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彻底完成了大学毕业时追的Girls, Girl可以说是我20出头的crack spirit guide, 一开始算是20岁拖延症的借口到现在成为了珍视的一部“Coming out of age”成长剧。抱着不想和Girls说再见的心理,我又回味了一遍Lena Dunham的早期作品 — Tiny Furniture.
Tiny Furniture有一种把时光拉慢了的节奏,平调且不虚伪地讲述20多岁人的事儿。在这部电影身上可以看到很多Girls当年的雏形,比如Lena经常裸露的肥肿身材,好朋友Jessa冲动型的人格,Ray的愤世嫉俗和懒惰,还有Lena取悦男人的性关系。
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筋疲力竭的Aura,整个身子摊在地板上,盯着她摄影师妈妈的道具 — 一群迷你家具。这种大小的对比让我想起了梦游仙境里的爱丽丝,慌张且不知所措地掉入了名为成人世界的兔子洞,头抵着惬意饮茶的白兔,待他来指明方向解答:20多岁的Aura 该何去何从?
20多岁的尴尬特别像青少年时候穿着不贴身的上衣,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公众场合里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这种外表上的尴尬也在Girls体现出来,Hannah的上衣爬满蜥蜴,或者是露出大肚子的比基尼,不过相比Aura, Girls里面的Hannah她一点也不以自己为耻,理直气壮地裸露。
另外一个我个人很喜欢的情节是Hannah坐在厕所里偷读她妈妈的年少日记,日记里的妈妈也是20多岁,对自己的生活无病呻吟着:
“我想要东西的清单:
小提琴弓
一个爱人,请给我一段顺缘,感情里我向来就没啥好运气
让我的艺术职业生涯重覆正轨
身体重量保持128-125,而且能满足
指头手术
扬琴
黑色贝雷帽
墨镜
新日记本
磨砂地
学会用暗室
做有我主演的小电影”
如果说20岁是发牢骚的年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不过你现在是30出头还是40出头,都会经历过那个阶段:不停地抱怨人世沧桑,吐苦水,觉得自己多经历的就是人间疾苦,梦想也一点点从指间溜走。在影片中的Aura妈日记给Aura以慰藉,她现在的一切都是正常。教母般地,Lena又给我们这些20多岁的小青年出了Girls这么一部剧,告诉我们生活很烂,不过还好我们都在一条船上,正趟一样的浑水。
剧中的Aura, 被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包围,不停地被各种角色包围且拒绝,在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中做出自私的决定,把生活里每个细微的毛病放大化:在家蹭网过夜的陌生男子,跟妹妹的“功成名就”攀比,还有来自成功摄影师老妈的压力。她又真实的可爱,小心翼翼的把死去的宠物老鼠包裹起来在冰箱冷冻, 跟邻居家的小孩儿自言自语,坐在浴室里模仿xx的情形。她遇到点儿小事儿就心烦,不高兴了就辞职。她是被宠坏了的我们的缩影,展示的是我们发过的牢骚和趟过的浑水,讲述着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20多岁尴尬的成人旅行。
微型家具不大实用,但决非玩偶。
其精细和绵密,恰是喜爱之人的心性写照。2010年莉娜·邓纳姆自编自导并主演了这部《微型家具》,引来不少赞誉。由此,她被美国的《电影人杂志》评为“25个独立电影新面孔之一”。片中主人公奥拉的经历与莉娜相似。有趣的是,莉娜的家人一并饰演了片中主要人物妈妈和妹妹这两个角色,这无疑强化了电影的主题,也增强了影片的真切感。第一次掌镜的莉娜,镜头流畅,丝毫不显幼稚和生硬。画面静动皆宜,叙事简洁明细。其洗练干净的镜头语言,着实看不出出自一个只有22岁的女生之手。
同莉娜的经历相仿,22岁的奥拉刚刚毕业于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电影理论专业。没电影可拍,只能拍些无人问津的上网视频。如同她带着仓鼠回到纽约的家所受到的冷落。深具艺术气质的家庭,跟现实总是有着某种疏离。成排的书柜,加之简约又不失华丽的现代感布置,让人感到生活与艺术在家中所占的比重。妈妈的艺术工作室就在楼下,很明显,身为摄影艺术家的妈妈,除了显示出来的极强个性,还是一个专注事业的艺术达人。
奥拉的第一眼,就看到妈妈正专注地拿着相机对着台上的妹妹拍照,对她的回家只是淡淡地应声,还受到妹妹的冷嘲热讽。两人一见面就斗嘴,看来以前一起时没少吵架。妈妈对17岁的妹妹纳丁总是宠爱有加。妹妹也的确出色,不但成绩优异,还刚获得全美高中诗歌大赛第一名,尾巴翘得老高。相较于长相平平且身材矮胖的奥拉,显然,漂亮的妹妹纳丁不但占据身形优势,且独有的优越感,俨然她就是家中的主宰。百无一用是书生,倍感压抑的莉娜,也只能忍气吞声的呆下去。小小的仓鼠正是她柔弱的写照。
在拜访最好发小“飞女”夏洛蒂时,奥拉认识了从外地来的杰特。年轻的杰特跟她有着同样的爱好,也拍了不少视频短片。恰好妈妈要陪妹妹去外地看大学,这一星期算是奥拉的天堂。约会杰特时,发现他身无分文,就邀请他到家里住。妈妈临走时还跟她打过招呼,不能睡妈妈的床,何况一个外人还是一个陌生男人过来,奥拉就安排杰特睡在妈妈的床上。其实,她大学毕业前,刚跟大学同学分手,情感正值空档期,但诡异的是,即或杰特跟她如此亲近,甚至后来同床共枕,就是没产生情感的火花,更不要说发生了什么,甚至连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也谈不上,因为两人压根儿就没有谈情说爱。这杰特就是一个恍惚的怪物,一个精神至上的存在,尽守本分又游离于现实之外。
这时奥拉听从“飞女”夏洛蒂的指引,在街角一家餐厅找到了一份接待员的工作,并认识了厨师肯斯。奥拉一下就被这位肯斯迷住了。他性感的小胡子,紧紧勾住了她的眼神。这是一幅奇幻的生活场景。家中住了一个认识不久的杰特,跟他只谈艺术不谈其它,杰特不能给的,在肯斯这或能找到。虽然明知肯斯有女友,奥拉还是甘愿一试。显然,肯斯是现实的,杰特是超脱的。一个是真切的可触摸的存在,一个则是精神上的契合而非感情上的交融。
妈妈回来后,大发雷霆,说家中柜子里的10瓶酒只剩下了一瓶,垃圾遍地,自己的床也被人睡过了。起初,奥拉并不承认是杰特,但还是被灵敏的妈妈发现了,只得乞求妈妈再允许无路可走的杰特留住几晚。冷静下来的妈妈还是点头答应了。杰特现在只能跟奥拉挤在一间房子里。而妹妹纳丁则一如既往地看奥拉的笑话,并邀请几十个同学来家中狂欢,这下惹恼了奥拉,姐妹俩大干了一场,就算奥拉有夏洛蒂帮腔,也决非铁嘴钢牙般妹妹的对手。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吵归吵,晚上奥拉还是主动地跟妹妹和解。睡意中的妹妹点头接受,说我也爱你。
飘忽的杰特终于走了,奥拉倍感孤独,也辞了工作。夏洛蒂再给她解闷也无济于事,这只是友情。而她想要的是真切的爱。以至于最后,有点饥不择食的她迫不及待地,竟然与肯斯在街巷边的筒子里发生了关系。事毕,肯斯还是会回到他女友那里,而她只能形单影只的回到家。当她失落地依偎在妈妈怀里,静静诉说这一晚发生的事,妈妈说我理解你,但你还是得小心。奥拉还说妈妈请原谅我,这段时间,我看了你年青时的许多日记,谁叫你就把它放在柜子里呢。妈妈说你所提的那些人事,我都早忘了,其实,我像你这么大时也是这样迷惘,不知前路在何方,但我还是相信你以后肯定比妈妈优秀,而纳丁会比你更优秀。原来在妈妈的内心,纳丁才是不可替代的。
片中的几个人物极富个性和棱角,“飞女”夏洛蒂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就连见到奥拉的妈妈也是直呼姓名,且夏洛蒂不允许奥拉跟另外的人有过密的关系,无论男女。这种爱的霸道,让她总是不正眼瞧人。但她决非一般的“飞女”,她极具才气,洞悉人事的能力也很有见地。而奥拉在大学中最好的女同学弗兰奇,同样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侠女”般女生,恰与夏洛蒂相对照,极其相似,一致性的强悍个性,代表了成长的两个阶段和延续。当弗兰克来见奥拉,遇到夏洛蒂时,自然两人水火不相容,立马翻脸走人。生活中就是这样,往往个性柔弱的人,身边总有天然“保护神”般的人物。
片中另一个细节,也极有深意。因为奥拉的疏于照料,导致仓鼠的意外死亡,这让她很伤心,杰特竟然跟她出个主意,让她把它装进塑料袋,小心翼翼地放进冰箱,说以后再找个地方好好安葬。当她关上冰箱门,叹了一口气,就如同等着哪天仓鼠还会复活似的。但后来奥拉还是把它丢进了垃圾筒,这是自怜过后的她同之前的告别,想必她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坚韧,也要让自己勇于面对现实中的一切。
成长总是伴随着阵痛。但年青就没有失败。这恰恰点明了影片的主题:谁也不能忽视一个微渺生命的存在。如同微型家具既是传统价值的彰显,也是现实行走的印记。虽然它毫不起眼,甚至微不足道,但它是人类承前启后的绵绵延续和真实写照。
2013、7、15
选自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影评集《看不见的电影》
日常琐碎近乎无聊,如人物大串的对白,充满自以为是的、没有意义。它也没有一般好电影一样击中你要害的感觉。可隐隐地,你会在这个普通的女孩的生活中找到自己普通又不愿启齿不足启齿的部分,时不时地挠到痒处。作为编剧、导演、演员,Lena把自己的一部分心声完全袒露出来,就像毫无顾忌地露出她被嫌弃的臃肿身材。她想做艺术家,全然是把自己当做作品的部件,认定身体和女孩的内心世界(至少是部分)不应该是隐秘而无关轻重的。电影里的小电影,女主穿着比基尼在喷泉边刷牙,表情迷惑。 这一部分就是女孩都经历的“找寻期”(不知道怎么命名),一段介于成为nothing与something的时间, 一段重新看待得到与失去的时间。妈妈说Aura我好想把这段时间再拉长一点,Aura觉得寻找充满了矛盾、迷失、痛苦,羡慕妈妈成功的光鲜,期望着“成功的彼岸”——事业有成、得到承诺、在体面的地方做爱。然而现实总是冷冰冰的,冷得就像街头的废弃管子,把自己搞的狼狈不堪。观众不愿细看这样的生活,因为和自己的生活太像了,且电影把这种无意义的追求、求而不得的无力放得很清楚,几乎看得到皮肤下的毛细血管。只有过来人知道,Girlhood是没有意义,实际却包含了之后生命的全部内容,而那些潜意识里最重要的东西在时间洗刷后都留下了,升华了。(结尾赞,ticktock ticktock,时间的流逝让人恐惧,但这种恐惧是好的)
前几天看到Greta Gerwig和Lena Dunham的创作被归在一类,因为共鸣Greta的Frances Ha,就来看了Lena的Tiny Furniture。结尾时女主Aura和她妈躺着在床上对话,说”我觉得我做不到像你一样成功、figured-out”,她妈回“你比我厉害太多,你肯定能超过我的”,然后她把很吵的闹钟拿出去,但依旧能听见指针走动的声音。这简直是我和我妈聊天的情景重现。当别人戳到Aura脆弱、不自信的地方时,Aura善于把对自己的不满转换为对对方的愤怒,观看这些的时候也像是在照镜子,审视我自己。
其实Lena大体上捕捉的状态和Greta一样,都是迷茫、缺乏安全感、渴望关怀、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或者要成为什么而周围人好像却都已经知道。但她们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Greta描绘的像是生活中会碰到的人,往往有一种可爱的笨拙和天真。而Lena比她messed-up的多、自大的多,简直能轻易让人讨厌。但因为如此,我也觉得Lena非常诚实,敢于审视剖析自己的丑陋自私,敢于将这一面直白地表现出来。即使她的角色有很多性格缺陷,她也不掩饰其中的自传性。她演的角色和她同龄并且就毕业于她现实中的母校;她直接请亲妹妹出演戏中的妹妹,请以拍摄微型家具出名的亲妈出演戏中拍摄微型家具的妈妈;她也不掩饰自己的身材,即使这可能不符合主流审美标准,即使她在另一部作品Girls里借女主Hannah之口说出”我不是超重12磅,而是13磅,我为此一直感到不安。”
Lena作品中的女主一直没有寻找到意义、没有顿悟、没有和解。Tiny Furniture在减轻不了的指针走动声中结束,Girls以Hannah在郊外的房子里喂孩子结束,Lena在一个采访中说她希望结尾是这样anti-climax的。而Greta温柔地给了她作品中的女主们更有希望的结局。Frances Ha最终成了choreographer,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子;Lady Bird和母亲和解、变得成熟。比起来,Lena的角色们好像从开头到结尾都在迷茫混乱,虽然好像有成长的迹象,但没有明显到让人信服它们不只是一时的状态波动,明显的只是时间在不断流逝。有些难过,不过更接近于现实。
比起把Greta和Lena归为一类,Lena和英国的Phoebe Waller-Bridge更像,都极其擅长写混蛋角色和幽默尖锐的对话。看到很多评论说Fleabag女主自食其果,Girls里每个角色都讨人厌。我却理解她们自私自大、作天作地背后的不安全感和迷茫。 Fleabag第一季结尾我甚至看哭了,觉得Phoebe更是在描述种状态,一种“我知道这很错但要改变实在很痛苦”的无助,一种“我知道我很烂但我本性就烂,该怎么办”的绝望。Lena的作品也类似,即使里面的角色都很戏剧化,你依然能在她们中看到自己的某一面,能觉得她们经历的的情感波折离自己很近。
ps. 搜Lena的过程中看了一堆关于她的争议,其中她在剧组性骚扰事件中的立场和那篇关于她妹妹genitals的essay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不愧是能写出这些混乱角色的人。还知道了原来Lena以前和Jack Antonoff是一对,一边觉得非常合理,一边觉得“啊?”,然后据说Taylor Swift的You Are In Love是写给他俩的,也感到“啊?”你们纽约文艺圈也是蛮小的。
真是女版伍迪艾伦的感觉,翠贝卡地区的豪宅里一个面临后大学时代迷茫的胖妞,一张没啥用的电影学文凭,闺蜜和男友相继离开,母亲姐姐还把自己当外人,两段失败的自作多情的感情生活,就是这么悲催的故事被导演用幽默来包裹,创造出一个温柔的女性主题,其中的忧伤痛苦都是属于后青春期的诗
米国淫也喜欢日本AV。。还知道触手呢。。
好值得学习的独立片啊,要是朋友出场地,几乎预算管个饭就可以拿下来。这个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女孩儿太了不起了。
relationships aren't ... you konw, it's not rocket science.If you find yourself having to really think about it a lot,analyzing it,it's over这句关于人际关系的对话,或许人际关系并非科学那么简单。
腔调对味的文青
Naked and dumb.
还是日系小清新更合我
可以理解为Girls前身...Lena is a real badass!!! And I love Jemima's kinky accent quite a lot.
导演24岁好年轻,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也许还有点自传性。比《弗兰西丝·哈》还屌丝的女屌丝胖妹的故事。后来还以本片为契机,拍了美剧girls。
其实拍得挺好,家庭和男女关系的各种小幽默小落寞,最后的钟声也不错,可这种题材和故事距离实在太远,没多大感觉。另外真心看不出多少伍迪艾伦的影子啊,除了那本书之外……
太清新了点
6.9;u broke ur own 'cos u can't finish what u start
LenaDunham
微型家具,微型困惑人生。Girls的故事和人物的雏形。凭借Aura,想念Hannah和她的伙伴们。
OMG,我看到这头大肥猪女我就想PUKE
成本6万5,7D拍摄,家庭演员。。。画面简洁对称,但只能算出色的学生作品
Lena的魔力在于她不吝啬于表现自己的笨拙。这份笨拙源于全天下文艺青年的通病:长不大,和,深知自己长不大却无动于衷。大部分时间她都在高明地扮糊涂,只把锋芒都藏在驾轻就熟的吵架戏中。没有人在乎微型家具,就像没有人在乎生活,文青眼里只看得见“自尊”。然而谁都心知肚明,Lena比绝大她的受众都要幸运,也更有才华。这比影片更令人忧伤。
看小清新电影是一次时间的风投。运气好看的就是治愈系,运气不好看的就是一堆无病呻吟的狗屎。我再也不会轻易看小清新,尤其是米国的小清新!
This girl is quirky and lovely.
学这种专业的人都又懒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