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你还怕什么?
今天把这电影看了,感觉真的挺好。我非专业人士,但我也知道这是个喜剧。尽管笑料有点少,但我觉得就像做菜一样,调料放一点就够了,调料多了就特么成腌榨菜了,榨菜能当菜吃吗?吃多了等着水肿吧~~
片里出现一个1390400,那就是一沈阳号,感觉特别亲近。所有的事儿就像发生在身边,市场卖鱼的、卖烤地瓜卖糖葫芦的、校门口摆摊卖零食的,还有那杀猪菜~~东北味儿太浓了。
这么浓的东北味儿出现俩不和谐的地方,所谓的矛盾点?一个是小混混的名儿,一口东北大碴子味儿非得自称什么阿祥,十足一个南的不能再南的名儿。从这儿能看出来什么呢?这小伙赶时髦、好装逼。跟踪我们彪哥也就图一装逼,对那个刘萌也就是一比比车车的爱,跟踪彪哥也就是他的极限了,他啥也不敢。孔令学,你怕什么呢?
再来说说孔令学这第二个不和谐的地方,整部电影除了这个孔令学都是典型东北人的性格,大嗓门子、直来直去、最主要的就是看起来不好欺负。而这个孔令学让那个阿祥穷追不舍、让孩子无辜受难、自己还特么无计可施,十足一软蛋。你为什么这么软?你怕?你怕什么呢?
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孔令学,年逾不惑,无座驾以代步,无豪屋养妻女。就特么会背一破课文,摇头晃脑还滋滋有味。他不怕穷、要不可以出去补课,不怕没老婆、要不当初就跟杨老师结婚了(当然事后还是娶了一个挺不错的媳妇)他不怕得不到什么,他是怕失去得到的东西。墨守成规、敝帚自珍至极这么一个人。太认真,太斤斤计较、太不爷们,办事儿磨磨唧唧的。这都是因为他怕。他只怕失去已经得到的一切
典型一中国小男人。拿拿不起来,放又放不下。就会在心里徘徊挣扎,你特么累不累啊?索性剃个板寸,把该放下的都放下,那美好的明天就会像赶趟儿似的向你奔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 ) 不做老师
现在老师真TM难做。
上课站在讲台上一看四周,下面的学生一个个都是牛X哄哄的主儿,打游戏的,看小说的,拿p4看电影的,听歌的,睡觉的,唠嗑的,打情骂俏的,玩手机的,听课?搞笑呢你!
这还不是大学生,一水的高中生,还别说,以上的事我自己都百分百干过,还不止一次。
你管他?你还敢管他,一个个扬了二正的,眼睛不是瞪你就是翻着白眼,一看学生档案,背景爸爸妈妈舅舅叔叔丫的都TM牛X着呢,你还管人家,你不想干啦!找家长?家长来学校一句话不问上来就指着你鼻子骂你有没有?!要么学生就是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心理阴暗的让你喘不过气,你敢说他?!他嘟嘟囔囔的问候你家人你还不敢说他,当着全班同学让你下不来台,放学之后想找他谈谈人生劝他向善,他鸟都不鸟你,回头就骂你SB,你以为你GTO能治疗人家心理创伤,其实你再说他就拍桌子摔凳子倔哄哄走出去,你拿他有什么辙?!
悲剧。慢慢你就不管了,只要他不影响你上课,他死不死不是你儿子闺女。
问原因,都他们这帮家长造成的。做生意的放纵孩子,当官的溺爱孩子,离异的不管孩子,成绩好的心理变态,成绩差的直接摆烂,中等的啥事不管。考上大学又怎么样,还不是要马加爵药家鑫。
老师难做,尤其是你想做个灵魂的工程师。
我从高中就知道我做不来老师,尤其初高中,这帮孩子,太难管。
当老师,软弱了被学生欺负,强硬了自己没有资本,还惹得一身麻烦。
孔令学,一个好人,一个老实人,一个自己都知道自己太软弱的老实人,人到中年,没车没房,日子虽不贫困,中规中矩,就会背个课文摇头晃脑,娶了个不错的老婆,养了个懂事的女儿,一切算是不错。范伟演这样的小人物算是手拿把掐,驾轻熟路。
可是他经不起吓。他害怕自己的家庭受到破坏,害怕自己的女儿受到伤害,所以,被一个装B 的小混混吓出了心理焦虑。
这个小混混,不能不说这个演员演的太棒了,语气,表情,小眼睛,得瑟的样,一口无赖还有点俏皮的东北话,和每个学校都有的那几个小流氓一样,好惹事,好面子,爱装逼,心肠呢,又不是真的那么坏无药可救。就因为孔令学批评了在学校的刘萌——他自己认为她是自己的女朋友,为了帮“女朋友”要回面子和手机,混混阿祥就在孔令学身后跟踪他,还威胁孔令学,意思要对他女儿不利。而实际上,他在跟踪孔令学中慢慢了解孔令学,慢慢的对孔令学产生了好感。
孔令学实在是不知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几次讲道理未果,可笑,和混混哪有道理可讲!秀才与兵,还说什么。于是,孔令学每天下班后对阿祥的反跟踪就造成了不少笑料,其中,那个黑社会桑拿店的故事最为经典。
孔令学一看在阿祥身上无法讲道理,于是,他把重点放在了刘萌身上,可是,刘萌根本就不鸟他,他只有在上课时旁敲侧击,于是,本剧最温暖的台词出现了::“我想告诉你,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人的两只手,握着比攥着好”
孔令学的家庭是温暖的,虽然他忘记了妻子的生日,但是懂事的孩子告诉了他,他努力的为妻子布置生日晚会,带女儿去滑雪,他对妻子忠诚,对女儿呵护,对家庭负责,所以,他不允许有人来破坏它。他没有把真相告诉妻子,却不得不用谎言来欺骗家人,屡次的谎言让妻子不安,让家庭关系紧张。终于,孔令学实在是无法忍受了,他找到了武术界的大哥,而这,却让事情变得更糟······
孔令学是个不通世事的人,从他请大哥吃饭就能看出,他买的烟是差的,而且在见面的第二次他又拿出来了,这让人好气又好笑····他没有认真分析过阿祥的人和心理,他没有想到阿祥只不过是一个发廊的低级混混,没有想到阿祥耍无赖但是每次孔令学报警阿祥都跑的最快,没有想到在阿祥每次的跟踪中自己对阿祥的影响·····如果,孔令学要是能好好坐下来和阿祥吃顿饭,也许情况就能变得不一样······
影片的结尾有些跳跃,刘萌接受了孔令学,而孔令学也向现实妥协,剪了范德彪的板寸,换了运动服,不是提醒睡着的同学醒来而是为他披上衣服(说实话,当时我以为孔令学学了武术改了性子要以暴制暴给那个睡觉的同学一顿暴打呢),有人认为刘萌有些莫名其妙的接受,我认为那应该是对学生教育方法要改变的体现——对待叛逆不能拧着要顺着去感化·····
整个影片中,我都在想如果我是孔令学我该怎么办,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么面对同学怎么教育学生,如果那个阿祥真是一个水盐不进的大混混我该怎么办,想着想着,我突然莫名的有了信心。
当老师难,真难,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做老师,可依我现在的状况将来要真是做了老师,嘿嘿,那也会是件有趣的事吧。
向鬼冢英吉老师致敬!!
3 ) 《跟踪孔令学》——好人就是这么被逼疯的
“好人”在和谐的中国,永远是一个贬义词。
孔令学就是一个好人。守着教师的尊严,却不堪一击;守着丈夫的尊严,却得不到妻子的认同;守着父亲的尊严,却不能保护女儿。他就是那么小心翼翼的生活,也会被人无厘头的介入,无端破坏了自顾自的幸福。
他被小混混跟踪了,小混混的执着堪比伟人。而孔令学则进行了自己应有的反击:
谴责——“无聊!”是他对小混混最经常提及的字眼,但是这种毫无杀伤力的词语,换来的仅仅是小混混的不屑。
逃避——吹胡椒粉、钻床底这是影片中少有的几次成功摆脱小混混的桥段,但是好运气不会天天有,但是那个执着的小混混却会天天出现在学校门口。
用计——上楼乱敲门、洗浴店报警,可惜的是,孔老师都没有成功。迎来的还是混混那张令人极度厌烦和压抑的笑脸。
回击——好人孔令学在方法用尽都没能摆脱小混混的骚扰,发现孩子即将被威胁之后,终于忍无可忍,将满腹怨气诉诸暴力,托关系让更社会的坏蛋砸了小混混的发廊。
崩溃——小混混不屈不饶,终于把好人孔老师逼疯,他用手里的漆盒将前来接孩子的妻子打倒……
范伟主演的电影,有些结尾总是令人无比纠结,比如《看车人的七月》、《求求你表扬我》、《耳朵大有福》和这部《跟踪孔令学》。在这些影片中,他无一例外都是小人物,老好人。胆小、认真、心眼好,却总被欺负。这些小人物在经历了浴血后,往往得到的重生是另一重毁灭。
为什么好人会被逼疯呢?
社会彻底的扭曲之前,一些正直的人一定是痛苦挣扎的。价值观彻底坍塌之前,一些崇高的人一定是压抑郁闷的。法理彻底沦落之前,一些自明的人一定是被迫害排斥的。这些好人的下场,正是这个社会、价值观、法理伦的反映。如果我们只是注重物质、权利和金钱,那么被逼疯的将不仅仅是孔令学、树先生这样的底层小人物,而将是构筑这个社会的主体,当普罗大众都被逼疯或装疯时,这个社会就真的变得万劫不复了。
PS:
也许有些观众会说,影片最后,孔令学并没有疯。但是我们看到,影片由始至终都由朱自清的《春》贯穿,其实就是一个隐喻,永远的盼望着、盼望着,可就是看不见春来,一直憧憬着继续妥协下去了。最后孔老师换了衣服、换了发型,也换了那个曾经坚守的自我!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经常被人提起。说是范进中举发了疯,其实范进最后也没疯,而是让他岳父治好了。但是我们还是说他被科举制度毒害了,因为那一时,那一刻,他的的确确是完全的、彻底的被逼疯了!
4 ) 万恶的老实人
影片用黑色幽默手法揭露底层社会“老实人”由于懦弱,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痛苦,描写的很生动。
现实中老实的人往往与社会脱节,人与人的关系脱节,既让人可怜,其结果往往又让人唏嘘不已。
学校教育我们要做老实人、要善良、要诚实等等,但凡事物极必反,社会远比野生的动物环境要凶险。如今的应试教育,有没有考虑过作为一个应该有独立思想的人类必须要学会的生存法则和本领?
影片主角正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两次提到“非正规学校”,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是一部抨击现代教育制度的影片,发人深省。
5 ) 范伟老师演技精湛,但电影情节侮辱观众智商呢?
一星给漂亮的几个女演员和范老师的精湛演技。整个情节非常做作,电影智商基本为零。我有个问题:孔老师这智商是怎么当上老师的? 电影的目的是批判那些非正规学校老师吗?讽刺非正规学校老师的智商太低? 导演应该是想体现孔老师这样的乡村平凡老师,但是用力过猛,将孔老师拍成了一个傻逼。他为什么一直不告诉老婆事实?为什么一直逃避那个小混混?很多矛盾刻意编造,完全不合逻辑。
6 ) 人与人之间就像2只手一样,攥着和握着是不一样的。
又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式电影。演员精湛的演技在加上导演娴熟的拍摄手法基本上奠定了这部电影的成功之路。其中电影中的几个小演员精彩演出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7 ) 中国现实的写照
这才是中国现实的写照。孔令学(老百姓)只想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简单生活,被小混混阿祥(恶势力)折磨的不成样子。
他想与阿祥讲和,无效;他想躲避阿祥,无效;他报警,无效。最终只能寻求非常规的手段解决问题——有效。
不觉得这个流程很眼熟吗?老百姓找“有关部门”,上访,提案等等手段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能让某媒体一曝光,某领导一关心就解决了!
不是老百姓不想按正常流程解决问题,问题是按正常的流程能解决问题么?
在中国,只能不走寻常路。
8 )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在《跟踪孔令学》的一开始,范伟以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确,习惯了他在大银幕上一次次演绎各种窝囊受气,蓬头垢面的小人物后,一身教师打扮,书卷气十足的他还真有点让人不大习惯。不过待到影片的最后,人们便会惊奇的发现,原来片头的那些都是假象,范伟还是那个只属于小人物的范伟,即便是西装革履也难以遮掩那些小人物身上令人感到唏嘘的坎坷经历。 如果让我为这部电影起一个副标题,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焦虑症患者是如何练成的”。可能谁也不会料到,仅仅因为一次与学生在课堂上鸡毛蒜皮式的冲突,一位教师的生活秩序就会被彻底打乱。他整天为自己的妻女担惊受怕,生怕她们遭到一个小混混的毒手;他绞尽脑汁,想出各种荒唐的点子来摆脱别人的跟踪,最后却被妻子怀疑有了外遇。他不惜花费重金雇佣黑道上的打手来摆平麻烦,结果却用自己的手险些害死妻子。这就是孔令学,一个依然窝囊,依然软弱的小知识分子。他把安分守己,井水不犯河水当成自己的处事原则,结果最终却自己把自己变成了精神病。而更令人苦笑不得的是,那个一直跟踪他的小混混从来就没有加害于他的念头,人家只是想和他处好关系而已。 本想用软弱化解生活里的矛盾,却让自己越陷越深。本想用强势将自己拉出困境,却发现难得来一次的爆发只是一次无聊透顶的庸人自扰。这就是孔令学,一个悲哀的被迫害妄想狂! 这部电影的外景地选择在了辽宁本溪,浓郁的重工业气息,略显陈旧破败的都市,以及纯正地道的东北方言绝对会让那些东北观众泪流满面。不过影片没有沿袭范伟上一部作品《耳朵大有福》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沉重反思,相反,导演张骁提出了一个超越地域,值得整个社会深思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作为一名教师,孔令学在电影的开篇也算是意气风发,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大谈特谈做人的道理,他教导学生们之间要像两只张开的手掌互相拥抱,而不是两只攥紧的拳头互相碰撞。可当他走出课堂,真的遇见了这样一只温暖的手掌,他却选择了用拳头给予还击。其实,这种言行不一的笑话又岂止发生了教师这一个行业身上?太多的欺骗,太多的潜规则,太多的明争暗斗已经无法让当今的人们再对周围的同类抱有一颗信任之心了。或许在人们的思维中,感情已经再也无法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只有利益才能让人们勉强保持着貌合神离。 《跟踪孔令学》选择在“五一”小长假之前悄然上映,处在这样一个国内外大片夹击的环境之下,本片票房的惨淡几乎可以预见。不过,相信对于大部分看过电影的观众来说,他们都不会把这部电影划入到如今已经泛滥成灾的国产山寨喜剧中去。即便划入,起码也要在喜剧前加上黑色二字。影片的结尾,范伟饰演的孔令学已经不再是那个风度翩翩的语文教师,他的形象又变成了那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彪哥”,虽然他依然在讲台上讲着朱自清的《春》,可窗外,依旧寒冬。 在电影里,这一切没有孔令学想象的那么糟。可是在现实里,这一切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
真心覺得這片還不錯, 打分眾的要求太高了.
如果要追究深度并且上升高度的话,这个片有他想表达的意义。
那小混混的一出出儿特真实,哪个初高中周围没几个这类人。范伟演得不错,但老好人老实人的角色设置太怂了,肉!(刘萌那小姑娘挺好看。“朱什么清?也是你们学校的?”——没文化多可怕呀~==
浪费了范围和马伊利
你是哪条逆流而上的鱼吗?
有点意思
在按摩店背朱自清那块儿看得我都要泪奔了。如果你在北方的小城生活过,仍记得校园门口晃来晃去追求女学生的社会混混,眼见过满脸不屑顶撞中学老师的暴力少女,听说过教导主任被学生在回家路上用铁链伏袭的传闻,你会明白这种现实里的色彩放进流动的影像才真正感觉到的生活本身的黑色幽默。
别把这片子当成印象里一般的小成本中国电影,充满诚意,充满导演的智慧与用心,片中默默的生活细节会让人感动。
首先,编剧的主要矛盾,还是那种一指就可以戳穿的把戏。其次,范围的演技端着的地方多。第三,结尾交代不清楚,做作。
稍嫌用力,技法上还是不够纯熟
范伟绝了~
孔老二就是稻草狗,好人总不能太软弱,适当的时候应该硬起来。
范围的低成本糙片总是有点儿看点
遇到恶势力背诵朱自清这么管用啊
范伟演的好,其他完蛋,镜头毫无新鲜感而且低略。
看看还蛮有意思的,就是范伟总是演一样的角色,没有什么突破。
看到录音麦在地上的影子,结尾强扭的呦
懦弱、善良、耍小聪明……,这些基本都已经成为了范伟的标签。其实,以范伟的能力,绝不仅仅局限在只会演这种小人物,但在观众和导演心目中已经把他如此定位。照此以往下去,将会大大限制他的发展,将他从一个演技精湛的影帝沦为一个类型演员。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演的挺好,编剧意思差大了,不就打个车的事儿吗,整多么多东西,这老师差打车那俩钱儿还是咋的?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