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不是艺术家还有我爱你
晚上一个人在家,重看了《子弹横飞百老汇》。
上一回看还是二十岁出头那阵子,
那时我一股脑像收集爱情那样收集了最好的电影,
或者说,正因为收集不了爱情所以才收集电影。
那时我一股脑像饮尽人生那样狂饮电影,
现在,我不得不说一句,电影无法饮尽,人生也无法。
好吧,退一步说,在二十岁出头,在脑子里浮光掠影的留下些电影的碎片和人生的幻象也是好的,
好处是知道了什么是最好的电影,从此粗制滥造的东西无法哄骗我,矫揉造作的人也无法征服我。
坏处是,你总以为自己是个艺术家,好了别装了承认吧,内心深处,你一直觉得,
“如果……也许……”我就是个艺术家。
重看《子弹横飞百老汇》,心悦诚服,赏心悦目。
就技艺来说,故事编织得极其精致,嘲讽每一个人也嘲讽了作者自己,
嘲讽每个人的局限但是淡淡的总有节制,那种节制使人不觉得作者优越,
有我们希望在舞台上发现的一切,有意外,够了我不想描绘剧情,
你们知道,面对一部好电影,描绘是一件蠢事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忘记了电影的结局,
好了,黑社会的打手(他是真正的天才)临死前不忘记要修改最后一幕剧本,
那么那个毫无才华的编剧呢?
那么我们自己呢?
盛大的欢庆会他没有出席,他去找自己失去的女朋友,
虽然她已经在一个愚蠢的胖作家的床上。
他站在楼下,他们站在窗前,高声吼叫的还有对面的一个艳女,
他们在讨论胖子的性能力,我忍不住得说我太喜欢这场戏。
编剧终于得回自己的女人,他抱着她说:
“我得说两句话:第一句,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天啊我说出来了真轻松,
第二句,我爱你。”
我感动死了,并且决定一年看一次《子弹横飞百老汇》,
告诫自己无论何时不要自命不凡,一星半点都不要有,
还有一条:爱朴实的人,爱朴实的爱,别装逼,别矫情。
生活里,我总是忍不住想矫情一下。
是的,我很想跟大厨说这句话:
虽然你没啥文化可我也不是什么艺术家还有我爱你。
2 ) 艺术是要流血死人的勾当
20年代的百老汇,黑帮火拼像家常便饭,一群人邦邦干死对方的帮派喽啰,然后若无其事擦擦枪口聊着晚上该吃什么。看个戏出来走两步,都能横死街头。与此同时一群为了艺术竭尽心力的浪荡子,一边抱团互相指认为怀才不遇的天才,一边聊着托斯陀耶夫斯基和尼采并诅咒着不成功的命运。
每一个去百老汇撞运气的年轻剧作家都像一个去好莱坞碰运气的女服务员,啊,我之所以还没有成功,只是由于我还没有等到机会,只是由于掌握权力的那帮白痴看不出我的艺术造诣,只是由于观众如蠢猪,教化太辛苦。或者像剧中David的艺术家朋友那样,嘿!我不成功是因为我故意不想成功。嘿,妙极了,还有比这更难反驳的艺术家不成功论吗?
千辛万苦写出剧本的David却面临着无人投资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另一边却是跳大腿舞为生的黑帮情妇奥利弗心心念念要摆脱自己的处境,为了讨好她,黑帮大佬拍脑袋生出一计,买个剧本来让小老婆当主演不久得了嘛!皆大欢喜。
可不承想奥利弗是个戏渣,弄得David半夜痛哭流涕惊坐起,大叫着啊我出卖了我自己我出卖了我自己阿!但,不出卖又如何呢?出卖部分的灵魂换得肉身完整,这不是业界的惯常生态吗?David咬牙忍下,交换条件是要两位戏骨加盟但图挽回一些败局。
可奥利弗还带了个贴身保镖奇契,一路看着这不知所谓的戏,沉默地在后排玩着填字游戏。比起同样给老大的女人做贴身保镖的男人像《低俗小说》里的屈伏塔,奇契可谓道德楷模,帮着奥利弗对台词,按时接送,顺带轮着拳头威胁导演不许删减戏份,只是看着导演一路混搞这出戏,终于忍不住一语点醒梦中人,你这戏写得太烂,要照我这样如此这般的修改。
被点醒的David不仅对这粗俗莽汉刮目相看,甚至重写过的剧本也要毕恭毕敬先奉上奇契过目才敢继续,改过的剧本备受好评,而奇契也对剧本感情越来越深,甚至越过David,当成了自己的作品。终于这位僭越的“艺术家”再也无法忍受奥利弗糟糕的表演,用自己的方式“清理”了这位蹩脚的演员。剧本上演,David大获成功,可奇契却在大佬报复的枪声中死去,临死还念念不忘向David交待剧本的终极走向。
剧情转折至此,讽刺至深。究竟谁才是艺术家,所谓艺术家,是不是就是David所谓的整日窝在阁楼里,喝红酒吃奶酪,玄谈着尼采向往着尤金,鄙视着成功却俯就着现实的那帮人?是不是受过了教育,心怀着理想,一稿又一稿地修改,却写不出一行充满生命力的台词的那帮人?是不是可以把女友拱手相让给艺术才华更高的人并匍匐于其脚下的David,是不是愿意把身体献给写出任何能写出这样激动人心的诗句的人的第一女主角?
这些人,围绕在艺术周围,崇拜她,研究她,谈论她,利用她,却无有一人真正地能够摸到艺术的裙裾,有福接到缪斯女神的恩赐。这个故事里,最接近艺术家的不是这些带着艺术家名号的人,反而是粗俗的情妇奥利弗,是死于后台的奇契。
奥利弗喜欢演戏,热切渴望着演戏。虽然是个让人无法容忍的戏渣,但从第一次开始排练就无比认真,她虽然一边抱怨着共事的戏骨都傲慢无理,但却也努力地试图背下所有她不能理解不懂如何表达的台词。她甚至敢于做一个不仅仅是受导演摆布的旗子,加上自己的一声“哈”,反对David对台词的删除,对她这样一个处于极为卑微的依附地位的情妇来说,在演戏这件事上,却和真正的艺术家一样立场坚定。而奇契,为了剧本的艺术成就,不惜亲手杀掉奥利弗,原因仅仅是她毁了这出戏。艺术的宣言高于一切,艺术的目标大过一切,为了这个原因,这个简单粗暴的黑帮喽啰,真正做了一回至纯至赤的艺术家,并为此赔上了性命。
在伍迪看来,艺术是要流血死人的勾当,像奥利弗一样有热情无天份的人被无情诛杀,像奇契一样有天份无出路的人被残酷献祭。艺术不是风花雪月,诗歌美酒,你睡睡我的女朋友,我勾搭勾搭你的导演。艺术是一种直面理想的残酷,有时,甚至超越了普通人所能容忍的底线,露出令人胆寒的面容。
那么,靠着艺术吃饭的庸人们如David该怎么办呢?伍迪给出的答案既无奈又刻薄,庸人们成不了艺术家,但至少还有一种万金油般的价值叫做“爱”, 让庸俗如我们,怀抱着一颗理想焚尽后的心,拥抱着温暖妥贴的肉身,忘记天堂中光芒四射的美梦,回匹兹堡,生上一群庸俗的孩子吧!
3 ) 我们需要做梦 更需要生活
结局是戴维在楼下喊 艾伦 我爱你 我想见你 他还说了一段话 住在阁楼里面 吃奶酪喝红酒 在咖啡馆里讨论艺术 这样的生活结束了 我爱你 我想和你结婚 我们回匹兹堡
戴维还问了 我有一个问题问你 你爱的是我这个艺术家 还是我这个人
这部电影一开始我的感受是 一个艺术家觉得自己出卖了自己 讲的是艺术与现实的冲突 它的确讲了这方面
还有那个奇契很有文学天赋 却不想做什么作家 想继续给人收租 他是埋没了自己么 我不知道 很多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他只是不想打破自己原来的生活
电影看到最后 最大的感受 梦与生活 我们需要做梦 需要艺术 需要幻觉 去满足我们心内 可是走下剧场 离开舞台 我们还是要生活
可能在舞台上你会因为一个人有艺术家气质而爱上他 是的 这可能是真的 在一瞬间爱上某个人 是真的觉得自己爱上 而这种感觉也会在一瞬间消失 稍纵即逝 我开始怀疑自己曾经认为的短暂剧烈的才是爱情 长久的只是生活的观点是错误的
也许陪伴不一定是爱情 但爱情一定是有陪伴的
我相信戴维在舞台上 是真的被女明星吸引 爱上她身上的艺术家气质 也许他们真的有共鸣 可那不是爱情 你会喜欢上一个和你完全不同的人 你信么 我开始有些相信了 爱情 是奇妙的
可是戴维回到生活里 他想的人还是艾伦 他知道梦该结束了 他要去生活了 和他心底的那个人
有时候要等等 你以为自己忽然爱上某个人的时候 等时间告诉你 在某一个片刻 心会告诉你 你想和谁生活在一起
华丽稍纵即逝 唯有平淡陪伴一点点在心里蔓延 别急 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时 是他还是他 等一等 等这个梦过去 等平静下来 等心醒来 说出正确答案
4 ) `
——我爱你
——不要说 不要说 美好的事物是不能言语的 我们就望着星空 让它代替我们诉说吧!
——……我对你的爱情 好像星星 在我心里是那么闪耀 光明
——爱一个人常常要很小心 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 需要没有负担 干净又透明
——我们的爱是美丽水晶 只会交汇在你我心底
——Oh 你如此柔情 又这么年轻 剧本再改一改 我们彼此都开心
5 ) 《子弹横飞百老汇》8.5
《子弹横飞百老汇》8.5
①
「那些窝在阁楼里,吃奶酪喝红酒,在咖啡馆里探讨艺术的日子,都结束了,有两件事是我能够确定的,第一件是我爱你,第二件是,我不是什么艺术家,天啊我终于说出来了。」
一番艺术家、男人、床上功夫的吵闹之后,他终于把女友从奸夫的屋子里哄下来,他握着她的手絮絮叨叨地说了会话,他们拥吻一会儿,沿着雨后的街道走出镜头。
前不久刚在《午夜巴黎》看过这样的结局。
②
伍迪·艾伦的电影好像总是差不多的套路,差不多的剧情,差不多的人物,差不多的小聪明,偏偏他几十年几十部电影下来,我们都还吃这一套。
③
创作本质上就是消耗才华,有时候消耗生命。
有些人拿才华生命换得三两金,有些人还能博一个青史名,契奇哪个也不在乎,他对台上磕磕绊绊排练着的剧目提了几个点子,他太天才了,也所以有十足的底气直接把这出剧视如己出。
他当然和那些窝在阁楼或者坐在咖啡馆里吃茶饮酒的艺术家相差十万八千里,但那丝毫不影响他把这偶遇的艺术创作置于杀人收保护费打台球的寻常生活之上,甚至置于生命以上——
他枪杀了黑帮老大的情妇,只因为实在受不了她糟糕的演技,在后台,他身中数枪倒在血泊里,奄奄一息,「听着,整出戏的最后一幕,你要安排女主说,说她怀孕了,这样才是最完美的结局。」
④
「No, no, don't speak. Don't speak.」
「I sold out!I sold out!I sold out!」
最喜欢的两句台词,妙不可言。
20190804
6 ) 這是一群偏執狂的故事,但終究迴歸了純真……
偏執的相信自己,相信一切,每一個人都一樣自信的充滿悲哀。從不檢討自我,任性的謾駡著世界。只有當一切都悄然發生,才終究明白什麽才是生活應該追求的,也許這遠遠不夠,就讓華麗喧囂的百老匯繼續,而我們該回到現實,迴歸平靜,重拾自我,像鏡子照出我們一切的樣子,毫無保留的展現這世界,才是真的……To be continued……
7 ) 斯嘉丽在里面会演谁呢?
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艺术家死于舞台。伍迪的思想和梁启超在这一刻不谋而合。
我是读完《门萨的娼妓》这书之后,心血来潮搜到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确很像《门萨的娼妓》里面各种短故事的风格,看电影时就感觉在读它的小说版本,用文艺掉书袋的手法来对现代人的生活进行讽刺和幽默。感觉伍迪的幽默就一句话,就是骂人不带脏字,知识分子的风格非常浓厚。
这片就算现在看来也毫无时代的痕迹,黑社会或大老板的金钱和娱乐圈本来就一直无法割舍。有才华有抱负的艺术家也要屈尊于金钱和权力之下,和科学家一样。库萨克的形象设计明显就是伍迪自己,碎嘴子的个性也是如此,最后的结局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嘲讽,不过,伍迪是有真本事的人。而且估计他也确实“欣赏”那些能让自己闭嘴的艺术家吧?这片子我就认识库萨克和那个有艺术细胞的打手,社会经验有时候就是艺术细胞,也讽刺了舞台剧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女神斯嘉丽估计会演那个黑社会的情妇吧?很适合她。
看完之后,想到了现代百老汇,现代的百老汇和几十年前肯定也不一样了,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对比的电影。
用戏谑方式讲述一部剧作的诞生背后的导演、演员、制作人、投资者之间的角力,用“酣畅淋漓"形容这一部太合适了。是有多恨演技烂的演员啊,直接嘣掉了她...
不得志的剧作家+想讨好情妇的黑帮大佬--前戏 打手改剧本--呻吟 码头的枪声--高潮 最后一句 “she‘s Pregnant”射了 床技讨论--事后烟 纯爱表白--翌日的早餐
内疚是属于小资的陈词滥调,艺术家要创造自己的伦理。伍迪·艾伦写自己最熟悉的百老汇故事真是驾轻就熟啊,用妙语连珠串起了辛辣讽刺的黑色幽默,感觉每个艺术搬砖工都被pia到脸肿哈哈~
The world will open to you like an oyster. No... not like an oyster. The world will open to you like a magnificent vagina.
当伍迪艾伦成为导演的时候 剧中每个人物都变成了伍迪艾伦
解构与讽刺,每个人都被卷入极其尴尬的处境,最终又各归其位;"An artist creates his own moral universe",这句台词简直是艾伦的终极自我嘲讽/辩护。
让人笑到抽筋的一部伍迪·艾伦。1.既呈现了戏剧导演台上与场外所遭遇的种种困难(为投资人而折腰、受任性演员的气、苦心孤诣改剧本),又把戏剧界的乱象讽刺了个遍,那句“艺术家创造出自己的道德”既是自嘲,又似自辩。平庸艺术家甘愿妥协,黑帮打手竟是天才艺术家,为捍卫作品的完美不惜杀人与葬送自身性命。2.伍迪·艾伦用了大量的段落长镜,台下与室外的不少场景也显得十分舞台化,尤其是码头场景,被杀者均在画外。3.约翰·库萨克太适合演这种带点虚伪和清高,实则自卑并听从良心的受气包,黛安·韦斯特饰演的过气女星是最大笑点——“Don't speak!”(与老伍迪的话唠太贴合),还有片中连狗食都要偷吃的布劳德本特。4.最后一段对性爱与艺术家的探讨金句迭出。| 爱是很深的,性只要有几寸就够了。| 世界会像一个宏伟的阴道一样向你打开。(8.8/10)
这部叫做“流氓会编剧谁也挡不住”,关键还不只是会,而且是个天才编剧。一切都很好,时代感不是很强(设定是20年代)。除了最后略有烂尾之嫌。Carlo Di Palma的摄影NB极了,那变焦长镜头用的,啧啧,简直堪比魂断威尼斯。本片95年奥斯卡7项提名1项获奖(女配),那是95年啊亲!
发现了,看悲苦片看多的时候又不想看太白的大喜剧,直接翻出伍迪·艾伦是最好的选择。。。慢慢来吧,反正他拍了足够多的电影
天才与俗人的差别;评论家的自以为是;艺术家的孤芳自赏。
原来黑手党才是真正的导演,他导演了生活,也导演了命运
一个穷困剧作家的戏因为一个黑帮老大要捧自己的情妇而得以上演,监视情妇的黑帮杀手在排练中发现了自己的编剧天才,为了使自己的戏完美而杀死了情妇,自己也被枪杀于舞台的后场。剧情是带着吐槽的黑色幽默、戏剧化并搞笑,填充的则是《日落大道》式的戏与人生,及伍迪·艾伦一贯的爱情絮语。
艺术就是开玩笑再一次得到应证了,还有个道理就是就怕流氓有文化。。。戴安韦斯特那个“don't talk"真传神。。。哈哈哈。在风起云涌的94年这个应该还挺特别的
几乎是吵架片,唠唠叨叨,毫无逻辑,不过这就是反讽手法,当然黛安·韦斯特演的大腕和查兹·帕尔明特瑞演的黑手党非常出彩,非常可惜这俩出镜太少。
那些自以为是闲的蛋疼的人,满脑子装着关于艺术、音乐和文学的浅薄见解,总想要用自己那些半生不熟的“知性主义”来给彼此留下深刻印象。却不知道早已错失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去发现并呵护那些简单并充满爱意的关系。
黑帮大哥坠爱河,甘做一切为情妇。人体噪音奥利弗,不切实际求上位。艺术至上小喽啰,一声枪响追完美。坐享其成剧作家,戏剧人生难辨别。日落大道辛克莱,醉心艺术似入魔。大腹便便暴食男,热情洋溢爱狗女。子弹横飞百老汇,一场戏剧一场梦。梦醒时分忽醒悟,生活之曲续前缘。
黑帮不可怕,就怕黑帮有文化。真是对颓废懦弱的文艺界的巨大讽刺,整天在圈子里自说自话无病呻吟,没有完整的人生经验和正常的人情思维,却想要用自己YY的产物去喂养观众的灵魂——而这种practices居然还非常有市场,直到今天。PS本片唯一的败笔是男主和女朋友艾伦的感情线处理得太草率粗暴了。
【A】我真的爱上伍迪艾伦了,第一部电影就让我如此着迷。在剧本上,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叹服与其精致绝伦的台词技巧和角色定位,在严肃与嘲弄中打破一切既定事实,随后重组并创造新的价值观,在戏谑中充分调动观众情绪,沐浴着侃侃而谈的小资情调。更厉害的是,其背后的运镜,演员走位和场面调度却并未被出色的剧本所掩盖,而是在影像叙事中充分发挥了其“基石”的作用。至于主题,我个人愿意理解为“那些简单而又朦胧的爱意才能代表艺术的真谛”。
No, no, don't speak. Don't speak. Please don't speak. Please don't speak. No. No. No. Don't speak.
一个黑帮混混是如何成为艺术家的——天才是冷酷的人,他的自我感受就是他的价值观世界观;人们孜孜以求的,于他轻而易举不值一提;人们费尽心机设置的道德标准,于他脆弱虚幻;最大亮点是男配,John Cusack神形具备;结尾携手归去在《午夜巴黎》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