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叔小时候看的电影。剧情内容一律忘了,依稀只记得男主角是个跑龙套的,为了赚钱给待产的老婆,以倒栽葱的姿势去滚那个连特技演员都不敢接的巨型楼梯,非常悲壮的一幕。 1.《蒲田进行曲》,英文名叫fall guy,直接点题。而蒲田是东京大田区的一个地名,是松竹电影公司的旧址所在地。节奏欢快,铿锵有力的《蒲田进行曲》,就是一首献给电影人的颂歌。纪念公司诞生和发展,和向那些曾经为电影事业努力奋斗的人群致敬。在今天的JR京滨东北线的蒲田车站里仍会听到这段熟悉的旋律,以它作为发车信号音,流淌在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里。 2.正如电影开头所说,摄影棚是一个奇妙又不可思议的世界,可以让虚无化为现实,可以让假意变成真爱。电影里面拍电影,故事中间讲故事,有的演员扮演角色,有的演员扮演自己,仿似一千零一夜的剧中剧。让荒诞的安排有了合理的理由,让浓浓的悲剧变成了欢乐的喜剧。一切解释不清的疑惑,用“这是拍电影嘛”,就迎刃而解了。 3.这部日本电影曾经在国内公映,虽不像高仓健的《追捕》那么家喻户晓,但里面的主题曲也到了脍炙人口的程度,是日本电影的百大之一。里面许多台风桥段还大大影响了后来的电影,例如周星驰电影里,金牌搭档吴孟达浮夸又悲壮式的表演风格,张敏作为花瓶和争风吃醋的目标,这些在《破坏之王》(无敌风火轮滚楼梯),《赌侠》(为了梦萝叔侄斗气),《大话西游》(娘子出来看上帝)等影片里都有具体的体现。 4.再次重看,里面的三角关系让人觉得困惑不解。过气明星搞大了女生的肚子又不肯负责,让身边的小弟做接盘侠迎娶她过门,暗恋女生已久的小弟喜不自胜的答应,兴高采烈的准备婚礼,明星反悔要和女生破镜重圆,这已是狗血剧情的开头。为了让明星咸鱼翻身再度走红,添加一场夺人眼球的噱头戏,小弟心甘情愿去滚那台索命楼梯。从情敌化身士为己死的基情四射,更是让人跌破眼镜。 女人的形象被物化得严重,就像一个兄弟情义的酒杯,哥俩好时你推过来我推过去,谁想喝就喝一口,都不想喝了就搁置一旁。以现在的目光,恐怕是不会引进的。 5.刚看完《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鸟儿》,里面的男主角阵治就是一个带有强烈抖M符号的人物。对女主角卑微谦逊溺宠至极,为了她什么都愿意做。而本片的安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份逆来顺受却不是对女主角的,表面上他爱女主角,实际上只要明星有难,他第一时间赶到,随时准备两肋插刀甚至牺牲自我。这么去理解他作为绿帽接盘侠的动机,反而清晰了不少。 6.里面的船戏,意识非常不良,毫无疑问当年逃不出相关部门的剪刀手。三十几年后再看到,好像彩蛋一样有趣。
蒲田是松竹公司于1920年设立的片场,1936年松竹从蒲田搬迁到大船制片场。深作欣二于1982年拍摄的本片,洋溢着对日本时代电影鼎盛时期的怀念,无论是过气明星还是跑龙套的,对于电影都一往情深、生死相与。跑龙套的安次最易得观众好感,长相普通、气质猥琐,却对寅次郎死心塌地,对小夏一片痴情,不仅抱得美人归,而且在最后一场戏一跃而成为真正的主角,彻底凸显出“死跑龙套”的尊严和独立意识。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星爷的《喜剧之王》。
影片的另一亮点是松坂庆子饰演的小夏。除了与寅次郎的露点戏外,另一个镜头也让人印象深刻:小夏跪着擦地板,短短的浴衣仿如超短裙一般,镜头慢慢往她的身后拉,裸露的大腿和黑色的底裤。黄霑曾公开表示日本影星中裸露得最美的属松坂庆子。这里引一段黄老师的评论:她演戏好之余,人也有性格之极。有一阵子,她爱上了有夫之妇。这类绯闻,在伪善的日本社会,如果控制得不好,往往万劫不复。好个松坂,趁有次登台之便,对观众说:“很多人都说我迷上了有夫之妇!我现在要郑重地告诉大家,的确是这样!”台下先是错愕,然后掌声如雷——大家都被她的坦率感动了,马上原谅了她!
人人都讨厌庸俗一词。我想这不是偶然的,但也不见得有多么合理。存在即合理不如说是存在即有因可循。把爱情、美景、艺术当作崇高、高贵、美,把物质、名利、日常琐事、说不出拗口难懂的话当作平庸俗气,也都有其原因,只不过很多时候,并不经过大脑思维就出现了而已。
看过深作欣二的《无仁义之战》,开篇就是一条胳膊被砍断,本以为他很血腥硬汉或其他什么,没想到他在这里还这么温情这么日常。我想他这个时候可能还年轻。年轻的时候,总是有点不同。
爱不爱一个人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是否选择一个人做生活的伴侣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我们并不精于语言和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会误把许多情形当作爱或被爱,回过头来的时候伤心又伤身——恐怕只有出类拔萃的人们才能够顶住这种折腾。
当我们遭遇要与别人有联系的事时,危险也就出现了。联系的紧密度与危险的大小成正比。这个时候,我们的合作伙伴——对爱情来说,就是恋爱对象——的人格特征至关重要,这涉及到他/她是否打算占我们便宜,甚至还要摆我们一刀。这个部分,恰恰是最难把握的。
所以,在这个时刻,往往需要我们对对方进行考察。一方面,要看他/她是否明事理、讲义气,甚至胸怀宽广、心地善良、深明大义,不至于将来遭到暗算,至少不燃起战火,和平分手;甚至可以包容我们的错误和缺点,处理危机和矛盾,搞掂困难和问题。一方面,由于多数时候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对方,也无法肯定已经了解了对方,所以也该给自己一点受挫、失败的余地,而不是到破裂的时候感到突然而无法接受。
高峰秀子在自传里曾详细写过她见闻的松竹从蒲田到大船的搬迁过程,也就是1936年1月,那年她不过12岁,还算是童星(自传里高峰秀子提及从蒲田搬到大船制片厂的时间是1934年前后,大概分批?)。高峰秀子是这样说的:
焚烧胶卷的情景,使制片厂的人们停下了脚步,不知是谁开口唱了起来:
“梦幻之都啊,电影之城,我们的蒲田……”
一人唱百人随,于是大家一起唱起了《松竹之歌》。今天,电影事业已变成一种冷冰冰的企业和组织,所以现在的电影工作者对这种情景恐怕很难理解了。
“我们乘坐五十辆包租汽车和二十辆大型轿车,离开了蒲田制片厂,向松竹大船制片厂进发。”……
不过1937年,她就到了东宝,所以后来黑泽明自传里她又出现在了面试三船敏郎的一章里,其实她还是坐在最边上的主考官之一,当时她只有22岁。
当时松竹做出这一举动是为了适应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转换过度,所以蒲田和大船是松竹历史上两个有特殊纪念价值的地方(其实还有个京都制片厂)。
吸引本人开始松竹这一话题的兴趣可能还是来自之前小斑在豆瓣上写《明明》的一篇评论,她说自己听出了片中松竹的开场音乐,并且认为区雪儿有模仿照搬深作欣二《黑玫瑰公寓》的嫌疑(抄袭这个词去年都被用滥了,这里略去)。对于此类纯影迷的评论说法一向大感兴趣,毕竟这比周围一片喊“烂片”两个字的评论要强上太多。当时甚至动了看后现代MV奇电影《明明》的心,就想,那我能不能听出松竹片头富士山云海的画外音了,也许可以吧,不过想来想去都没下决心去浪费那些时间。
我的第一个考证是深作那部作品是松竹的么,一查,的确是。后面的就完全信过正在“流水线地复习三十年前日本电影”的小斑说法了。
1986年,山田洋次执导《电影天地》则是作为松竹大船制片厂五十周年纪念,片中以松竹旧片厂蒲田制片厂为背景,描写当年松竹旗下年青导演不怕失败的冒险精神及创作热情,戏中可见以小津安二郎、岛津保次郎、齐藤寅二郎、田中绢代等人为蓝本塑造的角色。
往前四年,作为纪念松竹蒲田制片厂,1982年深作欣二导演的《蒲田进行曲》在中国可谓颇有人缘。80年代到90初期是中国和日本关系的蜜月期,带有政治意味的合拍兴起,大量日本电影被引进并加以配音,比如《蒲田进行曲》就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配音,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片中松坂庆子的露点戏被删。
去年的杭州日本电影展,想着选哪一部当作终结“未曾见过银幕上的日本电影”比较好,本就想奔着深作欣二的名头去看《蒲田进行曲》,结果被无良影院放鸽子,之后接连错失《北之零年》等,可谓失意。
当年的《蒲田进行曲》或许是被当成搞笑喜剧来看,要看到背后蒲田制片厂的一层含义估计远不如现在条件这么便利。那时候文化饥渴是普遍现象,什么电影被抓来都是好片(现在要再放几遍估计也没人看)——尤其是越来越被批判的电影院配音,只能永远处于过去时并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戏中套上戏中戏并不少见,《蒲田进行曲》里的三人关系、所谓爱情也可喧闹得近乎折腾,过气明星和跑龙套的都特别难以叫人喜欢。不过感情的亮化倒是应了片头告诉人们的电影制片厂如何把“虚假的爱变成真正的爱”,反过来,楚楚可怜的小夏则被当成日本女性的典型化身,不过当时如果真把松坂庆子的露点戏放进去估计更有说服力。
发觉见过松坂庆子的出演中几乎没有不露的戏,《火宅之人》到《死之棘》,名为坦荡荡,那是只能看删减版的中国观众所无法理解的风情——不过得以一见她容貌本身已足够满足(正如其他80年代的日本女影星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另外更直观的说,当初杨凡的《桃色》,鄙人就是冲着有她出现才去观看,不然是不太受得了杨凡那种闷骚做作,似乎故去的黄霑老先生也这么讲过。题外话,之前看书讲到崔洋一导演一节,说到日本很多大牌明星都是韩裔日本人,举例之松田优作、山口百惠,再有就是松坂庆子了。
不过每当片中龙套们出现时总得不可错过地盯认上很久,怎么都没有找出年轻的千叶真一和真田广之,眼拙果然不是自嘲的——似乎要买到D9碟看花絮才可知晓。
片中的制片厂写的是作为时代剧拍摄排头兵的东映公司京都制片厂,不过片头的内容已经说明这是和纪念松竹菩蒲田有关,另一个更简单直接的办法是注意片头出现大量黑白剧照,田中绢代等人赫然在上,见证一个时代的过去。
重现那样的时光是不可能了,即便日本电影在去年市场占有上第一次超过外来片。山田洋次称日本电影要恢复元气再创旧有辉煌至少还得30年,这实在太遥远了,所以,那一天还是说再见吧。2000年6月,大船制片厂在经过60多年的历史之后也完全正式关闭。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361421/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一个窝囊废加舔狗吃饱了撑的自己找虐然后开始埋怨发疯的故事……松坂庆子加星,结尾加星,这么蠢的故事要是真的那可真是要把人笑死
日本版《喜剧之王》。《雨中的恋人们》原曲。由闹到静,由喜到悲,跌宕起伏,情感激烈、表演真实、情节入胜,配乐深情,女主角美丽。八十年代日本电影的独特味道,隽永、热忱、忧伤又温暖。“虽然孩子不是你的,但还是要生下来啊,因为我是女人啊,这就是女人的事啊!……”、婆婆对媳妇的推心嘱托……深写描慕悲情女性心理,感人至深,细腻悱恻。结尾精彩,升华致敬。盛佳D9,国语配音,录音访谈。
NTR喜当爹依旧隐藏海报大告白,绷带换粮活得像狗依旧凯旋故里,拒绝求婚的影棚长梯和团地白炽灯新婚舞台,滚楼梯表忠心拿命换任性;悲催龙套戏中戏,煽情就往死里煽,不错
开篇闹剧,30分钟还是闹剧,演着演着却忽然出了味道。看完发现确乎是个好剧本,前面若不夸张打闹,后面则不能如此煽情。风间杜夫撒酒疯那一段太赞了。
日本人变态的人际关系啊,居然可以把人格如此的低贱~~~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上译国配胶转磁版。删减了情色场面,配音效果极佳,配乐亦为经典。电影剧情把辛苦跑龙套与苦逼接盘侠的设定融合,拍出大明星光环下小演员的奋斗辛酸,将开场的闹剧、喜剧转为正剧、苦情戏,实在可歌可泣。松坂庆子的善良贤惠、风间杜夫的浪荡癫狂、以及作为新人的平田满的痴情奋斗与爆发。性格各异的角色形象与演员的生动表演让人难忘。不愧为当年旬报最佳!
1982年,没想到是大逃杀的导演拍的片子,风格好多变。虽然是一部喜剧,但是把一直跑龙套的小人物的心酸用喜剧形式展示的颖颖入胜,而且最后拍轮楼梯的戏份时公司所有大佬都到场了,突然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血馒头”呢 人性好可怕哦。整个故事的配音都相当不错,还有1982年的女性服饰比1990年代正常太多,90年代那个鸡冠头褶皱紧身衣是为什么
似早期港片搬闹腾,插科打诨,尾声煽情。
喜欢这样幽默的老片子,松坂庆子真美啊。片场的感觉真棒!结尾做的也很欢乐呢!
个人还挺不喜欢这一部,有一种贺岁片的吵闹,男主人公的人设非常讨喜,配上演员的长相绝对忠厚老实中一点小机灵,国内也不太有这样的男演员,101次求婚里的黄渤只能勉强算,不被人重视的动作演员是屌丝人设里最感人的一种,努力的卖气力同时也会受伤,这比后期屌丝人设要做心灵伤口要容易做。
接盘侠与龙套演员二重身份的上位记,论一个老实巴结的普通人如何在某一天成为众人视线中的主角。这种武行演员在片场的趣事题材,其实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里也很适合拍,可惜没看到类似的。(1982年同年李翰祥的《三十年细说从头》是从邵氏制片厂内挖掘趣事,不过那只是段子体例,没形成完整长故事。)铺垫出的高潮大戏是设置在十米高台39阶的楼梯滚下来,相当于过街人行天桥的高度,看惯了成龙电影也许不以为意,但毕竟拍戏不要命的还是少见。这部戏好就好在楼梯翻滚前的几番挣扎迟疑,恐惧到极致就是愤怒,本来老实的人也在女神面前发泄出来、在拍摄现场耍上大牌,异常而又合理,给足了发挥演技的空间。从楼梯翻滚后,多出一段还要爬上去的镜头,看着似乎多余得没有必要,有待商榷。而孩子出生后医院场景直接转化为拍摄片场,以此切出收尾很妙。
如果只论艺术观赏性,肯定可以四星,但这三观我着实不能接受,减一星!今天是原节子诞辰101周年,影片开头松竹的各种电影片段里面闪过了她的脸。龙套+跟包+接盘侠的故事,片中每个人都像有病!安次对银四郎才是真爱吧!爬上楼梯后说了句:你真帅啊!我差点儿喷了。再怎样也不能家暴孕妇吧!反了!这叫爱??群里说字幕应改成寅次郎的自作聪明吧?人家片中汉字写的就是银四郎啊。女主松坂庆子就是《死之棘》那位啊!看了两部她的还都露点……今天放映室挺忙,依旧频繁开灯。也奇怪了这次包括周二《暗杀》18排中间买票的人都没来。但愿这不是资料馆乃至全北京最后的胶片放映。据说以前馆里放过配音删节非胶片版。散场惊喜遇到刚从上影节赶回来的vow「松风竹影:松竹经典回顾专题」胶片版 资料馆1号厅 四五成满
深作的电影很难用简单的好看和不好看去评断。尽管是深作50多岁时执导的电影,无疑那种夸张的、怪诞的逻辑与他营造的伦理世界相得益彰,这个层面上或许更具有日本气质。
【补標日本电影系列】这个电影院看过,后来一直想收DVD重新回味但是DVD已经自杀了,又下载了一版修复高清版本,没有拿蓝光影碟。喜欢的译制经典,百看不厌,喜欢小人物的挣扎和戏中戏的喜剧结尾。
还是为了上译的配音。完全给影片增色了,原片本身我确实不觉得有何高明之处。这么多歇斯底里的场景,配音演员的功力实在太棒了。施融总是配童自荣的跟班是怎么回事233333这俩的声音太有CP感了
当年....- - 为了演这个电影的话剧片断
吴孟达式的安次和周星驰式的银四郎,以及张敏式的小夏的三角关系。风间杜夫的表演让人想起《百变星君》,对香港无厘头喜剧影响深远。
只记得那个场景:男人都要跟别人结婚了,只穿了内衣的女主角还要在男人家里跪着把地擦完。。。
结局的转折让我认为剧情还行,但部分人物性格不禁让我愤慨人又不是狗,怎么那么听话?从这点来讲,我很不喜欢这部片子。我个人认为看着片子有点找虐的味道。对他老婆发飙那段更让我讨厌那个角色。
暴力著称的深作欣二在电影面前温柔了下来(只有一个段落可瞥见躁动)。结尾可看作是舞台式谢幕,也可看作是在电影里拍了部拍电影的电影。让龙套角色成为影片主角,又在片中片的最后以一场高潮段落完成对全体电影人的致敬——不只是让龙套成为那场戏的主角,更给到了每个主要电影部门以特写,说明白了所有这些没有任何光环的人是成就一部影片的主角。这是封给电影人的情书。主角龙套状态神似王宝强(恰好其近期将出演新喜剧之王);而角色略夸张的表演设定配上上译厂的国语配音,好似看了部八九十年代的笑闹港片,怎能不联想到周星驰?必有影响与被借鉴。7/10 //第一部深作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