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得,看Michael跟Kit在确诊了是第四期癌症之后一起去到餐厅里面互相拿着相机对拍的时候,就想起来了那句歌词,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 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只是心又飘到了哪里就连自己看也看不清......”
如果开始的开始,我们就能独自一人去面对这个世界,为什么我们要去找个人跟自己一路同行?
如果找到了一个让你同行更加快乐,让你的旅程更多乐趣的同伴,在同行的路途中有人偶尔开了小差,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剧中最让我感动的几个moment
Michael跟kit要了leaf来吸。
Michael让情儿去跟Kit见最后一面。
Kit的爸爸妈妈跟儿子告别,然后走了出去,给michael跟kit在一起最后的时刻。
如果是我,我应该会把自己扒光光,抱着我的爱人睡在一起吧。毕竟,他一直最喜欢我光着身子抱着他的啊啊啊.......
斯人已逝, 逝者如斯。
无论如何,kit看到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给全世界的人看,应该也会很开心吧。
先讲感受最深刻的片段:在病床上做最后告别的时候,插入了一段mike采访kit的脱离片场的片段,一下子把整部电影给演的活了起来。
我其实一直都超级讨厌BE的影视剧或者书籍,因为总觉得人生苦短,现实生活已经很难顶了,属实没必要在精神生活里还给自己找虐,但是这部电影确实不一样。
虽然作者给了kit一个患癌去世的结局,但是却未必就是个坏的结局。
剧情中有一个我不喜欢但却非常现实的情节,就是mike一直怀疑kit和seb之间有点什么,在人生的最后时刻,kit也终于坦白这是真的,但mike并没有多么的惊诧。好像两个人爱到最后,犯错也变成了可以被原谅的事情,即使是原则性的错误,也被接受了。
整部电影真的只在讲一件事情,即两个人应该如何相爱和互相支撑,怎么将生命这短短的路程走的相对丰满一些。
2023的第一部电影 我算是泪点偏高的人 但看完哭了好久
是一个关于爱情和病魔的故事 男主两人从相识到相爱 再到发现癌症 最后结婚 婚后相守到对方离去 13年 14个圣诞节
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我知道我们能相守的时间不多了 我也知道 曾经我们都犯下错误 可是此时此刻我只想和你一起面对
故事题材虽然常见 但是导演很用心 美式笑话 美式喜剧的穿插让这个以悲伤结尾的电影不那么僵硬 情绪的渲染也十分到位 时间线拉的很快 但是在最后得知绝症后一起面对生活时又慢了下来 也暗示了时间的难熬 看到你开始脱发 痛倒在浴室 不断呕吐 面对这些 我需要坚强 所以在医院化疗 我对护士大吼:“我的丈夫需要一张床。” 母亲的话也暗示了结局 她说跑道就在你面前 你的比赛就发生在眼前的路上 不能作弊 不能抄近道 只有走完全程
令我难过的是这是导演的真实故事 另我更难过的是看到最后 护士告诉男主自己的丈夫还剩几个小时时的那种无奈 男主只能在身边陪着 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的丈夫 说我爱你 因为这时的他只剩下听觉 最后看着你慢慢离开 甚至还在幻想这或许只是在拍剧 那一刻我整个人泪崩
本以为会有40棵圣诞树 但其实只有14棵 我躺在圣诞树下 幻想着有了白发的你 向上看去 闪亮温馨的圣诞树充满希望 最后我搭上出租车 去往机场 飞向洛杉矶 我想 I’m ready
我知道你即将离去,我知道我们能相守的时间不多了,我也知道,曾经我们都犯下错误,可是此时此刻我只想和你一起面对。 故事题材虽然常见,但是导演很用心,美式笑话,美式喜剧的穿插让这个以悲伤结尾的电影不那么僵硬,情绪的渲染也十分到位,时间线拉的很快,但是在最后得知绝症后一起面对生活时又慢了下来,也暗示了时间的难熬,看到你开始脱发,痛倒在浴室,不断呕吐,面对这些,我需要坚强,所以在医院化疗,我对护士大吼:“我的丈夫需要一张床。” 母亲的话也暗示了结局,她说跑道就在你面前,你的比赛就发生在眼前的路上,不能作弊,不能抄近道,只有走完全。这样的悲痛往往在美好结局中给你来上一刀,当沉重的死亡真正的发生在你的面前时,你只能给他做好最后的告别,分分合合到最后的真正告别,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当真正立下判决时即是审判之日,审判的是自己,原来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在死亡面前微不足道。 所有人都想要幸福结局,但有时候明知会BE,也无法阻止全情投入的去爱,被剧透的是目的地,而不是沿路的风景。尝试是影中的创新,男主一直说不出“我爱你”{怎么恋爱排片感觉都是情节啊}但最后说出那三个字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他把所有都留给了他,但是除了他自己。最触动人心的是那病床的最后一段,似乎一切都在告诉他时候已到,被告知他还剩下一个小时时,我们只能最后告诉他自己想说的话,那些被隐藏的话都想让他带走,却又无话可说,这13年就如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过,在真正离开之时用了特殊的告别方式,如果这一切都是电影采访?这正好和男主的职业新闻报道有关,那在生命弥留之际你想采访他什么样的问题?职业性的他迟疑了很久,被告知“马上就要到新的片场”,男主提出了三个问题:“你觉得这部剧怎么样?符合你的预期吗?”“那你接下来呢?”最最最让我泪目的是最后问题:“那我接下来呢?”那一句也是够精辟“我想,你准备好了” 在无数个画面闪过之后,转到孤单单的房间,那我们一起所经历的呢?这又算是什么?在收拾好离开之际,他能感觉到这场命运给他带来的打击,我们都在害怕着对方,要是伤害到了怎么办?这样的隔阂是那么的甜蜜,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最后,在离开这伤心之地,踏上出租车,“你要去哪?”“洛杉矶”,是的,我准备好了 整部电影真的只在讲一件事情,即两个人应该如何相爱和互相支撑,怎么将生命这短短的路程走的相对丰满一些,爱和死亡本身就是生命的主题,也因此常常都能在各种影视作品看到,可能一提起你会觉得陈腔滥调,可生命本就无常。这就是导演自己的故事,谢耳朵扮演的就是导演。如何去表达爱和死亡也正是我欣赏这部电影和导演的原因 关于爱本身就不是什么圣洁而高不可攀的存在。也没有因为死亡去粉饰感情中存在的问题
本片确实在主题立意,人生思考,异性恋单偶制模式和价值传递等方面都是非常大众意识形态主流和基本的,但并不妨碍它确实也是一部关注于角色塑造和演员表演演绎,易于共情的感人之作。
首先对于说谢耳朵演啥都是谢耳朵的盲人观众,听力也不好想必生活不易。Parsons对Michael的演绎从语气语调上就是更克制的,反倒是谢耳朵更gay voice的偏离雄性与成熟的童音感。他在很多场景中表现出的对身份和气质表达的掩饰和切换,到真情流露下意识的变柔,是我还有演员本身这种直男偏0只做p生活中最真实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持续对抗。Michael同时是一个饱含压抑情欲的角色,他有专业领域热情和nerdy的一面,但决非对专业领域的执著掩盖欲望与情感的。作为一个亚文化审美与性感形象等级制中的云云平民,他处在同志场景中的自我意识,欲望爆发一秒又被理智浇醒尴尬掩饰身体的姿态,逃避的眼神,也绝对是很多时候我性爱经历中的标准程序。
本片呈现了多段高度凝视极度亲密的情欲描写,如果是换作随便一部揉杂奇情与大买直人演员献身通稿的颁奖季年代剧,估计好歹能有个演员奖入围,而本片从宣发别说进focus今年颁奖季配额,就是网大宣发配额都没几个子儿。这也是今年事实上非常丰富的好莱坞多元题材探索和商业尝试作品都面临的困境。在所谓矫枉过正的平均下,却是少数族群角色为主依然要作为一个特殊类别竞争年度少有的几个平权多元配额,而只要异性恋角色为主体,就可以表达相似的也是广泛的情感和主题,并参与广泛的竞争。
Aldrige饰演的Kit在以单一讲述者为主的视角叙事中确实更接近传统浪漫喜剧中的eye candy。他老天赏饭吃完全不用硬去,站那坏笑这部分就完美达标。不过编导同样用了一种直面与特写的方式,给了这个角色表现脆弱恐惧与痛苦的空间,最后的传递很真切可感。其他的配角,从导演被关注处女作就御用的Sally Field,听到儿子患病后大骂作弊竞争对手压抑移花的爆发,粉雄Antoni客串大秀肌肉bitch face斜眼的mean girl精华尽显,在表演和编导层面都是很精妙的安排。
我很欣赏本片的结构,本就国民剧飞黄又作为制片人的Parsons,制作一部电视人虚实结合的剧情传记,已是一种戏里戏外边界模糊的意趣。本片及改编自的传记作品,标题开篇就揭开故事悲剧结局的一刻,之后男主以自己喜爱的上世纪情景喜剧形式反映的童年回忆,在两人情感生活的线索中每一次的人生节点处插入交融。剧情节奏和剪辑风格上,场景片段内缓慢饱满,琐碎的闲谈,确是真实生活的鸡毛一地又沉重如山,段落间又是高速跳跃如追不回的时间的编年史。没有明显导演先前作品典型的经典三幕式,日常式的场景还侧面反映出从一对普通伴侣生活下并非聚焦斗争的北美平权历程的变迁。最后当情景喜剧与现实以幕前幕后交汇,真实的死亡与想象的童话结局虚实颠倒呈现,哪怕先直面惨痛,却也随着剧中人走过两小时观花的爱与扶持,真的很难轻易道别不落泪。
故事讲述了一对男同,从热恋到相看两厌,最终一个确诊癌症,BE的故事。
仅看这个故事,如果是发生在正常夫妻之间,是否还会有如此的效果呢?
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花心的男孩,两人同居十三年,最终男孩确诊癌症离世。
似乎如果是这样,这个故事将变得平平无味。
看影片之前并不知道这是一部改编作品,看到很多短评都提到,两人历经千辛万苦才在一起,然后这份千辛万苦在影片中并未表现,只是有人物不知道如何跟父母解释来展现。
但如果影片真的把那段千辛万苦表现出来
是不是会让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变成狗血伦理呢?
真人真事改编,爱情与绝症主题。所有人都想要幸福结局,但有时候明知会BE,也无法阻止全情投入的去爱,被剧透的是目的地,而不是沿路的风景。可能是年纪大了,就喜欢看一些零零碎碎的恋爱流水账。可惜电影没能拍出13年爱情长跑的绵长感,而且个人感觉谢耳朵和本·奥德里基的角色应该对调。
这是一部怀旧的影片,其中穿插的美国肥皂剧的片段可以看作男主对童年的一种“怀念”,时不时的念稿自白也是对电视节目的一种呼应,电影前面一直在铺垫着TV这一元素,果不其然在最后将剧情推向高潮——直接化用电视节目的形式,将角色从中抽离,看似是将观众也从中抽离开来,但却是更深的陷入,我也因为这一段落选择五星吧。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相机,“u r looking at me,and I take pic of u",相机作为Kit注视Michael的媒介,同样也作为其记录回忆的工具,证实了this ride is so perfect。在这样一个圣诞夜里观看这样一部感受爱与生命的影片,挺好。(配乐选得真好,KIt真tm是我的type,就喜欢这种hopeless gay man)
爱情、疾病、相守……还是很感人的,病床收工的段落很巧妙,我理解是普通的告别太残忍了,他只能用这种抽离开现实的方式,短暂逃离到熟悉的电视行业里,用这种方式来想爱人告别。Kit妈妈说的那段话也很好,跑道就在你面前,你的比赛就发生在眼前的路上,不能作弊,没有抄近路,只有走完全程。
不错的同性爱情片,美国观众泪点实在太低了,抽泣声此起彼伏,后面大哥估计哭得快虚脱了,我在前面听得只能憋笑。
戏如人生如戏,对童年原生家庭作为情景喜剧呈现,对爱人过世超现实假想为是在拍剧,超虐的树下二人白头偕老的平行宇宙,这些虚拟式的叙事最贴近心理真实,充满诗意,也是资深影视工作者的思维了。Fleabag里的屌丝帅男让人看得很出戏,不过电影还是挺好哭
本来想看一个简简单单的喜剧,结果点开就发现我错了…拍摄手法和创意都很好,在商业电影里算很牛的了。俩主演也真的很不错。4.5所有剧情里最讨厌最讨厌就是生死离别,尤其是那种可以计时的离别。前半部分人设和剧情都和《bros》很像,但是过了大概前25分钟就发现剧情走向完全不一样,前者更像是纯爱玛丽苏,而这个是一生,和异性恋们一样的一生。至少他们也算是幸运的,可以陪伴彼此十四年。看着看着让我想到《极品基老伴》了,当然那个要好得多。我们都是在被剧透中生活啊,分别就是最终目的地,管你是主动分别还是被动接受。可是啊,依然在奋不顾身地爱,用力地爱每一个人。
即便是过度用力与僵化生硬的对比,也依然被最后四十分钟的点滴击溃——爱各式的Rosé,却始终放不下的Diet Coke,戏如人生,但人生若真如生活情景剧般再次响起不安的铃,静谧乏味般的死水涟漪。猛然间,惊觉非是石子而似炸弹,激起的不只纹,更有泪。I'm scared. I'm sorry. And I'm ready.
从各方面来评价都不怎么样,剧情无聊,服化塑料,拍摄差劲。真人经历为什么拍出来都会这么无聊,前段时间网飞的限定剧From Scratch也是,都是片段拼凑的流水账,剧情性很差。很不喜欢Michael幻想的情景喜剧part和Kit告别时假装换到戏外的设置,完全没法入戏,作为一个很容易看哭的人,居然完全哭不出来。另外Michael开头就把Rory列为Gilmore Girls里最讨厌的角色,瞬间反感。Jim Parsons演技好差,脸特别僵,嘴巴以上都动不了的感觉,而且长得很像蔡明,导致一直出戏。Ben Aldridge非常帅,尤其是戴眼镜超级sexy,演得也很好。QE的Antoni Porowski客串一个配角。PS.片尾和滚动字幕之间有一段真人吹泡泡的录像,电影里倒是完全复刻了,别漏看了。
我在雨中等你如果有四星的话。耳朵是好演员,奈何形象滤镜实在影响力太大,医院拍桌的戏值得今年所有的掌声!很可惜的一点是,萨莉菲尔德发挥余地太小,她配得上更高的舞台。ps:让我看着ben在镜头下一点点死去,是今年最残忍的事
哭得我鼻炎都犯了
和世上无数爱侣一样 这段看似模范的关系也会遭遇瓶颈和危机 也会有谎言和秘密 也许要不是突如其来的噩耗 他们没走进婚礼的殿堂便会分道扬镳 但每年一起躺在圣诞树下望着对方的幸福是真的 夜半三更能抱着枕边人而眠的依靠是真的 相伴十余年心如刀割的不舍是真的 像片中最后所说的 这不是一个完美浪漫的love story 但却是真实的love story
爱情,不就是绝症吗?一旦罹患,无法根治,只能等待。
有一点明白这种明知道会是分离的结局,还是想享受相伴每一天的感觉。看的出Jim对这个故事的投入,我想他本人跟Todd十多年的感情中也许也有过这样的瞬间,痛恨彼此,但有因为太相爱而无法分开。如果没有癌症,Kit和Mike是不是还会在一起呢。
M有些习惯可以说正中“不受欢迎的同性恋”死穴,他自己也知道:FFK,小时候是个小胖子,内心的阴影一直带到成年;以及满屋子都是蓝精灵的fetish;还话唠,你们不知道话唠的同性恋有多不受人待见。但是K喜欢。我们似乎总觉得K这种男神是不会看上M的,连M本人都觉得“要是让你知道你那对被卡奇裤子包裹的屁股有多好看,我担心你会很快离开我”,所以他忍气吞声,父母来看望K叫他de-gay一下房间也只是悉听尊便,任对方跟S上床也不敢提出抗议。似乎一方得绝症是所有同性恋情侣最好的结局,可以保持togetherness的体面,也可以在最后的eulogy中让所有resentment烟消云散,“只要失去的恐惧不是基于背叛”就好。真实的爱情不都这样吗,只要架上急救室时身份是“丈夫”便是“媳妇熬成婆”,一切都值得了。
忽然觉得李安可以把白先勇的故事拍出来。。。
耳朵演什么都像是谢耳朵
算是今年看过最催泪的爱情片了,虽然显得流水账,谢耳朵跟迷人的Ben都演的很棒,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守到老更难,哪有什么羡煞旁人的美满爱情,再持久的感情,也会有需要克服的危机与谎言。可心动的瞬间是真,每个拥抱每个亲吻,一起相守走过14年的光景,都是相爱的证明,在生死离别,相知相守面前感情里的瑕疵都显得微不足道了,爱人已逝,爱意隽永,很难不让人共情,哭死
配乐相当不错,导演好品味。缺乏出挑的桥段,难免只能归入可供消遣的爱情电影。过了一晚上,不断回想谢耳朵告别的表演,觉得还是得加颗星,谢耳朵真是很好的演员。
这是一部明知the hero dies的电影,其对情绪的渲染大于对情节/结构的把握。看完想到了蔡康永说的,我们要练习面对告别。
我是自己抱着自己看完这部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