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Apple TV+的THE MORNING SHOW作为Apple流媒体业务的重头戏盛大开播,一向对新闻题材感兴趣的我也第一时间看完了这部热门剧,因此,再看BOMBSHELL,难免产生对比的想法。我的感受是,这部由三大顶级花旦(三位女神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心头好)领衔主演的半纪实风格剧情片,好是好,但少了那么点儿意思。作为真实事件,影片所表现新闻不可为不“爆炸”,然而剧作的点到即可仍然让我感到只是点到了为止,难逃隔靴搔痒。
办公室性骚扰是#metoo以来影视剧当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各行业当中女性的职场遭遇和受到的人身侵害,史无前例地集中爆发于银幕/荧屏之上。无论是在Weinstein事件之前还是之后,各电视网络和流媒体平台瞅准时机,BIG LITTLE LIES, THE GOOD FIGHT, THE MORNING SHOW(排名不分先后)等影视剧作,都多多少少地触及了feminism right这一话题,夹杂着美国政治的左右明争暗斗,少数族裔的个人/政治身份的抗争诉求。大环境变了,叙事基调紧贴现实议程的影视剧作品,也成为了各媒体平台争奇斗艳的资本。
说到本片,它的出现的意义似乎大于剧情本身。然而,这样一群勇敢的人,一群risk了自身career站出来fight the fight的女性(以及片中Nicole的律师们)们,在默多克亲自站出来送罗杰走并安排比尔(另一个骚扰过无数女性的高层)辅助时,在McKinnon将自己与女友的照片再次藏在抽屉里时,在Theron发现自己身处一个job I didn't want it的时候,在Kidman收下了巨额赔偿金和道歉的时候,一切都重回旧轨。那一句刻意安排的结尾词maybe,似乎也是,只能是这场漫长战斗打响以后的一句召唤词,它给人以力量,却不足以改变现状。唯有Robbie逆流而行,在所有人面对默多克时转身离开,扔掉工作牌,然而下一份工作会不会也如此?不得而知。
正如我对sexual harrasment问题如何解决的理解无力,大环境下,新闻行业的女性(或任何行业)在工作岗位遭受到的男性权威霸凌,似乎都是一个令人无力面对的话题。人们常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在影视剧作当中,唯一能够有力阐释的就是女性的选择权。你可以选择沉默,然后背负羞辱上位或留在岗位,你可以选择崩溃,离开或自我厌恶甚至于自杀,你也可以心知肚明地玩着游戏,把握好自身已拥有的权力而负重前行,维持现有工作和生活水平,或者,不再沉默,动用资本和智慧站上游戏操盘手的位置,倒戈一击。
然而,看看吧,选择了为自身righteousness战斗的女性,她们脱离了这一切么?你只是从一个穿超短裙的blonde变成了一个穿工装裤的blonde,世界仍然是男人的世界。
我不悲观,然而道阻且长。
文/沈先生
就算是在条件恶劣的沙漠,也有罪恶的花生长。
体面的电视节目上,女主持人气质出众,谈吐自如,自信大方,再加上修长的大腿,观众很难不喜欢,这种灯光下的出挑表演,让女孩子们也是心醉神迷。
凡事都是有代价的,最笨拙的方式就是勤修苦练,从口才、学识、装扮上样样精雕细琢,又在平常工作中谨小慎微,比人多想一步,这样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最取巧的方式大概就是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跪下膝盖,做一些取悦肥胖老板的事情。
笨拙的方式,过程很痛苦。
取巧的方式,也很难堪。
两者虽然不能在大雅之堂上不能相提并论,但是说起来,都需要一些天赋和隐忍。譬如说学习的天赋,貌美的天赋,等待的隐忍和屈辱的隐忍。
电影《爆炸新闻》显然将两者结合,王牌主持人格雷琴在拒绝上司罗杰的暗示后,先是被调动“二垒”的岗位,接着被炒掉鱿鱼,她申诉无果,只能提起起诉。
而她原来的助手Kayla,却是野心勃勃,对福克斯女主播的位置垂涎已久,肥胖的罗杰自然有做主播的入场券,代价就是撩起短裙来,高一点,再高一点,跪下,头低一点,再低一点,没有人知道那个房间里发生了什么,也没人知道到底有多少女主播进去过这个房间。
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切都发生过,身边的人甚至有想削尖了脑袋,能进入那个房间,去伺候那团肥肉,毕竟大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并不是能够普惠众生人人平等。
当窗户纸被捅破,丑闻顺着缝隙蔓延,权势的一方依旧不晓得悔改,害怕,倒是表现得气势汹汹理直气壮。他们有最强壮的律师团,也有掌握员工命脉的工作岗位,他们也有名人朋友去发声。就如国内知名律师猥亵事件一样,沸沸扬扬以后,并未尘埃落定,各种版本的故事,又涉及到背后的调解,暗箱中的磋商,罪恶可以用金钱来焚烧殆尽。
就算是当家主持人梅根也左右为难,她的公寓账单,名声地位,以及下属的工作,都有可能受到波及,面对着Kayla的质问,她也语塞,为什么当时自己没提出来,让罗杰还这么堕落,张开獠牙把其他无辜的人拖进漩涡。年轻人的世界里只有对和错,Kayla把一部分过错归咎于梅根,但是她自己的膨胀欲望,把灵魂泯灭,她只能在事后自责,而她其实有得选。
在面临诱惑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有得选,屈从和离开,都需要代价。这就像奴隶时代,屈从意味着施压者给你某个“耻辱的烙印”,离开就意味着调岗、失业,怕吗?有些人怕,有些人则不怕。
譬如电影里的梅根,她的选择就是拒绝且离开,但是她的自信和天赋,让她依旧能有一席之地,其他屈从的人呢?无非在选择的左右摇摆中迷失了自我,怨别人,倒是不如怨自己吧。
万恶来源于欲望,无论是性欲、还是名利之欲,人类开化以来,就有许多人钻不破,在网里面肆意撒欢,前赴后继的人一团团一簇簇,肉碰着肉,互相交易,他们一边谴责一边咒骂,一边享受交易带来的福利,时间久了,他们也迷失了自我,也形成了罪恶的联盟。
谁来打破这个宁静,就要谁好看,那些要支持罗杰的人,他们惴惴不安,对公理正义毫无兴趣,甚至那些被潜规则的女主播们,也是不希望公开露面指正。而罗杰呢,更是有恃无恐,直到格雷琴祭出杀手锏,长达一年时间的录音。
罪恶土壤滋生的花也是罪恶的,可是一旦罪恶的触手无所遮拦,妄想吞并一切,那显然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快活了一辈子,是该付出代价了。
作为一部群戏电影,最忌讳的就是主演各说各话,各演各戏,而这部电影完全就是完美地踩雷了,三大主演之间的故事线完全割裂,没有任何碰撞点,剧情太散,絮絮叨叨了将近两个小时,太无聊了,给三星! 这部电影简直把特朗普黑出了翔,川普太惨了,在现如今好莱坞白左盛行甚至癫狂的极端运动之下,所有的影视剧都不可避免地脸谱化标签化,强行政治正确有时候让人很反感,失去了电影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一开始看IMDB上好多人给这部电影打5.8分的时候我还有点吃惊,看完之后觉得6分就是极限了! 该片讲述了在2016年福斯新闻台高管罗杰·艾尔斯被曝光了性骚扰丑闻,女主播梅根·凯利和格雷琴·卡尔森都遭遇了罗杰·艾尔斯的骚扰,这起事件在当时的媒体界引发轩然大波的故事。
没看完,节奏太慢了,而且一开头都是为了些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纲上线啊? 小作文真的是毫无代价的攻击手段啊,只要她们愿意,几乎就能让任何一个男性社死。 “做自己”真的是政治正确得很啊,中年主持人素颜上全国电视节目就是做自己,观众不想看了换台了就是外貌歧视?领导受不了因为这个降低收视率批评她就是职场霸凌? 后面应该涉及职场pua的内容没看下去,过于低级,到了那个层次,为了得到一个fox上镜主播的机会,多的是美女疯狂扑上去,必然不是大人物主动去要求实习生漏个腿。 电影照进现实,特朗普能赢一点也不奇怪了。你是个正常的美国人,打开电视,看到一个变性的老护士当上了四星上将,一个分不清男女的异装癖当上了核工业部副部长……他们履历比起其他人毫无优势,就凭打性别牌才做到今天。希拉里出了是个女的可以打性别牌之外,有哪点适合做一个总统?特朗普很烂,总比希拉里好得多,大家太需要一个反政治正确的总统了,他的当选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不是聊电影艺术的影评,自己的有感而发碎碎念记录而已,短评写不下。
3星⭐,6.5/10,因为主题加星~(没错就是女性主义)
拍的不够燃,不过现实中的女性维权其实就是很难很生活没有那么燃。没有一个大高潮,没有像《感谢上帝》那样让观众悲愤后期又燃又感动,三个女人也没有像感谢上帝那样大家联合起来有很多的交集。因为真实的情况确实不必那样,所以更添真实。画外音旁白也蛮有意思~
节奏和剪辑其实有一点怪,可能是故意想营造真实感,做的不dramatic。前面感觉讲的是政治,还有职场升职,直到后面才发现原来是关于性骚扰的主题。(对,看之前我没看简介也没看评论没做功课)
三个女演员的都挺好的,不过我倒是有觉得塞隆表现一般,比不上我的寡姐~!Kayla这个角色的表现让人紧张,她的每一个选择带来的后果很不同。
只要是#Me too主题都会支持。没有被性骚扰过,只是15年有受到过现在叫所谓的荡妇攻击。
想到了去年大概五六月份的时候,当时我的一个下属被我另一个男下属 多次性骚扰(一起去玩,还有回家路上),当时我没有很相信她,我们都觉得她也有问题是她自己想太多。看到最后一句说:“很多人即使是女性对骚扰指控都持怀疑的态度,直到自己也受到了骚扰。” 现在觉得当时没有非常支持她真的很后悔,虽然我们现在的关系也特别好,哎… 之前觉得那个男的是憨厚老实的,不会那么做,后来他又做了很多别的事情,让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怎么样的恶心的人。所以…觉得这个社会真的是对女性很不好,即便是我这样一个女性主义的人,当初都没有选择真正的相信她,帮助她。现在要给她推荐这个电影,并为当时的想法和她道歉!
去年还看了一个类似的纪录片,《在金牌的核心美国体操丑闻》,女体操运动员们一个一个勇敢的出来发声控告队医。都是女孩子们集体站出来扳倒权力很大的恶男。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电影。
很难用客观的眼光来看 爆炸新闻。直到这张港版海报的配文把我逗乐了。小二十年的媒体从业经历,电影中说的事都懂,也几乎都见过,只是程度不同。于是就很可惜,电影想讲的东西太多,节奏是保证了,却有点乱。无论是me too还是新闻操守甚至宫斗都很博眼球,却都没讲透。然后在一片电视台快节奏里各种快进,毫无喘息。应接不暇?这个词很适合 爆炸新闻,可新闻真应该只博眼球不去探索真相嘛。我当年踢爆某些大新闻的时候至少有暗访有数据分析,一篇专题稿光信息储备就得四五天。现在拿张用手机拍的鬼知道背景是什么的图就敢说爆料。开局一张图,其他全靠编,至少后面得编,爆炸新闻 里就全剩图了。当然,这倒是符合自媒体时代的阅读潮流,但对新闻或者电影,恐怕又是肤浅。电影里FOX新闻的老板的确应该被女权主义者唾弃,但电视的确需要食色啊,不然倪萍干嘛不继续主持春晚,双颊下垂的赵忠祥老师为什么不能继续当主播。一些入行不久的新人在我面前吆五喝六,我只有慈爱的目光,毕竟当年自己比这些孩子更嚣张。查理兹塞隆凭借此片获得本届奥斯卡影后提名,可惜超越不了 朱迪。无他,太满了。
一部讨巧的政治正确的电影
女权、girls help girs
有点看纪录片的感觉
那么真实那么合理让你很难不相信
girls have strength, girls have power
看了一下豆瓣的评分 可能确实入不了一众见多识广的影评家的法眼 但我认为它存在的价值不该是满足影评家,而是给悬崖边上的女性提供她们需要的力量
希望女生男生能拥有同样的性自由 我的意思是希望男生能和女生一样检点自爱
三星,多给一星为主题和演技。
下文有剧透,介意慎读。
挺好的故事,性骚扰的丑闻和新闻集团的权力纷争交织在一起,高层下马是因为性骚扰的丑闻但又不仅是因为性骚扰,虽然向受害者支付了5000万美元的补偿,但给下马高层的遣散费比这更多。
三条线拍得很散,而且角色众多,脸盲看起来确实费劲。明星女主播梅根,不断被降职直至被辞退的格雷琴,还有刚来的新人凯莉。其他角色也很有意思,比如在保守派新闻工作集团的拉拉,还有罗杰的妻子?许多为罗杰站队的员工,罗杰没说错,挺罗杰就是挺他们自己,许多人不是真的想要追究事实真相,只是想赶紧息事宁人。
纪录片一般冷静的镜头语言,没有任何刻意的煽情和夸张。受害者的电话录音和凯莉向朋友转述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好像终于撕开了面具下的口子,没有着意于刻画事情发生的如何惨烈,而是事情发生前后对事件受害者的影响。
所以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当丑闻曝光,没有人问罗杰是不是真的做了那些事,反倒是女孩们会受到源自内心乃至公众的诘问,是不是我穿得太少我太想要抛头露面我没有说不,所以是不是我的错。
当然不是。
也有一段很感动,凯莉问梅根,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梅根说“we found each other”,真的很有力量。
故事的最后有一个镜头,梅根和格雷琴隔着玻璃遥遥相望,一下子让我想到之前在微博看到有关职场性骚扰的文章,女孩之间好像天生会形成这样的守望相助,那个人的手脚不干净、那个人“有问题”、不要单独去那个人的办公室……我还去微博找了那一篇的原文来看,来自@暴烈甜心小鳄鱼毛毛
并不只是no means no,而是没有说yes就不算同意。许许多多的罗杰站在权力的高位俯视女孩们,想要成功吗,想到得到权力吗?来向我证明吧,证明你的“忠诚”,你是个好女孩,你是个好士兵。
其中还有一段我印象深刻,一位主播接到调查电话,一边说着没有人要求我们穿高跟鞋和短裙,镜头一闪而过,更衣室的其他女主播穿着束身衣,戴上胸垫,贴了创可贴的脚跟踩上了一双更高根的鞋子。无形和有形的规训太多了,是麻木还是习惯,我不得而知。还有为罗杰摇旗呐喊,甚至穿了“TEAM ROGER”t恤的女孩,我也不知道她们究竟是伥鬼还是真的为了谁。
罗杰被辞退之后,女主播们终于可以穿上裤子,而面对种种指控,罗杰发出的感叹是“they wanna fuck me”,字幕组的翻译是“她们想毁了我”用权力fuck别人的罗杰何尝又不是毁了别人呢?
梅根的老公挺好的,老贤内助了,那种“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永远支持你”的力量太能鼓舞人了。
剧中的女性角色非常多,除了员工还有律师等等,还有身在他营也要选择坚持本心的人,像梅根一样,“她们赌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是第一批打倒具有如此公众地位人物的人,但不是最后一批”
值得一提的是欧美女演员的演绎生涯真的长,优秀的演员不被性别年龄和身份局限,真好。
ps我还是没懂拉拉放照片的梗
7分,三个女演员都有属于个人的表演时间,而且也都发挥很出色。尤其是塞隆和妮可的特效化妆,简直大变脸啊。片子本身的处理其实还挺难给反高潮的,而且有意更增加真实感,也更讽刺。也是不少人批评叙事比较松散的原因。这确实是不那么重心在叙事上的电影,但是,其实挺有意思的,尤其是那些画外音。
一众受害者共赔5000万,开除俩人渣赔偿6500万,棒!
能把一个这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拍的如此无趣也算是种本事了。人物群像的塑造杂乱无章,有很多值得深挖的点都只是浅尝辄止,CNM三人组也只有塞隆算是出彩,基德曼和罗比的表现只能说是正常发挥
精彩爆出泪花花!现实版的“姐姐妹妹们站出来”。与其说是纪录片与剧情片手法的交织运用,不如说是将新闻报道的节奏、形式与纪实性融入到剧情片之中。题材取自著名事件,反映 Me too 时代电视媒体领域里的职场性骚扰现象,各色人等如流水般穿梭登场,以群像还原真实生态,到了令人不适的程度,关注 me too 议题的女性观众没有人会抱怨它“乏味”好伐?只会觉得它“激动人心”“大快人心”。塞隆真女王!表演极度贴近原型人物,从声音、语速、化妆、表情……都几可乱真,妈耶,开场3分钟心里怀疑是塞隆还不太敢确定,特意打开豆瓣条目查了一眼卡司表,上一部片子里不是才刚增肥30斤吗!奥提影后,您没有看错!片子打分畸形的低,拜托你们去找个优质的字幕版本看看行不行?
表演都很好,Charlize演得太像梅根凯莉了,Nicole戏份不算多但有很打动人的戏,Margot有几场戏很Oscar moments,多个配角也很有亮点,努力在抓事件中不同立场地位的形形色色人物,我是可以理解SAG提名的。可惜我觉得对于三位女主的刻画还是有点浅尝辄止。有很多片段单独拎出来很好很有感染力,但是电影整体有点松散+表现手法杂乱,摄影我也不是太喜欢。
提前看了评分做好了心理准备,实际没有那么差,但这么牛逼的卡司这么有力的题材拍出来平平无奇,还是很失望的。不过 IMDB 那个 5.8 分过分了吧,大韩民国直男附体了?
这种政治向的电影能拍的这么平也是怪可惜的,而且还有这么棒的卡司,更觉得可惜。
为什么看完这种电影还有人在评论里只知道说演员真漂亮
天呐妈呀、这部电影最精彩的是预告 整部电影给我一种生拼硬凑的拼盘感。最开始塞隆怼川普、让我以为这部电影是政治讽刺喜剧;后来罗比出现以后给我一种电影想要对比塞隆的女权主义和罗比那种机会主义者的投机行为;后来看到妮可被辞退以后才意识到这部电影讲的是性侵 有再做一部 聚焦 的野心、却没有那个实力。最后以各种女人的内心独白结束真的是我最不喜欢的那种Propaganda式结尾。塞隆太出彩了、对比之下前半程的妮可就是一个姿势轻浮的半老徐娘 ♂️
一句题外话,塞隆的短发形象实在太像董卿了
为小女孩办公室里战战兢兢拉起裙子和餐厅外电话哭诉的两幕加一星
有些豆瓣评论让我好怒 有些人是不是变成受害者了才能共情?
margot robbie贡献了最有感染力的两幕
这部电影的平淡乏味、态度模糊说明了一个道理:Libertard和Republican在某些方面其实是一类人……… 啊不过几个女演员实在是很不错,尤其塞隆这样漂亮又顶级演技的演员是好莱坞最该珍惜的宝!
spotlight 级别的卡司 全片看下来最有张力的还是第一个预告片那一幕电梯戏 其次是 margot 打电话那场独戏 / 不少评论抱怨三个女主的互动少 然而现实就是这样 被侵犯的人再多 每人也仍旧觉得自己是孤军一人
撇开女性主题的话只能打三星,主要角色演技加半星,女性主题鼓励分半星。场景切换和剪辑真的有点凌乱,我还算是提前补了一下课的,都觉得有点跳tone。剧情也很松散,明明这个故事可以讲得更有意思的。
题材是好题材,只是拍得太乏味了,实在有些浪费众位的演技…节奏和剪辑稍显混乱,摄影有时会突然发大,让人有种在看纪录片的感觉。三条线交叉得也不够紧密,堆在剧情里显得好散。只能说故事值得被听到,但也值得被讲得更好。
能看到福克斯的工作环境有毒,但也仅此而已。“早间新闻”还能看到女性的合作, “爆炸新闻”就只剩下各自为战了。 塞隆女王是拿了自己最弱的奥斯卡提名吧...(还我Mad Max 4!!!)
好演员烂剧本
礼貌假笑+妥帖身材 全世界女主播都是同一种范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