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讲述的是贫民想有更好的环境而搬进富人区发生的故事。说实话人活一世要本分,俗话说的好人贵自知,没有这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一个工薪阶层贸然搬入富人区,势必会产生生活习性,文化教育等等的差异,比如说高帅富的消遣是打高尔夫,然而你连高尔夫的球杆都没有摸过却强装很懂的样子,这不就是给自己下不来台吗?有钱人家的小孩上私立贵族学校,自己明明连学费都付不起却还是逼迫女儿去考,说白了也是希望自己有面子而已。
这部剧的主角,远藤一家基本都是这样,死要面子活受罪。充满了庶民在有钱人世界里的可悲性。
当然,这不是鄙视庶民,一个人的性格要好,看开点。一开始就不要自不量力搬入云雀之丘,同样的钱在坡上能买小房子,坡下说不定就是豪宅。一家三口,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也没有压力,和和美美的生活多好。
然而一般人都想不到这点,会去追求无谓的虚荣和面子,到头来得到的是什么呢?远藤太太在一群有钱老妇中拼命想融入社交却举步维艰,女儿彩花因为做不来闪光的有教养学习好会弹琴的小孩而压力很大,丈夫因为住到有钱街区云雀之丘而心里飘飘然想创业。。。。。家庭充满争吵,挣扎在崩溃边缘。
人生的道路就因为错误的选择而走上分岔路口,所以说啊成年人这么好面子干什么啊!有话就直说啊!
=======================下面是另外的吐槽
昨晚看了两集,今早看了一集,本季不可多得的反应家庭关系,成人要面子的好剧。虽然也充满了中二病。
本剧原作依然是大名鼎鼎的凑佳苗,她的【告白】电影之前还火爆一阵,虽说毁誉参半。之后改编的【赎罪】日剧……可以说真的很难看。。。。。。然而这一部夜行观览车,把握了这名女作家小说改编的技巧,比之前糟烂的赎罪要好很多。
这一朵女子写小说的写法,那就是多视角写法!!!
一本小说第一人称主观视角,或者是别人眼里的客观视角,或者是站在读者角度写。但是她写作是分段多视角,A一段,B一段。
凑佳苗很擅长心理描写。曾经我看告白的时候无比新鲜,无比震撼,分视角写作造成的气氛烘托,把握各个角色的心理,那样的感觉很少能体验到。
然而很法克的是,这朵女子基本每一本书都这么写!!好乏味啊!她能不能有点突破啊!!
这部剧拍摄手法略微类似告白,参考了告白电影?就是在每一集的末尾会运用一些慢镜头,这让人很喜欢。
凑佳苗的写作特点就是很多心理描写,如何把大段的虚无的文字化为剧情,那就是慢镜头。很多愚蠢的作品下下策就是用旁白。。。法克哦。
慢镜头的苍白无力,可以细腻的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焦灼不稳定的状态,配乐也是缓缓的女声柔和歌曲,配合在一起反而对于激烈的冲突、争吵、更有烘托效果。
能学告白一点,导演也算是下了功夫。值得四星推荐。
谨以此文写给那些中途因看不下去而弃剧的朋友们,还是要看到最后啊~文章中会顺便把这部剧和续作《为了N》进行比较,毕竟没写《为了N》的长评还是比较遗憾的。
本来想在第8集的时候再停下来作一次小总结,最后还是牺牲晚自习把剩下的部分看完了……剧情依旧是一波三折,直到最后凑阿姨还不忘黑我们一把呢。原以为淳子被抓,在证词模糊的情况下依旧一口咬定罪名就可以基本确定人一定时慎司所杀的呢,结果却依旧出乎人的意料,还是太嫩啊……
事实证明,我前一次对淳子的分析还是在理的。怎么说呢,案件源于淳子自身的自卑和冲动,和一连串在旁“煽风点火”的巧合和偶然。从平凡的坡下嫁到云雀之丘从而麻雀变凤凰,丈夫既温柔善良,又对她很好,还有一群欢乐又健康的孩子们。实在是过于幸福了呢(虽然这样说很失礼又不好),幸福到忽视了自己内心的自卑与阴影、不断给自己施加了太多本不必要的压力。压力的逐渐累积终于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淳子,虽然她还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但内心深处的恐惧却愈发强大。她恐惧失去现在的生活、失去她的丈夫、她的孩子,这种恐惧感随着时间逐渐累积、引起质变。而最后,在那天晚上,恐惧裹挟着冲动,终于把这个“好母亲”、“好妻子”变成了疯狂的杀人犯,将她拉入了深渊。
凑阿姨的原作没读过,但从几部改编剧看来,凑阿姨似乎很喜欢用这种类似道德困境来使结果主义者难堪呢 。用一连串的巧合和善意去构建一个看似邪恶污浊的事件,再利用对事件真相的层层抽丝拨茧来展现出所谓“人性”。如果把这类故事依旧归入推理的话,我想凑阿姨和东野圭吾在故事构建方面是有很大共同点的(这个或许有些人会不同意),即——重情重过于理。推理不过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是剖析在事件中展现出的人格的最佳途径啊。
说到底,人的思想不过是一个大黑箱,要认识一个人,重点是我们该如何去认识、理解这个黑箱。近年来,科学家在心理学上掌握了更多的方法和技术,想要直接剖开这个黑箱以一探究竟。但事实上就方法而言,无论是实验还是量表都无法对人的人格和心理做出有效归纳,更不用说是预测人的行为了;而就技术来说,无论是FRMI,EPR还是PET也都依然没有能力对于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释。所以,目前来看,要深入了解一个人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啊,只有观察。观察他的行为、他的言语,持续地、不断地,试图拉近与他的距离,并从中归纳总结出他的性格特点。对于一个虚拟的角色则更需要这样,编剧、导演、所有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对一个事件的千万种叙述方式、叙述顺序、叙述手法,也都是为了这个——让观众产生一种实感,感觉角色就像你的朋友,就像他们真正地存在于这个世界过。同样的,创造者们煞费苦心让剧中的冲突更多一些、更戏剧化一些,也仅仅是为了观众能够多思考一些、再投入些,并且能和角色相处得再久一些。只有让观众产生如此的实感,观众才会真正去理解人物的性格与苦衷,把剧中虚拟的人物当作朋友一般,想他所想,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从而沉浸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他的本心并与他直接对话。这便是作家们赋予人物生命的方式,也是他们交朋友的方式吧。
扯远了,说正经的。补这部剧的最大理由还是因为那部《为了N》,乍看之下,两部剧的相似之处相当之多,风格相似且同样独树一帜。塚原あゆ子和山本刚义的导演(实际上<为了N>的E8由阿南昭宏负责,<夜行摩天轮>的E7由棚澤孝義负责),横山克负责的配乐,还有奥寺佐渡子担当的编剧(<夜行摩天轮>中还有清水友佳子E4,E6和E9的参与),几乎就是一样的制作班底(说起来一想到接档的<无间双龙>的收视比<为了N>还高这么多就满腔不爽)。而通过比较《夜行摩天轮》和《为了N》,也真心可以发现这个团队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招牌式的慢镜头人物特写在《为了N》中被运用得更纯熟。构图方面同样是,镜头被使用得更加谨慎,并且由于《为了N》中的场景更多,镜头也有了更广的发挥空间,所以感觉每一帧都精致非常、美如画。而《夜行摩天轮》中由于场地限制,有时倒不能给出令人心动的镜头。而奥寺佐渡子负责的编剧倒是在这部剧中发挥得要更好些(当然也是因为<为了N>的时间跨度太大),在对事件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每一集的悬念都留得恰到好处,在剧情推进的安排中也依然有着超一流的水准。再说说配乐,感觉横山克的配乐总是很擅长用简单的音符和留白营造出一种氛围感,同时,在单色琴键对一段旋律的反复演绎中,再由弦乐进一步衬托,简直妙不可言。总之,两部剧配乐的总体水平都很高,除了这部剧中那首欢快的曲子的感觉要逊于《为了N》。主曲上加入一点人声也挺应景,因为如果纯器乐再加上如此广泛的留白对于这两部剧而言未免太冷了些,加上温润的人声倒是正好。最后则是AI的《voice》和家入レオ的《silly》,显然这两首都是很棒的歌,如果单单作为歌曲已经很出色,更不用说用做这两部剧的主题曲了,我甚至怀疑这两首歌是不是专门为电视剧写的。分别来看,《voice》中AI的一口欧美唱腔传达的是磅礴的力量感,对推进故事的发展和留悬念方面贡献巨大,每当我在每一集的最后听到这个的时候,总是一阵激动啊~但私以为AI有些地方声音的处理还是不够干脆点。再看家入的《silly》则更感觉是要表现明知愚蠢却依然奋不顾身地为所爱之人付出所有的……那……那种心情。正如《为了N》第一集开头杉下所言:
“为了那个人,我可以牺牲自己;为了那个人,我可以满口谎言;为了那个人,我可以无所不为;为了那个人,我甚至可以杀人。那时,我脑子里只想着最重要的人,想着如何才能不让最重要的人受到伤害。
我并不后悔。
什么事我都干得出来。
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一并接受。”
而且家入的高音非常漂亮,不仅如此,在这样的高音下又留有余地,那种感觉用在剧中真是神了(尤其是杉下和成濑在火灾现场那段)。
最后谈一下演员们的表演和剧中的人设。我在短评中说过,这部剧中我最讨厌的就是人设,从前面的时候就是以至于差点在第三集的时候就给弃了,还是最后的那个悬念留住了我……
这里声明一下,人设仅仅是我个人单纯的不喜。因为它过分夸大了人性的黑暗之处,并将其作为剧情的推动因素之一。真弓的一味容忍、软弱和无止境的抱怨、屈从。启介的懦弱、逃避。彩花的软弱(没错,又是软弱,有时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日本人都这样,从不敢说一个“不”字,在对待他人的关系上只是一味地屈从别人,导致最终巨大的压力只能以“替代”的方式发泄在最爱自己的人身上,直到把双方都憋出病)。淳子的自卑。还有小岛夫人的刻薄等等。构成了这一张病态、令人抓狂的人物关系网络。在前面看的时候我自己都差点没给憋死,而剧的前半部分的所有关系中就只有真弓和淳子的友谊依旧闪闪发亮,其他的关系却都比泥水还要浑浊。这样的人物关系设定,怎么能提起观众看的兴趣。
人物方面的黑暗直接导致了我对演员的不爽,所谓爱屋及乌,其实恨也是一样的吧。但事后再回想一下,觉得还是不怎么客观,想来演员的表演其实是出色的。那真弓这个角色说,我以为能够演好她的人是不多的,即要有慈母般的关怀,在家庭冲突中又要做出一副人畜无害的脸,在疯狂的时候还需要表现得像一匹野兽(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是高级黑),而这些转变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需要完成,不仅如此,还有众多的面部细节需要表现。不得不说,铃木京香在此处的表现相当出色。杉咲花的演技在这一代童役中显然也应当被归入高水平,不过我自己总觉得哪里差了点什么。石田百合子是老戏骨,不用多说,开场那段嘶嚎尤其令人影响深刻。(然后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居然是69年的……震惊,到底是何等端庄的女性啊)
总而言之,虽然对这部剧还有点不满意甚至还有很多不喜的地方。但无论如何,这是一部高水准的推理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看完第一集就确定这是冬番一定会追下去的剧,希望剧情不要崩坏不要沦为上网背景音,也不要给我个大团圆结局让我相信人性美好,要黑请深黑。
剧情一开始就抛出案件,让主要人物迅速登场。然后大家就可以从第一集猜犯人猜到最后一集?我不确定编剧是不是这个用意。不过我倒是偏向让剧情从他们搬到云雀之丘开始,讲述这片街区人们的秘密,案件怎样发生,警察如何侦破,最后一集阐述手法动机,你看我这个思路完全是阿加莎电影系列的思路,直得不能更直。
但本剧导演,明显倾向于让不断闪回的“过去”来解释“现在”,又以警察的侦破为一条线,从“现在”追溯“过去”。当过去和现在相遇之时,就是真相大白之日。。。。。
=================第三回 世界尽头的主妇=================
第三集没什么好说的阿。
就想赞美下石田百合子阿姨太适合这个角色了!!我看的时候内心一直在咆哮这特么才是大和抚子!!!石田阿姨你真是柔弱美丽端庄大方!!
全集最触动的地方是两家主妇怀揣各自的烦恼坐在首次交心、秘密吃泡面的地方。
山下是所谓的“平凡世界”,密密麻麻的住宅,庸庸碌碌的人生。
他们坐在山上,就像在世界尽头眺望凡间一样。
明明山下的人生更加唾手可得,却千辛万苦住到了山上。
然后永远远离幸福。
截图!!我觉得这个画面有巨大的孤独感!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861349824/
==================第二回 温柔的加害者===============
电视剧没有拍成单元剧,却被我写成了每集一个主题的单元观剧笔记。
第二集看完想说说亲子关系和校园暴力。
看过的日剧不少,讲亲子关系的也不少,能想起来的居然只有《顽固老爹》和《Mother》。记忆最深刻的台词是《Mother》里松雪泰子说,子女对父母的爱才是无私的。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和我爸爸妈妈的关系不好,究其原因,不过四个字——“沟通不良”。
但是沟通交流这种东西,就跟结婚姻缘一样是没办法努力的。不管怎样平心静气的交流还是大动干戈的争吵,留下的只有伤痕,双方都完全忘了起因为何,争吵之后又要如何改进。很多事情,其实一开始就错了。就像女儿落榜之后,会因为让父母失望而自责,自责之后却是愤怒“要是没有搬新家就好了”“要是妈妈没有让自己考私立学校就好了”。
因为子女,尤其是小的时候,自己的人生还没有和父母的人生分裂开来的时候,总有一种以“让父母骄傲”为己任的幼稚,希望被称赞,被表扬,并为了这表扬作了很多无谓的努力。运气不好的时候,努力也会碰壁,碰壁之后带来的争吵,不管表面上是怎样的和好如初,还是会在子女和父母间留下细微的裂痕。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留在记忆夹层中的裂痕逐渐变大,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
直到现在,我想我和父母也只是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平和吧。不可否认我们都很爱彼此,但是大家都在用错的方式爱对方,对此我也很遗憾。
我始终相信,伤害这种东西是会转嫁的。你在A处受的伤,必然会在某日转嫁到B处、C处。在前任那里受到的伤害,也会转嫁给下一任恋人。=。=我也不知道为啥忽然想起这个,好的接下来说说校园暴力。
伊坂幸太郎的小说《噢爸爸们》讲述了一个有四个爸爸的男生的故事。小说中有一段是儿子和爸爸们的对话,讨论的就是校园霸凌,爸爸们说,从儿子生下来开始就担心各种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万一上学之后受到欺负怎么办。爸爸们的结论是,虽然欺负别人不好,但是比起被欺负的受害者,还是希望儿子是加害者。
剧中的女儿受到同学排斥后,选择了自己消化悲伤,然后将这些伤害转嫁给了逼迫自己考私立学校的妈妈(终于想起为啥要讲前面那段了)。我想在成长过程中,我应该也是属于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吧,我小时候有一次和同学吵架败下阵来,哭着给我妈讲了,我妈二话不说对我的吵架技巧点播一二。从此之后我就各种tough各种fight back。。。。 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化解这种被排斥、被欺负的心情啊。
如果以后我有了孩子,男生的话一定要好好学打架,女生的话尽量不要和Bitch玩,如果她自己变成了Bitch,那么。。。就自由地飞翔在校园暴力界好了。。。。
纵观第二集,不管是剧情、氛围营造都比第一集弱,剧情也没有实质性的推动。但是女儿在结尾时的大吼,给稍显平淡、承上启下的第二集作了很好的结束。
这一集的感想之所以叫做“温柔的加害者”,是我觉得如果远藤家最后整个崩盘的话,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妈妈对“家”的渴望吧。这份渴望把全家都push too hard,钓丝硬要突破天花板进入上流社会,终于大家都败下阵来。真是悲剧。
PS :高桥家的爸爸也怪怪的,感觉他比远藤妈妈还要push家人。。。
顽固老爹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41055/
Mother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303624/
爸爸们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02423/
==================第一回 只是近黄昏==================
看完第一集,最大的感想就是,人生又漫长又痛苦,所以在每一个纯粹的快乐的瞬间,都要用尽全力去享受、去铭记,靠这些记忆才能撑过往后痛苦的岁月。
虽然很不喜欢插叙的推进方式,但开篇的案件,奠定了此剧基调,不管远藤一家刚入住时是多么地充满希望,这希望都会被一点一点毁灭,所以看到两家人照片上的笑脸时,都会为两家的命运心痛,好吧,导演你的目的达到了!
1、 搬家、垃圾回收这两段,直接让我想到《鬼邻人》了,真特么如出一辙啊。然后是搬家那里拍得元气满点,拿去当搬家公司或者丰田家用汽车的广告绰绰有余。
(鬼邻人链接: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26329/)
2、 远藤爸爸在公司被同事说起35年贷款的时候,想起宫部美雪《理由》里面拼老命也要给子女买套大房子的爸爸。爸爸你不会是犯人吧!
(理由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66538/)
3、谈谈卡司
我很爱铃木京香的。但是让我真正注意到她的是2008冬番的
《Scandal》,也是主妇们的故事。她在里面饰演一个一丝不苟完美无缺却遭遇丈夫出轨的妻子。
我被剧中她所饰演的不管任何时候都挺直腰板,堂堂正正面对人生的角色所折服,也很欣赏她从来不担心鱼尾纹的大笑。在她身上我能很明显地察觉到时光的流逝,但是她好像并不在意,这种面对衰老的态度,也缓解了我对生命的焦虑。
就好像有人对我说,没关系,你也可以很安然地老去。
(Scandal链接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193289/)
剧中尖酸刻薄群妇之首的小岛夫人的演员,今次我终于知道了她的名字,夏木mari。这位大妈在我长达数年的观剧经历中,反复不停出现而我始终不得其名。最初是《野猪大改造》中的教导主任,然后是《医龙》中的教授,还有最近木村新剧《Priceless》中的房东。
不管饰演什么角色,夏木桑都能将自己特有的活力赋予角色,让我有一种“千人一面”之感。能够做到千人一面的还有木村拓哉、田村正和、桃井薰等,他们不管演什么,都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角色背后这个演员的存在,同时也很好地将自己与角色融和。这实在是太妙了。
其实小岛夫人这个角色,在她没有数次与儿子通话之前,我是很讨厌她的。当她以祈求的姿态和儿子通话时,我脑中很自然地浮现出桃井薰在《SCandal》中的角色,就想要是这个角色由桃井大妈来演就更好了。
(桃井薰连接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02867/)
石田百合子阿姨还是这么美真是令人感动!不过总觉得她演技略弱,不晓得是不是长得太纯情啦,即使是《星期三的情事》中这种小三角色,都没办法让人对她咬牙切齿,所以这回演上流家庭的太太完全没问题!
纠正一下 《星期三的情事》中饰演小三的是石田阿姨的妹妹石田光哈。。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20102/
然后是高桥克典(饰演刑警),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跟丰原功补差不多,就是一度快红了,然后总差点火候就被拍到了沙滩上。。。。还有我总觉得高桥克典是江口阳介失散多年的兄弟。。。。
丰原功补链接 就是那个《悠长假期》中的摄影师!!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28931/
4、谈谈原著作者
真庆幸我没看过原著!不然我的观剧乐趣肯定要大打折扣
凑佳苗因《告白》的电影为广大读者、影迷喜爱,但也因其小说多围绕家庭生活、主妇日常被人诟病格局甚小。
不过我倒是很喜欢这类小说,比起关注世界大事,主妇日常本来就更接近我们不是吗。
继《告白》之后,小说《赎罪》也被拍成电视剧,但是我事先看过小说,所以看电视剧时基本抱着挑刺的心态看的,再加上电视剧氛围塑造得太过沉重,小泉今日子大妈的告白在我看来也变成了神神叨叨,没忍到最后就把此剧弃了。。。
(赎罪链接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810848/)
自告白后,凑阿姨的作品这影视化速度正在向东野劳模靠拢。但是要把一个一集SP就能讲完的故事抻上9集,拖是不可避免的....好吧我错了,原来还有第10集
作为凑佳苗的作品一贯的阴沉风格,这部作品的表现也算中规中矩。特别喜欢AI这次唱的主题曲,乍一听有点奇怪,但是时间一长觉得真心是绝配。家庭问题真的是形形色色,但是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台词:可能发生在我家的事情,是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都不奇怪的事情。
结局无力orz
漸入佳境
以爱之名到处毁人,这是个嘲讽圣母的剧吧呵呵。
结尾也没有期待中的惊天大包袱略失望。shiho和亮片婆这两角色还蛮发人深省的,有时恶人不是天生就恶劣,只是把自己从一处受到的伤害变本加厉地转移到另一处罢
最后一集+一分
这季最喜欢
可怜的大叔,多好的男人啊!!!唉……
结局没什么惊喜不过也没什么崩坏。剧还是非常好看的,演员们演得超棒。特别是杉咲花姑娘,之前家族之歌的时候觉得比较一般啦,长相不是菜,但是这里爆发力超强呢。石田ゆり子美!铃木阿姨有点显老但是还是美!OST超好听!!db上剧比原著得到更高评价。
他爸爸真无辜...
看过原著小说,认为日剧版比起小说更优秀。首先,日剧将时间改为正序,故事更显清晰;其次,每一幕让角色独白浓缩展示其内心及定位;然后,增添好多原创情节将角色更紧密牵连;最后,结尾一反小说的黑,正向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全剧最深刻杉咲花演技爆点,把“彩花”演得很鲜活,值得期待的新生代。
和日本人的性格有关
這種群體性冷漠及等級劃分和吾朝如出一轍 只不過霓虹更重視的是個人信譽 而非單純金錢至上 世界越來越快 其實是違反人性原有節奏和簡單需求的 物質空前繁榮激發的是更貪婪的慾望 所謂的幸福 早已被商業稀釋而單一化了 個性於是被抹殺 追求速度的同時 喪失的是生活 還有生長的本質
前两话简直是神剧的节奏后面拖沓成渣了,主妇剧大好
多拉马比原著丰满不少,原著的结局毫无亮点,但剧却被奥寺渡佐子进行了巧妙点缀与修饰。观看过程有了许多关于家庭、教育、人性的新认识,建议为人父母的朋友观看。两位女性,四个家庭,相互指涉,相互影响。多重视点下,对小案件的大剖析,细致入微。编剧是主妇心,海底针。向发挥出色的女性演员们致敬
过程也是很享,看完这集就期待下集,但是到结局就有点つまらない是怎么回事!
两小时能看完的原著,我花了两个多月看电视剧改编。。。我是有多无聊啊。。。以后凑佳苗原作的剧一概不看!!!
凑阿姨的作品总让人感觉日本社会真是变态可怕,和谐整洁便利的背后,是对个体的尊严与个性的抹杀与忽视,日本主妇也是一个挺特别的群体,特别是主妇会什么的,完全就是恐怖的存在啊
看这个还不如看原著小说,这剧改编得实在一般(而且选角失败,没几个能看的),两集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