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萤火虫漫天,小日本感动了我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影片一开始的这句台词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晕的红色中,一个少年开始了回忆,这是他灵魂的回忆,他已经死了。这注定是一场悲剧……
可爱的小节子正在为死去的萤火虫挖坟墓,哥哥清太走过来问妹妹在干什么,节子说:“造坟墓,妈妈没有被放在坟墓里吧!我听婶婶说,妈妈已经死了,就放在坟墓里。”清太听了妹妹的话,强抑多时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他们的妈妈已经在空袭中被炸死,他一直瞒着妹妹说妈妈身体不舒服住在医院里。节子蹲在那里伤心地嘟囔着:“为什么身体不舒服就死了……”
可爱的节子!她都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死,她住在婶婶家里的时候半夜会突然想起妈妈,哭叫个不停,可是她现在不得不默默接受了妈妈已经死了的现实,不愿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愿遭受婶婶的白眼,和哥哥搬到了山洞里生活,相依为命,她只是个四五岁的孩子。
战争让清太和节子失去了妈妈、失去了家,他们虽然能幸运的逃过飞机的轰炸,却逃不过饥饿的纠缠,可爱的节子,那个抱着糖果盒开心的蹦蹦跳跳欢呼着终于能吃到糖果的孩子最后还是没有逃过饥饿和风湿这两个死神,她手里拿着哥哥带回来的西瓜,却再也睁不开眼,临死之前,她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哥哥:哥哥,谢谢你!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下来了,它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不得不接受美好的生命被毁灭这个残酷的结尾!!!
影片的结尾呼应了开头,清太,这个坚强的日本少年,不久后也饿死在街头。兄妹俩终于在另一个世界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那是一个暗红的世界,萤火虫漫天飞舞。
这是一部感人的日本动画片,导演并不是赫赫有名的宫崎骏,而是一个叫高畑勋的人。这真是一部感人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对中国的影视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们曾贫穷,所以有了钱之后急着炫耀;我们曾备受欺凌,所以在站稳了之后首先要嘲笑一下对手,朝着对手吐几口唾沫,告诉对手,老子站起来了;我们曾软弱,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为自己树立无比强大的形象,过去、现在、将来,我们一直无比强大。
我们的电影,关于对那场战争的描述,从不“示弱”,《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我们无比智慧勇敢,敌人无比低能弱智;我们无比强大,敌人无比弱小;我们总是胜利,敌人总是失败……我们的电影太多的是表现我们的勇敢、智慧、顽强、强大,唯独没有人性的表现,没有让人感同身受的真实的历史。我们是像电影中那么所向披靡吗?我们死了多少人?敌人死了多少?我们的国土有多少曾经沦陷?我们出了多少汉奸、日伪、白军……
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能感动对手?怎么能让对手承认自己的罪孽?因为你没有从心理上征服对手,征服“小日本”。
我们没有感动自己的电影,更没有感动对手的电影,因为我们不愿“示弱”,我们害怕暴露自己的软弱,自己的渺小,我们喜欢把自己塑造的无比强大。《举起手来》、《小兵张噶》、《亮剑》……,全体人民看的眉飞色舞,赞不绝口,可这不过是一种集体自慰罢了。我看到的是中国电影意淫对手的无比强大,而我们本身却恰恰相反;我看到无数的男阿Q、女阿Q、老的少的阿Q造作的表演以及兴高采烈的欢快的脸……
建国已经六十年,改革开放以及三十年,我们强大了起来,可我们仍然没有勇气,或者说没有意识去把我们真实的历史,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历史用影视的形式做人性的表达,没有想着去感动对手,感动其实与我们是一样具有人性的日本人。
看了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我流泪了;看了鲁迅的《伤逝》,我唏嘘不已。但是至今我没有看到一部中国电影让我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而落泪。而“小日本”的《望乡》,还有今天我才看到的《再见萤火虫》(应该叫《萤火虫之墓》更恰当),我竟然为我一直最痛恨的日本鬼子落泪,因为我从这两部电影中看到的不是我以前知道的“日本鬼子”,而是有血有肉、值得同情的、活生生的人,是可爱的节子,是坚强的清太,是美好的人性。
我也看过《小兵张噶》,好聪明、好勇敢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确实有过,现在依然有,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林浩就是其中一个,但是,我们的历史中更多的是像节子那样心地单纯、被战争毁灭的幼小的生命,因为历史并不仅仅是英雄的历史,也是普通人的历史、即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为什么忽略了表现普通人,表现自己?表现普遍人性?
只有表现普遍人性,才会产生经典,中国影视才会有出路,只有让现在的日本人看到那场战争中的中国的节子和清太,日本人才会认识到曾经犯下的罪孽,才会服罪,我们的影视要感动他们,像他们感动我们一样,而不是一味的愚蠢的“示强”,一味的意淫,做既没有思想,也无艺术可言的电影。
2 ) 剧透:我是怎么把妹妹养死的
日本二战战败前夕,美日之战进入最后尾声
美国的飞机时不时扔几个燃烧弹,日本特色的小木屋熊熊大火
妈妈死了
爸爸征战了
就剩男主角和小萝莉妹妹了
好吧
怎么办
——————————————
好,从这一刻开始,男主角开始养死妹妹了。
1、学校炸了,上不了学,寄宿在姨妈家,每天屁颠屁颠的陪妹妹玩,日子过的那叫一个风轻,那叫一个云淡;
2、能卖的都卖了、能捐的都捐了(妈妈那几件衣服换了米跟姨妈五五分成),结果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余量用完了,姨妈的白眼也来了;
3、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男主角一定是这样想的,别说NO,一定是,小样,很牛逼闪闪的拉着黄包车闪人了,妹妹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o^)/~,死亡之旅开始了;
4、丫真会挑地方,防空洞,牛逼的生存智慧啊,别人在空袭来的时候纷纷往防空洞逃,你丫就不用逃,你们全家都不用逃!
5、男主角生活质量从来不曾降低,留着一口米,也要找齐锅碗瓢盆切切葱捣捣蒜丰盛一顿,还抓田螺打牙祭,小资HIGH了,从来没想过下一顿在哪里;
6、地主家也没余粮了。怎么办?找农民伯伯要大萝卜去!
7、很明显的剧情告诉我们:从物质等价交换的角度来看,丫的脸皮就值一根大白萝卜,农民伯伯吃着饭团喝着茶壶说什么也不给了,哼哼,你当我的白萝卜是天上掉下来的?呸~~~~那是从地里长出来滴!
8、男主角英明,躲飞机的时候爬到一菜园子,眼前硕大的西红柿诱人无比,二话不说开吃,拿个西红柿连妹妹也拖下水(纯真无比的妹妹就这么的成了偷西红柿的小萝莉了);
9、空袭来啦,哈哈,空袭又来啦,爷就住防空洞,爷就是不用跑,爷全家都不用跑,爷还跑你们家趁你们逃难的时候偷你们东西换米吃,哈,爷的智慧就是牛A的!小萝莉妹妹,满身湿疹不要紧,咱俩的好日子就来啦~~~(剧情细节:满身臃肿的赃物缠身,拿手电筒照来照去,一脸欠扁的淫笑,牛A坏了)
10、做贼是个技术活,丫傻了吧,慌忙之中偷了人家家的红台布说是丫老娘的衣服,骗谁啊,没人跟你换钱了吧,做贼的好日子玩完了吧,傻B了吧,快挂了吧,你妹妹都快不行了吧;
11、心急啊~~~小萝莉眼瞅着就不行了~~~咋整泥?咬咬牙,私房钱拿出来了……丫就是一个喜欢做贼的富豪啊!靠,白花花的票子,奶奶的,早点干嘛去了,非把你妹妹养到最后一口气再买个西瓜打发了票子都归你了吧? 贱人啊,真TMD是贱人啊!!!
12、小萝莉,来,吃一口西瓜,哥哥仁至义尽了,哥哥送你上路;
13、平时日子苦,没事,但棺材哥给你买最好的,柴火给你买最够分量的,晚上的这场篝火一定是最漂亮的;
14、导演彩蛋:装糖的铁皮盒。糖一粒一粒的吃完了,最后一点糖在姨妈家冲水喝了,男主角和小萝莉妹妹的甜头就OVER了,之后被赶出姨妈家。导演的伏笔真是牛啊……
15、男主角从来没有想过给农民伯伯打工换菜吃、没想过跟姨夫打下手挣工分、没想过自己动手重建小屋用妈妈的遗产过OK的生活,丫就一天生的逍遥派,天生的偷菜者,天生的阴谋家!你丫到最后还假惺惺流眼泪~~~~~~我靠~~~~~
16、一个伪文艺女青年告诉我说:《萤火虫之墓》看了10分钟就开始止不住的哭,片长89分钟,她哭了79分钟;
17、我悲愤的看了89分钟;
3 ) 去你妈的萤火虫!
这部片子我看完之后很不爽。首先,作为动画片,没一点喜感可言,看完之后心情压抑莫名,且还有一股无名业火从心底升起。此片的故事是说有一对兄妹,在母亲身亡,父亲“出差”未归且生死不明的情况下,相依为命直至结局纷纷悲惨的死去。从字面看来是一部感人泪下的动画片,实际上也确实是比较感人,不然豆瓣里面不会有如此高的评价。但是我却无法被感动,需要说明的是这故事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而主角偏偏是日本人。导演的目的不言而喻,利用这两兄妹来展现出日本人在战争的被迫害。两兄妹所有凄惨生活的根源来自于美军日以继夜的轰炸。在轰炸中两兄妹的母亲死去,其父亲虽然是联合舰队的高级军官,也难逃随其部队一起被美国太平洋舰队全歼的命运,与其同僚们一起在海里喂了王八。此片导演导演也不遗余力的表现出在美军轰炸后的日本城市里面如何如何悲惨,有一个片段是一位日本老头对着美军轰炸机责问:“我们做错了什么,为何要把我们赶尽杀绝?!”
“为什么要把我们赶尽杀绝?”这句话在此之前很多人也问过,其中有无法数清的中国平民也问过这个问题,在小日本士兵的屠刀之下。得到的答案却是日本鬼子们的残酷屠杀,电影里面的日本平民算幸运的,起码没有被美军禽兽般的虐杀,没有妇女被奸杀,没有人被抓去做细菌实验生不如死……而那些杀人如麻,禽兽不如的人就是他们的亲人朋友和同胞,现在被丢了几颗炸弹被烧了几栋房子死了几个人还无知的在问“为什么”!如果在当时日本人被洗了脑愚昧无知也确实是事实,但今天的导演拍出的此部电影依然如此“愚昧”的引导观众却实在是罪不可赎!不由得我不想拍案而起!
于是乎,我看此片的心境完全不同了,还期望那两兄妹是在广岛或者长崎,最后一颗原子弹全部都呜呼哀哉,世界安宁。当然,要是那样也太简单了,结局是小妹妹被活活饿死,哥哥也在不久后日本战败时饿死在街头,这王八蛋导演还引出两人的亡灵在萤火虫的引导下走进了很和谐的天堂之中,极尽煽情之能。我想起了另一部同样出自日本右翼之手的片子《大和号》,拍得那群大和号上面的士兵无比的悲壮,简直就是感天动地,鬼哭狼嚎。但我却完全相反,看得眉飞色舞兴高采烈,还时不时的拍掌叫好,因为看那群小日本鬼子被炸的血肉横飞实在是件快事,难为了此片导演为了彰显悲壮的气氛拍得如此真实,看得咱也过瘾。
对于那些日本右翼拍的电影,谁又会为其中声嘶力竭鬼叫着垂死挣扎的鬼子们去动恻隐之心?或者对那些标榜着受害者的日本平民们去伤心掉泪?愚昧的日本人可以,但是作为中国人,竟然有如此多的人会为之感动落泪,你们常识何在?大脑又何在?如果面对《再见萤火虫》中的主人公的亡灵,我只想要他能明白,要怪别怪战争本身,要怪就怪你的父亲和跟你父亲一样穿军服的鬼子军官们,害死你们的其实是你的亲人同胞,与他人无关。可惜他们不会明白,或者这片子的导演不想让他们明白,或者此导演自己也不明白,因为导演和那些日本人根本就不想去明白。所以我只能说,去你妈的萤火虫!
4 ) 残酷~~
Ghibli和李安一样,是用民族的东西拍世界的电影。你可以把动画里的地点,人物,配音换成是任何你喜欢的种类,但影片传达的精神是一样的。
几年前看的这部片子了,无论之前或之后看过的战争片都没有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感觉——那种悲伤已经哽在那里让你流不出泪来。是真的,看完全片,我没有流一滴泪。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一直陷在这种情绪之中。或许真的是悲伤太深,才感动太长。
还记得一些画面——当空袭来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放弃了钱,食物和房屋,只想快点逃命。而瘦弱的清太背着更弱小的妹妹节子,穿梭在与人们相反的方向上。他跳进没人的住房,寻找食物和生活用品。大人们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他们,因此清太捡到了很多实用的好东西。当又一轮空袭到来时,清太抬起头看上空飞过的飞机,说:“再多扔点炸弹下来吧!”
一个孩子的残忍。
他们不知道战争的意义,却知道战争造成的现实。他们不谙世事,失去保护,于是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当他说出那句话时,我没有办法去恨他,因为我知道,他就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最后,两人都死了。感觉他们的生命就像是无足轻重的尘埃,悄无声息地来了又去,没有留下任何回忆和影响。
只有我们记得……
5 ) 我们原谅的是认错的人
和人聊动画片,忽然说到了《萤火虫之墓》,就又开始有了如骨鲠喉的感觉了。那部动画片曾经很出名,近年又被重新拍摄了真人版。不管哪一版,还真赚了世界上N多人的眼泪。
小日本儿自己是肯定哭了。这片子反映的是日本在二战时国内的悲惨生活,炸弹,饥馑,漠然,流离失所的百姓,渐渐死去的孩子……好一派无辜的凄凉景象啊!“战争真实残酷哇!”今天的小日本儿看了电影,擦着眼泪说。但是下一句,肯定是慨叹:“当年我们那么惨,也没有丧失斗志!看如今我们的生活多美好!我们的民族真强大!”
一些中国人看了,也哭了。我就不明白,惨就得陪着哭啊?前一阵子有个人特喜欢拎着炸弹满街走,专炸公共汽车。后来没留神,把自己给炸死了。我看这个人也挺惨的啊,咋就没见有人哭呢?希特勒死的时候也挺惨的,要是找个纳粹残余拍个电影儿,保准儿忽忽煽情!那犹太人看了,是不是也应该跟着流下同情之泪呢?
有的傻孩子说了,战争与人民无关,政府行径卑劣,人民仍旧可以善良纯朴。切,去字典里面查查看,“人民”是个啥意思。“人民”向来都是政治名词,不代表自然人的。有什么土壤,开什么花。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面前,谁也别拿自己当外人儿。都说孩子是无辜的,可凭什么我们家的孩子可以被你打死,你们家的孩子就不行自己饿死呢?你要是有心爱自己的孩子,你倒是回家给做饭去啊你?面对一个连起码的认错态度都没有的民族,同情完全是多余的。
本人的英语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儿,初中的时候默写字母还要别人替写才行,因此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中日两国之外的人为了这片子哭哭啼啼。反正我看的片子可是被配了汉语放映的。小日本儿这笔帐算得真不赖。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是不可能吃他赚同情这一套了,那就可以从半大小孩儿入手哇,我来个动画片给你!瞧,二战里面日本也这么惨哇,呜呜呜……慢慢的,中国小孩儿就整不明白咋回事儿了。这一代先闹得你个稀里糊涂,稀里糊涂了自然教不出明白的后代,所以下一代更加稀里糊涂。好,到时候人家小日本儿还不知道拿什么出来呢。早晚有一天,给你来个黑白颠倒,你还跟着心悦诚服。
其心可诛。
PS.片子拍得确实不错,有整体,有细节,手法很赞。对比我们自己的战争片,有N多可取之处。从各种层面上说,都可作为我们可参照的教材。这种双赢的东西,我们做出来的实在是太少了。
6 ) 萤火虫之墓,破灭的更是希望
抛开政治因素,只谈文艺,该片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在我心中对标题萤火虫之墓的理解,即是对节子和哥哥清太的生命和希望终结的预示,并全部都投影到了一盒水果糖里。
片子伊始,清太一家过着中层阶级生活,父亲是有地位有权势的军队大尉,母亲则是貌美贤惠的家庭主妇,一家人其乐融融。在战争前,家里还能吃到用糖水煮过的水果、肉制品罐头及贯穿全文的水果糖。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一瞬间便家破人亡,给无数家庭带去了苦难和噩梦,一醒来一切都变天了。清太和节子在轰炸中刹那间就沦为了孤儿,以前的美好
生活全都化为了奢侈而不可及的肥皂泡,一触即破。
1937年及二战后,日本先后施行了一系列“节食助战”的行为,按照实物配给制,定量配发大米,然后顺及荞麦、大豆、薯类,糖类、火柴及纸制品更是被严格限制。而只有钱没有门道,根本买不到多余的食物,因为食物只能配给,私买私卖都是违法的。到了清太和节子投奔亲戚后,已经吃不到更好的食物了,只能吃到“杂合菜粥”(一种萝卜缨子等杂菜叶、豆腐及少许米粒煮制而成)。战争年代,自顾尚且不暇,所以姐弟俩只能喝到菜汤,沉在锅底的食物都是主人家的。受惯了宠爱的清太自然是忍受不了这些差别待遇及寄人篱下的冷嘲热讽的,带着妹妹就想着去找爸爸。然而,片中他们的父亲早就沉入海底了,他们早就是孤儿了,哪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而作为男子汉的哥哥心中想为妹妹罩起一片天也无可厚非,但是时代特殊,悲剧只是有增无减。
躲在山洞里的妹妹年幼体弱,自然禁不起这样的折腾,他们唯一美好的念想,就是那盒水果糖,糖是有限的,无论再怎么省着吃,也还是见底了。哥哥最后给妹妹配了一小盒水果汁,那应该是妹妹生前最美好的回忆了吧!在萤火虫的“在上面,在下面,停下来了”中,妹妹笑着离开了,她不谙世事,或许还不曾领略哥哥那么多的情感撞击吧。萤火虫虽然带来丝丝光亮,但终究生命短暂,而妹妹的生命和希望也伴随着永远停在了那一刻。
虽然人们总是在战后会总结,但当下次战争爆发时候又义无反顾。生命可贵,珍爱和平!如果可以,愿世界永无战争!
我发誓我再不敢看第二遍
一直在想这对兄妹要是活下来了以后会不会发展成特别畸形的兄妹关系。
即使他们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阀的家属……但看到他们的遭遇还是会感到心酸与难过,吐血!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圣母婊!!想抽死自己!!唉唉唉……战争使人不得开心颜不得开心颜(ฅ́дฅ̀)
我不太喜欢此片的论调,因为我觉得这种结局完全是男主咎由自取。这种缺乏自我奋斗精神的男主,就算境遇如何悲惨,也无法引起我强烈的同情,有的只是厌恶罢了
薄弱而刻意的煽情……实在没煽到我
看完之后很难受 战时的百姓都是最痛苦的 虽然觉得他们可怜 可是没法同情他们 在他们遭遇战争之时 我的家乡重庆的先辈们也经受着这个国家对我们的迫害 希望不要再有战争了 战争最受难的永远是百姓
其实我非常想给两星。给这剧情。给这劣作。
幸福是生生不息,却难以触及的远。
【B-】一个日本骚年,他妈死了,他爸死了,因为不想工作也不想当兵更不想洗碗做事(俗称废物)所以流落街头没钱吃饭,于是他妹也死了,他自己也死了,啊,太感人了。
虽然很悲惨,但是一想到是在二战的背景之下,对于罪魁祸首的日本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有同情之心。想当年,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千千万万比这更凄惨的悲剧上演过
又精致又催人泪下。可是二战时期的日本一点也不值得让人那么同情
画面是挺美的,兄妹亲情也感受到了,但这一切都是他们国家的选择应该承受的。
日本人博取同情的功利 是中国的N倍。
反战毛啊这分明是反战败!
虽然事先知道这是个煽情的片子,知道它注定是个悲剧,还是哭了。告诉你这是个悲伤电影,在你准备好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效果,的确是个好片子
忘不了哥哥怀抱饿死妹妹尸体那一幕,真是悲凉,饥荒战乱真的太可怕。自古战争遭殃的都是老百姓,贱民又算得了什么呢?对日帝政府无条件崇拜的人们又何辜又何荣?终归是坟头草没了。本片细节处理真是好。8.5
不能看啊。会流很多眼泪的。。。
“我们做错了什么?”这话应该由日本人说么,即使是平民?妹妹的神态、动作、配音都绝了。
看得人真难受。PS为啥标签是宫崎骏?
1.通过兄妹俩的所见所遇来体现战时战后日本社会的惨状与人性的私利,以小见大,悲伤的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战争是对所有平民的不公平。2.兄妹俩的亲情,他们是彼此坚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