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1号的点映我看了,虽然看过花絮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影片还是惊到我了。影片极具视觉 冲击力的特效,演员极具张力的表演,整部影片极具高尚的大爱都是看点。通过这场地质灾害以及面对危险时老洪和小洪父子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尤其是小洪在飞机上告别老洪“要去做很牛的事”这句话令人泪目。影片诠释了“生命至上”的意义,“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总之,这是一部优秀影片,值得一看。
《峰爆》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于我而言,它是一部超乎想象的电影。我本以为,它只是一部简单的灾难片,然而它所蕴含的内容却远比我以为的要丰富得多。
【烟火与众生】
有人质疑,为什么要拍公交车上遇险的那些人。
那个时刻不忘要直播的主播没有让你感觉到熟悉吗,这个迅速崛起的新兴职业难道不是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你难道从来都不曾在任何平台上看过直播吗。
那个身处险境,受了伤还不忘找寻保单的保险推销员,难道没有让你联想到无孔不入,每周都要接上几个的保险推销电话。
那个兽医,难道没有让你想到平日里小区中来回穿梭的猫猫狗狗,当然他同时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受伤的保险推销员处理伤口。
那个因为跟父亲发生了争执,偷偷躲入行李舱想要去找姥姥的孩子,难道没有让你想到众多在学习压力下不堪重负的孩子吗。
这些,皆是我们平日的生活中时常所见、所闻、所遇、所接触的平凡的、普通的人。再加上地陷发生前,火车缓慢驶过时的热闹集市,老洪买水仙花时遇到的电子支付时代的“现金歧视”。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所演绎出的一幕幕众生相,难道不正是我们平日的生活,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还有人要质疑这个片子中所发生的时代吗,这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地显示了正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这难道不是我们一日一日正在度过的平凡日子。灾难或许随时会到来,在你以为岁月静好的时候,在你以为今天和过去的每一天一样平凡无奇的时候。
这个世界从澳大利亚连绵不断的山火开始或许就已经变得玄幻,这一两年间是发生了多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呢。此前,我们可曾想象,新冠病毒会肆虐全球,夺去如此多的生命;可曾想象会有大规模的蝗灾蔓延亚非;可曾想象美股会连续熔断暴跌;可曾想象美军会从阿富汗仓皇撤军;可曾想象飓风暴雨会在世界各地引发洪水,尤其是河南所遭受的千年难遇的超强降水。我们谁都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正如影片中的平静生活为一场地质灾害所打破。
【情感与责任】
有人质疑,灾难片就好好表现灾难,拍那么多的感情戏干嘛,小靳的出现意义何在。
铁建人难道都是石头缝里蹦出不成,他们难道是设定了程序的npc,他们除了工作,难道不会有自己的生活,各自的情感吗。而小靳这个角色的意义就在于,这个角色不仅代表了铁建人本身,也代表了铁建人的家属。
当小靳发现小洪和老洪一同失去踪迹,生死未卜的那一刻,她定然是充满了惊惶和无措,但是她只能克制,保持冷静,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再去搜寻他们。就如那些守候在自己家园的铁建人家属,他们必然也是一日日地忍受着分离和担忧,等待着离人的归来,然而有时候等来的或许只是噩耗。铁建人为祖国的建设付出了许多,他们的家人也同样承受了许多。
影片中其实并没有用太多的篇幅描绘小洪和小靳之间的感情,作为观众,我们也只是在浮光掠影间对他们之间的爱情窥知一二。一同开展勘探时的相依相伴,透水时找到空腔将水导出时的配合默契,一记轻吻伴随的“对你认怂”,他们的爱情朴实而平凡,却是灵魂的契合和相惜。
他们都是责任感极强的人,他们两个本质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小洪会自动请缨攀爬到牛冠山的洞口执行爆破任务;而小靳在路遇学校被冲垮的学生时会主动庇护他们。他们自然知道这非常危险,有可能会牺牲生命,但是在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或许已是刻在他们本能中的信条,而正是这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走到一起,串起了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也让我想起曾在新闻中看到的一同从事医务工作,又在那个特殊时刻一同奔赴武汉的情侣。
最后,他们在通电话的时候,都在关心对方的安危,却对自己的危险处境避而不谈,在提到老洪的时候,小洪更是一度移开了手机,待自己稍微平复之后再和小靳通话,他不想在这样的时刻将自己的伤痛传递给小靳,再让小靳为自己担心。
有人认为,小靳这条线没有交代清楚,还需要交代什么呢,老洪墓碑前盛开的水仙花交代得还不够清楚吗。
如果你看《钢铁侠》时,会为托尼和珮铂的爱情所感动,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小洪和小靳的爱情呢。
【坚守与传承】
有人质疑,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说舍小家为大家。我们现在确实不那么提倡说牺牲奉献了,但是并不代表没有人在这么做,更不代表这么做的人不值得尊敬和钦佩。
我老公也是一个基建人,他常自称是一个“修路的”。为了减少修路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他们的很多工程都是在晚上进行,许多抢修都是在节假日开展。所以他常常晚上要去工地,半夜乃至凌晨才回家,而第二天仍然要去开会、协调、做方案,做一切白天才能进行的工作。
而我老公常跟我说的是,他已经足够幸运,因为他们所做的只是自己城市的工程,不用离开家,不用离开亲人,而且比之桥梁、隧道等其他工程,道路已经是最简单危险最少的了,他的很多同学、同行所从事的工作都要比他辛苦得多、危险得多。
许多行业都是这样吧,军人、警察、医生、记者、工人…或是消防员、清洁工、快递员、销售员、程序员…所有在别人休息时仍在坚守岗位的人,在为我们舒适、便捷、平静的生活付出和担负,而他们甚至不觉得自己是在牺牲、在奉献,而只是觉得在完成一份普通的工作。
老洪和小洪也是如此。曾经的小洪不曾理解,他以家属的身份质问老洪,为什么不接电话,并且他自己也因此拒接老洪的电话,而当他去做那件很牛的事情的时候,当他差点因此错过小靳的电话的时候,他或许终于明白了父亲当时的处境。
而当老洪意识到小洪为了完成救援要去做那件极度危险的事情的时候,或许也想问出小洪那时说过的那句话,少你一个不行吗。他几次拉住儿子的手,却又欲言又止,他或许终于也体会到了儿子当初的委屈,同时也明白了儿子此时的选择。他无法阻止,只能默默地为儿子穿上鞋,然后选择同儿子一同去冒险,成为儿子最后的助力。
他是如此倔强而固执,他明明想念儿子,却偏偏要说是去看隧道。父爱如山,中国的父亲似乎总是如此,那爱如此深沉又如此沉默,好像耻于将自己的爱说出口一样。他那别扭的样子让我不由想起我自己的父亲也是如此,不肯在我面前说半句好话,却总背着我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我给他买的东西,为他做的点心。甚至连我在看的电视剧都要说上一句傻电视,却趁我在上班的时候偷偷看我看的剧,并且对我娃说,你妈在看的那个电视剧还挺好看。
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绘老洪和小洪的父子之情呢,因为那便是传承呀,纵然曾经有过误解,有过隔阂,有过排斥,那爱却从不曾隔绝,小洪最终仍是学会了老洪教给他的那些技能,从事了老洪曾经从事的行业。那是父与子的传承,也是铁道兵与铁建人的传承。
【英雄与凡人】
有人质疑,老洪和小洪是不是太“神”了一点。可是你看007的时候会觉得邦德太“神”吗,你看谍中谍的时候会觉得阿汤哥太“神”吗,你看成龙的电影会觉得成龙大哥太“神”吗,为什么换成老洪和小洪就觉得不可思议了呢。是觉得我们这个国家太和平了,不习惯看到英雄人物吗,还是觉得老洪和小洪这样的人太平凡了,不像英雄呢。
有人说,为什么不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而让这么普通的人来做这样的事。小洪难道不正是那个专业的人吗,他精通攀岩和爆破,每日都在山林中穿行,收集数据,正是对附近的群山最为了解的人,而且他们的直升机是距离最近的,他来执行这个任务,难道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有人说,那是孤胆英雄,将希望寄托于个人,不像《流浪地球》中的饱和式救援那样体现集体的作用。可是,影片真的只是寄望于个人的作用吗,难道不曾看到那运进隧道的一箱箱炸药,如果小洪没有成功,炸隧道就会是备选方案,作为补充。那些将炸药运进隧道的工人们,和小洪一样在为救援而努力呀,那是真真正正的“中国式救援”呀。
有人质疑,徒手攀岩,那真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吗。可是,小洪并不是一个寻常的普通人,他是铁道兵的孩子,他是被身为铁道兵的父亲从小寄予厚望,经受各种训练成长起来的。他传承了铁道兵的精神,也承袭了铁道兵的能力。
中铁建是如此贴心,他们就知道很多人是不信的,所以在影片上映前安排的直播居然是让主演参观铁道兵纪念馆,借讲解员的口,将“登高英雄”杨连弟的故事特意讲了一遍。当年的杨连弟连光秃秃的桥墩都可以爬上去,并且在高空进行爆破,怎知小洪就不能做到徒手攀岩,完成他的爆破任务呢。
所谓英雄,在成为英雄的那一天之前,或许就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如果不曾遭遇非典和新冠,钟南山或许就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医生;如果不是河南突如其来的洪水,我们或许不会知道,蓝天救援队中的许多人,只是平日生活中从事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如果可以选择,他们或许并不希望成为英雄,只是在危难来临之际,他们都义不容辞挺身而出,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勇气与担当】
有人质疑,为什么丁总一开始那么强调工期,怎么这么容易就同意炸隧道了呢,工人们一开始这么群情激愤不愿去执行这个任务,为什么三言两语一说,又这么轻易就转变观念了呢。
因为,并不是他们轻易转变了想法,而是他们本就知道那才是正确的选择,他们理智上知道那是唯一的方法,情感上却是一时无法接受的。
他们并不是真的反对炸隧道的这个决定,然而,就像是受了委屈想要得到安慰的孩子那般,十年心血毁于一旦的心痛和酸楚,总要找一个宣泄口来发泄。第一个提出炸隧道方案的技术员成了何工他们的宣泄对象,而在向工人们提出这个方案时,丁总成了工人们的宣泄对象。
然而,总要有人鼓起勇气,担当起责任来,丁总红着眼睛,做出炸隧道的决定,或许就如一年多前的那个春节前夕,国家作出武汉封城的决定那么艰难,然而,“我们只能选择救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这自然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住病毒向全国蔓延;也只有这样,全国各地才能积聚力量全力支援武汉。但是在当时,看到钟老含着泪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我其实不敢想象武汉人民的心中是如何难言。
大家或许都曾幻想着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方案,可惜现实中我们别无选择,而电影比较慈悲,小洪为他们找到了另一个方案,保住了隧道,保住了大桥,保住了他们十年的心血。
然而,如果小洪没有成功,他们也会选择炸掉隧道,去保全更多人的生命。
《峰爆》为什么让人感动,叫人流泪,因为它是现实的映射,是想象的真实。很多情节,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总能在真实的生活中找到相应的点。它的故事是虚构的,它的情感却是真实的。如果将自己带入到那个情境,便会发现自己也会做出如剧中人一样的选择。
丁总说,灾难来临时,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祖先的做法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可不就是这样吗,新冠疫情不就印证了这一点吗。
面对新冠病毒,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是无法控制的,所以他们选择躺平,认为年轻人感染了不会死就好,哪管外面洪水滔天。我们中国人偏是不信的,我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对病毒进行阻隔,就如愚公移山,就如精卫填海,用最笨的办法将疫情控制下来,从最先爆发的疫区变为了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我原本以为,是由于疫情的影响,才迫使《峰爆》定档在中秋,然而看完电影却发现,它定档在这个时候是多么合适。
铁道兵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兵种,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国家建设了一条又一条的钢铁大动脉,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铁建人作为铁道兵的继任者,仍然承袭了他们的精神,致力于中国铁路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一个工程奔赴另一个工程。
我去过的地方不多,然而每当从视频里,从新闻里,从照片里看到他们修建的铁路,跨越崇山峻岭,跨越江河湖海,跨越荒漠高寒的时候,总觉得是如此不可思议,他们是如何在这些艰险之地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呢。有人的地方就有铁路,这些连通起全国的铁路网,让原本遥远的距离变得接近,加快了人们归家的脚步。正如主演朱一龙在采访中说的那样,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在每年中秋拥有温暖的团聚。
感谢《峰爆》让我们对他们了解更多,以及带来的那许多感动,也不仅仅是关于铁建人的,也包括为了保护孩子而葬身的老师,因为救人而牺牲的消防员,为了通知民众撤离而逆行的县长,主动执行救援任务的飞行员…
同时也感谢演员的精彩演绎,无论是主演的老洪和小洪,还是配角、龙套,每一个角色都是如此鲜活,让人感动。
《峰爆》当然并不是一部完美无缺的电影,我也觉得某些煽情的情节有些用力过猛,导演完全可以对观众多一些信任,在有些地方点到即止就好,其实这样也可以让观众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候给予更多思考的空间,或许会更有助于观众进入到人物的情绪。
不过瑕不掩瑜,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峰爆》仍然是一部带给人无限感动、无限感慨的优秀电影,即使是重复去看仍会为它流泪。
二刷的时候,我才懂得导演的慈悲,他不明白怎样才能更催泪吗,他不明白怎么样才能更深刻吗,当然是明白的,只是这两年我们已经流了太多泪,现实中已经经历太多苦难,我们已然无法改变现实,难道在电影中还不能求个圆满吗。纵然是俗烂,我仍然希望看到如童话里那般,好人终究有好报,英雄终会凯旋归的大团圆结局。小洪从悬崖往飞机上的那一跃,与其说是故事的结局,不如说是对未来美好期许的希望。
大概是反射弧比较长吧,明明都是已知的剧情,二刷居然比一刷看得更感动,眼睛里都是泪水,口罩里都是鼻涕。果然还是要看Cinity,效果比普通影院好太多了。
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七七,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近期最受关注的电影《峰爆》。
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讲中国铁建的员工和普通民众如何应对一场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
打动无数人的是蕴藏在故事中的精神,中国人顽强、团结、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如何一代又一代地被传承下来的。
这里面既有群体的传承,也有个体的传承;既有父子之间的传承,也有女性力量的传承。
所以,就像饰演男主洪翼舟的演员朱一龙所说,《峰爆》其实是一部讲述传承的电影。
电影一开头打出的“中国铁建”标志点明了这部电影的主体人群:中国的铁路建设工作者。
他们是中国这个“基建狂魔”最有力的构成,但却是第一次作为主角出现在电影中,可以说《峰爆》确实填补了国产电影的空白。
中国铁建的前身——曾经的中国铁道兵有多牛呢?共和国一半的铁路都是他们建的,很多路是在硝烟滚滚的炮弹声中建的;很多路的路况糟糕到难以想象,著名的成昆铁路曾经被认为是“不能修路”的“禁区”,依然挡不住铁道兵的钢铁步伐,然而铁道兵们也付出了“一公里就倒下一位战士“的代价。
支撑着中国铁道兵不断前进的是“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的集体英雄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在铁道兵转为中国铁建之后被传承了下来并发扬光大。铁建工作者们不止出色地完成了祖国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还参与了每一次重大的救灾工作。
《峰爆》首先要呈现的,就是这种集体英雄主义精神的传承。
电影中从主角到配角,每一身工装,每一顶安全帽,既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底色,也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下达炸隧道的命令时那位腿受伤的员工,一边是他修了十年的铁路,一边是16万无辜的民众,权衡再三,他动情地说,如果里面也有我的妻儿,他们就在等着我去救他们啊。
正是这句平实的话打动了大部分不愿炸隧道的工友,最终决定亲手炸毁这座自己修建了十年的隧道。
就像丁总在雨中的喊话:“我们依然是一支能战斗,敢牺牲的队伍!”
能战斗,大不了再战一个十年!敢牺牲,因为人民值得我们牺牲!
这才是“基建狂魔”的内在精神,我们的战斗和牺牲,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即便在经济挂帅的今天,这种精神依然支撑着我们的第一次行动,左右着我们的每一个决定。
中国曾经的崛起靠的是这种精神,中国未来的强大需要的也是这种精神。就让这种集体英雄主义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吧。
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另一层传承,无疑就是黄志忠饰演的洪赟兵和朱一龙饰演的洪翼舟这对父子之间的传承。
作为老铁道兵的洪赟兵一生都献给了铁道事业,这是他的宿命,每个工地都是他的战场,为了这个大家,他不得不牺牲小家,因此而留下了一生的遗憾,留下了和孩子之间的隔阂,最后,更在这个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生命。
愧疚吗?有的。后悔吗?从不。
老洪的死虽然令人心痛,但在老洪看来却不失为求仁得仁,对于他和像他这样的人来说,这是属于和平年代的“马革裹尸还”。
从情感上讲洪翼舟对父亲确实是有怨念的,他埋怨父亲没有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在家人最需要他的时候没有及时出现,这是洪翼舟最大的心结,所以他会第一时间跑去救爸爸,提醒女友远离危险,就是不希望像父亲一样留下愧疚和遗憾,即使按照父亲的逻辑,他更应该出现在抢险现场。
但是从内心深处,洪翼舟又是认同父亲的,尤其是在从事铁建工作之后,他理解了这个行业的艰苦和无奈,铁建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融入了他的骨血,这种敬业无私的精神既是血脉的传承,也是耳濡目染的教诲。
所以小洪在救下了父亲之后,义无反顾地要求孤身涉险去炸山,他是懂得父亲的,他知道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他也知道,作为同路人的父亲和女友,也一定会理解支持自己的。
作为洪翼舟归属的集体,同样没有放弃每个个人英雄,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升机最后会回来,为什么洪翼舟最后会得救的原因,对集体的信任,同样也成为了洪翼舟敢于涉险的底气。
尽管很多人认为最后跳直升机的情节过于主角光环,但是正如朱一龙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不如把这看成一种希望,我们都希望英雄们能活着,好好活着。
而我,更愿意把这看成一种态度,一种集体对个人的态度,那就是永不放弃希望,永怀感恩之心,为大家舍小家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只要有一线希望,大家和小家,我们都要。
集体英雄和个人英雄二者并不矛盾,敢战斗能战斗又不畏牺牲的个人英雄是英雄集体力量的来源,而有着同样精神、懂英雄、惜英雄的集体是所有个人英雄的底气。
二者相得益彰,才是中国数千年来屹立不倒的原因,这是属于中国自己的英雄主义,是属于东方力量的英雄主义。
最后,也是我觉得最难得的,是对女性力量的致敬,以及对女性力量传承的刻画,这是一部大男主电影给我这个普通女性最大的惊喜。
影片中主要刻画的两个女性,一个是陈数饰演的项目现场负责人丁雅珺,另一个是焦俊艳饰演的超前预测部门员工卢小靳。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把优秀划分为男性和女性,我们在赞叹一个女性的优秀时,总是不自觉地认为,比起同等优秀的男性,她们更为难得,我们习惯于加上这样的句式:“虽然她是个女性,却有着丝毫不逊于男性的能力和品质”,这种看似赞美的思维方式其实暴露了社会深层意识对女性力量的贬低。
然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甚至能忘记她们女性的身份,而真切地称赞她们作为人的优秀。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作为铁建的一员,她们一个是合格的好领导,一个是合格的好员工,既承担了自己应负的责任,也展现了铁建人的优秀品质,没有人能因为性别而质疑贬低她们的能力。
作为项目负责人,丁雅珺展现了一名合格的领导者该有的果断决绝、亲临一线的勇气、爱兵如子的将帅之风。
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洪剑涛饰演的王主任递给丁雅珺一瓶矿泉水,丁雅珺看了他一眼接过来喝了一口,什么也没说,后来丁雅珺又把这瓶水递给成泰燊饰演的何工,何工喝了一口却大吃一惊,因为里面装的是酒。
这个细节说明丁雅珺知道王主任的水其实是酒,为什么?因为她一直都呆在现场,了解她的兵,始终“跟她的兵在一起”。
而在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不管是炸山炸隧道还是救人,丁雅珺都能在综合各方情报后做出理性的判断,并立即付诸行动,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谓的犹疑和推诿中。
这些都是一个好领导应具备的品质,并不因为性别而有差异,可喜的是,《峰爆》并没有特意去强调诸如亲和力之类的所谓女性向品质,这也反映出现实社会对女性领导的进一步认同。
而焦俊艳所饰演的员工卢小靳同样具有优秀员工应有的品质和能力,无论是在影片开头透水时熟练地配合男主完成地点检测,还是突发塌方时自觉加入救援,或是孤身前往解救男主,都体现了她作为合格测量员的胆识。
从中年丁雅郡到青年卢小靳,铁建队伍巾帼英雄的传承也在继续,她们不再是传统认知中主要担任后勤职责的“副手”,不再是传统男性力量的补充和支援,她们本身就是身处前线的中坚力量,真正地顶住了半边天。
同样的,她们自强自立的精神也会随着铁建精神一同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峰爆》上映后获得了很多赞誉,同时也不乏争议,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觉得这部电影从几个方面来说确实是非常能打动人,第一是精心制作的特效;第二是演员难得的动作场面与情感演绎;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是影片所表达的主题:传承。
传承,是中国人历来最为注重的事情之一,传承的是什么?河川会改道,沧海成桑田,语言会变化,文化会更迭,唯有精神不朽。
相信,这也是主创团队最想表达的意图吧
文/梦里诗书
生命至上的中国式营救,虽然为《峰爆》带来了一定的共鸣,但可惜的是作为一部试图用特效作为卖点的灾难片,这部电影在制作上并没能带来媲美好莱坞级的震撼 ,一眼看假又贪图大场面的拙劣特效,成为了电影难掩的诟病。
电影故事以一座行将修建竣工的隧道为展开,因为全球地质变动的影响,一场史无前例的地质灾害令隧道和附近的县城危在旦夕,16万人深陷险境,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唯有炸毁山峰,改变塌方的方向才能化险为夷,退伍的原铁道兵父亲洪赟兵与研究爆破的儿子洪翼舟,两人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成为了电影塑造英雄,解救16 万生命的主线。
《峰爆》中父与子的关系,自然不会是和睦相处的,同很多同类型电影一样,亲情关系的矛盾与和解,被嵌入到了这场地质灾难的主线中,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得知洪翼舟的母亲早年溺水意外身亡,而作为铁道兵的父亲常年无法在家,洪翼舟因此从小便在缺乏亲情的关系中对父亲心生怨念,两人因此结下了隔阂,这个设定不仅是为在灾变面前父子关系矛盾的爆发埋下了伏兵,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中国铁道兵当年为了建设祖国无私的奉献与付出。
这种叙事手法虽然算不上多么新颖,但其积极的一面在于作为一部中国自己的灾难片,电影带入了历史的时代背景,另一面也增强了电影的戏剧性,使主人公的个体经历与地质灾害的自然事件被衔接为了一个整体,从而再带出中国面对自然灾害面前一贯以生命至上为原则的内核。而单从电影本身的设定来看, 从火车大巴以及房屋损毁的的灾害发生到主人公的徒手攀岩,再到山崩地裂的"峰爆"行动,《峰爆》其实是希望在大场面上有所作为的。
就制作而言,《峰爆》虽然特效不至于烂到一无是处,但其水准却仍旧没有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对于一部灾难片来说才是致命的。而电影本身又没能扬长避短,相反使用了很多大场面去体现灾变,这无疑令电影制作的问题被更为放大化的显现了出来,由此再在这种一眼假的特效中去穿插过多的情感,刻意的煽情无疑淡化了电影本身的危机感。
在我看来,《峰爆》更像是一篇及格的命题作文,虽然没有多少新颖的奇想,却还算有着对仗工整的叙事,然而制作的诟病,使这篇作文对灾难的假象终究无法变成一部拥有爆点的灾难片。
非常喜欢《峰爆》这部电影,不光是因为惊险刺激的场面,让人跟着主角的视角经历隧道爆破、山体滑坡、峭壁攀岩,一幕幕,惊心动魄,放佛置身其中。
不光是因为中国式救援和中国式英雄,在危难面前,我们中国人团结互助,服从安排,不放弃任何救援的希望,我们也不乏挺身而出的凡人英雄,克服万难,负重逆行。没有人生来勇敢,但这些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给了我们力量与希望。
而且还有影片中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当今的中国,高铁、5G、卫星、准确的预报和监测能力、高质量工程建设、高精度数据模拟推演,无处不体现出令人自豪的大国自信。
作为一名计算机行业从业者,看到爆破数据模拟的画面激动万分。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依靠数据模型进行模拟,不仅能够大量节省成本,并且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推演各种可能性,大大提升了效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助力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
今天的中国,早不是贫穷落后的模样,我们拥有各类重器,在各个领域都凸显出超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影片最后的纪录片中也体现了我国铁路建设的画面,从一开始的人工架设大桥开凿隧道,到今天的盾构机架桥机辅助建设,中国高铁遍布全国各地,成为速度和便捷的代名词。
灾难片,是国产电影一直难以突破的“老大难”类型。由于投资和制作的体量庞大,工业水平难度高,数量稀缺,而且品质参差不齐。
何况《峰爆》聚焦的地质灾害题材,放在全球灾难片里都是冷门项。在我的观影记忆里,似乎不曾看到过这个题材的影片。山峦的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山外是地裂、震动、泥石流、16万百姓的紧急撤离,山内则是洞穴中的惊险迷途、无限深渊。
显然,在没有太多同类题材可以参考的情况下,本片能达到这个水准的完成度是不太容易的。李骏导演拍出了他的个人生涯最佳,类型整合得很实在,表达上也没有马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种东方式的灾难片叙事,跟好莱坞的叙事手法有着明显差异。
影片的故事开展得很直接,刚开场三分钟就是一场小型的透水事故,告诉观众爆破研究室主任洪翼舟(朱一龙饰)拥有不错的专业水准和临场执行力,一座修建十年的高铁隧道即将竣工,而更大的山体事故也即将袭来。
紧随其后,就是地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呼啸而至,而且不止一次。老铁道兵洪赟兵(黄志忠饰)刚抵达县城,立刻地动山摇。仅仅几秒钟,楼房坍塌、地面沉降、火车越轨。而在不久之后,隧道乃至整个县城的16万人都将危在旦夕。为了救人,洪翼舟深入地下营救民众,和父亲一起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救援。
在无限深度的山体内,众人如何脱离险情?为了挽救16万百姓的生命,要牺牲用十年心血修建成的隧道?《峰爆》先是分列了两条平行的叙事线,接着合二为一。
作为一部灾难片,《峰爆》在题材上颇为罕见,但其实可以令人联想到灾难片的“最前身”:上世纪流行于德国魏玛时期、20-30年代的“高山电影”,诸如阿诺德·范克的《圣山》、《帕吕峰的白色地狱》。而到了21世纪,这一类型被传承、变奏为登山片,比如好莱坞的《垂直极限》、日本的《超越巅峰》,以及大量的纪录片,比如此前获奖的《徒手攀岩》。
它们都尝试将山峦风景、人对高山的挑战,转化为电影镜头与人物情感的语言,并以徒手登山、紧急救援等情节构成全片。
然而,无论是古老的高山电影,亦或是之后好莱坞的灾难片、登山片,核心大多有着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救难的集体不被彰显,个人救援的力量被过分夸大,最终也大多是圆满的结局,主角不会轻易地以生命为代价做出牺牲。
《峰爆》则显然跳脱出了这类传统好莱坞电影的表达逻辑。里面讲述的,更多是一段包含冲突与和解的中国式父子关系,以及个体的超越性力量,并且从中引出了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兵种“铁道兵”。
我们可以看到,朱一龙演的洪翼舟和黄志忠演的洪赟兵父子,从他们在山体内部的自救,再到徒手攀岩、牺牲自我、投放炸弹,从而救助生命受到威胁的县城居民。前后这样两件事,展现出的都是二人作为渺小的个体,通过自身的信念,进入到了超越自然造物的力量当中。这是东方文化里“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积极作用的虚静之思。
这也与陈数演的项目经理丁雅珺说的那番话不谋而合。西方文化里的“诺亚方舟”是以创想救世主般的乌托邦之船,来躲避一场因神惩而降下的洪灾。东方文化里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则是对道之永恒、生生不息的精神寄托。人的身体与巨大的山脉相比,无疑是弱小的,但仍旧拥有着改变命运的机会。两者界定的差别是,西方文化认定救世主以及天道;而东方文化认定的是人道,山之大,人之心亦大。
其后,丁雅珺动员大家说的那番话:“隧道毁了,我们就再把它挖通,桥梁断了,我们就再把它给架起来,大不了,就再来一个十年”。实际上也是同一个道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基建建设在服务、利好于民众之前,首先是保护民众的安全。
为此,基建工作者、消防员、飞行员们所展开的救援工作,就如同曾经的铁道兵一样,各方合力,天地同心,人能感天。就这一层面而言,电影抓取的关键词确实挺准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里,黄志忠演的退伍铁道兵,把铁道兵这个特殊的存在给引了出来。
《峰爆》最后在情感上是打动我的,除了围绕洪翼舟展开的那些情感戏、朱一龙和黄志忠的对手戏,更主要的点,还是在于片尾纪实影像里呈现的铁道兵的历史,以及他们的精神对于我们后代的意义和价值。
也许,铁道兵不为当下的我们所熟悉,但实际上他们曾是社会基建的前沿力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修建铁路与机场,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牺牲。
铁道兵诞生于解放战争,正式组建于1953年,是工程技术兵种,承担的工作包括修筑铁路、隧道、桥梁、建筑、通信工程等,并且对其进行保障。战时,还要担负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保障军队的机动和作战物资的输送。
《峰爆》在台词和结尾字幕里都提到:铁道兵是和平年代,伤亡数量最高的兵种。而本片类型叙事的精神内核,其根源就来自于他们这些超越自然造物的渺小个体,也来自于他们的集体牺牲。
一直喜欢看灾难片,这次看到飙汗,太紧张了!太燃太燃了!爽翻了也哭惨了!!从南方雪灾到汶川地震,从新冠疫情到郑州洪水,灾难面前,迎难而上,抉择面前,人民至上,这绝不只是峰爆的电影宣传语,而是一次又一次,被实践验证了的质朴事实,是实实在在的大国担当!特别是电影里时常114分钟里,配乐就足足占据90分钟,这对于国产灾难影片来说也是个非常大的突破性带入感氛围,配乐实行双管编制,搭配先锋电子乐,以管弦乐为主,气势磅礴又不失细腻,这是与观众们神交已久的郭思达配乐的力量!
特别是剧情出彩处在时间分秒流逝,灾情进一步升级,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呼啸而至,“2小时内吞没县城”,“16万人命悬一线”等信息昭示更大危机的来临。全城危在旦夕之时,以丁雅珺(陈数 饰)为首的相关救灾力量火速集结驰援,县长(张译 饰)高声疾呼“家可以重建,人必须活着”,风雨中冲在受灾一线,紧急疏散群众烘托中,电影充分利用了双管编制的优势,弓弦乐器以及铜管组和木管组发挥了极大作用,或独奏或合响使用悬疑、紧张特质音乐来渲染危险情景,使用振奋、大气特质音乐来反应人物的英雄抗争。
算上豆瓣电影高分配乐大师80后青年作曲家,郭思达凭借着体裁广泛、类型多元的创作风格,已经参与过数十部影视作品和舞剧作品的配乐工作,创作了许多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影视配乐作品。就是春晚震撼登台的舞剧《朱鹮》就是由郭思达完成配乐作曲,空灵悠远的音乐配合美轮美奂的舞蹈,细腻刻画了人类与朱鹮之间情感的百转回肠。
郭思达还曾为《你好,旧时光》、《致我们甜甜的小美满》等多部影视作品操刀原声OST,在豆瓣上也是备受好评。特别是这次为新电影峰爆的配乐更加是其对影视作品气质的精准把握,还很用心的编制了几段人物主线的专属音乐,和小靳在一起时配乐舒缓,父子之处带有悲伤,每每希望到来时的空灵感又预示着最后的胜利,铁道兵铿锵有力的节奏性仿佛坚定的步伐,能在其中感受到郭思达对电影的深刻感悟,和风格独特的配乐技巧,最终化为一首首高质量的影视配乐。这不仅提高了整个灾难片作品的格调起到画龙点睛,也让观众们获得了更加优质的视听体验。
说真的郭老师音乐创作风格多元涉及交响乐、影视、舞台等广泛领域。在这次电影峰爆画面和音乐的配合关系上,郭老师表示:“在影片画面基础上,音乐能有效强化电影情感的功效,甚至比画面更容易瞬间带动观众的情绪。因此在创作的前期,对于所创作的内容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准确的定位,音乐是无形的,但却有极强的感染力、很奇妙。任何一首音乐的制作都有很繁琐的制作流程,从认知、定位、作曲、配器、录音、混音等等,会涉猎到非常多的专业环节及专业人士,听起来简单,但一首乐曲可能需要三四十人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最终的定稿音乐。”
这部国产灾难电影的巅峰,特效、配乐都非常加分,而且泪点横飞。深刻记得记得电影中台词“我们只能选择救人!”“家可以重建,人必须活着!”这些话,平实坚定、铿锵有力,不是大话套话空话,而是历次救灾行动中,随时随处都能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中国精神、民族力量!这是一部紧张到飙汗的灾难片,也是郭思达再次与国际首席爱乐乐团合作带来一次震撼视听盛宴大片!如此视听盛宴,值得去电影院享受一下!
一个大bug,攀岩难度调的太大,太假了,全球最牛逼的攀岩运动员都不敢这么玩儿,按照正常人难度的200%来设计比较科学,这按照百分之一百万来设计的徒手垂直攀登+暴雨湿滑+山体滑坡+强侧风……山洞丢炸药,直升机飞到侧边垂直摇荡很容易进入,非打个钉子还没进去,白送一条人命......另外,父子俩命悬一线吊在高空的时候,唠了好长一阵的家常,太出戏了.....
整体观感不错,用灾难片的形式把中国铁道兵和基建人救灾的故事讲出来了,在国产片中这样的题材还是比较新颖的,朱一龙和黄志忠搭档上演父子戏码也挺有看头,两人演技很在线。但是电影剧情如果能多提到一点关于铁道兵和基建人建设祖国、建设基建工程的部分会更好,最后点赞一下朱一龙的演技。
基建工人确实不容易,工作高危,环境恶劣,开过川藏公路的人都知道——一公里牺牲一个修路人。但是,如果能把溶洞观光旅行团处理得好一些,并且回答一下小洪如何在淹死他妈蹬死他爸之后还能坚强活下去的问题,就更好了。另外,亚洲飞人苏炳添冲刺之后都跳不出小洪跳上飞机那个距离吧!!!
想给两星的…想要表达的太多,每一段单拎出来都还不错,但堆砌在一起就很突兀奇怪。父子情,很感人,但前面烘托得那么危急,来哭一出,抱歉缓不过来。爱情,放弃的莫名其妙也突然满血…奇怪,太奇怪了
不管是从特效还是大场面,这部电影都做的很好,场景逼真,令人震撼。很喜欢电影中“诺亚方舟”和“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几句台词,每一位都是平凡人,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但在灾难面前,他们都会第一个站出来,他们都是平凡人中的英雄,向每一个逆行者致敬!
意外地好看,难得感情拍得如此细腻,难得如此人道主义
为女性角色加一颗星。
在二分与三分之间徘徊不定,最终二,这个特效尬的想吐,父子关系塑造的还行吧,就是都那么危险了男主和父亲还在那吵架,这场戏真的尬 30岁好像15岁犯错了一下……
里面的父子线真的看得我尴尬死了,为什么国产片就要安排这种家庭戏啊,只拍个人不行吗?除了这条线其他勉强还行吧,大场面还挺惊心动魄的
6.5分水平,4分给大场面,那些悬崖峭壁光是看已经让我头晕了,其他的都get不到。剧情,台词尤其尴尬。学习了电影套路之后很容易联想与解构,ps:虽然场面够灾难,可是朱一龙山路十八弯开车撞各种障碍物还连人带车旋转空翻最后还精神棒棒那段,我都看笑了
我发现我不喜欢这类片子最大的原因是你不知道他是在讲虚幻还是现实,你说他是当代,全篇的电子屏感觉即将移民火星;你说他很科技吧,他又儿戏地在屏幕上给你现实个“成功率100%”。两首滥用的bgm覆盖了全篇80%,试图煽情的慢放填满了剩下的20%,令人满头雾水的红绿打光里一次次出现主角父母悬浮在半空的上半身特写,让人又迷惑又想笑。最值得诟病的是感情戏,亲情不是靠哭和吼表现的,父子感情拍的比街上小情侣吵架还要难看——“你难道从没有怪过我吗!?”“你为什么不接我电话!!”……这都是些什么台词啊!至于男主暴雨和山瀑中徒手攀岩,奄奄一息时还能爆发小宇宙一跃20米抓住直升机……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啦!
煽情部分拖垮了节奏,朱一龙像spider man,厉害厉害!
本来只值2星,可朱一龙的眼睛,在幽暗的山洞里,一闪一闪的,不得不再加一星
特效不错,中国特色灾难片,就是剧情有些杂,亲情爱情家国情,什么都不能少,也就不突出
生命至上的中国式营救,虽然为《峰爆》带来了一定的共鸣,但可惜的是作为一部试图用特效作为卖点的灾难片,这部电影在制作上并没能带来媲美好莱坞级的震撼 ,一眼看假又贪图大场面的拙劣特效,成为了电影难掩的诟病。
很一般,很失望
故事整体节奏深华了,但是主旋律是个人英雄主义秀
含剧透尴尬到抠脚,事关十几万人性命的事情,最后安炸药只有两个本不应该干这事的人干。请问其他人是死绝了么,你们就算人送不上去,给他们补补装备也行吧,真看着他们徒手爬啊。
如坐针毡...我理解了医生看抗疫片的感受了...
我们的电影已经越来越体现我们独有的文化,不再是诺亚方舟,而是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