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棉花喽!
弹棉花啊,弹棉花
半斤棉花弹成八两八哟
旧棉花弹成新棉花哟
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
哎呦嘞,呀嘞,哎呦嘞,呀嘞
……
这是一段有声音的文字,念着念着就唱出来了,唱着唱着就笑出来了。
这首魔性的歌曲出自一部国产电影《巧奔妙逃》,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电影所处的年代太早,剧情不记得了,但是当时听到这首歌捧腹大笑的场面还记忆犹新。
最近,又看了一遍《巧奔妙逃》,惊喜地发现它原来不纯粹是一个通俗幽默电影,而是一部立意很高远的反战喜剧。
豆瓣8.2分的高分,也佐证了电影的品质。
影片拍摄于1995年,由峨影厂出品。
故事三条线索:
1、二柱代替负伤的八路军到车站送日军的战略进攻地图。因为二柱脑子不灵光,把联络暗号“山重水复疑无路”错记成“山清水秀找八路”。
2、东北的秦贵(黄宏饰)被掌柜威胁,去火车站接收地图。
3、弹棉花农民老幺(魏宗万饰)和小叔子顺子(赵亮饰)想要加入抗日队伍,到处找八路。他们在茶馆中巧遇擅长口技的说书人(徐玉琨饰)。三人救下受伤的二柱,顶替二柱交接地图。
几个被卷入纷争的小人物承担了影片的全部笑点,一本正经地夸张,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弹棉花歌》更是把喜剧效果推向了高潮。
现在浏览网站,依然能搜到《弹棉花歌》的片段,而且点击量还很高,歌曲旋律悠扬,歌词朗朗上口,甚至有网友评论它是“中国最早的影视洗脑神曲,听上两遍就能循环一天”。
影片最被津津乐道的是人物的塑造,全员小人物,没有高大上的理想和信仰,但展现出的是反对战争的大情怀。
其中头号反派日本军官佐佐木,更是打破了国产电影中对日本军人的刻板丑化刻意丑化的情况。
佐佐木是个乐痴,永远放不下“山区小学音乐教员的思维”的日本人。
他痴迷于中国的民间乐器。在执行任务前,司令为了防止他只关注五线谱,不找防御图,没收了佐佐木搜集的所有中国乐器。
第一次见到弹棉花工具,佐佐木一口咬定这是中国的乐器,并且双眼放出了炙热的光芒。
佐佐木和士兵们在月下思乡,一段经典台词,让人泪目。
“我教了22名学生,他们每个人都会演奏一种乐器。月圆的时候,我就带他们到小河边去演奏。我要把这些乐器全部带回去,教会他们。等战争结束了,我们要到东京去演奏。”
影片结尾,佐佐木被送上军事法庭前,还没有忘记乐谱。
这一幕让人感慨:战争过于残酷,对人性的摧残让人心痛。
由此也能联想到,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钢琴家》,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苟且偷生。在一个恐怖、孤独战争时代,生命都卑微到了尘埃,谈艺术更是滑稽。
秦贵形象也是特别的,他莫名其妙帮汉奸做事,又莫名其妙把自己洗白了。他不关心政治,只是想跟新媳妇永远在一起,这是人最本能的诉求。电影没有夸大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革命理想,他们只是在战争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有太多身不由己。
最后要强调《巧奔妙逃》不是喜剧,是一部严肃的反战电影。
歌词是浅显易懂的,只有四句:
弹棉花啊弹棉花,一斤棉花弹出八两八,旧棉花弹弹出新棉花,弹好了棉被姑娘就要出嫁。 是一句带出下句的、感觉像现场唱作的歌词。 歌曲是带有当时年代色彩的旋律,流露出一股清纯的、坚定的幸福感。 但是跟电影结合起来,浑然一体,甚至会觉得是为了这部电影而创作的,这对于一首好听的歌来说,不容易。影片中鬼子让老幺演奏,老幺起初不肯,喊了一句弹棉花,后面是教书先生带他唱出来,最后渐入佳境,形成高潮。歌词的浅显在这个场景中显得真实而纯朴,是一种劳动人民讲述日常的真挚。而且与演唱的三个人的处境相得益彰,三个人都是在弹棉花,要把半斤棉花弹成八两八,最后一句弹好了棉被要出嫁也透露出想挣脱困境的内涵。更难得是,这首歌是三位国宝级国家一级演员演唱,堪称绝唱。 这部片子是我小时候看的,情节我都不记得了,但我记得有一首歌,就是这首弹棉花。这首歌在现代社会众多的迷茫中有着一种简单的愉悦,劳动一直都是幸福的来源,看着自己弹好的棉花、写好的企划、包好的饺子、培植盛开的花…都是现实中最简单的幸福的来源,社会太浮躁了,人们或许已经忘记吃饱穿暖也是一种幸福。
来源://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4717670234930.html
“看电影喽!看电影喽!”同学们高兴地都快把书抛向天空,来表达这种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兴奋感,《巧奔妙逃》观后感。
这几天,我们就像农民一样辛勤地播种,希望过后能有丰硕的成果丰收。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放肆”一下了。 不过还好,电影里还有幽默的镜头。比如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弹棉花啊弹棉花”让我们捧腹大笑。
如果抗日神剧仅仅停留在搞笑阶段,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2003年的《举起手来》是很多人童年开心的源泉,如果抗日神剧还停留在热血阶段,我们同样是可以接受的,2005年的《亮剑》至今已经被翻拍了好几遍。但是大多数的抗日神剧太不专业了,你说他是搞笑,但是它却喜欢在里面夹杂很多搞笑之外的东西,你说他是热血,但是那种热血完全压不住牛顿的棺材板。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给抗日神剧一个很好的定位,因此,才导致越来越多的抗日电视剧,一跃成为抗日神剧。观众自然苦不堪言。
可见,单纯的针对某一方面而不旁骛,这才是拍摄影视作品的根本,一旦脱离了这个根本,一部本来可以大说特说的故事,就会成为众多烂片的分母。体现在抗日影视作品中,自然会流为神剧,让人唾骂。
前文说到的《举起手来》自然是很多神剧的基础,但是就是那部基础制作,导演仅仅是在喜剧方面进行了拓展,对于其他的热血情节,稍微的淡化了。最后的故事核心进行了升华之后,并不影响那部电影作为喜剧片的根本,因此,大家看得时候,是不会觉得烂的。充其量乏味一些罢了。因为导演至少是认认真真地搞笑的。
但是很多影视作品,在自己擅长或者是想要重点突出的方面并没有做到认认真真。基本上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做好。这也是他们大都失败的原因。如果你对一方面做的很好,那么带给观众的效果就会非同一般。这也是很多时候,好作品诞生的根本。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作品,就是一个非常专一的认真的作品,有人甚至称他为《举起手来》的祖宗。
他是谁呢?他就是1995年的一部抗日喜剧电影《巧奔妙逃》。这是一部与《举起手来》异曲同工的作品,但是比起后者,本片更加的严肃认真,因为他的本质是搞笑作品,因此,导演在搞笑方面做的很到位,很走心。
八路军交通员需要运送一个日本的战略图给大部队,但是出行前自己人受伤走不动。因此,这个任务被委派给了一个小八路,同时,日本人也得到了这个消息,日本某指挥官将截获地图这个任务教给了喜欢音乐的一个军官,这个军官很快的就将小八路逼到了死角。
同时,他们,弹棉花的叔侄二人也在寻找八路军,他们想要加入部队打鬼子,工作了一天的叔侄两去茶馆听书的时候,恰逢日本兵搜查小八路,慌乱之余,他两联合说书先生一起收拾了几个鬼子。这个运送地图的任务被委托付给了这三个人,他们去了接头地点,却恰逢一个接头人被误认为汉奸,几个人相遇了以后,为了躲避鬼子的追杀,开始了一段啼笑皆非的逃命旅程。本片的精彩部分也在这几个人的逃命旅程中逐渐地展开。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且并不烂俗,豆瓣评分7.9的他超越了很多抗日影视作品,虽然是喜剧,但是却深受广大观众好评,无外乎这几个原因。首先就是有始有终。很多抗日神剧之所以被称为是抗日神剧,无外乎将原本可控的故事情节变得不可控。本片纵观全程,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有自己的发展依据,前文提到的一些情节后面都可以自圆其说。这样才能让故事有头有尾,不会让观众感觉突兀。
其次就是人物的妆容,庄稼汉就是庄稼汉的形象,坏人自然有着坏人的样本,就连爱好音乐的鬼子,本片给予的人设是喜欢收集乐器,这个人的样貌自然是不会非黑即白的,肯定是带有着某种中立色彩,甚至除去这一身黄皮子,就是一个普通人。而日本军官的这个形象也非常的符合。这也是本片的认真的地方。
好人的形象虽然是打不死,坏人的象形虽然是愚昧无知。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度在里面。他并没有因此去宣扬崇高的理想或者宏大的家国情怀,本片自始至终都牢记了自己作为喜剧电影的初衷。通过很多很多的细节的铺垫来博得观众的笑声,至于说你可以从中受到教育,那么这就是你的意外收获,就如同郭德纲所言一样,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作用,你指望一部喜剧电影让你受教育,你让那些老师怎么办?
当每一个拍摄电影的人都能很认真的不脱离自己的初衷,那么一部影视作品就不会沦为大家的笑柄,样样都想要,什么都做不好,专注才会出合格的作品。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人你都愿意懂。
名不副实的电影,巧奔妙逃这四个字作为片名乍一看很吸引眼球,但是剧情如何巧妙,实在看不出来,叙事手法平平淡淡,前一个小时看的让我昏昏欲睡,全片唯一能让我记住的就是三人给鬼子表演弹棉花那段,其他地方真看不出有多搞笑! 实话实说,我觉得像举起手来、地下交通站这两部抗战喜剧比这个好玩,起码论搞笑水平绝对胜过这片子的! 真不明白怎么能拿到这么高的评分!
确实搞笑,重要的是不低俗。弹棉花的那段把我逗坏了,情节合理又不突兀关键是真的巨搞笑。故事单纯而荒诞,没有人死也没有人伤心。打鬼子就像逗小狗一样妙趣横生,当然这在那个年代完全不可能。话说当年有一队日本兵奉命去打八路,这队人马的小头头佐佐木少佐原本是个音乐教师,热爱音乐胜过打仗,遇见会音乐的中国人就算那是八路他也喜欢得不得了。他觉得中国非常神奇,走到哪里都能遇上没见过的乐器,比如老幺的弹棉花弓子,他管它叫“单弦竖琴”。他坚信唱着弹棉花歌就能引来姑娘,他还对手下说:“你们今后遇见中国的花姑娘先不要动粗,要先唱这首歌。”
学到了《虎口脱险》的精髓:敌我双方都是傻逼。
突然想起黄宏自编自导自演的那部《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而后在他的豆瓣影人页面翻阅其作品表,发现这部曾经也在电影频道看过的《巧奔妙逃》,对【弹棉花】段落印象还挺深(差点误以为是《举起手来》的情节)。
弹棉花,弹棉花,那姑娘姓弹,叫棉花.
这他妈不就是《举起手来》的老祖宗!
抗战喜剧类电影里的最爱!确实搞笑,重要的是不低俗。弹棉花的那段把我逗坏了,比后来的那个什么《举起手来》强太多了~~
这样好看的喜剧片大陆还是少有的
俺们上初中时历史老师放的……起码比《举起手来》好一万倍。大爱《弹棉花》。山重水复疑无路~~
弹棉花
弹棉花哟弹棉花,半斤棉弹出八两八
你们今后遇见中国的花姑娘先不要动粗,要先唱这首歌
弹棉花喽弹棉花~
早晨看的,又乐睡着了。
高中时CCAV6老重播每次都至少得看完“弹棉花”内段儿好几次下午上学差点儿迟到。。每次看都笑得像个傻逼。。!当时班里好多人没事儿就哼这几句每天都笑肌僵硬。。【这姑娘姓弹,叫棉花】<--太要命了wwwwww“弹棉花”真是首经典的华尔兹wwwwww
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一起看的,太搞笑啦~~~还有四季歌改编的弹棉花~~~弹棉花啊弹棉花,一斤棉花弹成八两八^_^
高二时全班晚自习看的,之后那首“弹棉花”就一直在我们班火了很久……再过半个月我们就高考了,大家也快散了吧……T_T
弹棉花呀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半
抗战喜剧类电影里的最爱!确实搞笑,重要的是不低俗。弹棉花的那段把我逗坏了,比后来的那个什么《举起手来》强太多了~~
同学推荐~~~傻乐了半天~~~
老幺哥~~ 弹吧~ 弹你的狗头!
弹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