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的日本电影往往在简单中渗透出深沉的情感,润物细无声。2017上海电影节,一部叫做《空白的十三年》的电影首映,不少观众为之落泪。或许这注定是一部冷门片,但它触动人心的力量是真切的。 电影展现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家庭。父亲对两个儿子漠不关心,还是个赌徒,欠下巨额债务,最终在一个深夜不告而别,消失于茫茫人海。母亲一人担负起所有重负,送报站街,被车撞倒了也不敢休息,匆匆化妆推开家门去赚钱,连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都没有。永远缺席的父亲,一直奔波的母亲。最后孩子们大了,他们和母亲却不亲近,对父亲更是抵触。父亲消失的13年后,孩子们长大成人。大儿子已经不会和家人表达感情,在职场拼搏只为了不要像爸爸一样。小儿子找不回父亲的爱,放弃了棒球梦,做了运钞车司机,在面对自己要当父亲的时候更多的是拒绝和慌张。前半篇的回忆,沉迷于赌博,忽略家人,借款被追债,离家出走13年的父亲角色,看的简直让人心怀仇恨。但是时间流逝13年,父亲再次出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患绝症。在女朋友的劝告下,小儿子不情不愿地去见了一面变得瘦骨嶙峋的父亲。在医院天台上,父子二人就那样远远的站着,13年间的疏离,让双方不愿多走出一步。给父亲留了一包烟后,小儿子头也不回地离去。记忆闪回,我们看到了从前父子两打棒球其乐融融的场面,也目睹了父亲专心打牌将儿子的作文随手放置一旁后,小男孩眼中的失望。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小儿子对于父爱的渴望从未消减过。然后导演毫不留情地敲碎了我们先前对父亲的看法。 父亲终究没能熬过去,丧礼在另一个同姓死者旁边举行,前来吊唁的宾客纷纷走错,以致于管家不得不尴尬地问:您是来参加哪位松田的葬礼……最终丧礼宾客只来了稀稀拉拉几个,而且个个都是奇异分子。他们在葬礼上洋相百出,令人啼笑皆非,然而这他们却都是父亲真正的朋友。电影的这种冷幽默比比皆是,却更显凄凉。 “人的价值,从葬礼就能看出来。”后半篇的葬礼,通过朋友的回忆,让人了解发他明亮的一面,即使自己很落魄,也会尽力帮助他人。葬礼上,大儿子全程面瘫脸,小儿子和他女朋友莫名其妙的看着下面的搞怪。那个拿着钳子要拔牙的人。那个在那纠结拨几遍灰的人。那个讲话结结巴巴的人。在他人的叙述中,儿子们多多少少了解了父亲一点,原来他常常在居酒屋唱邓丽君的《偿还》,对多年的亏欠心怀内疚。原来他珍藏着当年的那张作文,反复阅读孩提时儿子眼中的自己,直至纸质泛黄。原来他在临死前几周仍苦练魔术,希望在最后弥补失去的时光。原来父亲在十三年间给无家可归的人住宿,帮没钱的人筹钱,落魄却不失慷慨,贫困仍不失宽宏。葬礼零星的几个人,不多但都是真情实感来致谢的,大叔就好比人间的阳光,在他们生命的寒冬期温暖了他们。借钱、供宿、邓丽君的偿还、魔术,还有作文,13年的空白就这么被七拼八凑的补了起来。父亲消失的十三年,竟然在一场追悼会上被填补。 当我们以为死亡终于可以带来和解的时候,葬礼上,儿子却说无法原谅爸爸。陌生人说,其实父亲是个好人,他之所以欠债,是为了不计回报的帮助他人,他其实深爱着他的家人。可父亲帮助陌生人,却让亲人艰辛度日帮他还债。父亲到底是烂赌逃债抛弃妻子的恶棍,还是这帮朋友嘴里口口声声的好人?原谅这件事情,真的是这么轻易就能做到的吗?正是因为有爱,所以才无法原谅。无法原谅那个会和我一起打棒球的父亲的不告而别,无法原谅那个宁愿漂泊在外帮助陌生人也不愿支撑家庭的父亲,无法原谅本来应该是最大安全感来源的父亲的背叛。如果原谅真的这么轻易而浅薄,那,深深的爱,意义又在哪里呢?人类的情感没有这么简单,爱也好,恨也罢,统统都没那么容易。就像人明明躲在房间,却装作没人。就像烟明明还在桌上,却借口买烟。就像母亲着了丧服却缺席葬礼,点上那根留了13年的香烟,叹了口气、哼起了歌。 为什么要好好保存小儿子的作文?明明以前是那么的不在乎,不在乎小儿子的感受,忽略小儿子作文得奖的欢喜,以及迫不及待想找父亲分享的心情。结尾没有反转,只有活生生的现实。爸爸可以自己偷偷的唱妻子喜欢的歌,可以一遍遍的看小儿子的棒球梦作文,可以帮助陌生人。却不敢面对家人,面对懦弱的自己。这就是很多人的爸爸,现实的,懦弱的,却依然有温度的爸爸。 最后一个镜头,母亲坐在曾经的屋子里,拿出13年前父亲留在家里的香烟,颤抖地吸了起来,随后低声唱着,“在意过什么,又告别了什么呢,沉默着不发一语,却又静静地笑了。”一切都如那缕烟一样,飘远了。算了吧,反正都逝去了,原不原谅,了不了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终究是自己选择的艰难的人生之路,抽一口烟,看看窗外的天空,一切都会过去。当生命化作一缕青烟,来过这个世界了,也似未曾来过。也是在这一刻,准备了很久的泪水才有了些许想要落下的冲动。 这部电影,可能有很多的不圆满,不如意,但却挖出了人们藏在内心深处的回忆。我们会为这个没来得及给孩子表演魔术的大叔感动,为这个没和孩子玩够棒球的大叔感动,为这个一边帮助别人一边向家人“赎罪”的大叔感动。作为演员齐藤工的处女作,《空白的十三年》既有日本片子一贯的内敛克制,点到即止的手法又有“不忍心责怪”的关怀氛围。构图剪辑与配乐做到了精准表达,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切换也比较自然。金子统昭的配乐,及片尾曲《家族风景》亦为片子加分不少。此外,饰演小儿子的高桥一生在葬礼上的种种眼神堪称精湛。70分钟不紧不慢从容流畅,甚至还留有余味。 长子靠工作去遗忘,次子打棒球去铭记。焚化炉带走所有抱歉,留下香烟作文和没来得及变的魔术。其实很少有人,能扮演好父亲、丈夫、好朋友三个身份。比如片中,朋友们都说他是好人。可对于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他无疑是他们人生中最深的痛。欠下赌债消失多年,妻子含辛茹苦打工,孩子们过早成熟帮这个家庭挣钱。 人没有至恶至善,片中的父亲在选择角色时,放弃了家庭角色。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结婚生子,空白十三年之后自私地说,谢谢你们给我十三年的自由,让我做我自己。人生一场到头来什么都不剩,选择做好什么角色,就是做个有责任的人,不要辜负不要伤害别人,再去做想做的事儿。人生没有自由,所谓的自由,不过只是选择由自己还是他人承担相应的代价而已。
许多人欣赏结尾母亲抽烟的镜头,我却独独忘不了在医院天台上,父子二人相隔几米站立而谈的那一幕。烈日阳光里,两人之间是13年前练习抛接球时相处的位置,却也恰恰凸显出了13年的时间跨度与距离,父子之间的情义幻化成13年的思念,在阳光的反衬下,更显得空旷空荡空白。我极爱这个镜头,有种欲言又止且难以言喻的留白,像极了人与人之间深沉而隐忍的情感。 13年前的出走,13年后的再见,日光和流年就在两人身影之间被阳光赤裸裸地暴晒出来,亲情与血肉,近而不得,远而不及,兀自悠悠荡荡
70分钟的短片被葬礼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的视角大概是“黑化”了这个父亲,打麻将不关心孩子,欠一屁股债最后一走了之……后面那个有点荒诞的葬礼借那些奇怪的人之口更加完善了这个父亲的形象,却又让我陷入更深的疑惑中。他很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甚至不惜欠债帮助他人,他同时又隐藏了这一切,好像都是些见不得光的事。我想离家出走前欠下的钱多少和他的赌博有关,之后他的助人可能出自于一种内心赎罪的需要,对二儿子他确实寄予厚望,可是他的人生是失意的沮丧的,似乎签下大笔钱使得他不得不放弃了争取家人的理解独自一个人离开默默关心着家人,无论如何让儿子们心目中的父亲坍塌都不是他想要的,可是他的性格有致命的软弱部分,他放弃了做父亲做丈夫,仅仅坚守着自己的一些做人原则,在这样麻将桌前的枯燥中消耗着生命,可叹这样的人就只能如此,他的二儿子复杂的感情就是他矛盾人生的结果。
感觉能改名成:被偏爱的小儿子。大儿子和父亲之间基本没有一丁点回忆。而小儿子却是从小就被爸爸教导打棒球,盼望小儿子实现自己的棒球梦想,为小儿子学习魔术;就连妈妈也坐在棒球场边回忆过去。。。大儿子好像在他的生命中不存在,哥哥有点惨啊。 这父亲对家庭毫无疑问是不负责任的。 总之我个人没觉得这电影有什么意义,什么都没说清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既没批判到位也没有感人到位,乏善可陈吧
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电影故事情节和我的生活太像了,导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去形容看完电影之后的感受。生活对于儿女角度的我来讲就像一滩烂泥。
读高二的时候,父亲因为和邻居之间的纷争离开了家。到现在算下来有十年了。
这十年间我站在无数个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向左向右,家里祖父祖母逐渐老去、生病、手术,再有其他长辈离世,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他仿佛不存在这个世界上。这种缺席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
“我还是喜欢,人和人刚认识的时候,虚伪又热情,新鲜又浪漫。”——我觉得用这句话给这篇影评作为开头太适合不过了。
《空白的13年》,我是冲着喜剧去看的,结果把自己看得半死不活,太气人了。
一场葬礼,前来悼念的人寥寥无几,不过倒也不冷清,你一言,我一句的,讲述着他们与这个父亲的交集往事。总结起来,他们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这个父亲实在是一个好人,甚至,往夸张了讲,就是当代活雷锋的存在。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感动日本”的父亲,抛家弃子十三年。当初,这个父亲因为赌博欠下了一大笔钱,后来高利贷上门追债的时候,他找了一个出门买烟的借口就离家出走了。他丢下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整整十三年。
他倒是救别人于水火之中了,但是在这十三年间,他有曾对被抚养的责任和债务重担折磨的妻子产生过任何的怜爱之心吗?
他倒是常常拿出小儿子的获奖作文来读读,来看看,作为想念,但是如果这份想念是出于爱,那么狠心地让自己的孩子只有妈妈可以依靠,这又是什么呢?
他倒是借着对外人的过度负责来为自己对家人的不负责任赎罪,可是,这难道不是在妻子、儿子们原本就难以愈合的伤口上撒盐吗?为什么自己的父亲对他们这么好,却仍由我们自生自灭呢?
所以说,这是不是很气人?
但是,往小了讲,反观我们自己,我们何尝又不是把最爆的脾气给了我们最亲近的人呢?就像开头的那句话,我们确实是把最有礼貌,最仁义,最热乎的言行举止给了最远,最外的人。
既然是说自己,那好像也没那么气人了,哈哈。
在一个访谈节目里,我听过一个人发出这么一个探讨论点——现代人,对附近是没有关心的,他们只关心自己和遥远宏大的世界。
也就是说,许多人的关注点,都在自己力不能及的宏观世界,而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视而不见。
也就是说,所有人都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帮妈妈洗碗。
也就是说,好多人都在逃避现实的生活以及真实的自己。
也就是说,标榜勤奋的人们其实暗地里还偷着懒。
出逃的父亲,如果留下,那他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才能还清债款,维持家庭开支,供养两个儿子的学业吃住?但是他拍拍屁股走人了,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扶弱济贫,还能被别人尊重款待,这不是偷懒吗?
外人面前,我们彬彬有礼,谈笑大方,自己人面前,我们呵斥责骂,高高在上;外人面前,我们洗碗洗地仔细又起劲,自己人面前,能逃掉一次洗碗都要高喊声哈利路亚了。这,不是在逃避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自己吗?
但是,偷得了吗?逃得了吗?
那个父亲常常抽烟,他抽的烟里多少是在抒发他的愧疚与亏欠?他难道不知道,这个世界也只有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容许他这么任性吗?
为什么一场香甜睡眠的开关不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因为我们甚至都没有勇气面对明天的太阳,我们又怎么敢入睡?
新的一年了,也该落地了,也该把性子往回收收了,也该帮妈妈洗洗碗了,也该睡个好觉了。
影片《空白的13年》(2017日本)
电影从焚化炉开始,从焚化炉结束,其实人的一生短短数十载,或短或长,人活一世,存在意义何为?是追悼会上虚情假意的座无虚席,还是为数不多的有感而来,缺失陪伴在儿子身边的13年,到场的每个人都展示了松田雅人虽然贫穷但是为人善的表现,但对我而言无论他人对他的评价如何高,对于家庭他无疑是失败,且极其不负责任,给夫人增添本不该承担的责任,对于孩子也没有起到任何榜样等作用,连最基础的陪伴都没有。
人明明躲在房间,却装作没人;烟明明还在桌上,却借口买烟。长子靠工作去遗忘,次子打棒球去铭记,父亲消失的十三年,竟然在一场追悼会上被填补。他会在弹珠室剪掉色情版块,在居酒屋唱起邓丽君,落魄却不失慷慨,贫瘠仍不失宽宏。千度的焚化炉带走后槽牙和所有抱歉,留下香烟作文和没来得及变的魔术。
总以为死亡才能和父母达成谅解,但其实有些父母到最后都无法沟通,这是人世最困惑的事。整体流于平淡闲散,兄弟俩和父亲有着不同的羁绊,但表现得中规中矩而意味不足;父亲形象的感动点更多是灵堂内众人的述说而传达的,这一段的剪辑比较古怪而有趣。
期待的180转折未出现
高桥一生可以弄个“深夜灵堂”
很主观地写下此短评。感谢你们让我拥有了随心所欲13年的自由...抛弃妻子的人这是要多自私才能坦然地说出口?对不起,我不太能接受这种废柴鸡汤。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就请负责。愿意做路人眼中的好人,就不要去开始一个家庭。选择了牺牲家庭去享受别人的赞誉,就不要玩珍藏孩子作文的烂梗。又当又立真心接受不来。
松冈茉优,让你在屏幕前有如沐爱河之感。
意外地好。用人极准,金子统昭的音乐好,用得精确更好,笹川美和是神来之笔。细微情绪传递地非常舒服,作为强迫症观众看得舒服的舒服。演员真的太好。作为新人导演小成本处女作能够用到这种水准的人恐怕真的都是靠好人缘请来的帮衬。按照隔壁某伪纪录片的标准,汇集了莉莉神野村上的本片该目指戛纳啊。
打卡 夕张国际电影节主体部分中规中矩 后半的葬礼像是混搭 而且是不太成功的混搭 神野三铃最后的抽烟镜头 像是成濑和多兰的完美结合体 全篇最满意这个镜头 非常惊艳 导演本人似乎太过执着于下町文化了 以及制作班底如果更专业点会不会好一点
永远缺席的父亲,一直奔波的母亲,始终背负着原壳爬行的孩子,从此无人知晓的生前死后。
真的是惊喜,没想到工桑的处女长篇如此成熟而完整,构图剪辑与配乐的精准表达,目不暇接的精彩群戏,而观众的感情在酝酿沉浸后被无法料想的喜剧场面打破和转移,最后慢慢回归直到舒泄一气呵成。大赞。丨松田家的孩子都是文笔好手,又后半程佛祖carry全场。笑吧,哭吧。
散场后还在位子上痛哭的那个傻逼就是我
在看的过程一直觉得导演应该是拍广告出身的,后来才发现之前是演员。先是碎片化呈现一家人早前的艰苦生活和父亲在家庭中的不及格表现,之后通过父亲认识的人的回忆来拼凑父亲的另一面。以此来让两个儿子完整地了解他们的父亲。用画面表现渣的一面,用语言表现善良的一面,整体零零散散、支离破碎,正如人的一生在他人眼里就是如此。
工桑是怎么拿到上海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请专业人士分析下不然我看不懂…
处女作还行吧。剧本切口很好,但叙事功力还是很弱。上半段还行,后半段靠演员演技弥补剧情冲突无力。密闭空间里的剧情太需要导演的掌握能力和大局观了。
工桑导演处女作完成度尚可,叙事有点平平淡淡没啥重点,但好在被他坑来的熟人卡司引人注目,何况镜头每一帧都还挺好看。中川雅也和高桥一生无论在样貌还是气质上都如出一辙的丧,这对银幕父子档可以。配角方面金子不仅打了酱油还包办全片音乐制作,佛祖亲佐藤二郎也超级有存在感且贡献了不少笑点。
抛弃了孩子和妻子的父亲,在其他人眼里是个好人,这难道不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吗?这是可以被原谅的点吗?
是一个简单套路有点做作的故事,可导演的衣服很好看
隔壁真的拍了太多这种帮废材垃圾洗白的片子,一个不负责的父亲,不找工作整天吓混,打麻将,玩弹珠,老婆拼死拼活工作养家,借了钱还不出就跑路,最后硬凑些料证明这人不坏,拜托,这世上做恶的人毕竟不多,那些事但凡是个普通人都会如此,不负责的废物就是废物,没什么好洗的。
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松冈茉优,激动万分,mayu出演必有孩子的定律继续有效。大影迷工桑监督处女作习作气息明显,但制作考究,选角满分,情绪节制,卡司彰显强大的社交网络,前途可期。
去掉火葬描述,去掉重现闪回,电影就是一个短片的体量,而且,内容集中在了葬礼追悼会的花样反转,并且,这种为赌徒废柴诉心声的编剧套路,尤其是把黑色喜剧,做成人生鸡汤,始终有点顶mu顺。你对别人豪爽的行为,不是妻儿为你买单的借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