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货比货该扔。
小楼外派到吴思远的公司干了三个月,拍了《蛇形刁手》和《醉拳》,虽然大获成功,但他还是得回所属的罗维公司去。
在《醉拳》之后拍《南北醉拳》的这个举动就能知道,吴思远他们想走保守路线,尽可能把《醉拳》的商业时效性发挥到最大。这种重复也是当时的一贯做法,创作队伍和演员阵容有增无减,只是缺了小楼。不过少了他,也就等于少了眼。
要不是有这个片,我还真拿不准小楼在《蛇形刁手》和《醉拳》中起到了如何决定性的作用。演员的喜剧天赋不是人人都有,而创作才华更为难得。瞧瞧本片主角的弱智德行,再看看连广播体操都算不上的武术设计,狗尾续貂。
醉拳是不可考的,就算有,当时小楼和袁和平他们也不知道,而醉八仙是根本没有的。创作时间太紧迫,只能自己创造。如果袁和平是《醉拳》的创作主力,这部影片的动作设计就不至于一部分照搬《醉拳》,一部分的设计那么惨不忍睹。至少应该设计出南北派醉拳在招式套路上的具体差别,并且加强特色化,而不是像本片中的胡乱拼凑。虽然我判断小楼是《蛇形刁手》和《醉拳》的创作主力,但直到看《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小楼在采访中亲口说创作过程,才找到证据。
元奎也来凑热闹,动作编排得那么蛋疼。小楼在《醉拳》里除了何仙姑,都打了一遍,问题是那些动作仅仅是个造型表述。汉钟离就抱着大坛子,韩湘子就吹箫的样子,可小楼做的动作是吹笛子,铁拐李就一瘸一拐的,要设计对招的话,需要添加更多实际的内容。实际内容就不定是哪种拳法中借过来的了,但一定要结合八仙的造型。元奎就结合不好,和对手过招,根本没有实际交手的感觉,漏空的地方太多了。
既然想要小楼的那种喜剧杂耍的灵巧身手,就不要拍一个动作切几次镜头,那还有什么劲呢。话说回来,小楼也不是神仙,不就是十遍百遍千遍的练嘛,直到成功为止。如果没有才华,那就用勤补拙。又不想花力气用功,我看还是哪凉快哪呆会儿去吧。
真要是小楼把所创作的动作还有各种发明都申请专利,估计香港武行界会饿死不少人。
2 ) 《病拳》:醉拳的姐妹篇
成龙的成名作《醉拳》在1978年公映,万人空巷,然而,时隔16年才推出其后续作品《醉拳2》,第一二部之间,除了醉拳和人设为黄飞鸿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关联,不论是时代背景、剧情还是主题。
然而,1979年公映的《南北醉拳》,倒是更像其姐妹片,可以说是更早的《醉拳2》,或者可以称之为《病拳》。本片前半部分,讲述的是南北醉拳的对决,至此可以说是正宗的《醉拳2》,然而,后半部分的剧情则引入了病君,并设想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病拳”,最终的对决,苏蒙用苦练的病拳终结了北醉拳,基本上从病君出场之后,病拳就开始喧宾夺主,男主角和病君练得不亦乐乎,除了南北醉拳的最后对决以外,本片和醉拳已经开始脱钩了。
整个剧情设计,和去年公映的《醉拳》一样,都非常简单,这也是旧功夫片的特点——北醉拳为了证明实力,找南醉拳单挑,南醉拳不敌,干儿子遇到师叔病君学了病拳,在最终对决中KO对手,为父雪耻。这主线,确实太简单了些。
之所以将它成为78年《醉拳》姐妹片,是因为它们实在太相似了。香港电影据说就是有这种(商业化)风气,一部电影卖座了,相关电影或者系列电影很快起来。在这种快速出炉的作品中,难免存在原作品的影子。
整个电影格调,都是喜剧功夫片的路数,主线剧情简单,穿插一些不太重要的小剧情点缀一下,活跃气氛,顺便占点时间。譬如《醉拳》中,成龙在客栈吃白食那段轻搞笑,本片中苏蒙生吞苍蝇,对付几个地痞流氓,还有到银庄要债……诸如此类,都是跟主线没太大关系的剧情设定。诚如昨天谈《醉拳2》所言,这些无关的剧情,在新功夫片中,随着编剧的进步和严谨,越来越少。剧情越来越紧凑。
甚至,整个场景布局是一致的,最典型的,是《醉拳》中苏花子用来练功的茅草屋,在本片中变成了病君的家。我怀疑《醉拳》吃白食的那间客栈,跟南北醉拳决斗的客栈,也是一个场景。另外,《醉拳》中,黄飞鸿的表姑(演员林瑛),摇身一变成了苏花子的老伴。本片中,北醉拳迅疾的“醉螳螂”,也有《醉拳》反一号 无影手 的影子。
总体而言,观影效果来看,《醉拳》中成龙的搞笑更好些,并且《醉拳》的剧情也更加有趣和多变。虽然主线简单,但瑕不掩瑜,《醉拳》成为经典而《病拳》销声匿迹,还是有道理的。
3 ) 真挚的创作
这部影片处处显示了这个团队对传统功夫的无比热爱,一招一式都凝聚了作者们的智慧和深厚的武学功底,为什么现在的功夫片越来越不好看了--虚假+糊弄观众。而这部片子对于我--一个对武打片不怎么感冒的人来说真的是很喜欢,除了武打方面,虽然有限的剧情与对白但却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一点是我所欣赏的,也是现在很多电影所缺少的。
也许这两者的创作分别来自编者与武学指导,但结合得很巧妙,很幽默,时隔近三十年让人看了仍旧捧腹大笑而又不落庸俗,这样的片子如今真是少之又少啊!可悲!可叹!电影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促进对电影的尊重和虔诚,口口声声说为电影艺术献身之人,也都是忙于赶场转战产品代言之流。
白发黄正利,喵呜。。。。
任世官的病师叔好萌!发型长衫都正中萌点!怎么想到的!面瘫奎叔XDDDDD毛毛里子衣服贴肉穿难不难受啦!
本片故事是從《醉拳》里延伸出來的,仍然由袁和平導演,但因為缺少成龍出演而顯得遜色不少,主要人物依舊是袁小田飾演的南醉拳宗師蘇乞兒,反派是黃正利飾演的北醉拳醉螳螂宗師千醉翁,以南北醉拳的之間的龍爭虎鬥展開故事,功夫喜劇的傻小子形象由成龍換成了袁信義,本片在動作設計和趣味性依舊有比較高的水準,但故事還是脫離不了尋仇練武復仇的框架,當沒有出現動作鏡頭時,難免就顯得空洞許多,本片也是袁小田先生的遺作
3.5
那时剧情哪怕只有动作一半漂亮就好了...
江湖四怪:书(力运五指、碗坠千斤、笔走龙蛇、铁划银钩)、卜(行八卦、踏阴阳、主吉凶、定祸福)、病(探脉手:探、扣、拿、封、闭)、酒(醉八仙)
病君的形象相当赞
递牙者掰之的故事,结合大量的对战武术操表演。动作想象力确实是开眼界,似舞蹈、似马戏,似杂技。放电影的时候适合有人端着空帽子,请大家往里扔钱。
6分
体操表演,卖的是袁家班的各种奇思妙想。任世官的“病君”最帅,元奎扮演的反派徒弟呆萌,石天的“托派”最讽刺。鸡、鸭、书、卜、病、醉各种象形拳,反派的是醉步螳螂穿心腿。最后明明是病拳大战醉螳螂么。重点在展示各种学艺过程和屌丝战胜老怪的酣畅感。
编剧:萧龙、吴思远
7.5/10观赏性极强
……………………………………………………
小时候,镇上的茶馆,每天循环播放这个录像带。所以看了不下二十遍了。老太太说"我打得你屁股朝阳"。徒手接豆腐。然后另外几部茶馆循环播放的录像带有醉拳,蛇鹤八步,鹰爪铁布衫,僵尸先生,少林寺。。。。。当然,还有其他的我没看过的带子,其中一部有句台词"好舒服啊"。不记得是什么片子了。
经典!北派最螳螂。又加了江湖四怪书卜病酒中的病君的探脉手,增加了乐趣。结尾对决很好,加入了很多体操招式,虽然名称很少,不像醉八仙那样花俏,但观赏性很好。最后用一套发狂乱打结束战斗反转比分,也算是无厘头吧。
看了b站的解说。原来年轻无须的任世官长这个样子。而且越看越觉得任世官蛮帅的。反派的徒弟是元奎吗?太瘦了,不敢确定。
一群功夫人的力作 动作设计之精巧成龙系列也自叹弗如 实力派的功夫演员演起来一气呵成
《醉拳》的延伸作品,除了没有成龙之外,几乎都是原班人马。虽然饰演主角的袁信义没有多少灵气,但是其余一众配角都大有看点,黄正利、袁小田、石天等的角色不必多说,让人意外的是任世官饰演的病郎君,非常有意思,还演示了书、卜、病拳等,最后结尾也是病拳大战醉拳,倒是和题目“南北醉拳”有些偏差了。tips:石天饰演的钱掌柜贡献的段子:左边一个环是左不还,右边一个环是又不还,中间那个环叫终身不还。我这有令旗三支,第一支叫做还钱无定期,第二支叫做还钱无限期,第三支叫做遥遥无期。
还行。。。
好看。前半段闷,可见成龙喜剧表演的不可替代性。会打的老太太是惊喜,老夫妻对打教训外敌好看。红鼻子老头形象真棒,国语配音带点南方口音的烟酒嗓都恰到好处。镜头运动比邵氏灵活得多,袁黄对酒一处动作搭配对称构图,漂亮。更惊喜是任我行演的病郎君,潇洒又刻薄。也少见苗条的元奎动作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