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海洋之歌 剧照 NO.1 海洋之歌 剧照 NO.2 海洋之歌 剧照 NO.3 海洋之歌 剧照 NO.4 海洋之歌 剧照 NO.5 海洋之歌 剧照 NO.6 海洋之歌 剧照 NO.13 海洋之歌 剧照 NO.14 海洋之歌 剧照 NO.15 海洋之歌 剧照 NO.16 海洋之歌 剧照 NO.17 海洋之歌 剧照 NO.18 海洋之歌 剧照 NO.19 海洋之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29 06:38

详细剧情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海中小岛,小男孩本(大卫·罗尔DavidRawle配音)和怀有身孕的母亲布罗娜(丽莎·汉尼根LisaHannigan配音)渡过了最后一个快乐而难忘的夜晚。不久后,妹妹西尔莎...

长篇影评

1 ) 揭秘影片疑问必须从爱尔兰神话说起(轻微剧透)

《海洋之歌》故事中给我们留下了好多疑问,比如麦克利尔是谁,他怎么就哭得这么伤心?海豹女妈妈为啥不能唱歌而必须西尔莎唱何解?玛查又是怎么回事儿?等等诸如此类问题,要说清楚这些恐怕不是一篇文章能解决的,但至少我们通过了解电影里的神话来源可以解释一些。

  2 地理及历史:
  先要介绍下地理及文化,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有助于了解,先说爱尔兰神话是啥,他是凯尔特神话的一部分,那为啥不直接说凯尔特神话,其实是这样的凯尔特实际上是指(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法国一小部分地区),因此凯尔特神话的故事内容也很庞大。

  1:神话来源:
  凯尔特神话(Celtic mythology)是广泛流传于欧洲的古典神话,在欧洲与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并列。早期的凯尔特人保持了多神和自己的宗教结构,后来很多神话故事受到了古罗马和基督教影响 。在很长一段时间凯尔特神话只能通过口头流传,所以一个故事有许多版本,同时很多凯尔特著作因罗马帝国销毁而流失了不少精彩的内容。本电影中主要来自凯尔特神话中爱尔兰神话故事多一些。

  3:爱尔兰神话故事
  前面说了爱尔兰神话故事是凯尔特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爱尔兰神话故事有哪些内容呢,爱尔兰神话主要是盖尔人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三部故事分别是:
  1、达努神族的往事和深海巨人族的斗争(Tuatha Dé Danann against Fomorii),
  2、库丘林等英雄为主的阿尔斯特传说(Cuchulainn and other Ulster heroes),
  3、芬恩与费奥纳英雄们的传奇故事(Fionn mac Cumhaill and Fianna)

  4:影片中神话人物
  Mac lir(麦克利尔):他是爱尔兰神话故事中的海洋之神,上任海神里尔之子,他除了海神的身份外还是一名优秀的魔法师。他的妻子是芬德(Fand),儿子是玛那威丹(Manawydan)

  Macha(玛查):命运与战争的三女神之一,人们经常将她与摩莉甘和尼曼相提并论。她的名字象征着“战斗”与“愤怒”,并有着“红发的玛查”的别名。

  Selkie(海豹女):据说,他们在水中游泳时才穿着海豹的皮,到了陆上以后便会变成非常漂亮的美人。他们脱下的海豹皮如果被人偷偷拿走并藏起来的话,那么他们便无法回到海里了。可是即使在水的妖精中都算是难得温厚的他们是绝对不会对将其豹皮藏起来的人们使用暴力或进行咒杀的,他们会和那个人一起生活并结婚。Selkie似乎也太过于温驯了。可是之后一旦他们找到海豹皮,便会决不留情地马上回到海里。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温厚还是冷血!

  5:影片中的故事解析
  麦克利尔为啥哭?
  上面介绍了那么多其实都是铺垫,接下来才是真的解析电影
  麦克利尔(海神)为什么会哭呢:这其实是因为他美丽的妻子芬德,麦克利尔深爱芬德但俩人将常为琐事儿吵架,导致其中一次芬德出走,更不幸的是芬德出走途中遇到了巨人,还记得前面介绍的爱尔兰神话故事内容么,是的就是达努神族的往事和深海巨人族的斗争(Tuatha Dé Danann against Fomorii),因此芬德遇到巨人袭击也就不足为奇了,好在这时候以英雄库丘林上演了英雄救美,于是美人爱英雄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无异于麦克利尔被带了绿帽子不说自己媳妇跟别人私奔了,我想这理由足以让麦克利尔好好哭一场了。

  兄妹俩为啥一个精灵一个人?
  影片中我们知道她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男孩哥哥ben(本恩)一个是女孩妹妹saoirse(西尔莎),影片中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本在妈妈消失的时候已经好几岁,这也说明妈妈不可能必须去海里生下西尔莎,而真正原因是西尔莎不是普通孩子而是和她自己一样是海豹女,海豹女只能是女性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啥哥哥ben是普通男孩,妹妹却是精灵族了,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下关于凯尔特神话中神的概念,神和巨人经常是有混血的,所以爱尔兰神话中好多神都是和巨人的混血,因此海豹妈妈两和孩子不都是精灵或都是人类也就不难理解了。

  妈妈为什么还要抛弃家庭?
  实际上影片过于含糊,这不得不提及前作《凯尔经的秘密》导演在凯尔经秘密的叙事更加匪夷所思交代不清。到了《海洋之歌》实际上叙事已经比上一部圆润多了,好言归正传
  首先:通过我们对海豹人的传说不难解读,海豹女妈妈有理由随时随地莫名的离开这个家庭,但作为2个孩子的母亲也不难看出她对丈夫还是有一些感情的(否则不至于2孩子)
  其次:妈妈临走前回头对丈夫说她为了挽救孩子不得不这样做!我们该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我们要从影片结尾西尔莎唱歌说起,西尔莎的歌曲实际上并非我们理解的精灵复活,相反是精灵们都消失,这个消失是指在人类世界里消失,回到神话国度里。这也解释了妈妈为啥流着泪告别,她别无选择,必须从此消失。那么这就引出了下面一个问题。

  为什么妈妈不能唱歌必须西尔莎唱?
  其实妈妈唱歌是可以的,前面一个问题说了妈妈为了生下西尔莎把她留在人间,如果妈妈唱歌可以说就没有故事了,开头就可以结束了,一唱歌所有精灵都消失包括妈妈自己,所以她还是眷恋人间生活的,因此她没有唱歌,换句话说她想逃避自己承担的责任留在人间和丈夫孩子一起生活。但是西尔莎的诞生她知道这种生活要结束了,不唱歌会死掉的,这一点在影片结尾有交代,当ben找到白色外衣的时候,西尔莎还是没有好转,直到西尔莎唱歌才恢复健康,可以由此判定,不仅仅需要外衣,还要唱歌,唱歌是海豹女的使命,唱完歌所有精灵消失在人间......

  为什么白色外衣被锁在箱子里被爸爸扔掉?
  因为父亲是知道自己妻子是海豹女真相的,也就是说他也清楚只有藏起来外衣她才不能回到海里,影片中妈妈一上来就穿着白色外套的,这里表达了这样的含义,丈夫已经相信他们足够相爱,既然相爱就相互信任而不是强行扣住妻子,后面父亲扔掉箱子证明了他知道西尔莎是海豹女早晚要向她妻子那样回归大海,所以影片中他扔箱子的时候对已经失去的妻子说“我不能再失去她,布罗娜”

  关于影片结尾的理解
  实际上这是一个黑暗的童话故事,以往童话故事都是大团圆结局,因为童话主要是给孩子的,因此影片比较含蓄,用另一种方式“终结”精灵和神话时代,希望我的解读对大家有帮助,如有不足之处和错误之处欢迎跟帖指正。

2 ) 太喜欢里面的画面了!

很棒很棒的动画电影。原画、音乐、故事、角色都特别棒,画面美得每一秒抠下来都是一幅插画 ,太好看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真的是要美哭




细节到位,人物设定也炒鸡萌,
爱尔兰民谣犹如天籁之音,切实感受到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万物有灵,像艺术品,纯粹而治愈
虽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是结局的重逢与告别,真是又美又温柔~

3 ) 手绘天堂里的文化认同与后殖民时代的乡愁

五年前,汤姆·摩尔的长片处女作《凯尔经的秘密》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片,最终败在可能是本世纪至今最好的动画片《飞屋环游记》手中。五年后,他的第二部长片作品《海洋之歌》在审美、价值、叙事和材料来源方面都是前作的继续:手绘、凯尔特神话、爱尔兰民间传统,还有就是都拿到了奥斯卡提名。而以今年较弱的阵容,小selkie很有可能拿到小金人。 优质的动画片永远都不可能倒退到前电脑时代的手绘中去,比如片中的一些人物动态为了节省成本,毫无疑问是电脑技术制作的。而美轮美奂的手绘风格是在动画片描摹真实世界的技术登峰造极之后的另一种探索:Pixar的栩栩如生穷尽了动画技术向逼真努力的道路,于是艺术家们不得不在非真实的方向上寻找推陈出新的进路。就好像自然主义之后的超现实主义,印象派之后的毕加索。 手绘之“形”无疑是切合该片之“实”的。“成人—孩童”的二分法贯穿全片,裹挟着“理性—情感”、“现实—想象”、“人造—自然”、“城市—海洋”一系列的二元配对;孩童的胜利,成人的妥协,无疑是一种价值的隐喻。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其实还有一组对立,即作为殖民主义遗产的现代工业社会和后殖民主义意欲挖掘的、属于“当地”的爱尔兰/苏格兰传统文化。主角一家对于城市生活的拒绝和对大海的依恋除了作为一种情感取向外,还是一个政治立场;再加上温情脉脉的家庭观,便是片中无所不在的乡愁。 这种乡愁源于被压抑的民族文化认同,在后殖民和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觉醒,于是也有着双重任务:不但要挖掘身份认同的文化根基,还要让世人知晓。人人都知道凯尔特神话的存在,但是要让它进入流行文化的正典,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类口号下,让它参与到现代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中来。 影片讲述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无聊的故事,问题就在于把传说与现实融合时,其说教意图过于明显。女性人物的形象更是不堪入目,要么就是被丑化的老太婆,要么就是无辜的、纯洁的、完美的、自然的精灵,男性幻想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投影。然而她们强大却又脆弱,需要缺点很多但坚强忠实的男性来充当护花使者。与《沉睡魔咒》正好处于两极。不过这也很容易理解,艺术戏仿的颠覆性意义全部来自于被颠覆对象的权力地位,所以对于一个人尽皆知的迪斯尼童话可以尽情解构,而不为人知的弱势文化中的故事则还需要以正向的方式述说。《海洋之歌》的全部颠覆性都来自于故事之外的社会性,在于毫无保留地拥抱本地文化并大胆地把它带上国际银幕。大多数神话都有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而他们都在等着一代代新的艺术家们一遍遍将他们重写,谁的文化没有这样的重写,谁就输了。 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反复循环地使用既有的社会道德成见,把神话多维的、模棱两可的价值嫁接在我们想要的当代价值上。好莱坞的所有家庭、亲情等桥段,爱尔兰导演一个都没落下。这样对原住民文化肤浅、粗暴的再表达,是不是真的没有问题?当我们“寻根”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个自己预先定义好的“根”,那些现代人自己构建出来的对于前现代的美好想象。半人半兽的生物和具有魔力的歌声对于每个时代都有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我们只作出浪漫的解读,努力忘记粗砺的另一面。 我们想“回去”的,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我们的乡愁没有一个确切的“乡”作为依托。我们手中只有一张孩童手绘的地图,没有魔法的帮助,无论如何不能找到回“家”的路,城市地下埋葬的精灵是我们唯一的救赎。后殖民时代复苏的乡愁带来一种憋闷的痛苦,唯有以想象力聊以慰籍,或者还有以想象力建构起来的身份和文化认同。

个人微信公号PostCoitum

4 ) 于是,从此以后

也许好的作品本该拥有多面的解读。
《海洋之歌》或许是一个寻找与回归的故事,而我想,这也是一个关于逃避与面对的寓言。

失去妻子的父亲一蹶不振,忽视孩子,隐藏情感。
失去母亲的儿子,将怨恨发泄在无辜的妹妹身上,即使他曾经承诺要做最好的哥哥。
从出生就离开母亲的女儿,无法发出声音。

传说中的巨人因失去而日日痛哭,泪水汇聚成海洋,巫婆母亲为缓解儿子的伤痛,将其感情放人瓶中封印,失去感情的儿子化为岩石,得到永恒的平静。
此后,这成为巫婆的使命,将别人的感情取走,放入瓶中。

【I take away the pain, 我替别人化解他们的痛苦
It doesn’t hurt, it will never hurt again. 这不会伤害你,而且一劳永逸】

瓶中封印的情感,有雷电,有云朵,有雨雪,有彩虹,有太阳。它们是那些我们避之不及的软肋,那些潸然泪下的温情。失去这一切,于是就变成了石头。

为了儿子不再痛苦而将儿子化为石头的母亲,同时也被无法承受的失子之痛折磨。
巫婆有一半身体已经成为了石头,因为每一次感到情感的流动,巫婆也需要用魔瓶来吸走那些痛苦的感情。

【Now see what I’ve become of those terrible feelings. 我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因为这些该死的感觉
I’m sick of feelings that come bubbling up. 我讨厌那汩汩涌现的种种感觉】

如同饮鸩止渴一般。

故事中的每一个,都是被痛苦击碎的人。
每一个被击中软肋的人,都挣扎在逃避和面对之间。

没有了感情,麻木,才会得到永远的平静。
然而,失去感情的麻木,不过也就变成了石头而已。
就像被巫婆取走感情的精灵,化为石头。

小海豹女的海螺声使瓶子破碎,于是每一丝清风,每一朵白云,每一次雨雪或雷电,每一个太阳及彩虹,通通融入身体里。
于是有了情绪,有了痛苦,也有了感知美好的能力。

有人说,爱就是突然有了软肋,同时又有了盔甲。

于是我们才成为了完整的人。


精灵得以回归,这也意味着,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必须离开。
小海豹女选择留下,母亲要带走她的外套,从此两边的世界切断联系。
童话和现实世界的联系。

伤心的儿子祈求母亲不要离开。
母亲对他说:

【My son, 我的儿子
Remember me, in your stories, and in your songs. 我在你的故事里和你的歌声里长存
Know that I will always love you. 要记得我一直非常爱你
Always. 我会永远爱你】

母亲离开了。
父亲从失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哥哥从失去中释怀,妹妹从失去中解脱。

要跨过去,才能继续走。

如果有一天,我能平静的回忆起你的死亡,不是因为我不再爱你,而是因为我们已经融为一体,我的呼吸就是你的呼吸。
从此,我永远与你相伴,不再分离。

5 ) 凯尔特传说的冠上明珠——海洋之歌

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精致的传统手绘辅以柔和的色彩,简化的人物形象与浓郁的故事背景相得益彰。传统手绘方式通过导演汤姆·摩尔生花妙笔般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动画艺术的新高度。种种的隐喻,又让影片更加耐人寻味。观影过程完全陶醉其中,就像是儿时聆听妈妈讲的睡前故事一样。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爱尔兰都是一个小国。然而,它们却是世人皆知的文学大国,孕育出许多伟大作家,以及脍炙人口的爱尔兰童话。这与它们的民间传说、习俗和歌谣息息相关。《海洋之歌》的创作灵感也是基于此——汤姆·摩尔与孩子在西海岸度假时,在海边见到了海豹尸骸,渔民因渔获减少而捕获海豹,加上他正读着的一本书《海中人:寻找海豹传奇之旅》,也使他想起海豹象征逝者的灵魂,想到人们失去了对于大自然和传统的尊重,就此构思了这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爱尔兰小岛,四岁的小男孩本和怀有身孕的母亲渡过了最后一个难忘的夜晚。母亲刚怀下妹妹西尔莎,便撒手人寰。六年后,两个孩子的父亲康纳因为多年的悲伤已经满目疮痍,而西尔莎从生下来就不说话。奶奶让孩子们到都柏林同她一起生活。兄妹俩无法适应城市生活,在街道游走时,意外遭遇了三个奇怪的小精灵… 不同于导演前作《凯尔经的秘密》,本片更能捕获观众对于凯尔特传说的认知,有力的情感为故事提供了支撑。以兄妹的冒险精神来拉近他们原本疏远的关系,哥哥从一开始就视妹妹为怪胎,处处刁难,不过他最终被路上的险恶和妹妹的真善美唤醒,担当了兄长的责任,这也是母亲的临终教诲。这些对于儿童观众来说,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成长。这些故事听上去并不像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那样美好,但足以激起孩子们的想象。 全片随处可见凯尔特传说的踪迹,“海豹女”是贯穿始终的灵魂,西尔莎就是最后一个海豹女。片中并未展开解释海豹女的背景,但熟悉传说的人都知道它们。相传,海豹女居住在爱尔兰岛最北部的多尼戈尔郡,以及苏格兰的奥克尼郡和舍尔特兰岛附近海域,外形与常人并无二致,但体外裹着一层光滑的海豹皮,使它们能够在水中自在遨游。上岸便会褪皮藏之,变为美人。豹皮丢失,它们就回不去海洋,一旦找到,就会毫不留情地重回大海。这就很好的解释了片中为什么康纳要将海豹皮藏在箱中,他是不想重蹈覆辙,想要把女儿留在身边。这是影片对于父女情的刻画,西尔莎不仅是海豹女的延伸,对于父亲,更是血脉的延伸,和失去妻子的一种救赎。 导演将背景放在1987年的爱尔兰,绝对是有童年烙印在里面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多尼戈尔郡,前文提到过,很多海豹女的传说大都发生于此。并且,本的房间中有一个“Dúnnan Gall”的音标,我们可以假设地点发生在多尼戈尔西北海岸的某处灯塔。片中交代过,奶奶家是在都柏林,包括出现了地标茉莉·马龙的雕像。途中,本写过“Benbulben”这个单词,这正是从多尼戈尔到都柏林的必经路线。至于电影发生的年份是1981年和1987年,这也与汤姆·摩尔的童年时代相吻合。 除此之外,片中的巨人麦克·李尔也是爱尔兰传说中的海神之一,可他为什么会哭呢?片中也没有给出明确解释。传说中的说法不一,最常见的一种是说他妻子芳德离开了他,与救命恩人库丘林私奔。导致麦克·李尔哭成泪仙儿,眼泪填补了海洋。在电影中,他的母亲“猫头鹰巫婆”玛查只好将他变成石头,形成了一个岛屿。玛查是凯尔特神话中象征战争与死亡的女神,时常化作猫头鹰。不过在传说中,玛査与麦克·李尔并不是母子关系。只是导演在编撰剧本时,将两者虚构在了一起。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奶奶/渔夫康纳与玛查/麦克·李尔互成镜像。仔细想想,不仅外形,他们的心理特征也如出一辙。麦克·李尔和康纳两个人都因失去爱人而消沉,最后在母亲的“干涉”下,变得一蹶不振。奶奶和玛查的人物塑造最为相似,就连海岛上的老轮渡管理员也曾在背后骂她“老巫婆”。这些细微之处,可见编导的用心良苦。无论是古老传说还是当代现实,人与人的关系何尝不是 “惊人的相似”呢?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片中那些小精灵,它们都被描绘成了小老头,而不是挥翅膀的女孩,这也是凯尔特童话的特色 - 苏格兰和爱尔兰都有小精灵。我曾经看过一部迪士尼在爱尔兰拍摄的早期童话片《梦游小人国》(1959),里面就有小精灵们在林中跳着猎狐舞的优美场景,它们几乎都是老头装扮的小人。这样看来,电影中的男女老少都有体现,汤姆·摩尔也是通过这样的处理,让各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够从中产生情感共鸣,每个观众或许都能从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成年观众能从中看到对于家庭和保护家人的使命感,同样也是积极向上的。 《海洋之歌》之所以适用于所有人。是因为它既没有好莱坞动画那样俗套的情节,这与爱尔兰人坚守自己的传统不无关系。更因其能唤起大家关注传统文化的初心。这样看来,国产动画确实还存在很多硬件和软件上的不足,任重而道远。希望将来国产动画能在“外表俏”“心里美”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6 ) 真相不恒久,承诺已老朽

当我喜欢一部电影时,我总发誓给它最好的影评。《海洋之歌》算不上我最中意的电影,我也给不了它最好的影评。但它在某些瞬间打动了我,这种忽隐忽现的感动促使我写这篇影评,这些瞬间是关于真实人生的艰苦和难熬的,主要体现在了两个配角身上,也是这部电影“反派”:女巫玛查与她的儿子麦克·利尔。

  写光明童话的影评总是这样艰难,我无法确信光明真的存在,在人生大部分的时空里,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对抗黑暗:世界给予的黑暗、考验与内心的脆弱和失衡。黑暗是我们真实的处境,是我们真正所处的时空。《海洋之歌》是一部表面看起来光明简单的童话,关于一群濒危灭绝的精灵,关于它们逐渐被控制和被城市化吞噬的生活;但在光芒与诗意的表面,我依然捕捉到这部电影那一丝黑暗与凉意,人的垂死挣扎和对命运的无力反抗,玛查与她儿子的绝望——就是这一丝微妙的黑暗对整部电影进行了非凡的折射与对比,使这部动画电影变得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它反射出了这个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多角度的生活哲思和光怪陆离的人生作为。

  它不仅仅讲述一个靠一首歌和一件外套就能战胜世界的童话,也不仅仅局限于孩童天马行空的白日梦,它指向了我们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与挫折,我们该如何与这些重要情绪与经历相处,相处方法本身成为了一种哲学和智慧,也成为一种缺少选择的选择。

  我前几天做了一个梦,人们围着一个海而坐。其中一对父母失去了他们惟一的孩子,他们悲痛万分,跳进了海里,不停地哭泣,不停地游着,慢慢我看见他们的手变成了鱼鳍,他们不得不适应冰凉的海水,化成了悲痛而沉默的鱼。这是他们无法承担的命运,在巨大的挫折下他们只能畸变为麻木的鱼类,抛弃了人类的记忆与情感,只懂顺着酷冷的河流向前游。围观的人只能围观——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把别人拯救出他们自己的命运,这是个基本常识。后来一条鲨鱼游了过来,轻易就将他们吞噬了。一段悲剧,一个家庭就这样覆灭了。

  梦醒时我震撼了很久,震撼于命运无法假于他手,震撼于人生确有伤痛与重挫令人无法承受。强势的生活随时都可能更改生死,将我们从精明的人变成盲目的兽类。这个梦和潜意识清醒地指出了生活与人格的脆弱性与局限性。梦是暗的夜,它拥有着那些我们不愿意醒来的真相,浮沉着我们无法超越的生死界,而就是这些,恰恰与《海洋之歌》在某些截面上贴合。

  女巫玛查的选择

  巨人麦克利尔失去了他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他悲痛万分,日夜哭泣,泪水汇成了黑色的海洋。爱人的失去犹如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它引发了一个家族的沦陷与枯萎。他的母亲女巫玛查(有没有人发现玛查各方面都跟宫崎骏《千与千寻》里的汤婆婆很像?导演自称也是宫老的粉丝)心如刀绞,却无法拯救他于这悲痛,她于是用魔法吸取了他的悲伤和哭泣,把他变成了一尊巨大暗沉的石像。石像是没有情感的,因此就没有了悲伤,这样麦克就不会再伤害自己了,他可以日夜麻木地这样站着海水里,不再哭泣也不再发声,风吹日晒,直到生命被悄然耗尽。女巫玛查法力无边,但她也无法替代儿子的命运,惟有攫取他的感情来阻止他悲痛。这是一种对生活过分和过度的控制和操纵,没有人能彻底控制得了生活和命运,玛查却在努力做到这一点,过度的控制令人麻木僵死、成为石头,这本身就是对控制的无声反抗与讽刺。“我实在受不了看见他那么悲痛,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他好”,玛查对随后而来的本和布罗娜兄妹说。在跟本的对话中,玛查解释了她试图对抗命运和生活的这一套方法:“悲伤、愤怒、暴躁、忧虑、消极都是无用的感觉,没人需要它们,它们只会对你的身心不利,我知道怎么做才是对你最好的,我可以运用魔法把它们从你体内吸走,这样你就不会感到不开心,你就只会开心。”

  魔法把人逐渐变得麻木,他们在放弃基本情感的同时也被慢慢石化,最后成为像巨人麦克那样的僵石,不论时间流转,不问爱恨情仇。人为了压制和消灭极端负面的情绪而放弃感情,变得麻木和健忘,等同于自我麻醉和自杀,他们失去了活力和反应。玛查就是运用这种办法来对抗生命中出现的那些重大挫折。当她愤怒时,她就赶紧使用魔法瓶子吸取自己的愤怒(很像吸毒),之后她会感觉好一点了,忘记刚才发生的不开心的事,但也因此被石化。在本遇见她时,她自己的下半身已经成为石头,成为没有任何感觉的半僵尸。

  这就是这部童话重要的哲思与惊悚之处:你试图对抗命运,试图化解无法化解的悲伤,就只能以失去知觉(类似断肢)的方式去舍弃这一部分情感,而这种舍弃本身就等同自残自毁,你渐渐失去一切感知,变得麻木、机械、沉默。一个失去感知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有何意义?悲伤、失去、愤怒这些是生活不可切割的一部分;血肉之躯会哭会笑,本就如此;生活有喜悦,也会有无法化解的悲哀,这是它的本质;你试图割掉它们,也将割去自己的一部分血肉,丧失一部分的生活触觉。情绪与感知会伤害我们,但它们也会安慰我们,它们是我们生活的记忆和意义。人终究会老会死,缘分终散终灭,痛苦是生活的关键答案,也是我们重要的经历,它成为你的力量也成为你的黑洞,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于你的体内,你都必须跟它同来同去共生死。

  你无法拥有完美无缺的人生

  玛查没有更好的办法对应付儿子铺天盖地的伤痛,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拯救自己,她只能摸索这一套“石化”的方式来躲避痛苦,缓解当下的处境。面对无常又无法改善的命运,她惟有用这种麻醉的方式来延缓它的崩盘。与之相同的是,本和布罗娜也失去了母亲,母亲的消失和离去构成了他们生活刺眼的缺口、他们父亲消极和痛苦的根源,他们必须要学会跟这伤口相处,必须接受这致命的缺陷。童话让海豹精灵布罗娜穿起了精灵外套,开始唱歌,这神灵的歌曲终于拯救了被石化的众人,领导精灵们和玛查母子获得解放。幻界令主人公释怀,与往事和解,结局皆大欢喜。

  其实,再厚的外套也无法抵御人间的寒冷;一曲歌谣也无法拯救世界。活在真相里的人们只有接受真相,才能另辟生活的出路。

  “真相不恒久,承诺已老朽”是这首海洋歌谣里的两句,“The truths will never bear ; The promises of old”,这是这部电影中惟一出现歌词的几句,在我看来这两句才是解决的方法。当认知到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无法去追求恒定的真相与事实;不要执着于求索一劳永逸、适用千古的答案。人会变,关系也在变,没有永驻的承诺,也没有不变的缘分。眼前所见、现在拥有;将来不会见,未来也不会再有。我们的生活不会永生永固、无法完美无缺,人只有接受,才能与生活和命运和解(其实这些都是宗教中典型的思维,世界三大宗教都承认命运的无常,它指导人们第一是接受(忍耐);第二是放下(解脱),来试图解决生活中那些已经无法解决的问题。汤姆摩尔的动画系列充满着宗教式的生活观与世界观,他还会在背景中画上很多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偶像。宗教气质与思维方式是汤姆摩尔动画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

  《海洋之歌》的导演汤姆摩尔也指导了精致绝伦的《凯尔经的秘密》,但《海洋之歌》却显得深沉和诗意了许多(虽然它的节奏略显漫长和迟缓),它在过硬的手绘画风和惊艳无比的构图和配色下,蕴含了深层次的生活哲学;在华丽工整,严密对称的几何绘画下(严谨讲究的构图,有镜头感的画面切割比例,绚丽色彩的配染、使用线条来完成和支持画面、表达层次感等特点也同样在《凯尔经的秘密》里可见),具备深刻的故事内核;不仅有着阳光的表层,也有它黑暗的边缘,有它痛苦难耐的故事情节;正是这黑暗和真相的镶嵌,才令它与众不同、富有质感,在童话之上更上一层楼,对现实人生和成人世界都有敏感的喻指和深刻思考,承认了人的局限性,也蕴含宗教哲学(这与《凯尔经的秘密》一脉相承)和教育意义。就是因为有局限性,所以人要学会放弃一些执着;教会孩子们不仅要靠幻想缓解生活的挫折,也不要一味躲避痛苦,心胸狭窄者一生痛苦,宽容他人和自我的境遇,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和自由。

  每一个动画导演都在影像中寻找着自己的出路,要拯救自己的主人公,也要建立童话的逻辑感。像宫和汤姆这样制作面向不同年龄层动画的人,童话也必须首先承认现实生活,才能引导成年观众进入,获得广泛的肯定。宫崎骏后期的动画趋于迷茫与幻灭(尤见《起风了》和《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蒂》),他的完美主人公们无法解决具体的人生困境,只能甩手离去;而汤姆摩尔则试图用神学上的很多思辨来化解极端情绪与不幸经历。宗教是因磨难和困惑而产生。当人的情感和理性无法安放与接受这些挫折和现实,才诉诸于宗教与信仰的安慰与支撑。宗教本身是一套高深的哲学,它看得见人的边界,指导人去超越有限的生活。绝望把人变成顽石,信仰可使人复活,心思一变,绝处逢生。汤姆摩尔用一首唯美的歌,扭转了心中的恶魔和固执,攻破了坚硬冰冷的石壳,为自己的童话开辟了全新的生机,也给了观众更可信更成熟的希望。(注:由于豆瓣影评无法插图,该影评的图文版我将在自己的日志里发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阅读。署名党阿飞,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及出处“豆瓣电影”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违者必究!)

短评

TTTATTT,线条和音符编制的凯尔特之梦,精灵的国度,美得鸡皮疙瘩满身起,萌萌哒爱尔兰口音,妈妈要离开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她讲标准英语的关系吧。。。

6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力荐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7分钟前
  • 雾港
  • 推荐

线条动画,哥哥和妹妹还有大狗的线,老精灵的千万万发丝,连接古老现代的传说童话。

9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相较于凯尔经,本作无疑更上一层楼,故事更加完整,情节更具吸引力,情感的刻画也更细腻深入!导演的风格简直是让人爱不够!画面美得让人窒息,每一帧都能当桌面!他片子里的配乐也不得不提,听的我灵魂都要出窍了!从看完凯尔经开始算,这部片子足足等了5年,万幸从各个方面都没有让人失望,值了!

10分钟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神作啊!画面美到极致,想象力无与伦比,配乐好到难以置信。居然把《凯尔经》这样一个黑暗的爱尔兰民间故事以这种自然的亲情和炫目的色彩方式展现出来。而且非常隐喻地透过孩子的视角述说了悲伤的情绪对人之为人(或者神之为神)的意义 #想起了第一次看《千与千寻》的感受#

14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一曲精灵挽歌为万物有灵时代画上句点,多么悲伤多么治愈的童话啊!精灵西去的sequence美成幻梦!伤成离歌!现在的童话就这么伤害小朋友的感情吗!我天我得出去哭一会!结尾竟还与「辉夜姬物语」异曲同工!必须说,我的深海恐惧症要在这种动画里才能好!

17分钟前
  • 山人阿苍苍
  • 力荐

海洋文明之歌,生命起源于水往陆地上去,最后仍然回归于海。继《凯尔经》的信仰演进后转而探讨亲情和感情,虽然没有前作的宏大感,最后的回归时刻一片极光和诸神黄昏一样的合奏(凯尔特神话在海洋部分与斯堪迪纳维亚相似点真多)还是戳到泪点。

22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安利看完的人都去看凯尔经吧!!萝莉的声音听着听着就泪目了,圆碌碌的海豹萌成狗,神奇的爱尔兰风情真是分分秒让人醉在里面,每一帧都想截图,一口气看了两次!太可惜了没有最佳动画啊啊啊!!凯尔经asiling的客串好亮。哥哥还是moorn boy的配音,萌!

23分钟前
  • 力荐

画风独特精简柔亮,华丽中见简约。故事天马行空温暖而有趣,很值得推荐!

26分钟前
  • 微風
  • 推荐

太美了!比较黑暗的《凯尔经》之后,这部新作基调明亮不少,不变的是仍然是对传统故事的重新演绎,用最可爱的色彩和人物塑造,讲述哪怕来自最黑的深海的故事,还把最普通的亲情关系写在了一起,真是太美好了。爱尔兰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国度:数不尽的民间故事,动听的音乐。Lisa的歌<3

2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十年磨一剑,精雕细琢的手绘作品完全不是那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东西能比的,每一帧都能截下来当壁纸。犹如天籁的爱尔兰民谣串起了全片的节奏,现实与传说的两条线一路分分合合又完美对应,表达了“面对痛苦,不要逃避”的主题。神话、亲情、宗教等等完美融合,天衣无缝,简直太棒了!

28分钟前
  • 洛风城
  • 力荐

如果把悲伤偷走,快乐也将不复存在。但是又该如何背负着回忆活下去呢?这个故事关于隐藏的感情,被遗忘的音符,让怨恨与嫉妒遮蔽的纯洁心。孩子之间的感情细致的被描绘在美丽的画布上。为了对母亲的爱而差点失去的兄妹情,最终会因为爱而战胜恐惧。

3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是我童心泯灭了么,竟觉得如此幼稚。

35分钟前
  • 冯凝
  • 还行

其实还是更喜欢皮克斯式故事,饱满而有情怀,《海洋之歌》好几处可以更好的情绪表达都嘎然而止,故事整体略平淡了些。还有贯穿始终的那首歌,居然真的就只有那么一首,哈哈哈。结尾10分钟的重逢与告别,把整个故事的档次提升到了神话境界,加分!

4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爱尔兰民谣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音乐,感觉用在哪里都没完美到天衣无缝,最后彻底被小精灵的歌声秒杀了。画风上依旧很像导演的前作凯尔经,这次基调更加的明亮,故事也更加的忧伤,有着浓浓的欧洲文艺气息,不那么商业,却也很合家欢很流畅动人,片子精致到几近完美,它的每一帧都是艺术品!★★★★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爱尔兰音乐真好听。剧情专供二胎家庭教育哥哥用。

4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这是我今生目前为止看过的最美的动画,历时十年的项目,逐帧手绘,视觉风格上完美的融入了浮世绘、工笔、水墨的元素,空灵优美的配乐,一场如梦如幻的童话仙境之旅,唤起人心中所有的美好。不仅故事完成的好,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真是极致般的视听享受。明年奥斯卡动画长片最有力争夺者。

49分钟前
  • Dude
  • 力荐

昨天看预告的时候想到自己遭迪斯尼洗脑二十来年,几乎接受不了其他画风,实在可悲。今天是真真切切地被海洋之歌美到了!!大概开场30秒之后就掉了次眼泪因为实在太美了...半途也感受到了对女性角色的着重塑造,但是看完已经不想评论其他方面了,就是真的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

51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画片好美... 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非要那个小selkie唱歌呢... 她妈唱歌不行吗?

54分钟前
  • lowai
  • 力荐

画面美到屁股都炸了!音乐也是悠悠然悦耳!剧情则太幼稚了,看不进去…或许,画面也是它的剧情吧?!

5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