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一姐和深夜前的五分钟电影的看法
本来不准备来豆瓣写评论的,但是听到有狮子说,现在豆瓣很多人打低分,我
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一般只有烂到令人发指的电影才会专门来豆瓣打低
分评论吧,但深夜前的五分钟,明显并不是这样的电影。
针对我所道听途说的,我没有去豆瓣了解,所以先声明,我不想被别人带跑,
所以没有看豆瓣评论。
我是狮子,喜欢一姐7.8年了,但真正追还是这一两年,我为了戒掉游戏,通
过迷恋上一样事物而忘却游戏,最后找到了一姐这样一个切合体。所以通常大
部分时间我还是理智的,对于一姐的很多事都保持怀疑态度。
这一年来,搜一姐的新闻,大家总围绕着一姐的演技问题,所以我也被弄的草
木皆兵,时时刻刻关注一姐的演技。
2013沉寂一年的一姐,在2014这一年,播出的电影电视不少,而深夜前的五分
钟,也是这一年最后一个电影作品。
伴随着一姐的大量作品的播出,喜欢讨论一姐演技的也越来越多,这也无可非
议,但是现在越演越烈的事,很多随波逐流的人,根本就不在乎你演的好不好
,看别人说你演技差,他也说差。
我这么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作为一姐的脑残粉,我比很多黑她的人,更在意
一姐的演技问题。总想找到点问题,一场电影下来,我不是欣赏电影画面的唯
美,沉浸在剧中人物的推测中,而是完全盯着一姐的一举一动,生怕她出现什
么大的演技问题。
所以昨天点映会结束,我很累,以至于我今天不想再看首映。一方面我放心一
姐这次的表演,总体演技发挥很好,个别细节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但也可圈可
点,毕竟有行定勋这个大导演的指导把关。另一方便,深夜前的五分钟,看下
来,确实够费神的,导演对细节,对故事的安排,一语一句的表达,一事一物
的摆放,都精心的安排过,所以你不知不觉沉浸在导演的表达影响下,去推测
这个回来的是若蓝还是如玫。而又随着导演的刻意安排,影响你的判断。最后
观众恐怕每个人对人物的理解都不一样了。这也是这部影片所展现的最有魅力
的地方。
我想很多没看过电影的人,看评论,觉得大家分不出回来的到底是如玫还是若
蓝,会觉得是因为刘诗诗演技不够好,所以分不出来,那么,你就错了。不是
刘诗诗演技有问题,而是,这本身不在演员的演技问题,而在与导演故意通过
各种叙事手法,表达出来对身份的肯定与猜测,猜测与肯定之间相互转化,营
造一种悬念与疑惑。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定义为悬疑爱情片。
说实话,蠢钝的我,看第一遍时,确实没看明白,反复猜测,疑惑的到电影结
束,一直以为若兰就是若兰,如玫就是如玫。
但朋友的一句话又点醒了我,说答案在那份若蓝写给阿良的信里。从而我又犯
糊涂了,那么回来的不是如玫而是若蓝吗?
这部电影,关键的看点就是在反复疑惑,反复确定,反复推翻,从结尾答案想
到中间情节,从中间情节想到开头设定,最后答案只在每个人怎么看,看到多
少了,思考到什么程度。
最后说说一姐问题吧,我看第一遍的时候,由于长期被黑子影响,所以更在乎
一姐的面部表情,如玫和若蓝同时出现,我死死的盯着她们的面部表情,而忽
视她们的服装发型。然后若蓝可人,如玫耀眼。心疼若蓝,讨厌如玫。一直觉
得刘诗诗不敢演坏人的形象,而这次尝试小小的尝试了下如玫。确实效果不错
,若蓝是她一贯擅长的,我也视觉疲劳了,而如玫第一见,确实挺惊艳的,那
坏坏的小心思,完全从她的表情与眼睛里展现出来了。以至于,如玫真的消失
后,反而怀恋那个自由随性,大胆而心思多的如玫。
这部片子看点很多,虽然一直不喜欢日本人,然而阴差阳错的反而去过一次日
本,对日本的一些偏见和我原来的井底之蛙看法,改变很多。日本人很懂礼貌
,他们活的比我们辛苦,他们的经济确实比我们高,就算大部分的城市建设都
在60年代就完成,但如今去看,依然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
对三浦春马,我也是这样的,一开始对他无感,因为日本人,而有点不喜欢,
但是看完电影,我觉得春马是一个可爱单纯善良的人,好吧,我把这些美好的
形容词用于一个男生身上确实有点怪,不过,在电影中,他表现出来的就是这
样一个懵懂而单纯的人,心疼阿良这个角色。
天伦也不是我在没看电影前,自以为的样子。看完电影,反而觉得这是一个真
实的人,是人性的最原始的样子。没有人愿意活在欺骗与猜测中,天伦的选择
有自我保护在里面吧。也是如今大部分人有的不耐烦,不追究,不作为的行为
。日常的孝泉给人无精打采之感,但是电影中,展现的是另一面不同的样子,
man,有涵养,多金帅气。唯一的缺点可能是人设不够深情。
本来是来给一姐洗白演技的,结果写着写着偏题了,一姐表演很好,至少专注
找茬的我,没发现大的硬伤问题,反倒很多表演够惊艳,用专业人士的话说,
有些地方演技大爆发了。
有时候,你喜欢一个人,她做什么你都喜欢,如果不喜欢一个人,她做什么都
是错。就像以前我看到有人不错却不火,挺惋惜的;有的人无缘无故很火,也
很鄙视。如今一姐就是那个以前觉得不错,如今火了的那个人。对于我来说已
经不遗憾了。对于很多有我那种心思的人,就鄙视一姐吧。也不想为一姐辩解
什么了,她好我们能看到。她不好,我们也替她着急。至于那些鄙视她的人,
麻烦你们手下留情,不要说太难听的话,我怕一姐柔弱的小身板小心灵承受不
了,但接受你们客观的评价,拜托拜托。。。。。。
2 ) 自我认同主题下多层次理解电影的诗意与禅意
(10月14日在国贸百丽宫看的提前场,在那之后写的影评。看片会后还有行定勋和张一白的座谈会,行定勋导演戴个小礼帽很可爱,人很谦和,听他说话的内容倒是很符合我看完电影之后对他本人性格的一个猜测——心态很平和,处在一个思考、寻找人生的阶段,但是是探索性的,他本人一点都不迷茫。)
(最近见微博的营销号黑刘诗诗黑的厉害,一看豆瓣状况也如此惨烈,上映一天都不到就有潮水般的差评刷来,想必价钱是花了不少嘞~啊,我的意思是在如此少排片和尴尬场次的情况下,潮水般的人如果都去看了的话花费的车马费和耽误的正常工作所损失的金钱也是不少的吧~
在豆瓣这么多年,原先很喜欢看许多高质量的书评和影评,它们也为我的各种读书报告和电影理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我也见识了这两年豆瓣成为商业相争的地盘,打分评论很多也渐渐成了意气之争,不再聚焦电影的手法或表达意象本身,更像是电影之外的战场,倒是另一种“精彩”。
贴下这份影评,我期待的读者是在那个互联网营销还不发达的曾经 跟我有一样初衷的豆瓣同仁,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片子:它用很强的故事性表达一个很哲学的命题,把文艺和商业结合到如此程度实在难得,而且画面干净拍摄手法老练;一个日本导演可以如此巧妙的运用中国老电影与自己的电影片段所表达的内容互相照应,也让我大开眼界。
另外也想遥遥的鼓励一下主创们:在金钱绑架电影的如今,敢于沉下心来拍一部不浮不躁的电影,还把电影拍的这么漂亮,真的要说谢谢。)
【一句话点评:情感细腻富有层次,叙事层层推进,画面精致唯美,演员演技和电影后制技术使得双生花牢牢把控住了影片节奏的起落波澜,不浮不躁,悬疑的背后是多重视角的探索,充满无限可能,雅俗共赏。】
“我是谁……我到底是谁”。伴着童年的回忆,女声幽幽的开场。
故事发生在闹中取静的上海。不同于大多数导演在拍摄上海故事时那样,行定勋并没有选择魔都最繁华最闪亮最商业最快节奏的一面,而是把镜头对准了最朴实又最具有生活气息的“万国旗”飘扬的弄堂、静谧的林荫大道、街角的书报摊、公园的露天老电影、老式的钟表店……生活化却没有丝毫的脏乱,理想化的安逸却处处透着生机。古语有云: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这才是安身立命的功夫。事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内心。故事的爱情发生于此;回归自我,也发生于此。
在这里,刘诗诗饰演的双胞胎——外表温柔却埋藏着心事的若蓝和活泼热情的演员如玫,与三浦春马饰演的谦卑温暖的钟表店学徒阿良、张孝全饰演的事业有成的霸道熟男天伦之间展开了两段爱情,或许,不能说这是简单的两段。姐妹之间的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外貌一模一样又具有心灵感应的姐妹之间由于从童年互换身份开始的一系列“我选择的人生总是被她抢走”而暗生隔阂……一场异国他乡的海难,使姐妹俩只回来一个人。回来的到底是谁?她该如何自处?这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悬疑与爱情交织在一起,在上海安静的一隅似乎只听到咚咚的心跳声。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个片子的内容逻辑,我将其概括为“一对自我认同障碍者对自我认同的建构过程”——这听起来是一个后现代语境之下的话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物质欲望极大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使人心慢慢异化,“自我认同”的缺失成为了现代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导演行定勋正是将笔触戳向了人在更本质层面的自我认同的方面,去探讨“我是谁”以及“我何以是我”这个在充满焦虑的时代困扰着现代人的问题。双生花,则是表达这一主题天然又绝妙的载体。有什么比你照镜子的时候更能清楚的观察自己呢?有什么比看一对同卵双胞胎更像照镜子呢?——她看似是你的镜像,你又看似是她的镜像,可你们偏偏是两个活生生的人,却把自己活的越来越像对方的倒影,这时候,你还是你吗?你如何成为你?
很多影评人在提及行定勋时会自然而然加个“神级导演”的定语,诚如是。作为一个电影来说,画面、叙事、拍摄手法等等表现手段一边阐述着故事,一边又表达着叙述者的视角和心思。现在的行定勋已经不是当初拍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那时的年龄和心境了,身为一个导演,身为一个把纯爱片(纯粹没有杂质、只叩问心灵的爱恋)拍到极致却又在一部部电影中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导演,他当然有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思考想要传达给观众;但是这部电影不是深夜一个人对着窗外絮絮叨叨的“独语”,而是通过镜头与观众展开的平等的“对话”——他把电影的故事性和可看性放在首位,用双生花之间的爱情与悬疑的步步推进引着你走进这个局,然后在一种不浮不躁娓娓道来的语气中给你抛出足够的思考,并以一种东方哲学的禅意氛围给你留下满满的回味。他有用电影剖析人性的野心,更有足以承载这一主题的思想高度,还有扎实的导演功底,将影片的故事性艺术性和思想性融合在一起。
这是电影的第一层,在故事中把你看事物的眼光放回自我,去聚焦那个失落了的自我。
但是行定勋所塑造的电影氛围(或者说他想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意象)并没有止于此,他在探寻一种超验的解释(超验:字面意思可以简单理解为超越经验;经验就是指你的生活所经历的东西给你带来的体验感受等等)。
“滴答”,“滴答”,在静静的钟表店里,主人公们听到了如婴儿在母体里听到的妈妈的心跳声一般,最本原的,最贴近人之初的召唤。阿良从去世多年的前女友那里得来了一个习惯:把钟表调慢五分钟,去感受与这个世界偷来的时光。其实这与世界偏差的五分钟是一个内心虚构出来的空间,一个纯净安宁的精神世界,若蓝被此牢牢吸引,在这个五分钟里,寻到了内心的安宁,“在这五分钟里,我不是如玫,我是若蓝”。导演的镜头在此充满了诗意,光影和物的交汇为人物镀上了一层圣光。当海难发生后,幸存者(为了谨慎起见,也为了尊重观众每个人都可能存留的自己的理解,姑且叫她“刘诗诗”好了)同样面临着自我认同的障碍。阿良的钟表店再次用这滴答滴答声音让刘诗诗也获得了心灵的安宁。
五分钟是一个开口,是一扇通向内心世界的大门,在这扇大门里,外物都不存在,有的就只有你,所以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一个全然真实的自己。所以幸存的肉身到底是若蓝还是如玫已经不重要了,在一个内心平和的五分钟的世界里,这个“刘诗诗”就是她内心所想的自己。
其实导演在开头就借角色之口讲出了这个道理:一个中年男人找老表匠(牛犇老爷子饰演的),询问父亲留下的表是否值钱,值钱就拿去修,不值就算了。老表匠用过来人的口吻说“这块表的价值,取决于你啊”……是啊,你觉得父亲对你来说值得,这块表就是无价的,你心里的价值就是这块表的价值。同样的道理,你的人生价值,也取决于你自己。想要寻求一份自我的价值来实现自我认同,靠的还是你自己。
在这里,导演行定勋引入了一种东方哲学的禅意来作为自我认同的出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是电影的第二层,事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内心。
可是毕竟只是一个内心之中杜撰出来的虚拟的五分钟的世界,片刻的安宁无法成为永恒。于是导演引入了宗教的色彩来表达永恒的安宁。但行定勋导演毕竟是个亚洲导演,他不会像西方导演一样直接诉诸宗教寻求解脱,他用东方特有的含蓄与诗意弱化了宗教中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的问题,把心灵安宁的层面放在了核心。他用毛里求斯天堂一般的美景来展现内心平和的世界,用仰拍圣母像所呈现的慈祥微笑和当地信徒老妇人的注视来表达“度化”与“超脱”,没有给观众丝毫的压力,而是在两次毛里求斯之行的交替蒙太奇里,完成了对“刘诗诗”的救赎。
海难前的若蓝在毛里求斯的教堂里与上帝交换了五分钟,她把从三浦春马饰演的阿良那里得到的“五分钟世界”的安宁与上帝交换了长久的平和,所以在信中告诉阿良“不需要快五分钟,也不需要慢五分钟,只是那一刻就好”,她将“上帝的信物”十字架给了妹妹,实现了灵魂的自由。而“刘诗诗”故地重游,则经历了与当初的若蓝一样的超脱之路:将上帝的还给上帝,将阿良(五分钟是虚构的空间,并成为一种精神信仰,这与宗教意义上所信仰的空间有可类比之处)的信物还给阿良。
影片的最后,当阿良打开那块手表时,发现不再是自己当初送出去时那样与世界偏差了五分钟,而是与这个世界本来的时间一致。眼前的“刘诗诗”不需要在虚构的时间和空间里来寻找自我了,从此之后,她的信仰就是她自己,而此时,24点刚过,意味着新生已经来临。
这是电影的第三层,内心对自己永恒的信仰。
能够表达好这样一份细腻又多层次的电影内涵,除了导演的功力之外,演员的演技也功不可没。电影核心的双生花扮演者刘诗诗,用举手投足的动作和神态将一对性格不同的双胞胎细腻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电影后制技术也出色的将两个刘诗诗合成在了一个画面里,在观众看来就真的是两个不同的人在说说笑笑搂搂抱抱一样,她们所表达的都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只是碰巧都长了一张刘诗诗的脸;海难之后则呈现出了一种“既是若蓝又是如玫,却不同于她们任何一个”的第三种人格,正是她出彩的发挥才将观众牢牢的抓在悬疑的漩涡里,让观众在后半程充满着“这到底是若蓝还是如玫”的猜测,让导演有足够的基础来升华他想表达的主题。两场为表现第三种人格对阮玲玉《神女》的重现,一场爆发力十足,另一场一个简单的吸烟动作则被她表现的恍若观众在看八十年前的原片,不禁让人惊呼,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刘诗诗。三浦春马和张孝全则抓住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从内到外的特质,如三浦以驼背的姿态和拘谨的动作来表达活在自己那有着五分钟偏差的世界的内向,张孝全那愤怒的男人的情绪饱满的几乎都要冲出画面了。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了,其独特的韵味让人久久不能忘却。从故事角度来说,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分类模式,它本身就是一部融合了爱情与推理的可谓新颖的“悬疑爱情”类型电影;再进一步,它在悬疑中细致描绘了爱情,却又将这份悬疑爱情当作一个壳子,来承载一份更为深刻的主题,充满诗意与禅意,这就是一个艺术品:《深夜前的五分钟》。
写于10.16(看片会两天后)
-------------------
附带说一句,行定勋导演特别喜欢“放下过去,获得新生”这个心理,他的很多电影都有这个意象。
再补充一点:片子所有看起来没照到主人公本人的镜头,其实全都是呼应主人公内心和状态的,这个以后有机会再细说吧。
3 ) 话可以乱说,衣服不可以乱穿
这电影有两个标签,爱情和悬疑。我上次看的爱情悬疑片还是《神♂探♂夏♂洛♂克》,不过这俩显然不是一回事。虽然本片基本上算是部日本片,而日本又是个推理小说与推理影视剧大国,再加上本片有着一个会让人联想到“月黑风高杀人夜”(当然也可能联想到的是“青春期男生独处的快乐时光”)的冷峻片名,但是抱着看一出精心设计的密室谋杀案的期待值去看片的话最后绝对会遭遇《走近科学》式的打脸。即便只是想单纯看一出孪生姐妹撕逼大战这样的好戏,最终也难免失望。整部电影非常平淡,最激烈的场面也就是张孝全推倒刘诗诗的那个镜头了。这里真就是单纯推倒在地而已,没干别的,没看过的朋友不需要有额外的期待。
之前不多的日语文艺片观影经历让我在看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大概会闷到什么程度,所以也没有因此太伤感情。也因为知道是文艺片,所以压根就没期待过最后会出来个震你一下的惊天大反转,对于终究沦为《走近科学》式噱头的“悬疑”标签也就没太放在心上。慢节奏有慢节奏的好处,大量留白的时间交给观众自由打理,去尽情的脑洞大开,然后在脑补和自行解读的过程中由于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以创作者的身份参与到这电影中来的,就会不自觉的给电影更高的评价。文艺青年看这类文艺片看出优越感来常常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当然这有个前提,影片最起码的卖相不能太差,就算是一杯白开水也得先让人喝下肚,不能因为不卫生或是有异味而让人难以下咽。从这方面来说,我觉得本片是合格的。无论是演员外形还是场景布置都与这个故事应有的气质相契合。虽然取景地是忙碌喧闹的魔都,但是,借用房屋招租广告上一句常见的瞎话,导演对场景的选取与使用可以称得上“闹中取静”。也因为在视觉上柔和舒适的呈现,我对影片的整体印象比较好。在这些有利因素的基础上,电影还有个虽然比较有趣的主题,起码在我这种不怎么文艺的普通观众眼里算是很成功了。
日本的影视作品常常会在细腻温柔的外观下隐藏着残酷甚至变态的情感,或者可以说这种残酷与变态也是其细腻的一种极致体现。如果是被英语片里的普世价值熏陶惯了的观众,有时会发现自认心理素质还不错的自己在看一些日本电影时突然变成玻璃心了。这部温和的电影倒不至于有什么特别变态的主题,但也与西方商业片长期灌输的追求自由、人格独立这些价值观大相径庭。我所理解的影片主题是,物品或者人的价值是由用户的主观感受来决定的。一块过世亲人留下来的表值不值得修取决于它在继承遗物者眼中有多重的纪念意义。物品的用户很好定义。那么人的用户呢?我们每一个人的用户就是我们社会关系网中的其他相识的人。越亲密、越熟悉的,越是深度用户。如果两个人有着完全相同的社会关系,而她们外貌一样、经历一样、记忆一样,如果最后连性格也变得没有区别了,那么对于其他认识她们的人来说,她们俩就是一个人,或者说她俩到底谁是谁这件事不重要了。这是从一个相对冷酷的角度看待这部电影时得出的理解。如果换个温情一点的角度,也可以理解成,这部电影是在劝像片中阿良一样对自己的爱情感到困惑的人,珍惜眼前人,既然带来的是同样怦然心动的感觉,那就不妨勇敢追上去,至于她到底是如玫还是若蓝,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以往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双胞胎,要么就是同步率百分之百并以常人难以达到的完全默契来制造喜剧效果或诡异的惊悚感;要么就是刻意突出相同外表下截然相反的人物性格。本片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前半部分刻意强化孪生姐妹的性格差异,而后半部分又让差异模糊。其实一开始的区别只是导演施的障眼法,为的就是让观众像片中张孝全扮演的天伦一样,为回来的究竟是哪一个这个问题而纠结。如我上面提到的,两姐妹各方面几乎都是一样的,而经历海难之后性格大变,原来可以作为区分依据的性格也失去了作用,所以已经无法判断回来的到底是哪一个了。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正常情况下孪生兄弟或姐妹之间或是他们的家人为了日后生活的方便会刻意给他们做“记号”来进行区别。本片中也有这样的记号,就是两姐妹小时候穿的颜色差异极大的衣服。这个属于自己的记号就像是《盗梦空间》里的图腾一样,要妥善保管,不能随便让别人碰,不然就会精神错乱分不清现实与虚幻。一切事情坏就坏在两个熊孩子从小喜欢没事交换衣服,甚至直接交换身份,记号的作用被她们擦掉,她们也就无法正确分辨自己的身份了。可以说这对双胞胎的情况就是一个意识生活在了两具身体里面。后来若蓝又有了新的标识自己的记号,或者说图腾,就是阿良送给她的那只慢五分钟的手表,结果因为它被留在了毛里求斯而再次无法发挥作用(当时看到刘诗诗说要去毛里求斯的时候,心想她这也是要去找拉不拉卡吗?我印象中几年前的影视剧里提到“毛里求斯”时还总是把它当做个鸟不拉屎的国家的地名来制造笑料用的,结果现在居然变成小清新净化心灵的旅行目的地了,毛里求斯旅游局办事真是十分得力)。最后女主角拿回了手表,并不代表她弄清楚了自己究竟是谁(因为图腾一旦失效就是无可挽回的),只是代表她决定了接下来生活的方向,不过这对于在等待她的善良单纯的阿良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部电影争议比较大的应该是女主角刘诗诗,主要是她之前接演的几部电影的质量大多让人捉急(《绣春刀》是例外,不过那电影的票房太让人遗憾了,而她在其中又没有多少存在感)。在本片中她的表演我觉得虽然不算太惊艳,但也不至于拖后腿。如果她不是在出演前就已经有了这么高的知名度(和相应的黑历史),也许这种表现还会被文艺青年们视为清新脱俗的典范而把她奉为文艺女神。唯一让我不太满意的是她的声音,这个见仁见智,也有人觉得用这种有气无力的方式讲出来的台词显得更淡雅更文艺,反正我是享受不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扮演日本进口专业接盘侠阿良的三浦春马,虽然中文并不标准,但还是尽量在语气语调上贴近角色,而且本身音色就很悦耳,所以听他讲中文虽谈不上很享受,也不至于太遭罪。阿良的戏份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段。一段是四人第一次乘车去打高尔夫球时,车里天伦问他爱看什么电影,他回答说不怎么看电影。当时我就在想一个不怎么看电影的人说出来的自己最爱的电影应该是最能代表这个国家的了,我就猜他可能会说吉卜力的,当时脑子里的画面就是吉卜力的那个龙猫的标志,结果下一秒钟他果然就说了龙猫。另一处是他跟若蓝去露天电影院看电影,看的是《五朵金花》(后面又去了一次看的是《小城之春》,但这部电影我没看过,所以就没什么可详细说的了)。贯穿本片始终的一条线就是对若蓝和如玫这对姐妹身份的辨别,而《五朵金花》的故事主线也是男主角不断把爱人的姐妹误认为自己要找的金花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致敬方式也预示了接下来两位男主角将因为双胞胎姐妹的身份问题而遭遇的困惑。
其实我一直对于双胞胎中的另外一个的下落持乐观态度。我想也许两个人都没死,都回来了。按我的设想,事情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两姐妹在毛里求斯旅游的时候,恰好碰到一个长得像蝙蝠侠的人。那人见两姐妹骨骼精奇,便主动提出邀请:你们很有思想,跟我学变魔术吧。回来之后两姐妹开始以一个人的身份生活,而另外那一个为了计划的隐秘性就需要另外找个身份隐藏起来。有哪个角色是影片后半段才出现的呢?对了,就是那个跟如玫搭档拍电影的大叔演员。所以应该是两姐妹一人一天轮流以如玫的身份生活着,而在其中之一扮演如玫的时候,另一个就扮演这个大叔默默跟在她身边。我觉得我这个构思真是既巧妙又有独创性,打算据此再写个剧本出来。听说过两天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要来中国宣传新电影,我打算把自己这个Idea跟他说一下,应该能给他不少启发。
4 ) 《深夜前的五分钟》:成就了刘诗诗!
《深夜前的五分钟》:成就了刘诗诗!
本多孝好的小说,刚看过一本《思念》。当初找来看,也是冲着村上 直树的接班人的名头。本多如今确已是日本青春小说界和恋爱小说界,的当红辣子鸡,在华语地区销量都不错。其作品结构独树一帜,叙事充满梦幻般奇想令人赞叹,在具强烈悬疑感的都市情感迷局中构建的一颗颗失落之心,非常打动人,同时也莫名励志,皆因爱情故事背后埋藏的往往是作者对青年人迷失于现代都会森林中的情感认同和价值确认,这一点,真的似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般成为一个时代的时尚标示和精神符码。
《深夜的五分钟》亦是如此:刘诗诗一人分饰两觉若蓝和如玫两姐妹,双生花暗夜摇曳的孪生乱爱故事里,本多让你听见玻璃女人心静夜里悄然破碎的声音,让人心碎。这样的故事,交给岩井俊二的副导演出身曾拍出《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的行定勋,也算是不二人选。《在》片中,行定勋携手柴崎幸激情万丈于澳洲狂野缔造爱情经典,一晃都10年了。年过不惑之年的行定勋,显然不适合再少年人的狂情乱爱飞蛾扑火,本多小说里的特有的对人性的深度透析和对两性关系的社会性省思,却是他那杯茶。
影片故事基本忠实于原著,最大的改编在于将背景至于中国上海,让三浦春马名正言顺邂逅刘诗诗,并陷入一场危险的爱情遭遇之中。故事是从三浦春马的视角展开的,虽然语言不通,交流多有不便,但反倒契合三浦春马饰演的阿良本身因爱人车祸去世而活在自我痛苦封闭世界的设定。如果你对日本演员没有认同问题的话,我想三浦的美颜是会让你相信并迷恋这个梦幻般的银幕世界的。
若蓝和如玫,一体两面,是奇妙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内心幽暗深陷挫败的若蓝,何尝不是阿良的镜面?他们都活自己的暗夜,每每在深夜前五分钟,他们都幻想明天是否会是崭新的一天?明天是否就可以放下内心的胆怯和伤痛记忆,勇敢追求爱的幸福?
阿良修理着旧时钟,执着地享受那慢了五分钟的世界,可实际上一开始就一无所有。若蓝爱上了那五分钟,因为她同样有挥之不去的旧日记忆的暗影。那影子好长,长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毛里求斯是个乌托邦,空间的遥远,似乎可以抹去时间的障壁。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游戏,让女子得以重生。如若你陷入追寻女子身份的迷局,好吧,那不是本多和行定勋想诉说的。事实上,破茧成蝶的新生似乎更加重要些。爱情故事讲至此,看上去是爱情缠绵悱恻和喃喃絮语,可回味过来,着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人生悲欢况味和人性的挣扎明灭,尽在其中,需要细细体味。
值得一提的的是,片中的戏中戏运用:《小城之春》《神女》原作重现之外,更有刘诗诗重现阮玲玉《神女》中的经典桥段。行定勋此处,显然不只是表达对中国电影的喜爱,更主要是《小城之春》《神女》都是描绘女性情感际遇和内心复杂心理的佳作,两片与本片一起,恰形成了文本上的跨越时空绝妙互动,现代女性一脉相承的心理创伤体验和类心理治疗的影像文本,激荡起难得的情感化学作业,堪称神来一笔。
刘诗诗一人分手两角,演技稳定、从容、精确,也必须点赞。还是那句话,演员和大导演合作,演技提升的唯一捷径。尤其,PK《神女》中阮玲玉和《阮玲玉》中张曼玉的戏码,勇气和实力具现,此片着实成就了刘诗诗,刘以后可以坐实“电影演员”了。张孝全依然不错,可惜角色发挥不大,以后有好的剧本,他在爱情戏码上大有可为。
行定勋的优秀自不必说,把上海拍得颇具中产情趣的美,土豪味被一扫而空,这是对优秀导演对空间的敏感和对陌生文化的准确把握。虽然骨子里是个日本故事,但外壳做的实在入木三分,血缘难辨。与故事匹配的镜语的从容镇定,也令人印象深刻,导演果然是过了青春期。
如果你想重温《大暴走》的热血、《在世界的中心的呼唤爱》的纯爱激情,本片可能文如其名,实在欠奉,但弹指十年,行定勋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在浮世中跌跌撞撞,相信如今的彼此,会有更多心底暗涌要奔涌而出吧。深夜前的五分钟,让我们深呼吸,迎接崭新的一天!
5 ) 《深夜前的五分钟》:感谢日本导演行定勋带给华语影坛这样一部唯美文艺片!(三浦春马好帅好可爱!三浦春马好帅好可爱!)
《深夜前的五分钟》:感谢日本导演行定勋带给华语影坛这样一部唯美文艺片!(三浦春马好帅好可爱!三浦春马好帅好可爱!)
文/列文
真不知道这应该算是中国片还是日本片,编剧、导演、摄影指导、音乐都是日本人,日式影片的氛围极为浓厚;但投资方是中国的,影片也基本上都在上海取景,除了三浦春马之外,刘诗诗、张孝全等主演配角都是中国人,对白也基本上是全程中文。非要分辨清楚的话,应该说是以国际化方式打造的华语片吧!而日本著名导演行定勋通过本片,也相当于给中国导演上了一堂如何拍好唯美范儿文艺片的课。让人感觉在此类影片方面,中国导演和日本导演的差距真心是全方位的,日本导演那种对艺术的细腻敏感与精准把握,以及扎实的艺术功底,都是中国导演难以望其项背的。我们唯有通过本片认真学习、不断努力,才能有希望拍出达到人家这种水准的片子。此外,本片的故事也不拘一格,不落俗套,看海报像是爱情片,看片名像是惊悚片,片中也用到了双胞胎、身份互换等悬疑惊悚片的常见元素,但看到最后发现这既不是惊悚片,爱情片也只能说是勉强靠得上,很难归入某个常规类型,还是笼统地称为情感片最适合吧!但类型元素不鲜明并没有影响影片的可看性,相反,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包裹在极为令人舒服的舒缓唯美节奏中,三浦春马、刘诗诗在片中也美得超级养眼,更有大量有韵味的细节让人倍感受用、心潮起伏,但其实片中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激烈的情感戏也很有限,但就是这样的一部似乎没有什么卖点的影片,正是通过大量韵味无限的细节,带给人完美的观影体验。当然,欣赏本片需要在你休息充足、精神饱满,这样才能真正体味到本片在慢节奏、静美学中的魅力。
《深夜前的五分钟》这个片名解释起来稍微有点复杂,三浦春马扮演的钟表店学徒阿良,他的前女友爱把手表调慢5分钟,这样仿佛是占了时间的“便宜”,感觉自己还追得上时间。而当女友故去之后,这个习惯也被阿良所继承。而刘诗诗扮演的若蓝在游泳馆跟阿良偶遇,请他帮忙挑生日礼物进一步相识,第二次在游泳馆相遇若蓝请他到餐厅答谢他时,他才发现原来若蓝有个双胞胎妹妹如玫,挑的生日礼物就是送给她的。两人从容貌上真的很难分辨,只是在性格上若蓝内敛娴静,如玫主动性感,而且如玫作为知名模特,在往演艺圈发展,还有一个知名的制片人男友天伦,显然光芒罩住了姐姐若蓝。两姐妹表面上关系融洽,但心底里有宿怨隔膜,在一次姐妹间的较劲中,若蓝负气出走,向阿良倾诉心曲,也让两人关系升级到恋人阶段。而若蓝也了解到了阿良“手表调慢5分钟的秘密”,她表示也希望自己的世界能慢5分钟,这样她也许能追得上如玫的世界了。阿良专门做了一块表送给若蓝,也是调慢五分钟的。后来若蓝跟如玫一起出国旅游,结果发生意外若蓝去世。如玫的性格也因此大为改变,跟如玫结婚后的天伦越来越感觉眼前人不是如玫而是若蓝,于是让阿良前来辨认,阿良是否也能分得清呢?
单看剧情介绍的话,你可能会觉得本片的卖点是身份悬疑,是阿良与若蓝的爱情,这么说也没错,但真正看过影片细细回味的话,似乎并不尽然,因为身份悬疑直到影片最后四分之一的剧情才真正引人关注,而阿良与若蓝的爱情对手戏也十分有限,真正散发魅力的是整个故事,或者说是讲故事的方式和情感氛围,或者说是导演充分运用电影这种艺术手段讲故事的独特魅力。影片从头到位都是典型的日式慢节奏,在习惯于“吃快餐”的观众面前,这种慢节奏叙事往往是不受欢迎的,但导演行定勋却通过慢节奏来最大程度地捕捉细节韵味、营造镜头美感,让人感觉影片的每一个镜头、演员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刻意突出的细微动作、甚至在安静环境中的背景声,都在这种慢节奏以及艺术感浓烈的影像氛围中,蕴含着强大的引人张力,甚至让人感觉影片的一切一切都闪烁着美感的光芒,让人完全陶醉于其中,产生的观影愉悦之感完全不亚于观看节奏强劲、场面刺激的好莱坞大片。通过影片,你能看到导演将一颗宁静真挚的艺术之心投注到影片之中,从而让影片的构图、光影、表演、情感都染上一层唯美的艺术气息,这种感觉的影片也许还能在某些台湾导演的身上看到,但在追名逐利、浮躁喧嚣的内地影坛是再也看不到了。也许只有日本的社会环境和影坛氛围,才能孕育出这样的导演,而由这样的导演催生出这样的一部影片吧。拍出这样的影片,一需要心态、二需要技能,无疑这两方面都是中国导演普遍欠缺的。所以要感谢日本导演行定勋,在华语影坛还不具备生产这种影片能力的情况下,为华语影坛带来这样一部唯美的文艺片。
本片演员的表演同样值得称赞,其实就是指三浦春马和刘诗诗两人了,张孝全戏份较少可以忽略不提了。三浦春马在本片中简直让人帅哭了,再加上呆萌可爱的表情和体贴温柔的暖男气息,尽展日式帅哥的独特魅力。而且能看出三浦春马为了塑造这个角色真的很拼,首次拍摄华语片且有大量中文对白,普通话的发音和流利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印象中没有任何日本本土演员能够做到。此外他为了演好钟表店学徒,每天专门抽出两小时学习钟表修理,所以片中他修理钟表的许多场景真的很有说服力。刘诗诗是人气当红不让的电视剧红星自不用说了,这两年在影坛发力,无论是《绣春刀》还是本片中的表演都魅力独具,女人味十足。而本片中一人分饰两角更是一大突破,精准地把握到若蓝和如玫两姐妹在气质上的差别,并将之鲜活地演绎出来。而到了后来两姐妹只有一人生还身份莫辨之时,刘诗诗也传神地演绎出角色身上的迷离朦胧气息,让观众也迷惑于她到底是谁,再加上她本身的独特美感以及演绎情感戏的充沛感染力,让人感觉她在本片中的表演值得拿一个奖。此外,三浦春马和刘诗诗两人的气质和对手戏也格外搭配,来自两个国家且首次合作,在银幕上却让人看不到一丝对手戏的生疏感,而是充满甜蜜与浪漫,堪称2014年迄今为止华语影坛最佳情侣档。
电影、美剧实时点评请关注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dusheliewen
6 ) 《深夜前的五分钟》电影的价值由你决定
14号看的点映
看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观后感的感受就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电影的最终价值其实是由每一个观影人自己决定的
首先,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这部电影一如日本某些电影一样但是又不尽相同,看起来更像是一部艺术品,需要你慢慢回味,在看完影片几天之后,我才慢慢动手写下这个可以称之为观影后感的不专业影评,之所以没有在看完之后急着动笔,是要利用几天时间来消化自己观影过程中的更多未确定的部分感想。这部电影的最大魔力在于我看了之后在家里回味起某些情节,会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啊,原来当时看电影导演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这样的啊,给我这样一种惊喜的顿悟感,足以让我觉得值回票价了。
五分钟这部电影里有很多细致的慢镜头和一些寓意深刻的小惊喜,比如我刻意留意了一下,剧中钟表行的老式收音机放过两首歌,一首是崔健的《花房姑娘》一首《化蝶》看起来无关痛痒的歌曲,实际上在观影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惊喜,整部电影虽说是发生在现代,但你仿佛有一种旧上海时期的朦胧感,非常细腻和怀旧,日本导演行定勋没有让人失望,每一个画面都是很考究的细节呈现,当然如果你真的在观影的时候将这部电影看进去了的话。
值得一提的是看电影CAST的时候我特定留意了一下五分钟的音效,惊喜的发现音效是九次金马奖得主杜笃之做的 ,这部电影其实没有多少流行歌曲做点缀,但你会觉得每一个音乐节奏都恰如其分。
看到幕后音效之后我又百科了一下五分钟的其他幕后人员,发现幕后人员都不容忽视,作曲:半野喜弘,日本著名配乐人,代表作《海上花》、《千禧曼波》。美术:周欣人,多次入围金鸡奖,代表作电影《秋之白华》、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摄影:中山光一,日本知名摄影师,代表作品《下弦之月》、《重金摇滚双面人》
所以说在摄影和美术以及作曲方面,这部电影都有小惊喜。
再来说说电影本身,有点剧透哦。
《深夜前的五分钟》是由著名日本导演行定勋执导的根据本多孝好《午夜前的五分钟》改编的悬疑推理爱情电影,导演行定勋想必大家对他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和《大暴走》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与书本不一样的地方是,这部电影将故事背景搬到了上海,从行定勋导演的这部影片中,不难看出他的上海情怀,故事开始是童年时候的双胞胎姐妹如玫和若兰小时候在荡秋千的情节,这一开始其实为后来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PS:姐妹两的衣服其实也有意义,姐姐若蓝以蓝色连衣裙出场,妹妹如玫以红色连衣裙出场,话说我观影的时候看到这一幕,只想说:自古红蓝出CP啊,姐姐妹妹“相爱相杀”的戏码够过瘾,哈哈
电影镜头第二幕是在上海一个钟表行,男主角三浦春马饰演的钟表修理师阿良出现,接着他去了游泳馆,而也就是在游泳馆,男主角阿良遇见了由刘诗诗饰演的双胞胎姐姐若蓝,而若蓝找到了阿良帮忙买礼物,也就是这样的相遇故事开始发展起来。
刘诗诗饰演的双胞胎姐妹若蓝、如玫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有着一样的面孔却完全不一样的性格,一个热情一个内敛,这其实不是刘诗诗第一次饰演双胞胎角色了,有过演双胞胎的经验,在演戏的时候她将能姐妹两迥异的性格诠释的游刃有余,我自己尤其喜欢妹妹如玫在跳舞时的那一段,以及作为演员的她在表演阮玲玉的经典作品《神女》时的那几幕,第一次见刘诗诗民国旗袍装吐着烟圈抑或是拿着啤酒瓶砸人的桥段,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惊艳,另外我个人是喜欢刘诗诗在影片中的原声的,略带沙哑的声线总觉得挺适合这种带一点点文艺基调的电影。
再说说由三浦春马饰演的男主角阿良,我只能用善良专情和呆萌来形容这个角色,影片里好几个笑点都是三浦春马的角色带来的,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当张孝全饰演的电影制片人天伦询问阿良,最喜欢什么电影的时候,阿良答《Totoro(龙猫)》引发一片笑声,此外还有几个地方,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三浦春马将阿良呆萌的形象表现得很好,同时他骑着电动车载着刘诗诗在马路上行驶以及在钟表行房间教刘诗诗用日语说一些表达爱情的小细节,都会给人一种单纯美好的感觉。
哈哈 至于马必怀这次在电影里有没有让刘诗诗怀孕呢,我只能透露一点,两人有“床戏”,但是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床戏啦O(∩_∩)O 怀没怀上,看完电影你就知道啦。
老戏骨牛犇饰演的表匠师傅也可以说是电影里的一个亮点,印象很深的是,影片中有一个男子将他父亲生前一直戴着的手表拿来修理,男子问表匠师傅:”你觉得这个表值钱就帮我修,不值钱我就不修了“
而牛犇饰演的表匠师傅看了一眼这个男子回答道:“其实这个表的价值是由你决定的”
这一幕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场景,却给我很深刻的暗示,我自己觉得这是一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孝道的暗示,父亲感情的无价胜过了钟表实际的价值。
这是一部悬疑推理爱情电影,但是与一般悬疑推理电影的不同在于,他不会给观众很深的压迫感和紧张感,你甚至会觉得故事的发展很轻松,但是故事的后半段你一定会在不知不觉的沉侵在剧情中,因为后半段,两姐妹有一个人意外去世了,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究竟去世的是哪一个,因此在观影结束以后,你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到底活着回来的她是若蓝还是如玫?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今年看过的另一部电影《催眠大师》同样是悬疑推理,催眠大师最后给出了答案,而五分钟的最后并没有。
或许电影的答案在每一个人自己的心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开头说的五分钟给我的一个感受就是: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观影时有同去的小伙伴,我想电影结束后,你不妨问问TA,看看究竟你们观影后心里的疑问和答案是否一样啦
7 ) 若蓝所拥有的五分钟,我们所遇见的未知节奏。
如果我说这部电影没有一个多余的画面,没有一处多余的音效,这样会不会太主观?如果主观的推荐,可以引起你的质疑,进而去电影院里用120分钟去验证,那我就继续主观下去吧。 关于电影本身。 导演的镜头感稳定从容,虽然是心理悬疑片,却走的温暖清新的路线。 画面方面,没有着力渲染上海新旧时代的地标,而是用旧城区的老房子来渲染出舒缓的节奏。辅以对小城之春,神女的致敬,电影的背景设定就既富有地域性,又不带棱角,而且有种静与动的协调。 光与影的效果,还有钟表走字的声音,搭配得恰到好处,有种隽永的味道。 画面虽然舒缓淡定,但是一点不冗沉,那些微小的细节,在导演的镜头中,都极有张力。 关于演员。
阿良聪慧而平和,温柔又坚定,自闭却治愈。(2020.7补几张组里保存的图)春马就是这样的少年吧。
只能说,一个好导演一部好电影,是可以成全一个演员的。 偏个题,忠烈杨家将中的仔仔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熟男的成熟坚毅,在他演的别的剧里真的难以想象。 在深夜里,刘诗诗算是进入状态了。 这一次的双生花,不像步步惊情里那样依赖于人设的巨大反差,而是在细微处见不同,声线的起伏,表情线条的动静,都颇具辨识度。 至于性格方面,也和步步里的脸谱化完全不同。表面上若蓝淡泊无争,如玫处处先声夺人。其实通过眼底流露出的纠结,如玫的傲娇自有其单纯,而若蓝的隐忍却心潮暗涌。 关于内容。 用五分钟的落差,去追上另一个世界,去步入另一种人生。这是阿良告诉若蓝的。从若蓝惊喜却迟疑地问真的行吗之时,后续的情节恐怕就已经展开了吧?我认为回来的是若蓝,所以,若蓝追上了那五分钟。 所以,若蓝是幸福的,因为有个自闭的治愈系少年愿意用五分钟来包容她。 愿意等着她,哪怕她走上没有他的道路,他也不会让她一个人。 关于剧情。 开放式结局是导演留给我们的一个思考点,对此,剧中人做出了不同选择: 面对未知和被包裹的真相,天伦的反应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的:怀疑,反证,抗拒,逃避。 但是阿良选择了用温柔去包裹迷惑以及不确定的生活,等待真相自己浮出或者演变。 那么,回来的到底是谁? 虽然剧中故意设了几个坑,想增加悬疑性,但我倾向于是若蓝。 这片没有双女主,若蓝就是唯一女主。整个故事说的就是女主在时光的机缘巧合中,过上了与她最初的愿望相左的人生,于是她一直都在猜测在设想如果继续最初的人生会怎么样。 命运恰好给了她这个机会,让她可以与她的愿望迎面相逢,所以她抓住了这个机会。 但是最后她发现,既然时光已经把她塑造成现在的样子了,她还是继续现在的人生比较幸福。 依据如下 1.剧中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句应该是推动情节的一个key word: 没有人爱任何别的人 他爱在别人的身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别人不爱你 你不要烦恼 他们感觉你是谁 而你是一个陌生人 做你所是的人 即使从未爱过 在你的自我里是安全的 你只经受少数的悲伤。 伴随着这首诗,若蓝/如玫做出决定性的选择,回毛里求斯换回了手表,并且校准了时间,不再需要那五分钟的落差。 推理剧都是要排除各种迷雾的。 拿电影宣传语来论证,谁苏醒,就是谁回来。最后苏醒过来的是若蓝的内心。 如果回来的是如玫,那么从书里顿悟之后,应该是会主动走向天伦的方向才对。 至此,回来的肉身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愿意苏醒的灵魂。 2.在表象上,如玫跳舞那一段的小性感真是单纯又张扬。 后来拍神女的那一个,倒是内心曲折迂回才能扮演,所以倾向于回来的是若蓝,因为若蓝是表面温和被动,内心却细腻偏执的性格。 这里还有一个可以验证的细节:最初四人聚会时,如玫说过两句话,一是若蓝更适合演戏,一是其实若蓝更自由。 然后张一白导演评论回来的神女时,说了一句:如玫变了,变得更自由了。 两个自由,正是验证回来的是若蓝。 3.海难消息传来时,阿良眼前的蓝蝴蝶应该是若蓝的象征,但是象征内心还是身体并不确定。 也可能若蓝的本心想回来阿良身边,但是若蓝一直有心结,她认为如玫总是抢先一步拿走了她的人生,现在,终于有一个可以拿回自己人生的机会在眼前,会不会想试一试? 所以蓝蝴蝶从教堂飞到阿良眼前,其实是若蓝放弃初心,但是难舍阿良,所以让本心来寻找阿良。 4.阿良应邀去判断回来的是谁,看见准确的订婚钟,是很失望的。 在海难之后的医院里,他还不能确认回来的是谁,所以只是黯然离去。这一次,他再次确认,不管回来的是谁,反正都只想要做如玫。 所以他对对天伦说:她在医院抓住了你的手,这,就是一切! 言外之意会不会是:我愿意包容她,她选择什么,就成全她。 阿良的温和包容的性格是很难爆发的,但是他唯一的一次爆发就在去确认了若蓝之后。 这里就引用回复里般若筒子的判断: “全片阿良只有在这里 情绪激动 其实应该讲有些愤怒 至少有些生气 若蓝的选择以及天伦的不珍惜” 有筒子认为订婚钟是准确的,所以验证回来的是如玫。我不这样认为。 我认为是刻意校准的。 毕竟若蓝/如玫是准备好了才迎接阿良的检验的。 阿良走后,镜头单独给了若蓝/如玫,表情复杂地看着钟。 在若蓝的人生里,应该是不会和如玫分享五分钟的秘密,因为这五分钟代表她想要的没有如玫存在的世界。 所以,如玫不知道五分钟的秘密,因此不用特别在意时间。那个漫长的对着钟的镜头就没必要存在。 5.在海难之后,导演有意挖陷阱,营造出一种一个肉身承载了两个灵魂的状态。就是刘诗诗宣传时所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其实如此相似的两姐妹,与其说是两个不同的灵魂,不如说是一个人的两个自我。 这两个自我在去毛里求斯之前,始终互相分享,也互相争夺。为此陷入相爱相杀之中。 关于结局,一种说法是若蓝的自我先顿悟了,让分裂的自我合二为一,所以若蓝肉身化蝶。 因此若蓝的灵魂顺利进驻如玫的生活,所以回来的,虽然是如玫的肉身,其实是若蓝的自我。 为什么回归的肉身既失去了如玫的活泼张扬,又失去若蓝的沉静,变得有点阴郁,还有点歇斯底里? 可能有人认为,如玫觉得自己抢夺了若蓝的生命,所以负疚,因此要活出若蓝的人生来。 但是, 在与天伦决裂的那场戏里,她被推倒在地,支撑着抬头,质问天伦:你从一开始就没有爱过如玫! 这里的语气,我觉得不是问号,而是感叹号。 那种神情,不仅仅是悲哀,愤怒,而是一种不甘。 为什么不甘?因为她起初以为是天伦选择了如玫,但是在天伦最终摊牌之前,与她对视,问她“你是若蓝对不对”时,她眼神里有些百感交集。 然后被推倒之后的质问,更像是终于验证了自己的想法,证明如玫真的抢走了自己的人生,天伦爱的应该是自己。 6.但是,当与天伦决裂,电影也换人了,从如玫那里继承的人生,又全部还回去了之后,若蓝开始疑惑她到底是谁。 当她在阿良的店里醒来,请求阿良不要留下她一个人时,那种熟悉的感觉,让阿良忍不住要自我提醒一下了,于是他轻轻确认:如玫? 可是若蓝却蓄满眼泪地缓缓自问:我,不是如玫吗? 这也是一种自问。不是已经欺骗自己欺骗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了吗?不是连会游泳的本能都已经被掩藏了吗?为什么在面对本心的单纯而宽容的爱时,又有了那么熟悉的感觉? 最后,若蓝终于认识到,她不应该再纠结于以前被拿走的人生,也不应该沉浸于现在被取回的人生,她只应该成为全新的并且完整的一个。 所以,若蓝换回了表,并校准了时间。因为她决定跟随事故之前的初心走下去了。 那时候的她,本来已经决定珍惜现在的每一刻,不去怨念不去计较不去假想了。但是一次事故,反而让一个可以洗刷多年怨念的机会送到眼前,所以她迷惑了,做出了违背初心的抉择 现在,终于可以坦诚面对自己的每一刻了。 这应该就是最终的苏醒。 我对肉身的判断,经历了若蓝-如玫-若蓝的过程。最后一次判断,主要基于两点。第一是导演花絮,在解释若蓝跪着祈祷时,解释说:“主人公在忏悔”。 第二,若蓝心里压抑的希望如玫消失心思,一直让她自己都害怕。所以最初和阿良定情的聊天中,她先是说出内心的隐秘的恶念,接着就反省,这样的自己是不是应该消失。 但是,自从天伦错认她,并送她衣服开始,她就变了。她发觉她完全可以胜任。 随后她穿上那件衣服决定和如玫去旅行,告别阿良的时候,表情复杂。之后她先回房间,面对镜子,做了一个缓慢以手覆盖全脸的举动。 此前和此后,若蓝也有面对挂钟试图沉浸到另外一个世界的表情,但是和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更像是一种决心。 关于结局,我很喜欢天残娘在回复里说到的(容我引用一下): “表校准回来了,我猜想是它写给阿良的信里说,她既不想快五分钟,也不想慢五分钟,记住这一刻就好。 所以,这应该算悬念解开了吧,这只表象征的若蓝的回归,而若蓝也巧妙地和把自己和前女友区别开来,让阿良记住~” 不管如何,剧情讨论并不是我最关注的,我喜欢的是这部电影,并非一个谜底。 关于值不值得去看。 电影最开始有男人拿着父亲的旧表,很随意地来问:值得修就修,不值得就不修了。 师傅沉吟一会儿,才回答:它的价值,取决于你啊。 是的,对父亲的怀念有多大价值,都取决于你。 电影里那男人也立刻端肃了表情,说“那还是修吧!” 电影也是一样,叙事流畅,色彩温暖,画面干净,一切都是舒缓从容的。没有酷炫特效,没有奢华取景,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没有剧烈的听觉撞击。 不诱导,也不宣告,不愤怒地抗拒,也不热烈地宣扬。但是拍摄手法如此细腻,画面温和而有张力,貌似不着痕迹,但是又刚刚正好。 值不值呢?取决于你。 对于那么多一星评分,虽然尊重每个人的看法,但还是略有遗憾。 电影可以只是找乐子,但也可以是别的什么吧? 引用一段导演的话吧: 行定勋:现在想让电影在商业上红起来,电影需要非常好懂。但电影不应该是这样的,通过看电影,应该可以让人发现某种自己不知道的节奏。比如说现代的我们,在接触到之前所说的电影时,会受到冲击到的人和不会被受到冲击的人,我想二者果然是不同的。有时,看到和自己节奏不同的,异常的东西时,自己的世界就能扩展开来。电影应该是这样,所以这个电影我特别重视使用安静并且缓慢的节奏进行了演绎。 看见短评的给分,忍不住要矫枉过正一样给五星了。 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地对待那些认真的电影,留给我们的就只能是各种低俗的笑梗,各种拙劣的桥段,各种贩卖视觉却失去思考的电影了。
终于见识到诗诗的演技了。。。烂成这样就不要每次都演俩人了好吗!三浦春马的中文其实说得很不错了,就是不知道跟哪儿学的儿化音,出戏妥妥儿的。
节奏太慢,画面不错,三浦春马还挺可爱的,女主一言难尽。
原来大家黑刘诗诗是有原因的!!! 演技不能忍!!!
刘诗诗开口说话简直是在折磨人
画面、音乐非常日影非常美,其实故事也很日影,我还蛮喜欢这种内核特别拧巴的故事的……节奏也是真的慢,这片不适合电影院里看,适合在家闲着没事放放,LSS这里被拍得还算清新,但台词太出戏,春妈颜美,不过这些都打不过张孝全,嗷嗷我还是爱大叔那套,苏得来~
三位主演太美型了,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不得不给四星。电影节奏缓慢,像钟一步一步在走针,倒也契合影片氛围。
一部注定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 也是我至今唯一一次全程大多数时候都皱着眉头 认真思考 不想和身边的人交流的观影经历。观影氛围太糟 熊孩子吵吵嚷嚷 真想关掉周围的声音 安安静静的看电影。这电影好不好 取决于你 你想看热闹 还是看电影。
好厉害。。。还是没看懂。。不过真的是帅哭和美哭了;另外在一开篇就认出来是上海取景的感觉蛮好的,喜欢那样的上海小弄,发现几乎所有取景好像都有去过的地方还蛮好的;最后是确实名导演的手法很能吸引人,虽然还是未能完全看懂,不过很有吸引力!感觉在“一个人咖啡”和它之中做出选择还是蛮对的
真是一部慢慢的悬疑片,旁边的妹子一直在强调:这是一部悬疑片。前半部分有点枯燥,但是后半段的双生疑云越来越严重,每次心里所形成的推断都会随着情节的展开不断被推翻,直至最后几近崩溃和分裂状态。影片看到最后,我觉得谁是若蓝谁是如玫根本不重要了,而三浦在乎的也不过是当初那个女孩。
诗诗以后慎重选戏呀!
从让时间追着自己走,到最后把握住此时此刻,一对双胞胎早已模糊了彼此,即使其中一个死去,另一个也能替死去的那个继续活着,两个其实就是一个,一个其实也就是两个,为什么还要纠结谁是谁。
回来的到底是谁?若蓝?如玫?说实话我还是不太确定,但我觉得天伦有一句话说的挺实在的,她自己一定知道。她觉得自己是谁就是谁,做自己就好(ps画面真的很美很温暖,唯一一部能让我感觉温暖的悬疑片)
好看。刘诗诗很美。慢了五分钟的世界,等你发掘
导演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电影每一帧画面都很美,故事不落俗套,看完觉得值回票价。
日本导演的作品向来以细腻见长,运镜很美、音乐也很好听,但故事节奏太缓慢绝对是在考验观众的耐性。刘诗诗全程面瘫,台词功底也是差的惊人,给影片大打折扣。后半段悬疑铺陈不够,观众反而被冗长的台词磨光了兴致。其实最后活下来的到底是谁已不重要,双胞胎已经活成了彼此。。
画面一星,日本小鲜肉一星,张孝全一星,刘诗诗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台词弱爆了分分钟出戏。
女主演真的不得行。角色设置也有问题,阿良听不懂“等会儿有时间吗”,而竟然会看书上的诗。天杭转变有点夸张,铺垫不够。见面会感觉大家都很疲惫,尤其是张孝全,眼神飘忽很不自然,但这也是一种帅啊!三浦春马真的很用心,演什么都演得很像,取决于他功课真的都做得很足!
四星半。行定勋不亏是神级导演,细节帝,几无废笔,每个细节都有意义,特别烧脑,国产电影里少数值得二刷的片子,还需要看一遍在确定一下再来写长评;不知道为啥突然这么多黑刘诗诗的,就这部影片来看,女主表演难度挺大,感觉刘诗诗的表演获个提名不为过。
当我用我这个代号来进行对话的同时,你的代号也是我,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否意味着 你就是我,而我也就是你?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需要点智商,有点耐心才能品味的电影, 浮躁的心是欣赏不来这种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