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混乱源于初始——《初始者》(Primer)
《初始者》(Primer)
by 电子骑士
一段时间以来,似乎时间旅行也拍不出什么新意了。不外就是你回到了未来或者过去,和未来/过去的你相遇,然后改变了那时的生活。在这种套路里,时间旅行者总是主动的,而未来或者过去的那个你只能被动地受影响。《初始者》却讲了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时间旅行故事。影片的基本框架看起来很简单:四个朋友一起开了个小公司,研究查错机——一种在出故障时进行自动处理和恢复的装置。没想到误打误撞,这东西竟成了一台时间机器。两个主角亚伯和亚伦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比如回到过去(机器的功率所限,只能回到很短的十几小时以前)买股票来发财,甚至改变生活的轨道……到这里,影片还没什么出奇之处,接着就有意思了。亚伯和亚伦发现,回到过去的他们似乎并没有按照预想那样去做事,而是自己有一套办法。这下复杂混乱起来了,他们只好再次进入机器,再回到更早点的过去,去处理自行其是的自己。结果,这第三对儿亚伯和亚伦又产生出了新问题……打个比方吧。比如说,10点钟,你和好朋友吵了一架。12点钟的你想回到10点钟去,纠正这个错误。等回到10点,你跟朋友一说,没说通,不但还是吵了起来,甚至还动了手!这个10点的你不甘心,于是在11点又用时间机器回到了9点。这个9点钟的你可能会想方设法不让10点钟的你和朋友碰见……
影片的高明之处就在,它充分考虑到了人的不确定性,考虑到了人的自由意志。进行时间旅行的主体有自己的想法,当他进入时间机器时,实际就又出现了一个独立的“你”。亚伯A想回到过去改变什么,但当他一旦回到过去,他就成了亚伯B,有了独立的想法。亚伯B绝不仅仅是亚伯A的替身或者执行者,而亚伯C可能又与前两个的想法都不同。这个B或者C同样能对A有所影响。不是有那么句话么: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04年,这部让人脑力振荡的影片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剧情类影片的评委会大奖,31岁的导演谢恩•卡鲁斯本来彻彻底底是个工程师,因为干腻了工作干脆辞职在家拍起了电影,花了不到7000美元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科幻片(不过自学如何拍电影、编剧、剪辑甚至作曲的过程却花了足足三年时间)。“primer”有雷管和入门读物两种基本意思,根据导演访谈来看,这个“primer”理解成“prime-er”,也就是初始者更合适一些。因为在这种时间旅行中,一大堆“我”里面,到底哪个才是初始者真成了问题。超低的成本决定了这不是一部玩视觉刺激的科幻片,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两个人在说说说,然而构思的奇妙让全世界不少影迷为之着魔。电影的官方网站论坛上,大部分人发帖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部片子我看了三遍”……
2 ) 平民的时空穿梭
没有把什么科学探索当作旗帜,也没有拿什么伟大使命作为借口。
“如果你可以带着现在的经验回到过去,那会怎样?”
似乎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有过这样的妄想,而往往想做的事不过是去实现个人的欲望。钱、爱情、名声……
当一些似乎变得尽在掌握。
接下来呢?
Primer就是围着这个话题在讲一个很“平民”的科幻故事。
每次把时钟往回拨一圈,你可以看到的东西就更深刻,也就可以更加容易地迷失……
PS:故事的逻辑上似乎有一些地方显得磨棱两可,但毕竟影片的主旨更多的是一种对人本身的探讨。
3 ) 也许,先上个导演培训班?
[命运之门]PRIMER
导演:Shane Carruth 年份:2004 国别:美国 文/Jabberwock
片名初探
电影[PRIMER]译作“命运之门”或许还差强人意,“雷管”则是风马牛不相及, “PRIMER”这个词,除了雷管之外,也有初始,原初的意思。在时空穿越的电影中这个词肯定不会是第一次出现,[Deja Vu]中第一次踏上征途的探员,[蝴蝶效应]里第一次阅读日记本的小伙,[回到未来]中第一次坐上博士破车的少年皆可归入此类。科幻片钟情于玩弄“时间”这个概念,“PRIMER”作为“最初”则区分了时间上的先后。而“先后”在本片的意义尤其重要。
本片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四个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在车库里捣鼓新发明。而其中Abe与Aaron二人在研究中无意间发明了一种箱子,能够通过开机与关机使得进入这个箱中的物体回到开机的时间点。Abe最先看到了箱子的价值,制造了可以供人使用传送箱,并且制造了一个备用箱以防万一。之后他告诉了Aaron这个发现,二人开始考虑使用这种方法穿越回去通过买卖股票发家的可能。只是随着事情的进展,一切渐渐的开始不受控制。他们不仅不能预测对方的想法,就连穿越回去的自我的想法都无从揣摩。Abe渐渐被无法控制的事态而震惊,使用了备用箱试图“拨乱反正”。而Aaron却是心机深沉,数次穿越回去想要左右事件的发展,欺骗了Abe,甚至自己与自己大打出手,试图将事情的发展掌握在手中,成为拯救大家的英雄。这样的恶性循环一直持续了下去,二人被自私与欲望所控制,争吵,算计着彼此,在自我和对方的斗智中,未来变得难以预测。这种不可预测的未来在[蝴蝶效应]中已不新鲜,值得一提的是,本作中左右事情发展的变量是“人性”。
PRIMER代表着初始,更是代表着一种人性的惶然:在电影中,主角们无法知道自己经历的是不是被穿越的自我所操纵的未来,人心的不可掌握仿佛被时间机器放大了,片中,他们就连未来自己的想法也没法猜测。
因为导演故布疑阵的编剧与剪切,几乎没有人能够第一次看懂这部电影,搞明白这纠缠如乱麻的穿越者谁是最初谁是后来者,而提供了这种无限的可能的“最初”二字并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所有问题的源头与开始。
思考惊悚,导演的双重身份
半路出家的导演Shane Carruth曾是一名数学系毕业生,曾供职于三家工程公司之后从事写作,在写了一大堆小说片段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电影。
Shane Carruth将本片归类为思考惊悚(intellectual thriller)。盖由于本片层出不穷的技术名词以及科学论证的手段恰恰符合“思考”二字,而之后的人性漩涡与屡屡意外的情节则是符合了惊悚的寓意。
提到科学手段,本片的确是花了心思。片中的主角为了搞到贵金属钯,拆掉汽车的排气管三元催化器。对液态氟利昂操作的时候要求同事戴上口罩(氟利昂有低毒性)。通过曲霉菌形成的蛋白质厚度来判断物体的放置时间。部分网友甚至为了本片解释时间理论,还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以及费曼图来解释“箱子”的科学机制 。导演步入了一个极端,他为了表现 “车库研发组”的真实工作状态,甚至还去物理学家的工作组采风。于是在本片的前四分之一的部分,工程师们生活化、琐碎的发言,制造、操作与争论的过程让不谙此道的大部分观众都陷入了名词迭出的“理工地狱”,昏昏欲睡。
之后,则是急转直下的迷阵情节,导演完全隐藏了两个时间线,将故事截取成了虽然沿着时间线路前进,却又模棱两可的段落。粗糙的剪辑手法和欠缺戏剧性的剧情发展乃至略显平淡的对话情节,使得观众的代入感不强。悬疑与压抑的感觉也并未能成功的传达给观众。但就是这样的剪辑与设计,就是这样的拼贴线索,却成就了一部让圣丹斯大开眼界的推理谜团。那么,他究竟是如何构思的呢?
Shane Carruth提到[命运之门]的情节设计的灵感大部分来自于[总统班底],这部讲述水门事件的电影大家也许不会陌生。他认为,这部电影最令人欣赏的就是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在电影中各自为政,但到最后却神奇般的编织成了一张关系与阴谋交织的大网。对于一个从事多年工程师工作,却只学了一两年电影的导演,我们无法要求更多。笔者认为,本片所塑造的谜题,与其说是作者刻意为之,不如说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比之[总统班底],本片既没有复杂而厚重的社会关系网络,也不见层层剥开,明晰如一的线索。在时间这条轴线的作用下,观众没有办法循序渐进地梳理出情节与脉络,只能懵懵懂懂反复的观看,甚至扯出一张纸来把情节与细节一一记下来,画上一个互相交织的流程图,方才能解开这个迷题。
这是一个令人激赏的巧合,它既不是[记忆碎片]里的层层倒叙,也并非[脑髓地狱]中的迷幻纠结,它像一道奥赛数学题,隐藏了部分题设,只给出了有限的条件,却要让观众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一个完美的答案。这部电影令人惊艳的情节设计反映了Shane Carruth的双重身份:工程师与导演。
“试验”电影路向何处?
只要是有些观影经验的观众就能看出导演在剧情节奏与情节设计上的一些生涩。电影前半段近乎沉闷的试验情节与后半段极为锋利的穿越情节拼贴造成了两种无法统一的风格。而故事中的背景和线索的交代也过于游离和随意。其中,尤以乱入的另一个穿越者Granger和二人阻止排队持枪者的情节为甚。以上都反映出新人导演对于剧本张力以及故事发展的控制不足。本片获得第24届圣丹斯电影节剧情片类评委会大奖,无疑是对于本片试验精神的鼓励,也是对于本片能够以如此少的成本拍出如此复杂的时间线的电影的赞赏。至于电影本身的初衷是反映人性本恶的墨菲定律,还是时间机器版的赌徒灭亡,也许都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给Shane Carruth两亿美元,天知道他能拍出什么电影?
也许,先上个导演培训班吧。
2009-11-18
原载于《看电影》
4 ) 你不要再回来这里
接下来 我将读一段话
你们要留心听 不要挂电话
你们不要插嘴 不能以任何理由发言
我想从页面顶端开始读
他们是非常谨慎 非常细心
非常有教养的人
他们像普通人一样 并不是极端分子
他们也曾犯错 也曾偷懒 也曾内讧
在他们顺利的日子里
人们会觉得他们很聪明
没人觉得他们做的事情很复杂
也没人觉得他们做的事情很新潮
他们从自己周围获取所需
回馈更多的东西
……
我知道这些都是坏事
我知道你不赞同我的所为
我知道你不高兴
说实话 你也让我不高兴
但这些事情必须进行下去
我们离开这里 去一个说不同语言的地方
……
我已经偿还了我可能欠你的一切
你我都知道
我的声音是唯一的证据
让你知道这是真相
我本来可以写一封带有签字的信
但我的书写已经与往日不同
也许你也想到录下这个
那是你的特权
你以后将不能与我联系
即使你去找 也不会找到我
5 ) 为什么要翻译成雷管?
跟 雷管 就压根没有一点点关系!
看了一遍,我个人的理解是:
几个nerd在搞研发,他们里面的俩个在为车库发明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side effect就是可以制造出doubles,也就是说可以copy多东西出来,包括人类,然后他们的idea gone wild,于是想how about use it to make time travel...
A very psychological drama for sure, if u like challenge urself u gonna like it.
sonychen
6 ) 《雷管》还是《初始者》——《Primer》初步解析
看了两遍,还没有完全理解,以后有时间再慢慢分析,先理清看懂的部分。
影片前三十分钟,主角Abe和Aaron,同在一个四人小组里,白天在公司工作,空闲的时候在仓库从事研发副业,并且希望得到风险投资的注意。
不过后来Abe和Aaron两人开始找借口支开其余两人,独立完成设备,这是因为他们从这台机器身上发现了有趣的事情:首先是它可以减轻任何物体的重量。其次它可以使时间延缓。最后,Abe发现,他们无意间竟然制造了一个时间机器。
在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说明:
1、这台机器的工作方式。机器对时间的回溯作用不能持续太久。具体时间是机器开始的时间。即在6:00打开机器,五分钟后机器预热(“wind up”)完毕,达到运行状态,时间是6:05。六小时后,也就是在12:05时关闭机器,等机器降温(“wind down”)以后迅速进入机器,机器内部时间就会从12:05逐渐退回6:05,当然所需要的时间也是6小时。然后机器会在6:05和12:05之间来回循环。(在任何时刻退出机器应该都是可行的,不过在电影中并没有展示这一点)
2、取代:这是时空旅行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另外一部影片《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中也有阐释。即 我(称Me_1)在12:05进入机器后在机器中待六个小时,回到了6:05,这时我已经变成了Me_2,Me_1还在做他应该做的事,然后Me_1会在12:05时进入机器。这样,这个世界上就只存在Me_2这个我了。所以只要在这六个小时内互不照面,就不会互相产生影响,这在剧情中也有体现,即躲在宾馆隔绝联系,最后目送过去时的Abe和Aaron拖着气瓶进入机器。(当然在各个世界里,这个情况是递归的,就是说Me_1会变成另一个Me_3……)
好,那么继续我们的故事:
Abe构建了一个原型机,足以容纳一个人,在经过了一次时空回溯后,把详细情况告知了Aaron,并且带Aaron目睹了自己的过去时进入时间机器。Aaron知道后,他们又做了另一台机器,使得他们两人可以同时回溯时空。两人最初用时间机器上炒股,因为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去窥探未来的股市行情。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渐渐开始有冒险的想法,即回到过去并对过去的自己发生影响。诱因是一个叫Thomas Granger的人,竟然使用了他们的其中一台时间机器回到了过去。(影片中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于是他们在Thomas Granger回溯时间的过程中打开了机器,使机器中的Thomas Granger变成了植物人。
Aaron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他曾经和Thomas Granger有过些许接触所致。然而Abe并不这么认为,他得到的结论是:时间旅行是太危险了。这导致后来,他使用机器回到过去试图阻止过去的自我。(这时候他用的是第三台机器:Abe在一开始就制作了另外一台机器并开启,称作“failsafe”,为了能在特殊情况下回到最初始的时间点。)
然而,Abe却不知道Aaron已发现这台“failsafe”,也许就是Aaron把它用在了Thomas Granger身上,并一直用它来反复介入一起猎枪男事件(在此期间他是带着耳机的,影片中可以据此来判断。他带耳机的目的是为了播放过去时进行过对话的录音,目的是为了重复相同的话以最小限度改变历史),同时,Aaron重启了“failsafe”的起始时间为自己使用“failsafe”后,也就是说任何人无法用“failsafe”回到Aaron之前改变历史。在不知道多少次回溯后,他发现每次介入后,持枪男后来的行动是无法预见的,所以最后他意识到只能当场阻止持枪男。最后,Abe终于在猎枪男开枪之间阻止了他,于是Abe成为那场聚会的英雄。
由于Aaron重启了“failsafe”,当Abe试图阻止过去的自己时,使用的“failsafe”已经不是自己设定的那个时间了。所以当他在机器里度过了三天22多个小时后,见到的仍然是带着耳机背诵录音的Aaron,也从Aaron那里得知了一切,包括使用“failsafe”回溯时间,使用录音,最后Abe说服Aaron一起“再一次”阻止了猎枪男。
其实影片的时间线是顺序的,只不过分清谁是Aaron_1,谁是Abe_2比较困难。其实他们在股票那次回溯之后,就已经开始各自使用“failsafe”独自回溯了。他们都试图改变历史,不过由于观点意志的不同,两人经历的是非常不一样的时间旅行。对于机器的使用,他们的意见是逐渐分道扬镳的,这导致了最后友谊的破裂。其实在影片中可以看出两人感情的逐步分裂,他们之间的互相猜忌,互相欺骗。所以影片虽然比较难看懂,但主旋律是两人的友谊,因为时间机器而破裂的一段故事。
最后,Abe并没有跟Aaron一起走,他留了下来,继续尝试阻止最初始的Abe和Aaron,也就是影片名称寓意的“Prime-er——初始者”。而Aaron却远走外国,影片最后,他正在试图建造一个房子大小的时间机器。
读到这里,相信你应该初步了解了这部影片的架构。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里的时空观是和以往科幻作品中的时空观不同的。以往的时空观会说,在回到过去后,过去的当事人是会按照一条“命运之路”原封不动地重复所做过的事的,历史是确定的,这多多少少具有了宿命的意味。然而影片的时空回溯,即使回到了过去,当事人作为人的不确定性是相当大的,这也是为什么Abe只能在最后一刻阻止猎枪男。这种观点貌似能够很轻易地消除祖父悖论,即当事人不可能回到时间机器被造出来之前的时刻,但在短时间内仍然是有缺陷的:如果我在12:00回去6:00,并随后阻止尚未进入机器的“我”,那么“我”就不可能进行时空旅行,我就不存在了。
其实说到这里我才发现,为什么有点科学知识看来这部影片就是个joke,如果不是那5分钟的所谓“预热”,你穿越回去,就立马和那边的你打照面了,而那边的你正刚刚启动了机器,就看到你从机器里钻出来了,笑。。。
作为小成本影片,这部片据说只花了这个自编自导自演的导演7000美金,可以说是超小成本。如果能完善剧本(不知道这个剧本有没有完善的可能,或者天生就漏洞百出),增加投入,说不定也是佳作一部。最近小成本的科幻片层出不穷,也让我看到了科幻这条越走越贵的路有了新的希望,并不是特效就能取胜,《Moon》《Man from the Earth》都是非常好的例子。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这种小成本科幻,因为它们经得起琢磨,而且越琢磨越有味,那些宏大场面的感官刺激早已审美疲劳了。
总的来说,还是推荐大家看这部影片,7000美金的制作,得到的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部影片,即使在很多地方存在漏洞,拍摄、演员、配乐上也很粗糙。能看懂这部片子,很锻炼你的思维的。
7 ) 很特别的时间机器
剧情还没理清楚 但是电影里会很奇特的时间机器终于搞清楚了
这台时间机器 确切的说时间循环机 它让时间循环 循环的时间点由外部决定 起点终点是机器打开和关闭的时刻
这台时间机器更像是往返a b两地的列车 乘客在b上车 必须在a下车 不然会再次被带到b 最终在若干次循环后会在b被踢出
具体说abe早上6点打开计时器 倒计时15分钟打开机器 并利用这段时间远离机器 因为时间旅行后的abe将在机器打开不久后“下车”
abe打6小时酱油 12点15关闭机器 在机器完全关闭前进入 有点像搭末班车 刚好赶上时间反向
abe在机器内在打6小时酱油 相对于外部世界从12点15回到6点15 快到达机器开机的时刻 机器内的abe感觉到的是完全相反的过程 即时间机器关机 并在完全关机之前(外部世界开机之后)出来
出来后经历时间正序 看到机器开机 这也是为什么abe在我们看来出来的早 他反而跟aron说你出来早了
出来后不能关机 因为机器里还躺着一个abe 要想在用等机器外另一个abe关机后再用 在开机
这里有几个问题
第一 这个影片有一个很大漏洞 影片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堆在机器了循环了五年的细菌 很明显他可以随意进出 但细菌不能 他出机器后6小时有一个abe进来 再过6小时又一个abe进来 以此类推 最终机器总会变得足够脏 某个ape会发现 甚至abe可以通过测量细菌繁殖程度知道自己是第几个进机器的abe 但是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就是出机器前打扫卫生
第二 为什么不在机器运行过程中进入机器 这个问题就好象问为什么只能在列车停稳后才能上车下车 只能说在机器刚开机和刚关机的一小段时刻里 机器作用不强 机器内部外部才可以连通 就像火车跑得不快你可以爬车 车跑快了 你在爬车注定悲剧
第三 机器开机的时间反演是关机么 当然不是 电脑就不是 但是这台机器明显是可逆的
第四 不像一般的时间机器 让人回到过去任意时刻 这台时间只能让人回到时间机器刚刚运行的时刻
总的来说这种时间机器设计很与众不同 至少避免了很多时间旅行的悖论 至少不能回到过去阻止时间机器的发明 因为机器运行是在发明之后 至少时间机器开机这个事件不能避免 至于关机事件还是可以干预的
8 ) 看不懂,难道得多看两遍才行?--建议后来者别浪费时间看了
一开篇就没兴趣看下去了,想到是小成本片子,抱着学习和鼓励的心态硬是坚持看,越看越没兴趣,剧情拖沓不说,整篇没完没了、不痛不痒、絮絮叨叨、叽叽喳喳的碎语,只知道四个人研究制造个什么东东,后来像是扯皮了。个人觉得作为小成本试验拍摄着玩练练手不问题,作为电影有点不敢恭维。浪费时间和精力。
Great concept went horrible in story-telling.
有点像时间旅行版半梦半醒,叼叼絮絮,但过于碎块化的叙述,同时缺少引导碎块重组的机制,导致影片过于费解,就是说虽然我还是挺乐意去辨识海因莱因回魂尸的不同版本的,但在本片中我确实产生不了打算去分辨的兴致。
primer一反科幻片中对人与自然、主客体间的类型化处理。利用两位主角在发明过程中的对谈与诘问,以及aaron的独白记叙,反而表现出,科技造成的主体生活的混乱,甚至促成了aaron的出走,他的回归只会被视为是一种颠覆平衡的威胁....。
我不相信您看懂了
2014-02-05快进拉完 无感 屎黄的调调 演科幻??只想呵呵呵
近40%的无用唠叨,几乎毁了一个好创意
我完全忘了当年为什么标记想看这个,但是看了感觉不如不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Butterfly_effect_in_popular_culture
完全以及彻底的没有看明白,我想能看明白的人也不多,加上翻译的莫能两可,这可能是我看过最拧巴的片了。不过作为独立电影,导演自己真是深深的爽了一把,而且创造出了科幻电影里的一个毛线团,让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沉溺其中去解毛线团,这就足够了。
大概在两人画出AB两点的时候开始看出端倪来,然后一边梳理对话一边找到头绪,在脑中组建了一个简化的模型,大概3条时间线的样子。结果发现谜底是8条时间线错综交合。77分钟能讲出这么一个故事相当厉害,小制作就该这样博大。倒觉得和什么GEEK及脑力的门槛无关,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初期很难被认同的过程。
上课看了遍没字幕还以为是基佬片我擦- -。。英语有待提高
idea不错,技术粗糙了点,理工男拍的电影要加一星。
所有的事都是靠对话来进行,很难看明白。导演应该去写小说,而不是拍电影。
mymhm7 这片子好难!真的要有理科生的脑子才容易理清楚……看到三分之二的地方发现其实是一个很碎但很精确的时间线……
构思很好,表现力差了些。与其他穿越片不同的地方,在于开始穿越的地方与穿越到的地方是同一个地方,而且是两个人在穿越。增加了线索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单纯从线索与人物叠加效果这一点看,跟恐怖游轮有神似之处。但总体而言,更像是时空线索的叠加版。
这种导演各种逻辑全部设计好却以最自然的方式只给你看冰山一角的策略非常嗲的!(这种策略也很适合写博客用)
摄影直接向我们宣告了数字化时代的好处,对于真实的生活的捕捉变得如此简单,而剪辑则是处处显示出导演对于差异指向对话与思考接通的顺利以及对于本人视角的精准切入,确实是厉害的处女作。本身讲述的故事极具寓言色彩,底色无非是普通人面对科技进步时暴露的人性弱点以及功利化语境对人的影响,但中间加入的私货以及各种“世界观”的侧写确实够中二也够精彩,确实是很标准的科幻佳作。
boring、very hard to follow without technical knowledge、and too many annoying dailogues。
看得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感觉是因为利益而在曾经的兄弟之间勾心斗角,却始终没看明白。整那么多专业术语,只能起到催眠的效果。真是浪费时间
大概是理系SF的巅峰?导演把构成极其复杂的数条时间线塞在77分钟里确实让人惊艳,当然更让人惊艳的是这77分钟里废话和味同嚼蜡的镜头能占去半小时。不管从哪个角度讲,片子都挺让人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