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喜欢的类型,剧情我觉得比很多要现实,警察也是人,人就会有黑白两面,不喜欢一片赞扬的,弹幕一直说抄袭杀回,如果这也算抄袭,那么杀回的也是抄袭香港80年的电影,虽然是新人导演,但是能看出导演还是很用心的,有瑕疵,有亮点,还可以进步,如果片子是流量或是知名演员,分肯定比这个要高,还是值得推荐。
国内的好多犯罪刑侦题材影视剧,不是拍成了喜剧片,就是拍成了恐怖片,让人望而却步。《追凶十九年》在氛围的把握上首先抓住了观众,对类型片的定调把控到位,想来也受到了监制张猛的现实主义情怀的影响。
“狼人杀”离不了惊悚的游戏场地。影片少有的把背景放到了北方的小城镇,荒芜的土地,破旧的厂房,寒冷的气候,人们对周遭生活的厌倦都为剧情的展开做了最好的铺垫。一起杀人案的杀伤力有多大?可以影响到多少人?从受害人家庭,到侦查案件的警官家庭,无一幸免。当然,这还没有包含杀人犯本身的家庭。
王泷正和宋宁峰是这场“狼人杀”的两位警官。他们可谓惺惺相惜,从最初的冤家对头慢慢发展成共同搏命的战友,但都逃不过悲剧的命运。好多同类型题材中我们熟悉的桥段是警方不作为,受害人家属动用私刑,凭一己之力追凶。而影片中宋宁峰角色何警官的设定有些不走寻常路,为了替妹妹报仇,竟然自己考了公务员回家乡当了刑警。这个角色还被分配了讲述旁白的任务,案件以倒序开始,都是以他的视角展开,悬念貌似开始就解开了谜底,实则不然。何警官人狠话不多,孤家寡人,沉着冷静,与呆头呆脑且成家立业的刘警官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警官看似生活幸福,家庭美满,但每天也被案件不侦破、妻子不怀孕这些事弄得头大。这些看似没什么杀伤力的问题日积月累也会变成摧毁家庭的利器。十九年的追凶,物是人非,城镇巨变,当年受害者的家属已认不出当年血气方刚的警官。真相真的还那么重要么?何警官只是变得麻木而已,他还有复仇的动力在支撑着;然而刘警官的生活却支离破碎,妻子流产导致离婚,混到最后连警察的饭碗都没有保住。
二人在公交车站的擦肩而过的一场戏拍得巧妙,何警官刚刚贴完通缉告示,刘警官随后从公交车上下车看到告示。张国荣的《当年情》是《英雄本色》的主题歌,在《追凶十九年》里也多次出现,“忆往昔,几分心情暗低吟。当年情,在风中追忆已无影。”兄弟有难时,一个短信的两个字就得到了归队的鼎力支持;KTV门口还能凭歌声识别出兄弟的背影,可无奈真相大白时二人却已是生死相隔。何与刘的缘分也像片中的雪落、雪融,因追凶而纠缠了半辈子。
“狼人杀”是一场游戏,谁能撑到最后全凭演技。两位男主的表演可圈可点。宋宁峰到如今也熬成了老炮儿,终于摆脱了帅气的累赘,对角色的演绎逐渐有了自己的味道。王泷正演的电影应该不多,这次也带来不小惊喜,时间跨度带来的人物性格转变被自然而然的带了出来,情感真实且克制。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得知妻子流产那场戏的一系列反应,从开始的开玩笑到掐住妻子的脖子,过渡自然。还有影片结尾得知挚友去世消息时的反应,并没有潸然泪下,说明这个角色的内心已死,表达了一种高级的痛楚,的确值得褒奖。相比之下,文艺片常客的黄璐就只能给及格分,在离开的汽车上那泪水也显得略刻意。
不知是不是这个观众个人的关注点有些奇葩,但影片在刻画这些基层民警的日常生活方面的确超越了犯罪破案本身,那些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无奈与凄凉更能打动人。正如旁白讲到的那样,“所有人都被锁到了时间里”。导演应该是个《七宗罪》和《杀人回忆》的粉丝,从杀人犯留下的特殊记号到刘警官妻子的角色设定,都多少带着这些经典影片的影子。特别是刘警官妻子被跟踪一场戏,以及她怀孕的情节,很容易让人想到《七宗罪》中的警官妻子。导演在案情推进方面也略欠火候,出现的几个重大嫌疑人都与最终的杀人犯关联不大,他们的犯罪动机以及对人性恶的探讨还不够深入。
近期韩国华城案基本告破,国内的白银案也是民众关注的热点,《追凶十九年》算是国内对这类题材的有益尝试,希望导演下一部作品能让观众的神经更加紧绷,把“狼人杀”玩得更刺激。
蛮难看的,全程两倍速。以为是悬疑破案,层层递进,实际上是两个警察的惺惺相惜最后分道扬镳(可能也不是,有点没头没尾的)。破案剧情拉垮,没有伏笔,前后毫无关联,莫名其妙就破案了。连环变态杀人这么大的案子拍的让人想疯狂快进也不容易。何的人生像是为刘服务的,没有单独存在的意义。最后何的死亡也不知道意义何在。何的演员不知道是不是想演一个妹妹死后自己的人生只剩下复仇这一件事的行尸走肉。看起来好呆,很出戏。刘的人物形象也很奇怪,比起警察更像是一个混混。这些都不说,主要是有超级下头的点。刘性无能,好不容易怀上的孩子意外掉了以后,刘第一反应是掐妻子脖子。虽然妻子激了他一句,但是不管因为什么孩子掉了就掐脖子我真的觉得很恶心很下头。还有就是性无能这个点也完全不能理解,现在的电影是不和性搭点边就不能拍吗?刘就算不是性无能,孩子来的很容易,妻子因为刘太专注案件不顾家,晚上被人尾随害怕但是刘不在,怀孕以后刘不关心,答应的事情也没有做到等等原因和刘离婚也很合理。而且性无能和案件也没有关系。除了这个,电影里挺多以为是有用的线索都和案情本身没有联系,不知道为什么要拍这些镜头。看的我生气,还不如去看无脑甜宠剧。
比较无聊的时候随便打开了一个片子,然而竟然出乎意料还不错。能让人一口气把片子看完。毕竟这是一个之前没听过的片子,而且豆瓣评分也非常低,所以有点出乎意料。 这个片子的故事以一种比较沉静的方式讲述出来,就像是导演领着观众看一本长篇小说一样的感觉。整个片子的叙事方法,颇符合它的名字: 追凶19年。 在19年里,王泷正饰演的主人公刘一波从年轻干练雄心勃勃的警察,到最后变成了一个与妻子离散的瘸着腿买菜的半百之人。另一个主人公何晨,在家破人亡之后,把抓住真凶作为一种执念,直至离开人世。甚至王泷正饰演的主人公,被这个案子彻底改变了人生之后,已经放弃了对真凶的追逐。 这19年里,城市发生了变化。城市里的人也发生了变化。甚至主人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真凶竟然一直没有变化,持续不断的犯案。 而刘一波和何晨的工作方式其实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情况很相像。他们不是什么神探,没有老天爷的眷顾,也没有特别神奇的高精尖技术可以依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排查。把这个城市从头到尾、由粗到细,一遍又一遍的过筛。两个主人公就是普通的一线民警,他们的工作方式也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厌其烦。 观众看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无能为力或者漫漫无期的感觉。也不知道他们对这个案子一遍又一遍的排查,从各个角度进行筛查,到底有用没用。就还蛮能感受到19年是如何的漫长。 虽然这个故事体现出了命运的无常,主人公的人生会因为一个连续的案件而发生了彻底的颠覆。但是作为观众,我更愿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故事。那就是虽然命运中存在着各种变换莫测,虽然很多事情都不是普通人能够控制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会带着执念去寻找真相。 虽然这个电影的结尾看起来不够文艺,或者不够深沉。但是这个电影貌似不是作为文艺电影来拍摄的,而是作为一种商业电影,虽然他拍摄手法看起来有点文艺,但是它所表达的是普世价值观,所以必然会设置一个光明向的结尾。 同时这个电影有着一个比较让人纠结的点,就是导演的拍摄手法和他的故事类型存在着一种矛盾。就是导演讲述故事的手法,确实有着一点儿文艺片的风范;故事里面又掺杂着很多文艺片的喜欢的宿命感。但是这个故事从它的整体走向和结局设置以及结尾的感谢,又表明它是一个弘扬主旋律的商业片。所以这种矛盾导致这个电影两头不靠岸。 还有导演很喜欢用旁白,两个主人公分别进行大量的旁白。但是事实上没有这些旁白,也不影响观众对整个故事的理解。不知道导演大量使用旁白的初衷是什么,但是个人感觉这个故事相对比较简单,与其用大量的旁白还莫不如多设计镜头语言来表示导演的意图,能让影片更具质感。 整体而言,故事还是一个好故事的,导演拍的也比较流畅。但是,感觉这个电影定位不是很清晰,不知道什么样的观众才是它的目标观众。
《追凶十九年》的故事让人联想到“白银案”,原型案件关注度如此高,要拍出自己的味道并不轻松。影片不拘泥于类型片本身的悬疑形式,而是把大案做“小”,做在两个警员十九年的人生。这是一个非常扎实的故事源起,有股中国西部《真探》的意味,主创试图回答了一个因何到此的悲剧宿命。而这宿命之间,有着警员的不放弃,和冥冥之中自有轮回的回环。
一直以来,西部题材是稀缺的,从最初的《西风烈》形式感极强,到前几年段奕宏主演的《暴雪将至》,那种要讲出小镇恐慌的味道,还没有特别好的专门为三四线城区服务的题材。《追凶十九年》一看就是小成本操作,依托一个“追凶”故事去讲当地的人情变迁,小切口,大时间轴线,整个叙事策略落回到人物上。一个是一一直懊恼无法追凶的脾气暴躁的警员,逐渐面对妻子对自己的失望,但始终投入在案情的追查里面。一个是因为妹妹被杀差点自暴自弃的警员,通过自学考取公务员,始终未曾放弃在茫茫人海搜寻。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因为共同的任务走在了一起,主角刘一波起初本是暗自较劲,到后来生活不断经历惨痛,但查案慢慢变成一种本能。直到悲剧反复重演,好不容易有的儿子掉了,而妻子也离他而去,他的人生才因为这件事彻底垮了。他像普通人一样逃避,而搭档何晨却越发勇敢,始终不曾放弃。当他看着周围渐渐改建的城区,受害者的妹妹开始做起了小姐,那种错落而至的岁月伤痕,对两个警员有更为深远的伤害……
让我觉得亮眼的地方是理由两个男人逗贫的很多乐子,也是影院屡有的笑声。刘一波常年不能让妻子怀上孩子,一直要被迫吃药,以及去看生理病,一回头遇到何晨也来调查,他刚想掩饰自己也是来查案的,大夫就提醒他别抽烟,把他的底给揭露了。银幕满溢着男人难言之隐的尴尬,何晨询问,他回答,两个男人的感情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只是横跨在他俩的大山一直没办法走下去……
整个影片还是充分按了影视剧的叙事节奏,人物始终悬着结果,抓不到真凶,却见受害者不断出现,一直消磨着两个人的意志。里头闲笔带出了荒凉小镇的各种风土人情,打麻将的人生,路上被尾随的风险,警察在尽力而为,但人海茫茫,没有证据查案艰难。
最终发现真凶的一整段,只剩下何晨去对抗。我们无法想象他在生命终结那刻,是否有一丝满足,距离案情十九年之后,他终于还是找到了凶手。而凶手正如现实中白银案里头那样,是一个没有任何人性怜悯的人,甚至很普通,但他就肆意开展着杀戮,一切看上去如此徒劳,如此无意义,这种追查如此痛苦,耗掉两个警员珍贵的人生,换来的依旧是无尽的痛苦,但这大概就是警员守护群众的力量。
影片并没有着力在多少悬疑线上,牢牢扎实在做人物。这两个难兄难弟,是我们那些还不曾放弃的的良知与较劲,但一条艰险的路,没有指望的路,总是让人要割舍如此多的疼痛。最终凶手得以追查还好,更多案情可能还只待时间慢慢破获。这种无力感,弥漫在各种细节。
整个基调配合影像纪录片式的粗粝感,是一个当下西部片可做的探试。要说美中不足,我觉得表演还是太“拿着”了,可以更纪录片质感,更拍出演员扎根在西部底层的那种脏脏破败的感觉,那处给人没什么希望的地方。始终有人有坚持,是珍贵的微光。
我们都知道,现实比文学作品更魔幻,人心比黑洞更难测。穷尽多少文字,恐怕也难以表达清楚人世间的所有狰狞和险恶。是的,善良敢于行走在阳光之下,我们无需去探寻和研究,狞恶却是隐藏在阴影中和光明同在,随时都会伸出利爪扼住谁的咽喉拖进无尽的黑暗。所以,我们才会从古至今都在讨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对那些扭曲的灵魂充满不解,同时也充满探究。
善良永远无法想象丑恶到底长着什么样的脸,究竟有着怎样肮脏狠毒的心肠,所以,在善良和丑恶的对峙中,往往落败的是善良,付出无数惨痛代价的也是善良。兵法里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恶已知道善,善却不知道恶,一旦交手,结果太容易推测。
连环变态杀手,该是最恶毒的存在,有着嗜血疯狂的天性,在血腥中体味快乐,在杀戮中感受满足。我们以为这样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必然夜夜难眠,内心煎熬无比。可惜了,这只是善对恶的美好想象!这样一个本该寝食难安活在地层底下的人,却能坦然地在阳光下拎着菜场买来的菜蔬,在人群中安然地走着,夜夜睡得香甜,连最响的雷都惊不醒他。他把杀人视作寻常,把别人的生命当作他解闷取乐的玩物,一丝一毫的悔恨、愧疚、痛苦、害怕都不曾有过。这样的人,心志之坚,强如钢铁了。这是受害者的不幸,是所有被他的随机行为伤害到的人的不幸,也是那些负责伸张正义的人的不幸!
两个警察,十九年的追凶之旅,期间种种遭际,写满的是精神上的重负导致的失控,他们的人生除了追查凶手,没有了别的目标和动力,于是,普世的一切离他们而去,他们在执念中陷落。从青丝到白发,从精神饱满到落魄颓唐,那个安然过着寻常人日子的凶手,用他的存在成功毁掉了两个朝气蓬勃的警察的一生。从他们并肩站在一起那一刻开始,执着像一根绳索,牢牢捆缚住了他们的精神和肉身。他们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那个凶手。
时间是最可怕的敌人,不动声色地侵蚀一切改变一切,可是,当那份执念在时间里坚持的时候,他们的俗世标志在风化中一一剥除,只留下生命的最后内核。他们病得很重,用十九年来努力寻求答案,在孤独和潦倒中始终记着自己的病因,并且从没放弃寻找解药。万事疯魔才有得。病了才能为健康努力,病了才会在混沌中定好方向,病了才可以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不病上!
现实主义的题材和表达,总是让人触目惊心!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有好报,罪恶都能早早伏诛。有些漫长的等待,只有病人才会做到。我们这些看客,健康而冷漠!
这是我看了这么多部犯罪片,第二部把我看哭的。要说《少年》是被少年对自己心爱之人的不舍依恋之情感动,那么这部便是被人民警察恪守职责,纯粹淳朴的职业精神所动容。 宣传中介绍这是首部“反类型”影片,顾名思义就是我们不会看到那些滥俗的枪战、追车等公式化的镜头。因此如果你喜欢肉搏实战、惊心动魄、抓人眼球的追凶题材,这部不会是你感兴趣的类型。 它与以往典型的犯罪片不同,它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整体线路较为平淡,真实反映了我们身边的警察办案的经过及心理路程。 故事从何晨妹妹被奸杀引出一连串连环杀人案。所有死者身上都有相同的痕迹:被凶手在死后于背上割出“雏菊”的形状。连环杀人案的特点是固定,一般凶手都会采取相同的杀人动机模式。因此,“雏菊”便成为了本片的重要线索。 何晨也因妹妹的去世而活在“过去”,成为了一名刑警,与本片另一主角刘一波共同查办这一悬案。一查便是“遥遥无期”的十九年。办案过程中,经历了抓错嫌疑人,找不到证据重重困难。但两名警察依旧不忘初心,尽心尽责。 刘一波这一人物的人生较何晨而言较跌宕起伏。就如他的性格一般,大起大落。刘一波为了办案时常回不了家,没办法陪伴在妻子身边。妻子晚归路上以为自己被人跟踪,随着音乐的紧凑发展,观众的心也跟着悬着。后来发现只是路人经过这才松一口气。这也警示我们要照顾好自己身边亲近的人,危险可能随时会发生。 好不容易妻子怀上的孩子,却意外流产。他对案件的执着和对妻子的疏忽,导致妻子的离开。这对于刘一波来说也是一大沉重的打击。镜头给到刘一波家中金鱼缸特写,可以发现金鱼已经由原来的4、5条减少为了一条,清澈的水也变得污浊。是的,不耐心经营的家庭就犹如金鱼在浑浊的水中苟延残喘。 家庭的破碎和案件侦破的无望让刘一波彻底陷入泥潭。他变得像市井混混一般,辞去了警察一职。开始聚众赌博,游荡街头,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而何晨,这一角色他的细心,对案件的执着,也映射出他的性格脾性与刘一波截然相反,他沉着冷静。十九年来一直致力于侦查案件。就是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个人却因一起案件心系彼此。 在一次扫黄行动中何晨偶遇了刘一波和案件被害人其一的妹妹,他看到女孩的堕落和刘一波的落魄,他感到惋惜、无奈和愤怒。 又一幕,仿佛一夜之间他们两人都苍老了许多。 多年后两人依旧在侦办案件,何晨在最后抓捕到真正凶手的同时英勇牺牲。他到死都在尽守职责。 影片最后响起《少年壮志不言愁》,大荧幕上出现了现实生活中牺牲的烈士们,虽说有卖惨的嫌疑,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恪守职责的人民警察才能使得我们的生活安康。 还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影片是以真实案件改编,原型便是著名悬案《甘肃白银连环奸杀案》,这一著名案件于2018年又再次翻案重启,正是因为警察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凶手落入法网,得到法律的制裁。从影片中不免看出一些与原型相近的细节:女性、奸杀、被害人被割去皮肉、十九年以及凶手与罪犯原型的详细程度都看出了影片的用心。熟悉这些真实案件的观众也不免可以发现开头第一起案发事件的地点和根据韩国华城连环事件而改编的《杀人回忆》情节极为相似,这些细节历历在目。 现如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及电视剧越来越多,也积极鼓励群众多关注身边的社会新闻事件。
一贯主流又相对公允的豆瓣都只有这个评分 可以想象现在国人对国产电影偏见到何种地步 平心而论 电影完全值四星 最后 作为国产电影再加一星鼓励下
#PYIFF2019#拍成这样是在开玩笑吗?查案元素为0,演员演技不行,化妆不行,每当《当年情》响起,我就忍不住笑了。公安部居然钦定了这么一个导演用白银案背景拍了一部壮志未酬心先死的大作,有种暴殄天物的感觉。
我不太好给分 因为我半截走了 走了的原因我就不说了
搜了下,雏菊花语是“天真、和平、希望、纯洁的美以及深藏在心底的爱”,这些美好的物事,全都在这19年被一一剥离。兴许无心,却贴切得讽刺极了。案件是配角,写的还是一件事在心中发酵了,对人日积月累的改变甚至侵蚀。最感叹的现实是,很有可能总是好人没有好下场,而坏人天良丧尽,却高枕无忧。旁白念得失了些色,《当年情》也浅白了些,其实二人的惨痛与悲凉,如同那人生难得几回见的情分,早就写满屏幕。第一部作品就敢背离某些商业类型片套路与观众定势期待,不管成败,也还是想看看下部作品会怎样。@平遥
这是我国一年一度临摹《杀人回忆》的电影中,痕迹最明显,也是最具备网大感的。可真是依葫芦画瓢都画不好,每次推进剧情都是靠新案件出现,然后时间往后推几年,不断重复,线索到最后都用不上。用《当年情》的歌曲贯穿,看得出是想表现两个“拍档”在时间长河中的变化,可惜他们的兄弟情并没有铺开。剧本偷懒的地方太多,美术和化妆又真缺钱——两个警察叔叔的老年妆失败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前面没出现的真凶最后也化了老年妆?直接找个老演员不就得了。
PYIFF第十六场。我为何大晚上遭罪看这片呢,躺酒店床上刷真探不好么! 本来还想给两星,片尾字幕又强行正能量搞起公安干警宣传片,吐了(人家宁瀛导演民警故事二十几年前就拍出来了。
看得出用了心,场景基本都是在甘肃(榆中)拍的,非常难得的呈现了这片土地的荒凉。但有个p用噢?照搬奉俊昊就不说了,选取的角度可以说是在自黑。追了19年追成这个样子还自我感动?噫~徐翔云早点去拍gay片吧,稳飞升。
完美呈现了什么叫做,全面的平庸。
这部电影是除了《热带雨》之后最好的作品,甚至两部电影有相似的地方,开头都是一个车里人的背影,中间主角因为生孩子的事情做文章,结尾都有经历了离婚之后的沧桑感。本来值四星,因为导演是90后,多给一星。
#3rdPYIFF# 一个质量还不错的…网大吧…赶在陆川之前把“白银案”给拍了,而且又有公安部的投资(钦定),但是开头却没有“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几个字,有点尴尬,不明所以的观众可能会觉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吧。但主要是前段时间刚撸完杀人回忆+白银案的文章,所以看的过程一度产生“啊这个桥段我差不多看了八百遍了”的观感。这个故事唯一的看点也就是在人物塑造上了,一组搭档都有着比较清晰可感的内心变化轨迹,案件反而是一个背景了,但老实说还是杀人回忆里玩剩下的,剩下的都是套路集合。时代感的营造上下了点功夫,但也是最表面的那种,只知道堆道具,老年妆简直没法看。一众配角演技也都太劝退了,再次尴尬,不是所有人都是王砚辉谢谢。文绉绉的旁白也很莫名其妙,结尾把人写死就算了,还要硬上价值。希望陆川引以为戒,白银案要这么拍就别拍了。
一星半//还没抄腻《杀人回忆》呢 接下来总得抄《寄生虫》了吧?
仅有的几个观众都看哭了散场后大家在电梯里小声抽抽道具设置有90感觉但是人物一出场说话就有点出戏有可能成为很好的类型片,细节上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总觉得时间混乱为什么?这十九年老刘腿瘸失婚失子失业何晨留在2018受害者妹妹当年要自杀,被何晨救下后,做了小姐每一个被抓的嫌疑犯,刻意地拍成看起来智商不高,似乎特别简单地伏法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老刘两次买菜,错过了何晨一次妻子怀孕,放弃查案,拎着菜,偷偷看了何贴在车站告示栏的通缉令结尾处,再次买菜,遇见卖花的他想起老何,想起凶手但笑一笑,还是得孤独地活下去死者高玉芬她妹妹,是白夜追凶里的法医么?
#PYIFF# 不白银,也不杀人回忆,不伦不类,不惊不喜。
认真的差劲,粗糙的模仿,从头到尾片子都在指明导演没有才华不要再拍电影了,就连基本的故事都讲得乱七八糟,空凹造型和形式感。如坐针毡的观影历程。三个有点名气的主演都演的太差,你们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嘛?拍的蠢,导的蠢,演的蠢。自欺欺人自我意淫的片子。对得起片尾致敬的公安人员吗?
高承勇落网前后,多少人想拍想写的白银案,被企鹅影业(获得公安部批准吧)以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方式拍了出来。主角改落在陷入杀人回忆的双警身上,并突破性的让其中一位非常颓废,另一位则结局有些……不过双画外音显得贪心而不适,除了医院出”男科笑果“的一场戏外,其他的对话场景,有些电视剧化。如果说是电视剧,又远不如曾经开放公安题材的重案六组和红蜘蛛。
这个配置,编剧是不是边看mindhunter边写的……
抄作业,前面有意思一些,刘一波这个人物写的不错,节奏也不是完全拧着的,有几个不错的镜头。后面垮掉了,太潦草。新人导演,鼓励给及格分。
杀人回忆后遗症,在案件本身的处理其实有点浮皮潦草了,就靠一个又一个案件的发生、调查、无解来堆积时间。反倒是那条暗线更有趣一些:我们是怎么样被束缚并陷进去的。其实影片是想做一些双男主的互动,而且有些地方也确实互动得还可以。但是两个男主又都有点不够,一个有点放得有限,另一个还是太僵。对对付付看的片子吧,不能细琢磨。这个电影警示我们:穷寇莫追,该放手啊,得放手。
导演实在是力不从心。把侦探故事讲成“生活流”没问题,破案不是重点案件和时间对两位主角的改变才是重点也没问题,但这种流水账就有些值得商榷了。True Detective不是学学扮丧就可以的,《杀人回忆》就更别提了。王的戏更好。黄璐再一次成为灾难——不仅是演技(如果有的话)更包括外型。恳请各位导演不要再用她了。
PYIFF20,拧着鼻子看完了,中间全场无语尬笑好几次。电影一开始,看到这种犯罪片打生硬的平面光,就知道视听零分了,果然是毫无电影思维,全程电视剧式拍法。网大如果拍成这样倒是可以,那样的话,反正我也不会找来这玩意儿看,电影拍成这样,就太碍眼了。让我看下去的动力是发现这个故事改编自白银杀人案,用最流水账,最没有想象力的方式改编,编剧按照他对类型片剧本的肤浅理解,把故事分了幕,捋了一下整体的节奏,然后就是生硬的将情节按照剧本大框架堆在了一起,侦破过程全靠编剧把自己当上帝,侦破没有严谨的推理逻辑,所以也就没有戏剧张力,抓不了人,就剩下类型片套路,类型片节奏到了什么时候,编剧就扔什么料,偶尔还会来一段毫无可信度的戏。导演没事还喜欢从《杀人回忆》里借鉴几个细节,真的是在亲身示范什么叫自取其辱。
驻马店版《杀人回忆》。剧作再细致点,独白煽情再精简些会好不少。黄璐那条线对一部犯罪类型片来说全然是废篇。@2019PY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