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什么非要把外星生物编成弱智
看完影片感觉智商被侮辱了。前半部暂时不说了,主要就是说下外星人是为什么卷土重来的。但后半部外星人连续毫无逻辑的表现让我严重怀疑编辑的智商。
第一,蜂后类似于星际争霸虫族主宰一个人控制着整个外星部队,但是在自身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强大防御力的情况下,在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要侵略成功的情况下,自己开着旗舰就跑出来了。难道不能等地球失去重力人类灭绝再回收白球?就算要马上回收或者消灭白球以蜂后对整个族群的控制力,她为何要亲自到前线去?
第二,在她旗舰被击落后她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战斗机编成保护队列?非要等自己防护罩和枪都被打烂了,要知道自己死了整个侵略计划就失败了。
第三,再自己防护罩已破,被人类驾驶本族战斗机持续攻击的情况下,她还剩下那么庞大的机群,活生生被2个小飞机打死了,自己这边n大于1000的战斗机再围观自己女王怎么死的。
这部电影除了卖情怀一无是处。
2 ) 良心推荐,千万别去看独立日2了
认真给大家做个推荐,千万别去看独立日,作为把第一部看过无数遍的死忠,第二部的出现简直是个disaster。混乱无章的剧情,毫无新意的梗,以及某女星类似拍网络大头照的近距离特写,为拍而拍的特写镜头,只能把这部大作划为烂片。相比X战警前10分钟的精彩,我只想在这部片的前半小时离席。再次说明就算是大导演,没好剧本,选错演员之后,也只能靠华丽丽的镜头撑场面了。
3 ) 报告将军,美国队长已大规模克隆成功
《独立日2》看了十分钟,我想到一个思想实验,说是一群体能与智力与人类相同的机器人来建设文明,需要多少人可以维持地球现有的成就。具体记不清了,最后的结论,大概只需要一两千万就可以代替70多亿人了。
乍看不可思议,仔细一想倒也合理,机器人不用休息,无需娱乐,沟通没有障碍,不会三观不合,免了矛盾纠纷,工作几乎不出错也无需精神慰藉,因此世上百分之九十的职业都可以淘汰。娱乐业,餐饮业,服务业,公检法机关,艺术工作者,甚至自媒体影评人,都不必存在。集体合作的效率极高,所有人万众一心搞科研,建设文明,实现真正的全球大跃进。
《独立日2》的初始设定,实践了上述思想实验。说是1996年遇袭之后,地球进入了一种高度和谐的状态,纷争被抛弃,冲突被化解,举世共建四个五年计划,加上从罗斯维尔事件开发的黑科技助推,到了2016年,人类科技水平得到了瞠目结舌的发展,建了好几个太阳系殖民地,去趟月球就像坐跨国航班,军方的尖端武器足以吊打20年前的入侵者,这也使得全片弥漫着一种近未来的视觉风格,从首部曲的战争片变得更接近重启版《星际迷航》那样的太空歌剧。
就像《终结者5》,《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这些空窗期过长的续集,《独立日2》也一丝不苟地重现旧影迷的记忆。外星人方面,继续排山倒海翻卷城市、碾碎地标,继续三花聚顶放大招,继续对核子攻击免疫,继续有囚徒单兵大闹军事基地,继续集结小飞船对着陆军基地biubiu一通炸。
人类方面,同样要从51区翻出年代久远的黑科技,同样有战斗机从关闭的大门间惊险逃出,同样开着外星飞船鱼目混珠,同样靠攻击核心指挥取胜,同样有个老黑挥着老拳暴揍垂死的外星人,同样要救一只小狗死里逃生。
只不过每一个熟悉的桥段,都在规模上翻了番,在飞船表面和武器效果上加了很多层渲染,老粉丝看这一部,就像在看花大钱重新包装过的首部曲,免除了看旧片与记忆产生偏差的失落。也许唯一不同的,是白宫幸免了被推倒的命运,不过看那架势,灾后重建的时候免不了拆了重盖,算是导演的自我戏仿吧。
续集仍由操刀首部曲的艾默里奇执导。艾导在好莱坞有废墟之王的雅号,喜欢在银幕上拆建筑,除了《独立日》,还有《哥斯拉》,《后天》,《2012》等灾难名作。很多人把他当成没有艺术追求的商业工匠,说他只是一个视觉特效暴发户,那真是冤枉他了。
在CG已比较成熟的1996年(革命性的《终结者2》和《侏罗纪公园》之后数年),《独立日》几乎全部采用传统的现场特效完成。事实上,它是影史上几乎不用CG的最后几部特效巨片之一。那个摧毁白宫的经典画面,动用了顶尖的微塑模型和镜头技巧,即便用今天的技术来完成,也不可能做得更好。我猜,这也是续集不敢毁掉白宫的原因,就像《速度与激情》的最新款跑车总要忌惮70年代的老牌肌肉车几分。
《独立日》诞生在科幻大片蓬勃的90年代中期,能脱颖而出,很重要的一点,是立意上有点像二战时美国政府邀请怀尔德、霍克斯等大导演拍的征兵电影。它们的艺术性不值一提,但鼓舞民心的效果超一流。观众看《独立日》也是一样,因为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煽人,感受着“我大地球(其实还是大美利坚)全宇宙无敌”的精神气概,对那些不合常识之处,自然就视而不见了。如果说美国有主旋律电影,《独立日》就是美式主旋律的样板和标杆,轻而易举创下票房神话。
当年外星人张牙舞爪后劲不济,很像老式抗战动员片里色厉内荏的德军反派,不为了追求真实,而鼓动战斗的信心,是一种刻意将细节粗线条化的寓言体。被病毒消灭的思路,很明显是致敬科幻大师威尔斯的《火星人入侵》。20世纪末还在用19世纪末质朴的科幻构想,不能说是导演不讲究,只能说明他是认真地拍一个寓言。
到了这部续集,寓言的意图更加明显,战斗场面和剧情结构,外星人的落败软肋,都等同首部曲的照本宣科,但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文明体系,同样被外星人霸凌过家园,因而与地球人同仇敌忾,伸出援手。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把地球人作为一个整体抬高到了美国队长的层面。论实力,地球很弱鸡,但精神感召力超乎寻常,以至于科技领先我们一千多年的外星人,心悦诚服交出这支星际复仇者联盟的统战权。由此一来,原本四平八稳的主旋律,骤然被抬升到一个新的精神高度上。
这层主旋律的另一表现形式,是强调通过与外星人作战,每个人都走向了更好的自己。空军中尉跟揍过他的小黑结为生死之交,小鲜肉跟教主夫人约上了炮,哦不,约上了饭,科学家父子交流了感情,一群小萝莉也嚷嚷着要跟老头相依为命,眼镜宅男成了抗大枪杀敌的兰博,老总统延续了20年前的使命。本质上,这些跟网上的鸡汤故事差别不大,是一种硬销正能量的手段,但痛斥鸡汤的精英分子,却很乐意消费这种改头换面的鸡汤,看着主角们舍生忘死,甚至给人打满鸡血。好莱坞懂得把鸡汤掺进甜丝丝的可乐里,让人不知不觉喝了个干净。所以说来说去,故事内容不是关键,讲故事的技巧才是。
很多人觉得续集来的突然,毕竟《独立日》的故事非常完整,按照好莱坞的尿性,不太可能开发类似项目的续集。但根据采访,艾默里奇十几年前就开始酝酿续集,剧本几次推翻重来,煞费苦心。《独立日2》拉开了星际远征的帷幕,简直可以作为一个《星球大战:新希望》的那样的恢宏开篇。如果像之前公布的只做三部曲,未免太浪费苦心营造的格局。就像迈克尔•贝之于《变形金刚》,可能有一天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艾默里奇说,这是我最后一部《独立日》;观众说,且,信你是傻子。(文/方聿南)
4 ) 二十年前是标杆,二十年后爆米花
文/大湿兄拉片室
1996年,老湿我四年级,艾默里奇拍出这部惊世大作,当然,我只是在后来的租碟生涯中,才看到这部作品,大概初中的时候,这部电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张着大嘴看完的。那时网络还没有普及,想看国外大片,只有租碟。所以,我的科幻片启蒙作品,就是《终结者2》《独立日》《异形》这一类。
《独立日》这部电影,对后世科幻灾难题材类电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这部电影问世之前,好莱坞已经有多种外星人的形象。比如异形、铁血战士、猿人星球、E.T等。但只有这一部,把外星人直接放在地球上,轰轰烈烈搞破坏,炒鸡大的宇宙飞船,带来极强的观赏性和冲击力。尤其是在1996年,电影特效属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但即使放在现在看也依然不过时。
这部电影的卖座让好莱坞的制片人明白一个理念:
场面要大、白宫要炸、摩天大楼也得炸、噼里啪啦什么都炸。
所以,这二十年来,白宫、金门大桥、自由女神像、巴黎铁塔这些地标建筑被毁了无数回。还有就是类似于《第九区》《洛杉矶之战》《天兆》这种外星人入侵的电影个个有名,因为观众总是对这类题材感兴趣不愁卖钱。而且每一部这种题材的电影都会拿出来和《独立日》对比,已成此类电影的标杆。
正因为有了这个标杆,在老湿看来,《独立日2》完败于《独立日》。
老湿坚决承认第二部的特效好于第一部,毕竟过了20年,特效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也承认,这也值得花钱买票去电影院一看,场面绝对值回票价。
但一部电影如果剧本出了问题,那整部电影都得出问题了。20年前的第一部,在当时来说绝对新鲜大片此生从未见过。20年后还这么写,剧本还不如第一部的话,被人吐槽也在所难免。
由于威尔史密斯没有参与第二部的演出,直接改变了第二部电影的剧情走向。因为其中有不少第一部的演员回归,也有一些新演员的加入。但估计这些演员所有人的片酬和号召力加一块,都不如威尔史密斯一个人。所以,整部电影压根没有找到一个主角,人人都有戏,人人都有份儿,至于BABY,除了迎合中国市场别无它用。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人物塑造上。电影中人物的塑造普遍都用道具、表情或者语言来表达。当年威尔史密斯的叼雪茄镜头、总统的演讲至今都被奉为经典不无理由,反观第二部在这一点上非常单薄,有鼓舞人心的演讲镜头也让人有一种被猛插一下的不适感。
没有一个能撑的起电影的主角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看完以后完全记不住哪一个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电影口碑必定平庸。
另外一点就是入戏过慢,前半小时一直在铺垫,有种介绍人物出场的感觉。远不及第一部的开头就是外星人入侵更能调动观众情绪。特效方面有《后天》《2012》的既视感,老湿甚至有点怀疑艾默里奇是否江郎才尽,这部电影怎么看都像是一部加了外星人元素的《2012》,对于艾默里奇来说,只是一次中规中矩的自我复制而已,毫无新意。
一部隔了20年的续集电影。再多的期待,也只是情怀。
就好比,老湿又想起初中时期坐我前面那个扎着马尾的妹子,多么可爱,乖巧。
5 ) 这一集外星人输在了智商
大boss亲自出动 就因为害怕那个球 而且还有一分钟地球就毁灭了 为什么就特意去抓那个球 地球毁了是不是球也没了 还有 外星人飞船是专为人类设计的 地球人可以开 还能通过无线电跟基地里的人类说话 第一部里外星人的防护罩可没那么容易打破 包括核攻击 这一部基本上小飞船轻易就能打坏 为什么还要把呆着核弹的飞船故意引到敌人内部 就是为了引爆核弹 里有太牵强 特效还可以 老演员开挂不死 中国广告植入 这一部看的我有点费解
6 ) 不合时宜的圈钱臭作
海报的设计就让人觉得不对劲了,胡乱拼凑起来的群演大头照,投射在每个人物脸上的光线都各不相同,个个姿态生硬,非常具有中国烂片风味。
既然设定说人类依靠外星科技极速提高了发展水平,大家还拿着现实里的iphone是不是不太对劲?
这回地球确实被折腾得不轻,而然光是这五年间,我已经在各类大片里看到纽约以各种形式被毁至少20次,审美疲劳导致无感。
威尔史密斯当年那股拳打外星人的玩世不恭气质可以归结为他艺高人胆大,然而以照片的形式出现实在令人失望,毕竟其他人老归老但全部健在。虽然本片中有锤弟,但我常常认为是剧组请不起锤哥的替代品,个性的设定依然是玩世不恭,可惜精神气质还是差点火候。
外星飞船只是更大了。
想想星际穿越、普罗米修斯、遗落战境、环太平洋、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哪怕变形金刚系列,相比之下各具特色,无论哲学层面还是设计概念,哪怕一波三折的高潮作战,科幻片已经发展到完全崭新的纪元。独立日再好,也是20年前的老冷饭,随手加上几根小鲜肉随便炒炒就上桌,这钱圈得好像略显随意了些。
总感觉是异形窜场了
世界上总有些战争是永远会胜利的,比如中国人打小鬼子,再比如美国人打外星人。
二十年前老帮菜的情怀片,情节与老版异曲同工(很多地方其实几乎完全一样),致敬设定和星战7的模式都同出一辙。此类型片不能纠结情节,纠结表演细节,更不能纠结外星侵略者科技设定的弱智。影片的唯一意义在于大屏幕的视效与和老观众们重述“当年情”。在这两个关键点上可算马虎完成任务。
聊QQ、喝蒙牛、打外星人的大俗片,展示出高层、士兵、民众各阶层面对外星人袭击地球的反应,群戏对应了前总统强调的“团结”。叙事、特效和演说与20年前步调统一,用现在的眼光看老气横秋,但这确实是艾默里奇钟爱的美式主旋律。看过绿幕粗剪,最终定剪把AB那句“蒋叔叔,你不会白死的”剪掉了。
那个长得肥肠像多兰的男三,饥渴地追逐了杨颖两个小时,但感觉他直接把锤弟睡了剧情更加合理。
傻不拉几的一部美式大片.....
2016年的电影还照着20年前的套路拍,爱国主义扩充到爱人类主义(其实电影里人类约等于美国),群戏、剧本都还不如20年前,空中大战视效也是看烂了玩剩了的,这也好意思出来圈钱?QQ、蒙牛植入就不再吐槽了,Angelababy的戏份看上去全像是后期补拍的。剧情各种经不起推敲,看得真累。
备战20年外挂黑科技结果还是被吊着打,对剧情吐槽无力。无处不在的中国金主,以及鲜肉为啥想不开去追杨颖...电影里面有对同志情侣哦,虽然表现得很隐晦
这个年代还有电影讲得出“你们人类真是个伟大的种族” ?负分滚
又是一部和地标有仇的片子。
【C】剧本烂的像程序脚本自动编写的,每一个角色的死都如此平淡毫无感染力,全片沉浸在一种自我陶醉的虚假感动里。后半段稍微好看点
确定飞船上的不是蔡依林?蓝光一闪大厦和大海都被吸上去了惹
故事走向基本无悬念的米国主旋律灾难片,特效华丽,毁天灭地,但是题材老旧,套路太多,堆砌的角色显得情节有些混乱,何况还少了史皇这味料!!!
外星人题材的难题是,太强了打不过,太弱了就变蠢萌。独立日一还是很经典的,可是二……特效没问题,但这剧情……外星人的智商比抗战神剧中的鬼子还低,主角们欺负脑残又有啥光彩。有本事去打三体星人啊。
为什么对于独立日这种最后地球人赢了我一点快感都没有呢?科技跟人家差了千年,能到达地球的外星生命的科技瞬秒地球没有悬念。而且2也没拍出特别的进步,只是用先进的特效简单重复原剧情。只是那副为了票房用中国女演员来跪舔的姿态实在难看。
喝着蒙牛,玩着QQ。植入广告尴尬无语,加入ab即使打酱油,也让人有种很画风清奇的感觉。原来很多片子只适合怀念,遇二必败口碑
20年前我看独立日的时候,那些玩魔兽的还是小学生。魔兽你们给5星,说是情怀。独立日2我也给5星,那是我20年的情怀。
简直就是把96版翻拍了一遍啊……只是加了更多的CG特效……
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搞个这么一部续集。其实很明显了,作为一部灾难片,并不能像星战文化那样深入人心,能让一堆观众在20年后冲着情怀再回到影院,几乎可以预见本片的北美上座率不会太理想。影片本身更像是CG特效的炫技,作为续作,几乎都达不到第一部水平的一半,《后天》之后,罗兰艾默里奇再无佳作
看完之后,感觉这续集真的没必要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