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怎么定义喜剧片?百科上是这样说的:喜剧片指以笑激发观众爱憎的影片。常用不同含义的笑声,鞭笞社会上一切丑恶落后现象,歌颂现实生活中美好进步事物,能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启示和教育,以及得到愉悦的心情。
而说到一部好的喜剧片,我们自然无法越过周星驰来谈。一句“哈哈哈哈”都可以鲜明的打上周星驰的标志,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之所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原因在于,一部优秀的喜剧片,会成为“梗”的创造者。就这点而言,《妖铃铃》显然是不够格的。
“梗”对于一部喜剧片的重要性不亚于气氛对于恐怖片的重要性。气氛是什么?音乐,画面,人物形象等等,仅仅是画面这一个要素就已经催生出了3D市场。气氛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而“梗”就好理解得多,说白了就是创意,对于喜剧片来说就是笑点。它来源于生活,你我他的生活,换句话说,它来源于网络,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当代媒体,具有很高的识别度和认可度,它本身就已经构成了公认的笑点。
梗的运用,有时是一种很巧妙的讨好。而所有的讨好,往往到头来却不一定都能讨得好。春晚的小品就是一场面对全国观众的讨好,因而诞生了百看不腻津津乐道的小品,也多的是老梗堆叠生硬无趣的鸡肋作品,所以每年的春晚导演人选都备受瞩目,也压力颇大,毕竟讨巧可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而本片《妖铃铃》通过讲述豪华CBD中一幢破旧居民楼“萌贵坊”里的四户怪咖钉子户,对抗无良地产商父子的一系列故事,鞭笞了如今社会存在且三天两头上新闻的社会现象:恶性拆迁,同时歌颂了友情和亲情的美好,启示和教育嘛……大概是传统的邪不压正,好人一生平安。总的来说,符合喜剧片的定位,但不会成为口碑式的作品。
全片几乎概括时下最热门各种梗,丧尸,网络主播,古惑仔,外卖小哥…梗的堆叠有的时候就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幼儿园老师的喂食:贪多嚼不烂。无论是笑,还是吃饭,被人掐着脖子撕开嘴,总称不上是什么美好的体验。丧尸出来的时候,我果然听到了旁边的嘘声,有点尴尬。
君如姐的导演首秀,人物形象很精彩,个性鲜明又结合时代特色,适度恐怖和幽默的结合充满了港式的画面氛围,林正英式的恐怖,以及大陆式的幽默,本来很是周全。然而大陆太大,网络太快,意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从而大陆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难以捉摸,。
如何在融合多种元素和梗的同时又能讨得巧,又如何一枝独秀让观众来追随自己的巧,这都是值得所有喜剧导演去深入琢磨,仔细拿捏的。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因为吴君如,开心麻花,还是德云社?
总之,作为君如姐第一部指导的电影,我唯一的感想就是:作为一个演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别再比葫芦画瓢,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先看下制作班底:
吴君如——执导
陈可辛——监制
吴君如、沈腾、岳云鹏、张译、PAPI酱、吴镇宇、方中信、尹金宏、潘斌龙、齐枭飞——主演
陈可辛,一线导演+监制,百度下你就知道他是很厉害的角色,但是他还是吴君如的丈夫,作为丈夫,为妻子的造梦计划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我也是能理解的,但是我不理解的是:尽管这个片子这么垃圾,还是能赚的盆满钵满,也只有是在中国电影市场才能出现如此的诡异现象。
除此之外,吴君如、沈腾、张译、吴镇宇、方中信,都是那么优秀的演员,全身精湛的演技用在这里都浪费了,暴敛天物,真让人糟心。
PAPI酱明显由于经验少,演技还很稚嫩,但是也算是保留了她的本真,下次继续努力就好。
看了知乎里一个朋友们的吐槽,不觉感叹:说得真TMD对啊!
如何评价 2017 电影《妖铃铃》?
在这个更新换代那么快,早已沧海桑田、几经变迁的时代里,为什么大家总是喜欢谈情怀而不是创新?
老港片的无厘头风格如果脱离了那个时代,它就是格格不入与不伦不类,无论你是有开心麻花还是德云社。
片子一开始还好,惊悚有余,搞笑兼顾,但是随后沈腾的登场,整个电影向着一种“我也不知道我在干嘛,我只想赶紧结束”的感觉走去,让人觉得编剧的脑洞奇烂,乱七八糟。
因此,到了后面,对于我而言,不再是享受,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加上电影没有特效辅助,全靠一大群人尬聊、强撩,真是让我想关电视的心都有了,可惜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并不允许我这么做。
中国国产电影都有心照不宣的票房补助政策,因此每次票房成绩出来的时候,我都有种“里面有多少水分”的疑问,这部电影更是让拥有国版的《解忧杂货店》、《前任3》的年末电影市场“锦上添花”。
80年代早已经过去,现在都10后了好吧,别再扯情怀了,与其让一大堆根本没经历港片黄金时代的人强行带入,不如打死编剧,好好构思一下创新的问题吧。
以上就是我2017年最后看的两部电影,希望大家能避开雷区,欣赏到真正好的电影~
【佳片推荐环节】:
2001年美国电影——《K星异客》,由深陷丑闻被禁的著名演员凯文·史派西,老戏骨杰夫·布里吉斯联袂出演。
这才是优秀的电影典范好吧!
采写/二十二岛主
“我人生已经开始下半场了,现在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得是发自内心喜爱的。”吴君如略带感慨地说出这些话时,一点也不像我们印象中的“三姑”,这一刻才恍然发觉,原来陪伴着我们成长,带给了观众无数笑声的她,也已经52岁,进入到了“人生的下半场”。连日来全国范围内的路演奔波使她的身体状态很差,接受专访时,偶尔还会咳嗽,但她仍然坚持亲临每场宣传,希望让大家感受到自己以及电影处女作《妖铃铃》的诚意。 在访谈中,吴君如回顾了《妖铃铃》从创意萌生到实际拍摄过程中的幕后细节,尤其与担任本片监制的丈夫陈可辛,更是时常因为创作理念产生摩擦。当被问到到发生冲突会听谁时,吴君如笑称,“谁的声音大就听谁的”。而对于影片中岳云鹏、沈腾等新锐笑星的表现,吴君如更是赞不绝口,称自己近年来出于朋友邀请频繁接触内地喜剧综艺,虽然成绩一般,但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这群“喜剧新力量”,为自己的影片增色不少。 在近期播出的的《演员的诞生》中,吴君如与陈可辛作为战队指挥官加盟助阵,聊到这档节目时,她肯定了同为喜剧女演员的导师宋丹丹的艺术地位与追求,并表示因为“外型好”在对决中选择了凌潇肃是出于节目效果需要。作为演员的吴君如坦言像《岁月神偷》等严肃类型的角色可遇不可求,但会用心演好每一个人物,而目前最想合作的男演员,是“市民刘先生”刘青云。
【以下为专访实录】剧本创意来自“钉子户”新闻,与陈可辛争执比谁声音大记者:《妖铃铃》这部电影是根据沈阳钉子户的真实新闻改编的,这个故事一开始哪里吸引到了你? 吴君如:我觉得就是荒谬感,我本来想拍一部喜剧,但是我觉得很多的题材都已经拍过,同时我对惊悚电影特别喜爱,我在想剧本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如果真的要跟内地好的喜剧演员合作要弄一个怎样的剧本,才可以做到地域上没有大的差别。然后我看到沈阳钉子户的新闻,我觉得一个城市高速发展的时候肯定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这些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我就想从这个新闻开始拓展,看看钉子户能不能联系到惊悚里面。 记者:当时选择这个题材会不会也和香港人对于房屋的呼唤与需求有关? 吴君如:这个完全是有,因为香港的确是地少人多,现在楼价贵到不行,每一个人都很难买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付了自己一辈子努力,都还存不到钱。我觉得这不仅是香港问题,好多地方都有这个问题存在,特别是年轻人,很难自己存一笔钱。有些年轻人工作这么辛苦,还是需要有一笔钱去旅游,或者买买衣服,或者享受一下,还要给父母。在看沈阳的新闻之前我还看到一个香港新闻,一个露宿者住在一栋空旷的大厦里,他在门口写了一个牌子,说这里有鬼请勿内进,后来在沈阳也有类似的新闻,所以这个问题真的是好多大城市会面对的。 记者:这次作为监制的陈可辛和作为丈夫的陈可辛分别给予你哪些方面的帮助?你们在剧组又是如何分工的呢? 吴君如:基本上非常琐碎的事情,他就先帮我把关。他为什么鼓励我当导演,是因为故事是我先发现的,他觉得喜剧的呈现也是靠我自己演了这么多年戏的经验,跟他的风格很不一样,但是他的确在监制方面帮助了我很多。比如说资源,他有一个团队,这么多年在内地已经很好地接轨了,宣传上他们提供了好多帮助,还有找演员。虽然故事已经有了,但是我还需要跟演员沟通,他就帮我找一些好的演员,不过最后拍还是要听导演的,他不会在现场指指点点,只是在现场太多琐碎事情,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剧本,我们打磨剧本时间非常长,他当然有帮助有参与,然后也有北京的编剧和香港的编剧,陈可辛帮我把这个团队建立起来的。 但是之前他在现场,我们作为监制和导演身份会发生摩擦,他会跟我说你不要这么天真,你不要这么不知天高地厚,你必须要有一些取舍,这个我明白,他说我明白身为一个导演有一些事情是必须坚持的,但到一个地步不能坚持的话你是一定要放手的。譬如说我很想拍一点过于惊悚的镜头,他会提议算了,你现在还是把所有演员拍完你再去拍自己想要的吧,因为时间是金钱,他会提议,可能这个拍完浪费时间也会剪掉,大概就类似这种情况。 记者:那发生了艺术上的摩擦,最后听谁的呢? 吴君如:最后都是听导演的,或者是谁声音大就听谁的。 记者记者:那一般都是你声音比较大? 吴君如:对,哈哈。
拍摄喜剧不算跟风妥协,岳云鹏的表演最为惊艳记者:陈可辛导演之前曾经说过,大家现在都在跟风做喜剧,他现在放弃了很多大成本的文艺片的项目,也也过来拍喜剧,您觉得这是一种妥协吗? 吴君如:这个不太敢代替他回答,我觉得喜剧肯定是比任何类型电影比较好卖一点,在市场上我觉得是很正常的,好多人就喜欢看喜剧,并不一定要让我们去烧脑,所以喜剧在电影市场里面的确是占了好多优势的,但是我并不觉得是跟风,因为每一个年代都有它的经典或者好笑的、卖钱的喜剧,我觉得我自己第一部导演作品,应该就是要拍喜剧吧。陈可辛是巧合,因为他这一次当监制,也不是硬要当,我也不是硬要当一个导演,只是我觉得刚刚好想到这个故事,我觉得好有趣。他之前监制的那两部也不是纯喜剧(《七月与安生》和《喜欢你》),也是爱情为主,都是文艺片,刚好他觉得我要做这部戏他就帮我一把。 记者:影片前半部分有大量惊悚、僵尸元素,在拍摄的时候有没有找一些经典的港片进行致敬、参考?在审查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一些阻力? 吴君如:当然有很多自己拍过的那个年代电影的符号在里面,但这个时候必须要配合审查了,因为刚才说其实我特别喜欢惊悚的,我已经拍了好多那种镜头,但是好多人就觉得可能观众一般都接受到某一种惊悚程度,所以我们做了几次调研,好多人提出还是以喜剧为主,惊悚就作为加分项吧。 记者:片中哪一位演员表现令你印象最深刻? 吴君如:岳云鹏,我觉得他真的有吸引观众的磁场,他就是自带喜感。有时候我们给他对白了,他就会自己突然冒一句出来,我们就笑翻了,沈腾也很厉害,沈腾、潘斌龙、许君聪都是东北派的,我就觉得好笑,不用分地域性,因为这个故事也是大江南北不同的人组起来。我们的方中信,帅哥,这一次很大牺牲自毁形象,我们想剧本的时候说男人都是喜剧效果,他身上很多毛,但是他可能会秃顶,通常都会遇到这个问题。Papi也是第一次演戏,令我很惊讶,因为她演戏的时候真的很自然。 记者:把南北方的喜剧元素放在一起,会不会让观众感觉这是一锅乱炖? 吴君如:没有,我第一天就想把不同的喜剧风格放在一起。一开始构思剧本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定要做一次大胆的尝试,也许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选凌潇肃出于节目需要,最想与“市民刘先生”合作记者:之前你参加《演员的诞生》的录制,导师宋丹丹你们曾经在《笑傲江湖》中合作过,你对她有什么评价呢? 吴君如:我认识她是因为她以前演过很多春晚的小品,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喜剧演员,但是因为她是在舞台上表演,所以我不敢评价她什么。因为春晚那种喜剧,并不是我们港式那种套路,所以我觉得她跟赵本山老师表演的小品,都是很开心、很接地气一种表演方式。我不知道怎么评价一个这么有经验一个女演员,因为我真的很少看到她演电影,那天我们上节目,她也宣传了一部她的电视剧,然后节目里剪了好多我以前的港片,她说:哎呀原来你拍了这么多电影,为什么我们那个年代没电影拍呢,我也不知道,我跟她合作的时候她都挺严格的。 记者:那一期在对决中你最后选择了凌潇肃,你说是因为他长的帅,外型好。这个会是你选择演员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吗? 吴君如:我觉得好多演员出道的时候都想当一个明星,首要条件是帅气一点,因为人家买票付这么几十块,还是希望在大银幕上好看才行。当一个演员可以慢慢调,拍电影的时候经过剪辑,经过导演,经过造型、剧情可以调,但外型真的很难调。有时候好莱坞电影也是看偶像,帅气,然后我就觉得直接简单的评一下吧,你再慢慢仔细的讲他的演技,那就太长了,我觉得就是为了节目效果。 记者:你更喜欢演一些喜剧的角色,还是像《岁月神偷》中那样严肃一些的角色? 吴君如:很少演《岁月神偷》这种,因为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情,刚刚好有这个剧本,导演又看到我一些特点,说我很像他妈妈那种感觉,所以不是好多人会找你演那种很正的角色。 记者:那你会喜欢演这种角色吗? 吴君如:我无所谓,我觉得什么都演也有他的缘分。 记者:那目前为止有没有一个自己内心相对而言最满意的角色?
吴君如:目前还没有,而且很难去评判。比如说《金鸡》,你们觉得这是一部喜剧,但是我觉得《金鸡》是一部非常文艺的作品,只不过是用一个妓女的口吻去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吧。 记者:最想和哪位合作过的香港男演员再次合作? 吴君如:那可真是太多了,我还是说说没合作过的吧。其实香港好多演员我都没合作过,刘青云我就没合作过,我们两个拍了这么多电影,从来没合作过,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碰不上。特别想与他合作。
参加喜剧综艺收获良多,未来接戏一定出于喜爱记者:你之前参加过一些内地喜剧竞技类的综艺,但成绩并不太好,这个过程中是否会加深你对于喜剧的理解,又是否会介意观众对你印象的改变? 吴君如:当初接的时候也这么想,我也跟制作团队这么说,导演说无所谓,我那时候特别纠结,我摸不透观众笑点在哪里,因为那个时候我都不知道什么叫二人转,也很少去看相声还有小品,但是现在回想那个时候我知道肯定口碑不太好,或者是怎样,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来的,我就是从那个时候认识到这么多喜剧演员。我当时硬着头皮,就是因为和投资的老板认识,还有和制作人认识太多年了,他说你好歹来支持我一下,最后那一季是沈腾胜出,我认识了马丽,我说有时候不要计算的太多,反而是对我往后那条路有很大的帮助,认识多一些朋友,眼界大开。到现在我自己要弄喜剧,人家又肯来帮忙,相信我,所以人生有时候真的是这样,你以为输的那一刻原来也是会赢,我并不是说这部电影最后会赢,我觉得最起码我真的获得和学习了好多。 记者:现在有没有特别看好哪一位内地喜剧女演员? 吴君如:我哪敢说看好,大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周冬雨也是非常活泼,她也来帮我客串了一场戏在《妖铃铃》里面,但是因为片太长我就把她放在彩蛋里面,她非常放得开,还有Papi也是,以及焦俊艳,她常常都是演女汉子,但是这一次她就演一个比较活泼的网红,所以我觉得她们都很优秀和努力,也很有潜力。 记者:很多人评价喜剧女演员三要素“要很Man,要很丑,要很糗”,你怎么看? 吴君如:可以这么说吧,因为你要放得开,什么都需要你演,你的脸部表情还有心理状态肯定要放得开。我自己在表演上也一直要这样放得开的。 记者:接下来有什么样的拍摄计划? 吴君如:我现在人生已经开始下半场了,演了这么多戏,也试过自己监制,现在连导演都做了,所以我觉得我现在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特别是演戏,都得是发自内心喜爱的,所以我现在下一步计划只是有大概的故事,如果弄成的话,可能两年后才会上映吧。 记者:还是导演是吗? 吴君如:如果找到一个合拍的导演的话,我就肯定请导演导,自己不需要这么辛苦了。原文链接:http://ient.ifeng.com/43017265/news.shtml?ch=wt_ent
作为吴君如首部执导的电影,《妖铃铃》肯定存在很多问题。节奏紊乱,骨相不佳,都是不争事实。但在观影中,引发了我许多电影外的思考。因有国、粤场,带香港色彩的电影毫无疑问能选粤语就选粤语,没想到是纯粤语而非普粤交杂。恐怕真是交杂,就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广州了,尤其是这种繁华地段拆不掉的老楼(冼村:怪我咯)。毕竟后段有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出现了「禺山宾馆」和「淼鑫猪肚鸡」,说不是广州也没人信。果然,台词有极大区别(若字幕就是国语台词的话),许多地方也深有不同。这种版本区别很常见,王晶便是个中高手。《王牌逗王牌》是烂片,但国语有刘德华唱《咱们的屯儿》,粤语没有。《追龙》里国语说伍世豪是南洋人,而粤语还是说了「潮汕达濠」。更不用说,里面的潮州话台词了。我不是要谈什么文化骄傲,而是一个作品要尽可能用其原生文化去理解。不要觉得框架脉络足够好,上面的填充加塞无所谓。王晶的《精装最佳拍档》结构工整,堪称编剧的典范。但硬要看配音,始终有问题。除非本身是香港导演,但并不打算提供粤语版的作品(如:徐克、尔冬升)。否则普粤之差颇大,周星驰的两部西游便是例证。《妖铃铃》其实是一部挺有诚意的作品,绝非粗制滥造的骗财之作。其内核颇具八九十年代港式喜剧「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特点,但囿于执行力、审查尺度和大陆市场,很多都未能表现。譬如,吴君如假扮阎王审沈腾一段,被拆穿后直接对了两句港版《IQ博士》的主题曲歌词(灵感IQ称得上,十分之高超云云)。我在此会心大笑,但字幕(国语台词)就是普通对话,了无生趣。又如一开始吓鬼的两人,粤语称呼是「阿飞与阿基」,恶搞香港92年的喜剧片《亚飞与亚基》(梁朝伟x张学友),而国语是平平无奇的「赵灯泡与张勇敢」。网红妹说一个睡过的导演跟自己说过什么,大家都反问「晶哥?」(王胖子又躺枪),但国语是空白无台词。更不用说,粤语里吴君如扮鬼时的配音是罗兰,扮阎王时是卢海鹏。反观国语配音(台词),都太书面语了。本质上就是港式思维的故事,往上填充出调和口味的结果。我没有丝毫贬损国语或大陆喜剧的意思,而是指出这些创作很容易水土不服。以近年大热的开心麻花为例,诸如「我不抽火哪来的烟」、听到可以共度良宵,病人马上起来俯卧撑并配乐《好日子》等,都是神来之笔。我也无法想象,这如何翻译成粤语,或在港式喜剧下呈现。吴君如夫妇是很有野心的人,吴的人脉也相当广(看看金鸡系列就知道了),但他们也未能找到一个能「陆港共赏」的模式。观影中,我不禁幻想若吴君如不必强融,完全按港式喜剧操作会如何。砍掉后面的勉强鸡汤(整个逻辑是立不起来的,忽然就成一家人了,以及他们为何不要钱就放弃了家园),就变成「钉子户大战地产商」,未必不好看。《富贵黄金屋》不就是类似故事,镖叔靠弹琴通知的士佬多经典。而且,可以纯粹地「去到尽」,再现港式喜剧的魅力。以前大家以为,影片不太「香港」就没有理解障碍。其实并非如此,譬如麦兜系列,《春田花花同学会》太超前,《麦兜当当伴我心》又太多粤语依赖,但到了《我和我的妈妈》就感动了不知多少人。可见,内容上有没有「香港」无关紧要,重点是表达方式与共鸣点。看吴的几部经典,《岁月神偷》因不与大陆共享叙事背景而不被重视(这部多少港人深爱,我认为白血病出来后就不太好了,前半部分我也爱极);《金鸡1》还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拍妓女,也不能理解胡军角色的意义;《金鸡2》稍微好点,但对郑中基和张卫健的角色也不明就里。到了《金鸡SSS》和《12金鸭》,前者看不懂王菀之和张家辉角色的大有人在,后者虽质量不高,但听着薛凯琪痛骂「C.Y.Leung」就值回票价(我在香港看,全场哄堂大笑)。大家以为是内容问题,实则是手法问题。《夏洛特烦恼》里,「咱们各论各,你管我叫爸,我管你叫哥」,这种伦理梗就完全无法影响港人(乃至粤人)。反之,詹瑞文似的戏谑(如:《潮性办公室》话剧版,电影差了不少)也很难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因此,想把各种元素糅入「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港式喜剧,是一个伟大的尝试,但也是必定的失败。不过值得庆幸吴君如并没有想着骗钱,也不是许多人所说的那么不堪。她虽失败,但却是有诚意的探索者,这非常值得鼓励。以此为例,也可一窥大陆崛起后港台地区娱乐制作的面貌。其资本与市场体量,当然完全无法跟大陆比。但除了避开敏感话题(如:冤死的戴立忍),还要考虑口味调和。《使徒行者1》很好,大陆注资后的第二部就不怎样了。尝试跟腾讯合作的《盲侠大律师》也存在后期疲软,对比TVB同类作品并非如此。我并不认为大陆资本就是有毒,何况无论有没有,时势就如此,要顺势而为。但怎样相互提携照应,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因为各方面因素,港台许多从业者已经在努力钻研了。而大陆创作者即便不需讨好相关市场,也应仔细研究,否则只能沦为播点港台歌曲和古惑仔内容卖噱头。文化的交融,从来不是易事。我们身处其间,亲眼见证,也算得幸。
对于导演处女作来说,还是一位由女谐星转变为的女导演,已经很不容易了。
看这种贺岁喜剧片,最好一直笑哈哈哈哈下去,不必太较真费脑筋想太多。最可贵是放松,就像看周星星无厘头喜剧一样。
故事很简单,几个“钉子户”对抗丧尽天良的房地产大boss,夹杂了僵尸片喜剧片老港片的常用恶搞桥段,竟然感觉怀旧温馨还很治愈。
没有大反派就不够好玩。沈腾饰演的房地产奸商才是真正的幕后大boss,为富不仁坏到丧尽天良日月无光,不仅让智商为0的胖儿子出去扮鬼到处吓人,还仗着手中有房子,逼迫排队买房的消费者装成脏兮兮的丧尸,拼命把钉子户赶出城中村,然后拆了盖新的大楼。
反派貌似厉害,但那些“钉子户”也不是吃素的,一个个都看起来不像正常人。有神神叨叨的神医,有脑洞大开的发明家,有成天不正经抛媚眼的网红主播,看起来更像流氓的古惑仔……用“奇葩”形容也不够,连负责扮鬼吓人的岳云鹏都无奈了,反而被吓个半死。
钉子户和大奸商干仗,神经病和大坏蛋对打斗法,看谁比谁厉害。当然邪不胜正是电影里的王道,老百姓再弱势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最可爱的人,不是随便可以被奸商强权撵走的,房子想拆没门。于是就这么干耗着。大boss终于忍不住了,使出了必杀技,用谎言欺骗单纯的冒牌驱魔师玲姐,还派出可怕的“丧尸军团”(全部是楼盘买主,真是有房能使人变鬼啊)。
人太坏了好人就得受伤,看到信任的玲姐背叛了自己,大伙不光心碎了一地还失去了家园,玲姐才意识自己在助纣为虐心里很受伤,她直接反问大boss,他贱贱的回答,“我们都是坏人,但是你坏的失败,而我坏的成功。”故事并未到此结束。玲姐小宇宙爆发了,说什么也得讨回公道。
即使“钉子户们”都放弃了,即使被大家深深误解,即使奸商大boss继续使毒计,她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占领着“城中村”誓死捍卫公民权,不让坏蛋们得逞。这时忽然觉得玲姐形象异常光辉伟大,简直是平民英雄。仿佛港人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一下子还魂了。玲姐的感人举动终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一起合谋,于是一个惊世的伟大计划诞生了——绑架大boss。把房地产大boss绑架到“阴曹地府”,对他刑讯逼供让其良心发现。这种创意也是简直没谁了。
“钉子户”们都是实力派演员。伪装的阴间气氛诡异阴森,都是冤魂野鬼,高高在上的玲姐扮成了阎王,睁着鸡蛋一样的圆眼,吹胡子瞪眼睛,脚上穿着大拖鞋。大boss被牛头马面押着跪在地上,诡计多端的他终于识破了玲姐的拖鞋,拒不招供。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钉子户们又把绑架好的胖儿子扔到了大boss面前。他儿子把什么都说了,还给了大boss几个大耳光,嚷嚷着“叫我哥,别叫我儿子”。然后大boss泪目了,深深被儿子折服了。
“阴间审奸商”这出戏很精彩,而这一切都被手机全程录了下来,在进行网上直播,还有很多弹幕留言。感谢伟大的新媒体直播时代,真相大白天下,罪恶无处藏身,善恶终有报。“钉子户”们没有被撵走,虽然老楼房被拆了,但是建起了新的豪华宫殿一样的酒店,每个钉子户都住在了酒店里还有了好工作。而后来,大boss父子间的感情进一步升级,在监狱里惺惺相惜不离不弃。让世界充满爱。
对于那些丧尽天良唯利是图的奸商,当然人人得而诛之。但是能够在电影里上演“钉子户大战房地产商”,并且以荒诞喜剧的方式呈现,《妖铃铃》可以说是头一份了。身为资深港星,吴君如的眼光不可谓不毒辣。
从头到尾,电影都是各种鬼啊各种闹心啊,装神弄鬼的玲姐都感慨“鬼圈真是乱啊”。随着谭咏麟一曲《朋友》响起,往日种种浮现眼前,年岁已变,情怀未变。仿佛港片还魂了一样。此时,无论男女老少,萌蠢少年还是油腻中年……整个影院都是没心没肺的哈哈哈傻笑,暖暖的气氛,仿佛时空一下子穿越回了港片的黄金时期。
片中的几位主演也大都是港片的功臣元老。吴君如就不说了,吴镇宇和方中信也是著名港星,为了配合吴姐的新片,不惜自毁形象,一个演了一个总是自以为是警察的古惑仔,其实是个“深井冰”的可爱大叔,一个更有献身精神了,直接把俊朗潇洒的形象扔了,剃了一个阴阳头,眼神涣散身材走形,看起来就像一个油腻的中年白痴。还有一些内地新生代的实力派演员加盟,岳云鹏,沈腾,张译估计都是看着吴姐的电影长大的,为了这份不朽的港真情怀,他们都自毁形象,豁出了老命装疯卖傻使劲无厘头,搞得观众哈哈哈哈。
然后说说这部电影的毛病。
有些地方的剧情发展很突兀,不够有说服力。比如,很轻易的,吴君如饰演的玲姐就相信了房地产商的话,一瞬间由助人为乐变为了狼狈为奸,转过头就卖力帮房地产商把“钉子户”们往走赶,然后又很突然的良心发现,转过头来反对房地产商。虽然观众能够理解玲姐不是一般人,比较二也大大咧咧。但在电影里,这种性格转变的过程还是仓促了些,有些太戏剧化了,一时令人难以接受。当然若是当成纯粹的无厘头喜剧那就没啥了,天马行空的想象,毫无逻辑的对白,大开大合的情绪转变都是港片曾经惯用的手法,毕竟香港电影都曾让东方不败和韦小宝在一起过,还有啥不能理解的?
电影的结局有些奇怪。结尾是安排所有的“钉子户”们都有了一个貌似不错的归宿——老房子被拆的地方建起了一栋豪华宫殿一样的宾馆,虽然老房子不见了,但大家却都在大宾馆里上班。这个结尾其实也没有交代清楚,到底钉子户们只是在这里上班,在别的地方有新房子,还是酒店包吃包住一条龙服务,钉子户们都把酒店当成了家,或者说,这个酒店就是钉子户们自己开的?但是无论是哪个,都不符合现实生活,难以让人信服。所以吴导的这个结尾还是让人诟病的,并没有说清楚,需要再琢磨一下。要是我设想结尾,可以不拆老房子让他们继续住下去,这样就等于宣布钉子户们的胜利,房产商的失败。
另外,很多老港片的梗用得太多太滥了,难以get到现在观众愈加挑剔古怪的的high点。虽然怀旧情怀满满,虽然一大票优秀演员卖力表演,也难免让人心生疲倦。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在改变,连曾经让我们轻易就单纯哈哈傻笑的无厘头电影,竟然也已经变得不那么好笑了,甚至被观众无情鄙薄抛弃,这似乎是港片的衰落之殇,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套用《喋血双雄》里的一句话,“我们都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江湖了”。
身为资深港星,吴君如参演过上百部电影,且大都堪称经典。她混迹江湖这么多年了,“女周星驰”的美誉也不是浪得虚名。同时代的林青霞已经嫁做人妇,王祖贤已经加国归隐,梅艳芳也已早登极乐,张曼玉行踪神秘也已淡出影坛,还有邱淑贞,张敏,关之琳这些女港星都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不见其人。唯独吴君如,还一直那么活跃,就像一个永远也打不倒的“不倒翁”。
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哪个女港星,能够像吴君如这么屹立不倒一直活跃在影坛的。如同她在《金鸡》里刻画的那个“乐天派”阿金,无论生活再怎么艰难,世道怎么变化,她总是坚持着不放弃,好好努力生活。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香港精神”吧?从港片的盛世一直到内地片的崛起,吴君如一直都倾情投入。这份不服输的精神,就已经足够让人心生敬意。
此次吴君如初执导筒,自编自演,没有十足把握也不会随便试水。颇有敬业精神的她也一直很努力,在此片拍摄过程中,把自己这些年所学基本都用上了,无论时代怎么变,她依然坚持一贯的“无厘头娱乐精神”,以及“傻人有傻福”的朴素理念。先不论最终效果如可,可谓用心良苦。当然其中也有吴君如老公的鼎力相助,身为本片监制的陈可辛就曾经拍过《甜蜜蜜》《金枝玉叶》《如果.爱》等一批经典。
虽然《妖铃铃》是无厘头喜剧,但是那些为了老百姓只身请命拒绝强拆拒绝强权的精神,还是很动人的。吴君如不光是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女导演,她更愿意成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女斗士,就像《自由引导人民》那幅画里画的那样。就单凭这一点,吴君如就可以说很厉害了,而与那些只负责低俗恶搞调戏观众,只求不断捞银子的滥情弱智国产片相比,《妖铃铃》已经高出了N个等级了。
谈起老婆吴君如的作品,陈可辛评价是“勉强及格”。客观来讲,《妖铃铃》不算完美,甚至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虽然不是烂片,但也好不到那里去,离经典当然十万八千里了。但对于导演处女作来说,还是一位由女谐星担当的女导演,已经很不容易了。愿吴姐继续努力,争取在导演的路上走得长远一点,多给观众留下一些好作品。
好了不啰嗦了,祝你天灵灵地灵灵,每天都有个好心情,即使再苦再难也能笑对一切。
(电影是部贺岁片,可这不是篇贺岁文,请勿对号入座笑岔气)
这简直欢乐喜剧人大电影啊,根本就是把一堆风格完全不同的小品串了串,恐怖、丧尸、犯罪什么元素都来,正常语速讲话的Papi酱一点都不好笑,不过沈腾那造型居然还有点崔岷植……
惠州站,陈可辛导演跟阿如那特地过来宣传,真的是辛苦了。。可是我想说:陈导你那么有才,可是你还是没能阻止吴君如...
【C-】笑点还是挺多的。但整个剧情还是太舞台化,没有真实感,尤其是煽情太尬。
各种反转梗,开始有点恐怖,但知道原委后,就觉得好笑了。我私人认为打扫布满血腥的厕所是个败笔。还有数数的地方。反转丧尸的地方,我没想到。沈腾确实厉害。下地狱那个地方反转也挺好。给个3⭐半是可以的。
居然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一惊一乍屎尿屁的搞笑级别 我都替你尴尬
3.2星。1.吴君如和陈可辛一定很怀念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2.岳云鹏为本片最高笑点。3.港普和东北腔的碰撞还算有趣。4.最大的问题是笑料浮于表面而刻意煽情又让本片情节节奏有非常严重的快进和断裂感。5.最大看点是《乱世巨星》《朋友》这些港乐以及非常复古的布光场景,说白了就是从港片时代取一瓢水
一部正片比预告片好看的电影,陈可辛是不会坑媳妇的,猛鬼大厦的格局,其实是中国内地的开心鬼+人吓人,梗和噱头都是港片的,七十二家房客、八彩林亚珍、朱丽叶与梁山伯、无间道等等;但在噱头之上的笑料是内地的,故事小节奏超快,用快节奏和笑料掩盖一些不足之处,有情怀也有笑点,3.5,星,个人挺喜欢这片
一直对君如姐有着满满的敬意,也很喜欢她。毕竟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带给了我们不少欢乐以及难忘的经典角色,尤其是洪兴十三妹,望夫成龙等等,但不得不说君如姐真的不适合搞创作,多了啥也不说了,都是眼泪
铃分,因为太过难看而忍不住笑出声来。
在光怪陆离的喜剧元素堆叠中,人物的情感显得过分虚假,为喜剧而喜剧,就像吴君如所说,过了。喜剧无根,欢笑的只是皮,而无神。但本片在内地创作环境的大背景下,以港式风格为模板,融合僵尸,丧尸等新元素,不失为一种鬼怪新说的好尝试。
这片看得不值当,一开始真的恐怖,说是恐怖片也不为过,剧情很尬,笑点生硬,强行煽情。。。真的不喜欢╮(﹀_﹀)╭
其实这几星都给它确实让我和小伙伴笑啦~不过有些地方真的尬
这部电影这的尬到我了,感觉很杂糅,没有个性,笑点不高级而且梗很老,强硬煽情有点没头没脑,看演员表演感觉很累很疲惫撑不起感情我的情绪完全是垮掉的。。。ԅ(¯﹃¯ԅ)总之,我很早就想离场了,三个字来说就是不喜欢,对。
它的节奏和我的心理节奏是不符的,整个电影谁也没能说服谁,融入对方的节奏,如果电影是一场交流,我们都是失败的。从制作层面而言,利用语言作为笑点之一的喜剧,主角却是配音,这都是导演演员不重视。表面上以类型层层深入来推进情节,却总是忽略更为现实和深刻的逻辑,是这类魔幻喜剧的通病。儿童片
尽管摆明是来北上赚人民币,但好在没有盲目跪舔北方口味,想玩的基本上都还是八九十港产片(还有个人学林亚珍!)那套,再植入一段年轻人喜欢的丧尸片,看得出尽了想象力创造力,吴陈两公婆的聪明才智和生意头脑还是明显的。至于为什么这么乱这么尬(玩过《四面夏娃》的君如姐绝不止这点料),怪谁咯。
我旁边的大哥笑得像打鸣,我怀疑他是片方花钱雇来的。
陈可辛之前谈到吴君如执导的这部刚好及格,事实证明并不是谦虚。
完全考虑逻辑的情节安排,有句俗话可以很好的形容这部电影:顾头不顾腚!多少次强行逆转,吴君如这位新司机玩漂移都是360度的大转弯,晃得我透不过气来。多少次强行套路,致(chao)敬(xi)了多少电影的创意?把港片题材嫁接到大陆,真的是严重水土不服,有点浮漂的笑料,除此之外,看完更多是反胃。
唯一的突破大概只有恐怖喜剧这环了,可惜在我们这里也只能打打擦边球。整部电影都非常儿戏,你可以说它是老港喜剧风,但始终没法接受这样胡闹的东西。剧情太过简单,基本就是一个小品的容量,感觉硬是兑水成一部电影。
实在太傻逼,太胡闹了。一年到头,我也算是看了不少傻逼一星烂片,这是看得最生气的一次,简直现场就要气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