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印象最深的电影——《变脸》 “老板,我本来想给你找个孙子,没想到害了你……”
【经典对白】 活观音: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走南闯北也见过些世面, 可还没见过老师傅这一招啊。你真是一味独参汤啊~唉,京班子没有,陕班子也没有,我们川班子虽说有一折九变化身,它远不及老师傅的窍门精绝,膏药一张,熬炼不同啊~我想。。。 变脸王:叫化子也有自己的打狗棍嘛。衣钵虽小,可传儿不传女, 传里不传外,这是自古以来的老规矩。梁老板,茶碗虽小,水是不会漏的嘛。 活观音:老师傅误会了。我梁素兰还不至于偷金盗银。我是想,九流归场,十流归班,老师傅单丝难成线,不如投身梨园,打个平伙,给我们戏班子添一笔油彩。 变脸王:抱歉,隔行如隔山,我是个孤命人,不和群的呀~独来独往跑单班惯了。 活观音:请问老师傅可有衣钵传人了, 变脸王:(犹豫不答) 活观音:说句冒昧的话,万一你要是。。。 变脸王:断了香烟,断了香烟,这点小本事,就带进棺材去吧~ 活观音:罪过,罪过,我让老师傅伤心了。 好,老师傅,人各有志,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变脸王:多谢梁老板开茶钱。袍哥人,凉侠义气。 活观音:不敢当,不敢当。这世道,重男轻女,老师傅也是传男不传女的。我呢,一个唱小旦的,半个女儿身,没资格当袍哥。 变脸王:打嘴,失口失口。 老师傅,各有各的肚皮疼啊~老师傅,你也该接续个香火,别让绝活失传啊。
我到现在还记得,这部电影是在一家距离我家不远的老旧电影院里看到的,现在这家电影院应该留不下任何痕迹了(我对此还有一个记忆是,我在这之前一天刚看了《玩具总动员》)。 即便我对这部电影的完整印象也就这么一次,但对我来说,正是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变脸”这样一门戏剧绝活。后来我在其他地方看到“变脸”表演时,头脑中马上想到的就是这部电影。从这部电影来看,“变脸”也并不是多么的神秘,但真正做起来或许还会发现这并不如看起来那么容易的。 这部电影的“一老一小”两位演员的表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旭很好得演出了变脸王这样一个身怀绝技苦于后继无人,但在思想上却保守念旧的老艺人,而后来经历的一些事情也让变脸王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都体现在了他对待小女孩狗娃身上。周任莹扮演的狗娃是影片的另一个亮点,即使变脸王曾因她是女孩而冷落她,她也依然愿意为变脸王报以恩情。至于赵志刚饰演的活观音,当时我对京剧里“男扮女”的情况还比较新奇,不过说实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这就只是单纯的男扮女装而已,后来才逐渐意识到这种表演是需要表演者本人的天赋以及常年训练所付出的艰辛和功力上的积累才能成功。 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传承和延续上的危机,是从本片可以延伸出的一个话题。因为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今中国处在这种危机中的“绝技”是有很多的,这其中就包括本片提到的变脸术。而诸如“肥水不流外人田”、“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之类的旧思想,成了加剧这种危机的原因之一。如何让这些绝技能够传承下去,不让其真正成了历史上的绝响,也是本片所探讨的话题。
1
聊《变脸》不得不先说说导演吴天明。
他的最后一部电影,因为一些“特立独行”的“下跪式”宣传而上了热搜,也最终让吴导生前的这部电影有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就是《百鸟朝凤》。
这位大名鼎鼎的导演是中国第四代导演中的翘楚,虽然作品不多,但几乎每一部作品都算的上精品,而且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吴导在影片的选择上是具有“挑剔性”的,他更注重影片的现实意义和内涵深度,总是朴实温厚且力道十足。
他作为第四代导演也为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群体的培养和发掘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吴导在《老井》里挖掘了张艺谋,在老谋子还没有做导演之前就做了金鸡、百花、东京国际电影节三大影帝,这一定是得益于吴天明导演的调教和指导,所以说,要做好一个导演,不仅仅只是会看监视器那么简单。《变脸》中,这一点也尤其明显。饰演“狗娃”的小演员周任莹当时只有9岁,但却把一个几经被人售卖、性格倔强、坚强勇敢的小女孩演得棱角分明、十分到位。这对于没有表演经验的周任莹而言,也许是天赋,但更多地想必是来自吴天明导演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导。
2
《变脸》的故事很传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结构和套路,却很具有东方神韵,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是在讲述变脸艺人的生存状态,也在于故事在整个氛围营造和讲述过程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民间气味。
变脸老艺人走街串巷,依凭着自己的一手绝活和江湖经验也能过活,唯一让他心焦的就是膝下无子,他又坚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无人能继承手中的变脸绝技。川剧名角梁素兰对变脸王的绝技惊叹不已,大加称赞,颇有惺惺相惜之感,在梁素兰的“提醒”下,变脸王买回了一个名叫狗娃的男娃来继承衣钵,不曾想,男娃是女娃假扮。变脸王愠怒之下要赶走狗娃,可孩子懂事、听话、可爱,再加上乞求,变脸王勉强收留狗娃,但只让称老板而不能再叫爷爷。电影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以祖孙两人的相处为主线,变脸绝技的传承为辅线,两线交融来推进故事。
电影在故事上设计了几个小冲突,使得故事产生了更多的起伏和高潮。一个是狗娃偷看变脸王的脸谱导致小舟着火,这才使得变脸王一怒之下赶走狗娃。第二个冲突是狗娃从人贩子手中救出天赐,为了给变脸王一个有“壶嘴嘴”的孙子而把天赐“送”个了爷爷,导致爷爷被诬陷为拐卖儿童的罪犯而被险些被处死。高潮之处当然在于狗娃模仿活观音舍身救父,割断绳索,高空坠落的一幕。狗娃的一片孝心,梁素兰的侠肝义胆、师长的冷血残忍成为高潮的一部分,也在高潮来临时显得震撼人心。
3
一部电影,如果台词劲道,能很快地架构起故事的氛围,也能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所构建的世界和氛围当中。《变脸》的台词就极具江湖气息。这一点主要集中在老江湖“变脸王”身上,时时刻刻将一种江湖秉性透过台词彰显出来。电影开端“变脸王”的一段热场词真真的一下子将观众引入到走江湖撂摊儿摆场子的氛围当中。随后与梁素兰的对话又进一步强化了变脸王的性格和处境。
第一段
诸位,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兄弟我人称变脸王啊。
多蒙青龙背上兄弟伙看得起,独驾扁舟一叶,在川江两岸混碗饭吃。
兄弟我每到一处贵龙宝地,必先拜会仁义几堂,中左几社,士农工商带袍哥,外加天主耶稣教。
第二段
叫花子也有自己的打狗棍嘛。
衣钵虽小,可传儿不传女,传里不传外。这是自古以来的老规矩了。
梁老板,茶碗虽小,水是不会漏的嘛。
短短几句话,人物就立起来了,一个底层跑江湖卖艺的老手艺人,无权无势,生活在市井之间,生存在夹缝之中,身有一技,可是身下无香火。这些都是依仗台词中十足的江湖气息,才为人物的命运铺下了必要的准备。
整部电影,除了朱旭老爷子精湛的表演,那些浓厚韵味的台词,比如俏皮话、歇后语、黑话等等,也着实让人感觉听得过瘾、带劲。一种另类的,有别于日常经验的体验能够从每一句台词中渗透出来,不仅仅完完全全服务电影的故事和人物的塑造,也能让观众在体验中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这才是好电影的标配。
4
虽然《变脸》在结构上更像是一部朴实无华的传统小说,但如果说吴天明导演没有在故事中使用“小手段”那就大错特错了。吴导在电影中设置了很多的伏笔,而这些伏笔又紧紧地贴靠在人物和剧情之上,只有将前后剧情和人物对话连接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导演设置伏笔的用意。
变脸王与梁素兰第一次会面时,变脸王以江湖规矩说到:多谢梁老板开茶钱,袍哥人,两下一请。意思是袍哥人,耿直。梁老板一脸惊诧,赶紧言到:不敢当、不敢当。这世道重男轻女,老师傅也是传男不传女的。我呢,一个唱小旦的,半个女儿身,没资格当袍哥的。此处看似是梁老板在自诉自己的苦楚,就像他所言:老师傅,各有各的肚皮疼。然而这里却是影片中第一个重要的伏笔。
影片中第二次重点提到袍哥,是在警察局长审问变脸王时。变脸王依然拿出跑江湖的一套,自报家门:嗨过袍哥,青龙背上虚带义字一名要大,仰仗拜兄关照。警察局长走到近处,一翻脸:谁是你拜兄,你既然就嗨过袍哥,就该懂得规矩。袍哥犯法,自绑自杀,自己和泥自己造,自己挖坑自己跳。从对话看得出,这位警察局长也是江湖中人,甚至有可能就是袍哥,可是,这位袍哥却睁着眼睛说瞎话,把所有的拐卖之罪落在了变脸王的身上。
乍一看,这两段关于袍哥的对话只是故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细想,你会发现,自认为不敢称为袍哥的梁老板一下子被“真袍哥”衬托出来,梁老板才真得拥有袍哥人的那种义气和侠气,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讽刺。
这种对照,或者说映射,同样出现在《观音得道》和狗娃求情两节中上演。看似是变脸王带狗娃看得一出戏,《观音得道》却成为狗娃最终效仿的对象。戏中的佛祖不问三公主之父是否故意火烧白雀寺,只言“法门不二、天规不容”,要将其打入阿鼻地狱,三公主要割断绳索,跳下舍身崖,佛祖此时说:不必管她,由她去吧。再看狗娃求情一段,狗娃要割断绳子,师长说到:小孩子吓唬起大人来了,我不信她不要命,让她摔吧。这两句话何其的相似,细细品来,这两句话是多么的寒心彻骨,什么佛祖、什么师长,作为权利的拥有者和支配者,一样冷漠无情,一样冷血无义,这种对照,一下子把剧情强化起来,一个小配角身上也透露出导演的批判和思考,这样的“小花招”简直太高级了,高级到比任何一种叙事结构或者技巧都要憾人,这就是导演的功底,也是这部电影的力量之所在。
5
《变脸》着实是一部筋骨强健的好电影,它的存在证明了充满东方神韵和中国传统意蕴的电影也同样可以制作出一流的精品。
老一代电影人心中总有那么一股子人文情怀,所以在制作电影时,更多地是在打磨一件艺术品,不论是演员、台词还是故事、剧情,都会在经得起推敲之外,蕴含那么一层深意来。不要说这深意就阻断了观众的理解,其实,有了这层深意,观众才更能在电影的世界里寻找到一份真情。就像梁老板说的:老师傅,虽然世态炎凉,可人间还有真情在呀,要不然,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滋味呢。这算是《变脸》的题眼之所在吧。
虽然我知道,这样的电影在如今会越来越少,但希望,这样的电影还有那么一块阵地,慰藉我们的心灵吧。
初看《变脸》,我被故事情节所吸引。 细看《变脸》,又被电影的拍摄技法吸引。 看似寻常的画面,背后都有独属这一帧的故事。
01.景别运用
第一处景别运用 简介: 喜得狗娃后,变脸王带着狗娃到大佛像前还愿。而狗娃爬到大佛像脚背的位置大声呼喊“爷爷”。狗娃喊前两声“爷爷”的时候,导演用全景展现狗娃一人的状态,喊后两声“爷爷”的时候,导演切换镜头,采用居中构图,仰角拍摄,从全景转换为远景,展现变脸王和狗娃两个人的状态和佛像的全貌。
这里导演用画面将变脸王与佛进行了对比,把佛像放在一个绝对压制的位置,一方面是在暗示变脸王当时存在着相当顽固的“重男轻女”观念和宗教神学崇拜,另一方面是喻示着那个年代,传统观念如同巨大的佛像,挡在无数“变脸王”面前,像山一样压在无数“变脸王”的身上、心上。 而狗娃爬上佛祖的脚背,有种“僭越”的意思,就像是以一己之力挑战过时的传统观念,破坏那个年代的定式和体系,试图改变那个年代的秩序和规则。 第二处景别运用 简介: 狗娃把天赐送到变脸王的船上后默默离去。夜晚,变脸王从天赐口中得知实情,激动地冲到船头大声呼喊“狗娃”。变脸王喊前两声“狗娃”时,导演用全景,较近距离展现变脸王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喊第三声“狗娃”时,导演用远景展现,加入了“河水”的元素。
如果说变脸王喊前两声“狗娃”是情真意切,那么第三声的“狗娃”就是画龙点睛。加入了“河水”这一元素,更显夜色的辽远和夜晚的寂静,渲染出一种忧郁的气氛,忽明忽暗的烛火,若隐若现的水面,沉沉浮浮的小船,衬托出变脸王得知实情后的愧疚,对狗娃独自离去的担忧。随着浑厚苍老的嗓音消散,变脸王心里的五味杂陈也逝去在渺渺夜色中。 02.声画结合 声画结合 声画结合包括三种声画关系:一种是声画对应,一种是声画分离,一种是声画对比。这里着重讲一下影片中的声画分离。 第一处声画分离 简介: 狗娃女儿身暴露之后,被变脸王抛弃。眼看变脸王的船越走越远,狗娃贸然下水,却因不会游泳而陷入危险之中。情急之下,变脸王下水救起狗娃。这个片段过后导演转场,给纤夫的脚一个特写,随后再横移至主角两人。此时狗娃和变脸王没有台词,只有纤夫的歌声。这里短暂的声画分离,个人认为有隐藏含义。
纤夫”是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一般是男性进行这项劳动。在电影中融入纤夫的元素,不是单单为了还原时代背景而加的这个戏码,这里的纤夫还象征着男性,象征着阳刚之气,与之前所发生的事(狗娃身份暴露)形成对比,影射变脸王之前丰满的理想和刚刚遭遇的骨感的现实。 第二处声画分离 简介: 变脸王跟随尼姑的指引见到了天赐,他把天赐高高举起,而天赐在咯咯咯的笑。这时画面背景变成暖黄色,人物的脸也因为逆光拍摄而显得较黑。最后在笑声中,天赐消失在暖黄色的高光里(笑声没有立刻停止)
暖色调暗示着变脸王喜得男娃的好心情。对于最后天赐消失,而笑声依旧,个人猜测不止是起着转场的作用,还暗示着这像黄粱一梦,既有幸福忽如其来的美好,又有梦境转瞬即逝的虚无。
03.布光艺术
第一处布光艺术 简介: 在人口贩卖市场,变脸王被清脆悦耳的“爷爷”吸引,一回头,便看到了狗娃。此处导演用了顶光,突出了主体——狗娃,中心构图也直接吸引了变脸王和观众的目光。
第二处布光艺术 简介: 狗娃在梁素兰门前跪了一夜,被梁素兰请进去。之后就是狗娃在桌边吃饭,梁素兰在桌前踱步。此时光线从右侧射入,光线的轮廓清晰可见,照在梁素兰和狗娃身上。
此处为什么需要挑出来细说呢?个人理解为三层:一层是预示着变脸王含冤入狱一事有了一线希望,一层是体现着梁素兰和狗娃的人性光辉,一层是呼应梁素兰的活观音身份(此光如圣光普照)。
以上只是一个不专业人士进行的不专业分析和猜测,仅代表个人观点。
最质朴的情感,最质感的表达,简单却纯粹地生发出强烈的情感力量。中国传统手艺、特定年代的落后观念、乱世人物的古道热肠、现实所迫的相互体谅,都悄无声息、不落痕迹地传递给观者,直抵人心。片中戏文与现实境遇的巧妙对接,更添悲怆。不止是朱旭,感觉每位演员都演得很好。
8/10。狗娃身份地位的改写是老戏子不断叩问文化心理的过程,老戏子不愿破坏祖训登大舞台、官兵刁难也留底,狗娃质问观音菩萨是女流为何要仰慕她,送孙子和割断绳子自杀求情也是从男名旦的观音表演里获得灵感,身份从人贩市场叫一声爷爷的被救者变成知恩图报的拯救者,人生浮沉贯穿着姻缘纠缠十足深刻。
变脸中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是一大绝,文学化的歇后语点缀的是一个苦命下层人物真挚的生命,老,小,猴子演员的特写给的恰是时候,女孩儿细致的表情和成熟凝练的性格正是苦出来的孩子知恩图报的特性。结局打破重男轻女的点睛之笔即是提升又是对一种不屈而野性人格的最高礼赞,此等直男直而不癌
变脸其实比百鸟朝凤要更精彩。
人生如变脸,忠孝心中存,真心、真情、真切、真味,拍得好,孩子、猴子、老人演得自然娴熟,江湖恩情袍哥义气,失孤少女孝比亲生,故事通俗流畅,要是全部讲四川话,那就大成了。邵氏兄弟投资中国大陆的唯一一部片子,邵跑跑、莫娜方、黄家禧,没有投错。
我们也有老戏骨,我们也有简单而真挚的佳作,我们也有好电影好导演,我们也有民族的东西,我们需要反思电影的内涵,我们更需要反思现在的电影都是怎么了。
《百鸟朝凤》已故导演吴天明的佳作。小演员周任莹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反观她的人生经历…父母赌博吸毒,从小将她弃养在杂技团学艺,和片中狗娃的经历如此雷同,难怪演绎得这么生动。然而此片之后就杳无音信,可惜了。
虽然世态炎凉,但人间自有真情在。一个纯朴的故事,朱老爷子的表演可谓炉火纯青。也只有那种年代才能感受得到国内电影人的诚意,是在用心创作,而不似现在这般。★★★★
片子真工整啊。线索的埋伏,符号的使用,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有不只是人间真情的其他立意的表达,都很好的揉在一起,丝毫不刻意反而相得益彰。小狗娃真是演进了观众的心里啊。每一声“爷爷”效果都大过七个葫芦娃的呐喊。。一娃,一猴,一船,一手艺,变脸王足矣。活观音好美啊。
太感人了,一切都顺理成章,朱旭和周润莹演的太好。一声声爷爷叫的太清脆洪亮,一声声老板叫的太心疼哀伤。重男轻女的变脸王终于被狗娃感动,谁说女孩不能续香火呢?
定要传男不传女,道是无情却有情。戏台上演的是活观音救父,戏台外是小狗娃救老爷爷,菩萨本就无分男女,何必非要那茶壶嘴。朱旭老爷子的演技无需多言,演狗娃的小任莹,在七岁这个年龄段表现出饱受磨难又聪明懂事,我能想到与之对比的只有《寻子遇险记》里的小男孩,查了一下人物戏外的生活经历同样都遇到不像样的父母。她们把最好的时光贡献在影片里,原应享受更好的人生。
质朴的祖孙之情动人于心,民族文化的传承感人以诚,《变脸》不仅有着对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的尊崇,亦也对其负面的封建腐朽做出了批判,女权主义的思潮成为了电影深刻的内在纵深,人性善与恶的矛盾沉思,皆在吴天明的光影艺术中应运而出。
看这种片子我总是忍不住心里难受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亲情是无价的
天长,地久。影片一方面展现了流动的《面孔》下,变幻莫测的人心和以不变应万变的人道;另一方面,它也再现了因《心香》无续而发展受阻的个人道义与现代社会里横行霸道的资本原则发生冲撞,且被「江湖」和「体制」共同刁难、排挤与歧视的困境,以及最终被名正言顺的司法系统和科学技术收监取代的缓慢过程。事实上,这位「守艺人」在彻底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艺人之前,就已做好了将「绝活」带进棺材的准备。在他将师徒关系变成主仆关系之时,我们就知道世界已经彻底被金钱所统治和支配了。因此,看到最后,我们发现,精通《变脸》幻术的人却是一个拒绝《变脸》的人。而吴老这幅自画像与伯格曼那副《面孔》最大不同就是,没有卓越文艺特权的人也可随着流传下来的道义一起活下来。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这话恰恰点明了于天地间求生存的人,如草,如云。
女孩子又怎样 勤勤恳恳学习 会逗我开心 一句句爷爷叫得亲切响亮,学观音割绳救父 我忘记了问你摔下来疼不疼 我只记得当我出来后听到你叫我“老板”时我心被戳刀子一样难受 算了管他什么传男不传女 我变脸了 只要是好孩子 她就值得我栽培。
小时候看的了,那时候认识了朱旭老爷子
单摆浮搁去看导编演三方俱佳,但整合到一起总感觉偏煽过满?其中,台词的文艺气息颇为浓厚,也具备了贴合角色职业背景的适配度,可恨不得每句对白都要甩出一两个透视人性的民谚警句就有点过了,毕竟这不是出口成章的话剧舞台;剧情本身也不能说不感人。可要细扣的话,爷爷施予狗娃之恩说到底也只是刚过善良人性的基本面,何况参杂了较顽固的重男轻女封建意识,似乎不太具备足以支撑让小女孩倒垂房檐舍身相救的亲情基础;川军将士现身两场重头戏,一场是街头撒大钱逼变脸露底,一场是被感动救爷爷一命!大致也能理解其目的是要表达草莽习气四川旧军势力的尊崇传统侠义豪情,可总感觉性格转变过于匆忙急促。特别是前者:怎么就从恼怒讹钱画风突变为惺惺相惜?只因被近在眼前的变脸神技震撼到了?……总体而言本片可算“见面略弱闻名”的中影佳作。三星半。
大概是98年的时候,我9岁,看了这个片子,竟一直记到现在。朱老爷子仍是我最喜欢的演员。
朱老爷子 真戏骨
资料馆2013.8.28.7pm 乐山大佛是极妥帖的背景。那艘小船、叫将军的猴子,人情社会和可信的江湖切口,加之一老一少的杰出表演,使得此小片颇为不俗。观音台戏与割断绳索的呼应,一个传统寓言、一次现代搬演,符合情节剧的同时,也符合深层的文化心理。而传技规则的守与破,恰是中国这百年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