉貌似与当时心态激进的我稍微不搭调了点,于是就慢慢淡忘了。
我完全不知道虫师被电影化(真人化),也不知道是大友克洋操刀的。我只是因为喜欢小田切让。
在没有之前动画片版(看的太少)和漫画(完全没看)的曾经沧海,这会儿也不觉得怎么难为水。在土豆上模模糊糊分了两天连拖带拽的看完,仔细想想,还是有那么丝喜欢的。
音乐的感觉是不同的,节奏也让我觉得很诡异,情节若无需给个所以然的话也能接受,难以启齿的分辨率也委屈了一部电影的存在。但还是,看阿看阿,有些许对生命的感动。
或者,很花痴的说一句,一部电影,只要有一个人,理由就完善了?
5 ) 从虫师到苗蛊到人类社会性
靖州的四围是连绵的山群,这座小城宛若翡翠王冠中镶嵌的珍珠。孤绝而纯净。这里有两种行径最为神秘的人:特务与苗蛊。在这个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的小城,也许最不起眼的一个人就可能是以上两类人中的任何一种。
日本电影虫师也许只是对蛊术进行初探性质的一部电影,毕竟银古只是一位对虫性的探究者而非操控者。如果这部电影代表日本对自然界虫性的最高理解状态。那么苗蛊将会让日本虫师们目瞪口呆。
首先,在基础理论上,关心这一课题的人不管日本虫师还是中国老苗,都承认,自然界的虫类是各种具有强大意志的力量体,这不同于更飘缈朦胧的灵鬼之说。这是一种可以表达的力量,真实存在,只要得当,也可以控制,这种力量其实也试图与人类看似独立的意志相融合,最后人虫一体时,谁也说不清是谁控制了谁,正如练习苗蛊的黑苗人,他们与自己的蛊之间并非从属关系,强大的,能理解人的意志的蛊虫从它们的角度来看,它们只是寻求与人的一种共生关系。而苗人炼蛊,据说是出于自身的各种需求,从宏观上保证蛊虫与自己的特殊生存环境的平衡。所以当这种平衡失却时,会产生反噬,即养蛊人被自己的蛊虫以特有的方式吞食掉。这种特定的共生关系平衡的达成就是虫与人之间的协议,被描绘得神秘一点就是一种巫术。
苗蛊的形式相当之多,虽然在中国,人人谈蛊色变,但个人认为,没有比炼蛊的黑苗人更热爱自然,努力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的了。这也应该归为一种道,虫道!当智慧的人类与虫的习性相融为一时,天知道会产生些什么神奇的力量。而从何获得这些虫的力量,它们在哪里?如何聚集,又如何沟通为己所用?只有苗人知道,日本的虫师知道。
话又说回来,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虫性难以捉摸,即神秘可怖又美丽深徊。人性亦然,你了解一个成为利益团体后的人的人性吗?谁是它的操控者?他们之间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潜规则?操盘人在违反规则后一样被下属或合伙人反噬掉。这种苗人与蛊之间的原则一样在人类社会里通用。
最普遍的炼蛊术描述如下:苗人取五毒(青蛇、蜘蛛、蝎子、壁虎和蟾蜍)各若干置于同一个瓦缸中,用纱布蒙住埋入地下,念咒七七四十九日,取出瓦缸,缸中唯一存活的虫即为蛊,苗人将蛊炙干研粉,并种一小部分在自己身上,其它用于放蛊,中蛊人或疯狂而死,死时腹胀如鼓,或意志丧失,任放蛊人摆布。这是最为普遍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用人类社会的规律来解释,比如一个公司,聚集了许多很有才能的人,这些人日复一日的相处,斗争和妥协,总会有一个人被选出来成为CEO之类的,特别是CEO不是老板本身之样的公司,CEO就更像一种蛊了,蛊的作用是迷惑人心,操纵别人,是人操纵人的一种介质。现在来看看,是不是越来越像了?
好,现在在来看人类社会的各个单位,它们的运作规则是不一样的,但总体会产生一定的效应,对其他社会团体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好比苗蛊中不同种类的蛊,操控的方式与炼制的方式不同,在宏观上对人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但各种蛊混合作用,苗人就很容易达成自己的愿望。
据说炼蛊的苗人很少有好下场,不是被反噬就是绝子绝孙,这就好比在人类社会团体利益平衡总有被打破的时候,不管是多么高明的人物,如果他违反了自己与团体间那看不见的契约,就会被反噬掉。据说中国的首富都逃不出牢狱之命,从胡雪岩到黄光裕。就像放蛊的苗人,善终的人极少。也许当一个人企图控制某个局面,从而努力平衡各股力量时,其自身就是最强大和最脆弱的交点。
6 ) 『虫师』解读大于想像
题记:有些事物无关乎时间,无关乎生死,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浪,总能在某个境地触动某些人的心灵
面对所有的未知和异类,对其予以敬畏,观察及认同。不!这种看法完全不符合我们作为动物的本性,本性的选择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提防,如此作为动物的个体才得以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存活下来。但,文明,人类世代才智的结晶同时也是万物之道赠与人类的礼物,让人类能逐渐抛开自己的动物本性,得以用更近似于道的视角做出评断。
So,面对未知和异类,如何应对?以本性的恐惧还是以超然的敬畏。『虫师』通过主角银古的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电影版的『虫师』更像是原著长卷故事的目录,只是为我们提起了一个故事的大纲,更多细节的解释都蕴含在了原著的『虫师』里。但即便是作为大纲,也不仅包含了精彩的剧情还给出了更多原著中并不凸显的答案。所以在电影中不仅能体会到原著的风韵,还能透过大友克洋导演的视角体会出更深的意味。
电影以黯淡的色调开始,似乎是要讲述一个虫师的传奇故事,形态怪异的虫和病人,很容易让人产生畏惧,但当你看过银古(小田切让)坚定而乐观的眼神之后,会觉得这一切发生的如此平静与自然,哪怕被虫包围缠遍全身也丝毫没有恐惧的感觉,这便是电影为了增加戏剧感而用的抑扬的手法吧(动漫版则完全是清新的感觉)。伴随着电影里不断出现的闪回,除了描述银古的背景之外,也为最终的结局做上了铺垫。至此电影都与原著保持着一致,但如果不对原著进行修改,电影里将无法出现高潮甚至结局,所以大友导演对原著做了富有想象力的扩展,演绎了一场虫与人激烈对抗与依存的故事。但如果没有最终的结局,电影只怕仅止步于一部富于想象力的作品,并不能得到更多的体悟。
结局中,当银古与nuyi最后见面的时候,这回到起点无法抗拒的宿命正映射着生命洪流对每个个体的约束,这约束有关乎爱,有关乎生死,有关乎遗忘,有关乎解脱,但无论美好与否,我们是否能接纳它并心安理得?见到太多的人不断扭曲自己试图与这约束抗争,总期望能跳出这约束,但回头一顾,我们也只是知天命尽人事而已,you deserve it,中文中并没有deserve这样的一个词,表示你可接受并只能接受的意味。银古最终完全接受了自己的宿命,完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交汇,白光闪过,带走了nuyi一生永暗的痛苦和对爱的执着,也带走了银古对与过往的纠结和疑惑。人生行进到如此,生死已不再是未曾体味的过往,冷暖也不再是纠结自己的欲望,银古放掉了最后的遗憾,将自己的爱与过往留给了与自己宿命依依相存的虫,完成了nuyi最终的虫葬。
至此,银古带领我们找到了一个答案,对待未知与异类,我们可以选择敬畏,而无需畏惧。但这个选择就是正确的么,如果我们都只是顺应正确的答案,为什么还总是会有痛苦与彷徨,因为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我们总会忽略到一个巨大的因素——“我”,我是谁,是动物,还是文明,我应该归属于哪一个类群,如果不能定位到自我,选择就只能是盲目的。我是只动物然后选择文明的做法或反之,都是显而易见的错位,但问题往往就复杂在我们的存在状态往往是动物与文明之间的游离,所以我们无法像戏剧里虚构的人物那样,简简单单的做出选择而得到一个往往是happy forever的结局!so,我是谁,往往才是选择的核心,下至个体上至国家民族,而被选项本身更像是无关乎对错的存在,是的,你在做一道全部是正确答案的选择题。
在面对这宏阔的生命之场时,银古对待爱情也只能是淡淡的一笑而已了。淡幽(苍井优)的存在不过是另一个版本的银古,她的美好就像她的戏码一样,在这条宏大的生命长河中只不过是默默的陪衬。爱情亦如自由,都无法成为生命的全部。
那么,当我们了解了自我接纳了宿命之后,还有什么能作为生存的原因呢?电影里大友导演,没有像原作中那样平平的带过这个答案,而是在最后一份中将它呈现了出来。银古葬了nuyi之后,又背起了行囊,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深山,继续走向了未知的远方,这就是最终的结局也是最终的答案——将生命交付于未知的探索。亦如康德所言之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ps:这部更像是续作的电影,如果没有看过原作的话,在情节的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所适从。
sungine
2010.11.16
7 ) 恋虫声,不是因为独特,而是因为安心
高一的时候,
学到了一个新词语——“恋声癖”。
一开始不明所以,觉得大概是,
某些人在迷恋某几个声优的好声音。
后来渐渐的,发现不仅仅是人的声音,
也是鸟鸣,花香,奔跑,机械,
总之是,沉迷于万物之声。
然后我慢慢发觉自己就是一个很偏激的恋声控,
喜欢玻璃掉在地上碎裂的声音;
喜欢一个叫JX的男CV的声音;
喜欢管弦乐器尤其大中小提琴的声音;
喜欢清晨鸟儿叽叽喳喳琐碎的声音;
喜欢削铅笔时刀划过木头细不可闻的声音;
最喜欢,夜晚虫子有节奏的此起彼伏鸣叫的声音……
还记得大二去写生。
在龙脊梯田高高的木质旅馆里,
清新的湿润空气和植物芳香特别浓郁。
往窗户外一探头就是树枝和飞虫~
一入夜,虫子就“兮呲兮呲兮呲~”
然后我躺在那有点潮的被子里,
闭着眼睛无意识地听它们说话。
然后就在一种特别安心的舒适里睡着了~
我是没有那么神,听得懂它们的心事,
但是至少,每一种语言,都有在细心分辨。
虫子有太多不一样的叫声了,
这一点一直很让我着迷。
大夏天里,整条步行街边,
郁郁的梧桐树在头上连成一片斑斑驳驳的光碎碎,
而蝉鸣,轰轰烈烈在耳朵边包围出一团炙热。
特别特别喜欢那样虫声噪杂的夏天。
夏天就是要有种年少轻狂的气质。
有一张音乐叫做:“ loud is the new quiet ”
然后我就懵懵懂懂想到,“Silent is a new Noise.”
放假一个人在家,
没有人对话,于是放音乐。
我很不习惯,太过安静的环境,
除了想看书的时候。
烧饭给自己吃,一个人在房间走动,
安静的家里没有声音,
附近的建筑工地一直传来造房子的噪声,
听着总是有点莫名其妙的心慌。
对我而言,
机械的声音,挖掘的声音,金属撞击的声音,
都是噪音。
直到爸爸妈妈回来,我奔过去无聊的大吼~“回来啦~”
才觉得突然很安心。
我好像对声音太敏感,
甚至连爸爸妈妈开门不一样的声音,我都能分辨出来。
任何一点响动,都会让我下意识去仔细听一听,
而我喜欢的,多半是细微细腻又好听的声音,
太过强烈嚣张的声音,我就会觉得很有攻击性……= =|||
大自然的声音好像总是比城市里的声音要来的迷人。
奇怪为什么,现在听不到虫子的鸣叫了,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
无论小区绿化规划的有多理想。
有时候强迫症一样拿录音笔录下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
然后就在某个时刻放出来听,
有珍藏了别人不知道的宝贝的微妙感觉。
很多很多人的声音,
我听过了就忘记了,
可是有一个人的声音,我把它录下来了,
因为听到你的声音,
我总是能想起自己曾经有一段那么美好的友谊。
声音是会讲故事的,
像这一刻,妈妈哼着小曲儿的声音+油烟机的声音+什么东西下油锅呲啦啦的声音+锅铲一下下击打的声音,
全部都让我觉得家真是好温暖~
虫子的声音就有一点类似小时候妈妈哄你入睡拍在你身上的手。
有一点温暖的节奏,不经意的儿歌调调,
就很放心地做美梦去了。
根本不会让人多留意,可是你如果好好听,会听出很多心情。
纯粹的声音。
让我很安心。
8 ) 扭曲的改编
虫师是我这几年最喜欢的动画,她是如此玄妙特别,以至于每次别人问我虫师究竟讲的是什么我都难以回答……后来我深思许久,终于想出一个牛X的总结:虫师讲述的一种幻想的与人类共存的原始生物的故事,表达的是对生命的赞叹与敬畏,以及命运的希冀与无奈。
但是大友克洋拍摄的电影版却自作聪明肆无忌惮地胡乱篡改剧情,把一部如此奇妙玄奥的作品变成了充满诡异与怨念的俗套志异怪谈,原作中博大的情怀与深邃的思想变得肤浅而狭隘。
“柔软的角”本来是关于母亲的爱和生命的力量的故事,到了大友克洋手里去世的母亲却成了孩子疾病的根源,母亲的声音一直幽怨凄厉地回响在孩子脑海中。
银古的老师本来是消逝在永暗之中,大友克洋却偏偏要让她痛苦地活下来,像满心怨恨的厉鬼一样游荡和寻找,像令人窒息的噩梦一样出现在银古面前。
影片中的这两位母亲形象都如此狰狞可怖,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源于大友克洋童年的阴影。仔细想来,他的阿基拉、记忆也都弥漫着灰暗迷乱的情绪。但是他又何必将自己这些偏执的怨念生硬地加入虫师这样淡雅悠然的神作之中以强调自己的独特风格呢?这样自私的篡改不仅是对原作的亵渎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束缚。
就算撇开原著不谈,电影虫师也是一部极其失败的作品。故弄玄虚的灵异场面掩饰不了影片节奏的冗长拖沓和情节的无聊乏味,支离破碎的故事蹩脚地组合成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其中充斥着故作深沉却毫无意义的长镜头和故作深情却毫无逻辑的台词,没有起伏没有高潮,结局没有任何情绪的释放,昏沉地看完后心头没有泛起一丝涟漪,错了,看完情感还是很强烈的,因为真的实在是多年没看过这么烂的电影了。
罗伯特麦基的《故事》里有这样一段话:“天才作家写不出好作品不外乎两个原因:他们要么是被一个他们觉得非证明不可的观念所蒙蔽,要么是被一种他们必须表达的情感所驱策。天才作家写出好作品一般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被一种要打动观众的欲望所感动。”
对于这段话的正确性我仍然无法确定,但很明显大友克洋在虫师里既想要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也妄图靠光怪陆离的画面和氛围吸引和打动观众,结果却不伦不类一无是处,所以可以确定的就是大友克洋绝不是一个天才作家,充其量不过是个蹩脚的工匠而已,他也许会偶尔打造出一两件怪异奇特的作品而声名大噪,但这一两件作品下面却是无数质量低劣的残次品,而恰恰是这些普遍水准的作品才最能代表一个艺术家真正的水平。
故事真有想象力啊~引发对原著的兴趣……
苍井优好优雅在这里面
沒有看過原漫。
看过动画后,更理解了这个片子。
一天一集……清凉解暑……看错了……原来是电影啊……有个角色好像我暗恋的女生
joe不适合演银古!!难看啊 脏兮兮的感觉 继续补二次元
一看到男1.立刻被其大志所吸引
你就是我心中的彩虹男
原著太强大。大友克洋自己世界观下的故事也还是很不错的,别有一番情绪。至于画面,你们这些不识货的动漫迷,可知这烧的胶片有多高级!?
高清在哪儿啊
莫名其妙……
4星还是全给优~!!!!!!!!!!这片完全不是我的菜啊……
《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类 动物篇 朗诵者:小田切让
三星半吧,期待了这么久
大多数时候,文字被图像毁了,卡通被真人毁了
虽然还算不错了,光是大友克洋+小田切让就足够吸引人了,可是动画和漫画太深入人心,尤其是动画那浓郁的绿色。先入为主。。SO。。我也没办法。。
對沒看過原著的人是不是太苛刻了!根本理解無能!
跟旺旺包夜时候看的 2007.10
很难打分。演员没什么好评批的,影片的颜色也非常地漂亮。但对于喜欢原作的我来讲这电影的剧本是差得让人完全无法打三分以上甚至三分的……
既没看过原著,也不粉大友克洋,因此看得我一头雾水,满耳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