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黎明之眼》:慰安妇的反战日记
文/田金双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人的“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八十三周年之际,部分香港市民前往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要求日本政府正视侵华史实,赔偿道歉,放弃走军国主义之路。
在内地的电影院里,首部揭露日本军慰安妇真相的反战电影《黎明之眼》正在上映。只可惜,除此之外,全国各大影院中与日军侵华或者抗日战争相关的影片几近于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
纵观世界影坛,反战题材的影片不胜枚举,如反映二战时屠杀犹太人的《辛德勒名单》和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不过,将目光直接投向“慰安妇”这个敏感题材的反战影片,《黎明之眼》应该是第一部。和德国人约翰•拉贝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的《拉贝日记》类似,《黎明之眼》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但绝对残酷、悲壮而惨烈。该片通过一位日军战地记者秋山和美的眼睛,揭露“慰安妇”的悲惨命运,可以称之为一个“慰安妇”的反战日记,更是反映为战争所伤的“慰安妇”的生命档案。
在《黎明之眼》中,作为日本随军战地记者,秋山和美(刘和美)为了了解慰安妇真相,潜入慰安所写下了慰安妇的真实报道,随之父母遭到日统杀害,幸而被具有中国血统的中村谦一少佐(黄子谦)所救,二人逃到缅甸仰光,历经生死之劫后,喜结连理。然后好景不长,日军进攻缅甸,在逃难中刘和美与家人走散,被押送到慰安所里沦为慰安妇。该片以祖孙三代的血脉亲情为线索,全景呈现了“慰安妇”悲惨曲折的一生。
与其他影片不同,该片并未仅仅局限于陈述战争之恶,更是将视角放在“战争和女性”身上,揭示了“战争对女人的伤害比男人更深”这一沉重的主题。在重兵把守的慰安所,一个不甘忍受屈辱的女人,午夜悄然走出房间,走向院里中的那眼水井,投水前回眸的眼神,更多不甘和无奈;一个拼命逃出慰安所的南方瘦小女人,面对日本兵的子弹,毅然地向前飞奔,在昏黄的江水旁被子弟射中,像一个展翅欲飞的蛱蝶,无声地倒下。
同样,在日本侵华暴行中受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朝鲜、越南、缅甸、新加坡等被侵略国,甚至还有日本本国的女性公民。在影片中,一个16岁略带羞涩的日本娃娃兵走进了慰安所,曾然遇到了沦为“慰安妇”的姐姐。这位对日本天皇“圣战”深信不疑的娃娃兵愤怒地举着枪疯狂地质疑自己的上司:“我来参加‘圣战’,为什么我的姐姐在这里!”随后姐弟二人跌坐在地上抱头痛哭,相拥着拉响了手雷。
然而,本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秋山和美最终还是选择了在屈辱中活了下来,最后逃出了慰安所: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日记,将这真实的经历昭告世人。然后,这场战争带给她的后遗症除了头部一颗子弹引发的头痛病之外,还有无法治愈的精神创伤。甚至,在和丈夫子谦、女儿丽丽再度相逢的日子,她也遭遇着自己亲孙女的不理解。最终,和美悄然地告别自己的丈夫,选择了离家出走,最终走上了高架桥准备自杀。可见,战争带给这些女人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心理创伤,这些伤害,甚至究其一生无法平复。
有调查结果显示,从日军踏上中国国土到正式投降,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的中国女性约20万人,有记载的中国慰安妇有338名。那么,几十年来,这些老人是否从日方得到过赔偿?答案是否定的。如今,许多老人已经风烛残年,更多的老人已在伤心和失望中含泪离世。
几十年来,日本一些政客和右翼分子依旧顽固地坚持歪曲、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立场,大肆鼓吹各种荒谬观点,运用种种手段歪曲、掩盖历史真相。“慰安妇”问题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拼命掩盖和否认的历史问题之一。他们全然不顾幸存“慰安妇”的血泪控诉,硬将“强征慰安妇”称为“征募慰安妇”,甚至完全否认日本侵略军强征“慰安妇”的历史事实。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对日本国来说,一个缺少忏悔的民族不是真正的民族;对我们而言,一个容易忽略和遗忘民族悲情的民族不是优秀的民族。这段黑暗岁月,更应该是当代中国人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
2 ) 历史不能尘封必须铭记
年年的“九一八”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那段历史,从而让年轻一代能够铭记,然而,随着时间的脚步,人们似乎在淡忘历史,时光在掩埋悲剧。这种纪念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要以实际行动来铭记那段血泪史。国内首部慰安妇题材的电影《黎明之眼》在918这一天上映,看看排片再走进影院,再一次印证时光在掩埋悲剧的现实。这种片子就应该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用行政手段来扶持,全国影院在这一天都放这部影片都为不过,这比强令下架几个app和列几个劣迹艺人的黑名单要有意义的多。
《黎明之眼》从慰安妇后代的视角来看待“慰安妇”问题,通过祖孙三代的相遇、相认、相爱,横跨时空,开启一个特殊群体——“慰安妇”的史诗生命档案。这是“慰安妇”题材电影首次登上大银幕与全国观众见面。电影以三代人的眼光再现战争时期“慰安妇”的史实,不仅大胆披露“慰安妇”们被蹂躏摧残的非人惨象,同时也将历史延伸到“慰安妇”的家庭以及后代——在“慰安妇”耻辱的阴影笼罩下,他们的生活状态更加引人深思和同情。
电影以其特有的影像方式揭开一段对于中国人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耻辱史,走进影厅,在银幕上重温那些交织着血、泪与生命的画面,能做的只有正视,正视战争的残酷,侵略者的暴行,同胞的苦难,正视那些我们不愿再触碰但永远也无法也不能遗忘的历史的本来面目。铭记,让我们铭记那段中国的血泪史,中国女性的耻辱史。铭记是为了更好的控诉,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惨绝人寰的罪行,日本当局必须要正视那段历史,要为中国女性道歉。
在观看影片之前跟导演吕小龙有过短暂的交流,《黎明之眼》的诞生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清晰的铭记那段历史,也让要日本当局正视那段历史为曾经的罪行赎罪。“慰安妇”历史是留给中华民族的伤痕,全景呈现那段不堪回首的真实岁月,铭记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电影画面中,日本军队大规模入侵,男人惨遭刺杀,女人则被迫充当“慰安妇”,残暴的日军甚至连幼小的女童和羸弱的老人都不放过……黑暗岁月,借战争之名,让生灵涂炭。
导演吕小龙用一颗赤子之心,做到了一个中华儿女该做的事情,他为影迷带来了《黎明之眼》,电影不仅是对现代人进行爱国教育,让他们铭记‘慰安妇’历史,更是对现在仅存的‘慰安妇’的致敬与安慰,希望她们能勇敢站出来用血泪作证,控诉日军的禽兽罪行。然而,日方采取否认和拖延的态度企图掩盖侵华罪行,让死去的‘慰安妇’难以瞑目。我们中华儿女必须要清楚那段历史,侵略者的罪行不容抵赖,即便有一天‘慰安妇’们都将含恨而终,但活着的我们依然铭记。那段残酷的现实已成历史,历史不能尘封必须要铭记。
3 ) 伤到几时才痛彻心扉
常言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于伤痛的记忆,人的神经与记忆会有长久的痕迹。而残酷的战争临头,死神的临近,地狱般被蹂躏践踏的遭遇,将会在弱小的个人体内留下挥之不去的痛,甚至渗透到骨头里。
上世纪那一场浩大惨烈的二次世界大战,日军的战争铁蹄践踏的不仅仅是亚洲人民的美好家园,更在无数爱好和平的百姓心里留下刻骨的痛苦烙印。而这伤痛的烙印,却在随后的几代人身上都难以抹去。而战争中那一群无辜的女性——慰安妇,在已然和平了半个世纪的今天,已然没有得到曾经战争发动者国家的承认,甚至正式的道歉也没有。又一个“9-18”到来了,人们在缅怀故人、纪念抗战的时刻,睁开我们的《黎明之眼》,高举我们的正义之拳,时刻保持对野狗一样的民族的高度警惕。
影片并非极力地渲染战争的残酷,只是以真实的事件和人物遭遇为蓝本,将一个饱受战争与岁月洗礼的老人,也是慰安妇的幸存者之一的故事展现出来。通过其个体不平凡的经历,以及血与骨般的折磨过后,有幸在有生之年,与亲人团聚,更大胆地正视伤痛,同时也帮助今人揭露日军那一段段令人发指的肮脏行径。
多年来一直关注与拍摄“慰安妇的血泪故事”的影人吕小龙,可谓走南闯北,游走中韩两国等多地取材取景,终于完成了这部重现这一群苦难的亚洲女人的真实遭遇。并以全新的视角,通过一名才华横溢的日籍女记者的亲身遭遇,揭发和讲述了何为人间炼狱,哪里是嗜血之地。慰安妇的伤,是痛彻心扉,无法忍受,情愿以死结束的伤;慰安妇的痛,是历经几代,都无法泯灭,无法释怀犹如鬼魂般纠缠至死。
作为影片的编剧兼导演,吕小龙可谓煞费苦工,全片两条故事线相互交错前行的设计,俨然是影片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是其达成情感高潮、以史实警当世的巧妙手段。尤其是大量的战时资料与电影桥段堪称完美的剪辑交叉加适时的闪回,一幕幕血染的惨痛过往,又重新回到人们眼前。对当代的各年龄层观众,皆是一场深刻而又鲜活的历史教学课。在惨痛的历史面前,在不忍直视的惨绝人寰的画面里,满满的是国恨家仇,叫人经年不能忘,更让国人历历在心,铭记历史教训。
作为抗战题材电影中的又一部新作,《黎明之眼》的主旨是以事实唤起人们对战争的记忆和警觉,以情感的真实流淌为慰安妇这一群苦难的人们申冤。老戏骨郑佩佩此番携女儿原子鏸的倾情演出,可谓赚足了观众眼泪,更将一位有着传奇且悲惨经历的坚忍的女记者和慰安妇的故事演绎得深感人肺腑。而导演吕小龙的亲自上阵,也将日本军官的残暴冷血之相展现得让人牙根儿痒痒。另外,另一位老戏骨曾江也在片中助阵出演。
4 ) 《黎明之眼》:这不是黎明
这已经不是吕小龙首次拍摄慰安妇题材,与前相比,此次突破在哪,创新点何在,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黎明之眼》在某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上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略举一二。
比如,既然涉及慰安妇题材,就不可避免出现大量性虐镜头,该片用了比较隐晦的方法,点到即止,避免转移对慰安妇主题背后的深层思考。
另外,该片除了展现屈辱历史外,主要呈现了郑佩佩在想要将之公之于众、讨回公道的路上所历经的挣扎和摇摆。该片只负责展现,并没有代替历史审判。所以最终该书是否出版、郑佩佩是否得到了家人理解支持、日本人最终又是否得到了该有的惩罚,一律避而不谈。在这个过程中,曾经“被慰安妇”而有苦难言,甚至与家人隔阂、反目的这部分人的艰辛不易跃然屏上了。他们背负着战争的十字架,本是无辜的受害者,而当今和平年代家人亲友的偏见和不理解更是让他们生活得如在水火。当亲人面临这种情况,作为家人的你,到底是该为了保存颜面,用力沉默、咽下这颗苦果,还是大胆站出来,将自己作为标本剖给世人看?这恐怕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展现战火纷飞场景时该片特技制作并不多,只是大量穿插了纪录片/资料镜头。这样在带来年代感、沧桑感的同时,一个很大的弊端是,因为没有达到很好的无缝衔接的效果,让人不停地知道,哦,原来这只是讲故事,而无法进身其中,感同身受,只可旁观。本是一部催泪大片,因了这样僵硬的处理手法,让人不停出戏,我也只是在离散亲人终于重聚时落了两行泪。
该片整体运用了倒叙手法来讲故事,在某些情节处理上,却无法令人信服,“为了讲故事而拗情节”的牵强感非常明显。包括放大一些小概率事件:外婆去看病,结果医生正好是外孙女;慰安妇慰安完了结果发现对方是亲弟弟;和美在缅甸避难多年,结果一被日本人抓住,这个日本人居然还跟她熟识。
此外,在人物塑造上太不丰满,甚至是相互抵触的。例如,片中的那个日本慰安妇(我将其视作老鸨角色)会主动勾引男人,并且尽享性爱之乐,在与自己的亲弟弟发生关系时也是风骚勾引,但是在发现对方身份时,居然表示无法接受,甚至与弟弟同赴九泉。本是淫贱妇,干嘛又把她塑造成贞洁烈女?
此外,被强征慰安妇过程中,和美很坚强,她鼓励姐妹们坚持下去,不放弃希望,但在后来外孙女表示不理解她的慰安妇身份时,她居然不是去更广阔的世界,包括审判席上讨回公道,不是继续自己未竞的“事业”,反而是要去跳江。这个人物,到底是脆弱还是坚强?和美在跟外孙女解释的过程中曾说,求死无门。这显然也是错的。如果抛却“活下来,揭发日本人罪行”的动机不说,求死是太简单的事情。
此外还出现很大的空挡。
其一,该片必有前传。该片中,和美和黄子谦一上来仿佛就暗生情愫已久,观众会感觉自己错过了很多他们日常相处的点滴,否则,子谦怎么会一上来就用生命保护这位日本记者,哪怕是名记。此时他应该也不知道和美是中国人。在某一次两人同住一间房之后,立马就是生了女儿的场景。这个穿越尺度貌似有点大。在我看来,淡化支线是对的,但如果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这般省略就有待考究了。
此外,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在此之后的几十年内,完全没有交待和美和黄子谦的丁点信息。全部回忆终结于日本在得知自己战败的消息后意欲将慰安妇解决掉,遂以机枪向慰安妇扫射,和美中弹,倒地。在观众想知道和美到底伤势如何,又是怎样被救活的种种细节时,回忆部分已然落下帷幕。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整体节奏把握上,也有拖沓之感。
该片除了郑佩佩和曾江的老戏骨,其他全是年轻面孔。不得不说,演技,再次让人出戏了,同期声也时时让人有舞台剧的错觉。郑佩佩一反打女身份,反以挣扎纠结的内心戏见长。但是曾江,此次在分寸拿捏方面要逊色很多,特别是在他多年后与和美重逢的一场戏中,本该是一个情绪爆发的高点,但他除了唱了首歌,并没有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感觉,还很平淡地对和美说,“你过来,我有话跟你说”。这种平淡的反应,不是刻意压抑的刻骨思念,而是,太疏离、游离了,与期待和现实都差距甚远。
5 ) 歪曲历史,否认真相者,待遭天谴
今天是“九•一八”,众所周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这是一个国耻日,需要我们永久铭记。但是,在这个全民族国耻日里,更让人感到耻辱的是,全国的影厅,几乎找不到与日军侵华或者抗日战争相关的影片上映,尽管社会各界都在举办多种纪念活动,尽管多个城市都拉响了防空警报告诉人们要居安思危,勿忘国耻。同时,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强掳“慰安妇”黑幕的影片《黎明之眼》本是今日公映,但惨不忍睹的排片,令人愤怒不已,似乎,那场血债累累,平民被杀数千万的侵略战争,已然和我们没有任何干系一样,但历史的血色,明明还不曾淡去!
特别感谢《黎明之眼》的导演吕小龙,拍了这部血性之作。没错,他就是当年凭借《龙拳精武指》、《长城大决战》等动作电影为国内影迷熟知的功夫明星吕小龙,他也是所有是所有“小龙”中最接近李小龙宗师的演员,但吕小龙先生在1995年制作完成电影《地狱究竟有几层》后便淡出,据传投身生意场,在影坛销声匿迹近20年后,终于带着《黎明之眼》出现在公众面前,无论是导演,还是影片,都令人激动,而本片主演郑佩佩、曾江等等,同样算得上是影坛的戏骨级大咖,联合原子鏸、原和针、黎一萱、孙中艺等,共同奉献出这部诚意十足、令人愤慨、催人泪下的《黎明之眼》。
《黎明之眼》的故事并不复杂,它通过一名当年日军的战地记者秋山和美的眼睛,来全面揭露阵地“慰安所”的暗无天日,以及“慰安妇”们悲惨的命运。而“慰安妇”所涉及的强征范围,不仅仅包括中国、朝鲜、越南等被侵略国,甚至还有日本本国的女性,同样被送往了战场,成为禽兽士兵的“性奴”。和美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前期不明真相的她,发表了很多美化日军侵略的文章,并成为新闻界明星,但后来随着采访的深入,无意中发现了“慰安所”的罪恶勾当,并亲身潜入,如实报道,因此成为日军追杀的目标,几经辗转,被捕后也投入了惨绝人寰的“慰安所”成为了一名每日痛不欲生却又求死无门的“慰安妇”。
当然,类似揭露日军暴行的影视作品,会很轻易的陷入“猎奇揭秘”或者“展现残暴”的套路中,但《黎明之眼》并没有随俗流,而是通过老年和美的回忆,带出那段难以启齿的往事,而又通过和美与丈夫子谦、女儿丽丽等全家的相遇,又将现代的故事展开。令人难过的是,这些遭受深重苦难的女人,即使躲过了屠刀和机枪,捱过了漫长岁月的肆虐与洗礼,却还是很难真正被社会所接纳,连自己的亲孙女得知真相后都惊慌失措夺门而去,在外界又将被如何对待?影片也给出了诸多值得思考的话题,发人深省。
“慰安”制度,是日本侵略军最黑暗的暴行之一,他们不仅极其凶残的摧残了这些战区被胁迫的妇女,而且在战败时,还将她们集体杀害,以毁灭罪证,少数存活下来的“慰安妇”,大多已经身患严重疾病,在极度耻辱和惊恐中,度过漫长的一生。近些年来,很多当年的受害者,开始逐渐站出来,向日本政府声讨,索赔,要知道,对于这些老人而言,能够亮出自己的身份,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即便如此,也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回应,反倒种种粉饰侵略,美化“慰安”制度的专家,一再残忍的伤害着各国的幸存者。
时至今日,因为年长日久,中国当年约20万“慰安妇”,存活于世间的已经寥寥无几,她们或忍气吞声度过一生,或在挺身而出后得不到回应,而在巨大的遗憾中死难瞑目,而她们的遭遇,并非是她们个人的灾难,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创伤,如何让日本政府认可这些历史铁证,向所有的受害者道歉,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黎明之眼》的上映,犹如一杆尖锐的长枪,再一次捅开那妄图被封堵的历史真相,罪行可以原谅,但事实不容扭曲,老天有眼,歪曲历史者必遭天谴。
6 ) 《黎明之眼》:硝烟远逝,伤痛依旧,催人泪下
对于被录像厅熏陶大的影迷来说,吕小龙这个名字也曾经如雷贯耳。他那部“百部优秀爱国影片之一”、自导自演的《长城大决战》,年少时我曾看的热血澎湃,甚至一度以为是李小龙作品,无论长相、身材、气质、风格,实在像极了。当然,港片大行其道之时,吕小龙也颇有成绩,70年代多做配角,像《成记茶楼》、《中国超人》、《黄飞鸿义取丁财炮》等;后来演了像《龙拳精武指》、《死亡魔塔》等几部模仿李小龙宗师的电影;很多电影他自己自导自演,还兼任动作指导,像《黑色走廊》转场法国、金三角、港台内地,部队坦克齐齐上阵,绝对当时大制作电影。像《聊斋之鬼狐》,也是吕小龙“诱骗”胡慧中拍的一部很火爆的三级片。
如今的国内影迷可能以为吕小龙知名度不够高,但其独特风格,实则在欧美有相当知名度。而《黎明之眼》其实是吕小龙淡出转作幕后之前作品《军妓慰安妇》的延伸之作,所以片中连一些主角配角名字都一样,“秋山和美”、“中村谦一”等,而且两部戏里吕小龙都亲身上阵饰演日本人。《军妓慰安妇》港名《地狱究竟有几层》,从演员的选取上可以看出导演的认真,分别是中国香港的李莉莉、日本的川岛丽奈、朝鲜的崔金姬,香港和广西制片厂合拍于1994年,虽然被定三级片,但拍摄手法和故事情节以及内涵,都非常发人深省,让很多录像厅时代,像我这样奔着肉欲而去的年轻人彻底受了回爱国教育。
《黎明之眼》在制作手法上几乎与《地狱究竟有几层》如出一辙,大量的新闻史实资料与实景拍摄结合,故事主线也非常接近,都是以“秋山和美”的悲惨遭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地区的慰安妇的血泪故事,控诉日军侵华犯下的滔天罪行。只是《地狱究竟有几层》并无《黎明之眼》中穿插的孙女寻找外婆、女儿寻找妈妈、丈夫寻找妻子的穿插后话,而是赤裸裸原生态的镜头呈现慰安妇的凄绝人寰遭遇。《黎明之眼》的态度,用片中和美一句台词描述非常合适:做一个历史的见证者。
用商业电影或者文艺电影衡量《黎明之眼》这种作品显然不合适,鲁迅曾说“中国是世界上国耻纪念最多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犯下了三大反人道罪行,分别是恶名昭彰的细菌部队——731用活人做实验;南京大屠杀——屠杀34万中国同胞;日军“慰安妇”——军队性奴隶制度。这永远是人类历史中最丑陋、最肮脏、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世界妇女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录。还好有许多电影工作者都在捕获一段段一触即痛的民族记忆,像吕小龙二度出手拍慰安妇题材,足见诚心,让我等热血男儿铭记在心。
硝烟远逝,伤痛依旧,建议大家都看看《黎明之眼》,诚意十足、令人愤慨、催人泪下。小日本应该时时刻刻记住,这是他们历史上无法磨灭的罪恶的污点。
7 ) 吕小龙是何人
《黎明之眼》大导演吕小龙,原名黄健龙,还没扮李小龙之前,1974年开始,都曾经在邵氏做过,《成记茶楼》《中国超人》《黄飞鸿义取丁财炮》的演出,算是比较显眼。
之后,由1976年开始,凭一系列扮李小龙来博出位的“伪李小龙电影”打出名堂,虽然某部份观众会觉得他坏了李小龙名声,也有不少人人觉得何宗道扮李小龙比他好。但因为他不少戏在欧美都可以卖到,所以“Bruce Le”这个套近乎的英文名,在不少欧洲影迷眼中,都占有一定地位。
除了欧美有市场,在大陆他也不是零知名度。1987年在大陆执导的《龙火长城》,由于又是那种“精武门打日本仔桥段”,所以很快就成为“国宝级大导演”。在1990年执导的《黑色走廊》,更是不少人的童年“美好回忆”因为这部片算是当时的强片中,装得很有国际视野的一部。
不过《黎明之眼》,只是翻炒他1992年执导的《军妓慰安妇》,他在这套戏里面也是饰演日本仔,其实我更加相信,我打完这么多字之后,一样没人会对这个导演有多少兴趣~~
这根本就不是电影,看的想骂人了。。导演你对得起慰安妇的冤魂吗?
这日本话说的跟泰国话似的鸡
慰安妇题材,历史资料、过往经历、当下追索之间多个时空相互映照,原本十分严肃的基调却因医生遇外婆、事后认弟弟这些过于巧合的偶然事件所冲淡。故事还算曲折,但转折生硬。郑佩佩母女分饰主角老年青年,这也算蓄意的巧合吧。
只想说,慰安妇只是那几年的经历,却被当成一辈子的标签,人的偏见啊!
好题材 烂编剧…丝毫让人看不到黎明…
前半部分好于后半部分,后面转折显得生硬。郑佩佩演的还是很好的。
为什么分数这么低
郑佩佩曾江你们真是够了,不要再继续晚节不保了好么,并且所有人不分国语日语都需要配音也真是够尴尬。导演之前曾经是邵氏的配角,两部导演作品时隔二十年还是拍了个同样题材真不愧是慰安妇爱好者。
軍妓慰安婦 (1992年)的和谐翻拍版,导演是同一人
给佩佩姐一星。。。
是根据当年的慰安妇电影改编重新拍的 小日本总有一天让你承认错误 几代人过去 中国人目前没有能力让他们承认错误,日本人几代过去却没有勇气承担后果,终究人性弱点
我是去了南京的慰安妇纪念馆才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的,应该说主题非常特别,立意非常好!但是剧情推进太离奇,我甚至觉得拍摄团队压根非专业,而是某个广告公司草临时拉了个草台班子出来拍摄剪辑。郑佩佩演技当然没话说,但是这老原家这么多女同志竟然没一个继承了郑佩佩演技的,这也是种奇观。
历史和现实的问题
黎明演技很好,几乎看不出这部片子是他的眼睛
题材不错,但是电影不好。
慰安婦主題支離破碎 還不如新聞報導 請交給 檔案 欄目組策劃好麼
自己翻牌自己早起作品的导演,还真的是这辈子第一次遇到
事儿后认姐弟什么的真是够了,比女医认外婆还要赶巧,一定是故意的。
所在的影院俩观众进去就出来嚷退票,由于票一旦售出不退不换,所以俩观众上映五分钟就离场。我趁机溜进去看完。战后题材,沧桑厚重的历史仅靠两个老人还是很难勾勒出来的。太煽情,是短板。
三星半。在918这天于1935年建成的大华大戏院看一场慰安妇题材的影片,特殊又巧合。排片太少,时间段也不太好。一个人包场看完电影,这可是南京啊,悲哀。影片尚可,有几处bug,不功不过。原子惠演她妈郑佩佩的年轻时代,表演还成,就是入镜太大只。精神可嘉,就算拍摄此片是政治任务也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