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逃离和回归
1. WOODY ALLEN
看他的第一部片子是1972年拍的《性学宝典》(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460/),“桥不怕旧,至紧要要受”(粤语,意指手段不重要,关键别人接受就行),各种恶搞调侃再搭配上WOODY ALLEN又矮又挫又猥琐又一本正经的形象成功戳中了俺的笑点(精子发射那节好搞,想起DERUX),自此,一个SAMRT精干眼神纯真狡黠的老头儿成了俺关注的导演之一。
2. N种不同的RELATIONSHIP
不同的RELATIONSHIP折射的是女性不同的人生阶段时对爱情的看法。
PUPPY LOVE-初级:正在读书,跟好友喜欢上了同样的帅哥,寻思着怎么搭讪,结果是“一个人的存在注定让另一个人伤心”,帅哥喜欢了好友,美眉对老妈痛哭流涕“以后再也不能爱了”,这个年龄哪有那么多“爱无能”,遇上更好的便又是嗨森女娃儿一个。
PUPPY LOVE-进阶:D.J.的走马灯似换男友,轻率地决定与威尼斯船夫结婚(之前坐贡多拉和就餐的还是另一个帅哥),然后机场遇到CUTE的高学历眼镜男立刻被俘获,再然后酒吧遇见唱RAP的,后来又换了我们也就不以为然了。这种流水似的换男友很难说是好与不好,毕竟每个人的恋爱STYLE不同,换的多不代表以后不能稳定是个花心大萝卜;嘴上忠贞不二的也未必红杏出墙。
YOUTH LOVE:好像就是他了,但又缺点啥。他很帅,在老爹的公司工作经由老爹介绍认识,会努力逗我开心,但是,就是好像缺点什么——是什么呢?哦,我知道了,不够罗曼蒂克,似乎只看他一眼就能知道婚后的日子就在柴米油盐中的琐碎度过。然而另外一个有原始动物气息粗俗的男人出现了,他血液里有着犯罪的暴力因子,吻技高超,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为了他我跟未婚夫取消婚约,跟父母摊牌,眼看就要与全世界为敌。
WOMAN OF FANTASY’S LOVE: 我以为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就是完美的生活,但当我得到后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SOPHISTICATED WOMEN’S LOVE:我享受着男人的爱慕,但当午夜降临,河风吹醒了我的酒意时,“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3. 逃离与回归
看到ROBERTS就莫名地想到了基调完全不同,以沉重压抑为主旋律的《革命之路》。
同样是婚后被琐碎生活弄得身心疲惫想要获得改变的两人,命运迥然不同。
WINSLET仍然是对丈夫依附性较强,希望通过跟丈夫一起去巴黎来改变这波澜不惊一潭死水的沉闷,所以等到最后丈夫升迁让”去巴黎”变成黄粱一梦,而继续捆绑在家庭孩子上,她离开了这个她深感无力无法改变的世界。跟邻居男的ONS也只是对丈夫的报复而已。
相反,ROBERTS, 她一直觉得自己不开心,过的不是想要的那种生活,觉得跟枕边人缺乏理解缺乏共鸣,所以才会跟SHRINK倾诉;然而,在遇到知晓其最私隐的秘密的WOODY ALLEN,实现了她的所有幻想后,她又开始怀念那个啥都不懂的丈夫。神经质吧,欠抽吧。看到这里,可能许多男士会抓狂咆哮:WTH do u want, women?!!! 很难回答,不止是女人,人人都可能不知道想要什么。于我看来,ROBERTS的回归可能有以下个原因:
一是拥有的不再珍贵,未满足的念想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寄托和乐趣,ROBERTS未满足的需求是她不满的合理借口,现在她满足了这些愿望,她就不应该再被那些不满所折磨,她应该再去寻找她渴望但缺乏的东西,她的幻想;谁知道她又会将不满转移到哪儿去呢?
二是缺陷美,什么都对你的胃口,没有对比,反而觉得整件事儿不对胃口。欲求不满有时是更好的圆满。
无论怎样,她有离开她丈夫,追随自己幻想的勇气和实践,也有回归的力量。
ROBERTS跟WINSLET最大的不同点也就在这里,前者是心甘情愿的完梦后的回归,后者则是毫无选择地停留原地的回归。
P.S.好像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门罗很多作品主题也是关于女性的离开与回归,到时候可以找来看看。
4. 其他
A. 爱情是奢侈品?
剧中人物设置成有钱高端人群,爱情是有钱人才拥有/有时间追求的奢侈品?女方有钱,对男方没啥要求,才真正可能出现真爱?
B. BE TRUE
WOODY ALLEN一出场时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女人时,他前妻好像说了类似“他总是找错人,这是他的问题”的话,后来圣诞节WOODY又神叨叨地抱怨时,其前妻又重复了这句话。
看他对待ROBERTS的方式就知道,他总是极力想讨好对方,让对方认同自己,拉近关系,都是找共性,假装一些对方不喜欢的东西,如一开始的跑步偶遇,到后来的看画展,搬去阁楼住,午夜起床喝酒吃蜗牛等(跟他女儿D.J.怂恿也有关),都是违背他意愿的,若说前期是为了接近ROBERTS,那么后期他是不自觉就进了这个套子——每次他女儿偷听回来的心理咨询记录就成了约会指南,从她喜欢的东西到性感带,按图索骥就是。
这是因为懒吗?是因为不真正关注自己内心需求,也不关心她的需求吗?
看似努力满足了她的种种欲望,其实蛮小孩子气和不负责任的——我都按照你的喜好去做了,为什么你还不喜欢我,还要离开我?
因为你不是你,是假装的。能察觉出来的。
C. 其他的其他
调侃贡多拉船夫, GOT NO RILLA
调侃民主党与共和党,想起以前有人笑小BUSH,
YOUR RIGHT BRAIN HAS NOTHING RIGHT AND YOUR LEFT BRAIN HAS NOTHING LEFT.
MR.CHARMING翻译成了“魅力先生”,其实是“白马王子”。
LOVE MUSICAL,小孩子和灵魂出窍,最后CHRISTMAX的化妆舞会集体舞蹈太有爱了。I LOVE MUSICAL~
2 ) 爱情的拯救和随意
不得不先提一下这个片子的阵容:爱德华诺顿/德鲁巴里摩尔/娜塔莉波特曼/朱莉娅罗伯茨/当然还有老爷子亲自上阵。
风格是碎碎念+歌舞片。
整个剧情里变来变去的是不同人物之间的爱情关系,不变的是友情和对自我的绝对诚实。
比如,诺顿要为女友买婚戒,听到价格之后,瞬间呆滞,然后开唱:我的女孩只爱我,不爱其他的金银首饰。
当然这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不能够成为你小气的理由啊!假如不能够负担起金钱,用时间凝聚的爱意和因此而物化的表达也可以呀!
然后他买了一个八千块的戒指,放在甜品上打算浪漫一把,结果被女友不小心吞下了肚。两人为此互相吵闹,可是在周围人的恭维之下女友渐渐被虚荣的感觉淹没,麻痹,最终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虽然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爱情,可是如果两个当事人彼此满足于此,并且这也恰好就是他们想要的,我想的是什么对他们来说就是无关紧要。
本片中的爱情,在发生时都严肃,真诚,热烈。而它消退时,像它发生时一般没有任何征兆,可能是一瞬间,也可能是经过一夜迷茫的思考后确定于一次喃喃的谈话。人们为之伤感,或者是陷入新的恋爱关系而任旧情消逝。不管如何,一次爱情的崩塌绝不足以摇撼生活本身的吸引力。
这似乎和我们通常阅读到的那种由永恒不变的忠贞,海枯石烂的誓言(并且践行了!),恒定燃烧的激情所构成的爱情相排斥。即便是朴素的爱情,也会有“不变”来加以支撑,比如简爱和罗彻斯特。想想吧,假如简爱在回到庄园后,发现罗彻斯特身边已经有了另外一位同样温柔同样善良同样有勇气的女人相伴,那这故事简直没法读下去了。
可是生活不是这样。生活是,我们很难维持对一个人的长久热爱,千篇一律的激情要么在不同的人身上重复施展,要么在同一个人身上速战速决。注意力和感情转移的能力之强,可能是我根本没发觉过的。
就好像电影里小女儿的经历:在意大利遇见一位船夫,一周后就确定了结婚的时间地点;回到巴黎在机场因一场偶遇而移情别恋取消婚约;随后又迷上了说唱歌手。哪怕是看起来循规蹈矩的大女儿吧,也因为禁不住雅痞的诱惑而悔婚。
尽可以说,他们的容易屈服体现了他们薄弱的原则,然而,一份长久的爱情,如果是自我约束的结果,那不如说这是一份可怕的压抑人性的契约。
当然,电影呈现出了许多种爱情逝去的可能性,从最简单的新旧交替,到说不清楚的自我感觉。值得关注的还在于,每一份爱情的消逝也非常和平。每个人都很坦诚地屈服于自己的感受,毫无社会身份的压力。没有顾虑地表达,并且也不会对他人施加道德绑架。人们关心着身边的人,即使观点不同也不会产生厌恶或是说服的欲望,更不会因此而影响彼此的感情。
最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生活在这样的人之间,会觉得自己很自由,甚至会失去自由的概念,像鱼意识不到水的存在。
3 ) 众星云集的可爱电影
最早是奔着Edward Norton看的这部片子,惊奇的发现,除了标注出来的Portman,Woody Allen,竟还有Tim roth,Barrymore,Julia Roberts等等等等N多大明星。看这些人聚在一起,在电影里像在歌舞剧里一样翩翩起舞,这感觉真的很特别。
ps:Norton跳舞的四肢协调能力果然没他的演技高超,不过很可爱,这本来也是部很可爱的电影不是嘛^^
4 ) 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低俗小说》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都是94年的作品,结果到了96年的《人人都说我爱你》,一个还是干老本行杀人掠货,一个还是发育期的少女,Tim Roth和Natalie Portman。《一级恐惧》和《人人》同年,略显青涩的Edward Norton却在两年后拍了《野兽良民》。96年的Julia Roberts看起来和04年《偷心》里的没什么太大变化,如今一部《查理的战争》却感觉到岁月消磨着这位大嘴美女。还有Robert Knepper(T-Bag),没曾想一部美剧让他红遍中国,顺带还演上了《杀手47》。加上Woody Allen,说是众星云集感觉还有点轻了,Woody却把他们凑一起拍歌舞片,有趣的老头。
《人人》的好处是不用和其他作品做比较,像前不久刚看的《理发师陶德》,一比上百老汇名剧就露了点怯,不太划算。歌舞方面虽然比较平常,也至少过得去。对Woody来说比较重点的调侃的对白方面却没有抓住多少,因为没配上字幕。不过看看那些大牌也挺爽的,特别是那些刚出道的。Edward Norton两次想玩浪漫,却两次让女友吞了戒指,虽然阳光少年没太多出位的表现也还算及格。说来买戒指那段他是最出色的,细节方面,抓耳挠腮。 Natalie Portman在超市遇上梦中情人,两条小腿摆得近乎神经质。Tim Roth在阳台上挑逗Norton的女友,对他这身高特亲切,一是因为Al Pacino,二是因为我。虽然每个人的戏码都不多,但也都够有趣,够Woody。
5 ) 明星扎堆 尽情享乐
最喜欢在伍迪的影片中寻找日后的大明星,《celebrity》中的主演是吉德罗洛哈特,查理兹塞隆也有出演,那时她应该是不红不紫的状态。这部《人人都说我爱你》,也是明星成堆。爱德华诺顿的角色不能算小,娜塔莉波特曼稚嫩清纯,Tim Roth饰演一个杀人犯——搅乱一场即将开始的婚姻的口音怪异的杀人犯。最刺激的是,饰演罗伯茨老公的竟然是T-bag!本片拍过十年后才在越狱成就大名的T-bag!!另外一个证明伍迪是绝对大牌,或者说至少在纽约文艺界绝对吃的开的证据是:戏里拍的一段室内乐演奏, 帕尔曼 坐那拉琴呢!
影片以半歌舞片的形式讲述了变幻莫测的爱情和人心。每个人都在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爱,只不过真爱实在难寻,眼看就要白头偕老万无一失的感情瞬间崩塌。深究理由的话,则让大家尴尬。因为当事人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左右了自己的感情,恐怕一切只能归咎于荷尔蒙了。尽管如此,尽管大家都或多或少受着激素的控制而时常痛苦,但欢乐始终多过阴郁。秉承着死去的爷爷的教诲——生命短暂,及时行乐,每个人忠于自己内心,享受爱情就好。
其实早就该猜到伍迪能拍歌舞片,而且会拍得很好,毕竟百老汇在那呢,得天独厚近水楼台,果然本片的音乐剧部分非常之稳健,连万圣节时邻居孩子敲门进行的表演都非常精彩。只是和专业的音乐剧演员比起来,爱德华诺顿就颇为稚嫩了。伍迪继续发挥自己擅长的幽默方式——制造尴尬和意外。在大笑之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就算自己的心理医生很好地替自己保密,她孩子也没有替病人保密的义务啊,孩子的同学就更加没有义务了。如果在现实中,发生戏里的这种情况,有那么三两个人,知道你的全部隐秘和详细资料,比你自己还了解自己,就算他们不来敲诈勒索,你是不是也觉得后脖梗子发凉?幸亏罗伯茨不知道真相,否则真只有发疯这一条路了。
另外一个启示就是,别太把真命天子当回事。自己的梦想一但得到实现,它就不再珍贵不再闪光了,而失去光环的梦想,是不是还不如现实可爱。过去的梦想,或者说过时的梦想,只有被新梦想代替这一条路。一但从过去的梦想里醒来,那个所谓的真命天子瞬间缩小到和自己身边的老公一般高,然后告别他,也没什么不舍。造梦很好,但最可怕的,或许莫过于梦想成真。
6 ) 圣诞夜的大团圆丨人人都说我爱你
窝在家里看完了《人人都说我爱你》。1997年的贺岁片,爱德华·诺顿还不到30岁,德鲁才21岁,这俩人在影片里又唱又跳的,太甜了。
总体来说,故事是老套的。
离婚夫妇依然是好朋友。
伍迪艾伦饰演的前夫突然就跑去前妻家,絮絮叨叨讲述自己又失恋了。完了前妻和前妻的现任丈夫,以及这个重组家庭里的孩子们还亲切友好地安慰伍迪艾伦。
即便离婚了,依然关心前夫新找的女人是否能给他带来幸福,这心操得真是稀碎。当对方遭遇生活的困境,面临人生的米字路口,当事人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并陪伴和支持。离婚前,你俩是家人;离婚后,你和她的重组家庭全员都是家人——这个真的很像原本要裁撤部门,然后成立了一堆裁撤委员会。
前妻对前夫说,虽然我和现任丈夫过挺好的呢,但是只有你才是最懂我的人,才能让我最开心——就,大姐你要真这么想,你俩离个啥婚啊,凑合过呗。
诺顿德鲁这对金童玉女谈恋爱,谈着谈着掺和进来海上钢琴师蒂姆罗斯。海上钢琴师和德鲁上演了一把“速度与激情”之后,德鲁发现原配诺顿才是真的好。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撕裂体现在父亲与成年儿子的争执与对抗中;体现在为了解救和宽恕一个杀人犯,纠结人马示威游行,四处奔走筹集善款中——白左坚信,即便他犯人命案,即便他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他也是个优秀的人——直到自己女儿宣布和他恋爱的时候。
以前看这一轱辘没觉得怎么着,经历过2020年米国的魔幻大选再看这一轱辘,我们的妈呀,伍迪艾伦是穿越回去拍的片儿么。
至于影片的第一视角朱娜,她夸下海口绝不谈恋爱。去了趟威尼斯,就要和偶遇的威尼斯船夫结婚。为了和威尼斯小伙儿结婚,她回纽约办休学,回纽约时在行李提取处偶遇另一个小伙儿Ken,威尼斯小伙儿立马成为过去时。
伍迪艾伦饰演的亲爹絮絮叨叨教女儿,在一段关系中要做那个先离开的人,而不是那个被放弃的人。因为先离开的人最多只会抱有“幸存的惭愧”,而被放弃的人会有很大的心理阴影。
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女文青,一直梦想着能遇到一个完美的懂她的男人。遇到伍迪艾伦饰演的絮絮叨叨的文艺中年,茱莉亚感觉自己一直在向心理医生倾诉的理想型终于出现了——遗憾的是开了上帝视角的观众清楚地看到伍迪艾伦作弊呀,他女儿掌握了茱莉亚去看医生时倾诉的全部细节,然后给伍迪艾伦打辅助——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完全符合你梦中理想型,那么大概率他后台开挂。
而在短暂地爱了一下后,茱莉亚感谢伍迪艾伦满足了她的造梦行动;然后转而回归家庭,因为她觉得还是原配更适合自己。
就,莫名其妙,却真的很欢乐。
歌舞片的形式其实并不很伍迪艾伦,但是一个踱着小碎步的佝偻小老头,时刻提醒着观众,确然是伍迪艾伦。
一个灵魂拷问,美国对浪漫的终极想象难道就是在巴黎唱跳么?
性是狂风骤雨,爱是阴晴不定。真怀念老头儿那时的轻盈和随性。
8/10。单从故事来看只是各种用过的老段子集锦,四季之歌爱得爱失,情侣分手或另遇情愫后总会发现原配的好。但是伍迪·艾伦营造的氛围太迷人了,可爱唱辞:精品店员摇身伴舞的美丽借口之歌,医护阔谈胃里钻戒的集体欢跃颂,美女与野兽的天台独处,圣诞夜塞纳河的旧梦重温飞天舞。恍如造梦般的电影魅力。
大咖云集,整部电影主角们都在喋喋不休,不过也有挺多笑点的,轻喜剧吧,虽然剧情有意思,但夸张的歌舞真的比较尴尬。电影年代久远,我都不记得2014年为什么会下载这部电影,一存就是四年,今天才想起来看完。
诺顿小萌货!
十二年前的青涩稚嫩,十二年后的盛门云集。巨星晃得人眼睛一闪一闪的。
估计伍迪·艾伦拍这片的最大成就感,莫过于凑齐了四千金的全童星萝莉组合,大有一种爱咋咋地的豪迈吧……片尾的Groucho Party也有种夙愿以偿的意思。另外就是感觉韦斯·安德森从这片里学了不少。
不懂爱、不知道怎么爱以及在感情上遇到问题的人都应该看伍迪艾伦的电影,这比你看多少本安妮宝贝的书,刷多少条陆琪的微博都有用得多~
居然是96年的,看画面我还以为是86年的...其实我是受不了伍迪艾伦这老家伙不停地絮絮叨叨...
美国人对浪漫的终极想象就是唱歌跳舞在巴黎吗?
一级蔫坏,歌舞片是炫技大杀器,可惜你们虽然是好演员,但唱歌大都不怎么地。
每次看完他的片子都会对于将他列为自己最爱且尚在世的三位导演之一的决定而暗自欢喜。老头张嘴唱歌的那一刻很感动。
大牌云集,星光熠熠。片尾那段伍迪艾伦参与的双人舞,梦幻啊。
众星云集(竟然还有伊扎克帕尔曼),纽约四季(Di Palma的摄影太赞了,尤其秋冬两季拍得极美),午夜巴黎(那场吊威亚的双人舞啊),格局不小,槽点很多。伍迪艾伦模式的歌舞片(基本是音乐剧的套路)。其实本片跟[午夜巴黎]逻辑很像,连风景剪辑都很像。
对不起除了《午夜巴黎+巴塞罗那》我对伍迪艾伦也就是停留在不理解的层面上了。很烦躁每次角色一说话就他妈的跟几千只苍蝇嗡嗡似的。我不文艺不清新。算了吧还是。
有人心痛刚过,换个人又卿卿我我。有人很想看破,拒绝再说爱你爱我。谁都没有把握,靠几句承诺,能否在荒芜爱情的沙漠,开美丽花朵。
正经贺岁片!太傻乐了,唱歌跳舞完全致敬了好莱坞传统百老汇那一套,看着让人既亲切又囧,诺顿这破舞技真是萌透,首饰店、医院、格劳乔派对几场的编排都让人印象深刻,看着极其欢乐,小老头导演得应该也很开心吧,看得出品位。水滨夜晚小老头跳的那段居然出奇浪漫,调度很好,尤其是威亚让那种浪漫感既简单又恰当地点了出来。罗伯茨演大龄文青很像那么回事,一直在想这段要怎么收场,没想到结局也不错,还很好地讽刺了婚姻一把。罗斯出现时笑爆了,德鲁真美。节奏非常好,几个故事穿插得有序又分别有料,每段故事都有大明星养眼。喜欢不那么腻歪的圣诞电影的话,这部是非常好的选择。娜塔莉·波特曼没什么戏份,好可惜,感觉应该和女主小朋友换换。继父是《婚姻故事》里的男方第一任律师,没想到前两天刚看过他。
这片子阵容豪华得有点儿太逆天了吧……严重闪到我了……看相当年轻水嫩的诺顿又唱又跳、满屋乱窜、上下翻滚实在是件非常欢乐的事儿。看到一半儿的时候发现我小时候肯定在电影频道看过这片子。嗯,在威尼斯取景很乐~圣诞节的巴黎更乐~
我只有看伍迪艾伦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与娱乐
不会唱就不要唱。每个镜头我都以为屏幕有问题。
纠结是非常中产的情绪,而潇洒是硬币的另一面。