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玛丽·波平斯:新好莱坞家庭电影
《欢乐满人间》作为好莱坞大制片厂时期制作的又一部歌舞片,二次曝光、视觉效果、背景投影等多项技术的日趋成熟让那些不可能的场景变为可能。叠化和叠印轮番登场,迷离的梦幻气息扑面而来。正是因为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技术,让真人与动画早于里程碑之作《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再一次很好地相互融合。
整部影片采用表现而非再现的方式,通过演员直接与观众互动来加强那种观影的交互感,用欢歌笑语和精心安排的情节隐喻儿童在生活中的经历,并在歌曲声和情节的过渡中达到教育启发孩子的目的,A Spoonful of Sugar太上头!在班克斯一家从开始的破碎、失调到结尾的凝聚和充满爱的过程中嫁接着儿童与成人,并在搭建互通桥梁的过程中完美结合着成人与儿童的利益。舞台剧式的表演有时虽略显不自然,但足以让观众瞬间迷失在歌舞中,好像又回到了《西区故事》,看完一整天心情都是好的,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2 ) Julie的不幸与幸运
被Julie深深迷上的秋天。
在网上看Julie的曾经。当得知将My Fair Lady演红的她却被Hepburn抢去了电影中女主的角色后,对Hepburn的好感度无理智地降低了许多。为Julie惋惜,她的歌声这样完美,。
某天,看到名为Julie Andrews & Audery Hepburn的视频,短短的视频看后,却释然了。29岁的Julie说,如果当初导演选择我去演My Fair Lady, 那么我将永远不可能演Mary Poppins。虽然不知道Julie 如果演了MFL是否能得到29岁的幸运,但是MP帮她得到了。接到奥斯卡影后的奖杯,Julie对着问‘获奖心情’的记者递过来的话筒,说道,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也许,她并没有得到一开始想要得到的,甚至不能得到自己应当得到的,但是,这个世界会回报她的缺憾,以另一种或许让她惊喜的方式。亲爱的Julie,祝贺那个很久以前29岁的你。You're 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3 ) 关于本片的一个最囧的预告片
4 ) 2022.06.19 欢乐满人间
推荐指数:⭐⭐⭐⭐ 类型:歌舞 奇幻 导演:罗伯特·斯蒂文森 上映日期:1964.08.27 时长:169分钟 语种:英语 --- 竟然是迪士尼的电影,看女主的发型真的很像白雪公主真人版,还有唱歌时候字正腔圆的发音,以及动画部分小鹿小鸟的笔触,早就应该发现是迪士尼出品。 奔着歌舞的名头来看的这部电影,其实在我心中没有超过《雨中曲》。有那么点《音乐之声》的感觉,就是家庭教师没有跟父亲在一起罢了。嗯……应该说是魔幻版的《音乐之声》。 中间加的那一大段动画,有点像《瞬息全宇宙》,应该说是《瞬息全宇宙》像它。挺新颖的方法,也挺放飞想象力的。 整部电影的主题就是童心与想象力比金钱更重要。家庭教师从一出场到最后离开,就充满了戏剧性和想象力。而父亲的转变也体现了这一点。由此可见,迪士尼也并不只是做爱情的电影嘛。 这部电影是舞蹈片与音乐片的结合,同时也是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的结合,很创新。舞蹈部分没有《雨中曲》好看,音乐很有迪士尼风格。 总体下来给个四星吧,无功无过,不会踩雷的这种。 (原版名字叫Mary Poppins,一听就是跟《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同样的翻译手法,翻译成《欢乐满人间》虽然太大气了,但好在能吸引人。)
5 ) 即使仍处苦难,却终于再次体会到生命的欢畅
有些人说我们这种喜欢这部电影的是认不清生活的真相,不愿长大。可是实际上,恰恰是因为太懂得了生活的苦难,才需要这种电影治愈吧?
希望不会有人谆谆教诲我:“这傻不愣登的电影就是麻痹你们中下层民众玩儿的,你要想改变现状还是要奋斗啊姑娘!”
我真的曾经很努力地在卷过,现在也在努力生活,可是有的时候是真卷不动了呀……生活中无论什么都是有名额的,金字塔顶端的人永远都是少数,下面的我就算再卷,再挤破脑袋,有时也纯粹就是卷得自己心力交瘁罢了。
不是说反对勤奋努力(我觉得如果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是在麻痹民众否认努力,是完全理解错了本意。电影一直在说“加一勺糖就更有利于药下咽”,一直在传递“在每一件工作中都有快乐的成分”,“你需要找到它”,不就是希望我们这些紧张到麻木的现代人,能够在日复一日的紧张工作之中不被真正地麻痹吗?),而是,我想说一点很多人并不承认的话,这部电影表面如此欢脱、超现实、过于浪漫而不切实际,但实际上真的挖掘到了生命的本质……
作为人,我们到底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与繁重工作的社会中的人,我们到底与其他动物——小到采蜜的蜜蜂、大到捕食的猎豹——有什么区别?
激情与想象力,才是支撑一个人即使工作得辛苦、挣面包挣得艰难,却依然过得快乐而充满希望、不焦虑亦不麻木的关键,才是人与动物真正有区别的本质。
这部电影实际上揭开了一切生活中的压力与矛盾,如底层生活艰辛而不易,中层充满压力与风险,上层容易汲于钻营而丧失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愉悦;几乎所有人的工作与家庭都难以平衡,男性的压力有时难以被体谅,女性仍然难以得到真正的平等……
这部电影揭露的矛盾与纠结,是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生活各个方面、以及男女双性(对每个性别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怀)——或者说是所有人的。
可是,这些问题有时真的难以解决啊!人类社会发展了这么久,也没有拿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啊……
这个社会仍然充满不公,但正在努力地想朝向公平与完善发展;这些矛盾仍然难以解决,可人终究不能累死自己或自暴自弃。面对这些矛盾,面对努力生活的现代人,这部电影渴望用笑声化解、给予我们苦中作乐的人浪漫而充满希望的结尾……虽然似乎太过童话,可看到最后他们一起在蓝天下放风筝的时候,我居然再一次——上一次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了——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欢畅,灵魂的自由……让我再一次相信,无论再悲伤失意、再发现生活不易、人性复杂,但生活中总有美好,世间总有和谐……
仍然希望欢乐真能满人间。
就算做不到,起码,
让欢乐满心灵。
6 ) 青春、偶像、浪漫喜剧、歌舞、奇幻、感动电影欢乐满人间
非常经典、非常完美、优秀、好看的青春、偶像、浪漫喜剧、歌舞、奇幻、感动电影欢乐满人间,里面还带有动画、魔法,把真人带到所画里的动画世界,这部电影讲述了1910年,在爱德华时代的伦敦,因为孩子们调皮的事让旧保姆不得不离职,在孩子们的父亲回来后,孩子们的母亲解释了这件事,父亲决定换个新保姆,但孩子们像找自己合适的保姆,却被父亲拒绝,父亲招聘保姆。不久,来了一堆保姆,但孩子们不喜欢。后来,一阵风把她们吹走了。忽然,有一个美丽、漂亮的年轻保姆Mary Poppins带着伞从天而降,符合孩子们的要求,受到这位女孩子喜欢,而男孩子不喜欢她,但后来男孩子逐渐喜欢。Mary Poppins用教孩子们用魔法整理房间,用魔法把孩子们带到一幅画的动画世界让孩子们感到开心,孩子们睡不着就唱催眠曲帮助孩子,却让父亲感到不满,给银行添加负担,但Mary Poppins用悲伤化为一首快乐的歌解决了问题,最后Mary Poppins不得不离开了,孩子们不想让她走,此时Mary Poppins也舍不得离开孩子,但是没办法。虽然Mary Poppins,但是她给大家留一个美好的结局。
7 ) Mary Poppins-----不一样的家庭教师
1964年的影片《欢乐满人间》是至今为止迪士尼在奥斯卡上提名最多,获奖最多的影片,在当年奥斯卡获得13项提名5项大奖。朱莉·安德鲁斯也凭本片获得当年奥斯卡影后,安德鲁斯在出演本片前还有一段小插曲:与《欢乐满人间》同年担任《窈窕淑女》朱莉·安德鲁斯在伦敦和纽约舞台上唱红的,华纳在将此剧搬上银幕时,要了舞台剧版的男主和男配,偏偏没有要籍籍无名的安德鲁斯而是选用了奥黛丽·赫本。。几乎与此同时,华特·迪士尼亲自出马,盛情邀请失意的安德鲁斯主演一部全新的歌舞影片《欢乐满人间》。安德鲁斯的精湛歌艺和演技震惊整个好莱坞。在当年的奥斯卡中,《窈窕淑女》虽然获得多项大奖,但是赫本却因为代唱的原因未能获得提名。
其实当年的最佳表演应该是《太太的苦闷》中的安妮·班克罗夫特,金·斯坦利的《雨天的迎神会》也非常出色。安德鲁斯能获得当年奥斯卡与《欢乐满人间》当年的高票房不无关系。其实这部电影能被搬上大银幕实属不易,这一切开始于1948年,华特·迪士尼酷爱“玛丽·波平斯”系列的五本书的女儿把这套小说介绍给了父亲,但这让他花了16年把这个拍电影的想法变成现实。当时特拉弗斯住在纽约,她顽固地拒绝授予迪士尼兄弟这部电影版权。直到华特·迪士尼本人亲自拜访了这位作者,并且答应做她的电影顾问,特拉弗斯这才答应。尽管这样,在电影的筹备制作过程中特拉弗斯常常对电影中的某些元素表示不满,比如电影中那段真人与动画结合的歌舞片段和迪克·范·戴克古怪的伦敦东区口音,都被她称为“过于美国化”。但是迪士尼拒绝删除这些元素——于是它们就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经典瞬间。电影由罗伯特·史蒂文森指导,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反映人性的故事,父亲乔治在银行工作,时常认为子女不务正业,遂带他们上银行学习做事。但是儿子迈克和女儿珍生性调皮,使得保姆亦辞职。迈克与珍祈求理想的保姆,于是仙女玛莉应征而来,她喜爱孩子并教授孩子们如何在受挫后寻找快乐之道。正在这时,乔治因误会而被总裁辞退,仙女也离去,乔治才感悟如何向子女表达爱心,并开始了解除了钱外,还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欢乐满人间》是美国影史上最受观众欢迎的伟大影片之一,并对电影拍摄技术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本片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两个较大的改动。第一,班克斯家的孩子们由四个缩减到了两个(简和麦克)。第二,故事的年代背景从原著的上世纪30年代变成了10年代。据迪士尼说,此改动有两个原因:首先,10年代的英国社会崇尚富足经济的舒适生活,而30年代容易唤起人们对战争和贫困的悲伤记忆;其次,当时的美国社会流传着一种很浓烈的帝国主义风气,10年代的伦敦的相似之处更容易与观众们产生共鸣。影片不仅歌曲非常出色,一点也不亚于《音乐之声》,而且特技也属一流,尤其是真人跟动画共舞的段落在当时达到新的境界。本片还创造了一个英语中最长的单词: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原著《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是英国女作家特拉弗斯写的六本以玛丽·波平斯为主角的童话中的第一本,发表于1934年。主角是一位褓姆仙女玛丽·波平斯。玛丽·波平斯在班克斯亟需保姆兼家庭教师时,从天上随风飘来,照料他的四个孩子。玛丽是个有魔法的保姆。她一进门就创造了孩子们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的奇迹。
她上楼的方法与众不同,是坐在楼梯扶手上,两手拿着手提袋,由下到上"哧溜——"就滑上了楼。她的手提袋也很特别,小儿子迈克尔分明看见里面只有一床毛毯,可是她却从里面拿出围裙、睡衣、肥皂、牙刷、发夹,还取出鸭绒被、枕头、折叠床……晚上,她让孩子们喝一种"药水",简尝了一口,没想到是非常好喝的橙汁;迈克尔喝了一口,却发现是冰冻草莓汁;而两个双胞胎喝的却是牛奶。有一天,玛丽带简和迈克尔到贾法叔叔家去。只见这个贾法叔叔正头顶天花板,翘着腿,在半空中看报纸呢。因为他的肚子里装满了笑气。孩子们觉得好笑,也笑起来了,结果也全都飘到天花板上。他们坐在空气里吃茶点。玛丽还带领孩子们乘上她那张魔毯,转动指南针到世界各地遨游,真是趣味无穷。玛丽的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神秘。她所接触的人和事物,无不带上神秘的光环,她似乎对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她甚至能与婴儿和动物交谈!日常的一切变得神奇无比。与玛丽在一起时,一切都合乎孩子的想像,一切又超乎孩子的想像。玛丽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她在另一个世界的身份是什么?她为什么会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她来到班克斯家庭的使命是什么?为什么婴儿可以与鸟儿交谈,而长大了就不能?班克斯家的双胞胎不能再与鸟儿交谈时,正是玛丽要离开的时候,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书中充满了各种谜团,让人着迷。
在这部童话中,特拉弗斯以她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超人形象:玛丽·波平斯。这可以说是这部作品的最成功之处。作者把现实和幻想两条线索交织起来,展开时真时幻的故事情节。两条线索结合得自然巧妙,作为现实中的平常人的玛丽·波平斯阿和普通人一祥,有其自立独特的个性。她有教养,神态高贵,外表严厉,不苟言笑,甚至有些傲慢。她还有点儿怪癖,比如喜欢大声吸鼻子,说话时习惯轻蔑地“哼”几声,出去逛街时总要在橱窗前照照自己,即使吸入笑气也不露一丝笑容等等。她爱时髦,喜欢给人看到她最漂亮的样子。她对孩子们要求异常严格。而作品表现玛丽的魔力时,则用夸张粗扩的笔调,使形象显得神奇而又神秘。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玛丽·波平斯的形象由此获得了奇妙的魅力和活泼的生命力,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超人形象。她是一个集幻想和现实为一体的童话形象,也是一个充满了童心活力的成人童话形象。孩子们喜欢她是因为她会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更重要的,就是她理解孩子们,富有童心,与他们一起会玩儿、爱玩儿,让自由无拘的游戏精神充实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这也是这部作品表现最突出的精神境界和形象意义。
这部童话想像力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幽默诙谐,在带给儿童快乐的同时,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对纯洁、善良、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部作品的语言特别富有动感,极其精简,大部分用人物精彩、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故事。而且人物的对话语言也十分注重人物的个性表现,尽管这部童话刚刚展开,但一个生动有趣、又有点儿古怪的玛丽阿姨的形象已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特拉弗斯的童话既富有儿童情趣而又寓意深刻,有评论认为《玛丽·波平斯》是七岁到七十岁的人都爱读的作品。
8 ) 《66年前的老电影》
前年迪士尼出了Mary Poppins:Returns,我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执着于找原著的人,于是寻根索源找到了书,又找到了1964年版本的电影资源。
老电影在硬盘里躺了这么久,今天终于有空看了,对比着18年画质、特效都更优秀的新电影,我居然更喜欢66年前画质不佳、特效拙劣的老版本。
同样的一丝不苟的盘发、花哨的圆礼帽、鲜艳的围巾、深色的大衣、鹦鹉头阳伞和最神奇的地毯做的百宝手提袋。新版Mary动不动不耐烦翻白眼,刻意表现的爱怎么看怎么突兀,老版Mary虽然也不好糊弄,但是爱、耐心、温暖和关爱都在一言一行里。
老版剧情第一次高 潮是Mary带着孩子们去Bert的粉笔画里玩,虽然特效拙劣,但是让人耳目一新,起到了改变电影后来的节奏和氛围的作用。18版高潮迭起,还拉来Meryl Streep搞了一个魔幻的翻转屋,甚至为了迎合当代孩子们,有了激动人心的马车追逐戏,但是一切都这么意料之中的寻常,没有老故事的平凡而快乐又神奇得出其不意。
64版我也许会留着再看好几遍,像《帕丁顿》1。18版就是迪士尼标准流水线,看过一遍,好,我知道剧情了,再见。
Mary Poppins 应该能算喜剧,但是又不是典型的喜剧。奇葩如我,每每看完喜剧(尤其是中国喜剧)放肆笑过后,在影院笑的多开心,下来就会多抑郁,所以一般不看喜剧,更不会去电影院看喜剧(除非没做好功课选错了)。但是如Mary Poppins,如Paddington,看完莫名能得到治愈,会打心底里开心。
也许是中国的喜剧电影都太热闹,对总是一个人看电影的我太不友好,会被寂寞到。但是又非常享受影院的音效,和看冷门电影时候一张票包场的满足感。每当这个时候,在家里搞个个人影院的愿望就非常强烈。
还都是舞台背景,juli andrews正年轻
There's nothing more charming. Mary Poppins是完美的,但又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谁不喜欢Mary Poppins那真是不近人情。看完满心都是粉红色泡泡。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上帝啊,P.L. Travers女士一直不想卖版权是正确的。
「It is a game, isn't it? → Well, it depends on your point of view. You see, in every job that must be done, there is an element of fun. You find the fun, and snap! The job's a game.」「Sometimes a person we love through no fault of his own, can't see past the end of his nose.」【♫Spoonful of Sugar♫】【♫Let's Go Fly a Kite♫】
我悄悄地来 正如我悄悄地走 我挥一挥衣袖 留下了欢乐满人间。Mary Popins真让我们感觉到supercalifragilistic expialidocious!盖尔加朵说这是她最喜欢的电影 果然没介绍错!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歌舞太饱和了些。迪斯尼使出了当时代的所有视效技术还原小说塑造的“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奇迹”氛围。粉笔画、大教堂的美术和天台上的群舞当真绝倒。虽然我最喜欢的动物园情节没有出现,但影片挑选的几则都切合“欢乐”这个主题。Poppins的小傲娇和小自恋好可爱。
因为先看了《大梦想家》,所以能注意到华特迪士尼说的“玛丽波平真正要拯救的,是班克斯先生”。《大梦想家》告诉我们,一切故事的核心,在于人与人的连接,而《欢乐满人间》则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在今天看来略显拖沓的剧情略有减分,但能感受到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多努力不让技术限制想象力。
比起Mary Poppins Returns更想看Bert Returns
家里来了个机器猫……不,神仙姐姐……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让-皮埃尔·热内的《黑店狂想曲》的屋顶戏有没有致敬的意思?
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超級霹靂快樂得不得了!)「快樂教養」是有原則的,順道調侃老派英國民族性、刻板印象。煙囪舞橋段的畫面構圖和場景調度帥氣又流暢;天花板下午茶會,笑到不想從屋頂掉下來。期待新版艾蜜莉布朗的演出。小孩愈壞,境遇愈慘,就得換魔法保姆麥克菲出馬了。
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 良药苦口,加糖下咽!”
波平斯的包,画中游,空中喝茶,大闹银行,波特安慰,屋顶烟囱跳舞,父亲解雇,母亲女权运动,爸爸修风筝,众多场景联合,人物个性鲜明,狗也抢镜,一部可爱的电影!爱和理解。
在那个年代能把电影拍成这样,已经足够惊人。情怀值五星。尤其是听到“a bit of magic?it’s easy”,我一下就激动得浑身发抖,高二那年演讲迪士尼时给大家放的混剪的开头配音原来出自这儿。我们的朱莉真好看,比在《音乐之声》里还好看。小时候,我最喜欢水晶球……听到歌,看到夜景,已经热泪盈眶。Mary Poppins只有一个,但孩子的童真数不尽,希望它们像星星一样长存。
世界上只有一个Mary Poppins,而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快乐的小孩。大多数小孩都会长大,丢弃曾经的奇思妙想,他们成了千千万万庸庸碌碌郁郁寡欢生活苍白无力味同嚼蜡的人之一。 其实,不管有没有Mary Poppins,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留住那些五光十色的遐想让他们在小脑袋里一遍一遍地上演 。
开头好中间闷结尾假。Dick Van Dyke丑,小孩不可爱也不漂亮。对小孩子来说,Julie Andrews这种歌唱型保姆有新鲜感但估计几天就厌了,魔法保姆虽然不错但总有点担心幻觉始终会消失。Emma Thompson演过"Nanny McPhee"再演"Saving Mr. Banks"合情合理合味道。
4.5星。早期经典。参考影片《音乐之声》
我对Mary Poppins这个名字最初的印象全部来自小时候听的迪士尼磁带,那些美好的旋律让我看[大梦想家]时差点流下泪来。但到了今天看到正主了却很难有感动,尤其带着孩子玩的部分画面好看可感觉不到快乐,倒是父亲略带苦涩的部分让人感触。俩小朋友的尴尬表演让我怀疑他们是关系户,Andrews阿姨真美。
高清版不能更欢乐了,这是一部不会被时光所掩埋的歌舞片。朱莉安德鲁斯的朱红色口红像穿越了时光一样依然保持珠光般亮泽。迪士尼是真的很会为孩子们谋福利,真人与动画的结合在60年代可谓别出心裁,放到今天看依然赏心悦目。棚子里搭出的美景虽然是假的,但童话故事里就是这样的~
浪漫主义喜剧歌舞片,结局如云朵般松软温柔。在庸常琐碎的生活和绚烂美好的童话世界之间打开通道,真让人意想不到,原来只要一幅画在地上的画,我们就可以跳进一个不问世事的世外桃源。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刻画很有趣。比如为妇女投票权奔走呼告的女主人,还有代表着普通工人阶级的清理烟囱的工人群像,他们在夜晚俯瞰城市灯光,以灰头土脸和一袭黑衣悄然融入这个城市,他们勤劳快乐,而当他们顺着烟囱掉入光鲜亮丽的别墅里时,又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便匆匆挥手作别,回到街道。父亲与自我的决裂和回归家庭,在这里很理想主义,完美到难以接受。Mary Poppins用魔法给社区带来一段不可多得的亲子时光,最后乘着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