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婚宴》是2002年在美国上映,并获得了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一部印度电影。讲述了即将要嫁女儿的拉力特一家在婚礼前后四天内发生的故事。
故事借着一场婚宴将一个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娓娓道来,顺便展现了21世纪初的印度街头与印度文化。
显出一种带有人文关怀的深度。
【暧昧】
最喜欢的便是电影里刻画的婚宴设计包工头与女仆两人的暧昧情愫。
拉力特家的女仆艾莉丝在某个空气流动变缓慢的瞬间碰到负责这场婚宴的包工头杜拜,玻璃杯掉在地上摔成碎片,万寿菊从杜拜头上飘洒下来,匆匆的一瞥引发某种情思;
在工友间侃侃而谈的杜拜被艾莉丝三番四次打断,艾莉丝说我们要一些冰,然后问要不要加水,冰水还是自来水。小心翼翼的举手投足间表现出一种欲言又止。
炎热的印度平原的夜晚,树木葱郁,虫鸣不断,杜拜心里涌起一种莫名冲动,忍不住喊住转身的艾莉丝破天荒地对她说了声谢谢;
忽然停电,杜拜被喊去修理,艾莉丝在旁边举起蜡烛,烛光映照在两人脸上,尔后灯亮,艾莉丝离开,杜拜若有所思,撕着万寿菊花瓣的艾莉丝也若有所思;
阳光闪烁在窗外芭蕉树的早晨,杜拜绕到厨房和艾莉丝打招呼,讨水喝,给她自己的名片,然后看着艾莉丝的背影喃喃念叨出“告诉我你爱我”,艾莉丝则把杜拜的名片小心放置在胸前。杜拜开始想要结束“那孤独流浪的生活”,想要“找个思想单纯的好女人”,做个住家男人;
打扫的艾莉丝看到新娘的首饰,忍不住拿起来戴在身上,窗外干活的杜拜看到这一幕,陶醉其中笑出一排白牙;
完工后的杜拜失魂落魄走回家,被母亲念念叨叨婚姻大事,不发一言跑到露台上为失意的爱情伤感,城市里灯火开始亮起,一群鸟儿盘旋在紫色天空。
整部电影里,以拉力特为代表的中产阶级们的感情充满欲望敷衍欺骗,反而是以杜拜为代表的底层人物的感情净是纯洁美好又简单。这条线刻画的娓娓动人,让人看了之后心生欢喜。
【决裂】
拉力特的女儿阿迪特的婚礼属于被包办型,新郎海蒙特在休斯敦工作,受过高等教育,家世良好,是一个理想伴侣。
然而阿迪特却心系电视台的主播情人,即使对方已有家室。
所以阿迪特对婚礼进程敷衍随意且整日心事重重闷闷不乐;
阿迪特的堂姐丽尔父母早逝,跟着阿迪特一家生活,梦想出国在学业上更进一步,但当叔叔(拉力特)想要把丽尔介绍给从国外回来的泰加一家时,丽尔却不甚感兴趣;并且对泰加表现出一种异样的感情;
拉力特为阿迪特辛苦操办婚礼时,并没有忘记要把儿子送去寄宿制学校的事情。他嫌弃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对学业不上心却沉浸在跳舞游戏电视节目里。儿子不服气,伤心又愤怒,并拒绝与父母交流;
拉力特与妻子皮米已貌合神离,两个人把所有都倾注到家庭里,彼此却早已懒得交流;
阿迪特把自己与主播的事向未婚夫海蒙特和盘托出,说是不想一段婚姻的开始是基于谎言。即使是留过洋的海蒙特听到在筹办婚礼其间阿迪特仍旧在与旧情人见面还是怒不可遏;
拉力特一家在印度算是中产阶级,大别墅,有仆人,会流利英文,有很多海外亲朋。但为了筹措一场婚礼,拉力特仍旧陷入了财政危机当中,他不得不精打细算,甚至要举债。然而家里的情况却一团糟;
看到泰加整天围绕在小表妹身边的丽尔终于忍无可忍,当众揭发出年幼时遭到泰加侵犯的事情。泰加曾经将拉力特一家从崩溃的边缘拯救出来,拉力特对他充满感激。一边是亲手带大的侄女,一边是有恩的大哥,一边是快要爆炸的家庭关系,一边是即将开始的婚宴,拉力特陷入两难境地。
看似豪华热闹羡煞旁人的婚宴是一条表面看似平缓实则暗涌澎湃的河流,光鲜亮丽的包装无法掩盖矛盾丛深的内在。
所谓的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个个都有自己的困境要面对。而那些如丝线一般互相缠绕着的问题,又往往超出解决的范畴。所以大家失望愤怒争吵埋怨,乱成一锅粥,火花四溅到快要分崩离析。
【we’re family】
114分钟的电影,用100分钟描述了一个家庭在一场婚宴之下呈现的支离破碎,但最后以拉力特说的“我会不惜一切保护他们(家人)”而回归到和谐统一。
婚宴正常举行,看似杂乱无章的亲戚们尽心竭力投入到自己的角色,葡萄美酒夜光杯,觥筹交错,载歌载舞,欢聚一堂。
来来往往的宾客里面,有的矛盾已经解决,有的悬而未决,可这都不影响他们真心实意的祝福新人拥有甜蜜美满人生。
大家笑着跳着唱着相拥着祝福着。2000年的印度街头,满是黑压压的电线,人来人往接踵摩肩,一排排老旧的房子被雨水浸出痕迹,满街的水果摊,充满年代感的电影画报,三轮车自行车汽车来往如流,着沙丽的女性,着裹裙的男性,纷乱嘈杂拥挤着。在这之下喜爱色彩的印度,总是被大片大片明亮的红色、黄色、绿色所包围,呈现出一种明艳的古旧。
这样的环境里,一家中产阶级在一场婚宴里慢慢蜕变,一点点揭开心结,彼此间更了解,更珍惜,更懂得家庭的意义。
所以即使下起了磅礴大雨也无法浇灭大家的热情,反而庆幸之前选择了防水顶棚。
在最后的字幕里,导演写下“for my family”的字样。她是真懂得家庭才能拍出这样一部细腻温馨而真实的家庭模样。
争吵是一定会争吵,隔阂也一定会有隔阂,爆发也许会爆发。但它毕竟是以爱开始的,所以如果家人之间如果还怀有对彼此的爱,那么再多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再多的障碍也能冲破,一家人就还是一家人,团结有爱的一家人。
就如拉力特看着熟睡的阿迪特时,忍不住说的:有时候我望着他们,我感受到爱,强烈到我几乎受不了。他们怎么长大得这么快,我们又是何时老去的。只要他们活得快乐,我愿意承受世上一切伤痛来交换。
也如海蒙特所说的:我知道我俩结婚是一个冒险,但哪段婚姻不是,我们是奉父母之命或是在夜店认识,有何分别。我知道我俩可以忘记过去的。我们会合得来,会快乐。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穿山(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37084841/2001年勇夺威尼斯金狮奖的《季风婚宴》用一场婚礼的筹办牵出了一桩家丑:故事主线是中上层家族风光嫁女,副线是女仆与婚礼承办人的恋情和家族中新娘堂姐对恋童癖姑父的指控。导演米拉•奈尔有着在美国学习工作的经历,又深谙印度的文化传统,在片中对于新旧女性同胞的处境都抱持着理解和关怀。在堂姐这一条线上,她的设定是父亲早逝、无意婚恋、性情压抑,与被家庭保护极好的新娘妹妹对比鲜明。随着故事推进,她面对从美国回来的姑父表情冷漠、刻意回避,悬念就此埋下。她在喜庆之日选择沉默,终于在发现姑父对家里的小姑娘故伎重施时爆发,吐露了不堪回首的真相:在外人看来风光、给家族出钱长脸的姑父,正是年幼时玷污她的恋童癖!后来姑父恬不知耻地继续留在典礼上,家里主事人愤恨交加,碍于恩情手足无措,终于在祭拜堂姐亡父的仪式上驱逐了姑父,也驱散了堂姐心头的阴霾。结尾在季风带来的暴雨中,她好像洗净污垢那样欢畅,她打开心扉又能去爱了。
这片子让我想起了张扬的《爱情麻辣烫》。片子杂而不乱,意图清晰,能获得当年的金狮奖,作为中国人,还是蛮令人意外的。
印度婚礼。传统婚礼好有喜感啊。新娘手绘。"一大家子的事情,有谅解有包容有信任有罪恶 by玛利隔壁" f9f2c003bb。堂姐和姑丈那一对不堪回首啊,每个小姑娘都曾有错误的爱恋,女主角爱的那个有妇之夫男主持更不是东西。婚礼筹办人和仆人倒是蛮搭的。好面子的老爸。哪一段婚姻没有危险?
没想到拿了金狮大奖。视听层面没太大惊喜,阶级问题置若罔闻,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西方的、本土的形形色色文化背景的人物来回碰撞,但火花也有限。性侵那条线拍的有血有肉,但最后一场大雨仿佛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难以接受这种和稀泥的处理。
和众多的宝莱坞歌舞片区分出来,整个故事的内核和拍摄手法剪辑效果都是好莱坞式的。这个故事更加偏向普世性,不那么独特,把婚娶场景置换为其他国家地区亦然会有同样效果。即便父亲在最后时刻把侵犯哥哥女儿的亲兄弟赶了出去,但此前为了团结大家族做出的行为依旧是保守的,也正好反映了印度家庭制度中的保守。片中的爱情,主角几乎没有实质的爱情展开。马上结婚的男女在袒露真相后就能爱上实在是过于勉强,倒是家中帮佣和婚庆商人的侧线不错。
把现实意义和印度电影传统的歌舞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拍的也很养眼。
婚礼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女儿从出生的那天起,父母就开始为女儿攒嫁妆,为了举行婚礼会花光所有的积蓄,甚至借债,这在拥有其他文化的人眼中是难以理解的。透过一场婚礼展示和平外表下的爱恨情仇暗流涌动,尺度在印度片中算很大,但仍感爆发力不足,最让人感动的反而是女佣的爱情
恋爱的月份,雨季的婚礼。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歌舞。Still a comedy, Anyway... 那货说“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明显是妥协的口气,好吧那就祝你们幸福
看到结尾Nair在结尾的那句ToMyFamily时,突然就明白了这部电影的意义。婚礼前夕家庭成员各怀鬼胎,每个人都守着秘密,捅破薄纸的真情
极好,极喜欢。出乎意外,意想不到的丰富。手持镜头的美感,过场的空镜是极美的印度风景画,配乐从古典,钢琴,再至电子,婚宴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加上快速的剪辑,铺陈,伏笔,均柔润自如。宛如见到一个让人心生怀恋的印度。人身上散发出的纯粹情感让我感动,比如那个极富诗意的仆从之爱。
精彩的群戏。社会问题轻巧地带过,却并不回避;角色众多,但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可圈可点;尽管分配到每个角色的戏份十分有限,但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却很到位。婚礼上的雨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婚宴祥和的外表下涌动着的不安因素,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的不快与痛苦都会得到洗刷。P.S.太喜欢婚礼策划师的故事。
这片在驴上拖了有两个月吧,容易么。。全因为太神往印度了!!!
电影的开头,蓝色片名出现在被芒果色(蓝色的对立色)占领的画面中,为整部电影建立起充满冲突的动态关系。而在整部影片中一直飘散着的橙黄色的万寿菊花瓣,正是它缓和了电影在视觉与听觉上的嘈杂。
印度电影不唱不跳温情也出来了
片头和片尾很有观赏性:字幕是纵向的行进;作为背景的色块是横向的变化;尤其是结尾,字幕还和影片穿插,这样就杜绝了观众看到第一行字幕就起身走出电影院的丑恶行径。前半段较平淡乏味,近结尾冲突开始呈现,影片趋于精彩。PS:影片以出乎观众意料的方式朝着观众期待的方向发展——编剧/导演对于剧情
1.这部电影有着很舒服的的镜头感,是介于手持和三脚架之间的微妙与细腻,配上印度舞曲有着浑然的韵律;2.女仆和婚宴经理的爱情插曲很浪漫,比起主线更出彩;主线的故事其实蛮俗套,完全靠摄影和歌舞加分。PS:印度人说英语果然可怕。
破败贫瘠的国家,即便如中产阶级家庭,必须借助外来力量,才能获得物质上的幸福。摄影很美。
★★★☆,有钱的包办婚姻,没钱的自由恋爱。片尾不同阶层在一片大雨里共舞,这是米拉奈尔善良的愿望吧。
第二次看才發現其實是部非常棒的電影!兩種女性的對比正好與印度的現代與傳統呼應,很多印度街景掃視極像《迷失北京》,涉及階級、性別、種族、全球化等諸多主題。技術方面,手持攝影很過癮,剪輯音樂更是無可挑剔。之前沒字幕看的糊裡糊塗,其實窗外偷窺那段male gaze是作為對比存在的,錯怪導演了!
喜欢结尾那个for my family,两个阶层的家庭的婚礼,虽然有困难,有争吵,有误解,有选择,但是为了自己已经有的家庭和未来的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可以感动所有人。组建一个幸福的family吧
热热闹闹,华华丽丽,开开心心。印度的婚俗有够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