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对于那些评论母亲自私三观不正的人说一句,当你们有了孩子,当他出现问题时,你能下得了手杀他的话,我绝对服你。
整片其实看完很不错,孩子父亲在送孩子去往特殊医院时一边哭一边诉说其实我们还是爱你的,母亲为了挽救孩子的灵魂去找那个幸存者,听到那个幸存者也有个儿子的时候就下不了手了。即使是在最后母亲听到儿子的灵魂早已不复存在了,她也没扣动手枪,如果那个猎户没有出现,我觉得母亲也不一定会真的打死儿子,毕竟这个人和自己相处了八年,是自己怀胎十月生出来的,而且万一里面的那个转世灵魂在骗自己呢,万一自己儿子的灵魂还是存在一点的。这就是父母的想法,他们总是想尽办法去拯救孩子,而不是孩子一有问题,就将他扼杀在摇篮里。
如果每个父母都变得评论里的人希望的那么“无私”,那世界上很多儿童估计都活不到成年。
没想到几年前随意写的影评,有这么多人评论,有人骂我,也有人支持我。
时间太长,我已经不太记得这部电影的具体情节,但不知道为啥还是会清楚记得当时如何揣摩这位母亲心理的。到了豆瓣上,看见一篇影评,偶然间气愤地写下了这篇《细细看来,不觉有问题》,没想到会有人看见,还会为它争论。
几年过去,心态也不一样了,回过头来看这个影评,突然想起最喜欢的两部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和《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记得与恶里也有这样一对父母,他们的儿子是个凶残的杀人犯,但是他们不知道。知道以后,他们痛苦万分,那时有一句让我一直印象深刻的话,有谁想花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当然不排除有的父母就是变态,就想造就另一个变态。但大多数人都还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吧。
你孩里面的父母总是把自己的爱强加于子女的身上,妄图将子女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模样,听从自己,不以反驳,却也因此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抹杀了他们的无数可能。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就像孩子都是爱父母的,这就是一种相互的关系,除非这种爱有一方断掉了或者是一开始就不曾给予,那么另一方也会慢慢撤回。
如果把电影里的母子关系换成父女关系并倒转。你的父亲被恶魔控制了,你真的下的去手吗?并不是有了孩子就会失去自我,而是亲子关系大多如是,陪伴已久,最为相信,血脉相连,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他害人,会不会自欺欺人,没事的,他没有伤害人,他还是我记忆里的那个父亲。
我就曾幻想过如果有一天我的父母都不在了,我会如何,可悲的是,我想不出我的未来,因为我的存在似乎是因为他们。(我才二十几岁,没有结婚,母胎solo,只是对亲子关系有所感触,才如此写的)
恕我做不到龙应台的目送,大概父母死后,我也会去陪葬。就像他们常说的他们活着是因为我,我活着也是因为他们。人生苦短,痛苦之事,十之八九,总得找点理由,找点乐子。
说到这里,大概显得自己有些软弱了,或许就是因为我是这样一个喜欢逃避的人,所以才会把电影里的女人想成这样一个逃避的人吧,所以逃避的后果是事情不断扩大,无法挽回。
但却还抱希望,想要拯救亲人,哪怕是去杀无辜的人,确实不是个好人(苦笑),但想到中国的人血馒头故事,这种事不是很多吗,哪里又不正常呢?只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发生了,大家知道不应该是件好事。可也要知道没人能拯救谁,就像年幼的孩子是很难拯救被家暴的母亲的,在家里的父亲是看不见在巷子里被施暴的女儿的。总想为谁承担痛苦,总想拯救谁,也许最后只会弄巧成拙吧。我记得有部电影里父亲劝女儿去报警,结果强奸犯无罪释放,女儿自杀,父亲痛苦的说她自杀不是想报复警察也不是想报复那个强奸犯,而是想报复我,她那么信任我,可是我却辜负了她的信任,没带给她公平。我还记得有部电影里连环杀手因为看见母亲总是被家暴无能为力所以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也许先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才不会那么悲哀吧。
可是人性是自私的,也是自大的。父母妻儿,皆是如此,所以才有护短一词,为了身边的人去冒险,很多故事无不皆是如此,只是将一些人刻画成呆板的反派脸谱,而真正的人却并不是全恶的。大家总觉得自己不会是那么一个,不会是最不幸的,也不会是最幸运的,自己的父母很善良,不会伤害人,我可以拯救他们,可事实上连自己都可能拯救不了。
所谓生活,没有爱情,那便是亲情,因为是人,所以七情六欲很难摆脱。魔鬼一说正如封建迷信,我们真的可以不带情感立刻相信吗,相信一个几岁的孩子是一个可怕的魔鬼而不是一个有精神病需要治疗的人?当然我也可能太较真了,只是电影而已,只是故事罢了。
写到这里,感觉自己已经有些胡言乱语了,希望诸君不要因为我一时气愤写下的影评而争论不休了。
孟子曾说:人之初,性本善。
除了《三字经》,这样的观念早已贯彻到了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要往迷信了说,如果咱们真的能投胎转世,也得经过阎王审判,再灌汤投胎。
所以才能保证投胎以后清清白白,心本向善。
但在欧美的恐怖片里,总是喜欢把恶灵投胎的魔爪伸向刚出生的孩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来凶恶的“小恶魔”。
看来,国外还是得学学咱们先进的灌汤投胎体系~
这不,就因为秒转世,这家的《神童》就出岔子了。
在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
新婚夫妇约翰和莎拉终于如愿以偿,
喜迎家庭新成员——迈尔斯。
虽然生产早于预产期,
但所幸迈尔斯健康可爱。
更令他们惊喜的是,
儿子打针从不哭,
才几个月就能开口叫爸妈。
智力也远超其他同龄的孩子。
也就是,迈尔斯就是咱们平时说的神童。
啊,发达了!发达了!
家有神童,爸妈不愁~
和所有的神童爸妈一样,
约翰和莎拉带着迈儿子去测IQ,
送他去神童学校。
憧憬着未来“儿子上台领奖,父母春风得意”的感人场景,生活前方一片光明~
转眼间,迈尔斯已经八岁了。
虽然没有“泯然众人矣”,
但当年的惊喜,却逐渐变成了惊吓。
虽说孩子七八岁的时候,皮一点可以理解,
但是迈尔斯皮的程度,却达到了一种过分甚至惊悚的程度。
先是在楼梯放玻璃让保姆扎烂脚,
再是到学校拿着扳手教训同学。
约翰和莎拉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而每当询问儿子的时候,
迈尔斯总是摆出一张“我不是,不是我,我没有”的无辜表情。
正所谓,孩子犯皮不可怕,皮了还要装可怜,这才可怕~
莎拉带了孩子去看医生,
医生质问是否存在家暴,
莎拉首先怀疑丈夫,
转头一问就被丈夫痛骂否认。
在一筹莫展之时,莎拉偶然听到了熟睡的儿子一直嘟哝着外语,
她赶紧录了下来,
拜托医生去调查。
在后来的日子里,
迈尔斯更是变本加厉,
竟然懂得自制摄像头监视爸妈,
才八岁就会监视父母,这得多让人细思极恐啊...
好好的神童,就这样变成了让父母害怕的魔童。
之后,医生分析了迈尔斯的梦话,发现那是匈牙利的方言,意思是:“你这个肮脏的妓女,不准哭,不然我就挖了你的眼睛....”
原来,在儿子出生的那一刻,匈裔变态杀人狂爱德华被警方逮捕击毙,而爱德华的恶灵未散,便秒转到了刚出生的迈尔斯的身体里,只有完成未了结的心愿,爱德华才有可能作罢散去。
为了阻止爱德华将迈尔斯的躯体完全占去,夫妻两同爱德华展开了博弈,而爱德华也大大方方地说出了他的心愿:他要追杀那个当年从他手里幸存逃脱的女人...
在好莱坞,“恐怖儿童”的题材一直层出不穷。
既有涉及撒旦转世的《罗斯玛丽的婴儿》、《凶兆》,
也有单纯“人生本恶”的《坏种》、《孤儿怨》。
特别是今年大火的《坏种》,更是抛弃了转世和精分的猜想,直接提出犯罪基因论:
人自出生之时就携带根植于心里的罪恶种子,如影随形。
有时,它深藏不露;有时,又若隐若现。
虽然《神童》评分不及《坏种》,也在片头早早就交代了魔童的由来,但是,依旧有独特到位的闪光点:
整部片子一直把最大的悬疑放在迈尔斯的“真身”上,主角和观众越来越难以判断,眼前的小孩,到底是天真善良的迈尔斯,还是杀人狂爱德华。
是否天真善良的迈尔斯从未存在,一直以来都是爱德华故意伪装而成的呢?
在爱德华披露杀人心愿时,莎拉念子心切,
竟然答应帮助追杀那个可怜的幸存者。
???
I mean, 虽然母爱是伟大无私的。
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
所谓的母爱就在一念之差下,
演变成了罪恶的同伙。
看到这里,除了汗毛竖起,
报姐不禁地想起了大家平时口诛笔伐的熊孩子和熊父母们:
熊孩子大吵大闹称大王,
熊父母不但不加以制止,
默认式地助纣为虐。
造成了对周边很多人的困扰。
令人心寒的是,
这种熊孩子还算好的了,
更令人可怕的,是那些少年犯罪。
如今多少“孩子”仗着未成年的身份,
公然犯罪,
小到偷鸡摸狗,大到强奸杀人。
被抓之后甚至毫无悔意。
最后,很多人因为年龄太小,并无人被判刑。
尽管如此,还会有很多孩子的父母,
在犯罪之后,还能说出那句最恐怖的“免死金句”:他们只是孩子..........
“他们只是孩子”
他们作恶之时毫无感觉,
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恶”
但如果不加以引导,
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
罪恶的种子埋下,
浇灌以溺爱和纵容,
种下一个熊孩子,
收获一堆完犊子~
虽然,报姐不相信“人之初性本恶”。
但报姐相信:
人之初不懂恶,
但是父母的纵容,
有可能是罪恶的蔓延。
什么是母爱?母爱大概就是为了拯救自己孩子的灵魂可以豁出命来吧;大概就是知道自己孩子的躯体里承载着变态杀手的灵魂也能相信孩子被拯救吧;大概就是明明知道他回来的目的是为了了结上一桩未能成功铲除的目标也要自己去把她杀掉吧。也许,在我心里母爱的定义不是这样的;但是,谁又能忍心下得去手去亲手了结自己的骨肉呢?啊,这纠结的灵魂,这保持信念的一股干劲到头来也都化为虚无缥缈了吧。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以前我还在吐槽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电影分级制度,当广电总局说是为了保护大多数的人的时候我还嗤之以鼻,并且嘲讽地说出“呵呵你们只是不想让别人和你们分蛋糕吧”今天我才意识到如果倘若这部电影进入国内影院公映的话,孩子们或者没有分辨是非能力的少年们回到家会渡过多少个辗转无眠的夜
记 神童
《鬼裔》大概是近期進電影院讓我覺得最可惜的一部片,因為在詭異氣氛的營造上本片做的很好,飾演邁爾斯的小演員演的非常棒,尤其懸疑的部分也做的很好,可惜的是本片的劇本師偏偏要去碰自己不擅長的東西,一昧的希望解釋劇情,將晦暗不明的事情說的清楚,最後終於倒栽跟頭,不只逆轉力道貧弱,還毀了自己營造的氛圍。
拍鬼片的導演要比拍人的導演更了解人,因為鬼就是人性的一種表現,是人的我執過於強烈的隱喻,本片開頭一連串戲碼就讓人知道剁手狂中槍後倒地轉世到小男孩身上,因為在剁手狂倒地後身上的血痕與男嬰身上一樣的血跡分布已經告訴我們了這件事,而這正是本片敘事問題所在,既然這件事觀眾已經知道,那麼再來應該處理的事情是這樣一個事情會造成怎麼樣異於常人的情境,或者推翻影像給觀眾的暗示,使得觀眾發現原來男孩身上並無鬼魂作祟,而是男孩天性使然,然而本片卻一直執著在拍出「男孩身上有鬼魂作祟這件事」,影像已經告訴觀眾真相,裡頭的人物例如男孩的父母,卻還在糾結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於是這些多餘的段落壓縮到其他內容的空間。
於是觀眾就以一種過度清明的狀態在看整件事發展,使得影像上的懸疑與詭異被敘事上的清明與清晰給阻礙了,這樣並非無可救藥,如果本片對自己的核心概念呈現的好那也就罷了,那是關於一個男人住在男孩體內這件事,這個概念本身是有趣而且普遍的,因為每個男性都得面臨男孩與男人的抉擇,在生命中的某個瞬間之後,而父母也終將失去自己的「男孩」,那不只是身體的變化,更是觀點的變化,當然要走這部份的探討,「鬼魂作祟」就只能是一種「過於早熟」的隱喻,本片劇本負責人是有抓到這個部分的,天才兒童的智商與情商發展上巨大的差異,就是體內的兩個靈魂的鬥爭的隱喻,尤其導演其實有抓到在男人與男孩的兩個身分間,父親作為男人與兒子身體裡的男人的對立,所以當邁爾斯一如往常的握著母親的手要與母親玩瞪眼遊戲時,作為母親的女主卻感覺到強烈的不愉快感,邁爾斯不只是握而是摳著她的手,另外就是邁爾斯晚上到母親床上要與她共枕眠時,女主也並未回應他的要求,卻也拒絕不了,於是邁爾斯爬上去躺好後,再次的不安份的撫摸她的肩膀等等日常細節……這些細節恰好是本片拍的比較好的部份卻很快的被暴力橋段給取代了。
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比起暴力,性更容易被社會給禁止?這體現在人類社會的各種審查制度上,比如我們最熟悉的電影分級制度,只要有一點點的性你的級數就會被提高,而暴力卻可以跨越各集,反過來說暴力是可以被「無害化」的,比如喜劇裡一個人拿棒子敲另一個人的頭,但「性」卻無法「無害化」,這甚至不見得涉及裸露問題,反倒是說裸露在其被視為「有害」時,都是因為其涉及了性。於是我們有了一個可笑的看法,對於那些裸體的雕像或繪畫,竟然得以能不能激起觀看者的性慾來進行分級了,之所以會如此,因為當我們從權力的角度來看,性與暴力作為對權力的侵犯,前者大於後者,人類文化裡作為禁忌的「亂倫」並非是以生物學為基礎來規範的,相反地在生物學前它就作為規範,與社會的穩定性相關相連,因為暴力不過是暫時性的取消權力秩序,性卻是改變權力關係,沒有以性為依歸的暴力終究會煙消雲散,而性本身卻可以使暴力更加綿延,性把暴力的結果給延長了,所以戰爭總伴隨著強姦,殺掉男人,姦淫女人,屍體會消失,子嗣會綿延。毀滅伊底帕斯的並非他知道自己殺了父親,而是他知道自己幹了母親,父親的屍體早已煙消雲散,母親與他的子女卻活蹦亂跳的體現著罪,所以他用暴力瓦解了性的結果,他戳瞎自己的雙眼,並打算殺掉自己的母親與妻子。
而《鬼裔》也受著這樣的規則給統治,所以我們看到被鬼操作著男孩的身體做出各種暴行,這些暴行的目的都是掌控性對象,母親、學校、學校女同學、逃跑的生還者……這些暴行渴求的是對於對象的統治,而要統治對象,對象就必須存在,於是重點不在於殺害,而是擁有,殺害只是慾望滿足或失手的後果而已,殺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殺害對個人權力的侵害,關於生活的權力、關於生存的權力、關於選擇的權力,簡而言之「存在」的權力。
《鬼裔》的問題在於,太多的解釋,又總是話語上的,電影的功能之一在於一種對現實的再現以及可能現實的呈現,而如果是不現實的,也能從呈現「真實」著手,當電影本身已經有了很好及普遍的前提,關於男孩身上的戀母傾向與踰越,玄之又玄的宗教解釋在此就成了多餘且煩躁的情節,觀眾期待的是「現象」而非對於「現象的解釋」,當然解釋也不是不行,但在娛樂中解釋則必須如假面魔術師解釋魔術一樣有趣,電影後半段電影彷彿要轉向母親要與鬼鬥智,她還勝卷在握的似乎有更大的計畫與視野來贏回自己的孩子,並要老公協助實行自己的計畫,但到電影結束我們看見母親的計畫時該計畫卻一點都不令人有鬥智的興奮感,轉折粗糙且任意妄為,模糊的地方不夠模糊,清晰的地方不夠清晰,劇本智商不夠高的情況下又要鬥智導致結局在令人譁然的情況下到來,觀眾不是震撼,而是傻眼。
5/10分
主演名气都不小 绝对不是nobody 演妈妈的是女子监狱里面的主演 神经兮兮 一点点正义感 不停折腾的Taylor 小男孩是小丑回魂里抓着红气球的弟弟
影评开头Edward被击毙和小婴儿诞生前后脚发生 我以为大魔头以某种魔鬼的形式附在Miles身上 结果电影说的是转世 因为上辈子还有心愿为了 还需要重回世界完成心愿
有几点想不明白的 既然Edward要通过“妈妈”找到当年逃脱他魔✋的人 那带去找专家的时候 为什么死都不肯透露姓名 “妈妈”了解到附到她儿子身上的是谁 不是更快帮他?再一点和“爸爸”同车的时候 听到要把自己送走 马上袭击“爸爸” 但是和“妈妈”同车的时候 乖乖听话 服下让自己睡着的 但这点可以理解为知道”妈妈”是要带自己去找那个出书的幸存者
Sarah的脑回路也是惊人 她在昏迷的丈夫病床前呢喃 我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让我们全家团圆 办法是帮Edward完成未了的心事 找到当年幸存的女子 怎么杀人不用偿命 你怎么团圆 影片结尾也是为了卖惨而卖惨 那个大叔不能高呼一声 住手别动吗 非要......
说这个片子主创没有借鉴鬼娃回魂我是完全不相信的。一样的穷凶极恶的恶棍,一样诡异的投胎转世,一样阴郁的再世追魂仇杀。。。你可以找出太多相似点,唯一的不同是,这次没有了鬼娃恰其,也自然省略了邪恶灵魂寻找皮囊的过程,邪恶灵魂寄生在了孩子身上,直接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个人认为,有鬼娃回魂这种知名IP的珠玉在前,这个片子居然还能按照既定模式这样拍出来,那么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了无新意。以诡异作为卖点的恐怖片,剧情却非常容易猜出来,这大大的降低了本片的恐怖程度。
为了显示小孩与罪犯之间的灵魂联系,主创还别有用心的用眼睛颜色以及孩子出生时血迹的位置进行暗示(在我看来这算是明示),这种一开始就揭示影片核心剧情的做法非常拙劣,他使得本来就可以轻易猜的到的剧情更加了无乐趣。
影片很显然是想通过女主这个角色的一系列做法来表达母爱的伟大,为此还牺牲了父亲这个形象。但这种表达方式是非常愚蠢的。他不仅仅牺牲了父亲的角色,还牺牲了一个正常人在不那么紧急情况下的正常思考方式。在没有明示或者暗示的情况下,女主居然相信杀死了受害者,就可以消除孩子体内的邪恶灵魂。。。这得多么脑残的人才能干出来。最终恶灵没有杀死,还搭上了生还者的姓名。
设定是借鉴的,剧情是愚蠢的,而结局也是老套的。折腾了一圈,主创肯定是不可能让坏人伏法的。因此最终是母亲出于以外被杀死,恶灵吞噬了孩子本身的灵魂,最终得以罪恶的存活下来。而解决掉当时拿着枪全副武装的女主的方法,也非常的蹩脚,是突然冲出来的另一个全副武装的猎人。。。
小男孩男主的演技,跟人认为更偏向于邪恶气质一些,出现恶灵气质的时候,尚可把恶灵邪恶诡异而恐怖的表情表现的比较到位,但是如果要表现纯真欺骗性的气质的时候,就非常的吃力。
在影片的最后,男孩(侵入者)说在妈妈答应会永会爱他的那天晚上就消失了,我又回过头去看了一下,在诊所催眠时,男孩(本体)与侵入者作斗争,在沙发上留下了名字.这是否矛盾了,既然已经消失,也就是被杀死了,怎么还能再回来? 只能理解是催眠的效果吗?
在影片的最后,男孩(侵入者)说在妈妈答应会永会爱他的那天晚上就消失了,我又回过头去看了一下,在诊所催眠时,男孩(本体)与侵入者作斗争,在沙发上留下了名字.这是否矛盾了,既然已经消失,也就是被杀死了,怎么还能再回来? 只能理解是催眠的效果吗?
投胎时忘了喝孟婆汤的故事,由于涉及到东方的转世理念,看上去很新颖,但其实就是《凶兆》《孤儿怨》这种片子的变体,而且放弃了悬念,上来就揭晓谜底,单纯的走惊悚路线,并采用了“桌子下的炸弹”理念,观众都知道这孩子有问题,只有他父母蒙在鼓里,所以当表面天真的孩子出现时,上帝视角的我们总感觉不适。再加上恐怖片中对孩子的先天恐惧,所以该片气氛渲染还是可以滴。最后的结局本以为会反转,没想到被将了一军,挺无奈的但也是注定如此。整体比吕良伟的《再世追魂》差一截。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剧本白瞎了演员和氛围,远不及当初看凶兆、约书亚的惊悚。
關於生命另一維度的探討。唯物主義者的墳墓。處理手法不亞於溫子仁。
2.5。没啥灵气的低配版遗传厄运,效果基本依靠超响的jump scare一惊一乍。女主三观喂狗。
应该把这部电影看做是当今社会为儿童恶魔辩解说的“他还是个孩子”这种现象的隐喻。
6/10,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是个神童,殊不知神童其实就是一个成年人。
其实是“恶童”。氛围营造得挺好,就是太套路了。恐怖源是:“他还是个孩子啊。”
捏妈每次现行的时候都会被吓到就是说…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演些什么啊我惊!眼神里全身戏啊啊啊啊啊如果我们的商业片能达到这个水平我住电影院
第一次看电影 着急着 妈妈你咋还没死 怎么可以这么蠢 默默感叹爸爸的颜值 以及不用录音笔的心理医生。。
结局我以为小男孩会攻击幸存者、然后母亲打死儿子了…结果…emmm
最后在农场里小男孩被杀人狂侵占身体说 Does Miles Souns Like that?的时候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不知道这演技浑然天成的小男孩长大后会成为什么妖孽。他的眼神真的让你觉得他就是连环杀人犯本人。
朋友出了影院说,这个电影恐怖在于现在这个主角是个小男孩,等他长大一点,他就是个普通的连环杀人犯了。
说实在,有点失望!并没有我想象的好看!
小男孩真是神演技,可是他真的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吗?本来以为是个大团圆的结局,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电影院看的,效果可以给四星。如果在家看的话可能只能给三星。故事逻辑在线,但是有点太线性了,感觉会有第二部第三部…etc.
几个地方被吓到了。我更担心那个小孩演这个变态角色会不会有影响。
神童还是魔童?如果你是母亲你会如何选择?也许母亲决定走向罪恶的那瞬间,一切就已经是注定的了。结局令人唏嘘。
结局在逗我????
全靠Jackson Robert Scott 的演技撑起来的片子。他这个小男孩的角色可以和孤儿怨里的小女孩一起进入变态儿童演技教科书了。话说,美国和韩国恐怖片里怎么多演技炸裂的小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