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看到的奇葩结局?
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总觉着像是断片一样弄得我看到一半还去搜我是不是看错版了。后来才意识到这片子原本就是这样,好吧,完全没有任何衔接点。
前面的情节大家基本都有在讲,我说说最后吧。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思维与常人有异,彼得说:“她了解我、你,还有他”的时候我愣了下,为什么说了解?表示不懂。
然后似乎是出现了他情敌在医院推着车的断片,突然意识到,他所谓的了解,是不是指她一直知道她的离开家人会很伤心,所以她找了个医生扮演自己的情人然后转移他丈夫的注意力。不然怎么自己去写下电脑密码,是有多无聊啊简直!
然后她知道她女儿会拦着他丈夫不让他强杀某情人,所以医生生命是安全的。
医生为毛装作自己是个虚伪的人来着?也许这样能让彼得最后知道她女儿选择乔治是正确的。因为她说,不是必然,只是选择。她女儿选择了乔治,仅此而已。所以,不能因为彼得的不喜欢便让女儿离开乔治,所以说,她了解她女儿也了解他同时了解医生的能力。
恩,要是这个片子真的是我想的这样的话,那么,不得不说这医生的演技还真是不错呀西。
当时还有个场景,是某情人似乎是发现了后面有人跟踪,所以快速的跑到电车前面去了,但是彼得还是没有跟丢……所以觉着此人不是故意想甩掉彼得,只是让他心情突然紧张一下然后不要那么冲动而已。
开头,女人就讲彼得不懂自己的鞋,所以后来彼得也意识到老婆爱情人的原因是他懂她的鞋。但是,我总觉着那么美丽的一女人智商该不会低到既然晓得情人是个骗子还帮他还钱之类的。
【好吧我看电影的点有点怪是真的……
2 ) 一个反过来讲的故事
这是一个反过来讲的故事。
很大众化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物质上衣食无忧,感情生活看似平淡,实则暗流汹涌。男人在外寻找刺激,以工作出差为名和情人保持着长期的关系。情人当然是那种性感不可方物的妖娆女人。回到家里,他仍然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其实他很明白,情人很爱他,但只能带给他暂时的刺激,家庭生活才是长久的归宿。他潇洒地游刃在两者之间。直到死神来敲门。在临死前,人们对人生的认识会上一个台阶,他开始在话语中表达出对人生不完美的唏嘘,这让深爱他的妻子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最后男人病死,妻子在丈夫死后发现了情人的事情,开始陷于痛苦之中,于是她暗中找到情人,慢慢接近她。了解她眼中的丈夫。最后和情人和解,对自己释然。
可这个故事是反过来讲的。女人游走在丈夫和情人之间。在影片中,女主角是典型的中产阶级职业妇女,有着体面的职业,温馨的家庭,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中体现出优雅得体,一副贤良淑德的样子。但这是个很强势的女人。她优雅地征服了一个“阿尔法式”的意大利男人。他是个骗子,无名小卒,只是一幢大楼里的小门房,却把自己伪装成金领阶级。和他交往这么久,女人早就知道他的情形。她只是爱他,爱着这么一个表面风流倜傥,内心虚伪的帅哥。她长时间的用钱接济他,弥补他空虚的心灵,让他对她死心塌地的。在两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女人始终占着主导地位,她掌握着他的一切,可以一个邮件就把他约出来吃饭,但他却长时间找不到她,在电话里苦苦哀求和她见上一面,甚至不知道她的死讯。
我以为,影片以一种很平实的方式宣扬了女权主义。在一般电影作品里女人总是婚外情的受害者,是忍辱负重承受丈夫红杏出墙的可怜虫。但凡有婚外情的女人也都是一副肤浅像。但有阅历和经济基础的中年女人完全可以风韵十足地潇洒走过人生的金秋。年轻时所受良好的教育加上多年的社会经验,会让她们对人生的感悟不再是停留在为家庭付出,默默承受,相夫教子等字眼上。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曼德拉这样的伟人,也适用于所有的人,和命运的抗争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片段里。当然这份底气来自于扎实的经济基础,有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也就稳如磐石了。Laura Linney总是演配角居多,印象最深的是《LOVE ACTUALLY》中那个为弱智的弟弟放弃一切的伟大姐姐。她不算漂亮,表演也波澜不惊,但这次却波澜不惊地演绎了一个不算漂亮的强势中年女人。迷倒像Antonio Banderas这样的帅哥。Antonio Banderas善于演绎外强中干表面化的英雄人物。这次也算演得贴切。还有扮演丈夫的Liam Neeson是英国的老戏骨,《辛德勒的名单》为他打开了知名度,他总演内心隐忍的好人。还是那部《LOVE ACTUALLY》中他演的也是对亡妻盛情款款的好男人。
最后说两点:
有一点我很不赞同,影片结尾:在情人为她举办的纪念酒会上,导演过度宣扬了帅哥的虚伪:身着华服,装腔作势操着夹带意大利口音的英语,满口牛皮,但指甲里却留着油污,明显生活在社会底层。她的丈夫绅士般地出席酒会,很淡然地看着这出闹剧的演出,话语不多,但句句透露出对亡妻的深情和宽容。最后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平静握手。这是什么意思?是贬低那个逝去的女人吗?好像她爱错了人,好像她很不安分守己,放着太平日子不过,没事给自己找了事儿。真是落了个俗套。人呀,总是喜欢钻牛角尖,任何事情都要问个对错。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什么对错的。
另外一点倒是个亮点:中产阶级家的女儿爱上了粗俗的劳动人民,影片开头父亲很不喜欢女儿的男朋友,片中没有交代他具体是干什么工作的。但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是个干粗活的工人。影片结尾父亲向他伸出了和解的手。呵呵,一下子为影片增色不少,爱情本没有对错,相较于妻子的精于世故,游走于两个男人之间,女儿倒是十分干脆地选择了自己的爱情。
功过相抵,这部片子不错。
3 ) 《另一个人》:洞见与感受
如果说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的法理学小说《生死朗读》被拍成了情欲片,那么他的感情小说《另一个人》则恰恰相反,被拍成了法理片。《生死朗读》在奥斯卡等评奖中让施林克声名鹊起,而其短篇小说改编的《另一个人》似乎显得默默无闻。其实,后者更加自然且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作者更为成熟和完整的法哲学思想。
《另一个人》(The Other Man,2008)没有《生死朗读》中的战争、种族灭绝、法庭审判这样宏大的法律叙述。故事主线只是一个简单的婚外情: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的软件公司老板彼得(连姆·尼森饰)的妻子时装设计师丽萨(劳拉·琳妮饰)隐瞒自己的癌症病情,在行将离世前突然消失,只留下了自己的一段婚外情线索。彼得在知道内情的女儿的帮助下,一步步解开悬疑,隐瞒丈夫身份找到了妻子的第三者,吟游诗人雷夫(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饰),在与雷夫的接触中了解了妻子不为人知的感情世界。简言之,这是两个男人为一个已经死了的女人争风吃醋的故事。
这样的婚外情故事再平常不过,土豪金屋藏娇红杏出墙包养文艺青年小白脸,似乎是烂俗的电视剧情节。男女反过来也一样,大奶发现花心老公包养的二奶遂前往撕逼。《另一个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妻子丽萨的婚姻是和谐美满的,而且她的婚外情是在自己临死前主动向丈夫透露线索的,在举办完自己的时装鞋发布会后,她与丈夫共进晚餐时说,两个人能一辈子终老么?如果时间,机会,爱情都有了,你会不会有外遇?这位完美丈夫当然回答,不会。而丽萨却说,那也只是你的选择,不过是选择而已。
其实观众最大的疑问是,既然丽萨有如此完美的老公和家庭,为什么还要出轨呢?彼得有钱,忠诚,帅,还有什么是他没有而第三者有的呢?随着剧情深入,第三者雷夫给了我们答案。他没钱,花心,活在自欺欺人的装逼生活里。但是,就这样一个矮矬穷,难道不是高富帅恰恰不可能拥有的生活么?不要说第三者有激情,有艺术气质,有自由世界,这些其实完美老公都有。作者的野心在于,即使全世界的价值观都偏爱某人,你也不能阻止人心反其道而行之,恣意妄为的选择主流价值观所不耻的另一个人。
存在先于本质,任何对人的本质的归纳和解释,再深刻的分析,都只是理性的洞见。经济性,理性选择,基因繁衍,达尔文主义,都让妻子指向高富帅的老公。而这位妻子只是淡淡的说,在Lake Como有她最幸福的时光,那只是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她做出的选择。人的存在此时是非线性的,人的选择是随机而没有前因后果的,而且即使是面对死亡,也不必过问活着的意义,因为她问心无愧。不求洞见本质,聊且感受存在。
他人即地狱,对于丈夫彼得这句话再恰当不过。这句话在这里比在《生死朗读》中的屠杀集中营更加受用。他人不只是在权利和利益上构成对个人自我的约束和限制,甚至是侵害和优胜劣汰。更重要的是,他人构成个人自我的边界,别人有我没有的生活,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对我的最大否定和威胁,无论他是否强加要影响我。在本片中,随着妻子丽萨的去世,本来作为第三者的雷夫已然与丈夫彼得毫不相干,他不可能继续来挖彼得的墙角。可是第三者是另一个人,是他人,彼得与其说是在捉奸,不如说是对自我缺陷不明的好奇,这种求知欲驱使他穷追不舍,一定要看看这个第三者到底如何神通广大,有啥是我这等高富帅完美老公都欠缺的?结果呢?结果他要么一脸不屑趾高气昂的自去不提;要么,他,会爱上他。
其实,妻子丽萨,对于丈夫彼得,也是另一个人,也是他人。彼得追寻着第三者雷夫,其实是在追寻着妻子的另一面生活,也是在追寻着自己没有的生活。彼得的追寻,也是一种选择,一种存在状态,或许是妻子临死前故意留给他的一道作业题,牵引他去理解自己的选择。最终也成就了父亲对女儿嫁入寒门的理解。他人虽是地狱,但我们就是会宿命般的告别天堂里的孤独,向着地狱奔去。
萨特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作为德国宪法法院法官和洪堡大学法哲学教授的哈德·施林克,在这部《另一个人》中向我们完美地阐释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在理性启蒙喧嚣尘上裹挟着功利主义泥沙俱下的当今中国,在《流星花园》和《来自星星的你》里的择偶观洗脑各年龄段女性价值观的当今中国,我们离繁荣越来越近,我们离他人和真正的自己却越来越远。我们为大城市户口和学区房挤破了头,却堵塞在马路上呼吸着雾霾。我们为了征地补偿铁了心当钉子户,却把未来的希望埋葬在了蚁族的合租房里。每及于此,我脑海中就会浮现静静的湖面,不管他是瓦尔登湖,还是贝加尔湖,还是Lake Como……我们在理性洞见匮乏之下细细编织着法治和道德之网,可一不小心就网住了我们感受纯真的心。
4 ) 让丈夫与情人相遇,意识与潜意识互认
The Other Man 另一个男人,在我心里也是一部10分的电影。情人与丈夫的见面,太精巧的设置了。只有在情人与丈夫的会面中,才能和解。其实是灵魂两极的和解。两人对弈的场景实在太精彩了,性感的张力,欺骗与被欺骗,拆穿与被拆穿的张力,在意大利米兰的风情中氤氲开来,成为一种古典式的对决。最终是一种精神性的对决。
丈夫与情人的隐喻,也可以看作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实用主义与唯美主义,平常安定与激情变换的交战。多数时候,人们内心中的这两部份各自安好,放于天平两端,维持精巧的平衡,得以让生活继续下去。但导演执著于让这两方见面,互相承认,好像是让人承认自己的善恶美丑并存,年华老去的焦灼与道连·格雷式的欺骗应当互相理解,日常琐碎和一地鸡毛,与神性的、对至臻完美的追求,应该相互谅解。从这种角度去看,这是在荒诞流俗的捉奸剧情中嵌入的对人的灵魂自主性、复杂性与统一性的理解与赞颂。
我喜欢意大利人所表现的人的恶魔性、神性、唯美主义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他住在地下室,犹如人的深不可测的内心,在地下的地下,有着乱七八糟的奇怪杂物,甚至让人有些恶心的乌龟,那是人的潜意识层面,美与丑相汇聚融合的地方,肮脏、堕落与天空中轻如羽毛的美与善源自一处。
而象征超我和稳定世俗的自我的丈夫则要在侦探般访查与承认阴暗地下室中的情人的旅程中,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妻子,才能达成更加完满的完整的爱。
直到人们把酒言欢,互相承认、互致哀悼的时候,我们才能对逝者放手,对失去与创伤放手,在和解中重获灵魂的净化与升华。这好像是鞋履设计的隐喻,与大地接触最近的最底层的,也是最美的最奢华的,那是人类全部努力与突破的所在。
5 ) 外遇的本质
这部片子实际上就是讲了外遇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提供“情绪价值”。
丈夫呢,自然是提供不了的。丈夫也是高端的成功人士,有自己的公司,可以随便从美国去意大利待上不知道多久都没问题。妻子更是,知名鞋子设计师。
一名高跟鞋设计师是怎样能爱上一名清洁工的,在最后丈夫和这名情人的对话有所表达。就是他“善于伪装”。但要命的是最后妻子也了解到了他究竟是什么的,还“帮他还了债”。这实际上不就是欧洲版的小鲜肉傍富婆的故事么,还美其名曰“婚外恋”。当然小鲜肉是“深爱”着这名成功女性的,在她身上有着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和生命。
有一些生活阅历的人看这部片子真的会觉得非常有意思。班德拉斯大帅哥演这样一个极端弱势的人物(实际上而不是表面上)也丝毫不违和。那股子猥琐劲儿,还有连姆大叔演出的那种浮浅幼稚甚至连自己女儿也不会关心的丈夫/父亲的“白目”劲儿,都非常真实。那种发自内心的困惑。
6 ) 如酒如醉
开篇,悠远而深邃。
像是在刚刚开始述说一段故事,又像是为一段久远的故事画了重重的一个句号……
相比渐收眼底的美景,这样的诉说,更如一杯酒,让人回味无穷。
7 ) 演员的表演是看点
也许从故事层面上来说,确实比较争议。
但是此3人的表演堪称经典。无论是Laura病中的挣扎,还是Liam的痛苦和悲愤,甚至Antonio的神经质。
从来只有烂电影而没有烂演员。
情节混乱分散,结局毫无逻辑,完全没有必要的时空错乱。那女儿究竟是干嘛的?一星给Banderas。
真的够故弄玄虚
好演员 大烂片
就不说剪辑了。。。那叫个乱。确实一点线索都不留。说说故事吧,这女主真的够自私,死了还阴魂不散,硬要把老公搞到神经错乱才甘休咩。
好演员烂剧本,怎么把演员忽悠进来的??逻辑牵强,人物个个神经兮兮。
相当精彩的叙述方式。
LL果体=3=剧情好有问题。要不是演员根本看不下去。导演!你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丑闻笔记么!!!!!!!!!!!!!!
Antonio Banderas
【这难道真的不是丈夫爱上男小三的戏码?!女主你真的不是想给鳏夫找个男人?!】联想起廉姆尼森大叔真实的丧妻之痛,看这片子还是感触良多,想必演员本身也不愿重温自己的这部作品,只是,男小三叫Ralph啊!尼森大叔现实生活中的魔王密友啊!忍不住搅基搅得心潮澎湃啊!
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好悲伤的故事!
这个卡司还是很喜欢的,故事讲的不太好,中间一段进程太缓慢,结局又表现不太清楚。
很不理解这么和谐的结局
连姆·尼森 劳拉·琳妮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难怪下了大半年了却一直没看 平心而论还达不到三星。。。。完全靠三个还挺喜欢的演员撑着了(还要包括特别爱的这个男人加的外貌分)女儿的戏份支离破碎还特别鸡肋 最大感触是面对这样的第三者 不出轨的才有问题。。。。最近感觉看的都是有期待的导演生产的水准以下作品
一个女人有外遇的故事喜欢片头的制作
两星半。感情描写很细腻,虽然依然涉及婚外恋等题材,看点还是有的:随着事情发展,人物的情感变化,算是吸引人。
完全无法理解整片的设定,可惜了尼森大叔和班德拉斯两位好演员。这编剧该拉出去枪毙五分钟。
片子拍的很精致,三位主演也很出色,不过仍旧没法打动我。因为这样的逻辑超越了我的理解范围。我猜这是男性编剧表达出来的假意的宽容和理解,和谐的结局在我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爱,是彼此对等的付出,我不相信,也不认同,灵与肉可以断然地分离。
如果Klose人到中年,就成了Liam Neeson;他在米兰城有一份挥之不去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