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家驹在大学里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大学四年来,邴家驹的成绩都是佼佼领先,然而毕业后,邴家驹却从事了一份和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的职业,丝毫没有任何的创造性,虽然表面上邴家驹每天都认认真真的上班,但实际上,他的内心里十分煎熬,没有一时一刻不在考虑着辞职,然而现实却让他胆怯的无法迈出这一步。 一天,邴家驹被医生确诊为癌症,时日无多,他决定在自己仅剩的人生里过自己真正想要过的日子。邴家驹向上司提出了辞职,之后,他决定干一些他从前绝对不会敢干的“坏事”。然而,在误打误撞之中,邴家驹做的每一件坏事最终都成为了好事。
内容很现实 机关单位写实剧哈哈 上班喝茶看报 有事上级推下级 办事层层推诿 走后门原来一直都存在 什么为人民服务 都是骗人的场面话
内容很现实 机关单位写实剧哈哈 上班喝茶看报 有事上级推下级 办事层层推诿 走后门原来一直都存在 什么为人民服务 都是骗人的场面话
-(实事求是)
“不!不!不!”
随着声声喷自胸腔的呐喊,芮家驹决定改变命运。一场突如其来的噩耗,终于唤醒了一个尽职尽责却被他人摆布的小人物。他决心像崖壁上的小黄花一般,在不多的时间里热烈地绽放一回。
他向领导的高压任务,冲口而出“不!”;他想尽办法要离开这人浮于事、死水潭一般的机关。他不顾关系户干预,各方利益纠葛,冒雨连夜分房。这个从前懦弱嗫嚅,人人敢欺敢笑敢吼的书呆子,此时挺直了腰板,宛若那个灵活舞动的夜晚,舞姿翩迁,舒畅自如。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用行动喷发出胸中的熊熊火焰。
只是世间人情总令人心下凄凉,分房搬家的第二日,贫困户便将杂物占满楼道,人心该是多么的贪婪,欲求不满。
所幸芮家驹未钻牛角尖,刘莎问他,“调到基层怎么办?那可是玩具厂啊!”
芮家驹笑笑,“玩具厂也好啊,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成。”
太好了,难得一见的好片子。说难得,可能得益于那个年代。
隔了三十多年,仿佛一切都没变过。为人处世,关系和利益至上。
吴工做啥事都要得到领导批准才行,多次不被批准,也没觉察出什么问题。得到了钥匙没有签字也不敢搬,实在是导演编剧一道高级的反讽。且力度很大!
无论企业还是机关,忙的脚不沾地的,永远是混的最差的。开头就被各种份内份外杂活压榨的小芮,同个办公室化妆、打电话、看杂志的刘莎,画面太美。越是顺从努力上进,被分配的工作(杂活)越来越多。反观除了小芮之外的其他人,比如喝茶的看报纸的看麻将理论的,比如晋升后科长给引见介绍的那一屋子的副科长。
小芮前一秒还想拒绝领导,领导高声一句明天必须交给我他马上低眉顺眼回复好。职场写照。过于真实。
学会说不,确实很重要。接计划生育报表的时候应该说,分苹果的时候应该说,让翻译剧本的时候也应该说…太多太多…
至于内部会议和葬礼策划,更加精彩:
都姓芮,会不会是关系?
领导的关系需要照顾到…不多,二十四五套。(已知,一共三十九套)
需不需要提前彩排一下?“这个建议很好。”
多个镜头对准机关楼下的花坛,一个方,一个圆。而且几次都是和吴工交谈过后。世界就在这方圆之间,以前的小芮和吴工,都是方,活在框框里。其他人,是圆,世故圆滑左右逢源,无限可能。比如刘莎,永远在谈恋爱,并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
“有个哲学家说过,思考死亡,就是思考自由”
如小芮一样,可能只有在临死前,才有堵上一切的勇气吧。多少人,得过且过,逆来顺受。
只是,从来如此,便对吗?
很多喜剧都是批着欢乐的外衣,实则讥讽,这部影片也不例外。虽然没有特别出挑的镜头,拍摄技巧,不过故事紧凑的情节让人回味。
一个老实巴交的单位员工芮家驹,每天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会拒绝别人,唯唯诺诺。然而一次体检,他被查出胃癌,抱着拼死一搏的决心,他决定豁出去,他调戏食堂的女职工,人家不仅不抗拒,还投怀送抱。他拿着棍子在厂里到处叫嚣,不料误打误撞抓住了两个小偷,被破格提升为科长。他为失恋的女同事做菜煲汤,为多年偏居一隅的职员争取房子……他勇敢了,会说不了,他想做坏事却都偏做成了好事,看到他不“正常”的举动,单位领导反而猜测他是不是有后台,多么讽刺。
然后,这一切在他被查出肿瘤消失以后,戛然而止。他的勇气没有了,科长的职务没有了,女同事找了新的男朋友。一切都逃不出单位院子里那个方圆。这么多年过去了,方圆消失了吗?没有。
蔡明阿姨年轻时真挺漂亮的。
《命运喜欢恶作剧》(1989)讲述的是计算机专业高材生——芮家驹,毕业后从事了一份和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干的职业,丝毫没有任何的创造性,虽然表面上每天都认认真真的上班,但实际上,他的内心里十分煎熬,没有一时一刻不在考虑着辞职,然而现实却让他胆怯的无法迈出这一步......
影片开头,只见芮家驹急匆匆地拿着公文袋,走进了办公楼,这里给了办公楼门前的一个圆形的石凳和一个方形的石凳的特写(影片中还将多次出现),这个男人一进办公室还没喘口气,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随后镜头一转,机关部室的男男女女们正装模作样的拿着文件夹,看闲书的看闲书,吃东西的吃东西,还有人干脆在办公室做起了健身操,最后镜头推向了办公室的一幅字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曾一度火遍全国,深圳特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喊出的口号,却与办公室里人们的行为形成巨大反差。
芮家驹对面的女同志正在事不关己地煲着电话粥。
这时,吴工登场,他带着自己的著作到机关办理流程审批,遭遇了各部室踢皮球式推诿,最后来到了这里,而此时的芮秘书正在忙碌,完全没时间理会来人,一定是他手里的事情更重要更紧急,是的,就是这样!
芮家驹忙中出乱,刚腾出手来接待吴工,转眼就找不到刚才自己制作的报表了,这时袁主任的电话也打来了!
急!急!急!
只见他拿着一叠材料跑到了袁主任办公室,汇报工作,请领导审阅统计周报、报送三八妇女节的活动名单、参加老年门球的名单等......
这,原来都是杂事......
好不容易放下刚完成的工作,袁主任的事情又来了!
迅速统计全局的计划生育表,表中有避孕措施,这种个人隐私,怎么统计呢?
芮家驹直挠头,不懂就问,结果遭遇领导呵斥,让他一个一个人直接询问。
但很快就被折返的芮家驹第一个问到袁主任自己头上,气得她直接拍烂自己的早餐。
由于领导的机械指挥,后果就是芮家驹真的,一个一个部室发放,并询问避孕措施,大庭广众,隐私问题,大声咨询,引起了一位男职工的不满,当场差点动手打了芮家驹。
就在芮家驹还在团团转的时候,袁大主任又发话让他去充当临时会计,为全局分苹果记账,芮家驹准备以事多完不成回绝,袁主任马上就把还没影儿的赴美访问考察的名单有他告诉了芮家驹,一记鸡血,把芮家驹打得瞬间战斗力满格。
但工作是真的累,活也确实干不完,芮家驹总是不自主地打嗝。
于是就到医院去检查,芮家驹在排号时听了两位大妈关于绝症的言谈,结果医生对他说了同样的话“让他该吃吃该喝喝,保持好心情!”
整个人心情跌到了谷底,马上就要去寻死!
真的就这样了!
还是继续活下去?
悬崖边的一朵小黄花让他看到了希望,芮家驹转身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老同学也给他出了主意,既然已经身患绝症,那么想干什么就干点什么,芮家驹想离开机关,找领导汇报这条路走不通了,那么就做点让领导厌恶的事情吧!
首先从说“不”开始,面对繁重的工作,还有领导许诺去美国考察学习的空头支票,芮家驹开始练习说“不”。
领导对他突然性情大变感到不解!
还开会进行了讨论,为什么芮家驹性情大变,不再温顺地埋头做事?
有人提出可能是芮家驹赴美名额被占的缘故,局长前一秒还准备义愤填膺,过过嘴瘾,替芮家驹打抱不平,后一秒就被秘书递过来的小纸条,咽回了肚子,直接说芮家驹肚量小,这点小事没必要,真是“局长的嘴,骗人的鬼”——翻脸比翻书还快!
没有得到效果的芮家驹,又“恶作剧”似的在吴工呕心沥血的著作上署名抢功,希望对方能到领导那儿去告一状,可芮家驹的折腾并没有换来对方的愤怒,只因吴工的那句“我已经习惯了。”
很荒诞,更可怕,但现实!
没辙的芮家驹只有继续“癫狂”——
于是乎,芮家驹开始接二连三地“搞破坏”,先是去“骚扰”食堂小嫂子,结果反被对方惊吓!
紧接着他又轮着锤子砸仓库,阴错阳差地抓了小偷立了功,被局里当成宣传典型,马上升了职,成了事务科副科长。
最夸张的是,当事务科科长带领他认识新同事时,发现一个办公室六七个同事全是副科长,没有一个办事员,真讽刺!
自知时日不多的芮家驹向科长争取了分职工福利房的“硬骨头”,他挨家挨户摸排困难户,一心一意想为大家办点实事。
可事实却是,芮家驹千辛万苦冒雨抹黑得出来的分房名单,在会上,却被各位领导那里的20多户关系户给截了胡,总共也就30多套房子,这怎么分?
关键时刻局长转移了话题,让先放一放(言下之意就是无限搁置),话题一转把芮家驹的身后事操心起来了,并提上了会议议程。
会后,科长跟芮家驹传达了会议上领导的意见,将分房方案暂且搁置,但芮家驹的时间不等人,他当晚就将所有的房子钥匙给了单位职工。
本以为自己做了件天大的好事,也好“撒手人寰”,满意地“离去”,可不想,大家伙拿到分房后,对他没有丝毫感激之情,老同学对他说,人就是这样,没有谁会对你感恩戴德。
更反转的还在后面,倒下的芮家驹被送往医院,等待着生命最后的倒计时,而他的单位领导和同志们已经开始提前排练追悼会了,你看那袁大主任深情并茂地声泪俱下地念着追悼词,人群里窃窃私语的同事们,没有人真的关心这场追悼会,只是走走过场,例行公事而已。
这芮家驹人还没走,茶都已经凉了,除了灵堂中间他那张巨大的黑白照片,谁还会记得他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故事的最后,芮家驹的恶性肿瘤奇迹般地消失了,但生活却没有给他奇迹。
最后一个镜头,是芮家驹走出机关大门落寞的身影和门前那一圆一方的两个石凳!
一个癌症引发的:主人翁芮家驹面对体制内不良风气的反击,但最终随着他病情的突然好转,这些反击如昙花一现般消失地一干二净。
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现实,还记得毛爷爷语录里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吗?
事实并不是这样,面对不公,即便在心里预演了千遍万遍,也没有勇气付诸行动,要么被自己想象中的牵绊绊住了脚,那么被自己构筑的牢笼困住!
就像剧终的芮家驹,病愈返岗后被一纸调令“扔”到了下面的玩具厂,可他却再也愤怒不起来了,无形之中他也变成了吴工的样子,“习惯了”!
命运真的爱恶作剧——人有时候身体的绝症好了,心里的绝症却永远都好不了!
放现在过不了审查,80年代和90年代的区别就是,80年代一部分人思想解放了,一部分人还怕犯错误。90年代思想进一步解放了,社会乱套了。00年代思想彻底解放了,社会却倒退了。80年代上班就是混,离婚,未婚先孕,交谊舞,出国,百花齐放。现在跳广场舞的那批人思想比现在年轻人还开放
我竟没认出来是蔡明。很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官僚主义,人浮于事,拉关系走后门,爱慕虚荣,互相推诿,假公济私这些机关常态的东西,虽然人人尽知,但拍出来看,还是少见的。挺有意思。这些又都是调味料,主菜却是人的真实,思考死亡就是思考自由。9分。
此物至少得来个华约成员组织电影节金齿轮、金麦穗奖之类的桂冠,加一串最佳导演最佳男主女配角……by:大妈幼齿时还真是有些风……风流的
又是剧本取胜的作品,哪怕剧情有点失实荒谬,但依旧给人观看的时候觉得贴近生活,因为故事中每个人物都如此真实。影片多次呈现的【方·圆】指代规矩,但在其ZF机构里面,却丝毫没有规矩,闲人一大堆,干实事的寥寥无几,好处、利益靠关系。在【实事求是】的牌匾下面,所有的干部都在做表面文章、巧立名目、弄虚作假,可笑之极,而可悲的是,每一个观众都知道这就是现实。一部极其讽刺、针砭时弊的作品,放在当下来看,显得难能可贵,那个时代的作品,竟然还能讲述这样真实的故事。
只有快死的人才能做出像样的事情,讽刺够狠的。开会等场景颇有点《黑炮事件》的意味。
89年之后再也没这样的作品了。针砭时弊,反映现实又幽默讽刺的恰到好处。看看现在的影视剧,电影行业早破产无疑了。“去玩具厂没关系,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行了。”最后的镜头两个环形石凳,一方一圆,镜头特写了两次,主人公最后行走在了方和圆的中间。
官僚讽刺加黑色幽默,千年传统,今天这种现象还生生不息。常蓝天蔫怂蔫怂的样子,和李保田有些像,蔡明阿姨那时候还是凹凸有致的大姑娘,追求时尚生活,作风大胆开放……
刀刀见血。
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些本质的东西,从未发生改变。
4.5星。“肉家狗”我真的笑岔气了。作为一部80s讽刺喜剧片,难得剧作稳扎稳打,幽默和讽刺并兼。同样以工科男中年觉醒为题材,在好莱坞就会发展成公路片或者《美国丽人》。在日本,这种公务员因时日无多而想有所为的故事则有《生之欲》。看片过程中,我一直很担心讽刺意味会流失在天真的歌颂中,所幸没有。这部片子特别之处在于,弱者虽然没战胜体制,但是弱者是有出路的,因为他自身觉醒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抗争结果(分房)——“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行“。当然问题也是有的,还不懂得主观的镜头语言表达幽默,例如闯入办公室喊不,主任却不在的戏。
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达到了讽刺的高峰,尽管之后依然有神作出现,但不像是八十年代那样密集,电影对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的拿捏以及官僚主义的抨击高超且巧妙,“圆”和“方”之间的抉择可能是所有知识分子痛苦的原点吧。
有趣有劲!叙事上不玩花活,简明干练,深谙黑色幽默之道,一出出看似荒唐的“弄拙成巧”恰恰是对体制内种种风气的辛辣讽刺,对比今天的电影,不知高明了多少。八九十年代到底被雪藏了多少好片啊。
《四十年前的讽刺》https://www.douban.com/note/761705388/
常蓝天真的天生小公务员……(突然发现石黑一雄改编《生之欲》比尔·奈伊主演……
80年代出了很多优秀的电影,在今天看来尺度都够大的,这部电影在优酷现在还有的看,片中大量的讽刺和隐喻,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入职宣传片,不要去组团看什么战狼2了,这才是一针见血的好电影,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再去看以前的这些电影,总有一种很魔幻的感觉,之前看《错位》,《黑炮事件》也有类似体验!其实这部电影非常有意思,很多桥段的设计很巧妙,甚至有点荒诞喜剧的味道!尤其是最后男主小芮,走在方圆中间,耐人寻味,没规则不成方圆,方圆之间却全都是潜规则!PS: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可能就是这个名字了!
太有意思了,太真实了,33年了,仍然类似,从吴工到芮到现在,烙印太明显了,也活得过于卑微。主线设定现如今看起来略微平平,但是剧本很扎实,也是太生动了些。
哈哈,蔡明阿姨竟然也演过堕胎青春
计算机高材生干着公务员一板一眼的工作,毫无用武之地,普通人改变不了生活和社会,当他得知自己绝症时…放飞干从前畏手畏脚的事,学会说“不”!但本质上的好人干的事再“坏”(不规矩)却出乎所愿的干了好事。(老实人是真没劲,把规矩放眼里当回事)最终他漠视权威和条条框框,放开了手脚做好事。加上生育和分配背景,有趣。“倒是管起人怎么睡觉来了。”怪圈什么意思,怪圈音乐大奖赛,抢一张票抢疯了,看来怪圈是个好象征。他倒下了,同事领导已经开始了追悼会彩排,声泪俱下,结果他的肿瘤奇迹的消失了,他落寞地离开,申请调到基层,喜欢的人也要结婚出国,他成为玩具厂的玩具(职工)。经历这一番玩笑似的“胆大妄为”他失去了恣意生活的勇气,勇气的底气是无所牵挂,只有认识到生命倒计时时才明白人生的无所谓
这种片当年能出现,证明当初体制仍有一定的自我反思与纠偏机制;这种片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说明此后体制越来越无自我反思与纠偏能力。一切发生改变的节点,就在这片上映的那年。
1.故事联想到黑泽明导演1952年电影《生之欲》。2.思考死亡,就是思考自由。3.原来你得的不是胃癌,是心理癌症。如果你连想说的话都不敢说,连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敢做,那不等于死了吗?4.玩具厂也好吗?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行了。5.电影中:芮家驹的名字被护士错念成“肉家狗”;豆瓣的剧情简介里:芮家驹的名字被错写成“邴家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