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月里的那个美丽女孩
《四月物语》是典型的岩井俊二式的电影。没有多么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当然《情书》的故事算是比较新奇的)。我觉得岩井俊二并不是会在故事发展上花很大力气的导演,他的电影故事总是那么有亲和力,容易唤起人们对童年或过往岁月的回忆,似乎真正把生活和艺术结合在了一起。
《四月物语》的故事情节已不深刻了。就清晰地记着那个背着书包,穿着长裙和白色球鞋,骑着单车的美丽女孩。她有时把长发自然地披散着,有时把它们轻轻扎起来。她未经修饰,浑然天成的美丽和这部电影的整体感觉非常相似。
2 ) 《四月物语》——樱花飘落的季节讲述爱情
最近发现自己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电影,尤其是日本的片子,小日本其实挺可气的,但你不得不承认小日本拍的电影还真有大师风范,与中国纯粹的追求商业价值的粗制滥造简直是鹤立鸡群。优势是显然的。
这回又看了一部《四月物语》,岩井俊二的一部制作,这位大师的手法,通常把画面和情节处理的很唯美,记得看过他的另一部大作《情书》,日子是有点早了,但感觉很好,有些东西可能需要细细的品味吧。
故事呢讲述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着暗恋的人,从一个小地方考到了东京著名的一所大学武藏野大学,这在后来被她称作爱的奇迹。
其实故事情节很简单,可能主人公的事情发生在任何任何那个年龄的人身上,就是因为简单,普通,导演在塑造人物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直到故事的最后时刻才加以揭晓,短短的一个钟头的电影可谓韵味十足了。
渐渐的发现自己也喜欢上了四月这个季节,樱花飘落的季节,让人幻想的季节,只可惜金华的地方永远没有春的气息直接从冬天一路小颠到了夏天,无奈总有些遗憾。
影响比较深的一个镜头是漫天的樱花纷飞,飘落了主人公一身,然后轻轻一抖,又是不停的樱花。画面很美。
樱花的季节是春天吧,日本的大学不像我们,开学是在充满希望和幻想的春季,所以也就有了整个故事的开始,突然想到一句话“哪个少女不怀春”出于内心的渴望也罢,出于身体里荷尔蒙的作用也可,抑或是那个季节特有的情愫,少男少女总有一份感情吧,不过觉得现在这份纯粹的爱情是不是被太多的人抛弃了,换来更为物质的,现实的,很多人都说大学里应该有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因为那是那么的单纯。
其实我觉得没必要,人人只要保持天性的纯洁,总会遇到纯粹的爱情,而且大学里的也并不单纯。
突然又想到现如今的高中,好像感觉感情是个万恶不赦的东西,就像夏娃偷吃了禁果,被赶出了伊甸园。那是万万碰不得的东西。家长老师是谈此色变,但是那个年代的孩子总是很张扬,你越是不让,我越是疯狂,迷失的孩子倒不少,其实不是因为爱情本身,而是舆论的反对。
爱情怎么说呢,不是坏东西,看你怎么把握,《四月物语》里不是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所以如果是好的感情,让他们把握度,不要变得疯狂,因为那个年龄本来就是情窦初开的季节,遏制反倒是不好的。
岩井俊二两部电影都塑造了暗恋的情节,其实都很美好,但是相比我更喜欢《四月物语》,可能主角的原因,可能情节的原因,可能还是故事本身吧,呵呵
好电影还是大家一起分享。
最后还是想引用胡兰成对张爱玲的誓约:“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送给大家,爱情很美,看你怎么把握!
3 ) 四月物语。八月.看不到忧伤。
[1。]
刚刚下过雨。天凉了下来。有一点阴。树叶是翠翠的灰色。蝉还在叫着。没有节奏的鸣唱。时而短促。在高低的唱带着自己的欢快。
没有忧愁的唱。
[2。]
她说。我现在很好。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一切一如既往的按时。看书。买喜欢的东西。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站在路牌下习惯的等待。有时去不一样的地方。看见和自己相似的脸。
她说。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她。是在这个世上的某个角落里暗自成长的孩子。
[3。]
她。
让我想到岩井的电影。《四月物语》。
岩井在讲她一个人简单的大学生活。她是让人喜欢的。尽管总是有些羞涩。有时有怯怯的目光。她看上去总是很干净。干净的白球鞋。白袜子。蓝色的长裙。白色的外衣。
她总是穿着裙子。很长的。她总是骑着一辆看上去崭新的车子。背着一个黑色的书包。然后。骑着它。欢快的去想去的地方。在微风朗朗的午后。轻快的做着一个人该做的事情。
比如。坐在春日郊外的长椅上看书。比如。去那家很喜欢的书店。或者去学习钓鱼的技巧。或者在家里做咖喱饭。
[4。]
对白很少。能够带来内心的宁静。一个人的房间。一个人的思考。一个人的电影。一个人的小提琴。她看上去并不孤单。你看见她的时候。就好象她始终在对你微笑。但不能正视你。因为她是有些腼腆的一个人。会不好意思起来。有时。她又让你觉到格外的开朗。笑容甜美。
很喜欢那家书店。她常去的那一家。
[5。]
喜欢究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喜欢书店里的书。喜欢那的安静。还有。那里的一个男孩子。
喜欢一个人好象也只是一个人的事情。
心里的想念。关于他。他的样子。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种种。她从没有说出来。
岩井也没有。他只是在你看她的时候。看她的一些事情的时候。缓慢的叙述。
她的心里似乎装着一些事情。关于某种美好,恬淡的想念。比如。她是喜欢他的。她知道他在哪里。她偷偷的拿走属于他名字的标签。她坐在车上。看着一本和他有关的一点痕迹的书。她对这本书有着莫名的感情。她就是这样。很简单。却意外平静美好的生活。
[6。]
他也发现她。和她说起。认得。或许他早就想和她说话。只是他也是有着一些羞涩的人。
下雨了。
爱情。总好象就是一种微小到只有贴进心灵的时候才可以听到它浅唱的声音。蔓延。到樱花过季。滋生种子。
[7。]
她打着从他那拿到的一把坏了的红伞。看着雨水周旋着落下。
她笑。
伞红的格外温暖。她笑的格外好看。
[8。]
那一场兜头洒落的樱花雨。又象是洁白的雪。想到画面的最初。深刻的美好。
《四月物语》。美丽。没有忧愁。
这个八月。
短暂的随即消逝。
看这一场在秋天的夏雨。看这萌生在春天里的镜头。
是的。
忧愁。你好。
请原谅。不说一声再会。
4 ) 樱花、雨水以及爱
比之于《情书》的凄美,《四月物语》是清新而唯美的。它更像是一篇闲适之时信手拈来的散文,随着女孩的足迹边走边唱。我们只是陪着她看一路风景和心情。影片最后,她的美好生活刚刚开始,我们的青春追忆就此结束。
67分钟,短暂而美好的回忆。犹如昭华,犹如樱花。
樱花
有一本书上这样说,樱花总是在它最美的时候飘落,有一种无可奈何的瞬间的美丽。璀璨的,稍纵即逝。就像日本这个国家一样,有一种极端的,决绝而残酷的美。
我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却非常喜欢樱花。学日语的时候,总是非常沉迷于这个单词的发音,さくら,舌尖轻轻地顶住牙齿,发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声音。还有从小就唱着的那首人人耳熟能详的日本民谣,樱花啊,樱花啊,阳春三月春风里,芬芳鲜艳多美丽。
2005年4月,我在武汉大学上课的时候,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樱花。这里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名字,叫做樱花城堡。四月是樱花绽放最绚烂的时节,校园里人头攒动,城堡看起来更像是闹市一般。可是当我看到樱花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下来。那是一条两边种满了樱花树的大道,干净的路面上铺满了被风吹落的花瓣,走在树下,粉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地布满了视野。花非花,雪非雪,风吹过来的时候,纷扬的花瓣轻轻拂面而落,整个城堡都沉浸在一场四月的花瓣雪中。如果当时的感受能够被相机锁住的话,我情愿一生都醉在里面,不要醒来。
这是我看《四月物语》时,被镜头伊始东京的街景所深深诱起的回忆。四月,是樱花漫舞的季节。如果不是影片一开始的交代,观众也许无法辩认出这是东京清晨的街头,四月的东京,樱花竟可以那样纤尘不染。缤纷的花雨,飞扬在屏幕前。钢琴长音,清冽的奏响,渐起的笛声温柔地衬托出简单的音符,一如絮风吹卷住散了的花瓣。漫天的樱花瓣是淡粉的阳春白雪,缤纷在空气中,飞扬在镜头前,漫舞在17岁的美丽少女榆野卯月的心里。街中出现的一个身着盛装的新娘,恐怕是对这样的景色最完美的点缀。东京的街头没有繁华,没有喧嚣,没有我们以往所熟识的一切城市的痕迹,东京的街头好似因为少女榆野的到来而悄然展现了它不为人熟识的另一面,宁静、干净、清新、怡人。这本不是人人的东京,这是榆野的东京。黑暗中的荧屏上竟然完全充持着这个来自北海道的少女眼底的城市,观众看到的是那一片纯净的内心世界。
干净的像镜头里那些粉白色的樱花,雪一般悠悠扬扬地落了满街;如榆野卯月的青春,静静流淌。
青春
四月的北海道依旧寒冷,少女榆野卯月踏上了驶往东京的火车,一段温暖的旅程。四月,樱花漫舞的日子,也是大学开学的日子,榆野在武野藏大学,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她有点拘谨,带着一丝不安地看着和煦的阳光。
她开始了在这个城市的独自生活。一切对于榆野来说都是崭新的,陌生的。开朗的同学,谨慎的邻居,和蔼的杂货店主,耐心的导师,奇怪的电影院观众,还有忙碌在书店里打工的男孩子。榆野小心翼翼地试图将自己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有时她显得局促不安,在被问到她为何会选择武藏野大学时她突然表现得十分紧张,在出电影院外被陌生男子尾随时,她害怕而狼狈地骑车急驰。就这样,岩井用摄象机镜头平静地记录着一个少女简单的生活。我们可以想象,日子随着镜头缓缓淌过,不着痕迹的生活。因为年轻,所以少女榆野会手足无措地看着搬家,所以会略紧张的向新同学介绍自己,所以会被问到来这所学校的原因时,触动了的少女心事,欲说还休,面色绯红。也正因为年轻,她才笑容那样甜美,能消去邻居满眼的警惕与淡漠,能让长相不如她的女同学主动接近,带着一丝的嫉妒。
应该是寂寞的吧,但画面那惊心的美冲淡了哀愁。给她送家具的车子在路上遇到别家嫁女,细密浓郁的樱花大捧大捧地倾落着,新娘洁白的脚印在花路上,缓缓离去。是有意无意的情节,可以没有,我们不会感觉缺乏。可是加上了,就觉得每一朵樱花都叮叮咚咚地落在心底,启开一扇窗,读懂少女心事;在绿如翡翠的草地上看书,低头抬头间暗紫了天空,而身边暮色是蓝色般的迷蒙;从青色山坡上骑车滑翔而下,微笑下是压抑着没有喊出来的孩子气的快乐;孤独的来去路上,明净的天空里有飞机飞过笔直遥远的痕迹……诸如此类的画面,不经意的优美,极讲究的构图与意象。仿佛守在岁月深处的背影,等待一份欲说还休的暗恋。
暗恋
青春和初恋是一种淡淡的甜蜜交织着淡淡的伤感,就像一首少女唱的歌“为什么阳光不停地耀?为什么心儿不停地跳?为什么那些鸟儿不停的唱,为什么我的泪儿不停地流,别说不是,这是世界的尽头,自从我失落了你的爱,我无法理解这世界中的无奈……”
这所名叫武藏野的大学,是她的一个心结。打开门,把行李推进另一个房间,推开窗。窗外的风吹进来,春天的暖风,风里有花香和田野的气息,春天已经来到武藏野。她也来到了武藏野。躺到地板上,透过镜头,从背后远远地看着她,她的姿势很寂寞。钢琴声响起来,像吹进房间的风,清新而忧伤。窗外的东京,和这所座落在东京的很有名的武藏野大学,下起雪来。雪花在东京的四月,飘出一片悠悠的落寞——仿佛突然出现一个朝思夜想的人面前,心中藏着千言万语,却因积淀了太深太厚的感情,顿时哑口无言,只有深情地看着他,眼神凄凄脉脉。
窗外飘着的是凋谢的樱花,雪一样地飘着诗的绒光。
有一个人在她的心里藏着,像那如雪的樱花,飘在东京四月的春天。
新生会。她说她叫榆野卯月。有人问她,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大学。她支支吾吾不能回答。她说SORRY。我想,她的脸一定绯红。
接着就是在餐厅,她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说,明天星期天,我们一起去买东西。她拒绝了。明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她要去探视自己的秘密。
两个不能回答的问题掩藏着一个秘密。他是她心里的露水,一碰就会沾到手上化掉。
她心里有一张地图,考进这所大学,找到那家名叫武藏堂书店,就会见到他,只是见到他。以后的故事呢?以后,她也不知道,也许是庸俗的爱情故事,也许什么也没有。赶来这里,见到他也就够了。暗恋,不一定要有结果,过程才是最美的。
四月的微风干净如背景上的琴声。女孩在风中一遍遍低语:武藏野,武藏野……是无怨无悔的青春与爱恋;武藏野武藏野,他就在那里呵我要去;武藏野武藏野……忽然仿佛被针刺了一下,那种没顶般的无依感一遍遍低呼着魂兮归来。怎样的无怨无悔才会这样爱恋。借一点星光吧,写出我的爱。可是,我写不出这样简单明净的感觉。
一个少女,心中坚守一份甚至算不上爱情的爱情,勇敢地向自己本不可能拥有的生活迈开了脚步。她是那样一个宁静的少女,当钓鱼兴趣组的老师称赞她甩杆动作时,她本身的气质就与这项活动十分吻合,她做得那样好,一扫刚来大学时的彷徨与不安,脸上是自信的笑容。她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田埂间,画面是是岩井式的葱绿的麦田,镜头一个接一个无声地淡入,又无声地淡出,我又一次晕旋起来,骑车的是少女藤井?是少女榆野?还是那群漫游在莉莉周的世界中的少年。青春的故事没有边界,如同那一望无际的葱绿麦田。守望着的少年人心中都充满了对那片蔚蓝天空的向往。
正值那样的青春,时光原来是可以挥霍的。榆野在安静的四月里,一个人常常去一家叫“武野藏堂”的书屋,一个人可以去看激烈的电影,一个人可以坐在绿地上油漆斑驳的木制白椅上静静地看买来的书。当然,在温暖的四月,榆野可以迎着霞光,甜蜜地回忆高中喜欢的男孩。他聪明,高大,还有点酷,榆野浅浅地微笑着。初来的不适,小心翼翼,通通淡去,这些都不能让她落寞,在这个四月里,有这样的一个男子让她想念,并且,还生活在她周围。长崎,高中时学长,现在在武野藏堂做兼工,这就是她选择这所大学的理由。
镜头闪回到一年前,他们在同一所中学读书,他比她大一个年纪,先她一年考进东京的武藏野大学。她暗恋他。为了能和他在一起,她拼命读书,以“爱的力量”创造了一个奇迹。她考进这所大学,来完成对他的暗恋和刻意地寻找。
天真,却美好。
为了这份少女的爱恋,她独自考来东京陌生的城市念大学,一个人生活。于是,的谜底都揭晓了。或者,岩井本没有在剧本中设下过悬念,但是观众依然有着如同看到与博子长得一样的藤井树那一瞬间的眩晕,浮起一个“原来如此”的微笑。
她去了书店四次。第一次只是个顾客,我们甚至找寻不到任何蛛丝马迹。第二次,他在找书,她避让,手拿一本书斜窥他,能从她眼神流露出的微细波澜里,看到她内心深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就是他,这所大学的学生,书店里的兼职工,大学乐队的吉他手。这些她都知道。对他的暗处观望,使她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
第三次,男孩为她取书,有一次激荡内心、宣泄掩藏多年的凝视。他认出了她,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这次凝视,已经让她满足,至于他知不知道自己的名字,那不重要。对于恋爱,对于藏在暗处的恋爱,这已经足够。欢快地骑车而去,我们看到了她穿行在田野里的微笑,能真切地体会到她的喜悦。
第四次来书店。他认出了她,他们简短地交谈,她紧张得手脚发抖,她想表达,却又在本能地掩饰,像深陷在美梦中,明明知道那只是一场梦,却挣扎着不想醒来,知道梦里的微笑会在醒来之后破碎,但她不想放弃,因为那是一段得来不易的记忆。
“你是不是XX高中的学妹?”
榆野捧着新书,害羞地,浅浅地,微笑了。
那个喜欢在雾霭朦胧的草地里,披着半长的头发弹吉他的男生,那个在紫色烟圈中,面容陶醉在拨弦声的女孩。终于长崎看着眉目熟悉的榆野,认出了她,等待终于成花绽放。从惴惴不安地抽柜上的名牌,虔诚地看他在乐队演出,读名作家国木田独步写的《武野藏传奇》,到考进这所大学,时常在书屋徘徊,她所做的这一切只是等待这刻的到来,尽管这些很微小,平静得没有波澜,如似水的日子。但正像榆野自己呢喃道的:“你真的很有名,在我心里……”其实,这已经是一份奇迹,在高中成绩糟糕的榆野凭的是山崎,还有武野藏几个字的信念考上了东京的高校。暗恋,原来是一份信仰,可以滋生出这样庞大的力量。
红雨伞
四月的街头漫舞的樱花被一阵大雨淋散,她转身,走向雨里。他说去找伞。她又折回来,站在门口,对他说,不用不用。她喊出了他的名字,山崎。这个名字,她已经在心里喊过无数次,在出口之前,经过无数次的练习,然而在这次脱口而出,却是那样的自然、轻易,也亲切无比。
榆野微湿的长发披在肩头,雨水顺着她的发迹滴下,她有些忙乱地跑回山崎的书店借伞,山崎看着这个有趣的可爱的师妹,拿出一大把客人留下的伞让她挑选。雨伞一把把打开,他这才发现原来客人留下的这些伞全部都是破损的。微微破损的青春记忆,在有意或无意间被我们四处丢失,随处飘散。受宠若惊的榆野慌张地拿起一把红色的雨伞,但这把鲜艳的雨伞折了骨架,一角搭拉着,微湿的长发披在榆野的肩头,雨水顺着她的发迹滴下,像朵娇艳的野蔷薇。
她依旧甜美的微笑着看山崎在滴水的屋檐下一把把地打开陈旧的伞,试图想找个好的换给她。榆野不断地说,这样真的行了,两人在滂沱的大雨中相视而笑。榆野嘴角的甜蜜荡漾。一把折了骨头的红色雨伞,在那滂沱大雨的四月,犹如一团跃动的热情火焰。电线杆下一簇矮矮的紫色薰衣草被馥郁的香雨浇的摇曳不定,悄悄见证着少男少女细微隐秘的感情。榆野的眼中已经没有了往日刚到东京时的惶恐与不安,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自信的愉悦。她快乐地在书店与避雨的屋檐下往返。
她不再是一个当时面对着学长的物柜发呆的女孩,然后小鹿一样的将他的名牌从柜上抽走,砰砰的心跳使她低头疾走,她可以在书屋里扬起脸,迎上他的目光,淡定地微笑;她不再是出电影院外被陌生男子尾随时,害怕而狼狈地骑车急驰的女孩,她可以穿着黑地粉白碎花裙子在青石的街道上缤纷的花雨中慢慢徜徉,裙子沿着雪白的脚踝荡漾出一片暗涌,花瓣落在发上,肩上,又被拂去。她快乐从容地到书屋,直到被他认出,直到这一场瓢泼大雨。
那把红伞,有点破了。可在白花花大写意的雨雾中,红伞,温暖如一阕晚唐短词,注满长长短短的心情。在钢琴和长笛的交相辉映中,回响着女主人公执着的问候;在吉他和细碎的鼓点衬托下,她在大雨中幸福地奔跑。最后,从伞上滴落的雨珠突然慢放变成清晰的一粒,而在长笛的优美旋律中,女主人公的微笑成了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
青春的情结没有太多的负荷,简单纯洁。没有杂质的,一如四月的雨水,红色的雨伞,残缺地盛开在瓢泼大雨中,恰似心上那一抹爱的印记,任时光流逝,岁月荏苒,记忆不再完整,它都不会褪色,红得直接,红得艳丽。在水花激起的路面上,在芳香醇厚的雨中,暗恋变这样释然,随着镜头淡入淡出,还留下什么?一株又一株的蔓延,摧枯拉朽地徜徉到路尽头的樱花树,飘落的消散的是女孩青葱岁月的心事。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席慕容
5 ) 四月物语
这部电影一直都没能down完,听说了很多年但是从来没有完整的看过。直到昨天在一个很小的D版碟铺里偶然发现。没有复杂的剧情,细腻的情怀充斥在每个镜头间,让人恍惚觉得回到了自己的十七岁。松隆子的造型实在是经典,敏感羞涩的大一新生形象似乎特别,但是又好像存在在每个人生命中的那个阶段。岩井俊二的电影始终保持着这种稳定的味道,他的电影是一种情怀,是一种颜色,无论被社会打磨得多么粗糙的心在面对这样的电影时都难免重新变得敏感细腻起来。
6 ) 简单爱
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拍成了一个多小时的电影,而且还能让我看得很感动,所以岩井俊二的片子里我最喜欢这一部了。片子的大半似乎与“单恋”这个主题没什么关系,渐渐展现在我面前的女主角单纯的个性让我觉得如此一个单恋的故事发生在这样的一个女孩身上,不仅不会让人觉得遗憾,甚至觉得很美好。
为什么一个人会对另外一个人有“好感”?难道真的是寂寞促使人类潜意识里都要接近另一个人?但是为什么是这个人?偏偏是这个人呢?
谁能给一个理由来,一个想与“某个人”在一起的理由。
王菲说,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我说,喜欢一个人嘛,其实就是因为跟这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而已。
人总是这样,对于“幸福”这回事儿,很难抵挡。
没什么不好,若能感觉到幸福,真的是件很好的事情。
哪怕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你瞧,原本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儿。
至今还记得,大学的时候,隔着马路看着自己单恋的男孩牵着他喜欢的女孩的手走在路上。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我静静地站着看着,周围的人是这样的模糊且没有意义,身边像开了静音一样,而我眼中的,不过是两个身影而已。
那时的寂寞,铺天盖地。
敌不过悲伤,于是选择放弃。
现在想来,根本不必这样复杂。可以选择放弃,但是不能敌不过悲伤。因为喜欢一个人而感到的寂寞,我跟自己说,算啦,别想太多,人应该坚强些。
我也不清楚,单恋算是幸福或是不幸。但当我看着女主角纯纯的笑容、执著的追求时,竟然感觉不到一丝的悲伤在其中——我很好奇,她是怀着怎样心情来追逐这个美好的梦的?
真的觉得很神奇。
空气中飘着暖暖的风,女主角的大学生活是如此的简单平凡。长裙随着单车路过一片片草地,带着她单纯的心,去寻找她向往的那个身影。她一定不会想很多所谓的“得到”与否的事情,因为这只会阻碍她的“单纯”。人若不能活得简单,必然不会幸福。
结尾的那场雨中借伞,看得我有些莫名地感动。简单的道具简单的对白简单的笑容,女主角小小的女孩子家心思是如此的纯净美好,就算对方不会知道她的心意,可是在她心中会一直保存着一份最可贵的东西。她只是纯粹地喜欢着一个美好的人,就算不能在一起,也不悲伤难过。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得到的单纯心情,远比很多事情要重要得多。因为喜欢,可以变得很勇敢,因为喜欢,可以出现奇迹。这种感觉透着一点点小小的幸福,不会被“能不能在一起”的念头而困扰,只是喜欢,只是在体会着这世上最奇妙的感情经历,而不需要别的一切。
只是喜欢,不怕寂寞。
这样的感情,非常美好。
终有一天,你我的容颜都会老去,记忆淡出生命,笑容无有悲喜。可是,在我的回忆里,一直保有最新鲜的你。
不知从何开始,也没有办法结束。
嗯,我喜欢你。
我想,这一切也未必真会有那么的悲伤,因为只不过是场最最美好的单恋而已。
7 ) 流云无声飘过——四月物语里的时光
在东京,
去宫崎峻美术馆时
路过了武藏野
朋友说,看,这就是四月物语里的武藏野
松隆子在这里骑着她的自行车
寻找那间书店
有没有那么一天,刚刚睡醒,眼睛还迷迷糊糊,头脑中的种种烦恼就铺天盖地的涌来?似乎还是孩子的心性却已经要穿C cup,曾经是大人们的烦恼如今却变成自己要面临的问题?17岁,它不知道什么时候径自走了,就象某个早晨醒来,流云无声飘过。
17岁,在那么优秀的重点中学里,偏要看喜欢的片子没用的闲书,然后说十七岁只有一次,我偏要那么干!十七岁只有一次,年级组长从那些愚蠢好学生的嘴里听到小报告,这么叛逆的宣言,岂能让这星星之火去燎原?于是,年级大会上省去姓名的批评不够,还要找来家长继续谈话,那是我的十七岁。
十七岁,她却已经穿着白毛衣,干净的手扶上火车的玻璃,然后,钢琴声轻轻响起,轻轻地离开家,去了东京。
干净的街道上,有披着白衣的新娘,五颜六色的雨伞遮着他们,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纷纷扬扬的不是雨,不是雪,是那漫天满眼的樱花。然后,她来了。带着许许多多的家具行李和白色的镂空花纹小椅子。
镜头里,我们已经和她一起沐浴在温暖的四月阳光里,和熙的风吹来,花瓣就洒落了,这是一个象她一样恬淡的午后时光。
搬家,开学,认识新的朋友,她常常象小动物那样略有不安地回视别人,然后有礼貌地微笑,打招呼。腼腆羞涩,却又在不经意间露出明亮的笑容。
布拉德皮特演的大河恋你看过吗?他便是飞越钓鱼。帅气的社团组长问她。布拉德皮特最后被熊杀死了,她说。原来,她,也是个有趣的女孩。
落日的余晖洒在草地上,她向空中挥动鱼竿,用飞越流派的技法,一下,一下……她的笑容如此美好,于是鱼线仿佛变成了风筝线,去向无尽的天空。
直到有一天,书店里,发现她的惊慌超出了平日镇定的界限,她闪烁的目光里竟然流出爱恋,不禁生出疑问,她是不是喜欢了那个帅气的书店店员?她怎么会喜欢上那瘦高的陌生男孩?
她骑自行车穿梭在那些有着大樱树的道路上,她做咖喱饭请邻居一起来吃,她跟好朋友谈起山崎,她用小提琴拉出激越的曲子……然后,她骑着车出现在田野里,身影越来越小——那是她内心的回忆,我们跟着一起走了进去。
少女的回忆,就像揭开一个谜底。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这样一个谜语。喜欢上一个人,喜欢他干净的笑,他打篮球以后微湿的头发,他弹吉他的样子,他的高个子,和有他在的那片青春时光,青涩心事……
那时的心情如此干净,就像她穿着发亮的淡蓝裙子坐在绿色的原野里,低着头,然后风吹起少女的长发,闪动的阳光中发丝轻舞,她轻吻着武藏野那本书,那本和他相关的书,幸福就像她脸上的光影那样,明媚动人。
看到这样的画面,似乎每个定格都可以变成一幅淡彩写意,然后,心中杂陈出零星的斑驳。为什么隔壁姐姐说她每次恋爱都像第一次,北影的哥哥说他的喜欢就是发生关系,可是我却那么那么难去喜欢上一个人?不不,我说的不是partner,我也不要门当户对举案齐眉,我说的就是淡彩样的喜欢,就像那年轻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皮肤,就像那时简陋而真切的心情。
只可惜,那样的心情,就像我们的年华,已经散落在天涯。
成长就像从冥府回来时无法回头的路,我们谁也无法回头,惟有继续前行。路途中会看到很多真相,如同花坛背后的粪肥,美食背后的厨房,那些都和我们原先想的不一样,我们也并不一定想知道究竟是怎样,只是它们就像一扇扇窗,在那里,就总会被我们的好奇推开。即使还能保持自己的心,那未见世事时的心情,却再也回不去了……也许,这就是成长留下的代价吧。
我看到武藏野
仿佛也看到你
昨天那个穿着校服羞涩微笑的你
还站在那里
从未离开
青春
还在那里
十七岁真的只有一次
我们忘记的时光
四月物语会记得……
8 ) 我就是一个俗人
好吧我承认我就是一个俗人,不懂得浪漫,自然也无法欣赏电影中的所谓的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像。我只是浅显的觉得为什么一个一分钟就可以讲完的故事成为了一部电影的所有剧情啊!神啊,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啊,你知道我在看这部电影时的感受是什么嘛?把投影仪用扫把给捅下来,以此结束它对我的折磨!好吧是我不懂欣赏,这拖沓的展现方式令我坐立不安。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可能更像是一部以电影的方式展现的散文,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其实说实话本人还是非常喜欢岩井俊二这位导演的,他的细腻,他的清新,他的淡雅都为我所喜,但是这部是一个大大的例外!
关于青春的寂寞、纯真,还有,执着和勇敢…暗恋是一种幸福的寂寞——应景看的,淡淡的淡淡的很容易被樱花迷醉~东方人就是擅长“暗恋”这项运动……
关于暗恋的一部无限美好的电影,岩井俊二又一次真切地把捉到了少女青涩的心理情感,清丽淡雅的气息浸入心脾。四月里,落樱缤纷,花散如雪。独自一人开启新生活的卯月,腼腆地做着自我介绍,加入垂钓社,随风挥动起鱼竿,骑上单车,穿行于影院和书店间,坐在郊野的长椅上看书,邀请邻居一起吃咖喱饭。苦心孤诣的努力与突如其来的大雨终于成就了“爱的奇迹”,而更动人的则是一束束生活中的细节:开门后映入墙上的一道光斑,影院中空落的座位和闪动的放映灯,偷偷将毕业学长储物柜上的标签揭下藏起的小心思,于绿野中独自捧书阅读时随轻风拂动的发丝,透过树荫洒在面颊上的暖阳,外表静默内心涌动的对视,还有那一把把客人留下的、坏掉的雨伞。(9.0/10)
卯月是不是就=四月呢?岩井俊二太可爱了!岩井俊二化身岩井俊二郎,特别拍摄一段八分钟的短片“生きていた信長”,江口洋介化身江口洋介山饰演的信长,在杀完斋藤二人又,居然还坐在岩石上,点燃一根香烟,说一句“天下是我的了”然后对着镜头贱贱地吐烟圈。。。太好笑啦!
喜欢看她骑自行车的样子,因为我们那么一样,会因为一个名字做那么多可笑的事情……不为人知
那些刚看48分钟就无聊的关上的人,我想告诉你们有多遗憾。好像每个人都暗恋过,像四月的樱花雨一样美丽;却又好像很少有人说出来过,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去靠近。电影最后说: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岩井俊二的67分钟只讲了这个极其简单的故事,没有开头,没有结尾,许多的暗恋不也是这样吗?
没什么连贯的、引人入胜的剧情,《四月物语》最多不过是一篇关于春天的散文诗,画面气氛唯美诗意,背景音乐动听优美,最底下却的一条名叫忧伤的河流在涌动。坐在黑暗中,久久地,我怀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还有对青春岁月的不堪怀想,飘落的樱花和雨水仿佛落在身上,使得细碎的忧伤萦绕一夜挥之不去。
開場的雪、尾場的雨,神來之筆。永遠記得長澤雅美對此片的評語:「松隆子把我永遠無法演的都演完了。」
1、暗恋的学长怎么长得像怪蜀黍;2、可能真正的怪蜀黍的好处就在于不会让女孩子等太久……
最美好的暗恋,在异乡,春风春雨春樱,有你就不孤单,每个四月都要看一遍。一尘不染的美好憧憬,她的目光流转之间,心底有无数头小鹿在乱撞。松隆子的大好年纪,情窦初开的日子,好像是永远的四月,开满不败的樱花,回来的路上和风细雨沁人心脾;筱田升的摄影常常在逆光里拍出青绿鹅黄的懵懵懂懂。
真的不是松隆子个人写真录像带?看完有情不自禁的微笑,像樱花飘散,雨水垂落那样的情不自禁。哎,我也想找学长借把伞(害羞
岩井俊二一辈子都在拍这样的电影
她的一些潮湿的小情绪。
岩井俊二还是要在18岁之前看完啊,最迟20。
破雨伞让我笑出了十二岁的声音。我想要的就是这种生活,旧书店……下雨天……爱人……爱的书,在阳光下翻动书页,尘土轻微飞扬……岁月静好,每天都是读书天。
主题与其说是暗恋,不如说是成长。第一次离开家上京念大学,东京的樱花雨很美,邻居和同学也慢慢变得熟悉。一个人逛书店看电影,生活中有笑有泪,更多的却是陌生人给自己小小的温暖。独立生活后的兴奋失落彷徨孤独害怕喜悦,都要一个人面对。为一个人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开始独立,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好象简单的小情绪,清澈,简单,温暖,美好,
原来所谓的巧合,是穿越千里的故意.
截图截到手软!美!简单而丰富。女主角一个人在公寓吃自己做的晚饭那个长镜头不动声色地就让人想哭。守过一点寂寞,爱的奇迹才会到来。幸福就是忽然下起大雨的下午,他为你撑开的伞把把都是破的,你却笑得很甜,爱让所有残缺变得美满。
武藏野,武藏野。默念。那本书,那个名字。就固执的喜欢了这样久。是不是都成了咒语。年少时的懵懂爱恋,是不是会因为胆怯而不敢切近。回想起,当时恋上的,究竟该是怎样被想象和记忆给符号化了的偶像呀。暧昧。升等。喜欢却又不可言说。小小喜悦或是失望,都又小心翼翼折叠好了埋了那样深。他的嘴角他的笑容。他的衣着他的小动作。那个弹吉他的侧影。就这样成了心底的剪影。堆成了你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年轻真好 平静却不平淡 带着些许执着 在只有自己知道的自由角落 默默的成长 静静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