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银行吗?很认真那种
说下这个片子。《大赢家》。
与春节前后类似,免费看电影,感谢平台。但不要以为免费,就可以因为面子工程搪塞过去,不可能的。就像电影的主题一样,任何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始终要牢记,一部电影是要给观众看,不能有“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种心理,能否让观众满意,才是根本。
从个人的观点,《大赢家》算是一部合格的喜剧片,观影过程很轻松,得益于原版不错的底子,本着不“一捧一踩”的原则,这里只是就事论事。 电影我给3.5星,正片三星,有不足之处,也有无能为力的地方,退一步,喜剧片以视频播放的形式折损率不高,能看个乐,打发时间可以,加分
这部电影是翻拍,毫不回避,有一部韩国电影叫做《率性而活》,也有一部日本电影叫做《游戏的时间不会结束》,确切的说,是日本1985年的同名小说,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片中这么一根筋的角色,典型的“死脑筋”日本人)
有些朋友总是抓着“翻拍”这个梗不放,其实duck不必,“翻拍”不是原罪,但也不是万能,还是要看翻拍的目的性和需求性,从这方面来判断一部电影这样的做法是否值得。
一般情况下,翻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技术性翻拍,一种是区域性翻拍。
★技术性翻拍比较好理解,对老片的翻新,或者有导演觉得换一种方式,我能比前辈拍得更好,比如徐克翻拍胡金铨经典名作的《新龙门客栈》,根本是两种类型的作品。
如今这种翻拍又有了一个新名词,叫做“重启”,所以大家就明白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了。
★区域性翻拍更好理解了,就是跨地域甚至跨区域的拍摄,太多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过这样的翻拍也是最容易趟雷的所在。
把一个故事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就可以了?显然不是,成功的例子就是《无间风云》与《无间道》之间的区别,失败典型就是中国版《深夜食堂》。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都一样,就是“本土化”是否成功。
不过比起这些优劣鲜明的翻拍作品,更多的区域性翻拍作品其实难以界定,这其中既有票房超过10亿的《误杀》,也有商业表现一般的《破·局》,二者的共同点,就是把一个翻拍的故事,放到其他国家,这就很难说了。
这些作品因为故事限定的原因,无法本土化,用泰国或者大马作为背景一言蔽之,那还拍个什么劲儿?但这些作品其实不难看,也有自身特色,您说这样的翻拍应该吗?该不该拍出来?也是很纠结。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是要站《大赢家》的,因为这部电影敢把这样一个故事放在本土,虽然是一场演习,但也是正面表现抢银行内容的,而且一度让JC叔叔很是下不来台,有一定的讽刺效果,最后还是“反派获胜”。
电影这个故事没有完全照搬,也没有为了逃避电检跑到外国,用自己的方式演了一出内地版“游戏的时间不会结束”,这是区域化革新。
但是,看过原版的朋友会了解,讽刺效果很强,这位越是来真的,就越突出官僚的浮夸。到了这里,显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进行了微调,,淡化了原版对系统的讽刺,对我们身边、生活中一些不正之风进行了侧写,用一个小人物励志进行了反衬。
对于此,你可以说是避重就轻,也可以说是本土化,总之在可行范围内选择了一种自己的方式去呈现,这比于淼上一部《来电狂响》单纯的照搬要强。
然而并没有没什么卵用,作为喜剧片,不搞笑的话上述一切都是白搭。
典型的小人物喜剧,也可以说对于主演大鹏来说,很适合这个角色,某种程度上本片与他上一部《受益人》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笨手笨脚且很“轴”的角色,一个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杠精,把一场假的抢银行演习演成了真的,大鹏演这种“欠揍”形象太合适了。
假戏真做,舞台剧式的小空间群戏,原版的佳构特色成就该片的错位喜剧属性,就是在在主流环境氛围下,主角所坚持的一切都是“错的”,但他没有放弃主见,反而一直坚持,随后在故事发展中再一点一点不断改变环境氛围,进入到自己的节奏中,这是错位喜剧的典型特征。
而“错位”带来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脱力幽默。
主角的行为推动故事发展,在小空间建立的秩序,一切都被代入到主角的节奏中,如此错位反差下,格格不入的环境氛围让大伙都变成了“吐槽党”,唯有主角依旧沿着自己的方式我行我素,让所有的针对泥牛入海,最终脱力。
双方的行为和动机是相辅相成的,单独拿出来相当无趣,唯有组合在一起才是趣味点,比如张子贤的牺牲梗,代乐乐的强X梗,这种“无能狂怒”的地方是最好笑的。
然而问题来了,第三幕的转折是相对突兀的,就是人质的斯德哥尔摩式反映,电影只是解决了代乐乐留下来的问题(小哥哥来了),对其他角色并没有突出呈现。虽然可以说的过去,但剧本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生硬的摩擦感还是明显的。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尼克弗瑞”的经典之作《王牌对王牌》,后者在第三幕之后让所有人质很自然的产生了斯德哥尔摩式转变,得益于主角对自己清白身份的坚持,以及在窗口面向媒体的慷慨陈词,让原本格格不入的环境氛围瞬间进入到自己的节奏中。
所以本片的转折可以说的通,但缺少上述那一段“带节奏”的效果(只是用妹妹嗓音的梗来充当转折),所以才会生硬,假如把大鹏最后那段发自肺腑的个人独白提前,作为二、三幕之间的转折点,效果会更好!
说回电影的主题,《大赢家》依然是一部讽刺喜剧,只不过淡化了原本对系统的讽刺,而是对我们日常处世哲学中不正之风进行了批判。说白了,就是在一个受限制的环境下,自由表达的最大限度了
一个努力工作的人,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反而成了异类,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充斥其中,这样一个环境,这是电影的所要表达的。
电影的主题是浅显易懂的,就是要反驳的这种形式主义,但没有对立。说句不好听的,这是人类社会属性阶级化的表征之一,尤其是我们在儒家氛围下,是自古以来追求中庸之道而产生的副产品:
差不多得了,凑活了、得过且过、何必认真、你咋这么较真?就这样吧!这种词我们不单听多了去了,实不相瞒我自己有时也这样。。。
这是因为我们的中庸之道,在很多情况下会被曲解乃至故意滥用,就拿“认真”这件事来说,发挥作用是需要分场合的。比如开玩笑的场合,你如果过于认真,肯定有人说你真人太较真:“何必认真呢?”;但如果是在奥运会比赛现场,假如有人说“何必认真呢”,那人绝对会挨揍的。
对于“认真”两个鲜明特点的例子,相信绝大多数朋友不会用错场合,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周边并不是如此鲜明的特征,反而是更多的是那些模棱两可的环境,比如演习、应付检查、做汇报这种,很容易让“认真”或“何必认真”用错地方,所以也就出现了形式主义、浮夸风、糊弄事等等。
这种“副产品”是不正之风,但说实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无能为力,这种根深蒂固的处世风格,可不是朝夕就能说改就改的,别说我们,全世界也都这样。
就拿近期某些事情来说吧,我们跟外国很多地方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假如早点认真对待,也不至于搞成现在这样。这是什么?经验主义啊、得过且过啊。
所以才会出现本片这样的讽刺、反衬效果,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刻画努力奋斗的小人物,让其最后获得成功,来达到电影的目的,用喜剧和励志来淡化说教,这就是讽刺喜剧的魅力。可惜结尾正能量来得有些突然,这是我们电检大环境下的唯一过*审方式
想起了一些老相声,侯宝林的《打百分》,高英培的《欢迎批评》《不正之风》等,不正是如此吗?只不过跟高英培和姜昆相声不同的是,后者大家都是正能量,主角都是反面教材,最终通过自食其果的出洋相笑料,来达到讽刺效果。本片则正好相反,主角才是正面教材,很典型的正能量。
但不要忽视正能量的背后,是一个个的反面教材,这起假戏真做的“作秀”结束之处,不少当事人要倒霉喽。
最后还要说下在线看电影这种形式。其实个人不太习惯用手机看电影,还好西瓜视频有投屏效果,我看得是“大屏”。
抛开观影习惯和特殊事件的影响,不容置否的是以后这种形式会越来越多,家庭影院甚至移动平台,也无需吐槽。我虽然喜欢进电影院看电影,但并不是“大银幕原旨主义者”,反而更喜欢在家看片。
我一直坚信,电影院不会消失,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银幕和小荧幕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无论是3D、激光IMAX还是VR,大银幕体现的是小荧幕无法达到的奇观效果,诸如复联4这种大片,李安去年也开拓性的尝试了120帧电影,无论成功与否,这些非常适合去电影院“朝圣”。
而其余电影,就有很多选择渠道了,《大赢家》这种喜剧片以网络形式上线,效果也挺好,并不是说喜剧片、剧情片以后不适合院线,而是多种选择,毕竟这种作品,不同媒介渠道之间,折损率不高。
所以不要瞧不起网络发行的电影,之前有个词叫做“网大”,恐怕业外朋友不了解,这是贬义词,是院线的人对网络发行电影的一种鄙夷。电影都一样,只不过发行渠道不同而已,而有的烂片,他们只是不配叫电影而已。
所以,谁不喜欢在家看电影呢?
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乌鸦·火堂
改编自都井邦彦的小说《游戏的时间不会结束》(1985)。原著电影化的顺序为:日本版《永不结束的游戏》(1991)、韩国版《率性而活》(2007)、中国版《大赢家》(2020)。
中国版的改编把银行劫匪的扮演者从警察换成了银行职员,开场就跟随主人公“严谨”观察了一家银行网点的日常工作和职场环境,直击300万银行从业者的内心。
抛开结尾强行把主人公的人际关系和谐成“人间处处有真情”的状态,中国版的改编是相当成功的,不仅因为表演细节上做了本土化的处理,更重要的是,比之前版本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轴”,以及如何用“轴”对抗和改变着外界的态度。
在模拟演习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环,不是演习本身,而是如何说动一群“随便”的人,让他们相信大家此刻一起做的事情是有必要、有价值的,是值得用最认真的态度全力以赴的。打劫财物也许只要用枪抵住一个人的头,而坚持信念可能需要向全世界宣战。
当然,光靠“说”是不能服众的,还得靠“做”,也就是过硬的实力。严谨在演习前做足功课、计划周详,过程中发挥稳定、不卑不亢、能打能抗,对内控制人质情绪,对外防备警察偷袭,以一人之力周旋一众特警,来一人“杀”一人,来一队“毙”一队。专业加执着,赋予严谨向全世界宣战的勇气,把原本的“走过场”变成一场真正的演习。
严谨最后的两张底牌非常精彩,高超的犯罪技巧给本片在荒诞感之外又注入一层悬疑元素。“谁说劫匪只能有一个了?”于海娇入伙充当“内鬼”,大大加强了严谨的战略纵深。最后一招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成功拖到演习结束。
躲在天花板的隔层上,是这两个“轴”人最幸福的时刻。躲在这里,他们仿佛可以暂时避开外界的质疑与袭扰,仿佛可以暂时卸下抗争的紧张与疲惫。虽然两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空间,但他们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说说我自己对“轴”这个事的看法。
影片中,严谨的“轴”具体表现为不通人情、不随大流,大家都觉得可以“随便”搞的事情,他非得拖着大家一起“认真”干。在高度依靠人与人分工协作的社会里,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提倡的。因为如果你不通世故,那么他人就会担心与你的沟通成本过大,从而不愿意把你纳入协作体系,导致你更加难以整合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我真正想说的不是“轴”的具体对象,而是“轴”这个动作本身。一个人前进的源动力少不了信念,而信念都是“轴”出来的,不“轴”的信念是无法真正支撑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
比如犹太教的安息日传统就很“轴”,要求信徒在周五日落到周六晚上都不能劳作,只能休息和敬拜上帝。虔诚的犹太教信徒在安息日甚至不能开关灯、打电话、开车、出远门,更不用说娱乐活动了。安息日的规定来源于犹太教信仰中的创世论: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第七天休息。信徒守安息日,实际上是在纪念上帝创造世界,从而与上帝之间建立起了某种联系。于是,之前六天的辛苦工作也不只是繁杂琐事、柴米油盐了,而是为了给安息日敬拜上帝做准备。虽然安息日的规定看似很“轴”、很不近人情,但日常生活就这样被赋予了一层神圣的意义。
我想起了一个发生在我身上、对我触动很大的故事。那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命题,然后发问:认为这个命题正确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只有稀稀拉拉几只手举了起来,其中包括我。老师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又追问道:这道命题真的是正确的吗?大家再想想看!老师的反问语气似乎在暗示着这道命题的错误,刚才举着的几只手先后放下了,只有我仍然举着。老师扫了我一眼,加重语气命令道:谁觉得这道命题正确的给我站起来!毫不犹豫,我站了起来。老师看着我,走下讲台,快步向我冲来,握起我的手,说道:全班只有你一个人回答正确!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我连青春的尾巴都快抓不住了。但是,无论走到哪一天,我依旧还会是那个课堂上独自举手、独自起立的少年。
3月20日晚8点于西瓜视频等流媒体平台上线的《大赢家》豆瓣已经开分,截止3月22日时为6.8分。笔者认为这个分数可能并不能代表本片的真实质量,因为通过观察部分网友的评价,会发现很多人在评论时是带有一定的偏见的,甚至同时戴上了三副颜色不同的有色眼镜。
那么《大赢家》究竟如何呢?笔者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相对客观地评价一下这部作品。
在具体讨论电影前首先必须明确一下各个版本之间的关系,这点非常重要。
本次大鹏柳岩主演的《大赢家》是改编自日本作家都井邦彦的小说《游戏永无结束时》,跟韩国版电影《率性而活》一样都属于基于原著的改编,非翻拍自韩国版。
也就是说两者属于平行关系,并非迭代关系。当然,其实最早的一版是1991年日本电影《永不结束的游戏》。
上方为2007年韩版《率性而活》,下方为1991年日版《永不结束的游戏》,下方才是这个故事的第一个影视化版本,但是此片几乎没有多少人看过,豆瓣甚至尚未产生评分,韩版具备一定群众基础,评分较高。除了豆瓣评分外,两者在IMDB都有评分,日版为7.7分,韩版为7.4分。
另,根据文章《专访于淼、李潇:海外IP改编要找准中国观众的共鸣点》获悉:
“然而要获得中文版翻拍权,还是只能得到原小说作家都井邦彦和日本版电影编剧斉藤ひろし的授权才行。小说是三十多年前创作的,作者都井邦彦如今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基本处于隐退状态,而且不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连日本出版社都无法联系上。几番周折后,终于通过其他渠道与原作者取得了联系,并获得了该作品中文电影的独家授权。”
所以确切的说法是《大赢家》改编自日本原著小说,并非从韩国版电影脱胎而来。
好了,这属于客观事实,笔者认为应该很容易取得共识,在具体讨论电影本身之前,诚如标题所言,能否先放下一些可能存在的固有偏见呢?主要有三点:
上文已经明晰,《大赢家》并非翻拍自韩版《率性而活》,而是同样改编自原著小说。因此即便所谓的原版带有光环,这个光环也不属于韩版,日版才是第一个影视化版本。
这个由来已久,我们必须承认国产电影依然有巨大的进步空间,但是确实有不少影迷朋友似乎对国产电影有着天然的排斥,不管电影如何,即便没看过先差评再说,这是非常病态的心理。同样没看过直接5星也是不妥的。而电影行业的进步,离不开观众理性地反馈,倘若一部电影无法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价,电影人又如何进行相对正确的调整呢?
大鹏和柳岩在当下中文互联网都属于自带招黑体质,具体原因属于另外的话题不作分析。于是也会招来一批不理性的黑粉进行无脑恶评。你当然可以不喜欢一个演员,但是明明讨厌他们又知道他俩主演,你还特意去看岂不是属于自虐行为?你说你没看过,没看过你好意思打分?对于没有真正看过电影就打分的行为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无法接受。包括打高分亦是如此!
好,当我们摘下这三副有色眼镜以后,或许就可以相对心平气和地看待这部电影了吧。下面将主要以国产版本《大赢家》和看过人较多的韩国版本《率性而活》进行一定层次的深入对比,看看我们的改编水平究竟处在怎样的一个界面。
下面进入具体电影内容分析对比
小说原著梗概大致为:讲述了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模范警察,在银行抢劫演习中接到扮演劫匪的任务,由于过于认真执行而闹出种种意外,喜剧冲突不断。
我们经常听说演习,但是很少经历或者亲眼看过演习,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棒且很有意思的题材,确实值得挖掘。
因为是日本小说,无论韩国还是中国都需要进行本土化改编,在主角人设上,韩国延续了原著小说的设定,也是一名警察,不过是一个从侦查科降至交管部门的交通警察。而《大赢家》中的大鹏则是一名退伍转业后的银行职员。
也就是一开始从人设上两者就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之后衍生的内容也就有很多不同,而不同的改编方向也决定了电影质量的高低,笔者将直接从一些最致命的电影设定谈起。
《大赢家》:
显然,中国版改编中主演大鹏饰演的角色严谨使用的是假枪,从剧照上即可清晰判定。虽然玩具枪看似儿戏,但是反而符合故事设定,一方面这是演习,而且是大家都当做过场一样随便糊弄几乎无人重视的演习,不该有真枪,也不会用真枪。而主角“严谨”作为认真负责的银行职员在中国这样一个严格禁枪的国家也不可能有真枪。而使用玩具枪的同时也能增加喜感,荒诞感,这样的道具使用是准确的。
《率性而活》:
同样从剧照中可以看出韩版男主手中的枪则是真枪,也许你会说可能只是仿真枪呢?不是的,请我们往下看。
韩版大概在60分许,也就是摄像对男主进行拍摄期间,放在一旁的枪不慎掉落产生了擦枪走火的情况,引发恐慌。也就是说不仅是真枪!还是真子弹!还上了膛!!!
所以韩版之后一开始就壮烈“牺牲”的警察才会非常生气,因为男主居然是用真枪指着他。这个意外走火看似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其实属于非常严重的漏洞。
首先韩国和中国一样严格禁枪,男主作为一名认真负责的交警,被安排进行一次作秀的演习,是不可能持有真枪的,这属于犯罪行为!而且这把枪也不是普通的警用手枪,警察署长也对此深感意外,所以并非刻意安排。
那么问题就来了,演习结束后为什么没有任何人质疑男主是如何得到真枪的?为什么男主没有触犯韩国法律?
可见韩版在这方面的设定非常不严谨,属于重大漏洞,然而这又是电影的基本设定,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其实非常致命,男主使用真枪无法进行合理解释的话后续内容就全部不成立了。
反观大鹏饰演的严谨显然就严谨多了,人如其名,不仅考虑到了长枪,“牺牲”警察的手枪也做了既合理又搞笑的设计:
在严谨制服伪装的女医生时使用的是用纸折叠的假枪,喜剧效果max,同时也交代了为什么是用纸,因为警察显然不可能把自己的配枪就这么交给一个银行职员呀,如果走火怎么办?如果丢了怎么办?再拍《寻枪记2》咩?我们再看回《率性而活》:
不仅长枪是真枪,警察的左轮手枪也被男主拿走了,笔者真想发一张黑人问号.jpg。
《大赢家》:
两个版本中后续特警都来支援了,但是不同的是中国在改编的过程中至始至终都注意了狙击手的存在,使得严谨这个角色的设定更加严谨,也使得这个故事的合理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严谨在和特警进行谈判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楼顶的狙击手,当时还有弹幕询问门打开了怎么没有直接击毙?于是下一个镜头就是用前景遮挡的拍摄模拟瞄准镜内的视野,显然狙击手被前去谈判的特警挡住了目标,无法射击,这样的分镜头设计相当不错。
你看,是不是非常严谨?注意哦,《大赢家》对于狙击手的设定是贯穿始终的,我们再看两张剧照:
银行里吃火锅的时候,不忘给下狙击手镜头,旁边的工人(俞白眉饰演)正在吃面,还吧唧嘴,妹妹在喊话的时候也提到了楼顶狙击手。
这两个点都在形成笑点的同时还起到了强化设定合理性的作用,是非常不错的剧情设计,妹妹出场时,满屏【塞班】弹幕。中间出门枪杀人质的时候也通过狙击手的台词表明严谨手中有炸弹不能轻易射击。那韩版呢?
《率性而活》:
一样有特警,一样有狙击手,可是且不提男主角多次明显掀开百叶窗观察外侧情况,暴露自身目标外,甚至有一段非常荒谬的设计,对,是荒谬:
注意看上方韩版剧照,男主居然为了进一步喊话胁迫警察满足要求居然大大方方拉开百叶窗后,用杂物砸碎玻璃,而当时他手中也没有任何武器!WTF!!!此时此刻,不击毙更待何时?如果这是一次真的抢劫的话,男主早死了!你说呢?为了让读者更清晰看明白这段分析,又该到了上gif的时候了。
是不是?是不是?警察居然就这么呆呆地看着他砸玻璃,没有选择击毙歹徒!从画面中也可以看到,警察距离男主也不是很远,这时是进行射击的绝佳机会,就这么白白错过了!这部电影就算是要黑韩国警察,也不能当作弱智一般去黑呀!
严谨是不是确实很严谨?
《大赢家》:
在考虑到时间已经很晚了,而且局长答应只要熬过9.30就算获胜之后,严谨决定通过让所有“人质”赤脚,同时用白布完全罩住的情况下登上列车。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同事们尽快下班,另一方面也可以迷惑警察,使得警察不知道劫匪究竟还在银行里还是登上汽车逃跑了。
当时看到这段,笔者真的是哈哈大笑,确实出人意料。另,昆汀应会很喜欢这段吧,毕竟脚控,哈哈哈哈。当然,韩版也是赤脚,但是韩版的处理就显得有些不严谨。
《率性而活》:
释放人质的目的同《大赢家》基本类似,但是方法是通过突然来临的一场大雨,同时所有人质使用相同的雨伞进行歌舞般的表演并进行非常风骚的走位,来,我们看大屏幕:
这一点韩版又非常不严谨,为什么?至少有2点:
1、这雨说来就来啊,如果没下雨呢?看到我们会发现,人质上车以后这雨就突然停了,说停就停啊。真的只能用四个字解释——剧情需要!非常不严谨。倘若当时没有下雨呢?歹徒在抢劫前做了精心准备大量笔记,后面也胜券在握,怎么能寄希望于不稳定的天气呢?也许你会说,即便不下雨也可以打伞呀。没错,但是显然导演为了增加雨伞使用的合理性,以及下雨增加狙击手瞄准的困难程度,人质撑伞在雨中来回如同舞蹈一样走动也形成了很唯美的效果,因此雨是特意安排的,不可或缺的。反观《大赢家》的方式,完全受控,更加体现了一切尽在歹徒掌握中。
2、整个过程虽然有一两个人质可能稍微没有分清方向,但是整体也算很熟练了,快速的方阵变化甚至让警察署长产生了幻觉。此处需要一张【地铁老人手机.jpg】,对于歹徒来说也许早就计划好了,可是对于人质来说,这是临时安排啊,居然可以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使得警察在望远镜和瞄准镜的情况下完全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可见这部电影为了黑韩国警察下了很足的功夫啊。
《大赢家》:
首先要明晰一个概念,本片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影?毋庸置疑,是一部非常轻松愉快的喜剧类型片,两个版本在豆瓣的类型分类中的标签也都是喜剧。同时《大赢家》又启用了大量的喜剧演员,主要受众是中国的普通观众,因此有很强的商业属性。
那么就很清楚了,对于一部目标受众清晰的商业喜剧片,自然是要短平快,让观众迅速进入状态,不应该有太多的前戏铺垫,《大赢家》只用了10分钟时间就交代了大致的故事背景,直接进入抢银行的正戏,这也是观众想要看的。
大概在第11分钟的时候,严谨就开始正式抢劫啦。
《率性而活》:
片长102分钟,却一直到24分钟左右才正式进入抢银行环节,此时电影已经过去了1/4了,正餐才端上来,太慢啦!
而且后续过程中韩版叙事一直非常拖沓,起承转合间也显得婆婆妈妈,并不像《大赢家》通过密集的笑点来进行无缝链接。
《大赢家》: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所谓【人物弧光】的定义:
“就影视评析的语境中,它指影视或文学作品中人物随着其遭遇的不公际遇与处境而随之发生着变化这一涵义。比如讲,人物在刚开始出场时呈现着一种特定角色与性格,到后期经历着许多事情之后,其性格乃至角色渐渐变成另一种类型。”
举个小例子,汤姆汉克斯曾经主演的《幸福终点站》中有一个重要的配角,即潜逃美国的印度杀人犯,在机场进行保洁工作,一开始极度怀疑汤姆汉克斯所饰演的角色是间谍,对其非常不友好,然而经过电影一系列的发展推进以后,这位印度老大爷慢慢转变对于主角的偏见,最终居然愿意为了主角而像唐吉坷德战风车一般阻拦飞机起飞,非常勇敢,而这样的转变被称作人物弧光。
人物弧光可以使得角色更加丰满,故事更加曲折,也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受。《大赢家》在最后严谨被行长冤枉的时候,之前对他各种埋怨、苛责的同事、警察都在内心深处对严谨的判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比如之前以牙疼为名不断给严谨添麻烦后来不幸被“强奸”的一位女职员在最后也愿意主动站出来为严谨伸冤,并将严谨从地上扶起来。
这还只是一个例子而已,《大赢家》中不少角色前后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大堂经理、老爷爷都是如此,这样的剧作设计使得这些配角的形象立刻丰满起来,不再只是一个莫得感情的工具人,而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角色了。前后呼应的段落比比皆是,可以说《大赢家》的整体群戏是非常精彩的。
《率性而活》:
一样举例这位先被击昏后又惨遭“强暴”的女职员作为对比,她之后有什么具体的改变吗?在玻璃上画个爱心算是小小浪漫,可是人物形象还是比较单薄的。其他大量配角就更不用说了,很多角色完全沦为了纸片人。
《大赢家》:
这似乎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非也。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团队手里,展现的主题层次是决然不同的,有时候是可以分个高下的。
《大赢家》开宗明义,非常爽快,直接将电影主题作为角色名字,一开始就明明白白说清楚了:严肃认真,谨慎负责。凡事,就怕认真!对于这样一部定位为商业喜剧片来说,简单明了,清晰直白,对观众是非常友好的,看起来轻松自在,毕竟又不是看什么文艺片甚至是艺术片,对不对?
而且一开始就明确主题也能增加主角行为合理性,为其之后的各种在常人眼里无法理解的行为进行背书,增加故事的可信度。
而这个主题也契合了对职场中广泛存在的形式主义、追求成功捷径的批判,重新发掘像严谨这种【阿甘】式人物的价值和光辉。虽说是一部商业喜剧,但是也不乏一些相对深刻的现实意义。
很多人会批评《大赢家》娱乐性有余而批判性不足,故而更加肯定韩版电影,其实《大赢家》里几乎讽刺了所有人,漫不经心的同事,疏忽大意的支队长,骄傲自满的特警队,虚伪恶心的银行行长,虚荣小市民心态的父母,胆小怕事的老公,不当回事儿的主持人等等不一而足。
焉能说《大赢家》只有娱乐没有批判呢?何况还有这句台词:
更重要的是《大赢家》在兼顾娱乐性与批判性的同时,还有大量的温情与感动,有着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这些本身也是闪光点,在哈哈大笑的过程中顺便喝点味道尚可的心灵鸡汤,也是不错的,总比那些心灵砒霜要好多了。
当电影结束开始走字幕后,还安排了一些独具匠心的小彩蛋,柳岩饰演的角色把严谨每天赠送的小花儿都一支支粘贴在了笔记本上,然后非常幸福地一页页翻开,真是充满了恋爱的酸臭味儿啊!
《率性而活》:
而韩版嘛,你懂得,不黑一下公权力的韩国电影是韩国电影吗?于是原本非常奇思妙想的故事设定表达的主题还是老生常谈,陈词滥调。
嗯,男主演习后顺手撸掉了一个贪污受贿的市长。
emmmmmmm....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就是这个味儿。
当然考虑到韩版电影上映于2007年,那时候北京奥运会还没开呢,所以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迷来说,尚未形成对韩国电影套路化拍摄的审美疲劳,会觉得韩国电影真大胆呀,针砭时弊,尚属情有可原,所以评分也相对高一些。
只是放在当下的话,韩版的主题表达对于观众来说是极为无聊,味同嚼蜡。
行文至此,两部电影的对比基本上就是这些,不过有一个小小的意外惊喜想要额外强调一下,即《大赢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谓【真时时间】的概念,类似于瓦尔达的《五至七时的克莱奥》,那部电影时长90分钟,如果你从5点开始看这部电影的话,那么电影中的时间将与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时间保持一致,因此上影节曾经展映此片的时候特意安排在了下午5点整。
而《大赢家》似乎也恰巧达到了类似的效果。众所周知,电影是在晚上8点上线的,而在电影接近结尾处,局长对着严谨说只要熬到9点30分不被抓,就意味着严谨获胜。此时给了时钟一个特写镜头,电影中的时间的是8点30分,这个镜头位于片长的第78分钟,也就是说如果8点准时打开《大赢家》,那么当时的真实时间是9点18分,接着往下看:
而随着剧情进一步推进,当电影中时间来到9点30分时,片长97分钟的《大赢家》也正好来到了电影的第90分钟!距离8点上线刚好1个半小时。也就是此时此刻,电影中的时间与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完美对应上!妙哉!
显然除了我之外,也有不少其他观众发现了,纷纷弹幕留言正好9点半!!可以说额外给观众提供了一份观影乐趣!
其实《大赢家》里还有非常多的巧思妙笔,读者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再回味回味,也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而有一些设计想必多数人都会印象极为深刻,比如大堂里的自助机器人,非常贴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彭飞、孟非、腾格尔的客串也使得电影增色不少。
不得不感叹大鹏的好人缘,总能请到各路神仙客串一把他的电影,形成很不错的菜单效应。而自助机器人真的是太好玩了,可凶神恶煞,可人畜无害,可逗逼搞怪,简直是旅行居家之必备良宠啊!
当然《大赢家》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比如说柳岩最近如同连体婴儿般出入在大鹏的电影中,她所饰演的角色一定不会普通,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当观影过程中察觉严谨应该有个帮手时,很容易猜到这个人一定就是柳岩,因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最后结局的意外感。
至于笑料是否庸俗,煽情是否刻意诸如此类,则更多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同的观众或许会有不同的判断吧。
总体而言,当你完整看完笔者上述的对比分析之后,想必大多会承认《大赢家》是一部相当不错甚至比较成熟的商业喜剧类型片了。至少肯定不能算差,和韩版比起来不仅毫不逊色,甚至设定更加优秀。
最后用电影中的一段台词结尾吧
我的微信公众号:连城易脆
我的个人微信号:eleven0270,昵称也是【连城易脆】
我想为这个电影说几句话,我觉得很棒,虽然原版珠玉在前,可是本土化的非常有趣,虽然原版我都忘记了。可是这个电影真的挺有趣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观众就是理解不了荒诞和黑色幽默。
太一板一眼的片子,您觉得好,那可能您就适合看纪录片。
我想为这个电影说几句话,我觉得很棒,虽然原版珠玉在前,可是本土化的非常有趣,虽然原版我都忘记了。可是这个电影真的挺有趣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观众就是理解不了荒诞和黑色幽默。
太一板一眼的片子,您觉得好,那可能您就适合看纪录片。
我认真,难道错了吗?
这是我看完《大赢家》的第一感受。
电影讲述了一个一根筋的人在执行“抢银行”演习中,和周边的众人格格不入,闹出了一系列笑话的故事。
不知从何时起,老实、认真这些词成了贬义;
而机灵、潦草却成了许多人眼中的识时务者。
先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
上大学那会找了个兼职,和几个同学去了一家快餐公司打零工。
这是一家新开的店,没有什么顾客。
我们这些当服务员的小伙子,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外面发传单。
一出去,就像放飞的鸟儿一样,什么招揽顾客,什么店里的生意,什么早上经理的训话,通通抛诸脑后。
刚开始我们还有所顾忌,发一会歇一会,到后来,基本上一出店门就撒欢去了。
正好我们店坐落在清河附近,每天我们出去,在清河边上吹吹风、唠唠嗑,有时候还带着扑克出来。
真的很快活!
同单位有一位比我们年长几岁的大哥,姑且叫他山哥吧。
他工作真的是兢兢业业,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许多事情上面争先恐后,在店里需要人干活的时候,人们总是不约而同的指示他去。
有一次,我们被分到和他一组。
按老规矩,我们直奔清河岸边。到了那边,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娱乐活动。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又无可奈何。
在他确定我们不会被说服之后,他自己起身了,从河边走到了路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玩耍之际,我特意去看了看他。
果然,他和我们不一样。
当然这种不一样,不仅仅是干活与否的区别;还有工作的态度和热情。
即使是平常,我们在发传单的时候,大多时候一言不发,想着怎么把手上的单子发出去;
可山哥不一样,他在发传单时,总是会不停地念叨着一句话。
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楚,大概是“我们是某某店的服务员,我们店刚开业......”之类的话。
这一系列的流程结束之后,他总会在后面加一句“谢谢”,不管别人有没有接受他的传单。
任务完成后,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几个好哥们调侃他:
“山哥真的是兢兢业业,看到我们这群渣滓,估计想死的心都有吧!”
他笑了笑,不做声。
有一次,他在厨房洗碗,这原本不是他的工作。
我实在忍不住就问他:
“你这么拼命干嘛?又不给你多加工资?”
他看了看我,语重心长地说:“我没有拼命,我只是在做我自己该做的事。”
接下来他说的话成了我日后工作路上的座右铭——
“我做这些事只是为了对得起每个月领的工资,仅此而已!”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我没有再搭话,默默走开了。
我把他的这段话告诉我的那几个朋友,他们也若有所思。
后来,我们哥几个虽然及不上山哥之一二,但也会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尽量“对得起自己的工资”。
在之后的工作中,每当我准备要随波逐流时,山哥的这句话总会萦绕耳边。
“我做这些事只是为了对得起我每个月领的工资,仅此而已!”
电影里的严谨,他完全可以随波逐流,跟着大众把“那场戏”瞎混过去。
可他并没有,他总是把那句话挂在嘴边:
“你们能不能认真一点!”
——近乎哀求的语气。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坏人,只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人。
当十个人里有九个人都在抽烟喝酒时,也许你是一个极其厌恶烟酒的人,但你只能向他们靠拢;
当一个工作单位,几乎所有人都无所事事,你慢慢的也会无所事事,虽然有时候,你想做一些事情;
当一个班里,有三分之二的对一个人施暴时,剩下的三分之一,要么加入他们,要么沉默;
当这个世界,烧杀淫掠、坑蒙拐骗成了家常便饭,作为一个好人,就只能任人宰割。
我相信,在很多人的周围都有像山哥、严谨这样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你可以不喜欢他们;
但,请不要嘲笑他们,请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
由大鹏和柳岩主演的电影《大赢家》,正在抖音及西瓜视频等免费放映中,幽默和内涵十足的情节,让观者忍不住捧腹大笑。《大赢家》在3.20日晚8点上映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在抖音上突破3.2亿次的播放量。
影片讲述的是,沉默老实的银行职员严谨(大鹏饰演),人如其名,做事情十分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甚至到了“轴”的地步,一度被领导嘲讽和冷落。
在一次行内惯例进行的抢劫演习前,严谨被选中去扮演劫匪。在接到扮演劫匪的任务后,他每天健身、每天去银行附近盯点儿,观察运钞时间及安保人员配置,还画了详细的路线图、制定了在打劫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方案等,完完全全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劫匪,去准备这次演习。
然而,除了公安局长是认真负责的,其他诸如银行内部和公安部门参与演习的人,上至银行行长、下到一个职员,大家都抱着“走个过场”的态度,准备随便应付交差。
但是,在演习中扮演劫匪的严谨,认为演习是件严肃的事情,关系到现实中如果真遇到劫匪,大家该怎么应对,所以他坚持要来真的。他的认真和坚持,受到了公安演习人员、银行内部同事的鄙视:“差不多得了”、“别拿着鸡毛当令箭”。
在演习中,他被拎着菜篮子的顾客大爷揍了一顿,还挨了女同事的巴掌。即使如此,严谨依旧没有放弃,他忍着辱骂、挨着狂揍、顶着压力,坚持用一个“劫匪”的思维和计划,认真完成了演习,赢得了胜利。
影片中,大鹏饰演的银行职员严谨,身上这3个优点,是我们最该学习的:
公安局长说:“结果不重要,认真对待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赢家。”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不正是缺少像严谨这样的认真和轴吗?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说“差不多得了”、“别太认真,认真你就输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事情变得虎头蛇尾、没有结果。
殊不知,“认真”,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品质。
著名的特尔曼研究,就验证了这个结论。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和西尔斯对上千名天才儿童进行了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并非所有天才都是成功者。那些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人,他们最明显的特质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
74岁第二次创业,后来东山再起、在85岁成了亿万富翁的褚时健,也把自己成功的原因归到“认真”,他说:“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做事总比别人要做得好,因为我认真,负责任,心里有谱气”。所以,无论是少年时学酿酒、还是中年时制糖和种烟、晚年时种橙,褚时做什么都能成什么。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嘛?先像《大赢家》里的严谨一样,从认真生活认真工作开始吧!
影片的最后,处在“劫匪”角色里的严谨,说了一段话:“其实我所经历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被家人冷落,被领导误会,被同事排挤,无论自己怎样努力,生活都不会有起色。于是我开始不满、抱怨,想要不劳而获,可能有的人不敢去抢银行,但是在这样的时候,他选择了去做其他错误的事情,希望现在的我,可以成为你们的前车之鉴。”
相信这段话莫名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正如梭罗说过的: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 ”尤其是在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今天,很多人早已经习惯在家人面前沉默、在单位领导和同事面前被忽视,甚至走在人群中都一点也不起眼……
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丧”,他们说着“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然后变得听天由命,变得随性抑或是性情大变,屈服于金钱和权势,做出不该做的事情。
但是,跳出“劫匪”身份的严谨,最后又给了我们另外一种选择,他认真又坚定地说:“其实我经历的事情,其实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被家人冷落、被领导误会、被同事排挤,但我依然选择做一个好人。努力没有成果,那我们就更努力一点。”
联想到励志明星王宝强,他经历了婚姻的破裂、他人的恶意揣测、舆论也会时不时旧事重提让他犯膈应,他整个感情生活和一双儿女都被曝光在大众的视线里,无处躲藏,一度我们觉得王宝强能否撑过去……
但是,他没有解释、没有辩白,默默地扛了下来,依旧努力工作,努力经营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从黯淡无光,到柳暗花明。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银行职员严谨,给我们很好地上了这一课!
为了能够充分制造困难,助于警察演习,严谨把计划制定得十分缜密——他观察每日现金什么时候送来?什么时候运走?勘察周围环境、观察巡逻的警车、研究红绿灯时间,琢磨何时出发、打劫用时多久,怎么离开,备用逃跑方案又是什么?
最最关键的是,他还有Plan B (逃跑不成,被警察围困该如何办),还有内应!并且在接下来的演习中,正是用自己的PlanB和内应,取得了胜利。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提到“反脆弱”一词,大意是我们会发现人生中其实充满了不确定和脆弱性,这种脆弱带来的风险,让我们很难掌控生活。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反脆弱性。通过学习和储备,建立起自身的反脆弱系统,对抗风险,甚至从风险中受益。Plan B其实正是人们建立“反脆弱”系统的一种方式。
拿此次疫情来说,零售实体行业中不少商家因为没有开拓线上卖货,导致疫情期间收入难以为继,距离倒闭不远……但是早早部署好直播卖货体系的商家,却趁着疫情期间,大大圈了一波现金流。
马云在湖畔大学的演讲里说:“我不断提醒自己,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不要等到下大雨去修屋顶。”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时刻准备好Plan B,这样才不会在面对各种状况外时,被打得措手不及。
看了严谨身上这三个优点,你还觉得严谨是个又傻又轴的小子嘛?其实,仅仅靠这三点,严谨就能跑赢我们很多人!
影片的最后,男警官感慨说:“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就够了,但是一百个人里面没有这样一个还真不行。”
《大赢家》中,严谨看似轴,却认真执着;看似内向,却积极努力;看似笨拙,却心思缜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必须要有这样一个人,在这娱乐至死的年代,提醒我们认真生活。
这两年,“翻拍”又成为国产片的新法宝,像是去年的《误杀》,以小成本创下了11亿票房的佳绩,甚至被人评价,比原版拍的还好。 今天又有一部“翻拍”电影上线了——《大赢家》 其实说翻拍有点不恰当,它实际上和韩国的《率性而活》同样改编自日本小说《游戏永无结束时》:一位固执的银行职员严谨,在一场抢劫演习中表现的太过认真,最后闹出了一场又一场闹剧。 看完电影的第一感觉,是它真的很好笑。 明明只是一场演习,大鹏却认真地像上战场的士兵,光看他一脸严肃的“舞刀弄枪”,旁人却像看神经病一样看他,就已经让人嘴角上扬。 而电影接下来的发展更加荒诞,因为演习,一群人不得不被关在了银行里,没过多久,就各种开始找严谨麻烦。 一位孕妇的老公要孩子跟严谨姓,因为她老公跑了。胖子百般求死“寻死”,只因他终于不是“母胎solo”。最滑稽的是代乐乐饰演的女职员,因为不服严谨,先后被挂上了捆绑,昏迷,强奸。大鹏做俯卧撑那段,堪称全片最爆笑的段落。 再然后,警方叫来了严谨的父母,当我们终于以为故事要“走向正轨”之时,哪知道他们竟然为抢劫“加油助威”,母亲更开始现场相亲,场面变得更加混乱。 就连一个不起眼的小机器人,都在片中有着不少高光,在前面我们以为它只是个卖萌存在,结果后半段摇身一变,拿起N把步枪大杀特杀,场面竟有些许cult味道。 喜剧的幽默来自于反差,错位,和巧合,是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大赢家》设定了一个夸张的场景,又放置了各有夸张,性格分明的配角们,碰撞之下自然是笑料百出,令人捧腹。 大鹏的电影,好笑是不稀奇的,但令我颇为惊讶都是,它竟然讲述了一个有些严肃的话题:在这个已经不遵守规则的世界,我们还有没有遵守规则的必要? 严谨一出场,便显示了他是个“非同寻常”的角色,大鹏一改往日吊儿郎当的样子,昂首阔背,不苟言笑。后来我们也了解到,这位退伍老兵,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对是非对错的严格的判定和固执的遵守。 他会在行长大发雷霆时,仍坚持不守规矩的行为不能做,他会在所有人都不满时,仍坚持演习不可马虎。 这场闹剧显然是因严谨极端的性格而发生,他也成为被众人讥讽的对象,可是当我们笑过之后,却应当反应过来:他本来是没错的啊。 遵守规则,认真做事,这本来应当是每个人的本分,可为什么在电影中出现一个这样的人,我们却反而像看到小丑一样发笑? 因为世界错了。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伊斯特伍德的电影《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 理查德是一名安保,因为他的认真负责,在同事都认为“没必要”的情况下,找到了恐怖分子埋藏的炸药,拯救了数千人的性命。 可就是这样的善人,反而被质疑为凶手,因为他们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一个这样本分,善良的人,他们觉得理查德是想出风头。 这和《大赢家》中严谨的处境何其相似,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认真演习,因为本该如此。可在所有人都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守规则的他,反倒成了神经病。 或许有人对大鹏突然变得严肃感到不适应,但其实,他早有不甘于单纯搞笑的迹象,无论是《缝纫机乐队》里对梦想的诠释,还是《受益人》中突破戏路的爱情故事,都表明了他想认真做电影的心。 诚然,《大赢家》毕竟是商业喜剧,和《理查德》那样的文艺片不可站在深度上同日而语,但在我看来,电影反倒在别的方面有更强的反思。《理查德》是在歌颂老实人的善,而《大赢家》不但歌颂,更指出了老实人所面临的的某种困境。 在最后,主持人问严谨,你为什么会成为劫匪。他对观众说:因为他总是碰壁,他不被同事喜欢,不被家人看重,不被领导赏识,所以他要报复社会。 还好,《大赢家》是乐观的,最后证明这只是严谨编出来的瞎话,他其实被身边人所喜爱着,我想这样团圆而美好的结局,也是创作者向观众的呼吁,对身边每一个人给予尊重和善意,才能构建起良好而和谐的社会环境。
看演员阵容和《受益人》差不多,我以为是“坏猴子”计划电影之一,看到监制不是宁浩,心中凉了一半,看完凉得透透的,不论是电影还是心情。
简单说一下原因。
首先能确定的是这部电影不能跟《受益人》在一个分档,要掉到5分以下才对得起《受益人》。(原因本来是要写在《受益人》评论的,这里简单说一下。)《受益人》在豆瓣只有6.6,但是拍得工匠气足——形式是宁浩+好莱坞工厂的;人物标签化严重但是相对有性格;故事情节相对完整。
《大赢家》一开始人物“严谨”就没立住、不可信。开头拍了很多镜头,但是人物性格介绍是旁白。倒不是说加电影旁白不好,是在开头足可以用一个小事件立人物的时候(“认真”性格:起床是什么样的,穿衣是什么样的,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是什么样的,自己妹妹嗓子不好,垫一下。这些都没有。),选择拍各种风景画+广告植入。
那好,旁白说这个人做事“认真”“严谨”,作为观众我信了。之后有没有一个事情立这个人物?导演给了一个拒绝不按照流程办事的小冲突。
不知是戏设计的有问题还是演员大鹏的问题:大鹏挨训时候转那两下眼珠子,怎么都看都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像是故意戏耍行长。你说是严谨是认真机灵,不要说后面的故事,光这个人物说话腔调就显得憨憨。你说严谨是台词里那个“轴人”,可是他的表现不都全是一个轴人,像是故意犯轴的人。
我承认人是复杂的,但是《大赢家》的严谨不是性格复杂的人,而是性格断裂的人。
对比一下《受益人》的开头的碰瓷戏:一句“打个五折”,大鹏的憨与仁,钟振江的脑子快与狠,人物关系和性格,全都出来了。
其次,《大赢家》电影风格有很大问题。
电影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大爷抽严谨,有“无厘头”的感觉,之后就全垮了。
周星驰的“无厘头”是大家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让荒诞对话产生的“笑果”里面透露正经。严谨和她妹妹大马金刀冲到银行开始抢劫了,既然严谨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做了很严肃的计划,对待演戏这个事情这么认真,那么冲到银行之后是进去大喊“抢劫”还是会带着面罩取号再抢劫?
如果认定“面罩取号再抢劫”这个设定,那就是荒诞喜剧,这个劫匪带着面罩取号抢劫,那么他和大爷孙子、孕妇与昔日同事一定会发生出人意料的戏剧冲突吧?结果影片走得是现实喜剧:严谨咬牙斗狠、严肃对话、详细分析自己所作所为的合理性,人质饿了还要点火锅。劫匪做什么都这么严谨细致头头是道,那前面取号干嘛呢?前后断裂了。
第三点就是人物关系不出彩。
说到底,人是社会动物。社会本质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萨特那句老掉牙的话“他人即地狱”映照了这个荒诞的世界。困在银行本身是人生困境的写照,劫匪打劫也是将以往人物关系颠覆,将人逼到绝境透露人的本质。这是电影应当追求的(当然追求高立意不代表就不能不搞笑,比如《喜剧之王》),也是观众期待看到的。
一个平常不起眼的小职员,忽然成了劫匪。劫匪与卧底警察的关系,与爷孙的关系,与被抛弃的孕妇的关系,与大小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在这场假戏真做的闹剧里,究竟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每一对人物都很抓眼球,结果深入透析了哪一对呢?你看完能厘清严谨和经理或者胖子或者短发女职员之间的关系吗?他们平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样的,经历这次演习之后,感情是升华,变质,还是断开了?完全没有。
倒是爷孙情和孕妇情反复描摹,为了什么?只有戳泪点一个作用,还是硬戳(当然有人说“这我也看哭了”,撩拨情绪和电影本身是好电影是两个问题,区分一下好吧。看公益广告都哭不能让这公益广告参选奥斯卡吧?)。我替导演理解一下这些乱七八糟的镜头是为了啥,估计是要扣“不要忽视身边人”的主题。也没咋扣住。完全是“这个点抓观众咱们拍一拍”,至于跟电影有什么关系就不管了。
最后就是刻意反转。
反转比较适合智力超常的主人公,不是有解谜的元素就能用的好吧……而且这个主人公主要魅力是认真不是智力,举手投足都透着一股认真的憨憨,很难让人相信会有这么严谨细腻的操作(当然有人说老兵嘛。军人和警察和特警应对的场合可能具有相似性,但是好像跟特警队待过似的推理出特警营救方案就显得有点……看不起谁呢?)。无论结尾的鸡汤反转还是双匪设定,都不是令人惊艳,反而累赘。还不如让柳岩暗中对大鹏心生情愫,主动“投敌”呢。
为什么不能这么拍?因为这个人物本身写得没这么出彩,吸引不了柳岩,更别提吸引观众了。(当然有人又说啦:“我就喜欢这个人!”当然你喜欢是你喜欢,不妨碍这个刻意反转安排的不好)
唯一我能理解的就是鸡汤结尾的处理,绝对是为了过审。
按照大鹏的结尾自白,明显是要讲一个身边普通人怎么变成一个穷凶极恶的劫匪的,但是最后成了劝诫大家不要误入歧途的正能量。这处理可以理解,也导致我心情激动了一下,再度恢复失望。如果真能说出因为受到冷落,所以把一个普通人逼成了劫匪,我觉得这个片子就突破了某种禁忌,可以入史。结果是如果只能是如果。
当然,以上说的每一点都可以原谅。无论是人物性格断裂,影片风格混乱,故事情节破碎,废故事线过多,时间冗长,都可以容忍,在我这里至少打两颗星。
但是,《大赢家》最恶性的问题是:它既不靠人物推进故事,也不靠情节推进故事,而是靠台词推进故事,可谓恶心至极。
你说你认真,我信了。你取号抢劫,我信了。你解释霰弹枪爆头,我信了。你说你是退伍老兵,我信了。你说你妹妹是声带受伤,我信了。你说你受家庭冷落、领导误解、同事排挤,我还是信了。你是不是当我傻?
电影是拍故事不是拍台词啊大哥!
综上所述,《大赢家》既不尊重观众也不讨好观众,是糊弄观众。
我只看了20分钟,坚持不下去了,好尬
百姓心里的脍炙人口,绝不是装装样子。人民眼中的喜闻乐见,决不能是走走过场。当金钱利益捆绑了人心,一定有人顶风作案。当人情冷暖陷入了昏迷,必须有人排除万难。我们将本该给生活的漫不经心给了工作,把本该给工作的严肃认真给了家人,而我们总有一天会明白,人生的输赢只是表面,最难得的是心安。虽然是翻拍片,但依然值得尊重,关键在于其故事内核是当代中国喜剧片中最缺乏的“社会理想主义关怀”,也就是说,当一位堂吉诃德式人物出现在真实生活中,我们究竟是进行自我反思,还是开启群嘲模式。这当中既包含了群体对个体认知的尊重,也包含了对社会运行法则正在逐步失效这一事实所进行的思考。立意虽好,卖相确实不佳,几个社会价值观的融合做的不好,很零碎,笑点多但都十分尴尬,基本属于四线城市脱口秀的级别。不过大鹏柳岩CP真的挺甜,三星。
这世道,大多数人都活得轻省而浮躁,相反,认真的人不讨喜,严谨的事不受理。电影呈现一个小人物身上的“轴”,即使是演习,也有种韧劲儿,这或许是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PS:那一排特警肌肉小哥我都太可了。
大写的尴尬。
一分钟就看出是翻拍韩国电影
虽然说是翻拍的,但是确实不错,喜剧外壳下的人性,大鹏老师还是有进步!
看了半小时,烂到天际,希望大家看到我这条评论,能够及时退出,节省自己的时间
抢银行的套路不算新鲜,以演戏的方式来抢就有点意思,本该走个形式草草收尾,偏偏假装劫匪的银行职员假戏真做,万分投入,当所有人都在演戏或是看戏的时候,只有他自己最认真最严谨,鲜明的立场反差导致了荒诞的喜剧效果,从劫持人质到打击特警,越来越入戏,也越来越真实,而个人的真实反而能看出很多人的不真实。大鹏本就自带喜剧感,主角叫严谨,演得也很严谨,他将劫匪的穷凶极恶透过黑色幽默的形式演绎出来,这一点既好笑,却又能引人深思。我们常说认真你就输了,但认真的严谨反倒成了最后的赢家。97分钟下来哈哈一笑似乎云淡风轻,回头再想五味杂陈,也许,这就是相对高级的幽默吧。
银行职员和警方一起演习抢银行,刚开始所有人都没当回事,但是职员严谨特别认真,最后警方和职员还有客户都认真地完成了演习。好有意思的题材。
还行。翻拍韩国率性而活翻拍日本永不结束的游戏,致敬香港人民英雄致敬热天午后有个愿意主动陪你抢银行的心上女孩真让人嫉妒臧鸿飞演张驰?哈哈哈
也算某种程度上的架空剧了,可惜架劈岔了。“大鹏系”喜剧的正常水平,硬挠观众痒痒那种。
没看过日版原作,看韩版时就觉得设定有趣,可是中国版对喜剧的理解还是不在一个层级。问题还挺大的,整体过于散漫,如同过家家般尴尬,节奏也有问题。演员没能很好地理解角色,对人物塑造只是浮于表面的空洞。对于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人质转变亦缺乏顺理成章的过渡,里面所有人物都不能让我信服。
西瓜视频在线免费的这种方式非常值得好评,虽然支持知识付费,但是和家人在家看一场新的电影,准备好零食饮品,一家人温馨的围坐在一起,不好吗,不会像电影院一样开场炸耳的广告,途中的电话铃声,叽叽喳喳嘻嘻哈哈,最讨厌的是踹座位的后排,拍的好的影片会是欠一张电影票,拍的不好的就是浪费了一次饭钱。虽然是翻拍韩国电影《率性而活》,但还是挺好的。
这个长假放的真是救了大鹏和徐峥……
对手是《囧妈》,它是大赢家。
不错不错▹▸于海娇喜欢严谨看出来了但是她也是帮凶倒很意外▹▸录制的视频说的那些事情其实都是误会也让我意外还莫名有点感动虽然一开始也在想严谨父母看上去不像会对他很冷漠那种啊▹▸严谨趴下做俯卧撑是寓意强奸 真的是笑出声我觉得这部戏真的挺有意义的有很大的讽刺意味在里面 真敢拍啊全程都替警察尴尬太不把演习当回事儿了演习就该认认真真生活中我们各种演习都不太认真就是缺少真的认真的那么一个人PS. 现在群众防范意识那么高的吗 因为一个人可疑就打电话举报啦??可怕
“让lingdao先死!”3.5星,原版剧本很厉害,但翻拍不是原罪,区域化革新才是可取之处,因为这是华语片中少见的正面描写抢银行的过程,而且是“反派”胜利,更点出了形式主义和得过且过的风气,在受限的环境下挺讽刺挺大胆。错位喜剧的反差效果配合脱力幽默,强X戏那段最搞笑,第三幕斯德哥尔摩式转折突兀,结尾正能量来得也过于突然。电影值三星,退一步,喜剧片以视频播放的形式折损率不高,能看个乐,打发时间可以,比那什么强,加分
看到南京,真要老泪纵横。大鹏又挑准了一个升斗市民来演,轴到几乎失真,于是一开始故事可以架空,人情可以荒唐, 就连戏中人都在嘲弄,但事先张扬的错谬与尴尬,还是给几个包袱制造了足够的反差。鸡汤泡得有点着急,但万家灯火中的一点失落,还是勾起些许伤怀。从蛮牛一样的严谨里争一份尊敬,非常童话,但也许演到底,别人的故事也还是讲成了自己的过往吧。大鹏跟柳岩的银幕官配挺好嗑的。另,意想不到的强奸戏真笑出来了。(看来是翻拍,到时找原版瞅瞅。)三星半。
张子贤再提大鹏主演档喜剧,其演技越来越耐看了。不仅成功演绎了在《受益人》中的诈骗犯,这次他又被分配了正面的角色,塑造了非常丰富的人物形象,油腻中带着睿智。故事向喜剧,比起抛旧梗,很多反差梗更让人耳目一新;一场虚拟警匪对决下的人性喜剧,轻松又严肃,给我笑死了,哈哈哈!
这是一个连城市名和银行名都不能用真的创作环境,不敢太认真,也不允许胡闹,翻拍(不是我说的哦)和开心麻花(万语千言一句话,正能量)成了内地喜剧电影唯一出路,本片终于集齐两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