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但乌克兰人并不买《纳瓦尔尼》的账。乌克兰和俄罗斯反对派貌合神离,奥斯卡与乌俄战争的结局。
/
2023年3月13日,来自CNN的《纳瓦尔尼》击败了大热的《火山挚恋》,夺得了第95届奥斯卡的最佳纪录长片。
在Twitter上,一个冒充克里姆林宫的账号(@KermlinRussia)发了泽连斯基和纳瓦尔尼两个人的照片,配文写道:
“一个梦想获得奥斯卡奖,一个梦想击败普京成为总统。结果恰恰相反。”
利沃夫市长的言论代表了乌克兰人对《纳瓦尔尼》获奖的一般看法:
“《纳瓦尔尼》是一个装在午餐盒里的三明治。它被带到世界各地,作为俄罗斯仍然存在反战者的一个例子。他们讨论了它的配方:陈旧的面包、变质的奶酪和俄罗斯宣传的特殊气味,现在闻起来像奥斯卡小金人。”
/
对世界来说,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这个名字已然变得陌生。在过去十年,西方媒体称这位俄罗斯反对派领袖为普京“真正的对手”。他本人的声望则在2022年一次失败的投毒事件后到达顶峰——获奖的纪录片正是围绕着该事件展开的——然后又随着被捕和乌俄战争迅速被人遗忘。
在另一边,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这位前知名喜剧演员,现任乌克兰总统以及普京“真正的对手”,再一次在奥斯卡吃了闭门羹。自去年2月24日以来,他几乎没落下任何一个重要的电影节和颁奖典礼——柏林、戛纳、威尼斯、格莱美、金球奖。他通过远程会议软件出现在现场屏幕上,请求人们支持乌克兰人保卫自由。
然而,奥斯卡对于政治话题不感兴趣,或者说对自己认知之外的政治话题不感兴趣。泽连斯基去年3月就被拒绝了,当时奥斯卡制片人威尔·帕克(Will Packer)认为乌俄战争只是白人之间的地区战争,而“有色人种的全球战争”更加值得重视。
今年,泽连斯基团队招募好莱坞经纪公司总裁迈克·辛普森(Mike Simpson)进行游说,为总统争取到了在金球奖颁奖典礼的发言机会,但是仍被奥斯卡拒绝。对此学院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作为一个主要活跃在独联体国家的演员,泽连斯基对好莱坞号召力有限。两届奥斯卡影帝,在《白日梦想家》中饰演摄影师的西恩·潘(Sean Penn)是为数不多的盟友。开战时西恩正在基辅为泽连斯基拍摄一部名为《超级力量》(Superpower)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几乎无人问津。后来,他又将自己的一座小金人“颁给”了泽连斯基,以抗议学院对乌克兰战争的漠视。
2019年接受CNN采访时,泽连斯基称当自己还是一名制片人、编剧和演员时,自己的梦想是获得奥斯卡奖。
“我想在美国受欢迎,现在我在美国很受欢迎。” 这应该是公关的客套话,因为泽连斯基和他的“街区95”工作室没想过打入美国市场。
对于奥斯卡的闭门羹,泽连斯基也许没必要感到太沮丧,1940年,奥斯卡一样拒绝了卓别林的《大独裁者》。然而,美国最近的民调数据对乌克兰有些不利,瓦夏和他的团队必须改变公关策略了。
/
纳瓦尔尼一直想当总统,尽管很多人认为他是演员。
以常识看来,俄罗斯的反对派基本上是普京主动扶持的。这些反对派吸收了不同意识形态选民的选票,保障了“统一俄罗斯党”的多数党地位,并且默契摆烂,告诉大家只有统一俄罗斯党一个选择。
纳瓦尔尼被称为“编制外反对派”。他的确更激进,更公开地和普京政权作对,但人们依然怀疑纳瓦尔尼也只是和普京演双簧罢了。因为他没有被暗杀,也没有流亡海外。
纳瓦尔尼的主张激进,只要离开了圣彼得堡或者莫斯科等大城市,就没有多少人买账了。看看这部纪录片就知道他如何“不接地气”,他喜欢玩《使命召唤》,在飞机上和老婆看《瑞克和莫蒂》,这些“西化生活方式”可不能讨好俄罗斯人。
纳瓦尔尼的观点和作风的确不太可能让他成为俄罗斯总统,但他做的事情是相当危险的。
2018年开始,他开始通过一系列高调的调查报告揭露普京统治集团的腐败,时不时就搞出油管播放量上百万的“大新闻”。
俄国民众可能会默许统治阶层攫取更多的好处,但前提是大家都要获得好处。而如今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并不如人意,继续纵容“合理的腐败”只能坐实纳瓦尔尼对普京的最有力的指控——“小偷和骗子”。
《纳瓦尔尼》所聚焦的正是他的新闻调查活动,只不过这次不是哪位高官的豪华别墅,而是针对他本人的暗杀活动。
记录片展示了纳瓦尔尼的团队如何从暗网上购买用户隐私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嫌疑人身份,使用虚拟号码和“电信诈骗”套取情报。
在观感上,这个团队很像是一个YouTube频道,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抱着笔记本在公寓里随地办公,随时用手机录下可以剪进视频的素材。当他们发布调查新闻后,会像其它YouTuber一样为飙升的播放量欣喜若狂。
调查结果,或者说“Алексей Навальный”(@NavalnyRu)频道的新视频大获成功,在一小时内播放量就突破百万。这部分得归功调查结果的喜剧效应——前苏联最顶尖的神经毒剂被抹在了纳瓦尔尼的内裤上,但没有立刻杀死他;机组人员迅速将飞机降落,当地的医护人员用解药将他成功抢救;参与人员居然被一个诈骗电话套到了做案细节。
在2020年,人们很难相信俄罗斯情报部门已经从《007》退化成《憨豆特工》。因此,普京对谋杀指控的反驳虽然偏题,但简单有效:“如果真是我们干的,他早死了”。
但2022年的一系列事情告诉我们,也许没有什么反转,只是单纯的菜和狂妄罢了。俄罗斯情报部门真挚地告诉普京基辅政权不堪一击。也别忘了2018年俄罗斯军方情报总局(GRU)闹出的笑话,特工们在报销回程路费的发票上填了单位的真实地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
对于乌克兰人来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对纳瓦尔尼不适用。
正如纪录片中展示的,纳瓦尔尼曾是个帝国主义者,一个大国沙文主义者,他早年和俄罗斯新纳粹分子关系暧昧,参加过臭名昭著的极右翼活动“俄罗斯进军”(Russian March)。
纪录片展示了那时的纳瓦尔尼,他对群众喊道:“Slava Rossii”(荣耀归于俄罗斯)。这句话乌克兰人不会陌生。在最近的一个轰动全国的视频中,俄罗斯士兵强迫一名乌克兰战俘喊这句口号。战俘拒绝服从,随后俄军处决了他。
纳瓦尔尼也强调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所属权。2014年10月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纳瓦利内承认,该半岛是通过“对所有国际规范的粗暴违反”而被夺取的,但声称它将“仍然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永远不会变成乌克兰的一部分”。
他的另一个评论更为经典:“难道克里米亚是三明治,吃了之后还能吐出来么?”后来他解释说:“我们的政策必须反映俄罗斯人民的意愿,而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希望克里米亚留在俄罗斯境内。“
既然大部分俄国人是民族主义者,那么为了团结大多数俄国人,纳瓦尔尼也要成为一个民族主义者。
纳瓦尔尼反对顿巴斯和叙利亚的战争,但反对的理由是对俄罗斯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而不是道义。
这种“俄罗斯优先”的思维逻辑多少反映在他去年的“反战宣言”中。他号召人们每天都要举行反战游行,但是为了告诉世界不是全部的俄罗斯人都是帝国主义者。
2014年以来,反对派们一直试图让西方相信,普京的战争并没有得到公众支持,民意调查是假的,人们因为害怕被捕所以才拒绝反战,制裁不应该涉及俄罗斯人民。
然而,当全面入侵真的开始时,自由派作鸟兽散,展示了和传言中如出一辙的软弱和虚伪。反战活动没有掀起多大波澜,反对派口中“爱好和平的俄罗斯人民”规模之小,无法指望他们结束战争。
《纳瓦尔尼》的获奖让很多乌克兰人感到不适,倒不是因为它夺走了泽连斯基的发言机会,也不因为它没有提及今天的战争(这个纪录片上映于战争爆发之前),而是它暗示着一个灰暗的未来:
如今乌俄战争被塑造为自由世界和专制帝国的战争,但如果未来纳瓦尔尼领导着一个自由但仍然对土地贪婪的俄罗斯,西方还会支持乌克兰么?
看看2008年的格鲁吉亚,乌克兰人就会发现答案并不乐观。
/
战争爆发后,普京全面镇压了残余的反对派势力。后者不得不前往西方寻求庇护。在那里,他们必须接受“乌克兰优先”的观点。
今年2月,纳瓦尔尼的团队发布了“十五点宣言”。在这份战后安排性质的政治纲领中,纳瓦尔尼宣称这场战争是“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主张俄罗斯必须承认1991年的边界(即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战后应该使用油气资源对乌克兰进行赔偿。
他还在为俄罗斯人民辩护,说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是帝国主义者。他以白俄罗斯举例,“白俄罗斯也卷入了战争,但我们不能说白俄罗斯人也是帝国主义者,他们只是有个‘民主分子’(Dictator)掌权。”
至于为什么“糟糕的人”总是会掌权,纳瓦尔尼没给出解释。
一百年前,乌克兰民族解放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弗拉基米尔·温尼琴科(Volodymyr Vynnychenko)曾敏锐地指出,“俄罗斯的民主会在乌克兰问题开始的结束”。
如果俄罗斯不摈弃那些疯狂的帝国主义思想,选择一种新的共和主义思想,那么一个自由的俄罗斯永远不可能存在。
我们不知道纳瓦尔尼是否真的放弃了沙文主义,也不知道自由派眼中的俄罗斯共和国是否会重蹈1917年的覆辙,但随着战争延续,俄罗斯和西方渐行渐远,自由派的希望确实是已经完全破灭了。
从这个角度看,乌克兰人或许没必要对《纳瓦尔尼》的获奖那么抵触,因为这可能只是俄罗斯最后一位“高尚者”的墓志铭罢了。
/ 完
参考资料综述:
· 维也纳大学的安东·谢霍夫佐夫(Anton Shekhovtsov)是研究欧洲极右势力的专家,他近日撰写的文章介绍了乌克兰人和俄罗斯反对派的紧张关系,完整文章详见半岛电视台。
· 《时代周刊》的“Why Some Ukrainians Aren't Happy With Navalny's Oscar Win”介绍了乌克兰各界对于《纳瓦尔尼》获奖的反应以及导演的辩护,并邀请相关研究员进行了精彩的评论。
· 关于2020年的“纳瓦尔尼投毒案”以及更早的“俄前特工中毒案”,“世界说”(Globus)有过精彩的报道。
· 《名利场》的独家报道“Oscars Reject Ukrainian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y’s Bid to Appear on Telecast”介绍了泽连斯基在奥斯卡遇冷的经过和团队的公关努力。
· 亚历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在《外交事务》发表的文章“The Russia That Might Have Been——How Moscow Squandered Its Power and Influence”预测“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将逐渐伊朗化,并将越来越依赖东方”,因此俄罗斯自由派的愿望将永远无法实现。
· 利沃夫市长的评论集中体现了乌克兰人对纳瓦尔尼的不信任:“Navalny 是一个装在午餐盒里的三明治,被带到世界各地,作为俄罗斯仍然存在反战者的一个例子。他们讨论了它的配方、陈旧的面包、变质的奶酪和俄罗斯宣传的特殊气味,现在闻起来像奥斯卡小金人。”截至目前,泽连斯基团队没有对纳瓦尔尼的获奖发表评论。
普京的政治对手的惊心动魄的肖像,包括对他的毒害和监禁,以及其对网络文化的蔑视和控制。
2017年,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执导了《普京访谈》(the Putin Interviews),这是在世的大导演职业生涯中最可疑的时刻之一。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四场垒球式的座谈对斯通来说是很低的,但对普京来说却是非常符合品牌的,他的优势在大理石的宏伟中显而易见。
在重要的新纪录片《纳瓦尔尼》(Navalny)中,风格和主题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结合。流亡于黑森林的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开玩笑地恳求导演丹尼尔·罗赫尔(Daniel Roher)与他们一对一地做一些新奇的事情。他说,如果克里姆林宫真的杀了他,续集可能会是一部“关于记忆的无聊电影”。他坚持要把它拍成惊悚片。
现代持不同政见者的肖像恰如其分地涂上了间谍电影的华丽色彩:一段弦抖动;无人机在山间小路上呼啸而过。但这不仅仅是因为纳瓦尔尼诙谐的幽默。这个故事的出发点似乎是邦德式的邪恶。主任和主题将于2020年11月会面。那年8月,纳瓦尔尼在飞往莫斯科的航班上差点丧命,他被臭名昭著的神经毒剂诺维乔克(novichok)毒死。正如纳瓦尔尼冷淡地指出的那样,武器的选择可以从两方面解读:一种是杀手渴望留下名片的标志,另一种是很容易被人套用的武器。
但纳瓦尔尼的权力坚持认为,普京并不总是有机会讲述这个故事。这部电影是对向暴君宣战的研究,从研究人员克里斯托·格罗泽夫的黑客新闻开始。他启动了这部电影,利用黑市数据找出了策划投毒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特工。人们对他的背景有疑问,这是不无道理的。纳瓦尔尼的助手玛丽亚·佩夫奇克说:“他听起来有点虚构。”但是格罗泽夫检查过了。他的研究也是如此——令人惊叹。结果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中心作品。纳瓦尔尼镇定自若地给那些企图谋杀他的人打了个恶作剧电话,诱使其中一个全盘招供。
你想象着他标志性的傻笑逐渐消失,变成了怒容满面。从整体上看纳瓦尔尼也是如此,在这部电影中,这两个人似乎是彼此的绝对对立面。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把普京描绘成一个冷静的政治家,而罗埃尔发现纳瓦尔尼在恶搞tiktok,利用他的个人魅力和对网络文化的掌控来揭露克里姆林宫的腐败。在档案录像中,纳瓦尔尼在莫斯科街头公开称普京为小偷。普京刻意拒绝提及纳瓦尔尼的名字。
一个如此有吸引力的人物很难出现在镜头里,而不会让人觉得这是未来总统竞选的竞选地点。纳瓦尔尼现在被关押在俄罗斯,这将是一个多么精彩的续集啊。但Roher足够聪明,能够看到阿谀奉承的危险,也足够勤奋,能够提出尖锐的问题。
结果,这是一部勇敢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勇敢的人,出于纳瓦尔尼在YouTube上曝光的一个紧急目的,以及电影仍然可以实现的生动感觉。
今天聊聊美国纪录片《纳瓦尔尼》。
片名Navalny (2022),别名逆权斗士纳瓦尔尼 / 纳瓦尼事件簿(台)。
这是一部CNN出品的“纪录片”。
CNN记者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原原本本”地拍摄了大毛人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ksey Navalny)“中毒”事件始末。
上述句子中加了大量引号,自然说的都是反话。
结合CNN一贯的尿性,结合整件事件中一直摇旗呐喊的西方国家群体构成,结合工具人阿列克谢·纳瓦尔尼的利益诉求,不难发现整件事情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但你还是不得不佩服西方媒体在打舆论战时,具备的高超技战术水准。一个根本站不住脚、凭空捏造的虚假事实,被这些专业媒体人策划包装后,俨然成了比真的还真的事实。
《纳瓦尔尼》号称是一部“纪录片”,却丝毫没有表现出纪录片该有的客观和详实。
观众在本片中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观众看到的。拍摄人员先预定了一个舆论导向,然后不断的往这个方向添油加醋,包装出了一个“真相”而已。
如果一个人能被《纳瓦尔尼》一类的作品忽悠住,那么这个人已经丧失了基本的辨别能力,不适合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接受信息。
本片实质性内容很少,从头到尾就说了一件事情:阿列克谢·纳瓦尔尼因为勇敢地反对大毛政府,遭到当局“暗杀”。2020年,阿列克谢·纳瓦尔尼在从托木斯克(Томск)飞往莫斯科的航班上突然感到不适。
飞机紧急迫降后,阿列克谢·纳瓦尔尼得到救治。结果阿列克谢·纳瓦尔尼大难不死,两天后他又被转送至汉斯猫柏林的夏利特医院,没几天就活蹦乱跳地高喊遭到当局暗杀。汉斯猫医生宣布他被军用级神经毒剂“诺维乔克”下毒。
西方政府抓住这个全新题材,第一时间向大毛政府发难,全然不顾对方的否认,一口咬定这是一次政治暗杀行为。
不知道导演这场“下毒”大戏的人对军用级神经毒剂有什么误解,还是对大毛情报局的能力有什么误解。
反正汉斯猫公布出这起政治暗杀事件时,大毛方面也是一头雾水,连平时妙语连珠的大毛新闻发言人都直呼纳瓦尔尼是不是有什么大病,得了迫害妄想症。
作为五常里的上三常之一,大毛在自己的领土里想要除掉一个手无寸铁的人,需要费这么大劲么,而且还是失手了……
阿列克谢·纳瓦尔尼平时会组织一些游行,但没有他,西方NGO组织依旧会巧立名目组织游行。
相反,普京留着阿列克谢·纳瓦尔尼每天叫唤,本身就有其用意。一方面可以显示自己国家的言论自由,另一方面还可以检验剩余人员的忠诚度。相反除掉阿列克谢·纳瓦尔尼则会让自己陷于舆论不利。所以留着阿列克谢·纳瓦尔尼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老谋深算的普京怎么可能出如此昏招呢。
大毛政府也曾要求阿列克谢·纳瓦尔尼拿出证据,但阿列克谢·纳瓦尔尼和汉斯猫方面坚持不拿出证据。
随后英国领先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关于纳瓦尔尼症状的详细病例报告,分析了包括心率缓慢、唾液过多、体温过低和大汗淋漓等症状,并表示在他体内没有发现毒药。
观众观看《纳瓦尔尼》时可以注意其使用的各种话术套路。
这里并不是按照纪录片的套数,先摆事实再推出结论,而是先摆出结论,然后往里面填素材。通过对结论有利的素材来证实自己的结论。在有罪推论的情况下,“下毒”似乎越来越像回事。
而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相关受益方的利益诉求一概不提。这种避重就轻的手法,很容易唬住一些单纯人士。
其实结合当时的时政背景就能理解。
2020年的时候,鹰酱一心要搅黄汉斯猫的北溪2号工程,而汉斯猫不愿意停工,既不想破坏和大毛的良好关系,又不愿意得罪鹰酱。两权相害取其轻,汉斯猫最终还是扛不住鹰酱的压力,决定停掉北溪2号,但又不能明面上得罪大毛,于是借着工具人阿列克谢·纳瓦尔尼搞出了一出“暗杀”闹剧。
汉斯猫医生诊断出阿列克谢·纳瓦尔尼被“诺维乔克”下毒,尽管拿不出证据,但足以向大毛泼一盆粪水。大毛自然不会承认没干过的事情,汉斯猫正好可以以“人权”“民主”为名义,断了北溪2号。一手又当又立玩得极溜。
未来欧洲能源涨价有什么关系,哪怕重启煤电、重回烧木头时代也无所谓,本来“碳达峰”“碳中和”就是西方人编出来遏制神秘东方国家发展的说辞。
舆论战的反面教材,
迫害妄想症工具人。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纪录片 纳瓦尔尼 当然是一面之词,就如我们看到的关于他中毒这个事件一样,都是一面之词。做不出用挑拨情绪骗流量的事,毕竟现在是反网络诈骗月,只说一些技术上事。
这些年手持移动摄影基本是电影的主流美学,包括日本都尝试放弃三脚架。传统理论上叫真实感,更多的是视频拍摄和分享成本降低,大家更习惯看手机或者微型摄影设备拍摄的画面。
和传统理论手持摄影更多的是长镜头不同,现在的手持摄影有时候会剪的非常碎,也是拜一键生成所赐,一个长镜头都能剪出三秒一个镜头的短片,观众自然受不了侯孝贤贾樟柯式的长镜头。但纪录片有坐下来采访的传统,现在依旧如此,这种采访其实有调节手持摄影节奏的作用,稍微慢下来一下。
纪录片另外的问题是信息量太大,传统解决方式是加空镜,但现在会在一个场景结束后留一些“废”镜头。讲究一点的剪辑会把这些废镜头组成另外一条辅线。故事片没法这样做,但完全可以设计其他的小人物来打这个节奏。
你如何评价《纳瓦尔尼》? 我不知道,从纪录片的角度? 这部纪录片塑造了纳瓦尔尼一个完美英雄的形象,反贪污、演讲、自信、关心家庭、爱妻子、充满人道主义(担心化学家)、善良温情(喂驴子、小马)、勇敢、为了人民、幽默、、、、、、这对于人物塑造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但这是纪录片,虽然主导真实,但一部纪录片是不可能一点没有导演的情感色彩导向的,而恰恰是纪录片才让人们忘记这一点。 从政治的角度? 我对政治的学习才刚刚起步,学的不好。这米国拍的,拍的俄罗斯的不好的形象宣传,如果是没有一点政治色彩导向的话,我不信。但我真的觉得俄很古板,条条框框……相对中国没有那么自由,但这件事影响这么大,如果不看这个纪录片,我都不知道…… 从纳瓦尔尼这个人来评价? 我觉得他自大,狂妄,甚至陷入了自己是英雄主义的表演,想当总统,在去小村子的时候说竟然没有人欢迎… 但,这个行为让我想起了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伟大的进军”章节中的一段话“弗兰茨突然感到,所有人也包括他自己,是多么可笑,但这种意识的觉醒并未令他离开大家,也没能在他身上激起一丝讽刺的意味。相反,他的心底涌起了一份对他们的无尽的爱,就像是对患上了不治之症的病人产生的那种爱。是的,伟大进军就要到尽头了,但这难道就足以成为弗兰茨背叛它的理由吗?他自己的生命不也是走到了尽头了吗?面对这群陪着勇敢的医生们来到边境线的人,难道他该嘲笑他们的表现癖吗?除了表演以外,所有这些人还能做些别的什么呢?他们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弗兰茨是对的。我想起了那位在布拉格组织签名请愿运动、要求赦免政治犯的记者。他很清楚这种请愿运动帮不了犯人,其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真的就能释放那些犯人,而是为了明白仍然有人无所畏惧。他所做的也近乎是在演戏,但他没有别的可能。在行动和演戏之间,他别无选择。他唯有一种选择:要么演戏,要么什么也不干。在某些情况下,人注定要演戏。他们与沉默势力的抗争(反对河对岸的沉默势力,反对变成无声的窃听器藏在墙中的警察),是一个剧团向一支军队发起的战斗。 弗兰茨看见自己那位来自索邦大学的朋友举起拳头,在威胁对岸的沉寂。”
我怎么看?嘿嘿嘿我现在认知有限,我先当个电影看,画质、构图、色彩真好,不愧是美丽国。
可是我还是想问,你们咋看?我想宽展一下我的想法。
这部纪录片的内容我就不剧透了,片源我放在最后。下面这些话和纪录片内容无关,和纳瓦尔尼的理念相关。只有更多人理解并支持纳瓦尔尼这样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制度的进化
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以及幸福指数排名中,最文明的国家均是下面所说的第三类权力制度,最落后的均是第一类,处于中间阶段的是第二类。
虽然学界有多种不同的分类,但按我的想法,可以简单地把权力光谱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类型:
帝王制:一个人说了算。极权的、独裁的、封建制、君主制。是一种没有竞争的旧体制,大领导可以指挥一切,下面人听令执行。更容易出现灾难性的治理。
元老制:几个人说了算。竞争存在于少数人之间,比如寡头、贵族、军头、高官、家族、开国元老。
民主制:民众说了算。民众对官员有选择权,民选官员受民众监督,要兑现对选民的承诺,才能保有权力,否则下届就可能会被民众抛弃,丢了饭碗。政党要照顾到更多群体的利益,才能获得更多人支持。各种政策取得共识才能获得通过,也就不容易出现暴君式的治理灾难。
为什么说除了气候危机之外,某国还面临另一种危机?就是因为该国的权力制度已经从第二类倒退至了第一类。近年在几大城市、地区甚至遍及全国的灾难性治理,都可以证明上述判断。
二,斗争的进化
人类历史上最显著的斗争,发生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国家之间。有了核武器之后,和平成为共识。进入现代,最显著的斗争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朝鲜和韩国本来就是一个国家,权力模式却是两种,一个集权专制,一个民主。如果非要统一,你支持韩国统一朝鲜?还是支持朝鲜统一韩国?这个问题对于有政治素养的人,问题的核心是:你支持民主取代专制?还是支持专制取待民主?
被欺骗的朝鲜人民相信“美帝国主义灭我之心不死”的谎言,会支持朝鲜统一韩国。但那个谎言在韩国却不会有市场,韩国企业就可以在多个领域与美国企业竞争,在自由法制的韩国,民众的政治素养远高于被愚弄的朝鲜人民。看看那些受美国影响和支持,走民主道路的邻居日本、韩国、台湾,以及那些东南亚、中欧、东欧等等民主国家,这些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都高于非民主国家。权力模式越是集中,文明和自由程度就越低。权力模式越分散(民主),文明和自由程度就越高。相对于北欧和西欧,美国还不够民主,所以自身也有很多问题,但民众的日子总比那些权力集中的国家强得多。联合一切民主的力量,认清专制权力的黑暗,包括朝鲜人民在内的广大民众才会有更多的自由。美国要求他国走民主道路,是对文明的贡献。
三,理性的进化
在某些国家,欺骗民众并获得支持,最普遍的把戏就是渲染外部势力。为什么这招很管用?因为渲染外部势力,就能团结民心到首领或政党这边,激起的是人类这种群居动物根深蒂固的本能。而理解民主、自由和人权,以及复杂的权力谎言,需要理性。
能够自由地接受正反双方的言论、独立第三方的言论,对提高甄别能力很有帮助。既然互联网、媒体和言论等等不自由,能看见的信息都是符合官方叙事的、被审核、裁剪之后的“一种声音”。那就想办法翻过去,从反方和第三方那里了解事实和观点,甄别真相。如果翻不过去那堵墙,就去看书和纪录片吧。它们大部分还没被控制。
愚者理解世界,主要靠本能。智者理解世界,靠理性训练。
2022.8.25,福州
纳瓦尔尼《NAVALNY》,片源://www.acfun.cn/v/ac35258646
这部纪录片击败了大热的《火山挚恋》一举夺魁,看过的人就都知道为什么。只能说奥斯卡你也是很懂。
其实这部片子我觉得没什么要写的,我觉得基本就是没啥艺术性。主题敏感是我觉得学院爱它的主要原因。作为观众也没什么要评论的,就觉得生活确实是比艺术创作还要精彩还要跌宕。结尾收的挺英雄主义的,可能也是因此他得到了很多民众的支持。
片子和这个主题常会提醒我的一件事就是关于傲慢。当权力和财富被拥有的时候,人就会自然的产生傲慢,附属伴随歧视压迫和无所畏惧。这是人性的恶中会自然发芽结果的产物,几乎是不能避免的。而我认为所有人都要不断反思起纠正去改善自己的傲慢和理所当然,才有可能实现某种意义的自由平等吧。但这显然在任何社会都是非常难以做到甚至不可能做到的,但我却坚持觉得是我们应当追求的。
好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去。
Not give up
不愧是诞生好莱坞的地方,只能说好莱坞就是西方叙事的本质,包括这个纪录片:一出精致、煽情、离谱的闹剧,一切都建立在“撇开事实不谈”的基础上。除此之外,镜头语言+剪辑+配乐,无懈可击。面对这样优秀到恐怖的propaganda产物,除非你对事情有深刻全面的认知,且意志坚定,否则只有被带着跑的命。(ps:纳瓦尔尼的脸是我看了能做噩梦的程度)
真正有志于改革国内体制的人会这么迷恋于塑造自己的网红形象?很怀疑。
这完全是西方视角,倾向也很明显。这对夫妻也是很像政治网红。
跟京子是一体两面,难讲是什么一号人,不过人家总归是能公开发言这就…
坦白说,纳瓦尔尼的过往记录确有惹人担忧之处。至于他是否真的具有打破"damn circle of re-establish of authoritarian regime"的决心、品格和能力,也依然悬而未决。但毫无疑问的是,他已经证明自己的的确确是一个勇敢的人。单就这一点而言,就尤其值得敬佩了。
不知道这部片子可以在豆瓣存在多久,作为一种西方的视角,可以用如此的方法诠释一个故事,作为硬币的两面,应该有另外一方的视角和第三方的视角,不能因为是弱者,弱者就是对的,但是,同情弱者永远是没错的。此片,也可以看到,原来在大毛是可以。。。可以。。。可以。。。的,所以,国内的那批右派,敢骂是因为安全,多学学人家阿列克谢吧,弱势得让对手窒息。
原来是纪录片,很明显,普京的维稳工作没有某国做的好啊!
希望他能早日出狱
克里斯马爆棚的男人 但我觉得他老最真挚还得是和新纳粹混迹的草台班子时期 利用暗网简单开盒 FSB 科学家然后打电话套出毒害自己的全部实情那段属实难绷 你永远也不知道另一头究竟有多蠢 #Moscow4
俄罗斯反对派人物的传记,虽然带着浓厚的西方价值观色彩,但撇开对与错,这片子让我震惊的是,全世界都这么关注的人和事,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他不一定对,他很可能失败,他很可能死去,但他的那句话,邪恶能取胜的唯一必要条件就是好人什么都不做,真是如雷贯耳。
评论被删 被关小黑屋7天 谢谢韭镰之恋爱好者
【自译 西瓜视频:逆权斗士纳瓦尔尼】很标准的正邪对立、带有动员色彩的propaganda,把主人公由神降为人(支持右翼历史、和家人的相处点滴),再升华为神(回俄的行程和被捕后,民众的反应)。30分钟开始“特工也是人”的桥段,令人忍俊不禁。头条·:https://www.toutiao.com/video/7188148696872452660/?from_scene=video&log_from=c00567b5e893d_1673667436891
看这部片的过程中,联想到的第一个人是泽连斯基。因为这两个人对于现代互联网媒体的运用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两个人都有不同的幽默感。泽连斯基的是舞台演员的幽默,而纳瓦尔尼是实打实的政治幽默。整个纪录片难得触及了纳瓦尔尼的一些黑历史和过去,也不是一味地塑造圣人之类让人崇拜的偶像(嗯,起码他是一个人,一个柏林的病人)。如果未来有纳瓦尔尼的传记片,感觉可以找阿列克谢·谢列布里亚科夫来演,毕竟立场和样貌都比较相近。
无论事实如何,至少还有声音存在。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堂而皇之的杀人。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但失去民心的人不会长久。
他就像雪原上的枯松树,形销骨立,也还是张牙舞爪地支棱着,一幅骨架子撑着某种无法驯服(可能也很危险)的东西。世界上有一类人,注定就要和规则过不去,就是要做最危险的事,就是要以天灵盖测试南墙厚度。又何况是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下,极旺盛极炽热的生命力无法从正常渠道向上萌发,就会出现这种,非常符合对毛子刻板印象的事,十九世纪经典老剧本在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顺着网线近距离呈现给全世界。
2022.06.02无畏的斗士,了不起!
#SUNDANCE22 Doc27 不知道这个条目能存活多久呢?这部作品让人震惊也相当大胆,并没有一味将纳瓦尼捧上神坛做圣人,用较为冷静克制的方式把他的故事讲述出来。有些桥段的出现真是让人感到魔幻,以至于怀疑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赛博朋克的反乌托邦世界之中...
没啥可多说的,应看尽看,且看且珍惜。三星半。
西方导演拍的纪实纪录片,近一年多前发生的轰动世界的这个俄国反对派人物纳瓦尔尼及其事件我们竟然一点也不知道!百度上可查到:俄罗斯企业家阿列克谢·纳瓦尔尼是俄罗斯当前最著名的博主。2022年3月22日,路透社报道,俄罗斯一家法院以欺诈罪判处俄罗斯反对派纳瓦尔尼九年监禁并罚款120万卢布(约合7.3万人民币)。对此人此事因不了解,暂不做评价,但片子拍得很精彩,全面地跟随人物与事件摄影,多条线的交错剪辑,默克尔、普金都有出镜,从纪实纪录片的编导、拍摄、后期制作方面很值得赞赏与研究。推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