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趁着六十耳顺,构建和谐美国
六十而耳顺,奥利弗.斯通也不例外,愤怒了一辈子,现在耳根也该清静了。于是见他在六十大寿来临之际,收敛了以前尖锐的政治立场和怀疑论调,并在那些曾被他以阴谋论影像打得七零八落的历史真相、政党阴谋、传媒暴力及越战灼伤的废墟间,收拾打理出一个崭新的和谐社会景象。这次个人心灵轨迹的重大转变显然适合911,于是在世贸大厦的废墟间,他领衔开始了这次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并企图以此振聋发聩的和谐社会重建工程。
在这幅曼妙的和谐主义画卷中,被困在废墟之下的两个港务局警察是不能睡着的,睡着了,他们就会真去见耶稣,而没机会被911当天这个美国精神的现实耶稣拯救。而作为第三世界旁观者的我却浸泡在这严冬即散春意即现的温泉里,舒服的睡着了。不是说不同情美国灾难,那一天的灾难是全人类都关注和震撼的,而是因奥利弗.斯通把这传统的好莱坞最后一分钟营救原则实践得实在乏味,相互鼓励、家庭焦急、方案争持怎么都在无谓的延长这“最长的一日”啊,难道是导演叛逆惯了,要回到传统模式中还一下对不上位?还好,还有那些比比皆是的英雄主义煽情桥断,从当日赶往事故现场的路上到两年后的家庭聚会,伴着恢弘配乐的慢动作如一颗颗催泪弹,再加上表达美国精神的坚毅画外音,立即把深有英雄主义情怀的我炸得热泪盈眶。于是,我睡醒又哭,哭完又睡,反复几次,电影总算完了。
毫无疑问,《世贸中心》彻底背离了奥利弗.斯通曾经那“宁可失之偏颇,不可失之平庸”的电影政治观。在废墟间,我们只听到一首首歌唱生之信念的英雄赞歌,除那个退役海军陆战队队员在教堂里对神父的告解外,没加入任何让人物内心突然转变的外因故事。其实这很真实,美国人内心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的确在那一天毫无铺垫的爆发了。人物形象上的坚定其实是奥利弗.斯通一贯的理想,比如《刺杀肯尼迪》中凯文.柯斯特纳扮演的律师,比如在《生于七月四日》里高呼“we don’t need your fucky war(不要你他妈的战争)”的汤姆.克鲁斯,比如《萨尔瓦多》里为拍摄最好照片而牺牲的战地记者卡西迪,还有那两个杀人无数并过上幸福家庭生活的《天生杀人狂》,只不过那些坚决的叛逆在世贸的废墟间变成了坚决的团结。
从肯尼迪到尼克松,奥利弗.斯通曾严重怀疑政府对重大事件的任何定性,然而在911事件中,他却对政府的每个应急动作都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对他曾极度反感的电视媒体宣传功能,他这次也无条件的信赖甚至依赖,“单向信息倾斜”作为媒体暴力在911事件中是必须运用的。看来,国家灾难足以改变一个上年纪的愤老。
奥利弗.斯通一直都很爱国,只不过以前是恨之愈切、爱之愈深,他也一直很爱人类,不过都以沙文主义的同情目光去看第三世界。911如同他那些电影中的阴谋论,伤害了这个国家,于是趁着“清醒”的六十岁,换个姿态,以和谐大美国的论调继续关爱人类。
2 ) 大事件,小视角
这部影片较之灾难片而言,更应该属于一部以911事件为背景的亲情赞歌。虽然也有退役海军陆战队员的无名英雄,不过就篇幅而言,家庭的亲情特别是夫妻之间的爱情是压倒性的。如果说《Unit 93》是着眼于个人来刻画大事件,《World Trade Center》就完全是讲述个人的故事。当镜头中的两个人随时被钢筋水泥压在废墟的地底,这废墟究竟是车臣首府还是曼哈顿其实都不是太重要,关键是透过镜头和声音,观众能看见他们是在怎样地煎熬过时间的折磨。
故事线路的安排感觉还是不错的,稍稍静下心来看应该不会出现坐立难安的无聊和浮躁。在故事简单的前提下,细节和末枝起到了丰富的效果。偶尔时间上的闪回也能带给人温馨的回忆,不过如果多用一点儿可能效果会更好,当然倒叙在这部片子里不可能多到《Ladder 49》的地步。
演技其实都是很不错的。画面阴暗不等于没有画面,人的情感也不一定只能在明媚阳光下才得以表露,更何况声音也是演技的一部分。John获救后的那一句“You...kept...me...alive...”,明知煽情,难抑盈眶。
这电影的内容结构和它的主题惊人的神似:感觉破破的、碎碎的,如同现实的生活一般,却终究有了那么几个耀眼的瞬间,那么几个停滞生命的刹那,让人发现生命的意义其实并没有被生活的平淡和混沌带走。在生死的边界,支撑脉搏下一次跳动的永远是,那几个亲,那几个爱,和那一颗盼望回家的心。
3 ) the evil,the goodness
又是尼古拉斯.凯奇的一部巨作。“9.11”这是美利坚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带给他们太多痛苦的回忆,带给世界的是一种震惊。这似乎成了美国人避谈的一个话题,因为谁都不曾忘记,却似乎永远也无法提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John McLoughlin(凯奇演)和willy作为纽约的港口警察,在世贸大厦被恐怖袭击之后,毅然决定进入大厦抢救伤员,其实这已经为后来大厦的轰然倒塌埋下了伏笔。果然,抢救队被困建筑物中,没有食物,没有水,这是对生命的考验。“if you die,i will die。”这是两人互相勉励的话,因为在那种情况下,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经意间,就可能在睡梦中死去,永远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我很佩服willy,他是如此的勇敢,从没有放弃过对生命的继续追求,终于,在他的努力下,两人被发现。在抢救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看到了willy的伟大,他宁愿拒掉自己的双腿来节约时间,来营救john,但是这种提议被断然拒绝了。“i will get you out of here in piece。”这是营救队对他说的一句话,此时此刻,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爱,那种善意,所有的所有似乎都已经消失,我们只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追求生存的权利。
影片中,表达最真切的似乎就是那份真挚的亲情。无论是孩子对父亲的爱,还是妻子对丈夫的那种期盼,这种真情似乎无需添砖加瓦,无需任何修饰,那份担心是溢于言表的。当家里人被通知,两人还活着的时候,激动地眼泪洒眶而出,我甚至也为这种兴奋热泪盈眶。或许,一直默默支持他们生命的就是这种力量,所以在john被解救之后,躺在病床上,看到妻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you kept me alive。”anna应该明白,这句话的分量,这也是对她如此焦急等待之后最好的回报。
“9.11”让我们感受了人性的善与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生命力的顽强。我们相信,无论在什么灾难面前,我们都可以从容应对,因为有爱。
4 ) 视角狭窄影响了整体性
想对导演论上几句。是因为电视中对斯通的专访是我产生了对他作品的兴趣。斯通总是立志于拍真实题材的电影,从他的越战3部曲到这部世贸中心,继承了他一贯的作风。该影片也是他作品风格的延续。
这部作品是真实事件的重现。片中两名获救警察是20位生还者中第18、19名获救的,而在他们身后的是3000多名遇难者。仅从表现人性的一面来看,影片还算比较成功的,也是导演所希望展现给观众的。他说,该片既没有对恐怖主义的谴责,也没有宣扬美国政府的反恐思想,完全是从2位警察和他们妻子的视角切入展开剧情。2位男主角2/3的时间也是在黑暗中度过的。
然而,片子的局限性也在于此。正如黑暗中主角的视野一般,观众的目光也被局限在了极小的范围内,无法对整个911中受难者有个哪怕是轮廓般的了解,片中对大多数遇难人员的描写太过缺乏,我认为这也是本片最大的不足之处。
5 ) 埋在灾难正下方——《世贸中心》
如果说05年斯皮尔伯格《世界大战》描写的是灾难中的人群,那么今年奥里弗·斯通的这部《世贸中心》描写的就是处在灾难中的两个消防员。这两个消防员却有其人,斯通喜欢真实的东西,这场令整个美国陷入恐慌的灾难在电影中也是以这两个消防员的视角来展开的。
两个消防员,两个男人,两个父亲,两个普通的家庭,斯通用了大篇笔墨来描写这种普通的温情,在灾难与死亡的映衬下这种温情显得无比珍贵。虽然剧情设计上没有什么新意,但当你看着这些粗线条的男人在瓦砾堆中说着“告诉她我爱她”这些普通的台词的时候,也会禁不住流泪。
我觉得电影最出彩的地方大约在电影开始15分钟到40分钟,也就是这队消防员跟着经验丰富的队长开着车赶往被撞的世贸准备实施救援却没有想到大厦会瞬间倒塌这一部分,从这一段可以看到斯通的功力,他出色的把握了人们在大灾难发生之前的懵懂与无力。当低沉的声音从头顶上传来,恐惧和灾难将在一瞬间将世界笼罩,人们毫无防备。
不得不提的是电影的空间很让人失望,如果说世贸倒塌的宏大场面太少是因为主人公视角的关系,那么两位消防员被压在废墟之后凯奇的机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让人无法了解二人在废墟中的位置关系,两个人对话的时候切来切去,像是在通电话,还有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安排那些故作幽默的台词,还有压在吉梅诺身上的水泥板我也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
6 ) 在无尽的主题面前
看这部电影不说感动的人,似乎有冒天下之大不韪。
我只是觉得,我是一个对这个主题、这个事件有太多感触,本期待一部电影能压榨出藏在心中的那些东西,却只能在遗憾中反省。
警察小分队临时被派往现场,根本对状况一无所知,影片让他们换好装备就立刻深陷轰塌的废墟之下。在这种前提下,他们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英雄、是不是该承担英雄所该受到的尊崇,就会是一个被争议的话题。
——这是我看片时的胸闷之处。我觉得他们无所作为,整整一个半小时里都埋在地下,挣扎着不要死去。我在想,那些普通市民、那些原本享受着世贸写字楼以及身份感的高级白领们、清洁工之类的蓝领们。这个故事里没有他们的身影。当两个海军在半夜打着手电在废墟里找到他们后,抢救出来的过程被拍的感人肺腑,掌声雷动,或是诸如警察局的人开着车前往他们的家宅通知最新情况时,我忍不住在想,那些从几十层楼直接随着钢筋水泥崩塌的人们。
而且我很不解:在那些重要的夜晚,为什么没有连夜大规模拯救的行动呢,为什么非得搞得像是两个神秘英雄去查找存活者那样呢。
这时候我发现自己落入一种偏见之中。但我无法克制。因为这种政府人员、警察的视角让我产生了某种强烈的抵触。这大概是我个人的问题。
影片当然是感人的。他们是在用家人带给他们的力量去和对立的、强大的、甚至毁灭性的恐怖势力平衡生死。他们除了平凡的人生之外,别无其它的、所谓的武器。
后来我努力劝服自己,抛开偏见,从另一个角度去思量。警察这个身份也许有更多的好处(虽然完全可以拍一个在世贸工作的公司,这是我的剧本,公司里同样人种复杂,和睦,敬业,乃至有口角,但在这个时刻,他们是如何挣扎在巨石和绝望中的。。。这很像个蹩脚的好莱坞剧本吗),尤其是他们“别无作为”这一点上,值得人去琢磨。
突发的恐怖犹如战争一样,警察被推到第一线,但他们也是老百姓,说是疏散群众,其实他们也得从头开始熟悉路线。就算他们没有功绩,却是政府在第一时间调动所有力量解决这一悲剧的表现。他们不是英雄,人们给他们的欢呼只是因为:他们活了下来,是废墟里出来的活人,是被同样象征政府的官兵所救出来的活人。因此他们可以保全家庭,这才是意义所在。
无论如何,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从某种角度来说,它狭隘了911这个无尽的主题,也狭隘了人性,乃至生活本身。就像一种过于纯洁的感化片。
事实是看到一大半去睡觉
只有20人.
么错我是冲着那点胡子去看我家凯奇叔的。导演拍的实在没劲。一片漆黑。事实证明介个片和那点胡子一样无趣。。
为了人性的光辉~~
音乐不错
一个消防员的纪录片,最繁华的地方,变成了绝境。。。中立的纪录片风格却感受到控诉——不仅仅是对恐怖行为的——站在一个“人”的立场……
故事背景众人所知,演员也不错,拍得不错。
奥利弗斯通,浪费我家凯奇哥。凯奇是很好用,但是也不能到处乱用。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正在哈尔科夫冶金球场看比赛,回家看直播顿时震撼了,半夜老爸打来电话说他此时就在纽约,我擦顿时觉得好奇特的情节~
奥立弗·斯通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重现了911事件
it's very touching
just so so
记得是在电影频道看的,不过如今留下的记忆不太多。
精神可嘉……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911九周年。2749人(343个消防员)。87个国家。
尊重事实,尊重历史,人活着才最美丽。
看到 行尸走肉 里面的某位了
2006.11.12 星美国际影城
just so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