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悲伤使我感到快乐
看了孽扣之后,总觉得有很多话想要发泄出来,这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恰好找到这些致郁的片子看。伦敦生活也是,看完了之后像是被戳穿了的气球一样,所有支撑着你让你看上去颇有些形状的东西都被抽空了。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关于爱情这个词的具体的定义,现在似乎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就是不管什么东西,我都想要为它们找到一个标答,想要按照绝对正确路线一个劲儿地埋头走下去,可是你知道的,这种绝对正确压根就不存在。比弗利和艾利之间的感情,看上去畸形又偏执,因为太过于依赖彼此最后只要一个支端出现了塌陷,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本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敏感内向的弟弟,圆滑外向的哥哥,一个轻佻,一个严肃,最后在那间布满破碎的垃圾和酸臭的呕吐物的房间里,当音乐响起来,我看见两兄弟以几乎一模一样的姿势僵硬而无意识地向房间里移动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其实他们不过是一个人,一个人的不同面的分别反映而已,我们自己也是这样,身体里面住着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一个开朗,渴望朋友,渴望新的事物,一个自卑内向,只想回到谁也不会伤害到自己的阴影里面,想把自己彻底地藏起来。有的时候我会想着要把那个糟糕的自己,把其中的一个我不喜欢的自己彻底地藏起来,我才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向阳处的我,背阴地里的我,我们是彼此依存的关系。
影片的最后,弟弟试图摆脱哥哥,换上新的衣服,改头换面想要去找自己心爱的女人,投入新的生活,可是他失败了。弟弟卧倒在哥哥身上的时候那双空洞茫然的眼睛真叫人绝望。就好像我们也永远逃不开那个另一个自己。所有试图做出改变的举动都将殊途同归,那就是摧毁自己。
2 ) 《双面情人》vs《孽扣》
欧容的《双面情人》和《孽扣》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女人卷进两个具有诡异情感的男性双胞胎关系中(尽管《双面情人》里男性双胞胎是女人的幻想内容),女人的身体也同样存在变异情况,并且在《孽扣》中哥哥艾利出差时和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女性双胞胎发生性关系,在弟弟重新见到克莱尔的时候,她坐在博物馆(可能是)的那一场,人物调度,镜头调度都与《双面情人》里反复出现的女主角在博物馆“监视”(女主角自称)参观者的镜头非常类似。
3 ) 直男癌宅男的警钟,青少年教育片
评价里有人说是双生儿情感以及他们的性联系。并非如此。双生儿是一个比喻载体,他们拥有两种性格与功能,一个人类失去其中一方都无法平衡,难以立足社会,而且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而性(女人)与事业,正是人类(男人)在社会中最重要的东西,影片也以此举了这两类典型的例子,并非常能引起同感。
第一阶段童年,故事就表明了他们的兴趣所在以及弟弟是个技术宅,直白,不懂灵活与人沟通(直接说想和对方做爱),并且弟弟在鱼与水受精的故事中的思考与理解,表明他的关注点在性的作用而不是性的淫欲感受,小女孩的台词也讽刺他不懂fuck的意义。
然后青年时期,很干脆易懂地就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取向与功能,哥哥去热闹的充满人群的颁奖典礼发言,弟弟继续技术宅。
然后接下来导演为我们举了两类例子,也是人类(男人)在社会中最在乎的,性(女人)和事业。
没有哥哥的帮助,弟弟也许到现在还是处男。这句台词明显体现出在社会上,这两种性格在女人方面的优劣势。弟弟切切实实地帮女人解决了问题,但是女人需要的是能言善语能逗他们快乐的哥哥,即使他没能解决女人的问题。然后弟弟为情所困,所做出来的一切也是这种人格的特点,这是绝对的现实还原,执着,执着与女人时还会毁掉事业。在乎女人重视女人的弟弟不受女人喜欢,不在乎女人的哥哥却能享受女人的爱。
在梦中,弟弟要求女主(他的爱)咬断他和哥哥(性格)的脐带,想真心全意赤裸地对爱人好(不带哥哥那种女人汤圆式性格)。结果毫无保留的真诚以及过分的在乎(疑神疑鬼),让他在接下来的剧情里如此难受。也讽刺了一个现实现象。也如台词所说,这不是爱。
其中还讽刺地表现了女人的先入为主的盲目(即使不是刻意的批判讽刺),女主一开始爱的是哥哥,恨弟弟。餐厅那一幕里(三人首次同聚),搞错了一开始爱的人是弟弟。但在接下来的剧情里,她一直都能持续地爱弟弟,说明第一印象很重要,而且能让女人爱上你,她对你的包容就会变大,就算你已经不是当初她爱的模样。
我觉得整部影片中心还是在描写弟弟,可能我身同感受吧。
最后弟弟找楼下保安开门,逃到女主角家去,弟弟这种人容易对某样东西上瘾(追求)(戏中为药物,表达的疯狂状态是一样的),逃避哥哥,隐喻逃避学习哥哥这种性格(人际交往,嘴皮子,哄女人等等利于一个人在社会上发展但却不是真诚的、没有科学意义的情感)。最后,弟弟杀哥哥,想彻底保持自己(真诚,实用),想撇清并反对哥哥这种性格(社会润滑剂),想成为真正的直男癌患者,但是刚踏出家门(外界),连话都没法说上一句,便回家,搂着那已经被他摒弃掉,难以拾回的哥哥(哥哥的内在性格),继续宅下去。最后为观众敲响警钟。
弟弟的才华制造出扭曲的工具(扭曲的才华),这工具(扭曲的才华)杀了哥哥(让自己转牛角尖,泯灭掉了自己的”哥哥性格“)。现实生活也有执着于自己才华的天才,却败给了自己的聪明,输掉了生活。
而且,我觉得有一句台词可能是导演用来表明并讽刺自己对女人的态度,在哥哥第一次和女主吃饭时,女主经纪人离开时,女主说:钱和羞辱我都要。导演可能想说女人就是要钱,然后要羞辱她,否定她,她就会犯贱地爱你。
突然发现这电影那么伟大。
4 ) 无题
存在明显的薄膜,全程常态的镜头和空间密度没在影像层面主动的去吸引观看者,所以很多容易被溺情的段落像是对柯南伯格自身情感性的嘲讽(三人共舞、油画场景式的死亡)。
柯南伯格从处女作回声开始就探讨脑神经共鸣,你发现耕牛犁地把田地耕出一道深深的痕迹他却告诉你:“看,你正长出角和蹄”,这就是从狂犬病开始他的电影给我的印象(到暴力史止),但是这部我作为观众丧失了发现身体里有这种念头的感觉。
被解剖的是我,不是杰瑞米,但是在确定了这部电影有意的拒绝奇异剧情让人产生共情后,公式就不是观众+共情=场内情景的真实性确立,是被搁置的观众+无法前行的展示台=打回自身的能量,对我来说如果这部电影真的告诉你存在双胞胎,就是这个被吸引又被拒绝的东西,在我看电影时他带着时刻变动但大体抱着一种想法的状态靠近一部电影,再与我融合(那这时的我到底是留下的的还是去的?)
这部电影为一种风格埋下了伏笔,剧情的渐渐递增,语调和场景的冷峻,差异产生中空地带,一个真正的中空地带,不会被脑补所占领已过滤身体传感信息的情感分泌,我们会旁观但不是冷眼旁观,在星图里它无所不在。
5 ) 孽扣——死亡的半身
贝弗的噩梦是我认为看用镜头语言表达双胞胎的最佳,既是链接他们生命的脐带,又是丑陋的寄生物。
他们并未一致,而是将不擅长的部分交给自己的孪生兄弟,他们的锚是对方,将自己可以固定在飘摇的人间。 直到这个女人——克莱尔出现,三个宫颈口或许是三种需求,她想要一个孩子,贝弗需要爱,埃利需要他的兄弟。 贝弗薄弱的社交在他遇到克莱尔时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不会与之交流,他与她的链接来自他的兄弟,他的不安感在克莱尔不在他眼前是扩展到最大,同时他也害怕她会破坏他与埃利的链接。只有用药品来修复那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裂痕。 而埃利,他优越的社交也许能掩盖他的恐惧,可是他心中已经开始破碎,三人跳舞时,他没有触碰贝弗,但是他借用女人的手抚摸他的兄弟。他看着他倒下,没有惊慌,却在女人给贝弗人工呼吸时,推开她,拒绝她触碰自己的兄弟——他的半身。 其实他比贝弗更加的脆弱,当贝弗爱上克莱尔时,他的锚已经不仅是系在他的兄弟身上,但是埃利从始至终只有贝弗,所以当埃利再次离开的时候,他彻底破碎了。暹罗双胞胎中,昌因为恩的去世而死亡,也许按照电影埃利是恩,但是我认为贝弗才是恩,贝弗因他而破碎死亡。
克莱尔问埃利是否恨她,他并未回答。但是我认为他是的,他恨这个分开他与贝弗的女人,他恨这个得到贝弗的女人。 埃利与贝弗连接,他们是困在两具肉体里的同一灵魂。最后贝弗将他们分开,可是他的灵魂已经死去了一半,他同时也迷失在人间。 题外话:我总是厌恶打破平衡的东西,克莱尔是个不稳定因素,她的插入打破了双胞胎的平衡,这总是让我感到难受。
6 ) FRAGMENTS
摘自 波德里亚 冷记忆3 P164-P165
双胎出生:最大的不幸。
感觉自己超过了一半或者正好只有自己的一半——这就是那些孪生姐妹的命运(香水广告中的吉邦姐妹),由于她们过分相像,以至于什么都不像。同样的动作,同样的条件反射,同样的躯体,甚至同样的话语。当她们独自相处时,她们便会在社会中从形影不离、蜷曲一团,变得胡言乱语,实施性暴力,只想着杀人或自杀(这些对她们来说都是一回事)。她们最终将带着令人无法忍受的相互影响走近精神病院。然而双胎出生痛仰也发生在这个口吃的男人身上:是他那个孪生兄弟通过他在口吃,他永远也无法摆脱这个兄弟。
对于所有人而言,这大概就是真正的俄狄浦斯问题。这倒不是要从亲情的三角关系中解放出来,而是要从虚拟的复体中解放出来,从脐带相连的那另一个自我中解放出来,这另一个自我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死亡的一个天生的形象。也许正是由于这个隐藏的孪生同胞,这个我们所有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虚拟孪生兄弟,所以我们才很难与之决裂。
在电影《孽扣》(《假的想象者》)中,那个女人试图在梦中吞下那段脐带,以便将她所爱的男人从这种可怕的双胞胎出生中解放出来。事实上,她尝试着将他再一次分娩。但她没有成功。他更喜欢双胎出生而不喜欢性爱,他更喜欢与孪生兄弟一起去死,也不喜欢女人和诱惑。
7 ) 割脐的焦虑与完美的诱惑
同卵双胞胎有完美的象征意义,曼特尔兄弟试图分离又无法分离的引力实则是对完美的迷恋和深陷。所以说,双胞胎美丽而危险,既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对映,又带有对主体性的威胁,两者分离就如撕咬脐带,时时具有死亡的风险。所以片中举凡“奇数”类型(三个子宫的女人,埃利奥特的女友)都是双胞胎潜在的敌人,因为在双胞胎眼中,他们都有“割脐”倾向。而埃利奥特却找到同为同卵双胞胎的应召女郎,让她们呼唤自己与兄弟的名字,在他的潜意识中,自己等于两个人,或说两兄弟一体。
最后那场“分离”戏,躺在手术台上的贝弗利望向埃利奥特,他的神情、动作和言语纯粹是诱惑使然,乃至“手术”这个行为也完全带有情欲色彩。双胞胎与所谓骨科不同,前者的情欲色彩来源于生物学意义上的极度肖似,是天然的、宿命的、本能的。最后贝弗利伏在埃利奥特身躯之上,完全否定了分离手术的意义而重新建立与兄弟的联结,将死或已死的双胞胎状如献祭,因避免了分离后的世俗、正常的生活而具有神圣的宗教意味,使双胞胎再次回到完美状态。
文艺作品中的同卵双胞胎总处在常态边缘:《铁面人》与阴谋相关,《闪灵》与惊悚相关,包括《双龙会》里最抓人的肉身与思维的感应等等【《孽扣》(Dead Ringers)也有贝蒂·戴维斯版和拍摄中的剧版,不过这两个版本中是同卵双胞胎姐妹】。甚至《烈焰焚币》里的匪徒爱人,不是双胞胎而被称作双胞胎,他们也因这一称呼具有了双重越轨的诱惑力。同卵双胞胎的美学意义在于,二者如同对镜,给人一个以主体的目光审视作为客体存在的自身的机会。这种诱惑力是致命的,且看杜拉斯如是诠释爱情:“在所有的形象之中,只有它让我感到自悦自喜,只有在它那里,我才认识自己,感到心醉神迷。 ”爱情尚属罕见,这种认识自身的心醉神迷在爱情中更如孤例。而对于双胞胎,这却是无需苦寻、生来具有的特权。贝弗利和埃利奥特沉迷于这种完美的特权,分离会导致莫之能御的虚空,在影片中,这种虚空的表征就是药物滥用导致的虚弱、迷幻,难以为继。
最后再赞一下JI吧,他的主要代表作几乎都能进入哲学/精神分析的研究视野。除演技之外,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个人特质:疏离、隔膜、冷淡、压抑,他的薄唇令所有他释放出的疯狂情态都让你觉得愕然却合理。
8 ) 两身一生
他不是世上的另一个他。
他是他的孪生子,也是他的倒影。世界上根本没有艾利之外的贝弗,也没有贝弗之外的艾利。这不是“两生花”的模式,而是那喀索斯的变体。那水中的另外一朵花,不过是岸上这一朵的影子。由此,它们生来就达成了默契——所谓性格上的互补,体现的是一种出自本能的对整体的“保全”。这种“各司其职”,对他们两个的生存才能实现最大化的利益。
这是一个精神上的连体婴儿,却在肉体上各自独立。于是,灵肉纠结的老麻烦又出现了。原本他们企图制造出“一个人”的假象,用“一个身体”去分享和对待身边的一切(在经艾利诱导之前贝弗一直是处男,无疑是“双身合一”的重要暗示),直到出现了无法跨越的障碍:性可以分享,而爱是不能的。爱只能属于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自他/她独一无二的心灵和灵魂。他们都跟克莱尔发生了关系,却只有贝弗爱上了她,她后来也确定只爱贝弗。值得玩味的就在化妆间那场戏,艾利对此流露出的是悲哀而非嫉妒:在一个“二人世界”的模式里,他必然成为畸零的累赘。
这回连柏拉图都要哭了——在他生活的年代,连体婴什么的一生下来,就直接作为怪物处理掉了。所以他著名的“另一半”理论说的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吊诡的是,艾利和贝弗的身体在事实上并不相连,那种依存感完全是灵魂上的。这反而比肉体的联系更难以分离。尽管在其中的一个发生问题时,另一个会启动一系列自救策略——艾利逼贝弗戒毒、冒充他去就手术台失态向医学委员会申辩、试图治疗他——但一切全然无效。一同嗑药、相继崩溃,如同冥冥中的宿命,早在他们在子宫中由同一个卵子分裂开来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注定了。
那么,女人呢?她们并不是传说中的“另一半”,而是与双子相对的单子。“三个子宫”的设定在某种符号的意义上强调了克莱尔的单数属性:她是一个不能生产的肉体,一个绝对单性的存在。她拒绝同时接受艾利和贝弗的“合一”,一定要将他们区分开来,并把艾利当作贝弗的束缚,怂恿他应当挣脱这个“障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艾利的女友对3P毫不在意的态度)。而这套貌似“正常人”的逻辑恰恰让连体儿在直觉上感到了惊恐和威胁:爱情将割断他们之间的脐带,将他们肢解。贝弗的焦虑和崩溃正是来源于这种两难:爱情难以自拔,兄弟也不能割舍。他不得不面对的是,自己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还有另外一个心灵与他永远如影随形,包括最私密的时刻。
既然灵魂无法切割,那么最克南伯格风格的医疗器械最后只能落在肉身上。艾利的生命被终止。也可以说,这是贝弗的自杀。在影片一开始就暗示了这一点:“他们跟我们不一样。”没错。普通的人只有一个身体、一个生命。而对他们来说,身体有两个,生命却是唯一。
(从视觉效果上说,最赞的无疑是鲜红色手术服。除了大卫·克南伯格的片子,还真是见不着这个)
那些超脱视觉层面的惊悚感似乎已经无法浅略的表层概括去形容,那些感官刺激已经化作纯粹的感知“状态”。影像里的无法察觉的是早已嵌入精神的虚化纽带,我们也只能在联结的神圣“仪式”中逐渐获取直达颅内高潮,一种超越肉体超越感官的无解感觉。我们观望着,凝视着,那个在极度糅合融解的精神“境界”里无限抗拒下的异化躯壳,混乱中的无限纠缠,难以得知肉体的割裂是否是精神畸变的“映射”。难以得知那个在被梦魇侵袭中的脐带啃裂的是否精神分离的崩溃...
3.5。很诡异的题材,排除过于科学化的关于妇科的医学学术研究,艾恩斯刻画的双胞胎更像是一个人的性格分裂。这是一个死环,弟弟沉沦,哥哥渴望施救却受制于心灵感应。我不认为最后二人都是清醒的,他们早已陷入幻觉,陷入拯救连体双胞胎的幻觉。怎样拯救,动刀切割呗。
2016年的专访提到了Dead Ringers。铁说:有一天导演给我发邮件,说他把电影给了一个对我的作品很了解的朋友看了,之后朋友给导演留了一张字条说:Jeremy Irons was wonderful. How did you find the other guy? 说完叔叔开心的笑了,我就化了
每当想要鉴赏Jeremy Irons我就看一遍这个...JI x 2,何其天才的发想!从道貌岸然居高临下到梨花带雨撕心裂肺,过山车式体验满足你每一个情感需求。从本质上来说这对兄弟都是孩子,成熟妇女带来的影响力是毁灭性的。PS告诉女主双胞胎真相的贵妇是Kiefer Sutherland的妈妈
器官美 一个人格分裂到双胞胎之中 互相侵蚀到死 看着巨缓慢巨压抑巨冰冷 看完浑身不自在 Jeremy Irons 蛋疼 Cronenberg变态
柯南伯格的psychological cult总有种一以贯之的独特气质;以及,双胞胎作为doppelganger的恐惧极致,其实是最容易、最好发挥的那类题材,也最容易俗套,却被jeremy irons演成一出宿命式的悲剧(采访里他总否认自己故意接演类似的人物,我看这就是天性使然
艾利坚持的是协调一致 甚至不惜用奇情方式去维持它 选择女体先占有再分享给贝弗利 肉体传递赠予双子彼此间的和谐 冰冷器具和女人的下体 手术衣的大片鲜红的血腥和柔软 一个破坏因素的出现 龃龉发生了 药物趁虚而入 我消沉 你亦侵蚀 先决斩断隐形的器官联系 不是惊吓而死 而是灵魂衰败了
Croneberg的才华需要一个疯狂在尺度内的剧本来实现。Jeremy Irons的神经质表演天赋让我心碎……
人为什么要做爱?因为人不生活在水里。鱼不需要性爱,它们只要在水里释放精子和卵子就好了。人不生活在水里,所以他们在自己的身体中安排了一个海,通过做爱到达。以一种歇斯底里的逻辑安排结局,这就是大卫·柯南伯格吗……故事讲的是一对双胞胎妇科医生干了一个女演员,然后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
一个铁叔就够性感了,两个铁叔性感无敌。尽管故事无趣,性感铁叔和舒服摄影让我老老实实看完,兄弟二人的家、诊所是我最喜欢的场景,装潢有一种《2001太空漫游》式的科幻风格,整洁,冷淡,很多蓝色灰色米色,仿佛铁叔不是医生而是舰长,驾驶着双生号漂泊在太空中。很多导演都热衷于发掘双胞胎隐含的情色意味,比如格林纳威的《一个Z和两个0》、贝托鲁奇的《戏梦巴黎》,也是通过第三人的肉体介入,完成了双胞胎的联结仪式。《Dead Ringers》国内译成《孽扣》,日版叫《戦慄の絆》,三版译名一比,孽扣赢了太多吧。
有三个子宫的女人,跟一对双胞胎兄弟搞上,这种故事能拍这么闷也真不容易。不过柯南伯格以前用英国演员都用的太赞了,艾恩斯和费恩斯在他的片子都是神演技,2010年后则是用了两个,就制造了两颗存在感超强的老鼠屎。。。
本是同根生,SM何太急
同卵双胞胎的互补合作与双爱相杀。杰瑞米·艾恩斯一人分饰二角,将性格迥异的孪生兄弟俩演绎得力透银幕。为人体器官搞选美比赛(评价内在美),用于变种女人的妇科手术器具,蓝夜里女子咬断脐带的梦魇,白日里的红衣主刀医生,竞相服药的堕落之环。PS:柯南伯格依然如此着迷于“非正常的身体”及其对心灵的异化影响。(8.5/10)
杰瑞米·艾恩斯主演的柯南伯格的两部片子是柯南伯格个人元素相对较少的作品,这里主要指的是视觉刺激上,但内在主题上还是相通的。这一部艾恩斯大叔一人分饰性格不同的双胞胎,过足表演瘾,但影片太文艺了,看得人直打呵欠。女主也太丑了,记得她演《迷情记》的时候还惊艳了一把的,老得可真快啊。
(7.9/10)如果说双胞胎之间有一种神秘的同步性,那爱人之间的“契合”能否达到同样的效果?Claire 取代Elliot成为Beverly的依赖对象,她的出现为兄弟的等式加入了新的化学反应,而她对Beverly的影响也间接附加在了Elliot的身上。《孽扣》中的双胞胎吞噬现象发生在母体外:上半场Elliot更具优势,到了下半场则是Beverly占了上风。Claire的精神分裂体现在她的身体畸形,至于这对双胞胎,他们是分裂后的两个不同个体,还是拥有两种人格的同一人?
成长烦恼,掰不开的孪生子。血缘的许诺更胜于爱情,既想彼此独立又无法忍受差异,论什么叫作相爱相杀。Irons分饰两角无缝连接,从迥异到细微差别都很精细,若即若离的混淆里有一种凄美。这么一想好多精分专业户都弱爆了。印象最深是婴儿床般圣洁的病床,真是我见犹怜。克莱尔差评,三星半。
4.5 我这字幕一定是腐女做的。。还在字幕里额外加个括号说什么“我也想”。。。
确实是难懂的柯南伯格,含义的表达相当模糊,更注重过程的构造,释放了不同维度的诠释可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的悲剧,本能要求他们作为“同一体”存在(甚至物理的、神经的强制同步),社会分化要求身份分离而存在,自我和本我无法共存只能选择其一,反复的拉锯运动,然而向哪个方向运动都是“向生而死”。
我竟然连着看了两遍。。我真twisted.. Jeremy Irons你就收了我吧,你就是我理想的怪蜀黍。
柯南伯格是拍摄生理恐怖片的天才,生理、心理病变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本片中,杰瑞米·艾恩斯炉火纯青的演技令人叹为观止。创作者对贝蒂·戴维斯版[孽扣] 的致敬显得极富胆量。孪生兄弟的灵魂从连接走向分化,因分化而失落,最终在疯狂中融合。可见精神追求是否也只是生理冲动的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