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历史类剧集了.本剧不是战争剧,主要叙述的是二人的爱情.跟真实历史基本差不多,中间也穿插很多记录影像.
卡司阵容强大,各国演员的演技也很棒.虽然剧中的日式中文有点儿怪(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感觉到演员拼尽全力了.
对比现在的剧集,这部剧真的很有诚意.真希望电视台少些漫改和翻拍,多出些有意义的剧集,也希望两国的影视能有更多的互动.
优点:反映部分史实,对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暴行进行了揭露,侧面体现昭和军人在日本国内也是跋扈的情况。溥仪演的还不错,伪满的复杂心情诠释的很好。该剧对当时伪满的部分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反映。对战争的残酷后果也有体现。部分跋扈的昭和军人前后形象也有体现。竹中直人演的很好。 也直接反映了苏联军队在东北的劫掠妇女、胡作非为的暴行。
缺点:对男女主角进行了洗白。这个是日本近年来各种历史剧的通病了。里面各种中文台词被日本人说出来,其实有点棒读,很尴,比较不自然。里面胡编了川岛芳子和婉容的百合情节。也胡编暗示了溥仪有龙阳之好。里面的川岛芳子演的很差。川岛芳子是个复辟狂,里面说她为了日本想害溥仪,这点感觉说不通。各种资料里显示,她就是想复辟而已,也对日本的行为有疑惑。
开始准备看这个剧的时候是冲着竹野内丰和常盘贵子两位去的,因为很喜欢这两位的CP感. 然后就发现这个剧真的不一般呀! 首先演员们都很努力的说中文就已经很厉害了! 看过不少日剧里面有中文的场景, 日本演员说普通话敷衍的时候是根本听不懂说啥的. 虽然现在去日本旅行,商店里不少店员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 但片子出品的时候,普通话还没有在日本太过普遍的前提下,各位演员的台词虽然腔调不太完美,但起码是不看字幕大概能听懂的节奏, 真的诚意满满! 第二呢就是比较尊重事实. 其实历史真相是怎么样,很多时候后人只能从记载里找到, 然而根据记载人的立场,很多时候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会有所偏颇. 这个片子里,看出来做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收集和整理. 有某些台词,说真的, 一个中国人说出来一点问题都没有,当日本演员说出来就有点--真的吗?这是真能说出来的吗? --的感觉. 当然啦, 这片子里还有不少稍微偏日向的角度, 不过相对于太多于倾斜的状况就没有---这真的已经很好了!
整体来说,很喜欢这部戏, 有悲有喜,还有更多的被历史潮流推着走的无奈. 溥傑和浩之间的感情真的很像中日间的桥梁. 而导演叙事能力还是不错的! 这片子很推荐!
《流转的王妃 最后的皇弟》,挺好看的迷你剧,篇幅不长。在当年日本右翼甚嚣尘上的背景下能正视日本侵华历史挺难能可贵的。对溥仪溥杰兄弟、嵯峨浩乃至川岛芳子都进行了深入地刻画。
始于政治联姻,饱经政治阴谋和战争的考验,溥杰和嵯峨浩的爱情毫无疑问是真挚的。他们也很幸运,战乱年代最不缺亲人的生离死别,能够在分离十六载后团聚,实在是不易,只可惜给周总理写信促成一家团聚的大女人慧生却没能等到与父亲重逢的日子。
看完不禁感慨,伪满的这些大人物生在那个乱世,都注定是悲剧的一生。溥仪三岁登基,早早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亲眼见证了满清帝国的崩溃,被革命党赶出了自幼居住的紫禁城,在成长的路上一直被灌输复兴满清的思想。在无人伸出援手的情况下接受了日本人的帮助,本以为复兴有望,结果始终受到日本人严密地控制,曾试图逃亡海外也未能成行。之后随着日本的战败,伪满也随之崩溃,溥仪被苏联俘虏,之后又被移交给中国,直到59年得到特赦,才终于拜托了命运的束缚。
说起来日本人似乎非常钟爱“乱世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人物”,如战国的真田幸村,幕末的新选组一众以及西乡隆盛等人。而川岛芳子、李香兰这种乱世女子也毫不意外地得到他们的喜爱,另一部电视剧《男装的丽人》对川岛芳子也是极尽美化。其实在“东方女魔”“汉奸”的标签之外,她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在满清覆灭的背景下,六岁被父亲肃亲王寄托恢复大清的愿望送去日本,接受军国主义和“国仇家恨”的教育,从此开始为了这个注定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也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在川岛芳子心中,大概是满清〉日本〉中国。她曾在关东军面前袒护溥仪,试图复兴故国;但也为关东军服务,参与刺杀张作霖,策划一二九事变,犯下数不清的罪行。不管怎样,她的一生定格在了1948年,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跑题了,回到“流浪的王妃”和“最后的皇弟”。同样的,嵯峨浩和溥杰的前半生也是身不由己的,但幸运的是他们彼此相爱。在关东军的阴谋下结为夫妻,由于关东军一心要立一个日本人当满洲皇帝,溥仪担心自身安危而对对嵯峨浩疑心重重。好在天佑爱新觉罗一家,溥杰和嵯峨浩的两个孩子都是女孩,使关东军的如意算盘落空。剧中比较正面地反映了关东军在东北的。溥杰一直怀有“让中国和日本和平共处,架起两国的桥梁”的理想,也得到了嵯峨浩的支持,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什么都做不到,只能坐视关东军的种种行径,试图保护被欺负的平民却受到关东军士兵的白眼,试图保护抗日分子却因为受到监视反而害死对方,想要阻止关东军处死平民也不被理睬。他只能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当关东军被苏联红军碾碎,溥杰和溥仪一同被苏联俘虏,连自己的妻女都无法保护。当嵯峨浩带着嫮生在东北漂泊时,他只能枯坐在伯力的监狱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理想显得如此脆弱甚至可笑。直到被引渡回国内,才得到妻女已回到日本的消息。之后也是多亏了慧生的努力,才终于与亲人团聚。反而是在新中国的环境中,溥杰因为他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为中日交流做出了一些贡献。引用那句名台词,“只靠心意能守护什么啊”,在日本人的支配下,溥杰的理想只是一句笑话;国家繁荣,中日和平不过是镜花水月。剧中溥杰最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国家复兴,到底是复兴爱新觉罗的满清,还是四万万人的中国?站到人民的对立面,寄希望于借异族之手实现复兴,实在太过愚蠢。
看完觉得这部电视剧没有必要加入诸如理想和信念这种太大的主题。身处乱世的两人,虽然身不由己,但始终不渝地爱着彼此和孩子。被迫分离后却始终思念着彼此,最后终于奇迹般跨越国界与十六年的时间重聚,白头偕老。两个人传奇的一生印证了爱的伟大,这条主线就足够构成一个优秀的故事了。
这部电视剧不是完美的,有两个最明显的问题让人觉得十分可惜。
其一是虽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日本在东北的所作所为,但对日本还是有不少美化。这部剧还是没能完全跳出“大家都是受害者”的一贯论调,一贯的“关东军虽然做了很多坏事,但也有好人”(尤其是最后主要反派突然的良心发现让人觉得非常突兀)的论调,还有(中国)暴民们打砸抢烧杀害日本人的情节,以及抗日分子被塑造的宛如恐怖分子,诸如此类就不一一列举了。对日本人的恶行的描写也局限与面对百姓的各种粗暴行径(程度与一般的地痞流氓没什么区别),爱新觉罗皇室所受的委屈等等。关东军和开拓团真正犯下的累累罪行则被轻描淡写地带过。这或许与视角有关,这部剧毕竟主要改编自嵯峨浩的自传,她的视角或许也只能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但作为一部反映时代的影视,还是应该更完整地反映时代背景。
另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本剧在提及卢沟桥事变时闭口不提为何日军会杀到北京城下,却强调“(中日)哪一方先开的枪已不可考”。或许历史上卢沟桥事变中哪一方先开的枪真的难说,但日本人一步步从朝鲜半岛、东北、华北通过战争推进到北京城下,在这种侵略的大背景下还要考证卢沟桥事变是不是中国人先开的枪,实在是让人无语。另外,对于通化事件的描写也是如此,已投降的关东军暗中反叛,偷袭无防备的中共军队这个背景被一笔带过,“事件中很多日本人被杀害”则被着重强调。
最后,如前面所说,这部剧犯了日本历史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常见的问题:只重人物刻画,忽略时代背景。这固然与溥杰和嵯峨浩的视角也有关系,但更是来源于日本影视的常见风格。剧中溥杰空谈理想,但未能付诸行动,溥仪在关东军的约束下万般无奈,川岛芳子在为关东军服务的同时也心念复兴满清。所有人都很无奈,痛苦,在悲哀的现实中辗转反侧,他们的忧思也充分传达给观众了,但这部剧也就到此为止了。完全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被呈现出来。溥仪为摆脱关东军束缚做过的努力,婉容未果的逃亡都没有被提及。倒是嵯峨浩夫人,并没有说什么大话,虽然在乱世中相比周围的其他人显得更加无力,但竭力做好了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当夫妻因立场问题出现矛盾时时努力去改变自己,受到溥仪冷遇时仍努力做好一个弟妹和爱新觉罗家人该做的事,排遣溥杰的郁结,在漫长的漂泊中保护好孩子,让这个角色充满了平凡而又伟大的光辉
类似情况也见于电影《二二六》,造反的皇道派军人们也万般痛苦,纠结,塑造的一个个集铁血与柔肠于一身。但时代背景,高层的博弈,天皇的立场都没有被提及,也就更不可能体现出他们的“疯狂和愚蠢”。这种风格的作品或许是优秀的,但格局不大,故而难以成为伟大的作品。
优点和缺点都提及了,总体来说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另外,常盘贵子和竹野内丰等演员的汉语虽然水平一般,但也明显是下过一番功夫。电视剧对伪满的服饰、布景也颇为考究。这也算是“匠人精神”的一种体现吧。
完
“浩与溥杰,轰烈一生求得最后平淡。历史是吃人般残忍,帷有爱是绝望里的半点光。” 三星全给凄美爱情。抛开日方制作带来的服道语言等表现手法的失真,以及保持对史实的清晰了解,带着滤镜欣赏了浩与溥杰的爱情故事。 无奈的政治婚姻下带着天然对立的政治立场,浩却能与溥杰感同身受,在复辟和救国间痛苦徘徊,而后颠沛流离,分崩离析,十六年里凭借思念苦苦支撑,最终重聚,虽说重聚是必然,而我以为是爱情恩赐的奇迹。看到他们终于获得平淡,想要落泪。 愈了解历史,愈是明白历史不过是自身不断毁灭重建的残忍过程,在这土崩瓦解间,爱跨越山海时空的不朽,这么动人。我永远相信真挚的爱是唯一不可取代的力量,有幸得到定尽力守护不肯舍弃。 如果说到对史实的还原。原著作者是嵯峨浩,难免修饰了她与溥杰的行为性质,对溥杰、东珍以及婉容等重要人物描写相对单薄;另外作为日本拍摄的承认侵华战争的影视剧,尽管史实未能体现得当,但总体看下来也都有交代,一直以来看书记忆最深刻的——得知浩产女关东军怒摔礼物,这个细节影片中也有镜头。
为这绝美爱情,失真又如何,爱是真的不就足够了?
作为一部外国片算是挺客观的还原历史,本是一场政治婚姻,却书写了同甘共苦,相敬如宾的爱情佳话,相对来说,皇弟比皇帝幸运得多,不卑不亢,有自己的执着和信念,与嵯峨浩既是知己,又是爱人~~超越国籍的坚贞不渝的爱情让人感动~
看完末代皇帝,知道嵯峨浩的故事特地来看的,日本人自己拍抗日神剧,其实是值得深思的。史料和演绎不得不说还是很考究的,十几年前的片现在看,和看现在的大河剧一样的感受。
再华丽再精彩的一生,也是一眨眼之间的。。。。最煽情的莫过于最后使用真实历史照片来交待两人结局的部分。。。。
当两人一起携手再次踏入紫禁城,无限唏嘘。毕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是不是上天对皇弟更偏爱一些呢,能遇上一个这么好的媳妇。也许,上天总要对末代皇家的某一位好一点吧?还有,溥杰和浩真的是一对互相尊重的恩爱夫妻,羡慕了!
根据爱新觉罗溥杰和嵯峨浩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日剧,拍摄手法一般,故事情节也不强,但故事够真实,看完觉得挺温暖。日本人拍这样的片子立场也很客观,除了演员们的中文真的很烂之外,都还不错。。
能够把这种敏感题材拍得如此客观,实属难得!真的可以抽国内各种抗日神剧的编剧们万次嘴巴。PS:配乐真赞
多年前,溥杰给我爷爷有过一点交情。那时候大约文革过去不久,两人是在天津碰的面,扯淡了一回,小酌了几杯,趁着酒兴,溥杰绰起大提笔给老爷子写了一幅“寿”字。那幅字的下落,据说是在书房的旮旯里,蒙满尘埃。
黄梁梦觉重回首,大衍同衾倍惹情,颠沛流离缘嫁我,和融迟暮颜卿偎,怕经携手欢游处,切记平生共穴盟,清夜抚衷余悼恸,孑身伏枕泪纵横。
常盘贵子,她在里面一直不老,天海佑希也闪现了一下! 所有的日本演员都说中国话......那个尖嘴猴腮的工藤不是一般的讨厌!!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蛮感人!!
『黄梁梦觉重回首,大衍同衾倍惹情。颠沛流离缘嫁我,和融迟暮赖偎卿。怕经携手欢游处,切记平生共穴盟。清夜抚衷余悼恸,孑身伏枕泪纵横』无论战乱、离别还是民族仇恨都无法拆散的两人,“正因为危险,所以我才更要在你身边”,“我们一定能够再见面的,这是支撑我活下去的信念”。白头偕老和久别重逢真是最幸福的两个词了。
战争、文革、泰兴幼儿园惨案,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之间,持不同,甚至或看似全然相反立场的实施者,其实质却是相同的:其实无非是底层弱者变为暴民去残害比他更弱的底层弱者而已。War,War Never Changes.下层人人踩人,上层人人帮人,命运也是人自己选择的结果。
神马东西扯上政治就全完蛋,严谨的人请去看溥杰和嵯峨浩的原著,这爱情还是值得尊重和感叹的。
江角的川岛芳子真是好帅。溥杰夫妇在历史的洪流中,仍然坚持着要成为中日之间的桥梁,也是豪杰啊。
爱情故事 呵呵 常盘贵子 竹野内丰 要命挖,第一个是大爱,第二个是第二的爱挖..
《德惠翁主》下面有人说和这部一起看来着。女王的举手投足是最像李香兰的,最起码和李香兰60多岁的时候一样有“我不需要谁来欣赏”的气质。
唏嘘不已。算的上一部诚意之作了。不同的视角观历史。不一样的人生百态。
当战争的意义落到每一个个体,那不论他的国籍是什么,总是受伤害的。想深深的对溥杰和浩鞠躬。关于国家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战争,这都是一部极好的片子。
2022.6.27。全员颜值演技满分,人物鲜明而不刻板。观剧过程中时常忘记说着流利日语的溥杰是中国人,较溥仪而言,他是“皇弟”,是臣,面对工藤代表的暴力机器也束手无策。其实也倒映出溥杰作为中国封建传统与权力中心和日本军国主义理想之中双重“他者”的错位张力。因为错位,才可能真正结识爱情,家国倾覆中愈发动人的温柔坚韧。常盘贵子太美,超适合旗袍造型。天海佑希的李香兰自带可爱光环。
应该说这部日本拍摄的直面侵华战争的剧态度还是比较诚恳的,但我仍然觉得有些美化日本人,在任何时候出来救人于水火或是舍身取义的都是日本人,最接受无能的是这里最大的反派关东军中佐都在树倒猢狲散之时突然洗心革面表示要共进退……总的来讲是部好看的剧,尤其是最后以真实老照片结尾很感人。
常盘贵子真心美,长得太喜庆了!给浩做的旗袍端庄合体又优雅,花样年华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