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希望这部剧可以温暖你每个漫长冬季
二零零几年,那段时间,应该是东北话征服全国人民最成功的时候。
除去春晚舞台的赵本山和各个地方台过年期间一直在播放的刘老根和乡村爱情,雪村的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也在大街小巷的音像店的音响中传出。
翠花,上酸菜大概成了东北人的代名词。
一部关于东北的喜剧也同时应运而生。
最近一段时间,可能因为独居的关系,整个人都很丧,看电影和有剧情的电视剧完全看不进去,就把记忆中的情景喜剧一部部重新温习,发现最耐看的倒是【我爱我家】和【东北一家人】两部。。
【东北一家人】比起其他的家庭喜剧,最大的特点可能在于显得略微的不够大气和明显的地域感。
地域感在于特定的方言习惯和气候背景所给予的,一个很明显的东北老工业厂区的画卷铺陈开来。
三分之二的拍摄季节都是冬天,一个大棉袄瞬间就能让观众入戏,加上破败的老厂区家属楼,外面常年不化的积雪,各种带有明显东北地方特色的饮食习惯,让我一个已经离开东北快十年的人一瞬间就能觉得自己回到了小时候。
但比起其他的家庭喜剧,这部的拍摄明显不够大气,不说同时期的就家有儿女,就算是93年的我爱我家,看起来也要比这个阔绰很多。
在家里从来没有换过拖鞋 ,改善伙食吃的就是三鲜馅的饺子 ,里面加上点虾 。
冰箱里放的并不是八喜或者哈根达斯,而是批发来的几毛钱一个的没有任何奶味的小奶糕,吃一个两块钱的提子雪糕都是不被家长理解的存在。
饭桌上常年有的菜是猪肉炖粉条和葱蘸酱,来客人了买的两条鲤鱼就是很好的招待。
家里常年的饮品是凉白开,并没有瓶装矿泉水,连咖啡在家里都找不见踪影。
可是,这才是我们的童年啊,在里面我们能真真切切的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个好高骛远又很没出息的老舅,一个虚荣心爆棚但又手高眼低的老姨,一个自己不是很懂教育孩子但又非常望子成龙的妈妈,一个看起来不是很有正事油嘴滑舌但关键时刻又稍微靠得住的爸爸,还有思想保守唠唠叨叨的姥爷和姥姥。
每一个角色的设置,我们都能看到不完美的性格大于完美的性格,但是这却又阻挡不了 组合在一起,是和谐的一家人。
这样一个家庭,给了我情景喜剧最大的代入感。虽然很多外地人,并没有办法能理解里面每句东北话的确切含义,但又不会耽误这个笑果,东北口音,听上去就足够喜感。
希望剩下的几十集能陪我支撑过剩下的三月的春寒料峭。
2 ) 很温暖,很喜欢。
这部情景剧是我进入中学时代假期看的第一部电视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东方卫视在晚间7点左右首播的,想想那时候的感觉还是如此美妙,虽然这种感觉根本无法还原,但是在心中那种温暖却永远留存。
那时候家里住的房子还不是很大,我也不上补习班,不做作业以外的无用功,电视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最好的伙伴,而这部戏中老牛家给我带来的欢乐到现在我仍然十分感激,李琦和彭玉相差几十岁的“老俩口”却无比自然,吕小品的表现更是让我惊艳,每个故事都有看头,那时候丝毫没有感觉矫情,王刚都甘心算卦,冯小刚都甘心偷井盖,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就算到现在时不时还会把剧中的台词脱口而出,只怪中毒太深!
当然,依旧记得看完最后一集的时复杂的心情,想哭,想笑,不知道算释然还是在缅怀,心中空出了一块,之后的日子里,相同的时间伴随我的又成了————————————————————————————————————————————————《新闻联播》。。
3 ) 东北一家人
《东北一家人》开播后红遍了大江南北,讲述的是东北一个普通人家的故事。在沈阳生活着这么一家有趣的人,老爸牛大爷(李琦 饰)退休前曾是劳模,退休后也不闲着,整体好管闲事;儿子牛小伟原先也在牛大爷的工厂里当工人,当时正值90年代国企改革,小伟成了下岗工人,下岗后的他不闲着,下海在自家的小区附近开起了小饭馆;女儿职中毕业了一时还没找到工作。这么一家人在街坊街里闹了不少笑话,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趣闻。
4 ) 十几年后看依旧停不下来
说低俗的不是东北人吧?这就是东北的生活,不要用你那浅薄的见识说别人如何如何。你家天天绷个脸喝咖啡就不闹腾了?就不低俗了?我还说你喜欢装逼呢~老百姓平时过的就是这种生活,一个楼的邻居都认识,谁家有个事那真是全楼帮,从小一起玩耍长大,出门喊一声楼里跑出一群小伙伴,大人们串个门家长里短。现在生活是好了,我他妈甚至连对面门的邻居都不认识。我宁愿天天这么俗,这么闹腾。也许我的话也有些过激,但是你不能体会这种生活,也不要侮辱它,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喝你的星巴克,我吃我的大葱蘸酱。
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体的。
地域黑的人不要说话,看你就不烦别人
再来说说这部剧,拍的很真实,没有过多的艺术加工,好像就是在记录一个家庭的故事,就仿佛让我回到了小时候,剧中人物塑造十分鲜明,牛家一家人表现的相当到位。牛小伟,游手好闲,志大才疏,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假仗义,色厉内荏,尝试各种营生,往往阴差阳错,无功而返,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就不一一说了,看过应该能感觉到每个人的特点。
这部剧我心里给五星,但是我打了4星是因为,这部剧受众人群还是东北一带,只有在这才会有更大温馨,和谐,感动。
最后我再说,地域黑不要说话,看你就不烦别人
5 ) 过年期间,适合宅在家 N 刷的电视剧!!
我只推荐《东北一家人》,如果想要应景的话就看第一部,这一部拍的都是冬天的故事(还有二三部,基本上都是夏天的故事)。
这是我心中国产喜剧的巅峰,很多人都会说《我爱我家》才是巅峰,但是我没看过,没有为啥就是看不下去。
可能因为自己就是东北人吧,所以对这部剧很有感情,闲来无事就刷一刷,尤其是过年前后。
打开手机放着视频,不用看画面,只听声音就可以。
“俺们那嘎都是东北人 ,俺们那嘎盛产高丽参,俺们那嘎猪肉炖粉条,俺们那噶都是活雷锋”...
“山挺尖是长白山,水挺甜是辽河源,米挺粗,是高粱米,人挺糙。。。”、“俺们家就是你们家,你来不来~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干不干”...
旋律响起来,仿佛回到20年前。
除夕夜,一定要看最后一集,剧中演的也是过大年。
一家人一起包饺子,这是过年的仪式感。
不知道你们那里会不会在饺子里放硬币呢?谁吃到谁就是来年最有福气的人。
大过年的,不准抱怨,不准说不吉利的话。说了一句,来年会倒霉。
大女儿牛继红离婚了,带着儿子住在爸爸妈妈家。
老两口总想撺掇二人复婚,大过年的,牛大妈提议把前夫孙明叫过来。
牛继红一万个不乐意,接前夫电话的时候都不耐烦,说“大过年的你别没事找事”。
牛大爷看不下去了,说来个要饭的还得打发一口呢。
吃饭之后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聊天,电视永远很多台,不知道看哪个。
总感慨年味淡了,一点意思没有。
吃啥啥不香,不像是以前了。
每次我这么感慨的时候,我妈就说我真是狂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然后就开始回忆当年,当年没有大鱼大肉,平常就是吃糠咽菜。
吃大鱼大肉,吃白面大米得是什么时候,过年啊!
那时候,过年为了买花生瓜子得凭票、排队,还得走后门。
买带鱼的时候,排队的人比带鱼还多。
为了抢猪头,脑浆子都能打出来。
这不是夸张,也不是编排。
而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似乎离我们很遥远,都在教科书里。
但实际上,也没有多远。
我妈妈小时候就经历过这样的场景,60岁的老太太了至今得意于自己当初的伶牙俐齿。
为了抢猪蹄子,和对面老娘们唇枪舌剑半小时。老娘们嘴笨,说不过我妈,然后我那机灵的老姨趁机递了票子抢过猪蹄子就跑。
不知道你们那的过年如何?
欢迎大家来讨论~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啊~
过年期间,有哪些适合宅在家 N 刷的电影、电视剧或综艺节目?
首发知乎账号【迦文】
————————————————
-转发、点赞、点在看,都是鼓励-
本期作者:迦文。公众号【迦文小姐姐】,知乎【迦文】,射手座已婚小姐姐,和她智慧的大脑。分享职场经验,专注个人成长。影视剧里看人生,了解人性。
6 ) 儿时记忆,如今的下饭神器。
哈哈哈哈哈,我竟然为了缓解暑期压力,重温了这部剧。
从小就觉得这个比另一个类似情景剧好看,时隔18年依旧是经典,台词前卫,笑果甚至超过现在喜剧特意设计的包袱。
配角阵容着实强大。
李琦老师卖萌太可爱。
当时的演员都特敬业,真摔啊。吕小品摔这一下我都疼了。
我竟然后知后觉看出是冯小刚和张铁林。
李丁老师的演技简直了。
士兵突击还是激情燃烧岁月的!
三德子。
牛小伟真是屌丝鼻祖。
年轻的沈腾,不要惊讶。
隔壁剧组来客串,哈哈哈。
黑洞。
大曾。
好好的人儿,吸毒了。
哈哈哈哈,衣冠禽兽。
一家人太可爱。
虽然我不喜欢有了婷婷之后的剧情但是她的台词都很有趣。
跟我爱我家差距拉大。
李琦是西北人,演东北人却如此地道! 个人觉得比武林外传好看
当年看的时候感觉挺搞笑的,老太太和老头儿最可乐。
那时候看着电视就觉得东北人朴实,电视剧处处透着生活的气息,就是家长里短地过日子,其实这也是这种剧吸引人的原因吧。
然后牛小玲就娶了赵文卓了。。。。。。。
我只是马克一下
中国最好的情景喜剧,没有之一,实在太好了,冬天下雪的时候在家里看,特别温暖
非常搞笑的室内情景剧,笑过之后很温馨
作为东北人怎么可能不打五颗星呢。。。~
2...
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而牛小伟和牛小玲的生活状态就是典型的东北现在小青年的生活,很真实~~
妈的妈的我就不明白这个为啥不火
.
牛小玲儿和内谁结婚的哈哈哈哈
俺们这嘎都是东北人。
2001年的剧,在16年后的2017年看来,虽然服化道很简陋,但感情都是真的。
初中时看~那一大家子那叫一乱轰!最喜欢他们想法儿躲地震那集~喜欢吕小品这个名字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看这个,真的特别有效,最喜欢的情景喜剧没有之一。
达达杀猪菜
那就是经典。就这时候埋下对东北热情滴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