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rat.1997》
《Brat.1997》
前苏联,1991年12月25日解体。我想,本片主人公Danila Bagrov或许可以解读为那个解体后的俄罗斯主体。
这个参加过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于1994年12月11日)的职业军人,凭借战斗磨练与素养,轻易地扫荡了一回城市黑恶势力。
可见,解体后的俄罗斯虽然物价飞涨、美元横流,顺带着漂浮起层层所谓势力团体,但都经不住打击力量!
而片中的德国人,他们穷困潦倒,生活在公墓中,但依然帮助主人公勘定行动中转地、治疗伤口、掩埋敌人。这些过去是对手的人形符号,是预示俄罗斯哪怕解体,依然可以得到欧洲伙伴的尊重与协助?
片中主人公从黑帮手中解救出一名音响师,且整片贯穿主人公喜爱流行乐的线索,是表述俄罗斯离不开艺术,无论艺术的形式如何变?还是说导演在呐喊,艺术家、电影人需要呵护?
片中主人公从乡下老家来到彼得堡这个大城市,接触了二位女性。一个电车工人,有夫之妇;一个混迹街头,麻醉自我的年轻女孩;或许是表示,俄罗斯需要关爱,需要来自底层人民的自发拥护,可惜,似乎工人女性更爱丈夫,吸毒女孩更爱金钱与毒品。
这些,应该都是当时俄罗斯社会现状的一个真实描述,因为是1997年拍摄的,也是很好摄录了那个年代的东西,可谓原汁原味!难怪获得当地观众如此高的亲睐与评价!
至于说兄弟,片中可不是什么卡拉马佐夫兄弟,而是在出卖与背信面前,依然遵守诺言、体恤情怀的弟兄之谊。
你可以背叛我,我却不会抛弃你!这是说主流的俄罗斯,还是对独联体的小兄弟们说?!
本片在2000年还推出了续集,主人公Danila Bagrov到了莫斯科,遇见了一起参加车臣战争的战友
康斯坦丁·格罗莫夫在莫斯科并获悉关于其孪生兄弟德米特里,在美国为职业曲棍球运动员。然而,球队老板串通他的俄罗斯伙伴胁迫其兄弟签署不公平合同,不从,被致双目失明。
为了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为朋友报仇,Danila Bagrov只身前往芝加哥...
想来,这下就真的是抢占、复仇片了。离开俄罗斯的土地,俄罗斯的底蕴失去!
同时,本片主人公饰演者小谢尔盖·波德洛夫两年后,小谢尔盖意外死于片场。唉~~~·
剧本结构很好 但明显不如前作
我太爱小谢尔盖了!
一个文艺青年形象用武力解决问题。
到了美国后,更多异地上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奇妙反应,还有美国特有的多元文化融合造成的似曾相识的感受。
俄罗斯人不骗俄罗斯人
比起第一部差了一些,没有那么紧凑窒息。填充进了千年之变的野心和杂糅的世界观,虽说可以用全球化中的身份失乱与自我定位来解读,但并不是满意的答案。如果巴拉班诺夫能尝试用武侠的某些精髓去重构角色,也许会好些。只是导演跟主演都已经没了,而他未尽的,关于青年斯大林的新嘉华也无从猜测了。
丹尼尔,一如既往自制手枪,为战友兄弟讨回转会费的剧情偏简单。但小谢尔盖魅力不减,听歌,口味相当的重,除了念念不忘的无轨电车女司机,还有女歌手,女黑主持人,甚至站街的俄罗斯女秃头,没有一个模样过得去的,还是公路搭车耍酷范儿,路上那首Я искала тебя真心好听。
比第一部诙谐很多,敦厚的苏俄感少了一点,主题揭露得太赤裸
除了小谢尔盖超凡的演技和那股不顾一切的狠劲之外,已经没了第一部风雪交加圣彼得堡背景下的神韵。这一部从莫斯科走到美国,砰砰砰的似乎完全成了商业枪战片,影片里呈现出的俄罗斯精神也有点傻不愣登的(´-ι_-`),原声推荐,但觉得融入的也没有一部那么好,总之吹爆第一部!
Are you gangsters? No, we are Russians。喜爱摇滚的俄罗斯小哥这趟从莫斯科杀到芝加哥,光鲜出场后依旧是落魄公路片+文艺Rambo路线,念诗杀坏蛋,不亦乐乎
"Are you all gangsters?" "No, we are Russians."
这部和神作1必然是没有可比性的.但如果单挑出来说 地点放在底特律 还有很多剧情设置和美感 其实是一部完成度可看性都非常高的 即使二十年后当代俄罗斯也少有的优秀商业片
这部片子真的能找到资源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比起兄弟1 小谢尔盖棱角锐减 眼神却依然犀利。剧情略显扯淡。干了俄罗斯女明星之后跑去美国干了著名主持人 后半段变成落魄的公路片的感觉。不过电影本身还是锐气十足。后半段 在酒吧大开杀戒的段落配乐听的一身鸡皮疙瘩。推荐!近期恶补巴拉巴诺夫和小谢尔盖的片子!
你们要为塞瓦斯托波尔付出代价,你们这些猪,啪啪啪
杀神又来了!唉!纪念一下小谢尔盖·波德洛夫!真是英年早逝!没人给上校写信!
找死我了 印象很深 这两部
巴德洛夫英年早逝啊。卡车司机似乎是职业司机,而非演员。
比1少了些冷峻,但观赏性十足,几处笑点挺好玩。
太好看了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