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故事情节很淡,演员演得也很淡。 这倒未必是演员的刻意处理,而是因为演员多是儿童,不存在演技高低的问题。 至于拍摄,也很淡,甚至可以说慵懒。 个别时候,摄影师连机位都懒得调整,身高不一的演员就会拍不到头顶或者只能拍到头顶。
但全片以小小帆的一首音乐贯穿:一首音乐似乎改变了镇上所有的人。 在这座原本荒凉的小镇上,小小船的音乐像是一盏黑暗的明灯,总是会给人一种治愈的力量,而小小船最终也如愿以偿的给奶奶弹奏了这首歌。 有时候生活或者需要一点奇迹...
其实,童话世界的美我想并不是故事的美,而是故事中透出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的美!
电影的精彩源于扬长避短,妙招频出。
演员多是小朋友,表演稚嫩多过技巧,故事选景在美国南部的沙漠地带,日照强烈,风景色彩单调。
一手烂牌在导演手里打成了一手好牌。把缺陷裁裁剪剪,当成了电影的风格,反而让人过目难忘。
明亮的画面,大色块的构图,人物呆萌。
演员的表演也像绘画里的人物一样,站在设计好的位置上,连表情都是一镜到底不做改变。
故事情节满是童趣。因为在孩童的眼中,复杂的成人世界,其实格外简单明了。
大人们的生活和小朋友比起来,出乎意料的无聊,可笑。
在小小船看来,爸爸的心里只有马,买不起,就自己画,自己不会画就玩儿填色涂鸦。爸爸整个人则是每天只围着撑房子的顶梁柱打转。
妈妈的心里只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因为别人嘲笑自己的体型像肉丸,连门都不肯出。可是,妈妈整天唯一在做的事,却是做肉丸。
还有学校里的老师,无时不刻,每一堂课,都在尝试征服他带进教室当道具的响尾蛇。这位仁兄心里想的什么呢?看不出他这憨劲能有足够的智商想事情。
一位调皮的老奶奶送给襁褓中小孙孙的一份天赋。
小孙孙到了能握住画笔涂鸦的年龄,从没见过大海和帆船的他,却能凭空在白纸上绘出一条轮廓清晰的帆船。
大人们视此为奇迹,于是给男孩起名“小小船”。这就是片名的由来。
其实,老奶奶才是男孩生命中的奇迹。因为,古灵精怪的老奶奶,在小孙孙还是婴儿时,悄悄地在小孙孙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
往后的年月里,奶奶用自己朴素的人生智慧,点点滴滴浇灌着小小船内心的种子。
直到,老奶奶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她在和小孙孙最后一次见面时,看到孙儿手中拿着一把捡来的小吉他。
顽皮的奶奶,灵光一闪,嘱咐孙儿用这把小吉他,写一首歌给奶奶。
老奶奶的嘱托,就像在小孙孙身后轻轻的一推,让男孩儿生命的小小船朝着世人心中早已干涸的大海缓缓滑去。
随后,老奶奶陷入了长久的昏迷,只为了等待她在孙儿心中播下的种子开花结果的那天。到了那个时候,她才能安然离去。
老奶奶给小小船留下的,是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即使小小船生长在一个平凡到令人发指的小镇上。
《一个叫小小船的男孩》充斥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南部乡村电影的风格。
荒原和公路,到处都是棱角分明的雪佛兰。
健谈的男人多是浪荡子,富有的人多是油滑的小人和娘炮,整天微笑的男人多是憨逼,只有木讷寡言却眼神锐利的男人才是真汉子。
贫瘠的土地,萧条的小镇。
大人们失业的失业,赋闲的赋闲。也许是太过百无聊赖,他们只能沉迷于某项爱好,不能自拔。
就像2007年一部同类型的电影《有梦就去闯》里面,小男主的父亲整天专注造船。
一个住在沙漠里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比游泳池大的水域。更何况最近的海岸线也是位于千里之外。
这样的人,在小镇居民眼里,就是个傻子,他干的事也是没有用处的蠢事,是痴心妄想。
不知朋友们有没有留意,影片的制作公司,正好和小主人公“小小船”同名。
另外,电影一开始拉着帆船到沙漠里的贩卖商人,站在无人的卖场高声叫卖,这是他设计了一个星期的吆喝。
小小船告诉商人,自己很喜欢他的叫卖,商人感动得一时语塞。这是搞创作的人们,共同的泪点啊。
逐年追影猜测了一下,这个叫卖的商人,大概就是导演本人吧,他同时也是影片的编剧。
说不定,他也曾是一个在沙漠中造船的小男孩。在旁人眼中,拍电影,是一件不切实际、痴心妄想的蠢事。
如今他能把一艘帆船在沙漠里卖掉。更是在影片的结尾,拖来一架折翼的飞机。
想必是为了下一部电影的成功讨一个好彩头吧。
也不知导演的奶奶是不是和电影里的奶奶一样,趁着小小船还是婴儿时,把自己少女时代珍贵的记忆送给了孙儿。
老奶奶年轻时去看过大海,她还和帆船的合了影。老奶奶把这张照片,贴在小孙孙的摇篮顶棚上。旁人很难发现,可小小船却是每天注视着照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小小船第一次拿起画笔时,他想也没想,就在白纸上画出了一条帆船。从那一刻起,小小船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奇男孩。
能凭空画出没亲眼见过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做出什么超乎常理的大事,都不足为奇。
他想达成的目标,多么不切实际,都不会被旁人当作痴心妄想。
在小小船心里,不平凡这件事,毫无压力,不是光环,就像吃妈妈做的肉丸一样稀松平常。
即便小小船周围的小镇居民都平凡的让人不忍直视,这些人身上的平庸,对小小船来说,也只不过是一种十分受用的安静。
这种天然的与众不同,正是老奶奶自己毕生的心愿,倔强的和自己的平凡对抗,至死方休。
最后,我想问一问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朋友们。
年少时,成长路上走散的痴心妄想。
时至今日,你可曾真的释怀?
人海茫茫,因光影相遇。
相隔万里,伴文字相识。
我的公众号【逐年追影】,有空常来。
今天和小伙伴一起观看了由吃喝玩乐影迷群组织的电影《一个叫小小船的男孩》
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走心的影片。整部电影围绕着一个叫小小船的男孩展开情节。这个叫小小船的男孩在影片里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艘帆船。一个偶然的机会,男孩获得了一把精致的小吉他,接着发生了一场校园的小摩擦,戏剧化的情节出现了,男孩的父亲像侠客一样力挽狂澜,损坏的小吉他不仅修复完好,而且还有一个额外的福利——一张碟片。情节越来越神奇。小男孩凭借一张碟片自学成才,并且完成了为自己的“阿布”创作的歌。故事发展到此,奇迹出现,这首由“小小船”创作并表演的歌带给所有的人不一样的感觉。仿佛上帝洒向人间的甘露,带给人慰籍和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为之倾倒。小男孩“小小船”踏上了去城市为“阿布”歌唱的路途,神奇一幕再现,搭载小男孩的叔叔不仅把他送到“阿布”那里,而且帮他完成了奇迹——他创作的歌曲传遍了四面八方。小男孩一直念念不忘的愿望也梦想成真,终于拥有了那艘帆船。他的生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影片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奇迹,这就是电影创造的魅力。
上周刚推送过一个古灵精怪的小男孩,这周又被另一个小男孩萌化了。
如果说乔乔是一个贼心大贼胆小的熊孩子,那么今天这位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正太。
他有一个很可爱的名字——小小船(Sailboat)。
《一个叫小小船的男孩》不算新片子,但至今看过的人不多。
上映两年半多,在豆瓣上标记过的不过179人。
有关导演和主演的介绍也是颇为冷清。
最有名的演员就是J·K·西蒙斯了,在本片中的戏份也不多。
这位《爆裂鼓手》里的暴躁教头,在这部影片里跑到沙漠开起了二手车车行,顺带卖船。
你没看错,他就是在沙漠里卖船
几位小演员甚至都没有被豆瓣页面录入。
但是影片的评价相当不错,值得推荐给大家。
临近年关,天寒霾重,工作扎堆,心情容易抑郁。
何以解忧?
看看这部电影吧。
这部影片是一部非常私人化的作品。
片头字幕:将此片献给Skye。
有关Skye,小官没找到任何信息。
出品方的名字就叫“小小船”。
从出品方的网站来看,这家公司应该是一家“一片公司”。
从前面提到J·K·西蒙斯在沙漠里卖船,就可以推测这部影片绝对不是写实的,或许称之为童话更合适一些。
除了沙漠行舟之外,充气的牛、倾斜的房子、没有车门的汽车、频繁从画外跳进来的足球等等,给片子增添了不少魔幻色彩。
影片故事情节很淡,演员演得也很淡。
这倒未必是演员的刻意处理,而是因为演员多是儿童,不存在演技高低的问题。
至于拍摄,也很淡,甚至可以说慵懒。
个别时候,摄影师连机位都懒得调整,身高不一的演员就会拍不到头顶或者只能拍到头顶。
倒也增添了不少欢乐色彩。
故事没有点明时间和地点。
从环境风貌和剧中人物推测,应该是在美国南方某处。
在一个9年没下一滴雨的偏远小镇,经济萧条,人也萎靡。
主人公小小船是墨西哥移民后代,和爸爸妈妈住在一个摇摇欲坠的木房子里。
房子歪斜着,靠一根柱子支撑;地板起伏不平,挪一下椅子都让人心惊。
虽然居住并成长于干旱地带,但主人公从小就会画船,所以取名叫小小船。
小小船身材瘦小,家境不好,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
他只有一个朋友,叫皮蒂,一个因为不会眨眼只能频繁滴眼药水的牙套男孩。
一天,小小船在垃圾场意外捡到了一把小吉他(其实是把尤克里里)。
爸爸和妈妈带小小船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奶奶,奶奶看到小小船的吉他,便请小小船作一首曲子,下次来的时候弹给她听。
小小船没有任何音乐基础,每天抱着小吉他自己摸索。
一天,一个顽皮的同学弄断了琴弦。
爸爸带小小船去讨公道,同学的父亲给小小船买了一套新琴弦,新琴弦附赠了一张吉他教学光盘。
借助这张光盘,小小船写出了一首曲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多好听呢,听过的人都哭了。
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呈现过这首曲子,我们只能通过想象去品味了。
这首曲子拯救了爸爸、妈妈、皮蒂、老师和小镇的所有人,以及这个小镇。
剧终。
看完影片后,小小船总让小官想起“小王子”。
他不能被当做是一个现实中的孩子,而是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的爱与善的化身。
小小船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
周边环境的恶劣和家庭经济的拮据在他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奶奶请小小船给自己作一首曲子,小小船一点作曲基础都没有,可他想到的是“我虽然不懂作曲,但皮蒂踢足球之前也不懂足球。”
人生中的事情,只有做过了才知道。
皮蒂天生不会眨眼睛,但因为家贫承担不起手术,只能靠滴眼液维持眼睛的湿润。
皮蒂说“等我能眨眼了,我就能参加足球队了。”
小小船:“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做到不眨眼。”
皮蒂说“船肯定会花很多钱。”
小小船:“可是看和想又不用花钱。”
在一分为二看待问题时,小小船总是能够看到美好的一面。
看得到美好的人的心肯定是柔软的。
小小船对所有人的要求都不会拒绝,无论是谁想听他的歌他都不会吝啬。
即使是在着急去给奶奶弹琴的路上,他仍然接受主播的邀请去电台先弹上一首。
而他所要求的仅仅是让主播把车的后门换到爸爸的车上(主播的车和爸爸的车是同一款)。
心底柔软的人一定会遵守自己的承诺。
在小小船“成名”之后,他没有忘记这首曲子是写给奶奶的。
他毅然独自上路去弹琴给奶奶听,无论烈日炎炎,无论大雨倾盆。
人的童年会影响人的一生。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小王子》中飞行员说“可怕的不是长大,而是遗忘。”
小官相信我们所有人在童年的时候都是柔软的,都曾以梦为马,但问题是,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那些柔软和梦想都被遗忘掉了。
小小船的爸爸形象与内心有着强烈的反差。
身材高大、一脸横肉、满身纹身,宾老师形容他为“凶神恶煞”。
其实,爸爸是一个蛮善良的人。
每天开着没有后门的车送小小船上学,会穿的严严实实把纹身遮起来,脸上的纹身则用贴纸掩盖。
爸爸喜欢马,但在生活的压力之下无奈把爱好隐藏,只能偷偷画马。
听了小小船的音乐后,笑容回到了爸爸的脸上,马也回到了爸爸的梦中。
这里有个桥段:早起后爸爸开心地向家人描绘自己的梦,这时的镜头却可以摇向了依旧斑驳、不平的地板。
生活依然窘迫,但有了梦的窘迫却涂抹上一层温馨的色彩。
妈妈的容貌呢,说实话不咋样,另外身材也有些粗犷。
妈妈是个乐善好施的人,虽然全家年复一年地只有肉丸吃(影片里就没吃过其他东西),但对所有来听儿子弹琴的人都很大方。
不过也就是煮了足够多的肉丸给大家吃。
曾经,妈妈把肉丸给邮递员品尝,邮递员却嘲讽妈妈长得就像个大肉丸子。
从此,妈妈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见人。
听了小小船的音乐后,妈妈鼓起勇气,在有外人的时候走出了家门。
宾老师一贯虚张声势,实际上只是用来掩盖自己的身体缺陷和自卑。
听了小小船的音乐后,宾老师摘下了自己的发套,并且终于约了那个腿有残疾的姑娘。
酗酒、爱看拳击的同学爸爸也扔掉了拳击录像带。
校车司机的家人也再次团圆。
在小小船的音乐通过电波播放后,9年没有下雨的小镇下起了瓢泼大雨。
因为眼睛问题不能踢足球的皮蒂也终于得到了上场的机会,并且连入6球,那也是皮蒂整个足球生涯的唯一一场比赛。
总之,所有有过创伤的人们都在小小船的音乐中得到了疗愈,包括小镇。
关于小小船的这首曲子,影片始终没有直接呈现。
每当遇到小小船弹琴的时候,就采取了蜂鸣音加以消音。
音乐的效果都是通过听众的反应来间接实现的。
有遗憾,但是也理解。
毕竟这首曲子的效果如此神奇,估计不管请多么知名的作曲家都不会让所有观众满意,
导演这样处理的方法其实和《荷马史诗》里对海伦的描写异曲同工。
《荷马史诗》长达一万五千行,但对海伦的描写不过百句,只是提到这个因美貌而挑起两国战争的女人让两国战士“历经磨难而毫无怨言”。
至于多美,自己想去吧。
黛安·克鲁格够美了吧。
在《特洛伊》中演海伦照样被骂
《小小船》的导演在这里处理得很聪明。
影片结局假不假?假!
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是!
但带着童话的眼光来看就不要较真了。
《小王子》里的台词:“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某处藏着一口井。”
生活虽然充斥着各种磨难,但也正是因为有希望,生活才值得去生活。
六便士固然重要,但还是要给自己画一个月亮。
小小船说了:“只去看和想又不要钱!”
作者 ▏雅宁
编辑 ▏雅宁
图片 ▏网络
我被这个“很炎热”的地方吸引了,阳光几乎照射到每一处,干涸的不仅是这片九年未下雨的荒原,还有“皮蒂”的眼睛,甚至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灵。
影片开头,就是一个载着帆船的男人(收购男)听着HQ广播,“帆船”的意义不言而喻。
阿布说:往往那些最重要的东西,是在你不经意时发现了,那天我没有特意去寻找,所以当我看到它时,我就知道它很重要。——这是小小船捡到吉他时忆起奶奶说的话
小小船一家住在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倾斜小木屋里,这个倾斜的小木屋贯穿整部影片,你越害怕它倒塌,它越坚强。
(影片中有个很暖心的小细节,长相凶残,纹有纹身的爸爸,可以在送小小船上学时用胶布遮挡住脸上的纹身,也可以在小小船受到欺负时撕下胶布上门理论。)
收到阿布病重的消息后,小小船一家前往看望,临走时阿布希望小小船用他的小吉他为她写歌。不曾想,这首歌(始终未出现的上帝之音)带给人们怎样的惊喜与感动,也因此“收购”了他们想要的(爱与希望)。——阿布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最后,小小船踏上了寻找阿布的旅程,途中遇到收购男,在车上,收购男说出他对“收购“”的理解——“就是你看到某样东西,你想拥有,所以你收购了”,接着说他收购了一样“怪到极点在这里超突兀的东西”——“帆船”。
就好像爸爸经营着没有马的农场,开着没有后车门的车,妈妈喜欢分享她的肉丸却很在意别人的看法,“皮蒂”热爱足球却看不见足球。
在HQ播放了小小船的音乐后,这片荒原下起了倾盆大雨,滋润的不仅是这片荒原,还有“皮蒂”的眼睛,这片土地不再“安静”。——阿布说:有些事发生了,另一些事情才可能发生。
阿布的夙愿达成,在昏迷中安静去世,小小船有了“帆船”,爸爸买到了马,安装了车后门,妈妈分享了她的肉丸,开始与人交流,“皮蒂”看见足球并为“响尾蛇队”赢得了比赛......
《一个叫小小船的男孩》是我最近看过最“单调”的电影,但同时,它也我最近看过最可爱动人的电影。
电影的主角是个名叫“小小船”(Sailboat)的拉美裔小男孩,有天,他捡到了一把尤克里里,重病垂危的奶奶告诉他,要用这把“小吉他”创作一首曲子,唱给她听。小小船谱出曲子并弹奏它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这不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也并非一个聚焦成长的故事。它更像是纪录片——一卷由小小船记录下的怪异好玩又洒满阳光的录影带。小小船身边那些古怪又平凡的亲友、伙伴依次出场,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有些魔幻又不失真实的世界:
臭屁又爱逞英雄的直男老师每天都要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演斗蛇大法,但是每天都有不同的翻车方式:
被咬的部位贴了创可贴,但是这次把蛇放进筒筒里依然翻车……
可是后来,在听过小小船那首直击心灵的歌谣之后,我们才发现,老师原来是个秃头,他有个爱人,她只有一条腿。姑娘断腿的缘由电影中未作详述,但应该是一段伤心的往事,老师哭着给姑娘打电话,请求她来跟自己一起听那首触动心灵的歌。
她来了,两个人,三只脚,紧紧贴在一起。
小小船最好的朋友皮蒂患有一种无法眨眼的病,因为家里太穷支付不起手术费用,只能随身携带人工泪液,每隔一会儿就要滴一下眼药水。皮蒂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加入学校的“响尾蛇”球队,去踢一场比赛,为此他日复一日的练球,还把小小船家的房子踢塌了一次……
最后小小船弹唱的大雨中,作为替补的皮蒂终于获得机会上场。暴雨让所有人都睁不开眼,他却像个小英雄一样勇往直前,拿下了全场最佳。
电影里的人物乍一看都有点无厘头,但细细看来又都能触及到人内心的柔软。加之电影的视听语言营造出一种活泼明媚的基调,给整个故事蒙上了有趣的超现实色彩。画面构图简洁、色彩鲜艳,配乐轻快流畅,与间杂的生动音效相得益彰。场景切换时的剪辑,更是恍然给人一种在看古早动画片的错觉。小演员质朴的表演和成年演员拿捏有度的“抖包袱”常常会带来猝不及防的笑点,即便是偶尔闪过尴尬甚至伤感的情节,也会因为小小船稚气的旁白而变得蠢萌可爱起来。
电影最早在2018纽波特海滩电影节展映,获得了当年的观众选择家庭片奖。有些严苛的影评人对它大加批判,认为它“言之无物”“似乎想要用歪斜的房子传达隐喻,但实际上没人能读懂它”……
不过,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本就像是小小船唱出的歌,观众就像电影里的那些成年人一样,听得懂也好、听不懂也罢,为它哭泣也好、痴迷也好,在小小船的眼里,都是不重要的。歌曲,本来就是他写给那个特定的人的心声,其他人喜欢或不喜欢,只是顺带的事,他并不在乎。
2010年,导演纽金特和新婚妻子斯凯前往墨西哥东海岸一个小镇度蜜月。由于预定酒店时的失误,他们未能正常入住。在当地就餐时,一个当地家庭好心为他们提供了住宿,那家看起来很“坏”的男主人和可爱的女主人给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纽金特后来萌生了拍一部电影的想法,想要展现记录那种“美好的、家的感觉——在很不怎么样的地方,却有很特别的事发生。”
可惜,婚后一年,斯凯被诊断出乳腺癌晚期。纽金特陪伴妻子在美国银城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斯凯爱上了这个城市,认为这里充满了魔力。2015年,斯凯去世后,纽金特开始在银城选角,着手拍摄这部献给亡妻的电影。
纽金特把悲伤化作温柔注入电影里,正如一开篇,清新的豆沙绿背景中缓缓凸显出漂亮的花体字“献给斯凯”。面对生活中的无奈与逝去,他选择以孩童般真挚的情感凝视世界:或许这房子歪斜破旧,或许这离别难以避免,但家和爱永存,我依然可以为你唱歌。
生活中有很多缺陷,有些能补好,有些永远补不好,有时还变成强项。 主人公小帆船生活在6年没有下雨的缺水的农庄里。后来当收音机里响起给奶奶的歌时居然下起倾盆大雨。 浑身有纹身的,外表看起来像黑社会的爸爸,住着用一根木头顶住的倾斜的房子,开着没有后门的车,经营着没有马的农场,只能在家画马。房子倾倒过,用车子拉回到倾斜的位置。车子的后门儿子作为到电台唱歌的条件,用电台DJ的车门修好了。吉他的线被同学扯坏了,爸爸找同学家长到吉他店修好了。 肥胖的妈妈一天到晚穿着紫色运动套装,顿顿做肉丸子,平时都不出门不敢见人。整个镇子的人到家门口听歌品尝妈妈做的美味肉丸子。最后终于穿了一套蓝色连衣裙。 整天踢球的朋友,因为不能眨眼睛,走几步就要滴眼水,所以不能踢足球比赛。倾盆大雨时因为眼睛不怕水,一个人进了6个球。 没有头发带假发的老师,教生物课被蛇咬,老婆还缺一条腿。 路边卖汽车的,虽然慷慨激昂,捧场的就一个小主人公,还一直盯着看帆船。结尾时拉来了一架破飞机,帆船卖给了小帆船。 小帆船为奶奶唱的歌,全世界的人都听到了,可小帆船到病床前唱的时候奶奶已经去世了。 给奶奶唱的那首歌,电影里的人都如痴如醉的听到了,可我们观众什么也没有听到。 电影主色调是黄色,白色,蓝色,少量红色点缀,就是没有绿色。 你的生活里缺什么?
没想到在年底看到了本年度最“可爱的”片子,虽然始终没有听到萨波写给奶奶的歌,但
有点寓言式的故事,真正的意义都是奶奶曾经说过的话,小男孩弹吉他唱歌看上去就很治愈,可惜全场没听到原声,JK演的是上帝吗?
最能打动你的歌,是你最初的梦想,这种白烂鸡汤,撒得太有技巧了,奇幻儿童寓言,从调色从构图从第一帧就被净化了,对了,你之所以听不到“奶奶之歌” 是因为你已经没了初心(ಥ_ಥ)
我们还没有被拯救,所以听不到小小船的歌声。
小朋友的治愈电影。
或许房子歪斜破旧,但我总还可以为你唱歌。
简简单单的治愈系。剧本稍显单薄,不过导演很有想法,有韦斯安德森的感觉。父亲的角色真是顶可爱了,满脸横肉纹身遍布凶神恶煞却是软软地暖暖地爱护家庭的人
翻译的第五部电影,画面很美,小孩子们都很可爱,最后的祖母... 唉
雖然從頭到尾都沒聽到寫給奶奶的歌,但依舊很治癒。配樂不錯!
儿童片,也很幼稚。
本来省去直接使用孩子的歌曲是一种巧思,但是影片却又为了避免直接使用歌曲而使用了大量重复的耳鸣音桥段,影片的配乐也使用太泛滥。
治愈暖心的儿童电影。小小船很棒 为了奶奶创作出那么棒的歌曲。
魔幻的童话,温暖的色调,沙漠中的行舟,倾斜的房子,没有门的车,那始终未曾出现的上帝之音。整部电影纯洁得如同一个透明的玻璃晶体,在太阳光照射下散发出无数斑斓的光辉,它简洁的美好是如此的炫目,让人如痴如醉沉迷其中。PS:观于2020/1/26大年初二,愿疫情渐息,四海安康!
剧情太少,全是流水账,看着好困。事件就是一个小孩创了一首神曲,人人膜拜堪比宗教片,神曲最后还没听着,太驴了
超意外超驚喜超喜歡!色調、攝影、配樂全部都愛,尤其是剪輯,簡直神了!全片給我的感覺像是《月昇冒險王國》又像《陽光小美女》,以小孩的視角去看世界,他創作了一首可以拯救世人的歌曲,可最後仍淪為了商人的利益,就像奶奶說的:「這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會改變。」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寓意很深,首次觀看僅能針對感官上的享受有所想法,想必再看幾遍會更喜歡也會有更多想法的!激推啊!
这孩子的吉他有魔法吧,谁听谁上头。
影19347:有时你为别人做了一件事情,也可能是为大家做了一件事。但,其实,那是为了特别的人做的事,只是,大家忘了。但,其实,那是为了特别的人做的事。——So quiet!幽默温暖。细节处理的很好,背后的吱吖声等,色调如《四罐》。至于歌曲本身,此地无声胜有声,能久旱起甘霖,能让听过的人都能感动感恩,包括你我。还好,那一曲上帝之音最终唱给了那个特别的人!
这房子神了
温馨治愈还有点催泪,和同样讲述南美文化和家庭亲情的《寻梦环游记》不同的是,小小船并没有制造一个迪士尼般的童话故事,尽管它荒诞的现实和饱和度极高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奇幻的不真实感,但本质立足的还是小小船一家和他们周围那些人物的生活,这一切里尤以小小船和祖母真挚的情感最为动人。原本为祖母所作的音乐感动了无数陌生人,却未能让祖母在音乐中起死回生,也许从一开始,小小船就没有单纯在讲一个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但它唯美的画面和木吉他演奏的音乐对观众来说仍然算是一场独特的视听盛宴(大赞变奏版斯卡布罗集市,真的太好听了!)
那个房子不记得在什么片子里见过类似的场景,真的特别熟悉,大概也是澳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