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晉導演黃浩然執導的劇情愛情電影《點對點》主打輕鬆本土情懷,透過地鐵神祕圖案反映香港不同自然風貌,帶領觀眾從另一角度觀察不一樣的香港,雖票房平平但廣受影迷歡迎。沉寂4年,導演無懼懸疑片難以獲得高票房的現況,大膽執導香港近年少見的燒腦懸疑類電影,逆流而上,大膽破格以「新類型燒腦推理遊戲」定位,企圖以遊戲較爲輕鬆的字眼吸引觀眾入場,但目前票房不容樂觀,距離製作成本尚有一大段距離,而譭譽參半的口碑已爲電影宣告死刑。在有限資金下,導演使用大量特殊手法如打破第四面牆、按角色剪輯等方法,儘可能簡單化電影的燒腦程度,然而電影劇本的沙石眾多,即使在畫面上花了心思,整體亦無力回天。
密室困獸鬥,不同角色各懷鬼胎,幕後黑手就在眾人之中,大架構劇情設置有板有眼,懸疑張力十足,但在失控的劇本下,電影末段心急交代結局,或許導演擔心觀眾不明白結局,特意在字幕後出現兩個柯南式彩蛋,但此舉反映導演對結局欠缺信心,而彩蛋也全屬多此一舉。
導演善於運用打破第四面牆方法,讓角色直接告訴觀眾,省卻繁複的情節交代,而按照角色剪接可使觀眾迅速弄清眾人的時間線,然而角色之間過於隨意跳躍,閃回太多,剪輯過於零碎,若不聚精會神則會感到莫名其妙。
電影最大的吸引力落於誰是幕後黑手上,謎底早在電影中段解開,實在此料未及。懸疑片鐵三角:Who、Why、How,只剩下Why與How的疑團,但隨着劇情發展,Why的答案也一早呼之欲出,電影過份側重於Why上,若希望參與競猜誰是真兇的遊戲,必然感到失望。
演員方面,電影不斷強調「世代之爭」,不難洞察其弦外之音,爲達到隱喻而塑造部分角色過於符號化,例如楊秉基飾演的Ronald自恃位高權重,對下屬指指點點,但工作能力欠奉,角色一登場,就有種刻意讓人反感的感覺。此外,蘇麗珊飾演的IT精英也與她的形象不太協調。電影驚喜在於眾多實力演員粉墨登場依次登場,可算是星光熠熠,但在片長限制以及劇情的鉗制下,部分只作爲蜻蜓點水的客串,略嫌有點浪費豪華配角們。
電影核心在於反映中年人與新一代之間的鴻溝,導演鼓勵網絡動員,走出困局,溫柔地要求觀眾Stand Up不再猶豫,大數據協助擊敗敵人,The Best is Yet to Come。雖電影劇情存有沙石,但導演繼續以電影反映香港問題,鼓勵香港人振作,野心值得嘉許。
電影雖標榜「新類型燒腦推理遊戲」,但建立的誰是幕後黑手(Who)氛圍早已在電影中段蕩然無存,側重於爲何幕後黑手選擇鋌而走險(Why),入場前宜改變心態。
評分:6/10
我就想知道为什么男主家人被勒索了他还这么开心?以及他们最后的那个钻石是怎么来的?抢劫嘛?还是说勒索他爷爷?如果是勒索他爷爷为什么要把钱换成钻石 我一脸懵逼 什么狗东西噢怎么会有这么坑爹的剧情当时看介绍还以为是多么吊的剧情片结果是这样的辣鸡。。。。。。。。。。。。。。。。。。。。。。。。。。。。。。。。。。
虽然不够严谨,异想天开远远比高智商多,但是应该肯定这部香港电影,在填补中国电影“高智商”电影这一板块的缺漏。
主人公,其实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她想做的事很多,比如保护香港的本土“牛繁殖地”(因为之前她参加民主运动,对牛的繁殖地产生了破坏),比如让优秀的APP能够获得资金,得到真正的利用(不是用于商业攫取信息,而是搜集民意,集聚民智,来维持香港的民主和繁荣)。这需要大笔的钱,于是她利用了身边的富三代,利用“游戏”愿赌服输,让富三代被五花大绑,拍下一张如假包换的“绑票”照;利用富三代不喜欢接听亲人电话的特点;利用了同事虽然家里有钱,但是大手大脚,而即将结婚的妻子还索要“鸽子蛋”,贪小便宜,想花小钱买真货;更利用了老板商业机密怕泄露(说白了,烂公司要包装起来卖给散户)不敢真正报警只能私下找前夫帮忙。
毕竟要做这样的大事,需要大钱,而最快的方法就是“犯罪”,犯罪又不能暴露,那么关键就是要“洗钱”,而且把自己藏起来。她的策略就是:首先,伪造绑架富三代,然后诈了大富豪的赎金,而且让大富豪以“钻石”来交赎金。为了躲避警察的追踪,就让大富豪事先把钻石藏在特定编号的“牛屎蚊香”里。然后让大富豪,把“牛屎蚊香”按照盒子编排序号,然后分成十份藏在各处。接着,让网络上的朋友,用伪造的账号在网上卖出200盒“牛屎蚊香”,逼迫老板花19万元买下这散布在各个卖家手中的“牛屎蚊香”(不买,就爆料,把公司的黑幕文件暴露出去)。因为网络上的朋友都是买空卖空,根本没有实质交易,钱进了口袋而已,警察即使把这些零散的卖家抓住,也无法确定谁是勒索者。何况19万元是零散的收益,压根也像是一场闹剧一样,老板觉得19万买了个安全,也就不想追究。最后,根据新闻上香港人民要保留渡轮,进行白T恤乘坐渡轮的活动。特意大做文章,让警方和老板,认为自己另有所图,大做文章,让老板按照自己的要求,派人(结果是警察出动)穿白T恤,找到10处蚊香(她原来让大富豪分十处藏,就是要让大富豪的保镖没有办法跟踪),然后让警察出动拿了“牛屎蚊香”又搭乘渡轮,混入维权的港人之中,没有办法分辨。等警察按照要求把蚊香取回,又利用蚊香里的“闹钟”声音,让警方进行疏散,然后自己跑回去按照编号,把钻石取出,藏在自己准备好的鞋根里。这样一来,大富豪无法追踪取回钻石,警察和老板又以为是“一场闹剧,一场虚惊”,不了了之。
其实,看起来“套中有套”“局中有局”而且“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但问题就是要躲避追踪,就得兜兜转转,反追踪。而兜兜转转就需要更多的步骤和过程。但其实每个步骤和过程都可能出纰漏,也就是说步骤和过程越复杂,越容易出纰漏,而出一次纰漏,就彻底完蛋。比如说,警察取蚊香的过程中,一盒掉出来,钻石露出来;又比如,大富豪报警了,警方在钻石里安放了追踪设备;又或者,某个取蚊香的警员特征太明显,被大富豪的保镖或者抓捕绑架犯警察追上了;再或者,刚好富三代接听了家人的电话(本来他就是回家找手机,所以没有一直呆在公司,也听到了家人未接电话提醒)。所以,实际上关键是她遇到了老板的前夫,一个窝囊的警察这样的偶然性条件。
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策无遗算,世界到了细微处,就像量子理论(要么得到位置,要么得到动量),要么细致但是容易出纰漏,要么不容易出纰漏但是粗放。所以,相比起来,美国的高智商犯罪片,总是聪明的计划,再加上一些“武力”解决问题,这样反而更加中庸,更加真实。19.4.17
文/令希丰
《逆向诱拐》由黄浩然导演,这是一部希望通过悬疑片的形式去讨论社会话题的香港本土电影。影片内容十分扣题,“逆向”通过表现形式带领着全片节奏,“诱拐”通过安插内容引导着核心话题。
特点一:就电影语言来看,剪辑突出
本片大量运用跳接、闪切等剪辑技巧,这些技术在其他电影中不太常用,因为它们的出现无疑在提醒梦中的你快醒醒,这是假的戏码,这只是电影。好莱坞黄金时代就将剪辑技法发扬光大,其精髓在于“流畅“二字,让观众全然察觉不到全片进行了人为剪接,从头到尾看起来都如此顺畅,就像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而梦境中的你正在经历。基本的原则就是“动接动、静接静”,除此之外,为了让观众感觉不到画面的“跳”,转场相邻的两个景别,需要显示出明确区别,跳接抹除了这个景别上的区别。率先打破这种黄金法则的人物是让·吕克·戈达尔,法国新浪潮代表作品《精疲力竭》出现了著名的跳接场景。
特点二:就电影观众来看,联动频出
本片第二个特点是,打破第四面墙,戏中角色频频与观众互动。也就是《死侍》系列中,主人公冷不丁地跟大银幕前的观众交流起来。不同的是,死侍只有一个(毕竟他的人设是话痨),而本片的多名主要角色,都跟观众说起话来。
以上两个特点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叫醒你”。他们作为香港电影本土创作者,也意识到不仅仅香港电影在丧失活力,整个香港都在丧失活力。作者希望通过电影这种艺术方式叫醒观众,叫醒香港。
问题一:当悬疑片来看,提示太多
本片如果定性为悬疑片,那么全片给观众的提示实在太多了,无论是台词、还是镜头,故事未过半,观众就已经意识到哪个角色的嫌疑最大。你甚至逼迫自己不要去相信那个看起来嫌疑最大的人就是绑匪K,但很可惜,结尾部分明确地告诉你——没错,就是他(她)!作为一部悬疑片,这种观影体验很不好。再一点,人设也出卖了关键隐藏情节,如果你观片量不低的话,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富二(三)代在影视作品的主要作用就是“被绑架”。
问题二:当社会片来看,枝节过多
因为本片讨论的是社会议题,所以也可以当作一部社会片来看。这样一来,影片故弄玄虚的水分就太大了,多余的人物和线索消耗了观众大部分的注意力。不利于观众接收创作者传达的精神和思想。
影片中无非表达这样的主旨——新一代香港青年的社会抱负,用合法行动去抗争而不是只停留在合理控诉层面。同时,也有不少既得利益者认为这是“废青”们的无理取闹。
这也许能给“996”控诉者一些参考。面对996工作制,一边发出控诉,一边谨守岗位。没有进一步采取实质行动,也可能发出“控诉”已经是最大限度的“行动”。反映出的实质是劳资双方悬殊的较量,这样的语境下,集体劳方在个别资方面前,没有任何议价能力可言。资本家不是小明星,不会因为舆论压力和道德约束就自寻短见或被迫改正。控诉者希望只通过“控诉”的方式,就能逆转局势的想法是侥幸的。
写在最后,十年间关于“港片已死”的言论甚嚣尘上,事实上,宣泄这样的观点并不能增添自我优越感,无论身处何地。中国是一个国家,台湾地区是一个省份,香港地区只是一个城市。以一城之力与一个省份、一个国家的电影市场去抗衡和比较,显然不太合理的,比较之后草率得出“港片已死”的结论虽然能满足嘴上之快,实际很是苍白。另一方面,就香港本土电影工作者来说,这样的结论却很有警醒作用,虽然观众这样评说比较武断,但是也充分表达了观众对于港片的长期失望。因为港片给华语电影观众的起点太高了,所有电影作品始终位于一条时间线上,无论是第一部,还是最近的一部,它们之间每次的比较都是高下立判。
首发公众号:希丰评论
发布日期:2019年4月16日
征集话题
即日起,本公众号向读者征集栏目【最佳女配角】【港电影】的话题,如果你有兴趣请在任意文章底部留言区留言,中选的话题将会成为栏目文章讨论的对象。
留言样例-【最佳女配角】惠英红《翠丝》/【港电影】《非同凡响》
2019年6月以来4个月,为何港乱成这样?这部2018的港本土电影已经有点气味可以触觉得到。主线居然是女主角为了资助无zf化思维的被解雇员工,开发一款“动员废清对抗主流价值正常社会的社交aps”,而一系列敲诈公司和男主角爷爷的操作。这款aps能组织废清活动、交流、排期和公告板,简单说就是想做什么就什么,无zf主义。
电影本身,剪辑太快太乱了,居然可以在金像奖获得剪辑奖?一个故事本来非常简单,有必要剪碎,再乱排序吗?这个奖也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金像奖那边特意给的?
港是一个高度自由的地方,但是做电影的人,能否有个底线良心,至少告诉废清暴涂,别去破坏港了!
这电影讲了一个聪明的IT女孩为了支持他人绝妙APP研发计划去设局骗钱的事。过程有点冗长对白太多,估计拍摄资金困难吧,没啥大场面和精彩瞬间,就像一部日常生活片。
剪辑不错,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但编剧明显功力不足,故事编得漏洞百出。女主角自带光环,其他人都是二傻子似的,不带这么玩的,把观众们都当二傻子呢。一星给剪辑,一星给题材,两星不能更多。
香港这个影视帝国的确衰老了,记得90年代人才辈出,烂片如云,但好片也无数,杜琪峰、周星驰等等......可是今天已经好久没看到值得一看,大声叫好的香港影片了!
这部逆向诱拐,算是没快进看完的一部了~~~电影大意说一美女高智商,高学历。利用一起商业欺诈,利用警方完成对富三代家庭勒索。看似精致,实则根本不可能,这个操作细节如此之多,任何地方出差错整个计划就完蛋,没有任何预案,也没有任何意外,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弄得挺玄乎,实际挺烂,还获奖?我的评价是比烂片好点,故事性凑合,有点峰回路转的意思,但情节一般,刚看见女主就这知道这人是最大嫌疑。如果能有一些意外出现,主角想办法弥补,情节可能会好很多。演员也太一般,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演技,女主一出来的眼神就不对,或许是导演的安排,不过让人一眼看穿这人就是最大嫌疑。另外电影似乎想要诉说香港社会的问题,不过看上去导演对社会的想法太理想化了~~~ 最后勉强给三星吧~
想要构建世界新秩序新价值,体现年轻人敢想敢做的能力和思想确实值得称赞。但是名片的执行能力比不上想法,剪辑混乱,后面直接失控式的告知顺序答案。如果相信观众是智人,那应该把答案留足空间。最后男女主看似淡然地坦白一切,女主还用孙先生违法救国来证明自己和所有改变世界的行为是合法的,从本质上就是矛盾的。稚嫩的味道大行其道,除了极右独裁,极左改变一切也很可怕。
剪辑帮忙不少,颜色酱黄绿,虽说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但是有些是反抗,有些是权力欲。故事非常中二,任何一环松动,女主角恐怕就不会在海边大谈改变世界,她是反社会人格和投机分子,男主角最后看她的表情我还以为是要吐了。开发技术的人是为了有趣和有用,而对金钱和权力贪婪的人,最爱打着名利或者革命的旗号去利用,还有脸自比孙中山?两岸都在谄媚年轻人,嘲笑中年阿sir——他才是真正脚踏实地的人,踩港女老婆爱shopping(《金都》已经走在你们这些彭浩翔的前面了),建制和反建制都是的话术,电影才是真的被绑架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已經好多科幻電影講過雲端電腦的厲害之處;不過相信無人可以阻擋到這種巨輪轉動,或者寄望地球毀滅速度能減慢些少。
资料了解得不够,不知道导演背景,但透着新人的那种生涩又勇猛的气息,还是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叙事手法真的不纯熟,胜在关注的内容和视角都有新鲜陌生感,为这个加一星。说港片衰落,市场畏缩风光不再真的是事实,但是又因着这些对现实的关照和不妥协,仍然对每年金像抱着期许。毕竟,咱们的大盘子里头,也只有FIRST是点盼头不是么。
悬疑类型的剧本稍微有些套路化,但在片中也体现香港社会问题的探究。
那下抱了你的肩,看到你神秘的微笑,只好把手縮回來,四年前就造過飛機給你,卻得不到你的心,除了裝睡還能……你一直只讓人追, 我永遠只是兵嗎, 這次為了你我去誤導那肥大叔,又幫你做戲,知道你利用我眾籌,我沒……你只要我CHOK. 好的, 為什麼我不離開這里, 原因只有一個, 就是你, 蘇麗珊小姐, 請讓我做你永遠的兵…….(雖然靚妹陳曾寧小姐也很好)
故事都讲不明白,就不要反复强调什么“科技改变未来”、“app改变社会流动方向”之类的内容了吧。
第四顆星是給導演對香港和對下一代的關愛。
太乱太青涩了。无论是故事,镜头处理,剪辑,都透露着一种有心无力。那么多熟人面孔,也让我赞不起来。
精巧入时,而且很港式,李端娴的配乐非常贴切(不剧透,但结尾的某首真的应急又催泪)。但视听就和片中推理一样,但只是裹在内核上的糖衣,少了几分投入,也加重了结局割裂的说教感。没有人能预测香港的未来,但苏丽珊和吴肇轩的未来一定很明亮。
不太行。故事框架其实挺好的 把大家困在大厦里 谁都可能是绑匪 就像密室杀人案。但是导演节奏把控不太好 段与段的跨度太大导致观众没有参与感,案件就变得不接地气。然后关于chock的这个APP 说得好听 但其实就是假大空而且眼界窄的东西 没有太高的意义。但这电影最大优点在于很有香港气息 看得出大家都很爱这个地方 演员的表演恨不得走到哪都告诉大家他们是香港人 这份归属感倒是挺纯粹。配乐不错 女主挺好看的。
小制作小成本味(里面鼓动一群人跑来跑去,几台数码设备(包括电脑手机平板)大概算最高成本了),没拍好那种。演技基本是没有的,面对镜头算自然就是了。演员们长相也普通(全靠化妆)。这么大个主题缩到这么小来讲,弄得好像很革命似的,再佐以非常不到位的台词能力,给三个星都太高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片,更为幼稚。
这个计划最后被翻盘得感觉难以成功,推理题材有个悬崖就是,如果创作者难以对谜团及过程进行质量高低的判断,常常会自己陷入非常简单的谜面里自high。这套戏如果用苏丽珊的视角去写的话,是比《过春天》还要有戏点的作品,但反而现在就想画人物关系图一样处理下来,非常的畏畏缩缩,如同电影里的几个主角,无奈的被困在套房内,力不从心。
你们这代人,只关心自己。。。难道仅仅是一代人么?
到后面就懒神秘,圆不了个古仔。两个主演倒演得没什么问题。
難看
命題太大,推理呈現則弱;有心拍新風但有些力有不逮。
Veegay,你最後一首配樂又犯規了喲,嗚嗚嗚
1/11/2018 @ 大館。表面是推理,內裡卻是導演對香港近年的社會問題及世代鬥爭的一封信。
又批判大数据收割又要利用大数据网络动员抗衡体制,最后还要叫醒打瞌睡的富三代一起改变世界,是否有点精神分裂?核心内容是连城三纪彦《蜜》的香港本土改编,怕观众看不明白还要用字幕彩蛋梳理案件,甚是无聊;从13年的小说到18年的电影,香江人民在虚构背后的现实革命情绪终于在19年达到爆发峰值,本片的社会价值估计要高于电影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