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过于倚赖旁白、显得太一板一眼显得过于笨拙的地方有之,巴赫作为BGM频频出现带来的不是宁静而变成了烦扰,加上时长令人觉得疲乏(大概确实要拆成两夜来看,会兴致勃勃充满期待),但是表演仍然是有那种令人感到泫然欲泣的舒适。
后段在凌冽海风中的镜头、当然是刻意挑选的枯枝,以及野上作为一个失去国籍、失去姓名、失去家庭的人,不得不让我脑中反复浮现孔子的话。但也许更悲伤的是,即便他所寻求的“道”得以伸张,他也无法停止漂流,而要永远成为一个没有根系的人了。
野上先生愿意背井离乡,抛妻弃子,舍弃自己的日本国籍,在日本濒临毁灭的紧要关头拯救这个国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是个大叛徒。同盟国方面接受了他的接触,毕竟他们也不知道日本准备抗战到什么时候。同盟国也想尽早结束与日本的战斗,好减少损失。野上先生的行动是无法用传统的日本精神解释的,只能等待后世的评价了。
对野上先生而言,巴黎和沙漠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对他而言都只是一片荒野。毕竟,他是个失去了国籍的男人。不,不仅仅是国籍。他的生命在十七年前就已经停止了。
对他而言,地球本身就是一片荒野。——松本清张《球形的荒野》
仍然和松本清张那种有时候强结论、导致结论经常直接摆出,缺乏铺陈的手法有些八字不合,但是这个这部无疑还是屹立于他的其他诸多题材,有一种格外蕴藉的深沉,据说对于奈良那些佛寺的描写也是上佳。令我想要继对《黑色皮革手册》的文本极度不感冒后,或许该抛弃成见,再次去看看松本清张的原文。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有这样深沉而孤独的对于人性与历史再拷问的电视作品,虽然它明显被肢解得七零八落。
意外的收获大概是,片中反复提到的44年, 野上在日内瓦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年代,以及野上重新潜行回到日本举办奥运会前夕的60年代,好像以意想不到的文学的手段,让我接近了田村正和本人(他出生于1943年)出生、成长时代盛行的史观、和社会的心态。
还记得1962年木下惠介所导的《今年之恋》这样一部轻松诙谐的喜剧小品里,田村的角色作为捣蛋但其实还是善良的富家子弟的有一句台词,有点使我哑然:“圣诞节是什么啊?随着原子弹的灰烬在空中飞舞……” 虽然台词很多时候与演员的心声并无关系,但是60年代初的日本、日本大都市,是这样的氛围吗?他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复苏而繁荣、伴随着对人生虚无的调侃中成长起来的吗?
又想起他的父亲阪妻和李丽华等等拍过的《春江遗恨》,好像不乏对此片的艺术手法与技术都有好些肯定的声音。并没有具体看影片,但是它无疑是个回望起来立场大有问题的片子。当然我想人在历史中的位置不是能那么简单的由一句话、一行字、一部著作或一个电影所裁定的,就好像参与那部片拍摄的很多中国演员,最后却反而选择留在了解放后的中国。
虽然他真是与政治非常非常疏离的人物。政治最接近他的时候或是他去世消息传出后,加藤官房长官在定例会见中特意提及的对他的哀悼。他与很多的宏旨教义也都很疏离。就像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最流行的一封,他写给演员金世佳的回信。中国的业界后辈明显想向他索求的是可以奉为圭臬的人生事业教诲,对待这样一封来信,回信中哪怕会带点令人厌烦的“好为人师”或许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回的话像是柔和地拆解了一切对于教义的期待:“……(上略)……关于你的诸般际遇,那是你的人生,经历之后都是财富。我只是个一直在演戏的演员,人生太过复杂,我也不是万事明了,能送给你的只有四个字:好好感受 。”
接拍《球形的荒野》,应该说是一种无声的、难得的表态,因此我感谢这部作品的存在,它像一扇窗户,让我又窥视到了很多东西。
2 ) 静看《球形荒野》(剧情篇)
作为一出侦探推理剧,《球形荒野》好像在推理方面较弱。这大概与松本清张的写作风格有关,他的作品里不大会有神探,神推理,只有按部就班的细致搜查,合理的推论和假设,固然探员的质素非一般,但在松本的笔下破案更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样。即便如此,《球形荒野》在推理性方面也不是毫无看点的。
先申个明,我是侦探小说读者中真正的败类,从来都是乐呵呵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走,完全不做任何反抗和质疑,有些些奇怪的感觉也只会停留在那儿而不去深究。硬要说的话,有人看推理是在自己做侦探,享受与作者对手的乐趣,而我读推理完全是享受被作者耍的乐趣,以及被作者喂一个大惊喜的乐趣。
从这样的我的角度来看,《球形荒野》的上篇是真沉闷。完全是平铺直叙一件有着些可追踪线索的凶杀案,此时有外挂的观众已经先于探员知道了外交官的存在,我只能百无聊赖的打着哈欠,心想,凶手就是他了,另两个倒霉蛋就是接下来要被杀的,等杀光了就来个披着正义外衣的忏悔,这都看穿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所以上篇我硬是拆了两天才看完。但下篇开始之后,这种感觉越来越不对劲。证据之一就是增田警员在与久美子对话中只说“并没有切实证据证明你父亲仍然活着”而不是“不能证明你父亲就是凶手”甚至不是“不能证明你父亲与本案有关”;证据之二久美子的姐夫轻易地就向增田透露了外交官还活着的消息;证据之三,久美子与姐姐请探员们到家商谈,她们并不担心父亲涉案与否,却在震惊于外交官当时可能进行的工作上。这种种告诉我只有我这个开了外挂的才被作者骗了。其实我很迟钝地直到真凶被抓才搞清楚所有人的立场,真是几乎都反了。。。orz,而且知道了真凶以后,我才第一次意识到,上篇探员们和外交官首次见面的地点十分不自然,这个不自然是有它切实的意义的,我却一如既往地放了过去。。。松本还是给了读者线索的,而且是在那么初期的地方。以上,就是想说明,这场松本和读者玩的游戏还是有戏点的,只是作为读者的我不好罢了。。。orz。其实,侦探小说,要给人surprise的那个点并不一定非要在巧簧机关或者证词证据的漏洞上,作案手法固然重要,其他也很重要。比如东野圭吾在作案动机上的创意可谓独树一帜,但也同样令人拍案叫绝,甚至因为太过沉重阴暗的动机而为作品本身的文学色彩浓墨了一下。而《球形荒野》在这方面,呃,,,看,我连凶手都没猜对。。。囧!
推理的话题就此结束。我在这篇评论的内容篇的最初,曾经提到过“观毕垂泪许久”。接下来所讲的才是我身为女性,为人子女,从这部剧中感受到的最柔软的那部分。
《球形荒野》从国论固然在探讨战争,但从家论也是不输于国断的纠结与牺牲。先从夫人说起。不算外交官任职的时间,夫人是守了十九年的寡。她着传统和服,为人持重得体,久美子良好的家教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她,从留存的信,家中时常祭拜的神龛来看,我愿意相信夫人是真正的在守寡,身和心两方面。失去了爱人,活着比死要痛苦,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当本应死去的人还活着的消息传来的时候,那一段被刻意封印的记忆以及长久以来的痛苦和委屈来得还是这么汹涌,夫人忍不住凄然泪下,我也是一样。也许千万次地祈祷过“只要那人还活着”,然后渐渐地放弃了,活着就是种折磨,然而依旧活着。最后的最后夫人没有和外交官再相见,增田一路狂奔要久美子与父亲见上一面,却没有提到夫人,而夫人自己凭着敏锐的感觉知道了什么,但只是将久美子托付给了增田,任由他们去往前方,也不要求自己能再与十九年前的那个人相见。也许是因为本身性格的恬静,也许是因为知道时间改变了所有,也许是因为知道他还活着就已经足够了,她默默地留在了原地,目送着女儿离开。其实,夫人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外交官身边的凡内德女士对记者的身份是外交官的生意伙伴,但在危难之际仍伴身旁,而且几乎形影不离,万事又都为外交官操劳着想,这样体贴优秀的女性是不仅仅生意伙伴这样简单的。但对于夫人来说这些大概都无关紧要了吧,因为“只要那人还活着”。
而这部剧最最出彩的地方,也是致使案件发生的最初的原因,就是“父与女”。总觉得是因为田村正和的演技太好,才把这一段从女儿四岁起断了十九年的父女情演绎地这么含蓄内敛,又深情款款,淋漓尽致。不得不提到田村爷爷的一言一行,那不如在下面的《演技篇》中再一叙胸怀。
3 ) 剧中使用的巴赫乐曲+吐槽
开篇音乐是1号钢琴协奏曲第3乐章,后来出现了第1乐章
剧中其他音乐包括2号帕蒂塔,哥德堡变奏曲“ARIA”等
剧中所有巴赫作品都是Glenn Gould演奏的钢琴版
忍不住吐槽:
虽然田村叔,江口叔,茄哥,比嘉妹子都很美,巴赫曲子也都是我大爱,就是差点看睡了...
为啥啊?
原著没看过不好评价
查一下wiki,导演是永山耕三,编剧是君塚良一,也都是日剧界的大物
然而制作公司“映像京都”拍完这个片子就倒闭了,都没撑到放映...
看来就是它的锅了!
最后表白一下田村叔的帽子和风衣,江口叔的三件套西服,toma的双色小西服,还有比嘉妹子所有裙子都好好看啊...
以及曲子和版本选得很经典,给音乐指导点赞
4 ) 球形の荒野
原作是松本清张,编剧是《跳跃大搜查线》的君冢良一。
“即使开了奥运,这个国家还是什么都没有改变。”——江口这句话才是重点。
抛弃了狭隘的爱国主义去看这部电影,野上的初心只是保护自己的家人,为了让自己的亲人早日回复和平生活,让已然毫无希望的战争尽快结束,野上选择背负“叛国罪”的罪名,隐姓埋名,在圆形的地球到处流浪,忍受着与家人骨肉分离无法相见的痛苦。
战争到底是什么,一直备受争议。在我看来,一小部分以“国家的荣誉”以及“保护这个国家国民的利益与荣耀”为名,展开了攻击、轰炸、侵略以及无人道的屠杀。
即使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用第五元素的话说来也不过就是——“为了自己家一个未必靠得住的大门,就把人家的老百姓和孩子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真的非常非常的不人道。一个德国医生曾将在朝鲜工作过,采访说那里的小孩子很多都被饿死了,还照了照片,比非洲的小孩子还可怜。我想早晚有一天朝鲜人最恨的会是我们中国人。”
也许会稍微有些偏执,但这确实不无道理。
野上并不是抱着“大义”,而出于希望自己年幼的女儿和妻子不用再战火中胆战心惊。
为了一小部分人的战斗欲或纠纷而发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剥夺了一整个民族国家的平静生活,这无论在哪个国家,以哪种借口都应该是无法被容忍的。
5 ) 静看《球形荒野》(演技篇)
田村正和的造型太好了。早在《绅士刑警》里就把爷爷定位成儒雅,礼仪,风度翩翩的gentleman。可惜演古畑的时候,那个一肚子坏水的古畑形象太深入我心了,与其说是绅士刑警,倒不如说是个任性,蛮不讲理,时常欺负下属,喜欢把人逼到角落的苛薄坏人。。。但《球形荒野》里的形象。。。没啥可说的,就两个字“绅士”啊!光是衣着就很有味道了,设计大方得体,看着很贴身。外交官不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除了恸哭外,再无任何表情,总是那么寡言少语,似有话要说,但又百般无奈,要拿捏主意的时候虽然无助,但意志很刚强,一旦下定决心就义无反顾,不计牺牲代价。这些性格品质会显得人物格外高尚,而沉静的田村本人就有这种高贵的气质。
片中有两三处是外交官需要静候的镜头,田村爷爷在这些地方选择了这样一种姿态:闭目静坐。比如一场坐车去见他国人员的车内戏,这时候就简简单单地坐着,但只是把眼睛闭了起来,于是感觉完全不同。这一闭目传达出多种信息:因为将要面临的决断而身心疲惫;不希望受到干扰;以及,下定了决心。这一幕,爷爷看上去身形略显瘦弱,但神态仿佛是即将受难的殉道者,平静,圣洁,刚强又决绝。这就是为日本停战而奔走的野上外交官,对于这份工作他始终如一。
而在生活中,与妻女的相处中,外交官明显从一个内心坚强的英雄形象堕入人间,变成了最普通的一个家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球形荒野》中父女戏有好多场,无论是对着四岁的女儿,还是对着长大成人的女儿,我场场都喜欢。有一场反复出现的,小姑娘哭着在火车站与父亲分别,这里小姑娘演得也特别好,神情委屈,皱着鼻子挂着泪珠儿,那样子任谁见了都会心软。最后她没有吵没有闹,只是提出了小小的要求,要父亲再唱一遍那首童谣。对于如此懂事乖巧的女儿,这位父亲是欣慰的,同样也是深感内疚和抱歉,于是心酸的他缓缓地俯下身,充满慈爱地微笑着,缓缓慢慢一字一句,应该是按照往常的音调轻声唱着歌谣。他唱得如此缓慢悠长,仿佛要把这分别前的最后时刻也拉得漫长,这样的温柔抚慰着小姑娘,也温暖了局外的我。而在外交官因为思念而梦见女儿的那段回忆中,他说了一句很重要的台词:“我感觉她不是像猫,而是像洋娃娃一样坐在我身上。”都说女儿小时候是父亲的宝贝,长大了又成为父亲的情人,这无法终止又无望的爱怜和思念清清楚楚地镌刻在他骨髓的深处,带着血肉相连的不舍。每个普通的父亲都希望看着儿女膝下承欢,然后逐渐长大成人,尽享天伦之乐。我不是一个父亲,但我很了解这种最寻常人家的快乐无法找寻的痛苦。
而本剧最高潮的一幕非海边那场父女相见莫属。比嘉MM颜很正。作为父亲的女儿,她继承了父亲的性格,温良庄淑,家教很好。她在海边,静静地注视着,注视着从远处一步一步缓缓走来的那个人。田村爷爷在看到比嘉MM的时候有个眼神的小细节,非常传神。他半低着头,停了脚步,垂下眼眸,停顿了一下,好像在整理心绪,之后又不动声色地按原来的步伐缓缓走去。之所以说传神,是因为一般的剧里碰到多年未见的亲人不期而遇,会是什么样子?站住,瞪大眼睛,表情凝滞。而田村爷爷的表现不亏是多年老戏骨。外交官是个内心相当强大的人,在未料的时间地点赫然见到了想念许久的人,这份震惊是让他平静的心掀起巨大波澜的,但是他同样沉稳,内敛,那份难以言喻的震动只是表现在了垂下眼眸的一瞬,之后被掩饰住,强自恢复平静。这才是外交官内心的最佳演绎。而在最后的也是十九年以来第一次的父女对话中,轻易地,父亲的那种激动再难以掩饰,泄露无遗。
父与女的这次谈话,有矜持,含蓄,温情,但双方对对方的思念都是血浓于水的厚重,对话缓缓展开,两人急切想要传递的心意也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不疾不徐地展开着。用我拙劣的文字会破坏这美好的对话,所以不再叙述了。
最后还要提一下铃木君飞机场送行的一幕。其实江口的这个角色是个很好的点,值得花大篇幅去探究描述。不知为何,铃木警官对战争失败抱恨和之后释怀的态度都有描写到,但之间的转变却实在太突然了,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应该是戏没有给够,此处是这部剧的一个遗憾。然而最后一幕还是很有看头的。铃木警官在机场对着老外交官,大声地问:“现在的日本是您想见到的那个日本了吗?”这是铃木警官多年的心结,是野上为他找到了打开这个结的路,而面对实实在在仍活着的外交官,他其实很想听到一个答案。野上的举动很耐人寻味,他沉默,微微地蠕动了下嘴角,然后仍然什么也没有说。这就足够了,我相信铃木警官已经听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外交官不会说是,因为这个国家里的一些人仍然憎恶着他,希望他去死,但也不会说不,因为希望已经确确实实在日本冉冉升起。看着最后暗暗为奥运选手加油的铃木警官,我也很高兴,这个在战争时期仍是青年的人最终得到了救赎。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长一篇评论,至此算是终了,如果能慢慢地安安静静地把这部《球形荒野》看完的话,内心仍是会有美好的触动的。另外还有些零零碎碎的杂想,不能加到这里,于是我规整了一下,又写了一些,算是这篇评论的附吧。于是有这个可看可不看的《鸡血篇》。。。
6 ) 请健康地继续让我们花痴下去
那么推荐的对象是所有田村花痴……感谢老爷您依然身体安健,依然热爱拍戏,依然这么帅,不,应该说越来越帅(合什ing)
老爷又松本清张了。其实日本这个本格派推理,尤其还是松本先生这种走“社会探讨”路线的,搬上屏幕真的比较没有爱。说是看推理吧,其实两位警察先生是被线索牵着跑来跑去而已,最多加上点不期然的运气和直觉,什么抽丝剥茧的都是浮云,真相根本是为了要浮出水面才浮出水面的。而各位与案有关人员,也都像 plot上的棋子一样,说个谎神马的都相当的蹩脚(日本人难道就这么老实么?),动不动的就神情紧张语无伦次(各位怎么不能向柯南里面的嫌疑犯学习一下咧),居然立马被个乳臭未干才入行的新手看穿,各位号称是记者的是外交官的难道就不感到羞愧吗?
因为案件本身没有太多的悬疑,而且即便有观众也是完全插不上头脑参与破案的,所以与其说是推理电影,倒不如说是借由一桩谋杀案为契机,利用两位警察穿针引线,找出一干故事相干人等,回述一个故事,如果以单纯的故事片来看的,还可以说是有趣的叙事手法(就是看到古畑任三郎和其中的某些罪犯以如此无辜的姿态出现还是很穿越的)。为了表现“正在变化中的日本”,片中经常出现父母辈家居穿着和服而子女辈穿着西服的场景,细节上还是处理得很仔细。
不过在画面上有这等讲究的话,不知道为什么配乐上就只有巴赫了。大约父女情的时候是古德堡变奏曲,涉及当年种种的时候是协一。如果是不知名或者随和的音乐,这样反复地运用也许也没什么,但巴赫是那种比较魔音入脑,听到了就会吸引人注意力的类型(还是我的脑部结构比较容易被这种类型分散注意力),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且音量一点也不含蓄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实在过于干扰,配上偶尔的旁白,那简直像在看插图广播剧。而且在电视剧界以短小精干著称的日剧到了电影这边就莫名有点找不到节奏点的感觉,好像破案和往事这两边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置是好。老实说这部片拍成上下两部是有些冗长的,特别是——如果正经来说的话——野上父女回忆过往快乐时光的乱入有种凑时间的味道。
当然,面对老爷,我不会那么正经的。什么举高高啊,坐在爸爸身上啊,牵着爸爸的手游逛啊,神马的……你这个小萝莉不要仗着自己可爱就摆出这么理所当然的脸做这种事好不好!我们家老爷今年67了,而且看上去好像更瘦了,你个小萝莉不要把他的腰给折断了喂。而且更重要的是……阿姨每次看到这种画面阿姨的小心眼都被种种羡慕嫉妒恨吞蚀鸟根本感受不到什么父女天伦的美好(咬小绢ing),阿姨心里想的全是:你个小萝莉凭什么跨坐在老爷身上啊~~~而且这个画面还重放了几次导演你神马意思神马心态神马打算!反正这样很不好,咳咳,我代表花痴党严重抗议下次电影上再出现这么刺激人的画面!
话说老爷这次尺度还真开,不仅发型小变了一点(很少看这种头发塌下来的样子,其实挺萌哒),而且还给整个染白了。为了表现野上二十年浪迹所受的折磨,故意把声音压得很厉害,有点像《鹿鸣馆》,还要唱歌神马的,老爷辛苦鸟(捧茶ing),听译的童鞋也辛苦鸟(捶背ing)。老爷您穿西装马甲系领巾真好看,不过就是真的太瘦,看上去好像随时要被推倒的样子(掩面ing我是在说神马!),海边那场戏我真怕您一个不小心被海风卷跑了。
其实松本先生还是很天真的。不过看战败国来反省二战总是比看战胜国舔舐伤口要更引人深思一些。日本人对于这场战争,恐怕至今仍然有不同的意见。作为一个岛国,他们有危机意识有生存需要有扩展国土的迫切。然则“国家利益”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曾经也想了很久,如果说是“国家利益”,那么首先就是说有 “利益”,可是这个“利益”最后并不有一分半毫归于我或者我的家人或者我的朋友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反而要求我和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身边的人全体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完成,也就是这部分确实存在的利益却无我们这些国家公民无关,那么这部实现的“利益”到底给了谁呢?谁是这个“国家”呢?这样的利益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我又为什么要牺牲自己去实现它呢?如果一个国家要求全体一亿国民“玉碎”来实现所谓的“国家利益”,那么这个实现的利益最终的受益者是谁呢?这个“国家”才是真正的幽灵啊……为什么要求活生生的人去牺牲活生生的幸福去实现一个幽灵的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的利益呢?如果人类不能解释这个问题的话,我们脚下这个球总有一天会变成真的荒野。
PS:女主的老爹是田村老爷,前来查案的还有江口洋介,两位型叔面前,生田斗真跟只洋葱似的,女主最后居然看上他而不是江口洋介么,啊,我们叔控真是寂寞啊(爬到墙角画圆圈ing)
给四星完全是因为田村爷爷~❤-❤~~~
女猪脚好漂漂
“即使开了奥运,这个国家还是什么都没有改变。”中国在走日本的老路??田村大叔真的老了
如果片长可以缩减一点,绝对就五星了!六十六岁的田村正和凭着英国式老牌绅士的派头,完胜里面所有实力大叔和当红若手。和当年的古畑任三郎比起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本是冲着江口桑看的,结果被田村大叔的气质惊喜到了。电影拍得还是很大气也很有日式历史剧氛围的。
那些美化侵略执迷不悟的日本狗,看看什么是70年来最佳终战片!!!
即使国之存在,却只能相望不能踏足。这就是所谓球形的荒野吧!还好那份爱国之心依旧。带着“国在,我在;国亡,我亡”的巨大决心与勇气,更因为这深深的爱,让野上们选择尽快结束这无谓的战争,可这又间接等于战败,是主流政府所不容的。最终换来自己的“荒野”,却得以保全国,保护家。PS:想看原著
10秋季档 田村正和+小日向文世+比嘉爱未+生田斗真+江口洋介
20111227 22" rmvb
总结一句就是,字也不能写得太好啊
奈良真是美啊!!!←整个搞错重点orz..
把推理剧放置于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 显得格外有层次了
田村正和怎么能这么有气质的!
欣赏水平有限。。。
大好。
剧情还是狗血,又长……大概这样才有内涵片的风格吧- -
就帝国主义的确不能复辟。爱国爱的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为了大义远走他乡隐姓埋名。田村正和真的太神了,能用非常平和的情绪,演出野上的隐忍和坚强。值得我的眼泪。
看人嘛 日式推理剧需要耐心 总不能像柯南那样。。
即使不停快进也不会耽误剧情的一部戏,跟韩剧有一拼了
只要是二战题材,即便是松本大师也不能免俗的让人看到,三流就是三流。。。能不能有点情怀啊这个民族还真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