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紧张刺激
我是在孙路弘的《看电影学销售》这本书中得知本片的。
下载后觉得确实不错。里头有很多销售技巧。比如声音的感染力、服装对人心态的改造等等。都很有道理。
不过PACINO在本片中的表演不如魔鬼代言人中这么震撼人心,虽然他很成功的扮演了那个赌博公司的老板。
2 ) “站在食物链顶端男人”的推荐
老实说,我是早上看了一集贝爷跟肉丝的Running Wild后,在营地跟肉丝对谈中贝爷推荐说他超喜欢这部 two for the money,所以我就看了。总体感觉是电影技巧当然是有欠的,如果本来是小说或其他作品,相信会好些。
看着看着总感觉是隔靴搔痒,片头主角做销售虽然说办公室像监狱,但仅仅是色调有点昏暗、运用个俯视格子间,但户外骑单车的片段和在座位旁放单车的细节,并没有将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反而有点不伦不类。
突然出现的伯乐除了说让你选头等舱、一叠钞票、填支票外跟本表现不出老板的豪气,买大象的桥段就更是有点牵强了(看到听电话时我还想怎么也拍个头等舱的镜头,怎料跌眼镜)。
突然说安排一层几百平米的带健身房的大屋给你住,跟着又说一周录36段录音,每段25,也就是900而已,细看之前主角填支票都想写1500啊,这拍出来明显与高薪工作轻松不搭调,逼格不够啊。
更不用说最后全片高潮,设计测试,又反被猜中的情况,仅仅一个铺垫我要吻你,最后老婆说出来,“啊,你就信了”。关键是看的观众不信啊,完全缺少电影语言的直观和冲击,是不是起码在老婆叙述的时候回放一个主角吻完进屋来个神机妙算的镜头啊!
虽然在电影的处理上是有如此之多的缺陷,但却更加平实,没心理独白、没有回忆,使观众成为一个冷静的第三者,平静地观看“一段入职升职辞职”的事情。我想这片子更像是醇香型白酒不经舌头一杯下肚,根本感觉不到什么,却会在之后感觉烈火灼心。我自己之后也会常常想起这片吧。
------------------------------------------------------------------------------------
这里我开始来理清一下这片的“中心思想”。我把截止目前10年来的评论都看过了。大概有以下认识:
1、“运动”类型片,却没讲什么运动,不透彻,你耍我啊?
2、销售员指南,我学到了怎么抓住人心连猜球都能卖钱?
3、金钱的诱惑啊,老板怎么为了钱连父母亲的电话都不让接,为了钱设计买通女人让你提高自信,为了钱不让你走等等。
4、赌是百利无一害,男主告诉你远离赌博多运动。
我认为这是关于“选择”,首先这肯定不是有关“运动”,只是借猜球这种富有戏剧效果和运气成分的题材表达。想想看完以后你懂不懂橄榄球的规则,知不知怎么个赌球法就明白了。里面说来说去就只是说42分和给钱我告诉你输赢,猜球哪有卖这么简单。
其二,销售员指南也不是,这么理解应该去看50美分、幸福来敲门那种,如果老板带你进进出出高消费地方,一来就给你大房子住,帮你选光碟,还给你介绍大客户,甚至带你去讨论会言传身教的只希望你明白为什么要说“fuck”都不是,最后甚至把跟了自己6年的老员工踢了,就是为了防止他抢你位置-------那是真的在培养你啊。
有人会说,那是因为老板想他为自己赚更多钱啊,让别人相信他。屁话,如果真的压榨那应该是让你继续一周36条录音25元一条,就给你900元/周啊,再多顾两个销售员好了,甚至找个帅哥美女做做直播就好了。想想吧,只要猜中比分,谁说的话不会信。想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益这才是正确做法。当然如果想说这样的事,那就应该在男主一而再再而三猜不中以后降薪甚至扫地出门,而不是赶走6年的老员工,甚至强硬地以合同要挟一再挽留。
还有人会说,这是老生常谈----“赌”,说赌怎么让人迷失、让一个洗衣工人开上法拉利又倾家荡产,这些卖猜球的怎么坏。关键这没有说,至于片中那工人打电话哭诉的,正常思维的都能理解---------买猜球的不是咨询“谁谁受伤了,队伍怎么排阵、什么战术”等等,而是直接给出预测谁赢谁输,而买家直接听猜球,等于是别人帮你做决定,想想那些人连这些买卖都是按别人的,都要打电话问,输了也是输在为什么笨到给钱让别人帮你做决定。所以老板才对男主说“接了电话的赌徒瘾大,只要接了电话你就是专家,他们就听你的,要用”不听是傻瓜“的反向心理说话,说”fuck“的原因。同样这也是为什么那富豪输了钱很不爽扫泡尿搞一顿,男主一句”你可以不听,找别人“让他哑口吃黄连的原因。如此你情我愿的,所以才选猜球作为题材来说这故事。
有人会想到”生活回到初心“,男主放弃工作穿起牛仔裤,带走来时的背包,那是回归初心啊!我说那是”选择“。什么是选择?片中,老板执意培养男主,录音、销售、直播,打扮言行态度一路言传身教,那是老板的选择。男主想打球,却混了6年录音员还找不到球队,一个赚钱的机会来了而刚好又缺钱,为什么不去呢?那是选择。男主失准,公司陷入低潮老板借钱炒老员工继续支持。那是选择。男主明知被设计,却没说破。那是选择。男主不迟而别,老婆爱嗜赌老公,那也是选择。
人生高低起伏,谁没有点故事,你瘸了没球队要老爸也不理你,我还没见过老爸,她还吸毒被虐待,你看我买大象,但你还不知我欠着几倍的钱还着三套房贷呢。关键还是看你怎么选。
应该说男主求仁得仁,路遇贵人,老板最后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预言心理“,但其实不坏啊,一个有心脏病、多重负债、徒弟出走、事业陷入低谷的中年男人,是需要平衡一下认知和行为的,要不可能就疯了。烈酒还是在于回味,想想选择,如果两人继续坚持下去、如果不去赚钱继续找球队、如果。。。。。。
如果有人觉得不到g点,我推荐去看”永无止境“吧。
3 )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人生是如此的多变。
就像赌球,开哨前选出赢家,丢下赌注。坐下看比赛。看着自己赌中的球队势如破竹得分,做出一系列你下注前臆想的配合来扩大战果,满心欢喜的想着即将到手的巨款。Boom!但是,每个故事都有但是,对手近乎奇迹般的反击。你输得头破血流。
这个公式几乎可以套用任何形式的赌博,轮盘上小钢珠落在你下注的数字隔壁,德州扑克手里拿了两张A池底却翻开3张2。。。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概率小只是他在数学上的意义,上帝可不这么看,对于我们它的概率就是发生了和没发生这两种可能性。
这也让掌控人生这句话显得可笑荒谬。同时也解释了那么多洞悉世间规则的人愈发的笃信风水运气一切玄乎其神的东西。
因为大抵他们太知道对于人生进程,他们能做的实在太少了。
不知道谁把赌徒的心理研究的如此透彻,借Al的口在片子里说出:他们都在等着输,如果输了他们会觉得解脱放松,运气不好而已。再投入下一次赌博。输了没法子再糟,赢了却总会输掉。他们不是不看重得失,Al太看重他的老婆,以至于他想早早的输了她,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会失去她了。
读起来很绕嘴?举个栗子,越狱里林肯跟迈克说:你给了一个死刑犯人最不应该有的东西,希望。这种越重视的东西越想早早失去,越怕有得到的念头。这念头饱含着悲剧的色彩,一种赌徒的浪漫。
今天,幸运没站在我这边。我没能如期通过一个很重要的考试。我安慰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看完这部电影,才明白这两句话不就是一赌徒的自我鼓励吗。跟下一把一定会连本带利赢回来的有个毛线区别呀!
你没法左右任何形容赌博的结果。你能做的就是乐在其中,享受生命的不可预测性。
我不是说要认命,从来没有。但是,你得知道重得失没法让事情变得有利于你。什么人在做天在看,什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细细品来都是赌徒励志名言。生活是个大赌盘,而真的赌盘就像游戏中的游戏,成本要小的多,却能体验赌赢生活的乐趣。这概是赌博的乐趣了吧。
马修麦康纳能赌赢,不是因为他擅长这个,也不是因为他之前运气好之后运气不好。简而言之,he do it for fun。太重得失,赢了也是输了。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这句话真的不是用无奈口气说的。
4 ) 演员和剧情
如果没看过影片听听演员阵容还是有吸引力的
老帕在这部里面的表演并没什么突破,都可以在《魔鬼代言人》或《失眠症》又或者《闻香识女人》找到影子。
剧情也没什么新意,最主要的是我看的时候没有字幕,那个台词念的太快,只听懂40%。不过听别人说中文的字幕也是惨不忍睹。。。
5 ) 烂导演 好演员
我其实是个赌性很弱的人,虽然经常谎称干广告是为了“别人给钱你赌博”,但凡事小心的个性使我现在也没尝过放手一博的乐趣。春节家里人打麻将,宁可三缺一干等着也不让我帮忙上桌,我输了也不急,赢了也不高兴,他们肯定认为和我打麻将还不如去看春晚呢。我经常觉得自己没这方面的运气,彩票也从不买,更不要说赌博了,去悉尼Starcity的时候,朋友给钱玩了两下老虎机,果然颗粒无收,剩下的时间高高兴兴拿着杯冰红茶看热闹。
可是这电影偏偏是讲赌球的,还讲得我昏昏欲睡。不知道是不是对这种投机赚钱的题材天生就没兴趣?反正《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 Ross 我也不爱看,那么巧也是Al Pacino演的。《锅炉房》我也不爱看,《甜心先生》也不爱看,类似的片子我只喜欢《华尔街》,当然,也不看看是谁导的?呵呵。
买的时候很希望这是个讲骗子的故事,因为封面的感觉吧。应该说骗子还是有的,不过不是那种刀头舐血的骗子,所以也救不回来了。Al Pacino的演技,到了没什么可进步的地步了,电影不好看,不关他的事。Matthew McConaughey,总算回到我熟悉的那种样子了,演《撒哈拉》的时候我真的都快认不出来他了。
导演以前是拍电视剧的,我看这2.33比1的世界对他来说真是陌生啊~~
6 ) 不改初心,放得始终
开门见山地说,这部电影的大致构思大概是有些俗套,但我仍然很想推荐他,因为有一些情节真的很棒。
看完整部电影,最喜欢的一个情节莫过于那个深夜冬妮来找约翰,两个人隔着那道门说话,准确的说,是倚着那道门,冬妮劝约翰离开,离开他丈夫。不含其他一切杂质,只有对丈夫和朋友的担心之情。从这个情节,约翰说这个时间点不合适,不适合开门,两人倚门说话就可以知道约翰真的很爱很尊重沃特,所以后来那个夜晚,冬妮和约翰亲吻着进屋可以大概猜到他们什么都不会做。
约翰从平凡到利欲熏心在回归平凡,沃特从一个重度赌徒对妻子的猜忌到后来明白妻子和孩子一直在他身边不曾离开,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局。
最后沃特去约翰家找他,与妻子争辩,到后来明白一切,妻子说我和约翰爱你比你自己爱你还要多的时候,我很感动,我相信沃特也是,我爱那个两人跪着拥抱的场景,以前种种猜疑都融化在那个拥抱里,天亮了一定是个美好的重新的开始。
约翰在众人欢呼赢钱的时候离去了,他很快乐,因为他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沃特,冬妮还有今天赢钱的众人都会好起来,他一直是最好的预言家。他一直笑着离开,那时候的笑和他满嘴fuck帮人赢钱自己抽成时的笑容是不一样的,那是一种真的由心而生的笑容。
然后他做了一名橄榄球教练,带着孩子们,咋咋呼呼的跑着,引导着他们,他多快乐。不改初心,放得始终。
7 ) 被愚弄了一把
阿尔帕西洛肯定是这部电影的卖点,其实电影很简单,一个赌徒,找到能够预测输赢天才小子,培养他,利用他。因为电影有阿尔帕西罗,一直觉得是在透过面纱看电影,一直都在期待,期待最后揭开面纱的一瞬间,把简单的电影复杂化了。到最后,发现没有面纱,没有期待中的惊艳,只有深深的失望。不知道编剧或者说导演是怎么想的,既然没有设计惊艳的结局,最开始,故事中间就不要给出那么多的暗示,对马修的尽心培养,目的仅仅是让他帮自己在赌球的时候赢钱?还有那无穷的信心仅仅是因为他那必输的赌徒心理?还有那随时发作的心脏病,只是为了增强可看信或者说表现他演技的花边?那么机场里那装死的玩笑,也仅仅是玩笑?这绝对是在愚弄观众!
还行的评价,不对导演,不对编剧,献给两个演员!要是评价编剧,那绝对是很差!
8 ) 利欲两心|要求加薪的后果
故事讲的是关于“赌球”的金钱游戏,当这场游戏玩大了之后,结局可想而知。
世界杯结束还没多久,也发生了好多“天台见”的新闻,见怪不怪了。
而马修麦康纳对于赛果的预测,完全是基于其自身的专业素养。
虽然因为受伤不能重返赛场,但,独到眼光还在。
不过,此时的马修,还在一小公司拿着低薪混日子。
这样的金子,迟早会发光的。
然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马修再怎么牛叉,还得需要伯乐,这个伯乐,是阿尔帕西诺。
在“体育赌博”这块,马修玩的实在是太小儿科了,阿尔帕西诺可是缔造了一个帝国。
高薪挖墙脚,上流社会的金钱游戏。
马修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如鱼得水,其中的转变,自然少不了阿尔帕西诺的“推波助澜”。
甚至,马修以为的“白月光”,到后来也发现,不过是阿尔帕西诺的精心安排。
然而,当马修越来越“成长”,俩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越大。
小到金钱纠纷,大到“老板的老婆”,甚至还有马修所谓“悲惨的童年”,一一拿出来穷凶极恶的开撕。
不过,阿尔帕西诺对马修的“无底线”的信任,是这场金钱游戏中不多见的“情感纽带”。
只是,当马修越来越沉迷于名利场,自身对比赛的判断力也在下降,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
故事的结局,大概不需要多介绍。
这俩影帝之间的飚戏,属于即便没任何剧情也值得追的类型。
不过,身在职场,即便是影帝也不例外,向老板提加薪绝对是个危险的活儿,一不留神可就万劫不复。
为避免被关小黑屋,冒死提醒一句,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后台回复。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依赖任何人!
只有赌徒才知道这是为什么
如果有更好的评价,我想给这部片子十颗星!
两人都有不错的发挥。
not bad
胡子拉碴的AL看起来够苍老
表演太精湛了!
阿尔·帕西诺、马修·麦康纳主演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情片,以前看过,说教性较浓,两人均为本色发挥。
莫名其妙
冲着阿帕去看的!
磨叽
老帕的又一次炫技 不过毫无亮点。。
简单平凡的生活最真实
我这种人一辈子也不敢去做营销的事情
我倒觉得这部影片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于从事销售工作的人来说,多看几遍整个电影,多少能悟出些东西来。一个销售经验超级丰富的师傅如何培养一个菜鸟徒弟...
当业务培训电影看。1-63
http://www.funshion.com/staff/list/n-e998bfe5b094c2b7e5b895e8a5bfe8afba.o-re.pt-vp.ta-1
Al Pacino 成特型演员~
除了帕西诺。结尾加分。
贏了賭局,輸了人生。有點警世的意味,但太過形式化的表演損了不少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