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事
阿根廷导演Carlos Sorín 2002年的电影《些许故事》(Historias mínimas)英文片名翻译是“Intimate Stories”。我很喜欢intimate这个词,除了“小”,还有“私密无间”和“羞于启齿”的两层含义,和电影配合得刚刚好。
《些许故事》讲了三个人从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边远小镇去圣胡里安(San Julián)市的故事。经营小卖铺的老头子Don Justo退休后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一天偶然听路过的旅人讲起曾在圣胡里安市看到他多年前跑丢的狗“小丑脸”,便决定不顾儿子儿媳的阻挠私自离家出走,去圣胡里安市寻狗。与此同时,暗恋圣胡里安某小店女店主的推销员Roberto决定给那位单亲妈妈一个惊喜,不辞辛苦要送一个生日蛋糕给她儿子。而主妇María Flores没想到自己竟然被选上参加圣胡里安电视台的“彩色抽奖”,左思右想终于决定抱着襁褓中的女儿独自踏上去圣胡里安的路碰运气。
这三个人去圣胡里安的原因都没什么了不起,甚至老头Don Justo没跟儿子儿媳招呼就离家出走也实在因为花钱去那么远的地方找一条老狗是个说不出口的疯狂理由。但就是这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儿,对每位当事人来说,却都具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以至他们反复犹豫矛盾之后,依然不辞辛苦的踏上旅途。三个故事平行发展,互有交织。不仅起始结局都是小事,路上发生的各种状况也都是小剧情小幽默;可这些个“小”集中到一起,波澜不惊下却凝聚成一股温润的静水深流,极令人回味。
其实西班牙文中的“mínimas” 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极简主义”(minimalism)。极简主义是二战后60年代兴起的艺术派系,初衷是对抗艺术流派中的抽象表现主义,主张最大可能的保存作品主体的原始形态,尽可能的消除作者自身见解对观者理解的驾驭,强调留白,邀请观者成为作品构建的一部分,最大限度的开放作品的意象空间。
从强调留白与开放作品意象空间的角度分析,极简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写意画法很有共通之处,都讲究以简胜繁,以少胜多。从观众与作品的关系角度分析,极简主义的主张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长镜理念多有重合。新浪潮之父的安德烈•巴赞早在40年代就提出导演应完全藏入幕后,通过非选择性的连贯长镜把视点选择权完全交给观众;导演的全部艺术理念都应通过纯粹的镜头语言表达出来,叙事相对于镜头的完整性只占次要地位。如此说来,Carlos Sorín的极简主义电影正是新浪潮理念的实践。
具体到《些许故事》,三段小事,三种不同的情之所至,故事的构建是简洁的——就是要前去圣胡里安;情节的执行则私密精细,充满了令人会心的小细节:老头儿在医院撒谎,Roberto的足球蛋糕变了乌龟,而María期待已久的电动搅拌器在没电的小村子里究竟怎么派上用场?
这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象书页一样在人眼前一页一页的摊开,也许开始并不起眼,但随着路程的铺展,那些细小微妙的情绪缓慢逐渐积累,直到原本不相干的陌生人突然间将心底隐藏最深的秘密和最不为人知的渴望呈现在你眼前,震惊,慨叹,复又无言。
然后,就是回程的路,与来时同样悠长。依旧是荒芜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依旧是简洁到只剩垂直线条色块的无人公路,还有风,和着干净的吉他,无语敌万言。
2 ) 罡风劲吹的高原,小小而坚定的温暖
谁都不可能把世界上好看的片子都看完,在影展活动中看电影,就像是一场场美丽邂逅。它即将展映,我正好看到,看一下内容似乎对胃口,盘算一下时间似乎能行,于是买票。到了那天,没有加班,没有应酬,没有堵车,准时赶到。那部片子,也许并不是最好,但就是在对的时间出现的对的那一部。 阿根廷电影展,让我遇到卡洛斯·索林。《国王和电影》、《些许故事》,两部片子看似叙事风格不同,一个荒诞疯狂,一个是淡淡的公路散文诗。其实除了都发生在辽阔粗砺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二者都有着相似的温暖内核。《国王和电影》由于资方跑路而向着崩溃一路狂奔的剧组,最后也没有得到拯救,但是导演片尾的一句话说明,这位唐吉诃德的梦想没有被打倒。《些许故事》里面找回了自己的狗的老人、误会消解重燃希望的推销员,都得到了让人生的路继续走下去的慰籍。虽然最后带回家的奖品化妆品并不是村妇的所需,但是不管是换来的那一夜食宿,还是作为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人单单是完成了这个旅程本身,不都是收获吗?
还有就是片子里的阿根廷人民真是蛮可爱的。他们贫穷、质朴、善良、外向、幽默,《国王和电影》里面的桑丘,《些许故事》里面帮老人买下并不是他的狗的那个素昧平生的路人,还有不久前看的《摩托日记》里面格瓦拉一路遇到的那些人,都让人喜欢上阿根廷这个国家。 2022.9.25百老汇中心
3 ) Historias mínimas
2023-03-04 17:23
公路故事。人生旅途当中的左右思索,对某人来说的困难抉择;得到同时也是失去,损失同时也是转换的机会,重圆也许同时对某人造成伤害……把这些都假设在最理想、最平和顺畅的转化条件下,仍不可避免发生;那么与人为善,做了所有可做的,剩下的……
无言,却是生命的意味深长。所谓结局,到此有的疑惑有的希冀,看似静止然而正在展开,只是让它结束在此点。三线的着力相差很远,然而看完都有种刻入你心之感。遇到好导演真是有种被抚慰到之感,观影真不需跟得多紧追最新,还是要经时间洗礼大浪淘沙,若是非预期的相遇则更奇妙。
法宝仍然是特写+自找演员(真的不用找专业演员,找生活,扩大圈子,到大街上找,你会找到你的画面)。还有叙事节奏,人物放在假设理想的环境中慢慢热身,慢慢进展慢慢揭晓,慢慢生发慢慢提问。
4 ) 梦想虽小,但还是要坚持,万一实现了呢
在进入影院之前,巴塔哥尼亚于我不过是件抓绒衣,是户外界素来“一鸟二象三巴塔”中的牛牌,模糊记得好像是源自美洲南部的某个高原。
进了影院才知道它在阿根廷屋脊式的存在,才知道卡洛斯·索林是巴塔哥尼亚诗人,他一生都在高原上进退维谷,全力阐释和表达它的美。巴塔美的空阔旷世,看着银幕上的罡风劲爆乱云飞渡,实在猜不出电影修复到底是在加滤镜还是还原拟真?
说回电影。一部意大利新现实和伊朗散文的混合体,三个小人物实现小小心愿的故事。细小、微观、纾缓,一再地用辽阔的巴塔来映衬人的些微,又因其渺小更显坚定、稳固和淡定,微不足道与见微知著的交相辉映。原始纯天然的物理世界,善恶相报,因果因循,值得许诺和还愿的小人间。
最后劝一句:梦想虽小,但还是要坚持,万一实现了呢。
5 ) 《些许故事》:难得糊涂
《些许故事》:难得糊涂
文/拾荒者
活了许久,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好卖弄的。磕磕碰碰地走了二十多个春秋,有过不少故事,每一个都印证了十字路口的迷茫,还有无数的痛苦纠葛,混战,烟火烧着了灰色的年华。
一个男人,一个老人,一个妇人,三个故事,一个圣胡利安。
一个蛋糕,一只狗,一份大奖,三个目标,一个圣胡利安。
电脑前,疲倦的“熊猫”,千万种不情愿,无数感触,敲击着熟悉的键盘。她的人生到了又一个转弯处。何去何从?……
人生有多少个转弯能改变人,或者天空的航道多得数不清,再多,飞往的目的地总是已知的。可下一个路口,人要到哪里?除了上帝知道外,别无他人。
忽然,我想起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情愿,带走我想要的,留下,一个美丽的遗憾。
男人吃了生日蛋糕,带走了爱的“蛋糕”;老人给了50块积蓄,带走了像“uglyface”的狗;妇人收了30元的交易,换来了酒店的晚餐和化妆盒。遗憾,多么遗憾,可又多么美丽诱人,谁能抵挡?……
这就是人生转弯处的美梦,难得糊涂!
乐观者,这是完美无瑕的;悲观者,这是自我安慰的;中立派,被灰色幽默了一番。或许,还有更多感受……
埋藏在心底的故事,披着夜色,迎向日出。公路边,旅程的起点,各人踩上了心中的油门,向着象征中的“圣胡利安”奔去。我们的一生,不知要去多少个“圣胡利安”,谁能晓得太阳把生命转弯处的路标照在了某个地方,我们却向着相反的方向奔去。是的,难得糊涂,让糊涂多少在人生中出镜一次,或者我们需要的,不单单是一个蛋糕,一只狗,或者一份大奖。我们需要的,是心里的安慰。
情愿我挥一挥衣袖,带走生命对我的体谅……
难得糊涂,人生转弯处,美梦不常有。
难得糊涂……
6 ) 《些许故事》:难得糊涂
活了许久,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好卖弄的。磕磕碰碰地走了二十多个春秋,有过不少故事,每一个都印证了十字路口的迷茫,还有无数的痛苦纠葛,混战,烟火烧着了灰色的年华。
一个男人,一个老人,一个妇人,三个故事,一个圣胡利安。
一个蛋糕,一只狗,一份大奖,三个目标,一个圣胡利安。
电脑前,疲倦的“熊猫”,千万种不情愿,无数感触,敲击着熟悉的键盘。她的人生到了又一个转弯处。何去何从?……
人生有多少个转弯能改变人,或者天空的航道多得数不清,再多,飞往的目的地总是已知的。可下一个路口,人要到哪里?除了上帝知道外,别无他人。
忽然,我想起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情愿,带走我想要的,留下,一个美丽的遗憾。
男人吃了生日蛋糕,带走了爱的“蛋糕”;老人给了50块积蓄,带走了像“uglyface”的狗;妇人收了30元的交易,换来了酒店的晚餐和化妆盒。遗憾,多么遗憾,可又多么美丽诱人,谁能抵挡?……
这就是人生转弯处的美梦,难得糊涂!
乐观者,这是完美无瑕的;悲观者,这是自我安慰的;中立派,被灰色幽默了一番。或许,还有更多感受……
埋藏在心底的故事,披着夜色,迎向日出。公路边,旅程的起点,各人踩上了心中的油门,向着象征中的“圣胡利安”奔去。我们的一生,不知要去多少个“圣胡利安”,谁能晓得太阳把生命转弯处的路标照在了某个地方,我们却向着相反的方向奔去。是的,难得糊涂,让糊涂多少在人生中出镜一次,或者我们需要的,不单单是一个蛋糕,一只狗,或者一份大奖。我们需要的,是心里的安慰。
情愿我挥一挥衣袖,带走生命对我的体谅……
难得糊涂,人生转弯处,美梦不常有。
难得糊涂……
于资本化靡然顺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似乎人们的选择已经简化和精确到Yes or No。在那个成功学大行其道的小镇上,命运对于追求效率的推销员来说是不允许超出先验范畴的预感,然而在卡洛斯看来命运对于所有人都是薛定谔的一个盒子。荡漾在是与非之间微不足道的《小故事》于圣胡利安公路上做出了大文章。
高原之上,道路之中,孤寂之下,些许故事。【-它走丢了?-不。它离开了。】7/10
真是一个温暖的小片子呢!3个人的3段故事,许多温暖的人间情感小片段。片中老爷子又让我想我爷爷了……要地图查一查巴塔哥尼亚和圣胡里安在阿根廷的什么位置,啊是南美最南端那个大尖儿。本次影展我看的第一部,真好看。其实我对阿根廷最初的印象,全部来自于季诺漫画玛法达。4K修复版。西班牙语。内嵌中字(好像特别制作的)。百老汇电影中心“世界上的某个地方”2022阿根廷经典修复电影展。moma1号厅。售罄。今天的2连也是巧了,同一位导演。
路途本枯燥,但电影拍的很美好,简单但不腻味。适合安静的下午赖在沙发上慢慢看。20100618
3.5。BC阿根廷影展4K修复。1.剪辑有硬剪的痕迹,3位角色的故事并没有产生实际的交集。2.一个是寻狗,寻找垂暮之年生活生存的寄托,一个是发现美,发掘社会集体氛围下被压抑的美,一个是给素未谋面的孩子过生日,重构失去已久的家庭生活。3.大量细碎的情景剧式的细节描绘,如推销、节目抽奖等,外加上脉脉温情和由足球蛋糕引发的笑料。4.镜中镜,电影镜头内的电视机画面也带上了叙事功能。
#阿根廷影展# 天长路远,只在此间。
差点被所谓的映后讨论弄得没了胃口。灵活古怪的刁钻机位好看。
【阿根廷】三段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却以种微妙的形式联系起来;有人想要寻找,有人想要抛低。对抱着小孩的母亲那个部分印象最深刻,而推销员那部分稍微有点残缺——明明两者的着墨多少有着很明显的差异。结构上的工整,和它对于各人的问题与结局都谱出很协调、细腻的回响;虽然是“小故事”,但却打动人。
[想看2010-03-13] 2002圣塞评审团特别奖。7分吧,三个人物相互衔接以及转场的方法,尤其小道具的玩法真有点意思,可以看作是90年代到新世纪初年风靡一时的多线交织叙事的一次比较反套路的尝试(不过就是太想追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虽然规避了美式套路不过还是有些刻意了)。此外对电视媒介有些有趣的思考。
阿根廷导演卡洛斯•索林10年前的作品。一个老头和他的狗,狗生老头的气离家出走。老头独自上路去找它,后来认错了狗。交错在一起的是另外两个没有狗的故事。
的确只是些小故事,却见微知著。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趟有着小小波折又充满温暖的旅程,而我们尽可通过这般静谧的影像,一路体验高原本真的民俗风情,至少让我们绷紧的神经慢慢的放松,体味不一样的也是我们向往的空旷和自由。
好好的故事,故事里的阿根廷人热情幽默且务实,交易有时候用感情,有时候用金钱,最方便是双管齐下。一条狗会知道好坏吗?导演有颗拍《阿尔法城》那样的科幻片的心。
【阿根廷影展】三个故事,若有若无的联系,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天空好漂亮。
三个人抱着不同目的从菲茨罗伊到圣胡里安,没有实现原本的初心,也算得偿所愿地踏上归途,一次出走真是解开了一些心结。巴塔哥尼亚太适合这种在路上了,棕狗和老人分别在左下和右上的画面印象深刻,这条狗演得太有灵性了。【2022阿根廷影展】【百老汇电影中心】
回程的路,与来时同样悠长。依旧是荒芜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依旧是简洁到只剩垂直线条色块的无人公路,还有风,和着干净的吉他,无语敌万言。
些许故事在路上,天高云淡风留白
才想起来是很多年前一个人的时候看过的 属于以前独自文艺的日子
蛋糕变丑之旅。有几个镜头很美。
三個人物,些許故事,一段人生。節奏和敘事都拿捏得非常好,溫和平緩舒展,不造作不矯情,非常偏愛這種安靜低調的影像風格,像淡淡的茗茶,一點一點地彌散開的香味,沁入心脾也是緩緩的不急不躁。
阿根廷人真的很擅长拍这种旅途中发生的小故事,Patagonia真的好适合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