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律师第三季

欧美剧英国2014

主演:玛克辛·皮克鲁伯特·彭利-琼斯内尔·斯杜克

导演:迈克尔·凯勒

播放地址

剧照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2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3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4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5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6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3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4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5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6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7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8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19 皇家律师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16

详细剧情

Whilst Clive Reader celebrates his taking silk but Martha hits the bottle, angry that inspector Wright has lied in court to convict her client Johnny Foster. Later David, the teen-aged son of chambers head Alan Cowdrey, is arrested for causing the death of a policeman , one of six who kettled him during a demonstration. Martha believes David has been bullied into pleading guilt...

长篇影评

1 ) 急转直下的走向 就像无常的人生


第三季一开始就给了我们温暖和悲情兼并的暗示,clive得到了silk,终于可以和martha说我爱你,而且前半部分一直很老实,基本没有再像前两季一样只用下半身思考......但billy的身体每况愈下,办公室又来了一个处处与他作对的哈瑞特(我看到很多人给她的评价都是绿茶婊——看起来兢兢业业,倡导女权,实则处心积虑,偏心极强,欲擒故纵)其实看第三季上半部分我没觉得她怎么样,但最后她和精虫上脑的clive滚在办公室桌上的时候,内心不仅蹦出一个大大的艹!!服从于新鲜和刺激感的软弱,让人绝望又悲伤。

看到第四集的时候,我对皇家律师的结局设想还大体没变,看得出来billy在安排后事,比如送走jake...这些都还算是夹杂着小悲哀的温情,但到了五六集,基调和情节走向突变,米奇再次出现,像掌控一切的神明一样,他像君王一样召唤billy和clive,告诉他们要拯救martha,谈着自己的童年和人生,那段对话(他对billy说,自己五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内心已经成年,五岁的自己看着身边的那帮小孩儿,看着他们浪费时间和生命,看着他们把时间浪费在“做小孩”上)和剧情毫无关系,我个人认为那只是编剧或导演自己想和我们说的话,他让无所不知又卑鄙不堪的米奇,让求便有得却失去自由的米奇,对着荧幕,对着我们,静静地说着那番话。到底是做小孩好,还是做大人好,孩子的天真也是愚蠢和无知,长大之后内心就能成熟吗,不一定,但小孩子就不能有历经沧桑千疮百孔的内心吗,有可能。台词的作者,想跟我们表达什么?

第三季的案子大多有一个特点,直觉判断或者深入分析过后的结果,都与真相大不相同。无辜羞涩的少年才是暴动的幕后使者,狂躁暴力的男子却是黑帮势力的替罪羔羊,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不仅我们在问,剧作人应该也在问。(剧作人有过做律师的经验,否则皇家律师也不会拍的如此专业)

第五集第六集开始一切都在崩裂,官司,爱情,亲情。无辜的前男友被一次又一次地发现不利证据,米奇作为证人出庭说出实话也没能挽救局势,虽然保护了martha,但自己的性命毁于一旦,billy的癌症注定了他的离开,还剩下一个clive,最后还是和哈瑞特滚在了一起。那么martha能依赖谁呢,她仍旧是身处危险的。有人说结尾处martha迷失了自我,她消失在billy的眼皮底下,像个不曾存在的梦境。观众呢,作为观众的我也迷失了。看完就去查新闻,我才发现第三季真的是剧中,而且不是收视率低的原因,那就是剧作人的意思了。为什么呢,留给我们一个糟糕的结局,路还没有完,观众却知道前方一定是黑暗。

可笑的是,clive一直强调martha太善良,她的正义和温暖总会让她成为被利用的对象,最后的最后他告诫martha的前男友,不许利用她的善良...可难道他就从来没利用过martha的这个软肋吗,他的懦弱、花心和时不时的奸诈,当他无助时用小狗一样的眼神看着martha说她才是他世界上最信任的人的时候,martha难道没被利用吗。

有些英剧有个特点,就是虽然很棒但我不想再看第二遍,比如黑镜,比如皇家律师。时不时向你展示出来的人性黑暗和生命的悲剧走向,总让人难以回味第二遍。

看来时不时还得看看低情商低趣味的美剧,修补修补心灵的内伤...

2 ) 最后十几分钟,值得为它写一篇文章

说实话,第三季前面几集都看得我有点反感女主角了,一再违背自己的原则,且偏执到几近歇斯底里。然而这最后一集的最后十几分钟,编剧把她从云端上拉了回来又送了出去,让这部律政剧升华到了哲学的高度,才知道前面所有的剧情都是为了这最后的结局做铺垫,不能不为编剧的神来之笔拍案叫好。

身经百战的皇家律师Martha几乎没有掉过眼泪,即使是她失去肚子里的孩子的时候。敬业、执着、强悍是她作为一名杰出的辩护律师的标签。但是,她在听到她最厌恶的人Micky的一番话后却难以自制地流泪了。并不是因为她输掉了一场她本该赢得的官司,而是在于证据唾手可得,而她却没有想过进行最基本的物证辨认,更在于她从业二十年来坚定的信念,动摇了。

什么时候起,她不知不觉地把雄辩的技巧放在第一位了?她一直坚信自己对当事人的判断,不论是引发大学校园爆炸案的恐怖活动,还是导致警察毙命的暴力冲突,她都千方百计为嫌疑犯洗脱罪名,甚至运用一些手段“救出”当事人。当Clive质问她是不是对死者的死亡真相负有责任时,她说她不能只做一名律师。

对于为Alan的儿子辩护,Martha除了朋友道义,还不自觉地承担着母亲的角色。

那么,除了律师身份外,她还不自觉地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想大多数时候她都扮演着当事人拯救者的角色,而她坚信这样做是正义的。她把她的热情、理想与信仰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当事人的命运就是她的全部。尤其是她的一个当事人因为输掉官司而选择自杀后,进一步加重了她的道德负担,不论如何,必须为当事人取得胜利,胜者即正义。

这样的Martha,对于当事人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她总能想尽办法为他们赢得诉讼,但对于Martha自己,她不知道自己在咄咄逼人的庭辩中,已经渐渐成为一场场只在乎输赢的游戏的工具,而她追求真相的初心,已经在真真假假中不知不觉地迷失了。

自己追求的理想到头来却是一场场游戏而已,叫Martha怎能不震动?

“Who am I ?” Martha在律所主任的竞选演讲时只说了这一句,再没有下文。这是她对自己过去二十年来的反思和迷惘,却没有答案。她是一个律师,但她也只是一个律师,当她把超出律师本身的其它角色加在自己身上时,太沉重太复杂,她承受不起,她陷入迷途。而Martha又是何等聪慧之人,她对于这句话的思考,绝不会只停留在她的职业上。

Micky在思考死亡时曾经说过,对于死亡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死亡的方式,死后将给后世留下什么,以及死后到哪里去。相对于死亡,人对于活着最大的思考也许就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Martha在遭遇重大的挫败后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质疑,她没有办法不去追问自己在法庭游戏中所起的作用。这些思索,极大地动摇了她一直以来的执着与信仰,原来自己所追求的正义只不过是关乎输赢的游戏,原来真实的自己并不是她一直以为的那个“我”,发现这个真相的震撼远比输掉官司的痛苦对她的冲击更大。一时间,二十年来自己曾经为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工作通通失去了意义,毫无意义到哪怕她的事业可以更上一层楼,她也不再有任何兴趣,毫无意义到哪怕她那个生命即将终结的多年老友站在马路对面追寻她,她也不再有任何留恋… …

然而,这是最悲哀的吗?并不。Martha在挫败后醒觉了,并选择了出走。没有人知道她未来的路,但无论如何,对她来说那个game已经over。而还有那么多的人,在奋力追逐这个game,在不自觉地陷入这个game,比如最后成功加入Shoe Lane的实习律师Amy,也还有那么多人,在玩这个game,在利用这个game,比如Caroline和Clive。

哦,Clive,真是一个精通游戏规则的男人,有时候他也可以表现得大义凛然,但只要和他的自身利益相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他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当然了,作为情场老手的他也经常会表现出一些绅士温情,连女强人Martha也曾经被俘获芳心,只是,他的“I love you”实在太廉价了。他可以随时爱上别人,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前途随时和对方分手;他可以和女人在酒吧的厕所偷欢,也可以和女人在办公室奋战。他的人生,只有脑袋和下体,没有心。

没有原则,就不会被原则困住;没有心,就不会被情感束缚。这样的精英,最容易获取自己的利益;这样的精英,最善于玩各种游戏。

当Clive和新来的女经理在办公室忘情亲热的时候,动静过大以至于惊动了正在加班的Billy和Martha,他们怔怔地站在门口,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

这个场景,含义深刻。这个他们当成家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他人为所欲为的温床。

默然无语的两个人,一个是面对自己的旧爱与他的新欢做曾经和自己做过的事,另一个则是面对自己再也没有能力去做的事,同样的黯然神伤。也许,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还暗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种传统模式的结束。Shoe Lane的创始人Alan已经离开,和他共同创业的Billy即将不久人世,而Martha,也已经成为故人。这里,将由讲求新方法和高效率的女经理和精明圆滑的Clive共同把持,他们的目标就是永远有案子可接,游戏不停,生意不断。

不管你觉得悲哀与否,游戏的规则已经被书写好了。他们兴趣正浓,他们兴高采烈。

最后十分钟的高潮,我想编剧想表现的远不止是法律和法律从业者。正如Micky所说的那样,警察也和Martha的辩方一样,当人们眼里只剩下输赢的时候,已经再没有余光去发现眼皮底下的真相,而,真相,最先被牺牲的真相,本是Matha当律师的初心,是法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想想,世上的其它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只是关注如何战胜对手,而忽视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我们为了追求最后的成功,总是有意无意地违背自己的原则。当我们蓦然回首,追问“我是谁”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太远,远得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远得忘了自己是谁。

我一直想,为什么编剧选择让Micky说出真相,是因为他更有说服力?恰恰相反,他是Martha最厌恶的人,也是不讨警察、黑帮、法庭任何一方喜欢的人,所以他在法庭的陈述不被当成证词采用。事实上,这也正好契合了本剧的主题,真相就在那里,但人们却不相信它不需要它。而看破真相,说出真理的人往往不是自以为是的精英,他可能是你鄙视的人,甚至可能是与你结下梁子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Micky最后那句“run for your life”才显得如此真切和沉重,才会对Martha产生如此大的冲击。同时,编剧可能还想说的是,不管你曾经多么混蛋,一旦你从中清醒,勇敢地面对真相,坦然地接受死亡,选择生命本真的意义,就可以完成灵魂的救赎。

看看,这样的神结尾,叫以后的编剧如何超越它啊。

3 ) Billy是英国人的情怀所在

Billy让人想起老一辈在对待事业、工作和朋友的方式,有侠义也有暗箱操作,坚强不可摧的外在包裹着一颗铁胆忠心,虽然在时代的潮流下,逐渐被淘汰,换上Harriet这种事事均可与目标利益挂钩的高效运营。不能说谁的做法更好,但剧中明显偏向塑造Billy的高大形象,从而反映出英国人对旧时代和传统的怀念,希望有过去的情怀,可是又被迫面对冷漠的现在,那种复杂的感情是每一个人面对时代交替、甚或年龄渐长时都会有心态,诠释得非常好!

其实我也是Billy的脑残粉,呵呵,原因是忽然看到某些他的举动让我想起老爸,比如即使有很大的苦衷却不愿意与家人分享而独自承担;为你做一件事不论过程有多复杂困难,最终只给你一个圆满的结果;以及几十年来为数不多的一两次看到他的无助……这一切一切让我非常感同身受。

或许一个法律外行看这个剧只能感受到皮毛,但人性本来就是终极哲学,不论哪个行业都有对良心的拷问,只是法庭上、案件中所揭露的人性可能更加直接,因此一直也对多了解一点法律的相关很感兴趣。

4 ) 女神是恰好超脱的碧池

千钧一发的时刻,只有主角光环能拯救。同时看《SILK》和《The Good Wife》起码让我明白,永远不要低估一集律政剧的最后十分钟,那是光芒集中放射的时候。 于是,就任由这样的光芒放射了整整两季零五集,Martha苍白的脸绷得线条分明,红唇微启掷地有声,英音是有多好听,回荡在法庭的木桌木椅之间,传递着冰冷又热烈的理性。 是从她每次都让client望着她的眼睛,洞穿真相,识辨罪行真伪开始。 是从习惯她一丝不苟的妆容,墨镜,与开得飞快的跑车开始。 是从知道她会在不镇静时匆匆忙忙塞上耳机,也会忘情舞蹈开始。 是从发现她看billy的眼神总会多一丝柔情开始。 是从印刻下她抱着一堆材料,读着一桌子材料,拖着一行李箱材料开始。 是从感叹她驾驭得了一本正经孜孜追求的表情,也驾驭得了不设防的爽朗笑颜开始。 Martha越来越女神,光芒越来越强烈,直到越来越多女人出来抢戏,越来越多NPC开始闹幺蛾子。 第三季了,这部剧从主角模式逐渐切换到了群像模式,也开始从事件的残忍过渡到人生的残忍,你可以与活着的人争逐利益,却无法与将死之人谈论悲喜。 主角的光环在看剧的人心中最亮的时候,也是所有人的光环被打开的时候,你回想一下,Miss Warwick的坚毅表情,哪怕是拿起酒瓶子时帅呆的自在样子,跟Martha何其相似;Clive庭上举重若轻的风范丝毫不逊于Martha,Harriet这位第三季官方碧池施行想法时的雷厉风行,眼睛里那种逼人的光何尝不曾射瞎双眼震撼人心,更不要说办公室里的NPC们,做出令人惊诧的选择,袒露没人敢提的隐情,错愕在别人的痛失里,剧终了好歹有个交代,存在感刷刷地就来了。突然想起《The Good Wife》里的律师们,甚至Legal High的古美门和黛,他们没日没夜地埋首在材料里,奔忙在现场间,拼凑整理一个可以用来解释的框架,但旧旧的肃穆的法庭里横冲直撞的,是证据证言的点,是串起来的线,却从来看不见完整的空间,正如那个或许曾经被想起,又或许被丢弃一旁的Truth。Professional自身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尊严,在一个行业里从junior开始熬起,战战兢兢,满心忐忑,担心自己不够内行,mentor的心意不是你想猜,想猜就能猜,peer的机遇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几十年熬成Martha的锐利,熬成Clive的圆滑,熬成Warwick的技巧之后,路途渐坦,视野渐宽,无暇感叹。 那时他们都已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那时他们都还是骁勇善战,巧舌如簧,响当当一队好碧池。听说默认用碧池模式活着,才不会是任人欺负的傻瓜,反正人人皆有碧池的一面,谁也不能指责谁。 但某个时候,世界会给有的人开另一扇门。 Micky在死亡之门前看到了他觉得matter的三件事,以何种方式死亡,留下的还有什么,死了之后去到哪里。Billy不想看到这扇门,拼命挡住自己的眼睛,挣扎,丧气,操最后一次苦心。 然而世界给了Martha一个旧爱的相逢,一次失灵的判断,一颗愈加纠结的内心。人在纠结的时候往往最容易瞎坚定,最后一集,就看着Martha一步步执拗地走向迷局的尽头,眼睛里却越来越多柔情。从前觉得,控方在她的精彩辩论面前是多么无力,而这次,眼看无力的变成了她自己。 办公室没有了Billy也运转得很好,没有了Martha也不会空荡。 将严肃的追求荒于嬉闹,使空旷的舞台繁花锦簇,独独在生死议题面前缄口不言,假装所惧怕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假装所追求的事物还生机勃勃。人终究也是个活物,谈温拿之路,谈世间功名,谈红尘八卦,到底超越不了物种与生命的界线,不越界,便可说为人之内行话,为一切真真假假、来来往往而慷慨陈词。 我满怀期待看着Martha从选举的人群中走到前面,好奇她会说些什么。她面对同样期待的大家,睁大眼睛问,Who am I ? 以前跟小伙伴们闲聊,说,一定要在职业规划里加上一条,那就是在达到目标后金盆洗手,往后潜心研制独门奶茶配方度过余生。想是,若能达到目标,想必已经对所在的行业失望透顶,各种见怪不怪,麻木不仁,可把胆战心惊、重重疑云加上一肚子八卦都化为笑谈。很多年前,等一个机遇入戏,很多年后,同样等一个机遇出戏。 不知道女神最后逃到了哪里,她开始想家,开始没有了愤怒错愕,剩下平静的表情,瘦削的身板在傍晚的繁忙街道边直直挺立。 熟悉而繁忙的shoe lane,女神踪影不再,主角光环彻底淡入夜色。 而那些继续奔走的碧池们,将带给这个世界更加光明的未来。

5 ) 一篇本来是短评的小粉丝碎碎念…

因为自己手贱在看正片之前看了好多影评,发现最后是个沉重的结局,所以拖了好久也没有看完这一季…从一年半前开始Martha就成为了我的女神,坚强勇敢,一往无前,即便孤立无援也从不低头。这一季镜头开始zoom in,她法庭之下的脆弱越来越多的暴露在我们面前,有时我也忍不住想要责怪她,为什么就是这么一条道走到黑呢?为什么不愿意看看事情的另一面?为什么为了client,自己的生活都要不管不顾了?能不能听听为你着想的人是怎么说的?甚至到最后一集,Martha的法庭辩护我都是快进着看完的,要知道第二季那个打手案的陈词我可是翻来覆去又记下来地看了好多遍啊。可是,直到编剧透过Micky之口告诉我,我也是一厢情愿地在将Sean错认为凶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谁又不是在感情用事地面对他人呢,而感性本就是人心的常态啊。Martha为了做prosecution付出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她的生命被分割在了一个一个的client上,法庭上交叉盘问时极度细致的逻辑性和陈词时慷慨激昂的热忱,就这样矛盾又光芒万丈地集中在她的身上。我突然觉得这个结局也不那么遗憾了,或许就像她和Sean说的,她就是突然想家了,回家去休息了呢。Martha在silk这条路上已经走到了极致,那么就这样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寻找新的自我,也没什么不好的吧。我的女神作为silk是永远的一个传奇,是特蕾莎修女,是马丁路德金,但即便不再是silk了,她也依然是那个善良、慈爱、诚恳的Martha呀。

6 ) 长歌当哭

silk的第二季和第三季侧重点完全不同。我花了三周时间,一周看完一季,觉得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律政剧。第三季一开始以为质量下降了,但是把五个案件都看下来,才发现原来这都是编剧一步步设计好的。用长歌当哭做标题是因为玛莎的最终境遇令我想起了竹林七贤的阮籍。
有一个问题很有趣,就是刑事辩护律师的道德冲突。这个在大学里面,刑事诉讼法的课上老师曾经提及。本科的刑诉法老师本身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刑辩律师,我不太记得他的原话是什么,但是大意就是辩护律师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存在的。要澄清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刑事案件律师都会声称被告无罪。刑事辩护分为无罪辩护和罪轻辩护(这在任何一个法系都是一样的),在当事人已经认罪的情况下,辩护人会为其做罪轻辩护,一般可能涉及到自首、坦白、胁迫等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在silk中,玛莎代理的案件几乎都是无罪辩护,这是为了剧情需要,无罪辩护比较有drama,如果控辩双方对事实问题都没有争议,仅就法律问题进行辩论,那么庭审过程一定相当枯燥乏味。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事实都是相当明确的,可供争论的点很少。尤其在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都由法官作出,一些情绪化的,对事实用添油加醋的话很难影响到法官的判断,反而会对律师个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产生一定的质疑,所以中国的刑事庭审作用并不像英美影视剧中看见的那么重要,一般性法官在阅卷(尚未开庭、听证之前)就对案件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了。而影视剧为了好看,必然会选取事实争义较大,冲突对抗激烈的案件,律师甚至要充当侦探的角色。而我国的实情是,律师和公诉人所掌握的的案件事实,几乎都在那几本公安、监察证据卷和侦查卷中,律师独立搜集证据很难开展,并且风险很大。
回到本剧中,玛莎之所以每次都做无罪辩护,是因为被告坚持声称自己无罪,并且玛莎也相信他们是无罪的,所以她才能够以大无畏的勇气面对控方和其他被告,据理力争。但是到了S03E04中,事情变得不对劲了,事实上,这不对劲从这一季伊始就萌芽了。在一次与警察局的对垒中失败后,下一起案件先入为主地认为警局腐败,并将该观念灌输给陪审团;给朋友的儿子辩护,她的身份在辩护人与母亲中重叠,在得知被告情绪不稳定时,毫不怀疑怀疑伤害行为的动机(伤害目的?防卫目的?)。到了第四集,玛莎对当事人的无条件信任使得她对瑞德的中立身份产生了怀疑。当她用诉讼技巧使得被告避免了引渡,瑞德的证据和一番话给她当头一击:“这当然很了不起,让别人相信你是个无辜的受害者,但其实一直是你在操纵一切。”由此,玛莎开始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道德冲突,她在为恶行辩护,目的不是为了维护被告的诉讼权利,而是把黑的说成白的,使一个引发恐怖行为的人逃脱了制裁。一旦怀疑的种子被种下,你就再也斩不断它。前男友的杀人案件,她开始保不准是否应该相信被告一直口口声声说自己无罪的主张。哪怕在法庭上唇枪舌剑到最后一刻,只是出于辩护律师的本能,但是我们都看出她动摇了,这在以前任何一起案件中都是不曾见过的。米奇最后的话语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凶手是左撇子,肖恩不是。你输了你本可拿下的游戏。”玛莎犹如走在迷宫中,向左是死路,转身向右也找不到出口。
其实早在S01E04中,玛莎就遇到过这样的冲突,当她作为控方,却发现因为辩方能力问题导致被告可能被错误定罪时,她选择了“控方的目的是查明真相”。而当第三季中同样的事情发生时,她犹疑了,而她两个案子的判决最终都站在了事实的对立面。正如阮籍的长歌当哭,我相信当她说出“who am i”后离开鞋巷,她也不知该去往何处。所以当公交车驶过,不见了踪影的玛莎,她的去处只有前方。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辩护律师为何要给坏人辩护的问题,前面两楼回答得挺好,链接放这儿。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201386
在本剧中,玛莎和瑞德就像硬币的两面。玛莎是感性而理想主义的,瑞德则是理性和现实主义。第一季的QC之争把俩人的性格和对抗表现的淋漓尽致,最终是玛莎占了上风,正如其他的律政剧那样。第二季,二人开始合作,但是分歧依旧存在。直至第三季,矛盾焦点成为了控辩之争。玛莎相信正义是在于给被告人良好的辩护,而瑞德为了拉拢实习律师而指着受害人间接说出的他的理解,他认为正义是使坏人绳之以法。但是律师是人而不是神,就像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选择当事人一样,他们也不能选择自己总能成为正义的一方。现实的瑞德在每次败诉后总能够调适好自己,该吃吃该喝喝该泡妞的仍旧四处抛媚眼;玛莎不行,太多的成功让她以为自己就是正义化身,而事实却是米奇在庭上说的那样:“还有第三条路,而这第三条路是在法庭上最先被牺牲掉的,你们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因为它不符合,它向来不符合你们的利益,你们都回避它。它叫做真相······你们有权利询问我吗?你们戴着假发,身着长袍,只看见一面······”
事实上,律师本不应该被可以如此沉重的负担。尽管只呈现一面,但是律师仅需呈现这一面就可以了,另一面是控方的责任,而追求案件完整的真相是法官的职业要求。但是现实并不单纯,权力和利益会歪曲掉真相,最后一案玛莎倒在了哪里,是性格弱点,是黑帮势力,还是我之前一直提到的信念动摇?恐怕都有。英剧黑暗就黑暗在这里,这个一年四季淫雨霏霏的国家,拍个电视剧都不给人不给希望,哪怕喜剧都是讽刺性的,但是阴暗的人性恐怕最接近真实的人性了吧。

7 ) 人们需要的不一定是真相

编剧前两季一直给Clive洗白,是为衬托出最后一刻他的无药可救:两面三刀、欲望和自私让Clive的格局始终很小,Clive会是一个好Chamber能打赢官司的silk,但不会成优秀的律师。

反之Martha 的结局让人心疼,摧毁她的不是单一的Clive睡了别人,或者Billy即将离开,另或是她执着的在法庭上为客户辩护,以为司法系统健全,能保护她的客户,其实她看到的不过是单纯的一面,她一心想要保护的,想要争取的真想,想要还给客户的清白,其实只是被别人利用的工具,无论是谁赢了,她(辩方律师)或者警察,只不过都是幕后家族操纵的,他们认为的真相,只是他们单方面认为的,是背后势力画出来给他们看的。这时候她的世界轰然倒塌了,她执着的坚守的价值观—还世人清白,还世界真相,不复存在。她开始意识到,连司法连明主都无法阻止的东西,是人的欲望。在欲望的做作祟下,人心是可以非常丑陋的。这一刻她觉得,她一开始就错了,越错越远。

Billy,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深谙潜规则,也是Martha 的守护神。我相信他大概看明白了这司法是怎么回事—“我需要的真相才是真相,人们需要的真相才是真相,真正的真相没人在意”但是还在他没有Martha那么较真,他先接受着,因为他知道违法改变,尽管事实是多么的残酷,他帮Martha扛下一部分,纵使她对司法的热情和期望不会消失殆尽,我想,Billy除了爱她,还是想让Martha去帮他实现心中所谓的“司法梦”,不然真相太赤裸裸,不维系一点儿美好,日子太难过。

短评

两个题外话:Clive变QC了之后,直接走暖男路线了...Martha短发之后好漂亮~~~

6分钟前
  • 阿圆的好吃好玩
  • 推荐

Martha这样的女人是绝对不需要男人的,就像Clive睡了别的妹子以后martha也没什么反应,第一季流产一副流就流呗,只有案子输了才会心灰意冷。。。只有billy对Martha才是真爱吧。。。然后这剧就完结了真你妈好伤心啊。。。

7分钟前
  • 铁人拿大梨
  • 力荐

不得了,不得了。律政神剧。剧本扎实,根本没有多余的肥皂情节,我是说,连一分钟都没有,不像TVB的律政剧,官司还没打完就一帮人去吃火锅喝啤酒。节奏快得让人不得不全神贯注,稍一走神都会漏掉信息,每一分钟都让人绷紧神经。法庭戏出色,台词也够味!猛推!

8分钟前
  • PsychoBabble
  • 力荐

Martha Costello是我至今最喜欢的戏剧女主角

12分钟前
  • 醉卧幽梦
  • 力荐

Walk away. Run for your life.

17分钟前
  • carried
  • 力荐

3.5;水准下降,与前两季不搭,不仅改变辩论思路,连为人准则也开始发生偏离,曾经完美的Martha在编剧笔下终于露出了破绽;莫名甜蜜的感情线很多余,且让人讨厌;billy的罪名更莫名,为了制造冲突,拉低智商180的天才书记官不可忍;虽惋惜不知他们的结局,幸好也是及时收手了,否则必烂尾。

1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Martha是个理想主义者。如果是索金,大结局会是Martha在事务所竞选中作一个慷慨激昂的关于法律和正义的演讲,接着她讲完后潇洒的甩门出去,在她飘动的发丝和伦敦夜景下黑屏。不过因为她是隐忍的英国人笔下隐忍的人物,于是全局就这么隐忍的结了

20分钟前
  • Iberian
  • 力荐

女主角收场惨淡。但现实就是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按着后浪推前浪的规律,和你暧昧的精英模板男最后肯定会找比你更年轻更圆滑的姑娘,他还左右逢源会比你混得更轻松更好。事事以你为前提,为你着想的大树男将会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无法再做你的靠山。你把工作当信仰,投入所有精力,忘我到牺牲健康甚至生命,N次成功后会有一个大挫折跳出来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游戏,别认真到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忘了。

21分钟前
  • 猫龟
  • 推荐

从此世上再无Martha Costello

22分钟前
  • Chris没有tina
  • 力荐

最后一集真是神来之笔,神剧的节奏又上升一个档次,终于肯吐出这么多集来最大的疑问了!!!一方面给人一种终于圆满了的颠沛感,一方面又真想破口大骂:尼玛,下一季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25分钟前
  • 七禾
  • 力荐

Martha and Billy 那些最好的人 却往往最孤独痛苦坚强独立,他们会去想who am I 也会消失在人群中去找寻自己的答案。

26分钟前
  • 咖 啡
  • 力荐

百感交集的结局,这个剧的剧情和人物一样,大方向正确细节上略坑,John小人了整三季,最后终于把持住了,编剧费尽心思给Clive洗白,是为了最后让他人渣到底,Micky说得对,为了争出胜负的有罪还是无辜很无聊,大爷我不陪你玩儿了!

28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最后一集要不要这么狠啊!!看得我难过死了。。。第三集就被Billy叔虐哭,最后一集还要这样把Martha虐到心都死了!编剧这是闹哪样啊!!!前面几集还期待着Clive会变好,结局赤果果的把我们打醒,渣男这种属性是永远不会变好的,一辈子都是渣男!!太心疼Martha了,Run for your life... ⑧

33分钟前
  • 五月微蓝
  • 力荐

最后十分钟力挽前几集感情用事的狂澜,从所谓人性、正义的个人或成功或失败地对抗保守朽化体制的律政剧陈腐叙事模式中抽身,一脚堕入虚无一脚踏进圣殿,成就神作。

35分钟前
  • 元非
  • 力荐

终于等到了第三季,短发的玛莎美得无法形容。

40分钟前
  • veronica
  • 力荐

这样的结尾作为剧终真的处理得太好 不仅把所有线索都理清 而且将法律讲得太透彻 一句“Who am I?”道出所有律师的困惑 律师对正义和真相的坚持到头来还是会被现实击垮 法庭不过是场游戏

42分钟前
  • W I l l
  • 力荐

最后一集给主角Marsha还有所有热爱这剧的人心头狠狠一击,让所有从S01E01开始积累的对司法/正义/与良心的疑虑倾泻而出,作为最终集真是神结尾。但是从观众角度说...尼玛让我捂着心脏出去缓缓_(:qゝ∠)_ PS.RPJ你简直就是史上最帅克剧男演员

47分钟前
  • Gavin|江湖骗子
  • 力荐

故事赢了人物。成就和令她迷失的都是执着,抱持对象的差池会是信仰的颠覆,没有坚持到最后就能赢的光环。三年来以为看的是励志剧,结果是揭人生老底,Micky三句话,the manner of going, what we left behind, where are we going afterward在她消失后变成如何执着,带来什么,除了执着我们还剩什么。

52分钟前
  • 朱马查
  • 力荐

看完最后一集才发现编剧用心良苦

53分钟前
  • 东东
  • 力荐

看过了最后一集,个人觉得真正击倒martha的不是case的败诉也不是clive的两面三刀,而是看着自己一点点累积的希望瞬间垮塌时的心理崩溃,她并非不能接受clive移情别恋,却不能接受自己曾渴望和他天长地久,说到底,她还是孤独的

55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