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思考的人才会喜欢!
我喜欢苏菲.玛索,她的身上有我对女人所有的幻想——美丽而又妩媚、风情万种而又特立独行。而《忠贞》是苏菲.玛索所有主演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人的一生会碰到很多诱惑,而我们就在不断地与诱惑的抗争中挣扎,与世事的挣扎、与情感的挣扎、与欲望的挣扎,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与自己的挣扎。女摄影师内心的挣扎被苏菲.玛索表现的淋漓尽致。于是我们不断的问自己:爱情是我们要的吗?婚姻是我们要的吗?欲望是我们要的吗?婚姻是最后的最好的归宿吗?婚姻以外的爱情和激情让我们如此意乱情迷,那婚姻是禁锢吗?我们需要忠贞吗?对婚姻还是对自己的忠贞?我们要为了忠贞而忠贞吗?我们能够面对又如何来面对自己的欲望呢?......一切一切的疑问与其说是影片中那位美丽的女摄影师的,不如说是我们自己对自己内心的。
我不喜欢影片被翻译成《情欲写真》,真正的情感除了欲还有情,那种翻译是为了吸引眼球,有了故作的暧昧意味。《忠贞》是我喜欢的片名,带着思考,也是全片所讨论和演绎的主题。女摄影师那随身带着的照相机真是画龙点睛,所有人生百态、喜怒哀乐全收其中。
《忠贞》是我一个好朋友介绍给我的,他喜欢,他知道我也会喜欢,因为他懂我。《忠贞》也是要懂它的人才会喜欢。
2 ) 纠结,已成歌(三)
人的一生可能会爱上许多人,但只能对一段爱情做出承诺。
老早就预备把最爱的三部苏菲电影以“纠结已成歌”的形式完成。
《路易十四的情妇》与《心火》都写得十分顺利,惟独《忠贞》不知该
从何表达。其中有对爱情的疑惑和对生活体味地浅薄。其实这部电影很契合东方人的爱情观,配上苏菲一张神似东方人的面孔,于是,就把这篇影评在七夕这天献给爱情。
祖劳斯基借男主人公克列文向苏菲道出了丈夫爱之无奈地心情。
“为了做你的丈夫,我努力地当好你的情人。”
如果有一个着黑色长风衣神色冷漠的女子穿行在阴雨的城市里
漫不经心地拍快照,并把你错愕的面孔瞬间定格在她镜头中的话,
那么你一定遇到了克莱丽。
她说,从未爱过任何人,她的心与风同行。
在花店前,隔着玻璃俯身举起相机;这次,镜头里除了鲜花,还收录
了一个男人的心。他一路热切地跟着她,迫不及待地如同拾到遗失多年
地宝贝一样向她战战兢兢吐露关乎自己的一切。
后来,她停住了脚步,转头望向他,嘴角牵起一丝打破冷峻
面容的淡淡的笑。再后来,她嫁给他,并把自己完全交付给承诺。
结婚的前一天,克莱丽遇到仅仅一面之缘的尼莫。
他来告诉她,自那一面,已彻底夺走他的理智他的热情他的心。
她又何尝不是?同为摄影师,在艺术与心灵的交汇处惺惺相惜,
可这注定是个十字路口,他们只能用眼神热烈地照会,然后
彼此交错而过。于尼莫前,她从未爱过任何人。男人,不过是
镜头中的艺术品,镜头外的做爱对象。可以在任何地点,同任何
陌生男子。于尼莫之后,她看清了爱情的模样,却不敢走近。用一个
婚姻的承诺始终克制。
很少有人能理解克莱丽的行为。为什么她把自己交给婚姻后,
仿若变成了恪守承诺的忠贞女人。
于克列文之前,她在风中的生活飘忽行走,安无定所;
于克列文之后,她拥有了安静体味家庭幸福的一刻;拥有了
托付的安稳。
可是,有谁知道,爱,是一把利器,可以瞬间把信任剁
得体无完肤。撩人,也杀人。
克莱丽哭着抱着满脸是血的丈夫咆哮:你为什么就不相信我!
我并没有背叛过你,从来没有,从来……直到丈夫的呼吸逐渐
微弱……她的心她恪守的忠贞也随之而破碎。绝望地一句,
“对不起。”
虽然克莱丽从未在身体上背叛丈夫,一直克制得保持着同尼基
的关系;但她心中比谁都明白,故意地克制与恪守承诺,实则
是对三个人的伤害。因为她的心确实因尼基的存在而动摇,而挣扎
而收敛。如不是因为爱,她不必有如此痛苦的心里历程。
克列文无法忍受的是美满婚姻的假象。
身体的背叛与否已不再重要。
当忠贞已不在,人再没什么可以失去。
曾经和一个朋友聊起感情。我说,几年来赚到的唯一一笔财富
是一个不错的,守爱的男人。他说,其实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遇到爱人,都能遇到爱,如果你愿意。
可是放逐过也被人放逐后发现,女人不过是沉在水底的人鱼。
欲望不过是绊住尾巴的水草,这些短暂的吸引和牵扯永远做
不了的避风港。当有一天,一股强大的洋流把你带到海面,
你被一个朴实地渔夫打捞上岸,他教会你看阳光洒在海平面
上温实的景象。即便他不是王子,也没有水草的滋养。
你还是为他的憨实而感动。因为是他教你发现,原来有阳光
的世界里也是这般美好。
阴暗的海底是女人的心,连容阴湿的水草。虽然他们属于同
一国,但却无法契合。否则,就是永世地缠绕,人鱼再也
见不到阳光。
有时恪守和忠贞,是对幸福最好的放大。
片尾,克莱丽剪断一丝长发,在修道院整理植物。
全片只有那个镜头是有阳光洒在脸上的。
她因恪守忠贞而获罪,也在用释放忠贞而赎罪。
3 ) 真实的残酷,也是真实的美
很早前就喜欢上苏菲.玛索了,当然是因为她有张无比精巧耐看的脸,《勇敢的心》里,盘着苍蝇发辫的耀眼侧影,历历在目。如果说,在《芳芳》、《女大学生》里,我们见证了苏菲最丰盛、娇媚的美貌,那这部电影就给了我们一个褪尽铅华的她,一个赤裸裸的真实的个体。也许也有苏菲她自己的影子在。
看过几遍,因为总觉得这部电影给人许多困惑,但是每次观看都觉得冲击力很大。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摄影视角,和对美的认识。苏菲的容颜日落西山,令人有些痛惜,但正如马凯说的那个观点:事物最美丽的瞬间,就在于它即将凋零的瞬间,就像鲜花微皱,在空气里的水果外皮即将萎缩。她美得愈加纯粹,不加掩饰。
克莱利亚,初见她,是个冷漠的摄影师,除了母亲,不见她爱过什么。她的目光狠毒,将现实中那些人们千方百计掩饰的简陋和鄙俗记录下来。她可以随意同陌生人做爱,慰藉之后不加留恋。但,她会留着自己的某些坚持,比如:不接吻。也许她是被克莱夫的热情和纯真打动了,或者是因为他让她感到安定,或是,她母亲得绝症需要更多的金钱和温暖。此刻,正是她最脆弱的时刻。但是,她那危险的爱不久出现了。她那临时的温暖小世界,终将瓦解……
生活对于克莱利亚是有些残酷的。她的母亲,将不久于人世,还无法告诉她谁才是她的生父。而可能是她生父的老男人,总是不住勾引她,妄图得到她的肉体。人生莫大的讽刺。她,如此冷静,婉拒马凯的动手动脚,将他带到家里,引到母亲的床前,哼着母亲做歌手时唱的曲子,对他说:留下来,一会吧,陪陪她(她母亲)。
她心中一直存着一份宿命的预感。会不会,自己也爱上一个如马凯般的坏男人,背叛自己的家,自己的丈夫?她在内心始终告诫自己,千万别步母亲的后尘。
于是她以她的方式维持忠贞。绝不同南莫发生肉体关系。但是精神的叛离,足够剧烈,杀死了她的丈夫。
片中显现大量晃动的照片,似乎在动态的不确定中呈现了被摄体真实的瞬间,将主观的情绪也凝结在了照片上。看似随意不经意,却往往很生动很真实。况且世界有了太多清晰的虚假,让人不停注视不停决断,疲惫不堪。松开焦距,在模糊的色块里获得一种印象,会更接近自然体本身。
美的多态性也呈现于此。神经质的苏菲,歪着头抽泣着,瘦瘦的身体在颤抖;黑人公主淫荡地解开衬衣扣子,让苏菲拍下她丰硕的胸部和游移的手指;病榻上苍白的母亲昏睡而衰老的样子;南莫拉起裤管,露出鲜血淋漓的小腿,在狭窄的火车厕所里冲洗;暴力血腥的底层社会,人、狗浸透在鲜血里,为着生存苦命挣扎……
写得毫无思路,正如同这部影片留给我的印象无法找到逻辑来描述。
4 ) 所有东西都是狗屎,我想跟你上床
最近很腻歪法国的东西,从音乐到电影.
这么长的评论里,大多数都是四星以上,我可不可以坚持的只给个三星?
我想对自己诚实而已.
影片一如既往地继承苏菲玛索式的鲜花插牛粪配对,
也一如法国电影惯有的冗长沉闷以及不知所谓故作高深.
中间无处不在的法式对裸体的迷恋,
不具美感及任何意义.
这个女人对爱情的躲闪,看起来如同神经质的抽风.
拿着相机好像机枪扫射一样对着房间乱按,
一路冲到在床上休息的男人身边做爱,
就为了躲避窗外那个自己心爱男人的窥视?
两人的婚姻本身就是可笑的结合,
而她对婚姻的坚持幼稚无理的可怕.
给三星,是因为苏菲玛索和片子里可爱的尼莫,
完美的男女主角支撑不了一个空虚的情节,
电影里那句"所有东西都是狗屎,我想跟你上床"是对电影最好的总结.
5 ) fidelity to what
对Sophie Marceau没有偏好,看过的片子也没多少印象。
也许她的美,于我来说是被遮断的,无知觉的。
《fidelity》忠贞,也译成情欲写真。
开场的画面,铁道上缓慢行驶的列车。有这样的开始,当然不会拒绝。
葡萄酒,调暗的灯光,将要抵达的巴黎。
母亲的旧情人=女儿的老板。
戴帽的妇人拿出当年他年轻英俊的照片,提及结婚后坚持的原则及荣誉,以优雅的姿态哼起歌。
着宽大黑衫的女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举起小相机,闪光下是母亲沉浸在回忆中的脸。
女儿说:“呵,我从来没爱过,没遇到过,好像也就无所谓了。”
母亲说“爱不爱又有什么关系,我也没爱过父亲,但我们结了婚,有了你,我也觉得很快乐。”
苏菲马索饰演的克莱丽是新兴摄影师。出了第一本影集,主题是《缺席》,空旷的街,看不清的人物。
采访节目的主持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冷漠,不带个人感情。
她坚持这只是:客观。
“我没经历过不幸。这不代表我很快乐。只是,平静。”
在巴黎的街头,她不断拍下那些残片,花店的橱窗。
觉得漂亮哀伤似乎用于丧礼的白色花束,却被男人解释说是用来订婚。
这个男人克里夫是出生没落贵族式家庭的出版商,搭讪时会挠头,瘦削,语无伦次,眼中写满欲望。
她微笑,几句话后去他家。在沙发上做爱,结束后不忘称赞他的温柔,说完你很迷人。却也很快的钻进一袭黑衣,道再见。
之间,她拍冰上曲棍球员。追逐他们在场上的身影,来回跑着晃动相机。练习室里,拍下他们裸着身体转圈唱歌的情景,镜头下看不见脸的肉体。和一个球员做爱,没有亲吻,贴着墙壁,背对他。
踢踏舞的节奏,玻璃窗上隐约闪过身影,像鸟儿飞翔。
上流餐会,粗俗的笑话,商业联姻。
出版商克里夫再次遇到她,又一次语无伦次。
他说:父亲告诉我说话要诚实,我是说,我爱你。
“对的,我爱她。”他笑得发抖,跟身旁的未婚妻说明。
他的父亲,在席间猝死。他无力的对她说:不要离开我。
我知道我爱你,并且谢谢你,没有缘由。
克里夫的欲求,母亲的病,也都让她无所适从。
他们在一起,睡觉前像孩子一样嬉闹。他睡着了她还在点灯轻声阅读。
在母亲的祝福下,他们就要结婚。
然后,她遇见了另一个男人。在办公室的桌子下。被称为流氓摄影师的莫内。
他走出来,说:我在电视台见过你的采访,当时没来得及跟你说话。
我已经十天没睡觉了,抽了很多烟。在地铁里看了你的摄影集,觉得那是狗屎。所有的东西都是狗屎。我想跟你上床。
接着递给她点燃的烟。
她微笑,拍下了那一瞬他的手和笑容。
“我饿了,一起走。”莫内叫她。
她跟他走出去,她没法不跟随他一起走。
他随手扔掉不好吃的汉堡,带她进路边餐馆,点了夹心饼,皮萨,什锦
把烟灰弹在她的右手心,表演一个魔术。看到她指尖的婚戒。
“有人在等我回家”她转身离去。
他追出去,她微笑,摇头。又拍下他转着圈道别的身影。
婚礼现场,教堂外各种居心叵测的冷嘲热讽,妒嫉和成见。
莫内远远的拍下她的表情。犹疑,矛盾,不安。
工作室的同事一眼看穿,对新郎说:你并未完全拥有她。
莫内去找她,托克莱丽的母亲把相片给她。
看着女儿在镜头下的表情,老妇人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
翻到女儿桌上拍下的有关这个男人的残像。
知道有些事情的发生已经无可挽回。
母亲眼前浮现丈夫跳踢踏舞的样子,向她伸出手,怜悯的看着她。
“亲爱的,请再次宽恕我吧。”她泪流。
蜜月旅行时的她,并不快乐。不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身心异处。
可真的是不清楚么。还是不想承认已经清楚的事情呢。
匆忙赶回到临终母亲的身旁。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
“你在深渊的边缘,快回头。离开我,我要单独和主一起。”
我想克莱丽知道母亲最后要传达给自己的是什么。
可是莫内依然出现,在她婚后生活的周围。
面对他,她无措,不安,疯狂逃向丈夫,要他,需索一个孩子。
莫内在不远处,拍下她的一切。
这同样是工作的一环。利益的争夺,扒开隐私。
这场婚姻,因为这个男人的出现。已经岌岌可危。
虽然告诉丈夫她并不确定。
她哭着请求爱和怜悯。
“要和能是不同的。”丈夫对她说。
“我什么也没做。”她说,哭的委屈。
“我是你的妻子但我也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强烈的不安,在丈夫的爱抚下得到的只是暂时的平息。
“你心里有别人,他是谁?”克里夫终于忍不住发狂。
“是谁不重要。”她已淡然。
“你在逃避?”
“我在抵抗。”
“用逃避抵抗?”
“不,因为我是你的妻子。”
她还是进入了莫内的生活。机车,器官移植,阴暗暴力的街区。
他带她来到他家门口。
“你还是不肯?”-
“我不能。”
“为什么?”-
“我无法抗拒你。”
“所以咯”-
“所以这对你不够。”
他流下一行泪。像个小孩子,央求至少可以留下她的围巾。
回到家,她对怀疑自己的丈夫说:
“你懂么,我永远不会背叛你。我从没骗过你。
不能说没有心动。我也很痛苦。但这已不重要。”
丈夫的哥哥,一个主教,带着有夫之妇和她的孩子私奔。
媒体蜂拥而至。他在推搡的人群中护着身边的女人,说“不要这样。”
“你有神相伴还不够么?”面对质疑,
他颤抖着,带着内疚,矛盾,和喜悦:
“人,有权追求幸福。不管在何种情况。就算他太晚发现。
爱总是在人最不提防时给人惊喜。
但若不把握就不会懂得爱。神圣的爱。
神不在某个地方。而在我们内心。
不,应该说,神就是我们,就如我们就是神。”
屏幕前的克莱丽,泪流满面。
一次暗杀,可能同样源于商业火并。
克莱丽的老板死了。电影里的第三次丧事。
丈夫对她说:“我唯一不能原谅你的,是你破坏了假象。”
被设计的丑闻事件,妻子和他是主角。
公司大厅里,媒体的镁光灯下,两个男人之间无声对视。
克里夫因家族遗传的痉挛终于从楼梯跌落。
在急救车上,克莱丽哭喊:
“为什么你不相信我,为什么你总觉得一切都是肮脏的,
都和谎言,性有关。我从来没有背叛你。”-
克里夫哽咽着:“你已经做了。但没有你,我就不曾爱过。”
克莱丽只能哭的崩溃:“我曾想背叛你,但我做不到。”
“你会想我的。就算死亡,有你就变得甜蜜。”说完他就咽气了。
又是死亡。哭泣跌坐在地上的她,血从股间留下。
那个曾在婚礼上说“她不快乐,你并为完全拥有她”的同事问她:
“你知道有人会因爱而死么?。。。
你会和。。。在一起么?
你自由了。”
她只是静静答道:不。
墙角中的莫内,隐隐啜泣着,举着相机,终于没有按下快门。
在葬礼上,丈夫的兄弟静静望着她,她说:我会的。
就像在婚礼上她同样的承诺“我会的”。
然后,转身。
离开了那个她爱着,却告诉自己不能去爱的男人。离开巴黎。
他们彼此献给对方一本摄影集。仿佛同一个的作品。里面同一个灵魂。
克莱丽在海的另一边,幽山里的修道院。
剪短了的头发,有花白。
她立稳三脚架,不再像巴黎那样随时随地随意的变幻脚步拍摄。
而是静静等待,清晨的露珠从巨大的植物叶尖滴落的瞬间。
修女们劳动,轻轻舞动,简衣素食。
饭前祈祷,然后唱着歌快乐的分享。
她在这里的电视上看到一场电影,关于她的电影。在巴黎的日子。
那个同事编辑导演的电影。她含着泪光,笑了。
走出去,把和丈夫的婚戒挂在树枝上,转身看见穿着黑礼服的克里夫。
“原谅我。原谅我。”她说。
丈夫微笑着与她错身,走向树枝取下戒指。
她也微笑,走回去,靠着院墙,哭泣。终于平静。
山路上响起机车奔驰的声音。
我要说,这最后一幕的苏菲马索,非常的美。
遇到莫内之前,她说从未爱过谁。
可以和任何一个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在任何地方做爱。
当然,有时也会拒绝。
她的存在,诱惑着他们,她是被动者,也随时主动选择。
她拒绝了莫内,却只是身体上。
灵魂里的相互吸引对于她的婚姻,是最大的背叛吧。
她爱莫内,也拒绝了他。这一切也成了丈夫不能摆脱的心结。
但能说她不爱克里夫么。
看了三遍,我还是很难体会她对克里夫的感情。
影片主题忠贞,指的是什么?那些坚持和拒绝,究竟有何意义?
尊严和骄傲是否终将与自由的性情背道而驰,只能两难中择一?
法语音轨,中文字幕。总觉得很多地方还是没看明白。
但更多没能理解的,大概并非因为语言,而源于经历和思考的浅薄。
唯有一点可以肯定:
宽恕,委实比爱要来的深远漫长。
6 ) 亲爱的,你不够疯
10年前大热的时候,我和大多数观众一样,观看这部漫长电影的方法是,快进...床戏或裸戏的时候正常速度播放,然后再快进。
10年后以正常速度完整看完,感触如同小s在美食专题里吃到期待值不高的食品,发出一声,咦,不难吃耶。
波兰佬(其实是乌克兰人)和伍迪艾伦的相似处是,他们都像哲学教授一样一次又一次不厌倦的重复讨论两性关系的话题,当然,波兰佬走的更远,不仅男人和女人,还有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双性恋,异装癖。
犹太佬拍电影像说单口相声,永不沉闷,不冷场;波兰佬像个躁狂症写人类学论文,繁琐冗长唠叨,什么都要说到,挑战观众的耐心。不罕见,陈凯歌有时候不也是这样。
但是,我承认他拍出的画面真的太养眼(不仅是那些裸露的肉体),神经兮兮一惊一乍的配乐很好听。
苏菲在和这位爱人合作的每一部电影里,都像一个女运动员,使足吃奶的力气,观众看着都累。
可是,没有一部成了她的代表作。
《忠贞》绝对女主角的戏份,对比《夜盲症》里戏份不多且更苍老的罗密施奈德,不难发现,美貌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老女人浓浓眼影下的双眼,那种神经质,是苏菲没有的;那种存在感,也不是演技这种技术活可以取代的。
只能说,亲爱的,你不够疯。
这是波兰佬和苏菲的最后一部电影,他要谈谈婚姻里的忠贞。电影拍完后,他们的婚姻也结束了(他已经60岁了),10年来他也没再拍片。
我几乎要给这部电影4颗星了,可是160分钟,实在太长了。
7 ) 爱情片断:如临大敌
她母亲说不一定要有爱情才能在一起,她就不爱她的父亲,但他们有了她,她也很快乐。然后她妈妈告诉她,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曾和她现在的老板有过一段感情。但是因为贫穷,因为婚姻,所以不能在一起。可是她的手提袋里却一直放着他年轻时的照片。
然后她遇见了后来成为他丈夫的人,一个话很多不着边际没有重点但是温柔有礼的人。他说他准备为了钱而结婚了,他说他喜欢小孩子,很多很多的小孩,所以以后要生很多很多的孩子。也许,这样的家庭感打动了她。她跟着他去了他的办公室。后来,他们再次在餐馆邂逅,他告诉她他爱她,当场就毁了之前的婚约。在另外一张餐桌上,他父亲突然发病了。他的父亲离世之后,他转过身对她说不要离开我。
她陪他度过了那段时间,顺理成章的成为他家庭的一员。
生活可以很平淡简单的过下去。
但是有他,一个直接明了的人,出现在她结识她丈夫之后。
“我在地铁上看了你的摄影集,我觉得是狗屎”“为什么这么说”“一切都是狗屎,我想和你上床”
之后,他们出现在彼此的相片之中,不同的是,在他相片中的她始终是清晰的,而她相片中的他却一直是模糊的,辩识出的仅仅是身影。
她看到他出现在自家窗口拍着自己,突然着魔般退出房间,拿着她的武器相机对着空气胡乱的拍着什么。抗拒爱情,逃避心动。去房间和丈夫亲热说给我一个孩子。
他拍下了这一切。
而她对着空气胡乱拍摄的相片洗出来后,竟然也神奇的每张都有他。
无处可逃的,是爱情。
她的母亲发现她和他之间萌生的情愫,气血攻心的倒在地上,喃喃着我又犯了一个大错。
她去看母亲,她母亲说你现在站在一个悬崖边,面对一个深渊,要赶快回头。
但是她的妈妈没有说明白到底爱情是深渊还是没有爱情的生活是深渊。
或许这个问题本没有一定的答案,关键只在于你是怎样的人,当你面对这一切你会做怎样的选择。
他越来越尊重她,而她的丈夫却越来越猜忌她。感觉自己没有能力留住她。
是吧,真正的爱情是不怕失去的,因为它走了还会回来。而爱情周边的那些貌似爱情的感情却是最让人无奈的。
因为相信有爱情,所以笃定。
因为害怕爱情,所以抗拒。
因为爱错,所以受伤。
只是没有在合适的地点遇上合适的人,或者是没有让合适的人在任何地点都无法遇上。
但是遇上了,并且你觉得不应该了,困难了。
于是只有逃开,但是逃避终究只是拖延,让问题随着时间风化,那需要逃的远远的,甚至远离爱情。你并没有那样,所以最后,伤害了自己,伤害了爱与被爱。
但是你知道,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多数人面对真正爱情时候的选择往往是:走开,寻求稳妥的依靠。
但我想,面对这样一份生命的大礼实在不应该退缩,哪怕你是在爱错,也用对的方式,好好的爱一场。。。。。
不要逃开!
这帮人按快门都不看取景器的
Sophie Marceau's best piece of work after she turned 30.
就该叫本来的《忠贞》。女主重复了母亲未完结的困惑,为了忠贞而压抑精神上对自由的爱的向往,而又爱而未得。她近乎执迷地拍摄缥缈的意境赤裸又含蓄的展示内心,遇见与自己同样的灵魂的人的吸引几乎是致命的。最终,人无法忠于一个建立在外的东西,而只会忠于自己的内心。电影中那位带着女人私奔的同性恋大哥的观点可能是导演最想表达的,上帝不在上面,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爱的自由对他而言就是终于爱本身。
爱情,婚姻;私欲,忠诚。最后敌不过伪证和不信任。太长了,有些地方甚至是反复用力在展示。
17年前的苏菲穿的衣服还是现在街上巴黎女人流行的标配版。典型的法国爱情片,两难的抉择。好像大家生活重心就只是爱情,而那样,是美梦还是噩梦呢?
对于这种感情的妥协和克制实在无法苟同,她所谓的忠贞只是对自我的逃避吧
草率的约定成了道德观念里巨大的禁锢,难道身体的约束就是忠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半段令人瞠目...
看过一次,不认真,睡着了。那个摄影师居然是Guillaume Canet,下次再复习一下。什么是忠贞,身体出轨和心灵出轨,到底哪个比较重要?这个主题太阴魂不散了,以至于里面的所有情欲都让人感觉不到快乐。
1、爱情真正发生就那么一瞬间,但是并非忠贞的开始,婚姻才是。2、每个人都渴望纯正的爱情和婚姻,任何背叛和不忠都是坟墓,精神层面尤其可怕,它撕扯着任何一个愿意忠贞婚姻却又被爱情引诱的灵魂。3、她美的太过分了。
7。安德烈终于好好讲了回故事,总算不那么闷头,但我觉得弱化了形式和跳切的正常叙事下,安德烈的装x意识反而更加凸显,镜头艺术泛滥,人物行为动机依然不给必要的解释,依然喜欢不断的表现撕扯,突如其来的不明所以的强烈忧伤。。。不好说法国片是不是这样,至少在安德烈的片中,男人和女人相爱是非常容易的、迅速的,比如刚在街角相遇,下一秒就表达爱意,或者下一秒就做爱,习以为常的从容。男女裸体,多如牛毛,不要脸地讲,我看了几部安德烈的片,看苏菲裸体也脱敏了。苏菲玛索蜕变很大(相比88、89年银幕形象),在她身上看到了风情和优雅,脸型体型纤细很多,演技沉稳不少,成熟的她更加自信魅力,穿着打扮比一年前的《007之黑日危机》好看。PS苏菲自从遇到安德烈后,就没好好穿过衣服,这是两人最后一次合作,次年分手
改编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到了花甲之年的祖拉斯基,竟然也像个垂暮之人一样开始念念不忘年轻时候的爱情,而且显然,这部作品更自恋了,原小说通过悲剧来赞誉理性,祖拉斯基只是在赞誉苏菲玛索。
天蝎座的苏菲·玛索太美丽,眼神中带着一种清澈、忧郁,是许多男性的梦中情人。但理智与情感上的予盾,始终忠于自己的选择和原则,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中她和祖拉斯基的分手。太有个性的女人往往没有好婚姻,电影中如此,生活也如此。
第一次看是在蚊虫狂多的海南,因为烦躁因为蚊虫的叮咬,了了地结束了整部电影。直到流苏在某日问及我的感受时,我含糊地说,没有泪没有微笑没有感叹。还说这个电影的主题根本就跟柏拉图的爱情论一样无从考究。她很简短地回了一句,我没有联想到爱情。于是我再看了一遍,可仍旧看到他们的痛苦的精神苦恋。或许我太肤浅。影片中一闪而过的那些照片,随意的让我惊喜。我喜欢那个女人的笑。
我喜欢苏菲·玛索
又是一部苏菲·玛索的电影,克莱丽拍摄的照片让人忍不住的赞叹,婚姻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到底意味的什么,看着结尾短发苏菲的哭泣,也许你就能想到些什么
放荡的时候偏偏没有爱情,遭遇真爱的时候偏偏要恪守忠贞,不纠结,毋宁死
一点点情色,其实电影很艺术
原来祖拉斯基也会赚人泪水。自从伦理出现以后,肉体与灵魂就不再属于自然
因翻译的原因,我没看太明白.但显然不必要上升到多么高的高度去仰望.故事复杂有看头,苏菲玛索好看又漏点,足矣.
这部电影是根据拉斐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改编的,把场景移到了当代。看的导演剪辑版,故事拖得略微有点长,加进去非常多桥段,但大体都是装饰性的。整部片子的核心人物关系,高雅的欲女与帅气的混混,加上一个没落的上层原配,其实蛮类型化的——似乎也和原著的人物关系出入不大。但我蛮喜欢这部片子,它就像一个动机繁多,绝大多数又没有什么重要价值,但听起来就是非常吸引人的法派严肃音乐作品,虽然比不上《巴黎野玫瑰》或《新桥恋人》那么淋漓尽致,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但也算一个合格的法式的当代浪漫主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