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影评之《黑暗侵袭》
我觉得作为惊悚片《黑暗侵袭》算是佳品了。开始两次突然的铁管的出现,真的让人不及提防。恐怕没被吓到的人很少。六个女孩相约去探询岩洞,然而她们中的领路人使她们置身于一个未知的洞中。这段时间大部分场景是女孩们在黑暗的缝隙中摸索前进,给人异常的压抑感。
当发生了山体崩塌将退路封死时,还以为影片会描述她们艰难的逃生过程。怎知道却出现了不明的类人食肉生物,虽然对洞中竟然能进化出如此异类,观者会感到突兀。但导演没有留给我们理性判断的时间。他开始了肆意的血腥,这也正好释放了观者积蓄已久的压抑感。
影片关于心理层面的恐怖也有适当的安排,不过关于两个女主角的关系交代的还不够完全。相信如果有续集肯定是有文章可做的。
当萨莉报复了瑞贝卡的自私,把她留给了那些生物后,她终于爬过布满骸骨的洞口架车飞驰,本以为是结束。可导演却安排成是她的幻想。最后的场景是她置身于黑暗的洞中,火光使她有见到了失去的孩子,远处传来恐怖的叫声。六人的合影再次出现,不得不让人为她们惋惜,也使人更期待后续影片能出现。
http://blog.donews.com/ahgua/archive/2005/11/26/640832.aspx
2 ) 自命不凡的人最早被团队抛弃
朱诺非常出色,野外生存能力强,经验丰富,心理素质更是过硬,而且在这个团队中出谋划策,积极营救,竭尽所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但是为何明明是个误杀,(抛弃队友很明显是因为确认对方死亡)队友临死前为啥不说出真相,直接导致最后的惨死?朱诺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就是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在没有给团队说清楚前,就擅作主张带大家探索新的洞穴,这使得整个团队面临死亡危险。在当时情况下没有太多时间抱怨,如果大家能逃出生天,估计也会生啖其肉,所以这种仇恨不满的情绪不断弥漫开来,在大家心中,她早已被抛弃。
3 ) 一切只不过是升级打怪
通常我是不看恐怖片的,除了[第六感],[小岛惊魂]这样特别有名的电影,最近却不断的看这种电影,人有时候可能需要稍稍改变一下习惯,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人群在极端坏境下究竟会有怎样的改变,很少有人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只能从虚构的故事中了解这种情况,人们也乐于了解这种状况,所以这种类型才会大行其道,这个时候人类那漂亮外表内的心灵往往能真实的展现,这正是我们想看却很难看到的。
片名为[黑暗侵袭],电影开始不久就映射了电影的主题,莎拉一家三口出了一次悲惨的车祸,她的丈夫与小女儿在车祸中丧身,当她在医院醒来,站在医院长长的走廊空无一人,不知道女儿此时身在何出,这时她看到远处的黑暗飞快的从走廊尽头向她袭来,一种莫名的恐惧,让发了疯的往亮的那边跑,这其实是个非现实镜头,镜头切换,后来我们看到其实走廊有很多人在行走,而且很明亮,恐惧其实是来自内心,黑暗侵袭的其实是人的内心深处,有时候外在因素只是一种导火索,就像电影后面那些深不见底的岩洞,还有那群未知的生物。
一年后莎拉仍然没有从这种阴影中走出来,因此就有了后面的故事,好友朱诺为了让莎拉找回自我,回到正常的状态,同时也为自己(这个原因让故事更加惨烈),策划了一场刺激的岩洞探险,一起同行的共六个女性,但是事与愿违,有点太刺激过头了。
因为那场车祸的阴影,莎拉无疑是这群人中最脆弱,最敏感的人,一直是大家关注保护的对象,所以故事安排她首先发现岩洞中有怪物的迹象,这是这类恐怖片的惯用伎两,让身心不在正常状态中的人发现事情的不对苗头,而其它人肯定都不会相信她说的话,观众知道,少部分角知道,大部分角色却不知道,恐怖感就出来了。
当大家都看到岩洞中有怪物的时候,都吓坏了,四处逃窜,人性的另一面也出来了。首先是朱诺,她是六人中最强悍,最有能力的人,而且道德感最强,当怪物已经把荷丽撕咬成一具尸体的时候,朱诺本来可以逃命去了,从道德上说很正常,她却疯了一样要从怪物口中夺回尸体,大家都跑散后她仍不顾会引来怪物的危险大声呼喊每个人的名字,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不会抛弃任何人(蜘蛛MAN不是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这里我们会以为朱诺的人性是完美的,然而就这样一个人还是抛弃了好友贝丝(个人认为让这个变故来得更晚些效果会更强),为什么?因为朱诺杀怪物杀红了眼,误伤了贝丝,一冰斧凿传了贝丝的喉咙,这时贝丝还没有死,也许还能救活,朱诺却远远的看着独自离去,朱诺无法面对自己的失手,就因为她那超强的道德感,她不允许它有一丝的瑕疵,这样会显得她的人性不够完美,这个时候她会选择逃避,选择抛弃。
还有就是那两姐妹,妹妹珊姆时刻戴在手腕上的破手表,坏到几乎不怎么管用了,她仍然会戴着,因为是男友送的,这么一块重要的手表在威胁到生命的时候,想都不用想就马上扔掉(显然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爱情和生命比起来在这里屁也算不上。当两姐妹听到朱诺嘶喊她们的名字时,妹妹说只要这喊声别把怪物引过来就行了。朱诺与两姐妹会合后,发现了可能有一种逃出去的办法,吓坏了的两姐妹急于逃脱,朱诺仍惦记着生死未卜的莎拉。朱诺此时却不知道莎拉对她的观感彻底改变了,有意思的是,咽咽一息的贝丝被莎拉发现了,贝丝在死前充满怨恨的告知莎拉是朱诺害了她,贝丝没有交代这是误伤,而是透露了一个能让莎拉更加仇视朱诺的秘密——莎拉的丈夫保罗与朱诺有染,这也是朱诺为什么会说那句话的原因“那场车祸让莎拉和自己都失去了某些东西”。深厚的友情在这里变成仇敌,怀着对朱诺的仇恨占据了所有的恐惧,怪物对她来说已经不再可怕,莎拉已经升级了(可以打BOSS了),莎拉从一个柔弱的女人迅速成长为一个以一挡百的超级冷血战士,杀死怪物的手法像某些犯罪电影中的变态杀手。于是我猛拍大腿,顿悟了,靠!原来这一切不过是升级打怪,看看网游中玩家们操控的角色谁不是在为自己升级打怪?
编导还算有点良心,最后没让莎拉和boss朱诺来一场终极PK,而是让莎拉偷袭了朱诺,凿穿了朱诺的小腿,负伤的朱诺自然难逃一死,怪物太多了。本以为莎拉逃出生天了,没想到只是她做的一场美梦,而在梦中莎拉逃跑的样子跟那些怪物的动作一样,暗示着此时是没有人性的。
结局以全军覆没告终,最后画面定格在六人出行前照的一张其乐融融的合影……
4 ) 值得欣赏的恐怖片—黑暗侵袭
看简介以为只是很单纯的低成本美式恐怖片。也许正是因为没抱多大的期待,所以得到的震撼更加强烈。(以下数段开始透露剧情,以及非常非常关键的好时刻……打算看的朋友请自觉跳过)
片子的故事非常简单,一开始围绕发生在Sarah周遭发生的不幸只是作为一个进入正题后对她心理状态描述所进行的铺垫。
而车祸给Sarah带来的不幸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关于改编自史提芬金小说电影的影评:“最大的恐怖通常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面孔里隐藏的邪恶”。我觉得在幸福生活底下潜藏的,准备在最意想不到时刻发生,不断蠢蠢欲动的不幸,则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震撼。此后的内容,就是典型的西方恐怖片内容了。你能够轻易地猜到,把进山洞探险作为旅游的女士们最终一定会在山洞里迷路,并且之间肯定会发生猜测、怀疑,而最终的幸存者一定是之前经历了不幸却一直惦念着自己孩子的Sarah。
不过若是你看到这里就把这部电影一脚踢开,那就真是放弃了一个享受好恐怖片的机会了。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快速干脆的节奏,良好的音效音乐,恶心场景,血腥场面,都将不断地刺激着你的神经。在最开始看到LOTR里的Golumm式怪物出现在影片里时,你会禁不住发笑:“天啊,魔戒里那只人格分裂的小妖怪怎么跑到这来客串了?”可是当你看到那些血腥的搏斗以及吃人场景时,相信你就笑不出了。当怪物在山洞中搜寻着探险家们,从Rebecca脸上爬过去时,你一定会和Rebecca以及Jessica一起,屏住呼吸,以免房间里的怪兽察觉到你的存在。
在Juno误杀Beth的一段中,观众也能很好地预测到Beth扯下Juno的护身符所留下的伏笔:Juno在最后一定会被排挤。只是没想到当只剩下Juno和Sarah时,Sarah做出的决定竟是残忍地打残了Juno的腿,把他丢在后面喂怪兽为自己争取时间。
但我想对于这一幕也许观众们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在Sarah选择相信Beth(你看……这种人就是为了制造误会而故意死不透的……),并为了不让Beth受苦而送她归西的那一刻,Sarah就完全改变了。也是同时从这一刻开始,整个片子的基调开始改变,从悬疑恐怖片变成了悲剧。而在Sarah战胜了母兽,以Lara Croft的英姿站在岩石上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彻底地认同这一点。
之所以自己喜欢看黑暗风格的片子,就是因为自己很不厚道地认为,只有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才能深切地表露出人性,以及人性的可怕。我从来都认为生活充满了悲剧以及无望。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会无时无刻地尽量保持乐观,和充斥着人生以及人类历史的悲剧抗争,只是抗争,本来就意味着悲剧。而在西方恐怖片当中,在最黑暗的时候,人性就开始出来了。
所以这部名为Descent的片子,说的也正是人性的悲剧。在后来,表现Sarah重见天日,并开车逃脱的那段,似乎意味着黑暗终于被扔在后头,而我们的女主人公也可以重新回到充满人性关怀的西方社会。但是Sarah爬出洞穴的那一幕,我认为是故意使用了像洞穴怪物一样的动作,标志着她的心已被留在黑暗当中,无法回归。在经历了一段“汽车广告”式的脱逃后,我甚至开始大骂“我的天,这结局太烂了。”是的,我认为就算她能够重返Human的社会,但她已经让自己成为了Monster。在公路上的停留并且号啕大哭,则是作为她对自己人性的最后告别。
不过尚幸,她并没有成功逃脱(能不厚道地说出这句的人,人性也不剩多少……)。忽然出现在副驾驶座把观众惊吓的Juno的厉鬼,揭示了这只是仍停留在吃人山洞中Sarah的梦(恶梦?)。Sarah她无法逃脱,而是将与怪物们,被深埋在无边的黑暗当中。甚至在她醒来时,在梦中大哭的Sarah却是平静的,无泪的。究竟是“人之将死其言亦善”式的重新找回自我,还是一种自暴自弃式的彻底将人性摈弃呢?接下来Sarah再次看到女儿捧着生日蛋糕的幻象,而Sarah平静地笑着的场景,让我非常无语。并不是觉得不好的无语,而是觉得,这既是蛇足,却又不能不保留,此刻各种关于人性的想法更加不断地缠绕内心。而仅存的烛火,随着镜头的拉远,再次埋没在洞穴黑暗与原始血腥的尖啸中。
这部片到了最后,能让人产生非常非常多的想法。而这种给予观众希望,却又把希望之火扑灭,如此反反复复的做法,更是煎熬人的内心。在产生很多关于人性、道德的想法之后,你甚至会拷问自己:是什么样的生物,才能进化发展成这种原始而血腥的类人怪兽?这到底是不是在折射随着商业日趋发达而使得道德与人性之光渐渐息微的现今社会?不知道,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只能告诉自己:不知道……
PS:欣赏这部片子的最佳方法,就是想办法让自己和他人在环境上进行隔绝,用耳机,或者良好的家庭影院,关上灯,保持室内绝对幽暗(甚至绝对黑暗),一个人细细欣赏。那些受我鄙视的,喜欢在日光充沛的下午,喝着下午茶,做着别的事情,只用眼角留意屏幕,丝毫不懂得“移情作用”对观赏恐怖片是多么的重要,在音量很小而且不用心看完之后说“不恐怖,真无聊!我可是边吃饭边看而且不觉得恶心”的“伪恐怖片fans”可以无视此篇文章。
最后一个小插花。自己看电影很坚持要把最后的Staff看完。而这部片子最妙的地方就是,让我一直提心吊胆地看整个Staff。因为害怕最后Staff完了之后会出现一个(魔女凯利)式的结尾画面。所以在屏息静气地看着时间显示最后一秒结束之后,才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这也的确是我看过这么多电影,这么多Staff以来最让自己提心吊胆的一个。
5 ) 2005年度恐怖电影!
具有浓郁原创色彩的英国恐怖片《黑暗侵袭》,堪称2005年“年度恐怖电影”,因为对古老的恐怖类型电影来说,它实在充满了新力量——虽然沿用了美系恐怖片最常见的“绝望空间”的旧模式,但它却没有像一般恐怖片那样,仅用一个个恐怖爆点来连缀整部电影,它十分尊重情节剧的叙述传统,让整个故事分布着密集的悬念和细节,最终是把这部恐怖电影拍得如同一个女性惊悚版的《拯救大兵瑞恩》(玩笑)。它试图在绝境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几个普通人的恐惧和求生本能,而主角全系女性的大胆做法,则强化了这一效果。但同时,想必这还会是一部令女权主义者大伤脑筋的电影——因为无聊的性学家,或可将其情节解构为女性对回归母体的恐惧?当然,这是笑谈。
导演尼·马萨绝非凡人,这个典型的英国70后艺术家,早在2002年就曾拍过一部颇具水准的《Dog Soldiers》(《触目惊森》或译《狗战士》),那也是一部以铺排情节张力取胜的惊悚片,和这部《黑暗侵袭》一样,都是他自己写的剧本,这很重要。他的下一部电影是将于2007年上映的《Doomsday》。尼·马萨是英国商业电影的新希望,他拍的惊悚/恐怖电影,作风严谨,结构紧凑,剧情张力十足,往往影片到了后半部就不断峰回路转,这种杀鸡用牛刀的大气魄,对好莱坞恐怖片粗制滥造的浮夸风气,应该是一种冲击。不过《黑暗侵袭》作为最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最出色的恐怖片之一,故事其实也蛮俗套,它就是讲6个女人岩洞探险,结果出口坍塌,只好另谋出路,可惜等待她们的不是曲径通幽的桃花源,而是和岩洞深处丑陋的食人怪形正面遭遇。为了生存,双方在地形复杂的黑暗洞穴中展开血浆大搏杀,其过程千变万化,其结局出人意料……有趣的是,同年好莱坞也有一部类似题材的恐怖片《魔窟》(The Cave)问世,但与之相比,可谓毫无建树、一塌糊涂。
尼·马萨的英式恐怖片,为当代恐怖惊悚片注入了活力,在他的恐怖作品里,很少低质量的惊吓场面,也不一味以渲染怪形为乐,他非常注意情节、情绪,剧本非常扎实,且不事炫耀。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这几个女人的性格,其实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人性格的多重分裂,他试图探寻人类恐惧的共性,因此,当最后一名生还者从压抑的绝望境界突围出来的时候,每个观众都感到了极大的情绪释放,而随后的急转直下,则体现了这次恐怖的暴力事件背后,强大的现实感。这不是对剧情的玩弄,这是恰到好处的虚实技巧。
这部电影,我强烈推荐各路恐怖、惊悚片玩家观赏!需要提醒的是,这片子似乎极度不适合幽闭恐怖症患者,一般胆小怕黑者,也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关键词:岩洞探险、惊心食人、惊悚结局
http://oblog.odineast.com/more.asp?name=sixdoors&id=2339
6 ) 我的收看簿:《黑暗侵袭1》
《黑暗侵袭》被不少人奉为恐怖片中的经典,但是我并不太喜欢。诚然它揭露了一点人性,而且那个结尾也算很有冲击力,只是人物塑造的过程和剧情的合理性在我看来有很大的欠缺。在那种生死一线的绝地里,女一号对女二号的报复显得十分不合时宜,因为在共同面对死亡威胁并且合力求生的情况下,即使对方是自己丈夫的小三,这种恨意也会被冲淡,而不应该是无限地放大。人类会为了自己的求生而背弃同伴,这样的剧情符合人性自私论的观点,应该是合理的;但是在自己生命也受到威胁的时候却为了很久前的一点恨意而对同甘共苦的战友下刀,就显得太过了,这样的处理,反不如让两个人即将走出洞口的时候再爆发才更有说服力。
真是一般。。。朱诺有那么讨厌么 没有吧。。。萨拉有那么可怜么 也没有吧。。。
近期恐怖片的佼佼者,某些薄弱细节不影响整体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非常成功。
女超人大战洞穴怪人
超强烈的压迫感,观众恍惚能感觉到地穴的湿度,氛围完胜!
做梦。。。
怪骇人的还 不过没有想象中精彩
创伤、梦呓,经历地狱般的重生,惊吓式、封闭恐惧,打怪片。
只觉得,只有在那种环境下,才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欲望有多强烈。
编剧太毒。那种内忧外患的紧张感和野蛮厮杀的悲壮,配上阴沉绝望的基调真是精神污染max,女子团暗斗更可怕。无论女主是真的困在洞穴还是内心仍在洞穴,反正是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了。
vox上看的一部片子,老套剧情。实在老套...一堆女人,全死光,怪物,背叛,挣扎犹豫:此类上限3星,不跳出这个框框去看,就还不错
可能是好久没看惊悚片的原因,看得还有点惊悚。不过也没有什么好特别的,很多人说它展露人性,我觉得这是自然的。如果剧中人物不是这么编排的话反而不合情理,就只能从一部普通级别的电影降级为烂片了。
我服了结局!
四星是我给此类影片分数的极限了,因为都吓不倒我,不过如果以后人们找我推荐恐怖片我总算有可以推荐的了。
【B+】环境、环境、极致的环境!在地底的幽闭黑暗下,只需要一点细微的光就足以将氛围渲染放大到极点。血红代表恐惧、厮杀与怯懦,荧光绿代表理性、团结,昏黄则是怪物们的主打色,而来自地表的白光却是虚假幻灭的希望,在生命之道上勾勒出无尽白骨的轮廓。仅从视觉表达这块,在00s的恐怖电影中已达到了顶峰。最后半小时尤其精彩,而结尾虚实梦境交融的片段则让我想起了《魔女嘉莉》,不仅仅只是因为那只地底探出的手,还有女主从血污中重生的样貌,很难不让我去进行联想。
结局不错。
亲情片->鬼片->探险片->怪兽片->第三者插足片->怪兽片->鬼片->。。。。
洞穴探险密闭环境,丑陋怪兽难测的人心,些许大红大绿的打光以及血腥暴力的打斗,也加入了许多常见的恐怖片元素,比如昏暗光线下的摄像机伪纪录等。吓的能喊出来,即使有着零作用的剧本,但确实也在视觉上做到了。结尾的反转反套路也是一大亮点。
沉默是最好的武器。2006年度最佳恐怖片。
很哥特,且极度森寒。只用了350万英镑的投资拍出这样的效果,真是奇迹。
开头的创伤没能服务于剧情和角色,角色独辟蹊径到没开发的洞不告诉朋友也缺乏可信度,洞里的怪物又没说明原因,很莫名其妙。指望续集解释清楚那是编剧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