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且多半时间都是很浮躁的。不说国剧刚开年就已经诞生了好几部蝉联微博热搜的“话题(烂)剧”,美剧和日韩剧的编辑们也是各种推陈出新,绞尽了脑汁要抓住观众眼球。 相比之下,英剧大多都比较小众了。 《9号秘事》下的一个话题是关于它和前英剧《黑镜》的比较,后者自从变美剧之后,画风和更新频率都变了,大有加量不加价的态势。粉丝们对之褒贬不一,我个人看来,感觉《黑镜》反思新技术的“形”还是在的,但细节惹人深思的程度——也就是“神”的部分,确实比以前打了折扣。 不过《黑镜》还算好的,以前追的一部《火炬木小组》,从英剧变美剧之后,真真是面目全非。 并不是说英剧就比美剧优秀,外语片就比国语片格调高。实际上,每个国家的文艺作品都有些特殊的艺术气质在里面,就算不去刻意呈现,它也像灵魂一样附着在作品里。 《9号秘事》给人的感觉就很“英剧”,它不像《权力的游戏》那样大气恢弘,也不像《黑镜》那样总是试图寓意深刻,就论腐国人民最擅长的事儿来看,它也比《夏洛克》差得远了。 它是个什么呢? 它是迷你版的戏剧,非常专注于讲故事、制造戏剧冲突的剧。 二册和胖胖特别善于玩暗黑、悬疑和反转,这一点在第一季开头几集尤其明显,但是他们的才华不止于此,传统的莎翁式舞台场景,触动人心的温情戏码(S4E2胖胖影子消失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泪目了),他们一样玩的得心应手。 《9号秘事》每一集都是短小的,像一枚神奇的果子。你剥开它,品尝它,不吃到最后一口,绝不会知道真正的味道如何。 就算你手中只剩果核了,它的味道依旧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把故事压缩到一个小的空间,让人们从现实中短暂抽离,投入故事的世界,这不就是戏剧舞台上最本来的样子吗? 从私心的角度,我甚至不希望《9号秘事》“火起来”,没有可以依托的大IP、不热衷于聊演员八卦、也缺乏可以炒的很热的CP,你打开它,它就只是一部纯粹的,讲述一个个好故事的电视剧。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9号秘事》就像一套定制的英式西装三件套,手工细作,精巧传统,是再火的商业品牌都学不来的从容优雅。 你催或不催,炒或不炒,它就在那里,不急不缓,一年六集。 我们来年再见!
这一集是两个喜剧表演老拍档分道扬镳的故事。唯一场景,双子戏,戏中戏构成了一个有古典戏剧风格的小段,感人至深。
开篇第一个镜头,tommy一个人在空荡荡的练功房里拿着剧本踱步,这时len拎着两个巨大的编织袋进入房间,两个人的外貌神情状态反差巨大,一个西装革履,一个衣着寒酸;一个身形挺拔,一个弓腰弯背;一个不苟言笑,一个憨然尬笑。这时观众开始猜这是这样迥异的两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当len满怀兴致的拿出夸张的道具,珍藏了他们共同的杂志,说起他们旧日的切口,呼唤tommy的小名,得到的只有tommy的面无表情,此时我们能感觉到的是,两个人身份和态度明显不对等。就像,俩发小重遇,铁蛋说,嘿狗子,还记得咱们以前在地里刨玉米的时候..狗子说,不好意思,现在大家叫我王总。蛋想唤起回忆,而狗子却恨不得想找人洗地黑历史。台词上,len话多,tommy惜字;体态上,tommy大步流星,len小步快挪;一个冷漠傲娇,一个迎合局促。
4‘’第一段表演开始,tommy先声夺人,禁止len在tommy讲笑话的时候在前排打哑谜而抢夺了tommy的光彩。由此我们知道俩人是老搭档的关系,而且tommy透漏了他未说出的嫌隙。第一次矛盾爆发——口音梗问题,tommy觉得涉及种族歧视,len觉得这就是舞台表演而已。tommy准备夺门而出,len为了挽留他开始了一段分饰二角的自说自演,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在装怪化解尴尬。“30年没见你了”,心酸到炸,人物的联系也逐渐明确。
而后我们知道tommy早已离开了喜剧表演行业,做跨国电子商务公司老板,拥有百名员工,侨居法国,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人士(联想第一段表演中二人饰演的老板和面试者,恍然30年间喜剧变成现实一样)。不仅如此,他讨厌被人想起他谐星的出身,雇人删掉他们在网上的表演视频,就连喝茶也要像一个法国人一样臭讲究加薄荷。
紧接着开始第二次矛盾爆发——如何看待当年的合作。tommy觉得当年的就是狗屎的表演,被len视作人生巅峰。len问他那你为什么会来,tommy明显犹豫了一下,说了一个让人喷屏的理由,30年前你还欠我25块钱呢。这时片名“克里夫顿的化妆间”终于出现了,刚牛逼轰轰的大老板哪去了,我们知道这肯定不是最直接原因,那个晚上在克里夫顿的化妆间一定发生了点什么。事实证明,提到那天,len就想被点了穴一样,露出回避的搞怪表情,气氛一度尴尬,这应该就是横亘在二人心中30年的那个不可言说的往事。len坐到角落里,又开始了他独自的精分表演,演的是两个人在彼此指责后掐起来架,应该是在重现30年前那个化妆间的晚上。于是tommy就觉得你的表演已经证明你不需要我也能搞笑,我走了。
len马上接过来,吃饼干(crackers)怎么能不配芝士(cheeses)呢,而就是这句玩笑话恰恰触怒了tommy多年来心底的隐痛,为什么芝士非要配点啥,凭什么我要一直是你的陪衬,于是第三次矛盾爆发——组合名字问题。tommy要用真名,len要用他们的老艺名(cheese&crackers),len妥协后,又开始争论谁的姓氏放在前面。至此我们基本猜测出了当年分道扬镳的原因,tommy对于当年len抢占了绝大多数喜剧效果的风头心存芥蒂,而len还活在古老的掌声中不能自拔,len想要再度与tommy携手上电视节目重现旧日辉煌。而tommy也欲言又止的坦露,这次回来是因为len的女儿跟他说了什么,我们知道这仍然不是他回来的真正的原因。
12”开始第二段表演。len躲在箱子里,根据剧本tommy应该是把len从箱子里提出来,好笑的是一个手不行,一个膝盖不行,真是心有余而身体非常诚实了。二人穿成小丑样,讲着len自以为好笑的冷笑话。第四次爆发——梗好不好笑的问题。一个沉浸在旧时风格上自说自话,一个对老式喜剧嗤之以鼻。len终于开始指责tommy,当年团队解散就是因为tommy的无趣才遇到创作瓶颈,但是刚出道的时候二人享受喜剧的快乐。这次是愤怒的len夺门而出。
tommy在len的道具带里发现了随身生活用品,意识到len落魄到无家可归。len借口下雨而重返室内,len被戳穿之后缩手缩脚目光游离,我不想被你帮助,我只想被你陪伴,tommy的那个表情啊,像宠溺一个孩子一样,满满的柔软与心疼。气氛转向温和,话题再次转向现在,len其实已经进20年没有戏演了,他的脑中的喜剧永远的停留在30年的套路,第五次矛盾的核心是传统戏剧(heritage comedy)和迎合当下(show bussiness)的去留问题。当tommy说我们来演演30年前最后的一次表演那段(brown bottles)吧,我们知道高潮戏马上要出现了。
20”开始第三段表演。第六次矛盾爆发,高潮,tommy指责len两个人分手的真正原因是len酗酒错失机会且几乎丧命,tommy虽然热爱表演但为了拯救他而放弃表演,而这一切len都不记得了(或者活在自我欺骗当中)。
在tommy的咆哮中,门被推开了,反转出现,我们终于知道len已经去世了,以上的一切都是tommy的幻想,而tommy此来是为了参加len的葬礼。len女儿交给他一个信封,一张他们的合影明信片和25块钱。明信片正面是二人的巅峰,tommy是cheese,len是crackers,明信片的背面是len深埋了30年而没有说出口的歉意。
永别,让相互指责的两个人和解。黑场,聚光,告别就是回到开始,Laugh is the memory of you.
tommy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空荡荡中,让我们忽然理解开场tommy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踱步是伏笔,是现实中的孤独和怀念。len一出场,tommy抱怨他迟到,len解释说,“你知道我的时间观,总是要稍微晚一点”,30年前总是迟到的len,这次却是你先走的。
戏剧冲突节奏控制,三段表演和6次矛盾爆发将故事从现在拉回30年前。第一次矛盾是口音梗能不能用;第二次我们当年的组合牛不牛逼;第三次我们现在的组合叫什么名字;第四次当年的梗还受不受欢迎,len指责因为tommy组合解散;第五次老式风格还是迎合当下,第六次tommy指责分道扬镳的原因正是len本人。从表演内容之争到风格立场之争到最后对人的不满,用三段表演串联起来,层层递进,从重遇的冷漠到矛盾的破冰,几起几落,好工整的节奏控制。
人物设定和主题,这个短剧明里指向老式表演风格与当今商业模式的格格不入,同时也是伙伴关系,也是爱人关系,我们看到了30年前一个唯我独尊张扬跋扈的少年和一个缺乏认同委屈妥协的姑娘(BBC真是唯腐不破),积怨多年再聚首,都在指责你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憋着火一爆发就扯出时隔30年还记忆犹新的惊人细节,都是因为没有放下呀。更像是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当父母还在极尽全力的抓住旧时光时,我们早已独立远去;而我们再回忆起他们的辉煌时,他们已然离去。大多数亲密关系的模式都是在埋怨中相互牵绊,粘也粘不好,打也打不散(参考《勇士》中的兄弟关系)。我想这也是两个编剧Reeson和Steve关系中的某种真实状态。
戏中len把那种老父亲式的守旧手艺人,炫耀过时的技艺,讨好儿女欢喜,证明自己还有用的尴尬表演的太太太到位了,正是那满面堆笑而骤然停止继而收敛表情心酸让我动容不已。戏中戏几乎是len的独角戏,展现了一个戏痴的自我修养。几段表演融汇了老式舞台手法——默剧一般夸张的亮相、程式化的动作、双簧般一动一静的配合、音乐剧式的台词和念白。len越怀旧,tommy就越鄙视;len越卖力,tommy就越冷漠,错位就越强烈。
牛逼的戏剧都是用须臾弹指容纳沧海桑田,我用30分钟原谅了30年前的你。
牛逼的表演都堆满了人和人,人和时代,人和外界之间那种难以描述的尴尬。
等了《9号秘事》两年没有白等,第四季刚出第一集,没让我失望。《黑镜》有点flop了,还好9号还坚挺。 第一集开头,大色块,强烈的撞色,还有出场的佣人装扮都像《布达佩斯大饭店》。
二册的莎翁式独白加要刺杀王子让我以为是《哈姆雷特》的故事,总感觉随时要死人。 我还以为那个老头挂“不许打扰”的牌子,又神色慌张是在做羞羞的事情,毕竟俩编剧从来都喜欢这种恶趣味。(这个在老太太进王子房间那就能看出来hhhhhhh)
7个房间,8个房客,10个角色,就在一个走廊里用独幕剧的方式穿插整个故事,一扇门接着一扇门打开,看似老套实则非常难,这个方式让我想起了《是,大臣/首相》里的开关门。(好剧果然有相似之处) 每个人物踏着莎翁的说话方式压着韵出场,黑色喜剧的腔调一下子就出来了。而且二册和史蒂夫也确实喜欢用押韵,在他俩的《绅士联盟》里用过几次,效果非常好。奇特的是每次都不重样,不老套,实在难得。 双胞胎的扮演者是《黑镜》第一集里的首相,老太太是《极品基老伴》里的佩内洛普(我超级喜欢她)。二册和史蒂夫就不用说了,神脑洞神演技。 最后,二册好像胖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他终于胖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该叫他长得好看!
恕我直言除了每一集都是独立故事的设定以外,我认为二者基本没有太大的可比性。黑镜一直以来的侧重点都是放在科技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并肩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与社会的融合、矛盾以及更多开放性的启示。黑镜的看点源于每一个故事足够的脑洞以及脑洞与优秀剧作的整体呈现,从第三季开始转接美剧到第四季完全美剧化,很多人认为走下神坛,之前在微博发了一篇长文说了下自己认为导致第四季较多差评的原因,这里不赘述,但是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科技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值得反思和憧憬的好作品。而九号秘事它的主题则完全侧重在人性上面,每一集两位男主都会带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故事,而每个故事更像是小品的呈现,九号的故事更多的通过透析人性的弱点去进行发散,通过略夸张的戏剧方式把这些特征放大,并通过优秀的反转能力,让观众过目不忘。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两部剧根本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就个人喜好而言,我认为九号的第四季和黑镜第四季一样,也同样没有前面三季精彩,虽然它的评分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9号秘事走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反转。第一集是戏剧,第二集是自白,第三集是结构,第四集呢?
女主送男主拼图的时候,男主说反正他们从来不出门。这说明以前从没发生过因为出远门男主要帮Agnes提前作准备的情况。结果女主破天荒地说要去巴黎旅行一周,去the city of light。然后她马上说到暗房,貌似无心地问男主是多少年前建的。女主希望他从那里“上来”——三重意义:最直接的是不要老在暗房里待着,回到她身边;身体上up;精神上摆脱那个暗黑世界,回到the world of light。男主慌张地奔向暗房时,女主又貌似无心地说了很多话:不希望回来时候有东西死掉,可以参观地下墓穴等等。她计划7天6夜的旅行,不动声色地把密室里的Agnes饿死,希望以此挽回男主。她安排重温婚誓也是想挽回他。然而,男主此时的心思已经都在暗房里。他不想让Agnes活活等死,但又无法承受直接把她放出来。于是决定把钥匙攥在手里摔死,好让女主发现钥匙,然后发现密室。只有自己死掉才能把Agnes救出来同时不用面对这个局面。当女主发现男主最终如此抉择,她知道她再也无法挽回他,于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最后年轻夫妇再次登门时女主拼好拼图又把它毁掉以及之后面对他们还有Agnes时心如死灰的怅惘,可能也不是因为发现自己的丈夫是monster,而是为了她心心念念的像拼图中那样全家人一起出行的幸福画面最终只能由自己毁掉。她想不明白的不是为什么丈夫是这样一个人,而是为什么她就是无法挽回他的心。婚誓在女主心中和整个故事线索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女主当着Agnes的面说如果不是预订了旅行如果不是男主摔下去就不会发现她可能是撒谎,因为她原先计划的是饿死她。Agnes说当时应该放着男主不管让他流血流死,说明女主发现男主摔下来时就拿了钥匙把Agnes放出来了。然而正常情况下发现摔下来不是应该赶紧叫救护车吗?说明女主直接在男主昏迷的时候给他包扎然后锁起来了。
回到开头,男主拼解谜拼图的时候,女主靠在冰箱上的神情也很奇怪。另外细思恐极的是,九年前男主告诉女主他把Agnes解雇赶走了,然后Agnes就凭空消失了,说明男主此时已经准备好了密室,甚至可能是为此才改行当摄影师来用暗房掩人耳目。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在女主和Agnes眼皮底下完成的。
刚好最近看了好几篇毛姆写类似女性爱恨心理的短篇,尤其是《赴宴之前》。人心真有意思。
你知道那种,一年一年地等,然后一集一集地等,在一次一次从不失望地爽的那种感觉吗? well,看九号秘事就可以。 第四季我一直在等,刚刚试水了前三集,可以说没有一集是失望的。 第一集的故事,就发生在走廊。我从来没想过,这么空旷且没有道具支持演员发挥的场地,可以发生这么精彩的故事,而且还扑朔迷离,误会重重,最后还可以把挖的所有的坑恰如其分地圆回来,而且圆的方式不会让人觉得"that's it ?are you kidding me?"。
第三集的叙事是我第一次见到的,先揭示结局,然后再以10分钟往前推,本来我以为最没有存在感最不重要的人,居然是大boss。而且最后又拿"9"这个数字做了文章,真的厉害。
第二集开头看了一会儿,我觉得这集应该是走情感的,所以不会太玩叙事玩技巧,所以放松了警惕。但没想到,最后又被俩编剧耍了。只想说,以这种方式悼念老朋友,确实是感人,有代入性。而且我几乎没有在电影里看到过这种手法,那可以说是,短剧拍出了电影感。后来我再仔细看的时候发现,这一个小短剧,编剧也是公公整整按三幕式写的,一点都不含糊。第二集一共30分钟,第九分钟时第一次引出了"伯尼·克里夫顿的化妆室",第20分钟时出现了第二次。正好是把一整部剧分成了三段,分别建置、对抗、结局。中间两次出现正好是情节点1和情节点2。由此看出,编剧为故事费的心思了,每一个段落都要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除此之外,两个编剧的表演能力在这一集中,又刷新了我的认知。
故事永远都是根本,一季6集,每集30分钟,一年来打磨。如果每个编剧对剧本的态度都能如此,怎么会怕被骂呢?就像是化妆一样,底妆好了,就有起码的底气了。
九号秘事每次都是美美地化好妆,来面对观众,再等夸呢。
1.桑泽巴酒店。2.分道扬镳的喜剧演员。3.搬不了的家。4.被囚禁的母子。5.最佳女主角。
E05很精彩,凯莉能得奖除了她假扮大众评审影响投票结果外,其实主持人也存私心一直在帮凯莉,第一轮连刷下前三个演员后到凯莉,当时仅有玖恩、杰姬(凯莉)、戈登表态留下,鲁伯特表态淘汰,仅三票主持就宣布留下,如果说偏袒得不明显,再看第二轮,在尚娜获得全票、达美获得五票(鲁伯特被弃权后四票)后,凯莉仅得了宝拉和她自己的两票,其他人都明确不给票,但主持人说“那我暂时在凯莉旁边打个问号”,再一次左右了评选结果,第三轮在克莱夫指出尚娜去年获奖后,他和宝拉、鲁伯特都同意淘汰尚娜,此时杰姬(凯莉)投出了关键一票淘汰了尚娜,到了安娜,仔细看,其实他的问法非常有引导性,导致全票否定,凯莉顺利进入二强,到了凯莉,同样是引导,说“我觉得接下来这点很重要,她确实让杰姬和她妈哭出来了。”凯莉得到自己、戈登、克莱夫的三票,到达美时他啥也没说直接投了,玖恩、鲁伯特、宝拉三票,当玖恩和鲁伯特争论他应该回避对达美的投票时,争执落到了大众评审杰姬头上,杰姬的表现可圈可点,说不知道评奖还要考虑年纪(针对宝拉说的太年轻了刷掉,而另一个年轻的安娜已被刷掉,就让人仅对她产生不公平的感觉)、考虑拿没拿过奖和受不受欢迎(这里均指尚娜,而尚娜已被刷掉),中途离场后,顺利的让评委对她这番话产生正面反馈。所以说,最佳女主角是凯莉和主持人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加上对评委会的各种讽刺,非常有看点。
六年前,《黑镜》在英国Channel 4上映,外媒评论:如果一生只看一部英剧,那一定是《黑镜》。
前几天,《黑镜》第四季回归,天天以《如果你一辈子只能看一部英剧》为题写了一篇推文。
但是,文章一出,我们可爱的剧迷们不服了,纷纷站队表明立场。
站队《神探夏洛克》的伙伴们心情复杂,神剧跌落神坛,底气不如以前足了,但依然是挚爱;
站队《黑镜》的同上;
还有站队《唐顿庄园》、《布莱克书店》的,都是妥妥的人生经典必收藏系列之;
站队《神秘博士》的伙伴们更是秒杀一切—— DW从1963年拍到了今天,在非常讲究传统的英伦文化中,没有什么比五十年屹立不倒的历史更值得尊敬。
如果你一辈子只能看一部英剧,你选择哪一部?
犹豫站队、无队可站,或者不想站队的伙伴们,都可以考虑下这部英剧——《9号秘事》
昨天,BBC推出了《9号秘事》第四季第一集,后面5集将以一周一集的速度播出,被网飞惯坏的你们莫心急,想看的伙伴们菜单栏回复剧名。
《9号秘事》每季有6集,每一集都是独立的故事,且不超过30分钟。
这种一集一个故事的形式和《黑镜》十分相似,但和《黑镜》不同的是,《9号秘事》豆瓣评分四季下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评分逐年上升。
第四季豆瓣评分已经冲到了9.5
用30分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还要讲的精彩,这就对编剧水平的要求极高了。
不过,幸运的是,《9号秘事》有两个天才编剧。
史蒂夫·佩姆伯顿(Steve Pemberton,图左)和里斯·谢尔史密斯(Reece ShearSmith,外号“二册”,图右)
两个编剧天才到什么地步?
不仅集编剧、制片、演员、导演于一身,还拥有着一门几近消逝的讲故事的手艺,能将黑色幽默玩到极致,擅长欧·亨利式的结局——最后五分钟剧情大反转,写出的故事黑暗、病态、幽默并且深度和内涵兼具。
《9号秘事》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门牌号为9的密闭空间里,可能是一个房间,一截火车车厢,甚至是一张衣柜。
《沙丁鱼的游戏》便发生在一张衣柜里面。
9号公馆的主人给女儿和未来女婿在家里举行订婚宴。为了活跃宾客气氛,大家玩起了沙丁鱼游戏。
所谓沙丁鱼游戏,有一点类似捉迷藏,不一样的是当躲起来的人被发现时,发现的人要与躲起来的人一起躲在原地,直到所有人都像沙丁鱼一样挤在同一个地方,游戏才结束。
最后,参加游戏的所有宾客都挤到了一个衣柜当中。
整个故事里前28分钟都蛮沉闷的,演员们都在话痨,观众也会有身在狭小衣柜里的紧张不自在感,甚至不觉得是个好故事。
但是最后一分钟惊天大逆转,一切豁然开朗,相当痛快!直叫人呐喊神剧!
迄今以来,电影史上臭名昭著的强奸——《巴黎最后的探戈》,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耳闻。
在电影里,正在吃着面包的保罗突然扑向让娜,用手边的黄油作润滑剂,从后面进入了她的身体。
2013年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承认,这段“黄油强奸”的戏码,和男演员马龙·白兰度串通,并没有被提前告知当时年仅19岁的施耐德,因为贝托鲁奇“想让玛利亚去感受,而不是去表演,那种愤怒和羞辱”。
但是被强奸后的施耐德,在无数次控告无果后,精神失常,2011年便去世了。
《圣诞恶魔》这一集就取材于这一丑闻。
《斯芬克斯之谜》号称“有史以来最可怕的一集”
雨夜,闪电
一个神秘女孩潜入了一个教授的房间,被当场抓住,然后两人便玩起了填字游戏。
在絮絮叨叨中,女孩一步一步地暴露了她的秘密,直到教授即将game over
一个神转折来了
教授一个翻身,开始一步一步说出他的秘密,直到女孩即将game over
又一个神转折来了
当我们以为原来是这样的时候,编剧又抖了一抖,直到最后巨大的真相完整地浮出水面,我们才敢大声地“噢……擦!”
回过来反思各种细节,细思极恐到瑟瑟发抖,直叫人佩服两位大编剧的神马鬼才!
前世种下的因,皆为后世结的果。
《9号秘事》的故事和真善美没有关系,它的目的直指人性———贪婪、自私、算计,将人性之恶极端凸显出来。
它的手段隐晦,讽刺,神经,让你一边看一边脊背发凉,看完再一细琢磨简直吓到跪下。
里斯·谢尔史密斯和史蒂夫·佩姆伯顿两位大编剧这个脑洞,已经是完全放飞自我了
话说《9号秘事》的创作来源自两人最早合作的《疯城记》
《疯城记》天天看过几集,说实话,看得过程中有些小怕怕,阴森森的,已经疯到了我不敢接受的程度,侏儒、傻子、变态、嫉妒、暴力、崩溃……
如果你足够大胆,可以尝试一下,汁源也备好着呢
这就是陋巷中多年未变的馄饨小店带来原汁原味的感动和被众人捧杀到米其林三星带来落差的距离。心疼隔壁~
黑镜不一定五星,这个五星一定要给
E1精致优雅戏剧开篇,杂耍莎翁抑扬格。未追求反转而着迷依旧。E2措不及防催泪弹,喜剧生涯感慨万千。E3终于等来熟悉黑喜剧配方,心疼杀手Ree。E4Till death do us part折磨互生。E5为卖剧本啥面子都不要的册。E6老规矩鬼童话,本子造型都新高,兔子成功贯穿整季。
第二集为何不算出奇猎艳却还让我哭得撕心裂肺。现在说未来虽然太远,但可预见的是除非老了豁达如马普尔,否则面对老友/有过恩怨的故人离世,想想很心酸。
第一集大概就是在说:我们除了做导演做编剧精神分裂演各种演员撑起一台戏之外,话剧也信手拈来~
第一集就这么出色!每一秒钟的走向都是英式戏剧的味道!台词太好了,完全可以把本集剧本出版!二册和胖胖再次稳固住我心中British男神的地位!
这是和黑镜说好了吗 一人一季
EP1:莎翁式台词+膜仲夏夜之梦,7分。EP2:走心的喜剧二人组心酸故事,催泪,8分。EP3:结构和细节,厉害。9分。EP4:剧情有点太emmm,不过对婚姻誓词的逐句拆解讽刺有点意思,7分。EP5:6分。EP6:6分。第三集最佳,最后两集不太行。
第三集有一逻辑不通之处,既然may把房号6改成了9,引来了杀手,那接下来搬家公司和房产中介就不该找来了啊?难道预设搬家公司和房产中介对这一片地址巨熟悉吗?
4.5;剧本绝佳,每次反转都出乎意料,然又在情理之中,荒诞中映照人性深渊与无穷欲望黑洞,短短半小时内的戏剧张力惊人,每个故事扩展成长片亦无问题;表演绝佳,英国演员的舞台功力无与伦比,表现力、感染力服气,千人千面;有泪点,有讽刺,有黑色幽默,有醒世箴言,这一季每一集都堪称优秀。
1/2/3集客观而言水平更高,但很多友邻不喜欢的4才是让我选择倒带的一集。《45周年》+《房间》+《谜一般双眼》的奇情设计,众多细节给人一种“必须相信”的观感。
剧本结构确实没得说,但是剧情本身太无聊了。从第三季开始,这部剧更像是编剧进阶的教科书,而非讲故事的电视剧。
此剧只有一处令人感到遗憾,为什么不能像黑镜一样一整季放出!!!
天才不可怕,怕的是功底扎实又勤奋的天才。嫉妒使我全家丑陋。现代影视里的三一律,抑扬格,韵脚诗。活久见 季终补:e1莎士比亚e2哭唧唧e3倒叙e4性奴案e5狼人杀e6小心许愿 这季没一集不好的!撸直了并没有很复杂的事情,但每个细微末节都是悬念的拼图,像炮弹一样轰炸三十分钟。
第一集也太流弊了,直接把戏剧表演和台词搬上来,十一个人物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关系在不足3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危机、高潮、结局的处理,Reece和Steve两位编剧真的总能带给我们惊喜,表白表白!!!
黑镜眼见要保不住的神剧设定,到9号秘事这儿依然没崩。二册和胖胖真的是天生的艺术家,fucking talented,借用呆萌形容大本的一句话,very old friends and very young masters.
e1:效仿舞台剧,故事连环套,恶趣味不少,佩内老来俏。千言万语一句话,请让penelope成为常驻,谢谢!e2:正当以为这集是过渡集的时候,催泪弹忽然就来了……e3:《记忆碎片》;e4:一如既往的过渡集;e5:zz不正确哦兄弟!
可能真的是老美做不出来吧,莎翁剧式念白,间离效果,完全的戏剧化结构,突出一个绝对工整,台词双关带出的一连串误会,突然反转已经是低级手法,纯粹戏剧表现方式已经足够讲好一个故事,很难吗?很简单吗?单元剧这样表现就很棒,随性又有趣,非要整个电影化叙事的某美剧结果啥都没讲好真是令人失望
胖胖跟二册真的是永不让人失望 第一集也再度说明这剧不需要反转也依旧魅力四射 其实很讨厌过分强调九号秘事是反转剧 专门盯着最后两分钟 其实每一分钟都是精华。。。
第一集就秒杀了这一季的《黑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