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算的上是青春片,但是描写方式虽然青春,但拍摄方法却太古典。黑白的色调直接体现低沉的心绪,女主无疑是个积极的人,在这样的生活里,没有绝望。导演Stéphane LaFleur是个非常小众的导演,看他的影片:2014 沉睡的妮可,导演编剧;2013 拆毁 剪辑;2012 Bydlo Patrick Bouchard剪辑;2011 拉扎老师 剪辑;2011 熟悉之地,编剧;2007 沉默的集体舞 ;导演编剧原创音乐。他的特色是精,完全是个人的喜好。
微风轻拂,树影幢幢。
婆娑之下,睡不着的妮可,每晚徜徉于马路边。这夜,一辆小车停下,传来古怪的叫声。她探头,一个愣神的男人,车后座还有一个精灵般的婴儿,纯真的双眼溜溜地转。她问,“你为何开车来来回回的转”。那男人平静地说,“我想让他睡着”,“那这鲨鱼声?”“这叫声,听说能有助他于的睡眠”。
蹊跷的是,妮可上了这个陌生人的车,陪他转悠着。这时,此起彼伏的鲨鱼声,让人感觉置身于深海之中。但这是夏日寂寥的深夜。
失眠是现代文明社会人类行走的普遍印记。人类享有现代文明的林林总总,同时又被这文明所带来的纷乱如麻的次生品搅得寝食不安,难以入睡。辗转反侧的她,睁开眼,只看到摇动电扇呼拉拉转。让22岁妮可困顿的,还常被一个叫马汀的10岁男孩给雷倒。她以前做过马汀的保姆。
妮可跟女友维若妮卡在聊天。他踩着小单车过来。妮可提醒维若妮卡,马汀变了声。果然一张嘴的马汀,完全是一口比成人还浑厚的腔调,沙哑、老成和一本正经,让人忍俊不禁。他问“妮可,为何不在我家做了”。她说“我太老了,不适合当你的保姆”。“如果你嫌薪酬少了,你可以说,我们相处非常融合,十分契合”。她哭笑不得地说,“马汀,别废口舌了,我年纪对你来说太大了”。
屁大的马汀依然很执着,“爱人的心不分年龄,十年后,我们的年岁就差不多了”。妮可“哼”地一下,“那就十年后再说吧”。马汀轻叹说,“你不能永远拒绝爱情”,然后,他仰天轻叹“人生,苦短”,突然一转话锋“维若妮卡,我更喜欢你这个发型”。
二人看着小马汀远去,逗乐大笑。妮可刚收到了信用卡,正愁没处化钱。倍感无聊之下,二人商议前往冰岛旅游,订了飞机票,学起了冰岛语。后来因为维若妮卡任性地锁起妮可的单车,二人闹翻。
搅局的还有比妮可大十岁的哥哥。这位老哥带来了一个乐队,正准备录制音乐作品。又请来一位新鼓手别林斯基。之前辞退了好几个。老哥担心的是,贝司手派特的妻子莉莉已有身孕,一旦生小孩,他就会退出。至少目前,三人一起每天练得挺欢。有趣的是,影片的配乐,恰好跟乐队打击乐相谐调,往往一个情节转身过后,打击乐随之“锵锵”而起,并不显突兀,其起伏节奏,正切合转换的情境。
影片一开始,妮可跟睡在床上的男友告别。男友汤米问,我们要不要再见面。她说我们这不就是见面。随后,便没再联系。妮可渐渐对鼓手别林斯基有了好感。睡不着的妮可,在别墅外,可以跟他谈谈心,游下水。别林斯基说,我知道你是车裤管工。她微笑说我是最好的车裤管专家,你那裤脚太不搭了。随后,在屋里,她几分钟就帮他车好一条裤脚。他则帮她做了一次三明治。她说这是我吃过的最棒的“蕃茄三明治”。他说诀窍就是蕃茄。
本来二人借此气氛可以慢慢靠近,没想到派特的妻子真的生孩子,鼓手别林斯基也被哥哥辞退,乐队歇菜。更糟糕的是,妮可引以为豪的工作,因为有人检举她拿走次品衣服捐赠给福利机构,而被开除。妮可想跟女友维若妮卡和好,但维若妮卡似乎不愿作呼应,只得让哥哥撬走她一直锁紧的单车。
路上,她还遇到了之前的男友汤米,正跟新的女友一起。打了照面,总得聊上几句。汤米跟新女友莫德的进展神速。他说“是我向她求的婚,我努力保持诚实,每个人都有目标,我的人生目标就是照顾好莫德,陪伴她一生!”
说的很动听,像假的一样。也许人家信誓旦旦,就是真的。妮可可能有点失落,但并无呷醋,唯有送上祝福。倒霉事凑成一箩筐。沮丧的妮可,回到屋里,自己打起了架子鼓。这一通鼓声后,她来到马汀家。马汀妈妈说你瘦了。继续做马汀的保姆,就少不被马汀正经地示爱。马汀温情地说,“妮可,我并不急于一时,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
妮可回到家,看到别林斯基跟派特都已回来,三人一起如常演奏。但别林斯基看她的眼神,显然没有以前的那种专注。微妙之下,她也无言语。似乎做马汀的保姆理应顺风顺水,可马汀的妈妈有一个硬性规矩,不让马汀跟妮可一起看电视。偏偏那晚被马汀缠着说让我陪你看电视吧。等她打起了嗑睡醒来,发现面前站着的是马汀的妈妈。她只得离开。
回到家的妮可看到了一片混乱的乐器,她知道哥哥的乐队彻底散架了。她拎起架子鼓出来,奋力扔向水池。对于这个无聊之夏,没有得失,也无从计较,一切都彻底告罄。
妮可面对亲情、爱情、友情等一地鸡毛的种种,经历了这个夏天的炙烤,犹如一潭清泉,渐渐蒸发,剩下的只有鱼骸。既然已经丧失,也就无需祈求。但悄无声息之下,青春的妮可依然是盎然的,动人的,也是开阔的。
我喜欢这部法语电影《沉睡的妮可》(加拿大2015)。黑白片的风格,并不隐晦。她所弥漫的散文诗意,将一个失眠女孩的丝丝心境,不加掩饰地点滴呈现,宁静、散淡而游离。这种看似聊胜于无的闲逛、闲扯与闲适,构成了一幅现实世界的慵懒、慢生活、多视角,如微风荡漾,渐入内心。这恰好对应着这个喧嚣的现实世界。
沉睡与失眠,似乎是一个矛盾体。其实不然。本质上,沉睡与失眠,对于身心的损耗来说,相异又一致。关键是,看起来不相关的事,如一团乱麻搅在一起,但又不死缠硬拽,轻掸尘埃之后,点到为止,从不画蛇添足。
妮可所遇也从无喜悲,只有淡淡地过活。一切如轻扬絮语,静静地来,又轻轻地去。我本想找出跟侯麦影像的相似之处,但真的又不无从下手。究竟哪儿不似,或者说《沉睡的妮可》自成一体,唯有观者慢慢体味了。我只想沉睡醒来,再好好看一遍。
2015、12、17
记得那些暑假,总期待爸妈出去上班不在家,可以享受一个人在家的好感觉,成为屋子的主人,也成为自己主人,拥有属于自我主体的自由。而也是那些暑假,从上一个学年过渡到另一个学年,有时更是从一个人生阶段的结束进阶到另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始。
不过大部分暑假的日子里都不像是青春电影中那样精彩,充满着汗水与热血,我们的暑假多半都是在那些寂寥的片刻中虚度,电风扇在炙热的房间中来回吹了又吹,才渐渐体会原来这才是人生原本的样貌。电影将这些虚无的细节提炼出来,整部电影的色彩只有黑白,这样黯淡的设定在妮可的世界观中完全成立,黑白让失眠分不清黑夜与白昼,黑白让虚无更加虚无,黑白也让这部电影更贴近现代主义电影的美学风格。
人的虚无状态在电影中被放大:拍摄视角平行于妮可这个人物上,使角色平凡化,在当中妮可没有过多的情绪起伏,维持着冷静和无感,观者看不见她的内心动静,而是看到了她生活的状态,这样处理的方式与整部片的定调产生和谐。缓慢的平行推轨镜头(这也是魏斯安德森电影中产生荒谬性的关键元素之一)以及用黑幕分段与断裂的剪接方式使得情节被淡化,各个角色之间的情感又或者观者与剧中角色的关系充满疏离。
这样的气氛延续到妮可的职场,他在慈善二手衣卖场负责理货,空虚的工作内容与不在同一频率上的同事(多为相对弱势族群),偶尔透过偷窃行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空间配置上妮可被建构在单调一致、极为乏味的场域中,线条分明与冰冷的秩序是现代主义下的产物,置放在当中的妮可更显其渺小与荒芜。职业的选择上对照好姐妹作为秘书的工作,妮可相对不及欲追求世俗的功利,这样的消极也反映在她对于人生种种的抉择上,逃避现实犹如睡不着时出现的昏沉状态,不梦又不醒。
妮可的年纪在影片中没有明显标示,但可以看见其站在成长的中继点,正努力试图成为所谓的「大人」,个体的自主性被突显。妮可收到信用卡的那瞬间,背景出现璀璨的竖琴配乐点缀,加上片中少数露出的那一丝微笑,都让我们想起脱离父母的第一步就是经济的独立,而经济独立后又有能力行使行动上的独立,过去只能骑着脚踏车移动的她,可以开始有自己出国的机会,实践冰岛梦(近年来冰岛成为美加人所向往的旅游国度,某种摆脱生活的理想境外,重新拥抱自由的寄託,在电影《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与《Land Ho!》都有着墨)。父母亲的不在也使家庭伦理的束缚被架空,妮可拥有短暂的自主权力,但家仍是主体的框限,电影中有大半场景都发生在妮可家中,相对朋友或哥哥在外租屋,留在家的她彷彿仍未想对自己人生负全责。
电影中妮可对于性的触及是在片头,妮可裸身躺在一位男子身旁,即揭示妮可对于性/爱是拥有自主权的,然而这样直接的表露却在虚无的走向下被消弭,隐身在水作为性的意象与暗示,也是妮可情绪/情欲起伏的表象:开头男子房间中和缓由上流下的瀑布造景、中途冰岛旅游广告中静立的间歇泉如被压抑的情欲到最后的喷发,以及出现在妮可家中那一座泳池,犹如妮可心中的一池春水。
原本平静的水面,被哥哥所组的乐团鼓手─JF的鼓棒(阳具象征)所搅乱,摇滚乐团的介入使妮可单调的生活产生涟漪,也使得本来安静的电影节奏出现了噪动,但妮可对他的好感却处于被动状态,相反地,当中马汀的安排就产生对照组─一个奇异的个体,大人的声音与孩童身体错置的男人/男孩,主动积极地追求妮可,面对这样挑动不起情愫的对象,也只能消极以对,有时候爱情的发生确实需要一点激情和冲动,这也呼应到妮可前男友闪婚的决定上。
如果将整部电影/整个夏天看作是妮可的潜意识,又或者妮可睡不着的状态是她处在半梦半醒时的神游都是成立的,黑幕与剪接造成的「影像隔间」都像是一段段没有顺序的梦境,而黑白并非我们平常感官世界中所呈现的色彩,加上马汀角色的安排与充满戏剧性的结尾段处理上都充满著超现实的色彩。这个抑郁的夏天,是情绪/情欲的大爆发,也是成长的转捩,努力学着大人应该有的动作,在不断抉择中成为一个所谓积极进取、负责任的人,但有些时候消极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面相,一种抉择。
(文 王振恺)
这里有桌子、椅子、床、游泳池、架子鼓、吉他、单车、棒球。每个人过去,拿了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他们并不表现得很高兴。你可以想象,在一张床上,这是个挺热的天气,旁边有风扇,室内足够漆黑。环境允许你睡去,也撑得起一个午觉的代价。那么被子和这里特有的柔软的羊毛般的枕头,也许再平常不过,平常得理所应当。其他的东西也是,他们拿到手了,让这些东西落满灰尘。“哦!你多久没有擦一擦了。你怎么不能就检点一下。你应该要好好地对待你的东西。”外头的人过来看了,总会认为你嫌恶你的东西。但不是的。你是那么不能失去它,虽然那看起来有点像一颗飞过来的棒球一般。打球的人说:“小心了。”坐在石墀边上的另外两个赶紧把脸埋在他们的膝盖里。而你为的是,认定了它不会砸到人,即便砸到了也犯不上跑去找医生,顶多擦点红药水。你知道吗?在你内心里,还真有点冲动,想用一用那一直放在某个闲置的鞋箱子,扎紧的红色袋袋里的药水。
小孩子正要经历一次变声期。那个一直在忍受吉他手诸多抱怨的鼓手,也终会有一天爆发的。这个闷闷的,大家各在其职,安然,和平共处的环境。有些本不该跳出它们圈圈范围里的东西,偷偷地在溜走。它们真的走了,不是相约好了,也不是不谋而合。总有先后顺序。后走的人聊以慰问。他们多的是,久久地盯着你,摸摸你的背,给你做一顿好吃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他们正在撒谎呢!就像它们平日里用惯的那些东西,也许是因为这些东西还在他们的手心里,在松松的,某个口袋的边缘的地方,随着主人越来越大胆放肆地做某些动作,它要飞出来了。
我是真看出了这点破绽。别忘了,曾经你也是那样的,做为那些后失去的人,站在制高点看着别人喁喁的,如同浮上水面的鱼的嘴巴的模样。他们都变成了些什么呢?他们是成了“遗少”,又不完全那样。怀恋着过去,可是诚实多了。
他们突然变得有些胆小怕事的样子般的和蔼可亲。变成了一个老头,那种长时间地看着你,哆哆嗦嗦的,让你不知该怎么办的老头。
《妮可睡不著》好看,少女青春的煩悶與無聊,有季節空間與時間的味道,親情友情愛情的錯落,迷人的獨立搖滾風,雖然我還是不知道看這部片可以幹嘛。
十岁变声小男孩真迷人,若不是一直等着他出场,我怕是看不下去了
#悉尼电影节# 黑白。无所事事的夏天,睡不着的短发少女,又爱又恨的闺蜜,爱弹吉他的哥哥,和哥哥一起玩乐队的贝斯手和鼓手,爱上却被拒绝的帅气的鼓手,爱上自己的小男孩,融化的甜筒,被放鸽子的冰岛之行,总是解不开锁的单车,骑单车时向后扬起的发丝,吹动发丝和树叶的夏日之风。想看100遍的电影。
女主是纠结于过去还是当下的迷失?6.2
擠了一個半小時的青春痘
无事之夏
不再有的无所事事的青春困顿之夏,最终爱情觉醒像冰岛间歇泉一样喷发。情绪气氛是有了,黑白色调也够好看,还是太散。
说frances ha的出来撕 只剩下生活的生活流真无趣
形式大于内容,闷死了
.
很多时候新导演用黑白色调只是为了藏拙
从电影所用的黑白,即可看出存在于导演心中的那点小情怀,其实对于故事及其所需要表现的情绪来说,完全没必要采用黑白影像。故事其实也很无聊,只是描写几个无聊青年的百无聊赖的日子,以及他们之间的一点小情小绪。影片的叙述没有问题,但真是拍得挺无聊的。
黑白的静置摄影非常美 但除此以外真的有点乏味
女孩青春片,小男孩的变声期设定很巧妙,加拿大日常"百无聊赖"表现的不错。除了结尾有点无聊到崩溃的YY减分。
三星都给男孩。
于是又出现了那句,“今年夏天就这样了么”。
很喜欢
炎热天气下睡不着少女的困惑之夏,像很多青春片一样只是片段截面,一切都似匆匆过客,人生还很长,那个人那段事并不是所有,但也算划过人生。黑白摄影加上动作和布景的设计感使得电影很有美感,同时也有装文艺之嫌。
很像frances ha,不过各方面都差一点。
0220# 因為不懂黑白的意義再多扣一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